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Naringenin在碘酸钠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和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鼠模型中的作用(英文)

      2010, 10(1):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1

      摘要 (1319) HTML (0) PDF 270.44 K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naringenin滴眼对碘酸钠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变性以及对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方法:10g/Lnaringenin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35mg/kg碘酸钠舌下静脉注射诱导大鼠RPE变性,在2wk和4wk末,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测量C波。另预处理1wk(3次/d),在2wk和4wk末用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和荧光显微镜测量CNV面积。结果:碘酸钠注射后2wk,碘酸钠组ERG的C波下降至对照组的53%(P<0.01)。而naringenin+碘酸钠组则无明显变化。4wk后,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37%(P<0.01),而naringenin+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57%(P<0.01)。与碘酸钠组比较,naringenin+碘酸钠组控制了66%的C波下降(P<0.05)。35mg/kgnaringenin组FA测量的CNV面积2,4wk末分别是对照组的53%和49%(P<0.01)。4wk后naringenin组荧光显微镜测量的CNV面积是对照组的47%(P<0.01)。结论:10g/Lnaringenin可以显著保护碘酸钠诱导的RPE变性,也能减小CNV的形成。

    • 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干预干眼症细胞凋亡模型STAT1磷酸化蛋白表达(英文)

      2010, 10(1):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2

      摘要 (935) HTML (0) PDF 309.39 K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和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对泪腺上皮细胞中STAT1的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泪腺上皮细胞。以H2O2诱导大鼠泪腺上皮细胞凋亡,建立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干眼症的细胞凋亡状态。设立空白血浆组、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干预组、丙酸睾酮干预组,分别观察各组STAT1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雄激素受体阻滞剂氟他胺,考察密蒙花总黄酮的拟雄激素效应。结果: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含药血浆干预后,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干预组中(0.353±0.494)与丙酸睾酮干预组中STAT1的磷酸化蛋白(0.502±0.036)的表达增强,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加入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后,各组间(分别是0.268±0.061,0.283±0.106,0.213±0.071)的STAT1的磷酸化蛋白表达间无差异。结论: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可促进STAT1的磷酸化表达,并激活STAT1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而产生与丙酸睾酮相同的雄激素效应。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胎儿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表达的比较(英文)

      2010, 10(1):9-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3

      摘要 (1058) HTML (0) PDF 315.43 K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胎儿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表达的区别。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胎儿培养及组织切片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FGF的mRNA,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比较胎儿培养细胞、组织切片细胞及患者囊膜细胞的积分光吸收度值。结果:胎儿的培养及组织切片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存在bFGF基因表达。胎儿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胎儿组织切片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分别为627.1±268.7,131.5±42.8和79.2±26.3。胎儿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显著高于胎儿组织切片晶状体上皮细胞(P<0.01);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显著低于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P<0.01)。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可增加bFGF基因表达;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bFGF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

    • 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和分布(英文)

      2010, 10(1):12-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4

      摘要 (3742) HTML (0) PDF 241.58 K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院内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不同类型PCO的频率和分布。方法:本横断、观察和描述性研究包括200名2003/2007年间提交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男123名,女77名,年龄43~77(平均62.4)岁之间。患者平均随访期为23(16~60)mo。随访期间通过一份问卷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输入计算机。使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后囊膜混浊,包括纤维化(63%),残留上皮细胞增殖(15%)和混合型(22%)。由PCO引起的视力减退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9.3(3~48)mo。年轻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P=0.0001),但PCO的发生率也多些。在老年组,纤维化后囊膜混浊明显多见,而混合型混浊是最不普遍的(P=0.016)。结论: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测定PCO发生的任何特定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类型是纤维化。所有的病例都经历定性和定量的视力减退,其中一些需要YAG激光晶状体囊膜切开术治疗,比较昂贵并有其自身的并发症。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8例术后双眼视功能变化(英文)

      2010, 10(1):15-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5

      摘要 (839) HTML (0) PDF 201.52 K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手术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方法: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8例手术前、后分别行斜视度和双眼视功能检查,统计分析其变化。结果:术后正位率89.3%。手术后有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的患者分别增加9,13和13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近立体视觉有明显改善。术前斜视度小、视力好且有融合功能的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好。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在改善眼位的同时,双眼视功能部分得以重建。视功能恢复与视力、斜视度及有无融合功能有关。

    • 大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术后泪膜变化的研究(英文)

      2010, 10(1):18-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6

      摘要 (1040) HTML (0) PDF 234.73 K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LIMCE)后泪膜情况。方法:行SLIMCE术眼68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30,60,9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测。运用结膜印迹细胞学及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对SLIMCE术区结膜杯状细胞进行记数分析。结果:90d内术眼不适患者较术前增加(5-27,23,19,16,13;2-16,14,8,6,3),术后14d内SⅠt增加(10.1±4.5;15.0±4.7,13.8±5.7),30d内BUT缩短(10.3±2.2;5.5±2.3,7.0±2.4,7.9±2.2),FL增高(0-17,9,5;0-8,3,1),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IMCE术后会影响泪膜稳定性。

    • 影响小鼠视网膜检查的突发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英文)

      2010, 10(1):21-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7

      摘要 (1557) HTML (0) PDF 238.12 K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氯胺酮/甲苯噻嗪麻醉对小鼠晶状体的影响。方法:用氯胺酮(60mg/kg)/甲苯噻嗪(10mg/kg)腹腔注射,分别麻醉4,8,12和16wk的Kimba小鼠(n=10)和野鼠(n=8)。托吡卡胺眼液(25g/L)扩大瞳孔后用HRA+OCT检查晶状体状态和视网膜病变。结果:所有的Kimba小鼠和野鼠都出现严重的眼球突出,眨眼反射消失,角膜干燥和晶状体混浊。最早的晶状体混浊发生在麻醉后的21±6min,晶状体混浊可持续150±24min。结论:氯胺酮/甲苯噻嗪麻醉可导致暂时性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与氯胺酮/甲苯噻嗪的副作用有关。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英文)

      2010, 10(1):23-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8

      摘要 (1086) HTML (0) PDF 400.98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代谢综合征作为危险因素在POAG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ABI Prism 7500HT型荧光定量PCR仪结合TaqMan SNP Genotyping试剂盒荧光探针技术检测POAG37和正常对照100例白介素6(IL-6)、白介素6受体(IL-6R)、多巴胺受体-D2(DRD2)、β-纤维蛋白原(FG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选择素(E-Sel)、脂蛋白A-5(APOA5)、C反应蛋白(CRP)、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1(ENPP1)、肝脂肪酶(LIPC)、脂联素(ADIPOQ)、对氧磷酯酶-1(PON1)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SERPINE1)基因的基因型,计算并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结果:POAG组IL-6R,IL-6,FGB,CRP,ENPP1,LIPC,ADIPOQ,PON1和SERPINE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中OR值>2.5的有IL-6,FGB,CRP,ENPP1,LIPC和ADIPOQ。结论:代谢综合征作为POAG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有关。其相应的基因表达及其功能可影响POAG的发生和发展,包括SERPINE1作用于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NPP1抑制胰岛素样因子活性,影响小梁网细胞生长;IL-6的内源性视神经保护作用;IL-6,IL-6R,E-Sel参与的自身免疫反应;FGB和LIPC在高粘滞血症中作用;ADIPOQ促进NOS/NO生成;PON1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 中国四川省视力损伤及盲的原因和发病率(英文)

