• 2023年第23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内界膜剥除在过去三十年间是如何革新黄斑手术的

      2023, 23(7):1057-10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1

      摘要 (1210) HTML (0) PDF 580.97 K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界膜剥除术是过去30a间黄斑手术的重大创新。经过各种改良,现已成为黄斑手术的标准操作。但剥除黄斑部作为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结构界面的Müller细胞基底膜,怎样获得最佳疗效和避免不良后果,仍是需要探索的问题。鉴于本刊共同主编Peter Wiedemann教授在视网膜外科领域长期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们团队近年来在中心凹再生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们特别邀请他撰写本篇述评。他欣然在2wk内完成了这篇纵览全局、提纲挈领、深刻洞见、简明有据、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章。其中概括了内界膜剥除的历史、理由、技术与适应证、范围大小、不良后果,以及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既有对目前认知的肯定,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细读思考。为了方便一些同道的阅读,特此全文译出。

    • 统计学预测模型列线图在眼科的应用

      2023, 23(7):1061-1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2

      摘要 (464) HTML (0) PDF 427.13 K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列线图又称诺莫图,是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各相关因素对结局变量的影响力,构建并用于预测事件风险(如诊断或预测疾病发展与后果等)的统计学预测模型。列线图将复杂的回归方程转变为直观、容易理解的可视化图形,便于评估患者病情与医患沟通。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个性化医疗需求增加,其在临床医学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广泛应用。本篇短文介绍列线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眼科应用的例子。

    •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研究评价指南(2023)

      2023, 23(7):1064-10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3

      摘要 (1073) HTML (0) PDF 940.96 K (2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的热点。眼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AI应用前沿专业之一,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诊断、干预和预测眼科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于眼科AI临床研究的需求,为契合眼科AI临床诊疗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和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AI临床研究的评价报告,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形成了针对眼科AI临床研究的评价指南。该指南包括了眼科AI临床研究评价指南制定的背景和方法、AI临床研究评价的国际指南介绍、眼科AI临床研究评价方法等内容,详细介绍了眼科AI临床研究通用评价方法、眼科AI临床研究模型评价方法、常用眼科AI临床研究模型评价指标和计算公式,并详细阐述了眼科AI临床试验评价方法。该指南的制定旨在为眼科AI临床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规范,并推动眼科AI临床研究的评价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眼科AI临床研究评价的整体水平。

    • >Articles in English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的抑制作用

      2023, 23(7):1072-10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4

      摘要 (387) HTML (0) PDF 2.29 M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吡咯脘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转化生长因子-beta2(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逆转机制。方法: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并给予不同浓度PDTC处理TGF-β2诱导的LECs。CCK-8、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α-SMA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TGF-β2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明显高于未添加TGF-β2的实验组; 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表达上调。在TGF-β2的作用下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表达增加(P<0.05)且在TGF-β2 10 ng/mL刺激浓度时LECs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PDTC逆转EMT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表明,PDTC干预处理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都显著降低,PDTC抑制I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核移位,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p65/p-NF-κB p65、Iκκ-α/p-Iκκ-α表达下调(P<0.05),诱导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下调,NF-κB/IκB mRNA表达下调,凋亡相关mRNA 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PDTC可显著逆转由TGF-β2诱导的LECs细胞EMT过程,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使NF-κB p65/IκB/Iκκ-α表达降低以及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PDTC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达到逆转EMT的进程并使异常增殖的细胞发生凋亡,这将为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的治疗药物。

