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0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Tetramethylpyrazine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及脉络膜血流和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英文)

      2010, 10(10):1843-18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1

      摘要 (1640) HTML (0) PDF 390.54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1%Tetramethylpyrazine(TMP)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变性,脉络膜血流和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碘酸钠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研究中,1%TMP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碘酸钠舌下静脉注射,在2wk和4wk末,视网膜电图(ERG)测量c波。色素微球体技术分析高眼压状态下TMP对脉络膜血流的影响。Methylthiazoltetrazolium(MTT)分析TMP在各种氧化应激中对RPE的保护作用。结果:碘酸钠注射后2wk,碘酸钠组ERG的c波下降至对照组的36%(P<0.01)。4wk后,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46%(P<0.01),而1%TMP+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77%(P<0.01)。与碘酸钠组比较,1%TMP+碘酸钠组控制了67%的c波下降(P<0.05)。在脉络膜血流的测量中,30,60,和120min的结果显示,TMP显著增加脉络膜血流。在氧化应激部分,不同浓度的TMP在各种氧化应激损伤中,对RPE都有各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浓度为1%Tetramethylpyrazine可以显著保护碘酸钠和氧化应激诱导的RPE变性,增加脉络膜血流,并可能在AMD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 改良四氧嘧啶制作兔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英文)

      2010, 10(10):1848-18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2

      摘要 (2214) HTML (0) PDF 210.41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改变四氧嘧啶给药次数探索改良制作兔糖尿病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大耳白兔36只,体质量为2~2.5kg,注射四氧嘧啶剂量均为150mg/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一次给药组(A组),分两次给药组(B组)和分三次给药组(C组)。观测各组空腹血糖值,计算各组成模率和死亡率。结果:B组兔糖尿病模型成模率显著高于A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兔糖尿病模型成模率显著高于B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四氧嘧啶分次给药能提高制作兔糖尿病模型的成模率,降低死亡率并且可以保持模型的稳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英文)

      2010, 10(10):1851-18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3

      摘要 (1695) HTML (0) PDF 236.26 K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0g/L NaIO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wk MSC在该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术后第1wk即可见MSC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光感受器细胞层,但全角蛋白(PCK)及rhodopsin标记阴性,第3wk开始可见MSC在体内表达PCK及rhodopsin。结论:MSC植入RP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主要分布于RPE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并表达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表面标志。

    • 人参皂甙Rg3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TNF-α表达的影响(英文)

      2010, 10(10):1855-18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4

      摘要 (1520) HTML (0) PDF 252.18 K (1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人参皂甙Rg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g3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3治疗组(5mg/kg,0.2mg/mL),开始治疗8wk后检测VEGF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3治疗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363和211.992,P均<0.01),其中糖尿病对照组与人参皂甙Rg3治疗组大鼠均较正常对照组VEGF和TNF-α表达水平上调(P均<0.01),但人参皂甙Rg3治疗组视网膜组织VEGF和TNF-α较糖尿病组降低(P均<0.01)。结论:人参皂甙Rg3可下调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TNF-α的表达,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 球周麻醉对眼压及眼脉动振幅的影响(英文)

      2010, 10(10):1858-18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5

      摘要 (1450) HTML (0) PDF 201.50 K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球周麻醉对眼压(IOP)及眼脉动振幅(OP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单眼白内障患者32例,患眼施行球周麻醉,另眼设为对照,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3,10min采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注射眼和对照眼的IOP及OPA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利多卡因后注射眼和对照眼的眼压均无明显变化。注射眼OPA值显著降低,而对照眼在注射后3minOPA值升高,10min后恢复至注射前水平。结论:球周麻醉可导致眼脉动振幅降低,而对眼压没有影响。

    • 中国城市人口需住院治疗的眼外伤病例回顾性分析(英文)