      2010, 10(1):30-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09

      摘要 (1128) HTML (0) PDF 255.41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低视力及盲的原因和发病率。方法:分层多阶段及随机抽样调查38个县市40351户125641人,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包括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视力,发病率以年龄和性别为标准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盲率0.77%(95%可信区间:0.72~0.82,n=966),低视力率1.22%(95%可信区间1.14~1.27,n=1513)。视力残疾率城市1.40%,农村2.22%(P<0.01),白内障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是首位致残原因(55.7%,n=1381),视网膜疾病居第二(9.7%,n=236),但是城市明显高于农村(34.3%vs2.7%,P<0.01)。角膜病居第三(6.5%,n=161),农村明显多于城市(7.2%vs3.9%,P=0.006)。结论:四川省估计有约172万视力残疾患者,其中52.5万盲人,防盲重心在农村。

    • 直接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英文)

      2010, 10(1):36-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0

      摘要 (852) HTML (0) PDF 293.61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位14岁的马来男童发生车祸,身体多处受伤。患者因眶周血肿转交眼科,眼部检查正常,但发现右眼眼球突出,后来伴随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增加。经血管造影诊断为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并给予栓塞治疗。

    • >实验论著
    • 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对实验性干眼症鼠泪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0, 10(1):40-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1

      摘要 (1325) HTML (0) PDF 579.14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对去势所致干眼症雄鼠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泪腺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1,A2,A3)、模型组(B1,B2,B3)、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治疗组(C1,C2,C3),共9组,1:饲养1mo,2:饲养2mo,3:饲养3mo,每组5只。B,C组行去势术建立动物模型,C组以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连续滴眼治疗,对全部实验大鼠行SchirmerⅠ试验、测量泪膜破裂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大鼠泪腺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和Bcl-2进行检测。结果:C组SchirmerⅠ试验测量值明显高于B组(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B组,而Bcl-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可显著抑制雄激素水平降低后大鼠干眼症的发生,抑制泪腺细胞凋亡,维持泪腺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

    • 青光眼滤过术中羊膜、丝裂霉素和透明质酸钠抗增殖作用的比较

      2010, 10(1):44-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2

      摘要 (976) HTML (0) PDF 355.07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中羊膜、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和透明质酸(Healon)抗增殖作用。方法:健康同种系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随机选5只为1组,共3组:羊膜组、MMC组和Healon组。均行小梁切除术,在作巩膜瓣后,羊膜组在巩膜瓣下放置保存羊膜;MMC组在巩膜瓣下放置0.25g/L的MMC海绵片4min;Healon组在巩膜瓣下放置透明质酸钠。术后观察滤过泡、角膜和眼底情况。结果:术后28d取滤过泡周围组织作病理检查,羊膜组、MMC组多数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但羊膜组无任何并发症,病理未见结缔组织胶原化。结论: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抗增殖作用较MMC,Healon效果好,无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增殖方法,值得推广。

    • 三氧化二砷体外抑制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

      2010, 10(1):46-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3

      摘要 (976) HTML (0) PDF 330.55 K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培养的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1.5,3.0,6.0,12.0,24.0μmol/LAs2O3与A375黑色素瘤细胞作用24,48,72h后对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测定共培养24h的A375黑色素瘤细胞所含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各浓度As2O3对A375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s2O3的浓度越高,增殖抑制作用越强;各浓度As2O3与A375黑色素瘤细胞作用24h后,瘤细胞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分别为2.23±0.81,2.87±0.70,4.08±0.81,2.63±0.84,1.40±0.41mU/mL,在As2O3浓度为6.0μmol/L时,酶活性最高,低于此浓度或高于此浓度时,酶活力呈递减的趋势。经过统计学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2O3对A375瘤细胞的生长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AsO显著降低A375瘤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

    • >实验论著
    • 地塞米松对玻璃体积血兔视网膜病理变化的影响

      2010, 10(1):48-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4

      摘要 (802) HTML (0) PDF 354.57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兔玻璃体积血后视网膜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A),积血组(B)和Dxm干预组(C),每组8只。A组玻璃体内注入生理盐水0.2mL,B组、C组玻璃体内注入自体血0.2mL;注入后1,24,48h,A和B组给予生理盐水3mL/kg,C组给予Dxm3mg/kg。分别于造模后3,7,14,21d随机处死每组中的2兔4眼观察视网膜病理变化。结果:A组所有时间点,B组3,7d,C组3,7,14d视网膜形态正常。B组14d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水样变性;21d视网膜内界膜不完整,内、外核层细胞和光感受器内、外节水样变性。C组21d神经节细胞染色变淡,内丛状层、内核层水样变性。结论:玻璃体积血可引起视网膜细胞水样变性,Dxm可缓解玻璃体积血后视网膜水样变性。

    • 中药青光安对急性高眼压兔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0, 10(1):51-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5

      摘要 (955) HTML (0) PDF 663.01 K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青光安对兔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9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7只。其中A1和A2为青光安组;B1和B2为石斛夜光丸组;C1和C2为模型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青光安连续灌胃1wk后用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法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再连续灌胃1wk和2wk处死动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wk和2wk视网膜组织结构差别不大。模型组和石斛夜光丸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其凋亡小体数量明显多于青光安组,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和石斛夜光丸组的神经节细胞核膜欠清,大多数线粒体肿胀,有固缩现象,粗面内质网扩张;青光安组上述改变不明显。结论:青光安具有保护视网膜组织结构,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

    • >实验论著
    • 中药散血明目片抑制兔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VEGF和bFGF的表达

      2010, 10(1):55-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6

      摘要 (1152) HTML (0) PDF 468.13 K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作用的中药散血明目片防治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并发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将家兔48只96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24眼。A健康空白组;B模型组;C血栓通组;D散血明目片组。采用激光光凝法建立兔RVO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1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即刻摘取眼球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观察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RVO模型。D组与B组比较,视网膜组织中VEGF含量(21d时分别为0.442±0.034和0.583±0.056)和bFGF含量(21d时分别为0.419±0.040和0.514±0.056)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能抑制视网膜面VEGF和bFGF的高表达。

    • >临床论著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2mm透明角膜切口术源性散光的分析

      2010, 10(1):58-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7

      摘要 (1093) HTML (0) PDF 339.10 K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计算并比较不同位置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源性散光(surger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度数,分析切口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10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做颞侧(9∶00或者3∶00方位)透明角膜3.2mm斜形切口,B组做上方12∶00方位透明角膜斜形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曲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度数,比较两组SIA度数的差异,同时分别比较切口所在子午线、与切口垂直子午线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平均SIA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83),切口所在子午线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6),而与切口垂直子午线的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4)。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SIA的度数与切口位置无明显关系,切口对所在子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对与切口垂直子午线角膜曲率无明显影响,矢量公式法计算所得的SIA值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不同注视角度对眼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2010, 10(1):61-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8