    • >实验论著
    • 氧化锌纳米颗粒在体内和体外对角膜的毒性评估

      2023, 23(7):1080-10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5

      摘要 (443) HTML (0) PDF 2.94 M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体内和体外染毒模型,观察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对角膜的毒性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角膜上皮细胞(HCEpiC),暴露于0.5、5、12.5、25、50、100、25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24h,设不含纳米溶液的细胞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评估细胞的活性。三种不同浓度(25、50和100μg/mL)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分散液暴露于麻醉后小鼠结膜囊内,磷酸盐平衡缓冲液(PBS)点眼为PBS对照组,每天3次,连续7d,第1、3、5、7d观察角膜形态,第8d取出眼球,观察角膜病理改变和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水平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处理原代人角膜上皮细胞24h后,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化锌纳米颗粒在0.5μg/mL即对细胞有损伤作用,细胞存活率约80%(P<0.05),5μg/mL剂量时可致半数细胞死亡,在5~250μg/mL浓度范围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001)。不同浓度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暴露小鼠结膜囊,点眼7d后,25μg/mL和5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组可见部分角膜上荧光素的点状着染,10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组角膜见局部圆形荧光素着染区。HE染色结果显示,25μg/mL和5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组的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厚度、基质层免疫细胞数目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10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组角膜上皮层变薄、角膜基质层变厚、基质层免疫细胞明显增多(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组产生TNF-α、IL-6的角膜基质免疫细胞数及TNF-α、IL-6的平均光密度(IOD)值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且炎症反应程度具有浓度依赖性,25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和50μg/mL氧化锌纳米颗粒组免疫细胞数和IOD值与PBS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氧化锌纳米颗粒在体外和体内均对角膜具有毒性损伤作用,为氧化锌纳米颗粒眼部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miR-519d-3p靶向HIF-1α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血管生成

      2023, 23(7):1087-10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6

      摘要 (1095) HTML (0) PDF 1.36 M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miR-519d-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功能障碍与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5、30mmol/L葡萄糖分别诱导HRMEC建立正常(NG)和高糖(HG)细胞模型。将HRMEC分为对照组(HG细胞模型转染阴性对照模拟物)、甘露醇组(对照组加入25mmol/L甘露醇)、miR-519d-3p过表达组(HG细胞模型转染miR-519d-3p模拟物)、miR-519d-3p联合HIF-1α过表达组(HG细胞模型共转染miR-519d-3p模拟物和HIF-1α过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iR-519d-3p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19d-3p和HIF-1α的结合位点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外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蛋白的表达情况。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新生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情况。结果:与NG相比,HG细胞模型中miR-519d-3p表达显著减少,而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miR-519d-3p过表达组中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miR-519d-3p中“CGUGAAA”序列可以与HIF-1α 3'-非编码区(3'-UTR)中“GCACUUU”序列特异性结合。与对照组比较,miR-519d-3p过表达组细胞24、48、72h吸光度值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细胞外液TNF-α、IL-1β、IL-6浓度均显著减少,新生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数量显著减少(均P<0.01)。与miR-519d-3p过表达组比较,miR-519d-3p联合HIF-1α过表达组细胞24、48、72h吸光度值均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外液TNF-α、IL-1β、IL-6浓度均显著增加,新生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数量显著增加(均P<0.01)。对照组和甘露醇组中上述各指标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高糖诱导HRMEC模型中miR-519d-3p表达下调,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HIF-1α是miR-519d-3p的靶基因,miR-519d-3p靶向HIF-1α增加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HRMEC功能障碍并抑制血管生成。

    • >实验研究
    • 小鼠伊文思蓝尾静脉或腹腔注射及视网膜铺片技术的优化

      2023, 23(7):1093-10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7

      摘要 (1423) HTML (0) PDF 3.29 M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小鼠伊文思蓝静脉推注联合视网膜铺片的技术进行优化,以提高视网膜铺片染色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C57BL/6雄性小鼠尾静脉注射10g/L(1%)伊文思蓝0.3mL后体内分别循环10、20min,处死后摘取眼球,4%多聚甲醛分别固定20、40、60min,将不同体内循环时间及不同组织固定时间对于视网膜血管的走形、分布及渗漏的影响进行了优化比较。尾静脉注射失败后,通过腹腔注射1%伊文思蓝0.3mL,体内循环3h,固定60min进行补救,观察视网膜血管的走形、分布及渗漏。同时将尾静脉注射后视网膜血管的走形、分布及渗漏与腹腔注射后的结果进行效果比较,确定最佳的体内循环时间以及视网膜铺片的条件。结果:尾静脉注射后,与体内循环20min,固定20或40min条件下视网膜血管情况相比,伊文思蓝体内循环10min,固定60min,视网膜血管走行、血管分支清楚,血管渗漏较少。尾静脉注射失败后,腹腔注射补救措施结果显示视网膜血管走行、各级血管形态清晰。腹腔注射伊文思蓝体内循环3h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体内循环10min相比,视网膜血管的走形、分布的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优化伊文思蓝静脉推注联合视网膜铺片的技术,可提高视网膜铺片染色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相关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 >临床论著
    • 血清和房水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