      2010, 10(10):1861-18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6

      摘要 (1481) HTML (0) PDF 249.48 K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明流行病学,眼外伤成因,严重眼外伤造成的视觉状况,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治疗7a后最终的视觉灵敏度。方法:大坪医院根据其2000-01/2006-12接收的眼外伤住院患者档案资料,开展了一项眼外伤临床案例回顾性分析活动。结果:开放性眼球损伤268例,其他294例为眼钝挫伤病例。眼外伤最常见的成因是金属(29.4%)、爆炸(14.6%)以及石头(13.9%)。在此次研究中,大多数的眼外伤患者最终的治疗结果并不乐观,他们当中,受过外伤的眼睛的最终视力治疗结果不及0.1。结论:眼外伤治疗方法在近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治疗结果不尽人意。

    • 以视力损失及OCT改变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英文)

      2010, 10(10):1864-18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7

      摘要 (1683) HTML (0) PDF 285.24 K (1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2例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识别和定位视网膜病变。方法:回顾性干涉个案报告。结果:伴随视力下降,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各1例。OCT发现1例为黄斑部浆液性脱离。另1例为视网膜低荧光浸润,OCT表现为高反射性损伤。在随访时间内,肿瘤完全缓解后视网膜改变消失,视力明显恢复。结论:OCT是一种检测、定位和跟踪的眼部肿瘤有价值的,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

    • >实验论著
    • 兔眼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C3F8填充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2010, 10(10):1866-18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08

      摘要 (1241) HTML (0) PDF 525.12 K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C3F8填充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与C3F8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兔100眼随机分为A,B,C 3个组,A组为正常组,B,C组分别行单纯玻璃体切除BSS液填充术、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C3F8填充术。术后1,3,8,35,45d对3个组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压测量及LEC凋亡率的检测。结果:实验组术后35,45d LEC凋亡率分别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5,45d LEC凋亡率分别为1.81±0.91%,3.20±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3F8是引起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C3F充术后早期一过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3F8导致LEC凋亡,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LEC凋亡率升高。

    • >短篇报道
    • 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浅析

      2010, 10(10):1868-18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9

      摘要 (1354) HTML (0) PDF 183.64 K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ser in situ kratomileusis,LASIK)手术因其效果稳定、恢复快、可预测性强、术后并发症少而成为治疗近视眼的主流术式,但手术都有程度不等的创伤,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烧灼感、异物感、视疲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术后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这种现象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开展

    • >实验论著
    • 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汉防己甲素可吸收缓释膜在兔眼结膜下吸收的研究

      2010, 10(10):1869-18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0

      摘要 (1446) HTML (0) PDF 259.48 K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汉防己甲素可吸收缓释膜在活体兔眼结膜下的吸收情况。方法:按照适当比例制备汉防己甲素壳聚糖明胶缓释可吸收膜剂及空白对照缓释膜剂,植入兔眼结膜下1wk后,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缓释膜5个不同层面的吸收情况,计算吸收面积的平均百分比,并利用SPSS 18.0软件分析两组汉防己甲素缓释膜吸收的差别。结果:缓释膜干膜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较均匀的细小颗粒,兔眼结膜下植入后1wk的汉防己甲素缓释膜为分布有大量吸收空泡及形态不甚规则的吸收缺损区域的半透明膜。汉防己甲素缓释膜(A)组的吸收面积平均百分比为10.5%±0.28%,无药物空白缓释膜(B)组的吸收面积平均百分比为15.0%±4.6%。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1.301,P=0.000,汉防己甲素缓释膜在兔眼结膜下的吸收面积百分比较低。结论: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可以直观地了解缓释膜内部在吸收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且发现汉防己甲素药物对壳聚糖明胶缓释膜的生物性吸收有阻碍作用,激光共焦显微镜是一种很好的药学研究工具。