      摘要 (1138) HTML (0) PDF 232.00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注视角度下眼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对18例36眼21~28岁的志愿者,取与重力轴方向成180°,90°,45°夹角的3个不同注视角度,用移近法测量眼的调节幅度,用眼A超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结果:三种不同注视角度下的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无差异。结论:在青年中,眼在仰视、平视、俯视状态不影响其调节幅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

    • 前房维持器与灌注套管在玻璃体手术中行眼内灌注的比较

      2010, 10(1):63-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19

      摘要 (1007) HTML (0) PDF 644.92 K (1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行眼内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一些眼球穿通伤患者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有眼后段异物或眼后段损伤(如玻璃体混浊、出血),经前房维持器行眼内灌注做白内障摘除与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共20眼。标准对照组:行传统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共20眼。术中的玻璃体切割器均设定切割率为540次/min,抽吸力为150mmHg,测出术中灌注瓶高度分别在65cm时和在70cm时各眼的单纯抽吸状态下灌注速率、抽吸与切割状态下灌注速率;拔出玻璃体切除头和光导纤维,用巩膜钉封闭颞上方、鼻上方巩膜切口,测出术中灌注瓶高度分别在65cm时和在70cm时各眼的眼压。结果:灌注瓶高度为65cm时两组的单纯抽吸状态下灌注速率比较P=0.36、两组的抽吸与切割状态下灌注速率比较P=0.31;灌注瓶高度为70cm时两组的单纯抽吸状态下灌注速率比较P=0.13、两组的抽吸与切割状态下灌注速率差异比较P=0.18;灌注瓶高度为65cm时两组眼压比较P=0.56;灌注瓶高度为70cm时两组眼压比较P=0.45。结论:在一些眼球穿通伤患者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有眼后段异物或眼后段损伤(如玻璃体混浊、出血)的玻璃体手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行眼内液体灌注是可行的。

    •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ICAM-1和HLA-DR表达的改变

      2010, 10(1):67-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0

      摘要 (1059) HTML (0) PDF 510.52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人群结膜上皮细胞表面亚临床炎症因子HLA-DR和细胞内黏性分子1型ICAM-1(CD54)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 mpression cytology,CIC)收集结膜上皮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方法测定正常人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HLA-DR和CD54的表达水平,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5a)组及(<5a)组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较正常人组相比明显增加(PHLADR1<0.01,PICAM-1,1<0.01;PHLADR2<0.01,PICAM-1,2<0.01),,前二者比较CD54有明显变化(P<0.01)而HLA-D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结膜亚临床炎症因子ICAM-1和HLA-DR明显增加,眼表的亚临床炎症增加。

    • >短篇报道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干预

      2010, 10(1):69-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2

      摘要 (722) HTML (0) PDF 180.25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力升高超过正常水平而造成患眼视神经损伤和视功能缺损的常见眼病。其中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这类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病情影响很大,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病情的好转非常重要。现对我院2a来收治的12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干预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青光眼患者128例,其中男57例,女71例,年龄45~7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36h,128例患者均眼痛难忍。伴有同侧头痛及恶心、呕吐102例,入院时视力:光感~0.3。128例均有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狭窄或关闭,瞳孔散大,眼压

    • >临床论著
    • 鱼腥草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2010, 10(1):70-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1

      摘要 (1810) HTML (0) PDF 306.59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鱼腥草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的效果。方法:干眼患者130例24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以人工泪液和生理盐水滴眼为对照,鱼腥草滴眼液联合和人工泪液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自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泪液分泌时间(schirmerⅠtest,SⅠt)的变化,并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观察眼表结构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BUT较治疗前虽有延长(P<0.05),但SⅠt和CIC评分无明显好转;试验组治疗后BUT,SⅠt及CI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腥草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依从性好,疗效高。

    • 施图伦滴眼液预防LASIK术后视疲劳40例的疗效观察

      2010, 10(1):72-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2

      摘要 (1037) HTML (0) PDF 518.98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施图伦滴眼液预防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行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应用施图伦滴眼液,另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4wk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单眼AMP,AC/A及BUT各观察指标在3个时间点与干预分组(施图伦组与对照组)间无交互作用。施图伦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单眼AMP及BUT术后1wk较术前有一过性下降(P<0.05),随后开始回升,术后4wk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wk裸眼AC/A较术前戴镜的AC/A开始下降(P=0.169),术后4wk仍在下降(P=0.007)。与对照组相比,近读困难、眼胀、头痛、眼干及眩光于术后1wk积分均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wk施图伦组出现近读困难和眼干的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胀、头痛及眼干两组积分仍无统计学差异。

    • 近视眼儿童AC/A率的临床观察

      2010, 10(1):76-7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3

      摘要 (1115) HTML (0) PDF 326.64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眼儿童AC/A率的特点。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正常眼组和近视眼组,近视眼组按近视程度分轻、中、高度近视眼三组,用同视机分别测量其AC/A率并进行比较。追踪观察记录平时戴镜情况,分持续戴镜、未戴镜和间断戴镜三组,每组选取30例,测量其AC/A率。结果:各近视眼组AC/A率高于正常眼组,而高度近视眼组AC/A率高于轻、中度近视眼组;近视眼持续戴镜组AC/A率均值低于未戴镜组及间断戴镜组。结论:未矫正的近视眼儿童AC/A率的异常是对调节和集合不协调的一种适应,同时AC/A的增加又导致了近视眼的深度化。而近视眼通过戴镜矫正一段时间后,不协调的辐辏和调节间的关系得以重新调整,AC/A率逐步下降。

    • 近视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影响因素

      2010, 10(1):78-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4

      摘要 (901) HTML (0) PDF 415.40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影响OrbscanⅡ中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后表面Diff值)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120例240眼近视患者眼行LASIK术,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于术前和术后1,3,6,12mo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统计分析影响术后Diff值的主要因素。结果: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切削百分比和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是术后各时期Diff值的影响因素,术前眼压也是影响术后1mo时Diff值的因素之一。结论:认为LASIK术前重视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并在保证手术效果的情况下控制切削百分比,同时在术后严密监测眼压,必要时降低患眼眼压,可以尽量避免术后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并发症的发生。

    • 近视患者LASIK术后夜间眩光的相关因素

      2010, 10(1):81-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5

      摘要 (806) HTML (0) PDF 271.13 K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发生夜间眩光的术前相关因素。方法:将665例(125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分为两组:组Ⅰ(低、中度近视)-1.00~-6.00D;组Ⅱ(高度近视)-6.25~-14.25D。以O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所有手术均为标准的LASIK手术,术后3mo调查患者夜间眩光情况。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6.81±0.50mm,高度近视组6.98±0.57m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低、中度近视组58眼(7.9%)发生夜间眩光,高度近视组为137眼(26.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低、中度近视组发生眩光眼和无眩光眼在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0),拟矫正屈光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04);高度近视组在暗光下瞳孔直径和拟矫正屈光度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0.002)。结论:LASIK术后夜间眩光与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有关,高度近视患者也与拟矫正屈光度有关。

    • 近视眼二次LASIK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2010, 10(1):83-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6