      2023, 23(7):1099-11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8

      摘要 (3535) HTML (0) PDF 499.60 K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房水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2/ 2022-02三六三医院收治的初诊为DME患者60例60眼(如双眼发病取严重眼入组,若两眼程度一致取右眼),其中轻度24眼,中度21眼,重度15眼; 另选同期本院收治的未发生DME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Hcy;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和房水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结果:DME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DME组患者血清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重度组患者血清和房水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均P<0.05); 血清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与CMT呈负相关(r=-0.342、-0.374,均P<0.05),房水中miR-377-3p和miR-365-3p表达水平与CMT呈负相关(r=-0.425、-0.503,均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Hcy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ME的危险因素,血清中miR-377-3p和miR-365-3p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ME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ME患者血清和房水中miR-377-3p、miR-365-3p均低表达,并与DME患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强脉冲光治疗重度慢性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3, 23(7):1104-1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09

      摘要 (522) HTML (0) PDF 2.64 M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重度慢性眼移植物抗宿主病(coGV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于2022-01/09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既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并经我院血液科、眼科诊断为重度coGVHD患者35例35眼,若双眼符合入组标准,则随机选择一眼纳入研究,若单眼符合入组标准,则选择此眼纳入研究。对照组患者以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每天4次、环孢素滴眼液每天2次滴眼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强脉冲光治疗,每2wk 1次,共4次,在治疗前、治疗后2wk, 1、2mo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泪河高度(TMH)、无创泪膜破裂时间(NIBUT)、结膜充血(CIS)、睑板腺面积比例(MGAP)、睑板腺功能评估(MGE)、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CLGS)、睑缘异常评分(LMAS)、Schirmer Ⅰ试验(SⅠt)。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SDI评分、TMH、NIBUT、BCVA、CFS、CLGS、CIS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其中NIBUT、CFS、CLGS试验组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上下眼睑MGAP、MGE及LMAS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除上眼睑MGAP较治疗前无差异外(P>0.05),下眼睑MGAP、上下眼睑MGE及LMA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Ⅰt和IOP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患者并未出现治疗区域皮肤烫伤、红肿、睫毛脱落等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重度慢性眼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提高泪膜稳定性。

    • >文献综述
    • 角膜基质修复的机制和调控因素研究进展

      2023, 23(7):1114-11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0

      摘要 (406) HTML (0) PDF 533.30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角膜基质是维持角膜透明度的重要结构。外伤、感染、手术等可造成角膜基质损伤,引起修复的过程包括基质细胞表型改变、细胞外基质重塑、免疫细胞迁移。当基质严重受损,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发生基质纤维化反应,形成角膜瘢痕,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是角膜移植手术,因角膜供体资源短缺、手术技巧要求和术后移植排斥风险等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各种分子、细胞和组织对角膜基质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取得一定研究进展。本文就角膜基质损伤修复的机制和角膜损伤原因、角膜结构、分子因素对角膜基质损伤修复的调控进行综述,为探索促进角膜基质修复和再生的途径提供新思路,希望帮助临床预防角膜瘢痕的发生。

    • A型肉毒毒素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3, 23(7):1120-11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1

      摘要 (319) HTML (0) PDF 529.49 K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累及多种眼眶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TAO的治疗主要包括稳定甲状腺功能、抗炎、免疫调节等内科治疗以及缓解眼部症状的手术治疗。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冲动传导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对于TAO患者因眼外肌受累出现的限制性斜视以及因提上睑肌和Müller肌受累出现的上睑退缩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特别是当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缺乏手术时机及手术意愿时。本文就A型肉毒毒素在TAO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着重总结A型肉毒毒素治疗TAO限制性斜视和上睑退缩的作用机制、剂量、有效性及可能的并发症,并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于TAO患者出现的眼外肌压迫所致眼压升高、眉间皱纹、干眼等潜在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 新型辅助技术在角膜病相关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3, 23(7):1126-11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2