    • 双自杀基因CDTK载体系统对裸小鼠Y7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杀伤作用

      2010, 10(10):1871-18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1

      摘要 (1388) HTML (0) PDF 350.21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双自杀基因载体系统pc-ChCDTK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体内杀伤作用。方法:用G418筛选载体阳性转染的Y79细胞;通过皮下注射载体转染和未转染的Y79细胞致瘤BALB/C小鼠,每组10只。Y79细胞皮下移植术7d后,向成瘤裸小鼠腹腔注射前体药物5-Fc+GCV(5-Fc 500mg/kg+GCV 30mg/kg),连续给药15d,每天测量1次皮下移植瘤长径和短径,计算体积。末次给药后3d处死裸小鼠,取皮下移植瘤组织做HE染色,并提取组织RNA,用RT-PCR检测CDTK的表达。结果:未转染组裸小鼠8只成瘤,转染组裸小鼠7只成瘤。两组比较,转染组皮下移植瘤的体积较未转染组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组瘤组织HE染色中可见散在坏死组织。转染组皮下移植瘤组织中检测到403bp片段,与CDTK预期mRNA大小一致。结论: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系统对裸小鼠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外源性VEGF及Ang-1对大鼠CNV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2010, 10(10):1874-187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2

      摘要 (1417) HTML (0) PDF 777.15 K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VEGF,Ang-1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分化以及成熟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光凝诱导建立大鼠CNV动物模型后,分别在不同时期玻璃体腔注射VEGF,Ang-1,通过其眼底荧光造影与病理切片的变化观察上述因子的作用。结果:血管生成素-1组比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减少,VEGF组较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瘢痕形成,VEGF组和对照组可见肉芽组织。结论:血管生成素-1能有效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新生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成熟,促进瘢痕形成。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黏附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

      2010, 10(10):1878-18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3

      摘要 (1041) HTML (0) PDF 734.75 K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黏附连接V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腹腔注射STZ建立DM模型,2,5,8wk处死动物。用伊凡思蓝方法检测视网膜的渗透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2,5,8wk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免疫组化分析证实DM大鼠视网膜VE-cadherin主要表达在视网膜血管上,β-catetin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外界膜、外核层、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和内界膜。Western blot分析证明随着DM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视网膜VE-cadherin表达量显著减少,2,5,8wk组与Con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而β-catetin表达量显著增加,2,5,8wk组与Con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Z诱导的DM大鼠VE-cadherin表达量减少而β-catetin表达量显著增加,两者成反比。

    • >短篇报道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1881-18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4

      摘要 (1486) HTML (0) PDF 170.61 K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一种常见眼表疾病,手术是惟一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复发性翼状胬肉还可致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复发后再次手术难度加大,且更易复发。2008-01/2010-01我院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3例35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实验论著
    • 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和蛇毒降纤酶治疗兔眼球穿通伤并发症的效果

      2010, 10(10):1882-18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5

      摘要 (1481) HTML (0) PDF 375.00 K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和万古霉素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抑制效果。 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右眼建立外伤性出血性眼球穿通伤动物模型。左眼为空白对照眼。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10眼,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蛇毒降纤酶组10眼,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0.1U(0.1mL);万古霉素组10眼,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mg(0.1mL);联合用药10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蛇毒降纤酶0.1 U及万古霉素1mg。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炎症情况,眼前节炎症持续超过2wk以上者行玻璃体腔微生物学培养;直接眼底镜观察玻璃体出血指数、外伤性PVR情况。 结果:联合用药组玻璃体出血指数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外伤性PVR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联合用药组玻璃体出血指数低于万古霉素组(P<0.05)、外伤性PVR程度低于万古霉素组(P<0.01);生理盐水组、蛇毒降纤酶组各发生细菌性眼内炎3例(30%);万古霉素组、联合用药组未见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 结论:在外伤性出血性眼球穿通伤动物模型中,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和万古霉素可能可以促进玻璃体腔出血的吸收、降低外伤性PVR程度和减低感染性眼内炎症发生率。

    • 血管内皮细胞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2010, 10(10):1885-18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6