      摘要 (654) HTML (0) PDF 294.86 K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眼二次LASIK手术病例临床特点、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44例近视患者(72眼)接受二次LASIK,二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3.32±12.06(3~58)mo,二次LASIK术前平均残余屈光不正度为-2.56±1.56(-7.25~+1.13)D;分析年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瓣厚度、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特点及其对残余屈光不正度的影响。结果:二次术后UCVA为0.89±0.19(0.5~1.2)μm,等效球镜度(SE)为0.05±0.57D。二次术前CCT为502.69±31.45μm,与理论残余的456.08±26.04μm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0.785,P=0.00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诸多因素中,术前预矫屈光度和切削深度对二次术前屈光度有显著性影响(F=73.442,P=0.000),回归方程:残余屈光不正度=-0.317+0.588×术前等效球镜+0.031×切削深度。结论:本组二次LASIK手术病例表明,预矫屈光度和切削深度是导致屈光回退的主要因素;术后角膜组织增生是LASIK远期屈光回退的机制之一;在严格控制角膜厚度和预矫屈光度的前提下,二次LASIK是安全、有效的。

    • 弱视集中训练模式与家庭训练模式的比较

      2010, 10(1):85-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7

      摘要 (941) HTML (0) PDF 338.05 K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集中弱视训练与传统家庭弱视训练方法的比较,探讨医院集中训练模式对提高弱视训练的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方法:将3~11岁的门诊弱视儿童,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弱视诊断、分类标准,经常规散瞳验光和矫正屈光不正,随机分为医院集中训练组和传统家庭训练组,采用精细目力训练、视觉刺激疗法(circularactivate machine,CAM)、后像疗法等,比较两组疗效。平均治疗3~6mo,随访2a。结果:医院集中训练组100例173眼中,基本治愈136眼,进步33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97.7%。传统家庭训练组50例90眼中,基本治愈35眼,进步37眼,无效18眼,总有效率80.0%。两组总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1)弱视程度与疗效的比较:两组轻度、中度弱视之间的疗效比较(P<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医院集中训练组优于传统家庭训练组。两组重度弱视之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弱视性质与疗效的比较:两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比较、两组斜视性弱视的疗效比较(P<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两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集中训练组比家庭训练组疗效突出。(3)年龄与疗效的比较:两组3~6岁弱视的疗效比较、7~11岁弱视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均有极显著性,集中训练组比家庭训练组疗效突出。结论:医院集中训练模式对于治疗儿童弱视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从弱视程度,性质以及年龄上显示比传统家庭训练模式更为有效,这有助于提高弱视训练的依从性。

    • >文献综述
    •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与白内障的研究

      2010, 10(1):88-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8

      摘要 (786) HTML (0) PDF 414.67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是除先天性白内障以外的所有类型白内障发生的共同细胞学基础。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多种调控基因参与了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我们将近年来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与白内障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圆锥角膜治疗进展

      2010, 10(1):90-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29

      摘要 (2152) HTML (0) PDF 562.50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角膜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最常用的矫正方法。角膜表层镜片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角膜交联疗法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 青光眼患者视路磁共振改变研究新进展

      2010, 10(1):93-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0

      摘要 (1006) HTML (0) PDF 669.72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解剖改变及功能变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视神经的损伤是一种新型的、稳定的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磁共振技术有:弥散张量成像、功能性磁共振、锰离子增强性磁共振、质子磁共振光谱法。我们就磁共振在青光眼的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 青光眼视功能损害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10, 10(1):97-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1

      摘要 (652) HTML (0) PDF 513.54 K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光眼是一类以特异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和生存质量,对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研究对防盲治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就青光眼视功能损害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2010, 10(1):100-1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2

      摘要 (1199) HTML (0) PDF 343.73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具有抑制神经元死亡功能的碱性蛋白质,其研究近年来成为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热点之一。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010, 10(1):102-10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3

      摘要 (1137) HTML (0) PDF 469.33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动脉炎以及后期伴发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较少见,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困难,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因此争取早期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意义重大,我们就对ARNS的诊断及治疗的报道做一综述。

    • 视网膜动脉阻塞传统疗法与新疗法的应用现状

      2010, 10(1):105-1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4

      摘要 (925) HTML (0) PDF 541.52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是眼科中的一种急症、重症,视力预后较差,致盲率高。有研究表明视网膜组织在缺血缺氧后90min左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发病后及早就诊、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及采用先进治疗技术是成功抢救视力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临床实践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与传统方法结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视力。现我们就临床中出现的视网膜动脉阻塞新治疗技术及与传统方法结合的应用作一综述。

    •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眼部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0, 10(1):108-1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5

      摘要 (1120) HTML (0) PDF 490.30 K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sHSPs)是热休克蛋白的亚单位,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它在组织中迅速表达增强,参与对组织的保护和损伤作用。sHSPs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认为其在作为分子伴侣、协同免疫、抑制凋亡、抗原提呈以及甾体激素受体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认识sHSPs在眼部疾病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能进一步了解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 结膜松弛症治疗进展

      2010, 10(1):111-1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6

      摘要 (3474) HTML (0) PDF 677.55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膜松弛症是由于球结膜过度松弛和/或下睑缘张力高,造成松弛球结膜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在内外眦部之间形成皱褶,引起眼表泪液学异常,并伴有眼部干涩、异物感、泪溢等眼部不适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国内眼科医生逐渐对这一疾病提高了认识,其治疗手段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结膜松弛症的严重程度决定了其不同的治疗方法。症状不明显的结膜松弛症不需治疗;眼部刺激症状严重者,可以给予药物治疗;而保守治疗无效,或是对于Ⅲ~Ⅳ级结膜松弛严重的患者,则选择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掌握其适应证。我们对结膜松弛症的这些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适应证,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性检测指标: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糖胺聚糖的研究

      2010, 10(1):115-1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7

      摘要 (1097) HTML (0) PDF 396.89 K (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大量糖胺聚糖堆积,导致眼球突出,上睑挛缩,复视等临床表现。根据疾病活动性,可以进行活动期与静止期的分类。目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性评价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糖胺聚糖的研究,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性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现做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改良甘油长期冷冻保存角膜的超微结构及板层角膜移植

      2010, 10(1):118-1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8

      摘要 (887) HTML (0) PDF 484.95 K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甘油长期冷冻保存角膜的超微结构及板层角膜移植。方法:将涂有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的角膜片在-45℃以下长期甘油低温冷冻保存,保存12mo之后,用于15例板层角膜移植并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6~24mo,13例植片透明,1例植片呈半透明状,1例植片部分新生血管化。透射电镜检查显示角膜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结论:甘油长期冷冻保存角膜有一定活性,适合应用板层角膜移植。

    •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2010, 10(1):120-1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39

      摘要 (794) HTML (0) PDF 276.41 K (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8例79眼,全部实施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d;1wk;1mo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mo视力提高明显且趋于稳定。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mo较1wk明显减少,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稳定时间短,是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

      2010, 10(1):122-1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0

      摘要 (655) HTML (0) PDF 291.71 K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4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散光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6mo,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例(2.5%),0.6~1.0者18例(45.0%),1.2~1.5者21例(52.5%)。术前、术后1mo和3mo平均散光分别为(0.90±0.81),(0.95±0.65)D和(0.93±0.60)D,术后1mo和3mo与术前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无娩核困难、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失败和虹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操作易于掌握,切口小、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效果好、安全可靠、经济实惠,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过熟期白内障临床观察