      摘要 (9631) HTML (0) PDF 493.57 K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角膜病相关性白内障,即在角膜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晶状体混浊,严重损害视觉质量。为使部分患者免于角膜移植术,恢复部分视功能。全面准确评估角膜混浊对视功能的影响对判定单纯行白内障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受限于角膜混浊遮挡,白内障手术操作具有高难度及挑战性。故开发使用新型辅助技术,如囊膜染色技术、辅助照明技术、瞳孔扩张技术、飞秒激光辅助技术等,可规避角膜混浊带来的可视性受限、通光量下降等问题,助力白内障手术顺利进行。本文就角膜病相关性白内障手术辅助技术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望能指导临床应用。

    • 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进展

      2023, 23(7):1130-11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3

      摘要 (6235) HTML (0) PDF 492.36 K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高度近视眼特殊的解剖构造及病变性质,使得此类患者治疗难度及各类并发症远高于普通白内障手术。随着设计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囊袋张力环(CTR)的适应证逐渐扩展,尤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可以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辅助悬韧带松弛部位,抑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以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本文就CTR的历史发展背景、临床使用情况以及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等进行综述。

    • 假性剥脱性青光眼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3, 23(7):1134-1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4

      摘要 (3340) HTML (0) PDF 504.37 K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EXG)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眼部疾病,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更具侵袭性,对视神经的损害更严重,预后更差,且对治疗有较高的耐药性。早期诊断PEXG有助于及时治疗,并延缓疾病进展,因此确定适当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PEXG的生物标志物,希望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脂质组学标志物的研究,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寻找PEXG潜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对该疾病提供一定帮助。本文将对近几年PEXG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其中一些生物标志物可能在未来对PEXG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 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眼组织缺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2023, 23(7):1139-11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5

      摘要 (311) HTML (0) PDF 520.23 K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眼组织缺损(MAC)是结构和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的先天性眼畸形疾病,尽管MAC较为少见,但仍成为了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目前MAC的病因尚未明确,多种遗传或环境因素都可能造成MAC的发生。特殊的解剖结构使MAC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且常出现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渗漏、视网膜脱离、眼眶囊肿等多种合并症。这些合并症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手术风险及较差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总结MAC的临床特征、眼部合并症的常见类型及治疗进展,可增进临床医生对MAC的认知,指导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 眼手术相关性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 23(7):1144-11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6

      摘要 (558) HTML (0) PDF 503.21 K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各类眼科手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开展,术后视觉质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干眼(dry eye)是眼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常引起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等症状以及其他干眼体征。眼手术相关性干眼是干眼的一个常见类型,通常由于手术损伤角结膜组织及神经、破坏泪膜稳定性、术后炎症反应以及围术期局部用药等多种因素导致。本文就眼手术相关性干眼的危险因素、不同眼科手术导致干眼的发病机制以及对此类干眼的预防等进行综述,以期眼科医生在临床中能够减少眼手术相关性干眼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眼科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及生活质量。

    • 羊膜移植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 23(7):1149-11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7

      摘要 (318) HTML (0) PDF 458.33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羊膜是人胎盘中最内层的膜,支持上皮化,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血管生成等特性,在眼科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最近几年羊膜在眼科临床的使用逐渐频繁,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羊膜移植在眼部烧伤、结膜病变、角膜病变、翼状胬肉、青光眼以及黄斑裂孔等眼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期待羊膜移植为眼部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 肠道菌群在眼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3, 23(7):1153-11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8

      摘要 (560) HTML (0) PDF 509.38 K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与机体进行着精密的双向调节,在健康维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不仅在肠道产生局部作用,还对宿主全身的多器官、系统产生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青光眼、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相关的代谢物(包括来源于菌群与宿主)都对眼部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调控肠道菌群或代谢物可能有利于眼部稳态的维持或相关眼病的治疗。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几种常见眼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潜在的转化研究和治疗靶点。