      摘要 (2160) HTML (0) PDF 327.31 K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猫眼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取第三代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在处理过的人羊膜上,待完全形成单层后用于细胞移植手术。正常健康家猫20只,分为A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移植组:将载有完全融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羊膜移植到去除自体角膜内皮细胞及后弹力层的猫角膜上;B单纯羊膜移植对照组:将保存人羊膜移植到去除自体角膜内皮细胞及后弹力层的猫角膜上;C去除内皮细胞对照组:去除猫眼自体角膜内皮细胞及后弹力层后,既不移植羊膜,也不移植血管内皮细胞。术后1,2,4,8,12,24wk以裂隙灯观察角膜的透明度、眼前节炎症情况,同时行大体及裂隙灯照相。并以角膜厚度仪测量角膜厚度,A组在术后1,2,4,8wk各取1例植片制备光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均取术后2wk植片做光镜检查。结果:A组共11例植片术后3d水肿渐消退,植片渐透明,并在1wk内保持完全透明。4例在术后1~2wk因排斥反应而混浊,其中3例于混浊后4wk逐渐恢复透明,1例持续混浊。6例在术后12~24wk植片持续透明,光镜观察显示,移植的内皮细胞在前房内成连续单层排列。B组植片持续水肿混浊,但较C组轻,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2wk植片光镜观察羊膜与基质贴附较好无皱折。C植片持续高度水肿混浊,在长达24wk的观察中未发现恢复透明现象。2wk植片光镜观察完全没有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基质高度水肿,结构疏松紊乱。结论:以人羊膜为载体移植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前房环境内存活24wk,并可行使角膜内皮细胞的屏障及液泵功能。与角膜基质贴附紧密,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 人晶状体蛋白的质谱分析

      2010, 10(10):1888-18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7

      摘要 (1254) HTML (0) PDF 542.09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质谱法检测人晶状体蛋白质组成。方法:完整晶状体预分离后再通过1D SDS-PAGE凝胶分离晶状体蛋白质,依照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的结果分成条带后进行胶内酶解,酶解后的肽段通过反相液相色谱再次分离,用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仪(LTQ)对洗脱出的肽段进行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出的蛋白质。结果:共鉴定出人晶状体蛋白质574种,许多未知蛋白和蛋白亚型被鉴定出,相似于某种蛋白有38种,不确定蛋白有56种,没有特征的蛋白有27种,已知分子质量但不知功能蛋白有42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验鉴定出的晶状体蛋白质数据,获得晶状体蛋白质一些重要代谢过程的结果。结论:提供大量未知人晶状体蛋白质数据及其代谢过程。

    • >临床论著
    • 钬激光角膜热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2010, 10(10):1892-18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8

      摘要 (1450) HTML (0) PDF 327.62 K (1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钬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治疗轻度远视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我们的研究对年龄>45岁的患者12例18只轻度远视眼行Ho:YAG激光LTK术治疗,能量密度65J/cm~2,平均随访2a。结果:患者年龄45~65(平均55.25±10.12)岁,术前屈光度+0.50~+2.25(平均+1.30±0.58)D,术前裸眼视力0.44±0.23,术后屈光度得以全部矫正,术后1mo,没有屈光回退,术后3mo,4眼屈光回退+0.25D。术后6mo,剩余屈光度在±0.50D和±1.00D以内的百分率分别为83%,89%,已矫屈光度和预矫屈光度符合率较好。之后存在屈光回退趋势,2a后屈光回退减缓。最佳视力出现在术后2wk内,以后裸眼视力开始回退。术前裸眼视力>1.0者为0,术后1mo,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术后3mo,裸眼视力达1.0者14眼(78%)。术后2a,裸眼视力达1.0者10眼(56%)。结论:Ho:YAG激光LTK术对轻度远视有效。临床观察证实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治疗轻度远视的手术方方法之一,但尚需长期观察其屈光稳定性。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植入及MMC治疗POAG