      2010, 10(1):124-1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1

      摘要 (662) HTML (0) PDF 314.50 K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过熟期白内障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97眼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视力(矫正)恢复情况:术后1d视力>0.5者71眼(73%);术后2d视力>0.5者82眼(85%),>0.3者95眼(98%)。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过熟期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方法。

    • 交错分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2010, 10(1):126-1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2

      摘要 (685) HTML (0) PDF 457.32 K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应用交错分步进行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移植(以下简称三联术)的方法治疗角膜病与白内障同时存在并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及白内障摘除复明的患者,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三联术对21例21眼角膜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移植角膜情况,随访时间4~9mo。结果:治疗后92%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提高,术后2wk视力>0.5者9例(43%),>0.3者10例(48%),0.1者2例(10%)。术后7~14d,21眼角膜植片全为透明,术后4~9mo植片完全透明17例,植片呈半透明3例,角膜中度混浊伴新生血管长入1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交错分步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联合术相比,三联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快速恢复术后视力,安全性高。

    • >短篇报道
    • 改良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道炎的疗效观察

      2010, 10(1):128-1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3

      摘要 (882) HTML (0) PDF 171.10 K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道炎具有成功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1],近年快速推广,但由于术者经验,手术器具,患者自身条件不同的原因成功率也不同。我科2001/2004年行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道炎92例149眼,成功116例(77.8%)。经改进后,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改进方法:将腰穿针内穿的3个零丝线改成记忆金属丝可提高钩线率及鼻甲肥大等鼻腔解剖变异患者的成功率。对于小泪囊(术前泪道冲洗及泪囊照影可证实)应用特制小型号硅胶管。对特定人群应适当使用抗过敏药物。2004/2008年行154例203眼,成功191例(94.1%),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慢性泪道炎患者246例

    • >临床研究
    • 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部重度碱烧伤临床分析

      2010, 10(1):129-1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3

      摘要 (789) HTML (0) PDF 329.53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眼部重度碱烧伤的疗效。方法:对48例67眼重度碱烧伤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A,B两组,烧伤0.5h~7d(包括7d)就诊者26例38眼(A组);烧伤7~20d(不包括7d)就诊者22例29眼(B组)。两组均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术,术后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3mo后观察眼表状况。结果:A组:角膜全透明者28眼,半透明者5眼,全混浊者3眼,角膜白斑者2眼,睑球粘连者2眼,有新生血管者2眼,视力≥0.4者28眼,<0.4者10眼;B组:角膜全透明者12眼,半透明者7眼,全混浊者6眼,角膜白斑者4眼,睑球粘连者13眼,有新生血管者15眼,视力≥0.4者11眼,<0.4者18眼。两组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术可以更好的重建眼表,提高视力,是眼部重度碱烧伤的最佳治疗方法。

    • 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结膜瓣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2010, 10(1):131-1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4

      摘要 (677) HTML (0) PDF 225.06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大小对降压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0例已确诊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虹膜周切术,均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术中不用抗代谢药物。1眼做底边长10mm,高6mm等边三角形结膜瓣,另1眼做边长10mm,高6mm矩形结膜瓣(实际面积相当于前眼的两倍),其余手术步骤一致。于术后2d开始,每日测量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检查前房至术后7d拆线。分别于术后0.5,1,3mo复查。结果:患者10例扩大结膜瓣眼于术后全部发生浅前房,对侧无1例发生。其中1级浅前房5例,2级浅前房4例,3级浅前房1例。染色:2级浅前房中1例结膜瓣伤口漏。3级浅前房患眼下方结膜囊见滤过泡隆起。无1例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眼压测量:手术眼眼压均位于4~8mmHg,双眼相差<2mmHg。1,2级浅前房眼行滤枕加压、绷带包扎,3级浅前房眼行美多丽每日散瞳、滤枕加压、绷带包扎,均未口服及静脉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7d拆线时,术眼前房均正常,1例双眼眼压为14mmHg,9例眼压<10mmHg,双眼相差<2mmHg,双眼滤过泡大小一致。术后0.5,1,3mo复查双眼滤过泡无差别,眼压无差别。结论:扩大的结膜瓣并不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增大有效滤过泡的容积,反而会在术后早期增加滤过过强,眼压低,滤过泡大而弥散的并发症。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诊内科误诊28例分析

      2010, 10(1):133-1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5

      摘要 (787) HTML (0) PDF 365.31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诊内科误诊的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误诊的3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高血压15例,颅内压增高9例,急性胃肠炎4例,确诊后22例行抗青光眼手术,6例行药物保守治疗,视力>0.5者15例,手动2例。结论:内科医生对本病认识水平不足是本组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该病的诊断意识,重视眼部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 硅油填充66例的临床分析

      2010, 10(1):135-1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6

      摘要 (718) HTML (0) PDF 284.40 K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硅油填充原因及硅油填充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总结66例70只硅油填充眼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硅油填充的主要原因为常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反复多次手术操作,其次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硅油平均填充时间10.5mo,硅油乳化发生率28.6%,高眼压发生率15.7%,角膜变性发生率2.9%,严重白内障的发生率46%。硅油取出后主要并发症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在定期随访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硅油在眼内的存留时间。取硅油时,保持玻璃体腔持续灌注,并根据视网膜情况行视网膜激光、眼内气体充填或再次行硅油填充等处理,可以减少硅油取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间接性视神经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后相关性

      2010, 10(1):137-1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7

      摘要 (666) HTML (0) PDF 275.89 K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检测102例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度(TAMX)、阻力指数(RI),并对视力与血流改变、血流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患者102例中,95例患者眼动脉、睫状后动脉PSV明显增加(P<0.05),EDV明显减低(P<0.05)、TAMX减低(P<0.05)、RI显著增高(P<0.01);102例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视力越差,血流改变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眼动脉、睫状后动脉呈高速高阻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改变越明显预后越差。

    • 综合手术方法治疗挫伤性重度前房积血

      2010, 10(1):139-1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8

      摘要 (679) HTML (0) PDF 335.03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综合手术方法治疗挫伤性重度前房积血的手术效果,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对23例23眼重度前房积血患者采用了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灌注抽吸或手动抽吸、前房注入黏弹剂分离取出凝血块,对于术中再次前房出血的,则前房注入并保留少许黏弹剂等综合手术方法。术后注意观察前房、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23例23眼中21眼一次手术成功,2眼术后再次前房出血;术后视力<0.05者5眼(22%),0.05~0.3者11眼(48%),>0.3者7眼(30%)。结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前房积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 显微镜下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在泪小点狭窄中的应用

      2010, 10(1):141-1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49

      摘要 (648) HTML (0) PDF 280.95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泪小点狭窄或膜闭。方法:显微镜下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对26例(28眼)泪小点狭窄或膜闭患者行泪小点成形术,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次日,28眼泪小管引流通畅,术后观察3~6mo,治愈率为93%(26/28)。结论:采用GX-Ⅲ型电离子治疗机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点成形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损伤轻,痛苦小,是治疗泪小点狭窄或膜闭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带黏膜的鼻中隔软骨在眼睑重建中的应用