    • 幽门螺杆菌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3, 23(7):1158-11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19

      摘要 (494) HTML (0) PDF 482.67 K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如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也和一些常见的眼科疾病有关,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前葡萄膜炎、眼附属器淋巴瘤等。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氧化损伤、循环障碍和免疫损伤等方式影响眼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有一些研究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某些眼病有一定效果。本文对幽门螺杆菌在常见眼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常见眼部疾病的关系可为有些眼病的预防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临床研究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circFTO和miR-141-3p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分期的关系

      2023, 23(7):1163-11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0

      摘要 (5854) HTML (0) PDF 564.68 K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ircFTO、miR-141-3p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10/2022-11本院收治的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期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7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66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62例; 同期选取67例本院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circFTO和miR-141-3p水平;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circFTO、miR-141-3p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PDR组circFT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NDR组、NPDR组,miR-141-3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NDR组、NPDR组(P<0.05)。NDR组、NPDR组、PDR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对照组(均P<0.05)。PDR组病程高于NDR组和NPDR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circFTO与SBP、DBP、FPG、HbA1c呈正相关,miR-141-3p与SBP、DBP、FPG、HbA1c呈负相关(均P<0.05)。circFTO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miR-141-3p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circFTO显著升高,miR-141-3p显著降低,二者均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及视盘参数的变化

      2023, 23(7):1168-11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1

      摘要 (6638) HTML (0) PDF 465.59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使用Cirrus HD-OCT比较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视盘参数、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层(mGCL)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比较研究。选取45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52例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55例中度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6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采集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既往史。通过Cirrus HD-OCT测量视盘参数(即双眼RNFL厚度对称性百分比、盘沿面积、视盘面积、杯盘比、杯容积)、pRNFL厚度和mGCL厚度。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DR、轻度NPDR、中度NPDR组双眼RNFL厚度对称性百分比、盘沿面积明显降低,平均C/D、垂直C/D明显增加(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DR、轻度NPDR、中度NPDR组患眼视盘周围各象限(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和黄斑(平均、最小、上方、颞上方、颞下方、下方、鼻上方、鼻下方)GCL厚度显著变薄(均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早期DR患者的双眼RNFL厚度对称性百分比、盘沿面积、pRNFL和mGCL厚度明显降低,而杯盘比显著增高。本研究结果支持DM导致内层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化的说法,即使在无明显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中。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泪液中IL-3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眼表微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2023, 23(7):1173-11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2

      摘要 (479) HTML (0) PDF 1.14 M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泪液中IL-36(α、β、γ)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眼表微环境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就诊于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患者35例70眼,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5例70眼做为正常对照组。allo-HSCT组受检者术后随访3次,每3mo 1次,对术后是否出现眼部症状的受检者分为oGVHD组和非oGVHD(Non-oGVHD)组。对受试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结膜印迹细胞学染色(CIC)评估眼表状况,并用ELISA检测受检者泪液中IL-36(α、β、γ)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中,IL-36(α、β、γ)表达水平分别为74.32±5.27、70.02±8.43、97.41±8.66pg/mL; allo-HSCT组中,IL-36(α、β、γ)基线表达水平分别为77.27±7.03、74.53±7.53、100.77±9.74pg/mL,两组比较无差异(t=1.648、1.954、1.262,均P>0.05)。Non-oGVHD组不同时点IL-36α、IL-36β、IL-36γ比较均无差异(P>0.05),oGVHD组不同时点IL-36α、IL-36β、IL-36γ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Non-oGVHD组相比,oGVHD组不同时点的IL-36α、IL-36β均明显升高(均P<0.05)。oGVHD组泪液中IL-36(α、β、γ)表达水平与OSDI评分、FL、CIC呈正相关,与TBUT、Schirmer试验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检测泪液中IL-36(α、β、γ)水平对allo-HSCT后oGVH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在oGVHD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出现之前,IL-36(α、β、γ)已在oGVHD患者泪液中高表达,且与眼表参数存在相关性。