      2010, 10(10):1895-18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9

      摘要 (1179) HTML (0) PDF 339.76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human umbilical vein,HUV)植入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42眼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HUV植入和MMC治疗。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术后抗青光眼药物应用、术后滤过泡形态学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mo。结果:术后12 mo,手术完全成功81%,条件成功95%;眼压从术前(26.1±7.7)mmHg降至(15.3±3.8)mmHg(P=0.00);抗青光眼药物从术前(3.2±0.5)种减少到(0.3±0.2)种(P=0.00);滤过泡形态,Ⅰ型滤过泡26%,Ⅱ型滤过泡59%,Ⅳ型滤过泡14%。术后6眼出现包裹性滤过泡,3眼有轻微前房出血,无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NPTS联合HUV植入和MMC治疗POAG,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 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1897-18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0

      摘要 (1384) HTML (0) PDF 372.12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6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B组为对照组3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及角膜、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眼压: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12mo平均眼压:A组为12.3±2.3mmHg,B组为15.7±2.7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12mo A组功能型滤过泡28眼(88%),B组功能型滤过泡20眼(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浅前房5眼(16%),脉络膜脱离2眼(6%),B组浅前房3眼(10%),脉络膜脱离2眼(7%),滤过泡渗漏1眼(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010, 10(10):1900-19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19

      摘要 (1319) HTML (0) PDF 489.08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8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按手术前眼压水平分为高眼压组(30例30眼,眼压≥30mmHg)和对照组(50例50眼,眼压<30mmHg),对两组病例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术后眼压大多控制在8~15mmHg;UBM检测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发生1例睫状体脱离,1例恶性青光眼,1例浅前房,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浅前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ACD,AOD,TCP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的,在充分药物治疗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UBM检查可发现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短篇报道
    •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诊疗分析

      2010, 10(10):1902-19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4

      摘要 (1342) HTML (0) PDF 163.42 K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在眼科经常遇到,多以复视、头晕行走受限为主要症状,临床上病因复杂。为探讨其病因及有效的治疗,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此类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7~76(平均43)岁;右眼13例,左眼11例,1例为双眼发病。其中,外直肌

    • >临床论著
    • Bevacizumab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0, 10(10):1903-19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0

      摘要 (1794) HTML (0) PDF 342.52 K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联合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06/2009-06在我院眼科收治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角膜缘后3.5mm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0.05mL/1.25mg,治疗后7d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12mo,观察视力、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及眼压情况。结果:IVB 7d后,25眼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消失(93%)。2眼新生血管明显变细,但未完全消退(7%)。IVB治疗前平均眼压(55.81±4.65)mmHg,治疗后7d平均眼压(42.07±7.49)mmHg,两者眼压比较虽然差异有显著性(t=14.973,P<0.01),但局部应用降眼压药后眼压仍高于正常范围(28~50)mmHg。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1,3,6,9,12mo,平均眼压分别为(14.85±4.56;16.70±3.73;20.04±6.58;19.30±4.74;19.67±4.12)mmHg,与IVB后7d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手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22眼(82%),部分成功3眼(11%),眼压未控制2眼(7%)。27眼视力均保持稳定或稍有增进。结论:IVB辅助手术治疗NVG,可以促进虹膜、房角、视网膜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进行原发病的治疗远期效果明显提高。

    •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1906-19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1

      摘要 (1813) HTML (0) PDF 426.12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beyac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4/2009-10我院就诊,经眼底检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捕(OCT)检查确诊的CRVO伴ME患者72例75眼,A组38例39眼,其中A1组20例21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25mg(0.05mL);A2组18例18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1.25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B组34例36眼,其中B1组16例1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2.0mg(0.08mL);B2组18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2.0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对比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2,4wk的视力、眼压、眼底,治疗前和治疗后4wk的FFA表现和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72例75眼中有58例61眼视力和黄斑水肿改善,A2组与A1组、B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可改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高度,重复治疗效果更明显,但增加剂量并不会明显改善黄斑水肿高度。