      2010, 10(1):143-1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0

      摘要 (829) HTML (0) PDF 259.22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带鼻黏膜的鼻中隔软骨修复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大范围缺损的疗效。方法:对7例上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用自体带鼻黏膜的鼻中隔软骨修复睑板缺损并重建眼睑。结果:对7例患者术后随访6mo~2a,带鼻黏膜的鼻中隔软骨生长良好,重建的眼睑外观良好和功能不受影响。结论:自体带鼻黏膜的鼻中隔软骨修复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大范围缺损,手术效果好,而且是一种方便、损伤小的眼睑重建手术。

    • 半月皱襞松驰致泪溢手术疗效观察

      2010, 10(1):145-14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1

      摘要 (1426) HTML (0) PDF 370.64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半月皱襞松弛性泪溢的手术疗效。方法:2007-06/2009-06对13例18眼半月皱襞松弛手术切除,手术后观察:症状评估,裂隙灯结膜观察,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手术后4wk18眼中症状消失和改善者15眼(83%);术后12wk随访到9例13眼中症状消失和改善11眼(85%)。手术后4wk18眼中裂隙灯检查半月皱襞松弛完全消除、下泪小点堵塞解除者16眼(89%);术后12wk随访到9例13眼中12眼半月皱襞松弛完全消除、下泪小点堵塞完全解除(92%)。术后4wk18眼中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恢复正常者14眼(78%);术后12wk随访到9例13眼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正常10眼(77%)。结论:半月皱襞松弛切除术简单、安全、有效。

    • 贝复舒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0, 10(1):147-1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2

      摘要 (1381) HTML (0) PDF 604.63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贝复舒在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对预防术后造孔口远期瘢痕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37例37眼,术后创面涂贝复舒眼用凝胶,每次随访给予清除鼻腔内泪囊造孔处的分泌物、血痂及肉芽,行泪道冲洗,术腔创面涂贝复舒眼用凝胶,待鼻腔内泪囊造口处黏膜上皮化后予拔管(3mo)。结果:随访6mo~1a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1眼,有效率97%(36/37),无并发症发生。1例无效患者均为造孔口肉芽组织增生粘连或与鼻中隔粘连引起,给予鼻内镜下清理闭锁造孔处,重新置管,恢复好。结论:在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应用贝复舒,术后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较佳方法。

    • >病例报告
    • 高压黄油眼外伤致失明1例

      2010, 10(1):149-1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4

      摘要 (833) HTML (0) PDF 160.56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高压黄油击伤左眼后视物不见1d入院”,查体:Vod1.0,Vos无光感,左眼睑高度肿胀,上睑内眦部见有不规则伤口,眼球突出,结膜高度水肿,角膜水肿,前房深浅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眼底窥不进。眼眶CT检查提示:左眼眶内侧壁骨折,眼球壁毛糙,眼内不均性密度增高,眶内结构紊乱,筛窦及上颌窦内密度增高。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急诊行清创缝合术,术中见左眼内直肌离断,于眼球壁上见内直肌残端,眼球壁尚完整,眼眶内见分散之黄色油状物质,眶内侧壁可触及骨折,于显微镜下仔细清理油状物质并寻找内直肌另一断端。共计取出3.5mm×3.0mm×0.3mm大

    • >临床研究
    • 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手术

      2010, 10(1):150-1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3

      摘要 (1278) HTML (0) PDF 498.33 K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诊疗特点。方法:对2005/2008年间于我院就诊的4例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患者提供的角膜屈光手术资料,分别采用临床病史法或角膜后表面曲率法计算矫正角膜曲率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随访观察角膜情况、手术并发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状态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稳定屈光度与手术前预留屈光状态比较误差范围为-1.00~+1.25D。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然而只有了解这类患者病情特点,掌握手术前后诊疗方法,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 >病例报告
    • 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双眼晶状体半脱位1例

      2010, 10(1):152-1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5

      摘要 (1132) HTML (0) PDF 192.44 K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刘某,男,20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于2009-04来我院就诊。以“马凡氏综合征”收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四肢、躯干骨骼细长,漏斗胸,手指呈蜘蛛样。眼科:视力:FC/20cm、上视时0.3(双),矫正无提高。眼压:右15mmHg,左16mm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虹膜震颤,瞳孔圆形居中,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分别向颞下方(右眼)和鼻下方(左眼)脱位、混浊,并可见其赤道部和稀疏的悬韧带。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双):视盘鼻侧部分缺如,视网膜及血管未见明显异常,黄斑区中心反光可见。角膜映光:R/L10°-20°。眼球运动:右眼上斜肌功能弱,下斜肌强,Biel

    • >临床研究
    • 盐酸环喷托酯对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观察

      2010, 10(1):153-1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4

      摘要 (1198) HTML (0) PDF 300.41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屈光不正儿童验光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对6~12岁屈光不正儿童60例120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阿托品眼膏滴眼。在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3组患者分别在电脑验光仪上进行客观验光并测量瞳孔直径,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主观验光并用移近法测量调节力和剩余调节力。结果: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最大睫状肌麻痹时间是60min,在最大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盐酸环喷托酯组剩余调节力较复方托吡卡胺组小(P<0.05),与阿托品组相近(P>0.05)。结论:用盐酸环喷托酯代替阿托品对6~12岁屈光不正非斜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是可行的。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1000例临床分析

      2010, 10(1):155-1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5

      摘要 (1736) HTML (0) PDF 349.75 K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对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对1000例2000眼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后Diff≥50μm25例,眼底病变46例,角膜中央平均屈光度>47.50D者17例,薄角膜(中央厚度<450μm)13例,青光眼4例,角膜炎2例。结论:全面细致术前检查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丝裂霉素C在LASEK术中应用于高度近视患者预防haze的临床研究

      2010, 10(1):157-1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6

      摘要 (819) HTML (0) PDF 318.97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于高度近视患者中预防haze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4例48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11例22眼为对照组,13例26眼为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LASEK术,试验组在LASEK术中激光切削完毕未回复上皮瓣前使用浸泡0.2g/L丝裂霉素C棉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区约12s,冲洗后回复上皮瓣并置入隐形眼镜5d。随访观察术后视力、角膜haze情况等6mo。结果:术后6wk试验组与对照组haze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mo试验组haze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在LASEK术中应用于高度近视患者能有效预防haze的形成。

    • 外斜V征的手术探讨

      2010, 10(1):160-1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7

      摘要 (877) HTML (0) PDF 217.85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4-01/2008-12收治27例外斜V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27例患者中,根据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8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患者行下斜肌减弱+外斜视矫正术;9例无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水平肌垂直移位。随访2~41mo。结果:患者27例中25例V征消失;第一眼位正位者24例,欠矫2例,过矫1例;15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双眼视功能,其中2例恢复立体视。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V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水平肌垂直移位也具有确切的效果。