    • 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对眼表的影响

      2023, 23(7):1179-11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3

      摘要 (621) HTML (0) PDF 2.79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使用氯氮平对泪膜稳定性和眼表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03/12期间接受氯氮平治疗3.45±0.72a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组1)。选取4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组2),他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第1组相似。使用OSDI问卷调查患者的干眼症状,SchirmerⅠ试验检测泪液分泌量,眼表染色评分评估眼表损伤情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眼表综合分析仪、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和裂隙灯照相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结果:裂隙灯照相显示:组1角膜基质可见弥漫性灰白色点状混浊,伴晶状体前囊中央褐色星状混浊。两组OSDI评分分别为38.00(31.50,48.50)、15.00(9.00,19.50)分。Schirmer试验:组1为5.27±2.18mm/5min,组2为15.62±3.05mm/5min。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组1为4.00(2.50,5.00)分,组2为1.00(0.00,1.50)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组1、组2分别为9.00(6.50,10.00)、3.00(2.00,3.50)分。LipiView检测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提示组1、组2结果相似,分别为75.91±15.51、77.24±12.11nm; 睑板腺缺失评分也有类似的结果,组1、组2分别为1.37±0.26、1.29±0.31分。组1泪河高度平均为0.13±0.06mm,低于组2的0.23±0.04mm。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组1、组2分别为6.04±2.62、11.4±2.74s。其中,两组间OSDI评分、Schirmer试验、眼表染色评分、泪河高度和NIBUT均有差异(P<0.05)。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提示组1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下降伴基质层炎症细胞浸润、色素沉着。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诱发干眼,同时伴有角膜色素沉着等一系列眼表损伤,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该由眼科医生进行常规检查。

    • 环曲面与球面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比较

      2023, 23(7):1185-11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4

      摘要 (2565) HTML (0) PDF 1020.91 K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环曲面和球面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7/2021-06于上海德目佳苑眼科门诊部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169例29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配戴的角膜塑形镜类型分为环曲面组(81例135眼)和球面组(88例155眼)。记录治疗前后视力和眼轴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a,环曲面组和球面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眼轴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长(P<0.01),但两组间裸眼视力(0.014±0.043、0.017±0.047LogMAR)和眼轴增长量(0.18±0.22、0.19±0.22mm)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曲面和球面角膜塑形镜均可提升中低度近视青少年裸眼视力,近视控制效果无显著差异。

    • 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的相关分析

      2023, 23(7):1189-11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5

      摘要 (547) HTML (0) PDF 2.24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SE)的关系,并评估各筛查指标在诊断屈光不正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同意完成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计791名。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小瞳孔下电脑验光和散瞳验光后SE,然后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比值。结果:共纳入791名学生,其中男生400人(50.6%),女生391人(49.4%)。AL、CR、AL/CR及SE平均值分别为22.62±0.94mm、7.81±0.29mm、2.90±0.09、+1.95±1.31D。AL、CR及AL/CR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男生AL及CR显著大于女生(均P<0.001),男生与女生AL/CR及SE均无差异(P=0.82、0.19)。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50、0.16。多元线性回归表明:AL/CR每增加1个单位,SE向近视转变10.91个单位。AL/CR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0.46%,约登指数为0.84; 小瞳孔下电脑验光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09%,约登指数为0.66; 以AL/CR及AL作为筛查近视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0.809。结论:在难以进行散瞳验光的大规模群体筛查活动中,AL/CR相对于AL和小瞳孔下电脑验光来说,可以更好地评估屈光状态,且其筛查近视及发现远视储备小于同年龄段儿童的效能也相对更好。

    • >临床报告
    • 前囊抛光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2023, 23(7):1196-12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6