    •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2010, 10(10):1909-19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2

      摘要 (1519) HTML (0) PDF 559.52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在给药时机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于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90例90眼纳入试验,其中糖尿病患者46例4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含有23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试验组:术前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第1d继续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对照组:术后第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d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所有滴眼液点眼4次/d。分别在术前7d内,术后第7d和术后第3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第7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30d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第30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单纯性白内障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术后第30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比术后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增厚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当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时,建议在术前开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以减轻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从而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

    •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眼底病400例临床疗效总结

      2010, 10(10):1913-19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3

      摘要 (3979) HTML (0) PDF 304.91 K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400例眼底病患者520眼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说明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眼底病的治疗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其副作用作了总结分析统计。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RVO,DR,ARMD,CSC,CNV等眼底病患者400例眼底病患者520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注射治疗1次/mo,以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观察指标,对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治疗过程当中出现的并发症作了总结、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mo~1a,520眼中有467眼(89.8%)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压正常、视网膜水肿及出血明显吸收,新生血管消退,OCT及FFA指标都有好转;36眼(6.9%)视力稳定,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但眼底情况都有改善,无新生血管增生加重或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17眼(3.3%)视力下降,其中有13眼(2.5%)从0.2降至0.1,病变稳定;1眼(0.2%)发生了眼内炎,视力从0.6下降至0.2;1眼(0.2%)发生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视力从0.02变为光感;1眼(0.2%)发生了玻璃体出血;1眼(0.2%)发生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并发症而视力下降的患者中除了1眼(CRAO)外其余在对症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在所有的治疗眼中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20眼(3.8%),后经降眼压对症治疗后眼压正常。还有1例患者右眼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后3d左眼施行了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较一般手术后慢7~10d,眼压相对较低。结论:经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RVO,DR,ARMD,CSC,CNV等眼底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提高视力,减轻黄斑和视网膜水肿,促进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能有效地消退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以抑制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也是值得我们去总结、思考的。

    • TOSCA治疗复杂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 10(10):1916-19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4

      摘要 (1213) HTML (0) PDF 403.01 K (1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治疗复杂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TOSCA治疗的复杂屈光不正患者共59例113眼。其中近视度数相对高角膜厚度相对薄67眼,角膜形态不规则8眼,角膜散光大33眼,PRK/LASIK术后偏心切削6眼,PRK/LASIK术后再近视5眼。术前等效球镜为平均-1.25~-13.88(平均-6.87±2.86)D。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高阶像差及偏中心切削等。结果:UCVA术前为0.13±0.12,术后6mo为0.9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的平均等效球镜为(-0.45±0.48)D,在±0.5D以内。角膜曲率术前为(43.01±1.56)D,术后6mo为(37.99±1.69)D,术后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切削厚度为(88.30±28.86)μm,比按照其相同屈光度和切削直径的传统LASIK/LASEK手术的切削厚度(117.93±32.72)μm节约了约(27.77±23.2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值分别为0.50±0.23,0.10±0.08,0.14±0.12,0.12±0.09,术后6mo时分别为0.68±0.25,0.21±0.22,0.32±0.18,0.3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6例因PRK和LASIK术后造成的偏中心切削,其偏中心切削距离均>1.0(平均1.33±0.45)mm,术后偏中心切削平均为(0.49±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SCA治疗复杂屈光不正术后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角膜厚度。