    • 学龄前儿童弱视的防治

      2010, 10(1):162-1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8

      摘要 (746) HTML (0) PDF 349.85 K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防治的关键。方法:对650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眼部的健康普查,对检出弱视的个体进行系统治疗。结果:弱视患病率4.38%;屈光不正性弱视356眼(76.1%),斜视性弱视47眼(10.0%),屈光参差性弱视65眼(13.9%)。弱视总治愈率为98.1%,其中轻度弱视有效率100%,中度弱视有效率96.6%,重度弱视有效率80.8%。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以轻中度弱视为主,弱视程度越轻,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 >调查报告
    • 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普查分析

      2010, 10(1):164-1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59

      摘要 (771) HTML (0) PDF 407.60 K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斜、弱视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对银川市新市区18所幼儿园中3~7岁儿童进行视力、眼位、屈光检查。结果:在1531例3062眼中,视力<0.9者,经散瞳验光不能矫正者52例78眼,诊断为弱视。弱视患病率为3.4%。男27例,女25例,弱视与性别无明显差异。按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1987-10)标准弱视分为五类,并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紊乱,常伴有斜视、屈光参差或高度屈光不正。弱视和斜视使得患者不仅视力低下,还缺少完善的立体视,即缺少适应科技高速发展所必备的最高级视觉功能。弱视和斜视的疗效及立体视的建立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后效果越好,达成人后基本无望。

    • >临床报告
    • 玻璃体切除术中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

      2010, 10(1):167-1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0

      摘要 (787) HTML (0) PDF 296.38 K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46例46眼,术中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并行玻璃体切除,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部分患者复查时前囊膜出现不同程度混浊,行YAG激光切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保留了眼内正常解剖结构,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

    • 囊袋张力环在半脱位晶状体的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0, 10(1):169-1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1

      摘要 (1030) HTML (0) PDF 301.67 K (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白内障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e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后植入CTR,然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15眼IOL正位,无倾斜及偏位,术后10~12mo观察矫正视力满意,未发现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CTR植入是治疗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 玻璃体抽吸术在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2010, 10(1):171-1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2

      摘要 (1126) HTML (0) PDF 243.01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抽吸术在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8例28眼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先行玻璃体抽吸,再行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结果:术后并发症有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眼压控制不良、前房积血、虹膜炎、玻璃体积血、晶状体后囊混浊等;术后1wk和6~12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7.20±5.11mmHg和14.57±7.33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P<0.05;t=16.06,P<0.05);术后1wk和6~12mo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和视力提高1行、无改善者分别为12,8,8眼和12,10,6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P<0.05;F=5.78,P<0.05)。结论: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先行玻璃体抽吸,可快速降低眼压,重建前房,安全有效。

    •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0, 10(1):173-1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3

      摘要 (908) HTML (0) PDF 224.02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门诊确诊的53例1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随访3mo,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眼底彩照和荧光血管造影改变。结果:视力改善65眼(65%),稳定25眼(25%),恶化10眼(10%);视野改善51眼(51%),稳定34眼(34%),恶化15眼(15%);眼底彩照和荧光血管造影提示改善80眼(80%),无变化10眼(10%),恶化10眼(10%)。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并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高视力。

    • 高眼压症患者32例随访观察

      2010, 10(1):175-1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4

      摘要 (757) HTML (0) PDF 233.85 K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眼压症的致病因素、随访指标、病情变化等。方法:对32例高眼压症患者进行2~10(平均5)a的随访,随访包括对眼压、视野、视盘及视神经纤维层等方面的检查。结果:随访过程中29例患者眼压无明显变化,眼压呈下降趋势2例,眼压增高1例,视野出现改变5例。结论:高眼压症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应密切随访观察,如出现可疑青光眼改变,应积极进行抗青光眼治疗。

    • 纹眼线对于干眼症发病的影响

      2010, 10(1):177-1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5

      摘要 (1432) HTML (0) PDF 272.77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纹眼线对于干眼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患有干眼症的患者,其中46例纹过眼线,其余81例未纹过眼线。比较两组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泪膜破裂时间、Shirmer试验、结膜印迹细胞,以及纹眼线患者纹眼线与干眼症初次发病之间的间隔时间。结果:纹眼线患者纹眼线与发病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3.4a,且纹眼线患者干眼发病的年龄有所提前。两组患者其他的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纹眼线会使干眼症的发病年龄提前,但却不会影响初期发病的严重程度。纹眼线对于干眼症的病程及治疗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季节性及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

      2010, 10(1):179-1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6

      摘要 (1287) HTML (0) PDF 329.56 K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季节性及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160眼对尘螨过敏的季节性及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发作期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片,外滴色干酸钠眼药水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8例(20.0%),有效21例(52.5%),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实验组显效21例(52.5%),有效16例(40.0%),无效3例(7.50%),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5例,均为局部症状,如口、舌或唇的轻微肿胀,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过敏性结膜炎具有明显疗效,且患者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急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21例临床分析

      2010, 10(1):181-1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7

      摘要 (1400) HTML (0) PDF 259.64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急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经详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和眼科检查,给予球后或球旁注射地塞米松和654-2,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等。结果:本组21例急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外伤引起者(肌源性)15例(71%),血管性病变引起者(神经源性)6例(29%)。均因复视首诊。治愈17例,显效4例。结论:急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

    • 泪道逆行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2010, 10(1):183-1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8

      摘要 (1083) HTML (0) PDF 242.94 K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48例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逆行插管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患者行泪道逆行插管术,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眼科专业护理。结果:术后48眼患者泪道全部恢复通畅,术后3mo硅胶管脱落2例,但随诊泪道冲洗通畅。拔管后2a内泪道再阻塞3例,2例通过再次逆行插管恢复通畅。结论:泪道逆行插管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专业细致的眼科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泪小管断裂的3种吻合方法临床分析

      2010, 10(1):185-1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69

      摘要 (1019) HTML (0) PDF 323.22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73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资料,归纳其手术方法和临床特点,并且随访。手术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寻找法,弯针法,泪囊切开法。结果:经治疗73例患者中直接寻找法吻合56例,弯针法吻合15例,泪囊切开法吻合2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治愈63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大多数新鲜泪小管断裂可以直接找到鼻侧断端,少数可以用弯针法找到,个别解剖异常患者或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患者需用泪囊切开法。

    • 环形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上泪道阻塞

      2010, 10(1):187-1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0

      摘要 (922) HTML (0) PDF 305.65 K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置环形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在门诊治疗的上泪道阻塞89例116眼:泪点阻塞14眼、泪小管阻塞38眼、泪总管阻塞64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44例58眼:泪点阻塞6眼、泪小管阻塞20眼、泪总管阻塞32眼,观察组(B组)45例58眼:泪点阻塞8眼、泪小管阻塞18眼、泪总管阻塞32眼。材料选用硅胶泪小管,自编扩泪小管绳。在上下泪小管—鼻泪管置环形硅胶管,3~6mo拔管,若合并有鼻泪管阻塞,拨环形硅胶管后立即行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B组与A组不同的是,将浸有0.25mg/mL丝裂霉素C的扩泪小管绳在上泪道留置3~5min,拨环形硅胶管后定期冲洗泪道。平均随访2a。结果:A组治愈率为72.4%,B组治愈率为93.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泪道置环行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较理想方法。