      摘要 (3596) HTML (0) PDF 1.71 M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前囊抛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11/2022-06于应急总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3眼,随机分为抛光组(30例35眼,术中行前后囊联合抛光)和对照组(35例38眼,术中仅行后囊抛光)。观察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6mo测量前囊口面积,并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系统评估后囊膜混浊程度(P评分)、IOL倾斜度和偏心量,使用OPD-Scan Ⅲ光程差分析系统评估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PSF)的斯特列尔比(SR)和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术后1wk,1、3、6mo,抛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mo,两组患者前囊口面积、后囊膜混浊程度(P评分)、IOL偏心量、PSF的SR值和MTF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IOL倾斜度、波前像差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6mo,抛光组IOL倾斜度小于对照组[(1.65±0.60)° vs(2.34±0.43)°,P<0.001)],波前像差也小于对照组(0.03±0.01μm vs 0.06±0.03μm,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行 360°抛光前后囊膜能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且术后IOL倾斜度更低、波前像差更小,视觉质量更好。

    • Wang-Koch眼轴矫正公式计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

      2023, 23(7):1202-12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7

      摘要 (6258) HTML (0) PDF 1.31 M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Wang-Koch眼轴矫正公式SRK/TWK、Holladay ⅠWK与SRK/T、Haigis、Holladay Ⅰ、Hoffer Q公式计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09/2022-03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57眼,根据眼轴长度(AL)分为A组(27mm≤AL<30mm,31眼)和B组(AL≥30mm,26眼)。术后3mo随访,记录实际屈光度,计算平均屈光误差(MNE)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结果:纳入患者术后各公式MAE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Holladay ⅠWK和SRK/TWK公式术后MAE[0.31(0.08,0.57)、0.34(0.17,0.63)D]均较其余各公式低,但与SRK/T、Haigis公式[0.61(0.27,1.02)、0.63(0.22,1.01)D]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27mm≤AL<30mm)术后各公式MAE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Holladay ⅠWK和SRK/TWK公式术后MAE[0.18(0.05,0.51)、0.28(0.16,0.52)D]均较其余各公式低,但与SRK/T、Haigis公式[0.45(0.18,0.65)、0.50(0.14,0.75)D]均无明显差异(P>0.05); B组患者(AL≥30mm)术后各公式MAE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Holladay ⅠWK、SRK/TWK公式术后MAE最低,SRK/T和Haigis公式术后MAE较大,Holladay Ⅰ和Hoffer Q公式术后MAE最大,且SRK/TWK、Holladay ⅠWK公式术后MAE[0.44(0.23,0.67)、0.41(0.22,0.66)D]与SRK/T、Haigis公式[0.78(0.55,1.07)、0.75(0.45,1.25)D]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Wang-Koch眼轴矫正公式计算AL≥30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相对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在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中的疗效

      2023, 23(7):1208-12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8

      摘要 (510) HTML (0) PDF 846.07 K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在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2017-10/2022-04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眼外伤和硅油依赖眼患者17例17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或者硅油取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前,术后1wk,6mo视力、眼压和眼轴情况,以及眼球结构及球囊情况。结果:术前残存视力患者6例,术后1wk,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无差异(P>0.05)。术前眼压偏低,术后1wk,6mo眼压与术前相比眼压升高。术后1wk,6mo眼轴长度没有变化。随访期内眼球外观及结构维持良好,球囊稳定,眼球没有萎缩。结论: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可保存眼球外观,阻止眼外伤后眼球萎缩,避免多次手术或摘除眼球,对眼外伤或硅油依赖眼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深圳市龙华区新生儿眼底病筛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 23(7):1211-12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29

      摘要 (1061) HTML (0) PDF 418.53 K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区新生儿眼底病筛查现状及常见眼底病变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新生儿眼底病变的预防、筛查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09/2022-10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完成眼底筛查的新生儿3 10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眼底异常筛查结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新生儿眼底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2.71%,其中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检出率最高(12.19%),其余眼底异常类型包括视网膜周边白灶、色素沉着、色素脱落、脉络膜缺损及眼球震颤。378例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分级Ⅰ级占比最多(75.66%),随访发现不同分级视网膜出血均能随时间自动吸收,无需过多干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顺产[OR=3.180,95%CI(1.543~6.555)]、双胎[OR=2.119,95%CI(1.121~4.007)]、脐带绕颈[OR=1.547,95%CI(1.239~1.930)]是影响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视网膜出血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眼底异常种类,顺产、双胎及脐带绕颈是导致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积极关注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避免严重的眼底并发症。