    •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LASEK术后效果的影响

      2010, 10(10):1919-19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5

      摘要 (1595) HTML (0) PDF 348.32 K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不同浓度丝裂霉素(MMC)对LASEK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61例496眼LASEK患者随机分为两组,0.4mg/mLMMC(mytomycin C,MMC)组133例245眼,0.2mg/mL MMC组128例251眼,于LASEK手术完毕后滴于切削区,根据屈光度<-3.00,-3.25~-6.00,-6.25~-9.00,>9.25分别置留30,60,90,110s,术后随访两组患者视力、haze、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和术后用药时间。结果:随访1a,术后1 a haze的发生率,0.4mg/mL MMC组1.2%,0.2mg/mL MMC组13.2%;术后1a时,0.4mg/mLMMC组影响视力者为0.8%,0.2mg/mL MMC组2.0%。术后1,6,12mo患者等值球镜变化情况,0.4mg/mL MMC组分别为:-0.52±0.09,-0.29±0.15,-0.35±0.16;0.2mg/mL MMC组分别为:-0.67±0.11 D,-0.58±0.21D,-0.54±0.18D。术前及术后1,6,12mo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0.4mg/mL MMC组分别为:2994.01±321.89,2974.89±339.87,3001.02±306.92,3011.18±321.31;0.2mg/mL MMC组分别为:3005.92±382.54,2996.69±374.19,2988.37±367.33,3000.05±299.84。两组各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mg/mL MMC组取镜后出现2例3眼丝状角膜炎;0.2mg/mL MMC组取镜后出现2例2眼丝状角膜炎。结论:术中使用0.4mg/mL MMC可以减少LASEK术后并发症,使用较为方便,并且安全有效,效果优于0.2mg/mLMMC。

    • 儿童弱视愈后转归情况的分析

      2010, 10(10):1922-19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6

      摘要 (1461) HTML (0) PDF 261.80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愈后的转归情况,寻找脱镜指标及防止弱视复发、发生假性近视和形成真性近视的途径。方法:对治愈的儿童弱视368例678眼进行3~7a的观察,每1~2mo复查1次,均检查裸眼远近视力、眼位、屈光间质、眼底、注视性质、电脑验光、小瞳孔下动态检影或必要时阿托品散瞳验光等。符合以下4项指标可以脱镜:(1)双眼裸视远近视力≥1.0,≥6mo;(2)眼位正常或斜视性弱视的残余斜视度<5。者;(3)远视屈光度≤+1.00DS;(4)远视散光度≤+0.50DC。若发现裸眼远视力≤0.9时,就一定要查清原因给予恰当治疗。结果:本组368例678眼的弱视儿童治愈后,经3~7a的治疗,有205例364眼(53.7%)脱镜,其中轻度弱视244眼脱镜率为70.5%,高于中度114眼(37.4%)和重度6眼(22.2%)。屈光不正性弱视脱镜305眼,脱镜率为59.0%,屈光参差性29眼42.0%,斜视性30眼32.6%,无明显差异。单纯远视性弱视脱镜316眼,脱镜率为62.7%,高于单纯远散11眼(28.2%)和复性远散37眼(30.1%);而单纯近视性弱视和单纯近散、复性近散性弱视均没能脱镜。弱视儿童初戴眼镜属低屈光度(球镜≤3.00D,柱镜≤1.00D)脱镜289眼,脱镜率为58.7%,中度(球镜3.25~4.75D,柱镜1.25~1.50D)58眼48.7%,高于高度(球镜≥5.00D,柱镜≥1.75D)17眼(25.4%)。从就诊时的年龄上看3~8岁者脱镜率高。还发现弱视复发6例9眼,发生率为1.3%;发生假性近视7例10眼,发生率为1.5%;形成真性近视31例62眼,发生率为9.1%;残余斜视4例4眼,发生率为0.6%。还需要继续治疗观察者115例229眼,占治愈眼数的33.8%。结论:分析儿童弱视治愈后病例的追踪观察,对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是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从转归情况分析:长期定期追踪观察能早期发现弱视复发、假性近视,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可防止形成真性近视和提高弱视的治疗效果。同时证明上述4项脱镜指标是可行的;脱镜后仍要坚持追踪观察,最好观察超过视力发育敏感期12岁之后。