    • 门诊指导院外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

      2010, 10(1):189-1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1

      摘要 (739) HTML (0) PDF 286.27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门诊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方法:对87例122眼儿童弱视在门诊通过检影配镜,常规遮盖治疗,精细锻炼,弱视治疗仪治疗。随访1~8a弱视疗效观察。结果: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效果好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小年龄组明显比大年龄效果好。结论:儿童弱视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大龄儿童弱视也不能轻易放弃治疗。常规配镜遮盖治疗是治疗儿童弱视经典疗法,再配合精细锻炼,治疗仪治疗,弱视治愈率可达83%。

    • >短篇报道
    •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10, 10(1):191-1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6

      摘要 (780) HTML (0) PDF 163.06 K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我科从2004-06/2008-05在白内障摘除术后开展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1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15例15眼,男6例,女9例,右眼7例,左眼8例,年龄51~88岁,其中6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2例术前充分散瞳发现悬韧带断离范围较大晶状体不全脱位(其中1例是高度近视眼),2例外伤后晶状体全脱位(其中1例全脱位于前房并继发青光眼),5例为多年前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的无晶状体眼。按常规白内障手术步骤行球周麻醉后开睑,作巩膜隧道或角巩膜缘切口,撕囊、水分离及水分层、娩核、注吸晶状体皮质,发现后囊膜破裂范围较大伴玻璃体脱出

    • 现代眼科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2010, 10(1):192-1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7

      摘要 (1283) HTML (0) PDF 163.05 K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眼科手术室是眼科医院的重要科室,是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场所。宿州眼球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眼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搞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从而减少手术室感染与爆发。我院2007-01/2009-06共做手术9186例,其中准分子6217例,内眼1996例,外眼973例,无一例感染事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1手术室环境因素的管理我院是层流手术室,是利用空调净化系统过滤,来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是生物洁净度,有效的控制和稳定了手术室内的环境。首先要严格分离洁污

    • >病例报告
    • 人工晶状体混浊置换术1例

      2010, 10(1):193-1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8

      摘要 (839) HTML (0) PDF 189.17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74岁,于2009-03来我院,以“左眼视力下降2a”之主诉入院,入院诊断:左眼人工晶状体混浊,右眼义眼。患者于2001年在外院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近2a来视力逐渐下降;于1957年行右眼球摘除术(外伤原因);否认左眼部外伤史和全身疾病史。入院时眼部情况:左眼视力0.05。右眼上睑塌陷,结膜囊内置一义眼薄壳。左眼角膜清,前房(-),虹膜9∶30~11∶00缺损,瞳孔欠圆且向鼻上方轻度移位,约4mm×6mm,光反射存在,人工晶状体位正,呈灰白色致密混浊(图1),眼底窥不进。左眼B超提示眼轴22.9mm,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平伏在位

    • 眶内神经鞘瘤1例

      2010, 10(1):194-1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79

      摘要 (795) HTML (0) PDF 358.69 K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藏族,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眼球突出,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未予重视。患者曾于1a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行CT检查示左眼眶内肿瘤,遂收住入院,入院后发现“肺结核”,故未行手术。患者“肺结核”经治疗痊愈后,续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视力:右眼1.0,左眼0.06(矫无助),突度右18mm,左21mm,眶距100mm。左眼眼球运动未受限。右眼前后节检查均未见异常。左眼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AR(-),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视乳头色泽偏淡,水肿高起约3.00D,

    • 首诊眼科的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2例

      2010, 10(1):196-1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80

      摘要 (1579) HTML (0) PDF 453.22 K (1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后交通动脉瘤通常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在我国的颅内动脉瘤中所占的比率居第一位[1,2]。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发病前无明显先兆、起病急、症状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3,4]。重视颅内动脉瘤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其破裂出血的根本途径。动眼神经自脑干发出后,在进入海绵窦前与后交通动脉并行,位于后交通动脉的外下方,因此后交通动脉常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出现相应的眼部表现[5]。临床上,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约占18%,许多患者因复视、上睑下垂首诊于眼科。现将我们收集的2例因动眼神经麻痹首诊眼科的

    •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治疗术后致黄斑裂孔1例

      2010, 10(1):198-1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81

      摘要 (884) HTML (0) PDF 165.86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Nd∶YAG激光是一项简易有效的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手段,人们对于其各类并发症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研究。但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导致黄斑裂孔这一并发症临床十分罕见,现将我院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导致黄斑裂孔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2008-09于我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未出现后囊膜破损等并发症,术后视力由0.02恢复至0.5,眼前后段检查、眼压检查均正常予出院。术后2wk,患者复诊诉视力下降,查体见右眼视力:0.3,后囊膜增厚混浊,诊断“右眼后发性白内障”,门诊行右眼Nd∶YAG激光后

    • 病毒性脑炎并皮质盲1例

      2010, 10(1):199-2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82

      摘要 (873) HTML (0) PDF 372.42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儿,男,4岁9月龄。因反复低热伴双眼疼痛、双下肢膝关节疼痛20d,于2007-12-11入院。患儿2007-11-20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7.8℃,精神欠佳,诉头痛及颈后疼痛,双眼不适,有黄色脓鼻涕,偶有膝关节疼痛。于外院查血常规:WBC22.3×109/L,L:17%,N:76.6%,HGB:113g/L,PLT:318×109/L,口服“头孢克肟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瑞之清”等,效果欠佳,仍低热,且夜间显著;患儿于11-24起症状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静滴“头孢哌酮钠、炎琥宁及苯唑西林钠”5d后热退,遂停药。2d后复查血常规:WBC25.3×109/L,

    • 低眼压致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

      2010, 10(1):201-2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83

      摘要 (788) HTML (0) PDF 146.47 K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45岁,糖尿病,高度近视,白内障,左眼白内障囊外手术,术中脱出玻璃体较多,术后眼压很低,不能测出,术后第2d开始出现脉络膜脱离,3,4d进行性加重,B超提示脉络膜并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腔出血,因为无晶状体,前房没有变浅,但眼底可见周遍明显棕色山丘状脱离,表面光滑,不用压迫巩膜就能见锯齿缘,隐约可见上方视网膜裂孔,术后第5d行脉络膜腔引流并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未发现视网膜明显脱离,11∶00可见小撕裂孔,周遍大部分视网膜可见视网膜光凝斑,玻璃体切割后,裂孔区光凝并100mL/L C3F8填充,术后眼压稳定,1mo后检查,视力0.05,矫正0.2,视网膜平复,眼压16mm

    • 鼻窦源性眶蜂窝织炎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

      2010, 10(1):202-2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1.084

      摘要 (835) HTML (0) PDF 181.54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视力丧失的视网膜血管病。病因复杂,较常见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见于老年人,而鼻窦炎继发急性眶蜂窝织炎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病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2009-09遇到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以“右眼睑红肿,疼痛3d,视力下降1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3d前感冒后突发右眼睑红肿,疼痛,伴头痛等症状,遂于当地一医院就诊,眼部CT示:(1)右侧眶内球后占位性病变;(2)全副鼻窦炎。予复明片口服,青霉素V静滴无明显好转,自行服用“胆香鼻炎胶囊”后头痛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