    • 不同疗程布地奈德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

      2023, 23(7):1215-12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30

      摘要 (526) HTML (0) PDF 408.77 K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1/2022-04于我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mo; B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mo; C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4mo。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三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4、6mo,C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均低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至术后6mo,C组患者疗效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疗程3mo炎症控制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有效率,增加疗程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有效率。

    • 泪小管塞栓治疗重度慢性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3, 23(7):1218-12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31

      摘要 (261) HTML (0) PDF 2.09 M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泪小管塞栓治疗重度慢性眼移植物抗宿主病(coGV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2-06/09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眼门诊的重度coGVHD患者9例,均行双眼下泪小管塞栓术。观察术前、术后1、3mo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CLGS)、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SchirmerⅠ试验(SⅠt)和使用共聚焦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浅基质层浸润的朗格汉斯细胞密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mo,患者OSDI评分为21.89±6.07分,较术前(67.33±12.64分)下降(P<0.01); TMH术后3mo为0.21±0.03mm较术前0.09±0.02mm上升(P<0.05); NIBUT术后3mo为6.77±2.05s较术前2.24±0.68s上升(P<0.01)。CFS和CLGS术后3mo为2.22±0.67、2.56±0.88分较术前(9.11±1.45、6.33±1.00分)下降(均P<0.01)。朗格汉斯细胞密度术后3mo为39.67±9.75cells/mm2较术前140.22±38.18cells/mm2下降(P<0.01)。SⅠt手术前后无差异(F=0.059,P=0.943)。随访期间未观察到栓子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泪小管塞栓治疗重度coGVHD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干眼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

    • 2022年中国眼科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2023, 23(7):1225-12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32

      摘要 (512) HTML (0) PDF 989.00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2022年我国眼科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探讨其与2014~2021年的变化,为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的实施提供最新数据参考,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数据库,纳入公示日期为2022-01-01/12-31且适应证为眼病的眼科药物临床试验。描述眼科药物试验整体情况、适应证及试验分期及占比情况、实施效率、主要研究者的地域分布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眼科药物临床试验共公示55项,占所有临床试验的1.66%,呈稳步增长趋势,以化学药物占比最高为58.18%。开展试验最多的前三个适应证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视、干眼。开展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试验2项。7个药物品种开展≥2项临床试验,其中以硫酸阿托品、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开展数量最多,分别为7、5项。试验分期以Ⅰ期、Ⅲ期为主,分别占比36.36%、27.27%。2022年Ⅰ期试验启动耗时为2.72(0.77,3.47)mo,较2014~2021年的启动耗时3.87(3.00,6.30)mo显著缩短(Z=-2.630,P=0.009),BE、Ⅱ、Ⅲ、Ⅳ期与2014~2021年相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2022年我国眼科药物临床试验开展的数量、实施效率均稳步增长。适应证以眼底病、近视和干眼为主。多数新药处于早期研发或临近上市状态。基因治疗药物崭露头角。

    • >短篇报道
    • 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2023, 23(7):1230-12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7.33

      摘要 (7099) HTML (0) PDF 896.58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敏感性,探讨早期诊治措施。方法:收集2019-01/2021-12陕西省眼科医院眼外伤中心收治的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记录受伤时间、受伤情况、术前视力、末次随访矫正视力、手术方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结果。结果:纳入患者15例15眼中,5眼单纯角膜穿通伤行伤口清创缝合联合眼内抗生素注射; 10眼眼球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及眼内异物行清创、白内障切除、眼内异物取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眼内抗生素注射。末次随访时,11眼(73%)治疗有效,眼球保留; 4眼(27%)治疗无效,行眼内容物剜除。眼球保留的11眼中,视力下降1眼(9%),视力不变1眼(9%),视力提高1级4眼(36%),视力提高2级5眼(45%),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与最终矫正视力呈负相关(rs=-0.762,P=0.001)。纳入患者玻璃体液及房水样本培养均为蜡样芽孢杆菌生长,药敏试验检测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万古霉素是治疗蜡样芽胞杆菌性眼内炎的有效药物,尽早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万古霉素玻璃体内注射是治疗蜡样芽孢杆菌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