    • >文献综述
    •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并发症

      2010, 10(10):1926-19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7

      摘要 (1518) HTML (0) PDF 457.82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如糖尿病黄斑水肿、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的并发症等。同时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产生的并发症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其并发症主要有眼压升高、眼内感染等。我们总结介绍了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的运用,并就其产生的常见并发症作一扼要综述。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2010, 10(10):1930-19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8

      摘要 (1274) HTML (0) PDF 655.41 K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不能同时提供患者良好的视远、中、近的能力,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解决了调节问题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了白内障术后的视觉效果。我们就目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力、视觉质量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2010, 10(10):1933-19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29

      摘要 (1546) HTML (0) PDF 481.42 K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如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 prematurity,ROP)等,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这类疾病的病理特点是视网膜前血管过度生长,引发纤维瘢痕形成,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这种不正常和不成比例的血管过度生成是一种代偿机制,用以克服早期阶段的微血管退化和恢复缺氧视网膜的代谢平衡。迄今为止,治疗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科侵入性干预。在本篇综述中,我们以血管新生为中心,对这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进行深入讨论。

    •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

      2010, 10(10):1937-19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0

      摘要 (1409) HTML (0) PDF 416.01 K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从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3个方面阐述了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近况,并提出了视网膜静脉阻塞未来治疗的展望。

    • 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2010, 10(10):1940-19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1

      摘要 (6198) HTML (0) PDF 645.92 K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天特发眼球震颤是以眼部表现为主的疾病,虽然不属于常见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时间一般都在半岁以内。该病的特点为:发病早或发病时间不能确定,眼球不自主的持续跳动或摆动,极少患者有晃视感,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有的视力减低比较严重,而且不能矫正,较多患者有侧视现象和代偿头位表现,有的头部摇晃,还有的表现为频繁眨眼等代偿现象。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很多:发病年龄,眼震强度,代偿头位,休止眼位,视力,手术方式和手术量等。随着近年的发展,对该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就一些问题做一简要回顾。

    • 干眼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10, 10(10):1944-194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2

      摘要 (2180) HTML (0) PDF 555.03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是指由于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不适感觉包括眼干涩、眼红、眼痒、异物感等。近年来,随着干眼发病率的增加,干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就干眼的诊断、分类和病因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 >调查研究
    • 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特征及转归分析

      2010, 10(10):1947-19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3

      摘要 (1303) HTML (0) PDF 459.47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对2004-01/2009-12我院212例21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就诊经过、治疗情况及转归等。结果:患者中男159例,女53例,平均年龄44.5岁。职业为农民者177例(83.5%)。98例(46.2%)患者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或接触史。发病时间在10~12月份者136例(64.2%)。从发病到我院平均就诊时间为24.1d。就诊时视力<0.05者158眼(74.5%)。眼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者194例(91.5%),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44株(74.2%),其次为曲霉菌属16株(8.3%),暗色孢科真菌共32株(15.1%),念珠菌属2株(1.0%)。117例(55.2%)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59例(27.8%)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植片透明率64.4%;20例(9.4%)行球结膜瓣遮盖术治愈。随访6~25mo,最终视力<0.05者63眼(29.7%);眼球保存率96.6%。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高发季节为10~12月份,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农民,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挽救眼球、保存视力的有效手段。

    • 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状态下老年人DR患病率和发病率调查分析

      2010, 10(10):1950-19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4

      摘要 (2014) HTML (0) PDF 292.86 K (1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群在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状态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探讨其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05/2006-05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离休老年糖尿病人群进行眼底检查,如发现有微小血管瘤或更严重的改变则确诊为DR,并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5a中新发现的D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 194例糖尿病患者参与检查,平均随访5.8a,DR的患病率在15.38%~16.20%之间波动,年发病率为8.38‰。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FPG)、平均动脉压(MBP)、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尿蛋白定量(MAU)与DR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该研究组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较以往我国一般人群为高,但其DR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较其它调查组明显降低,说明在血糖、血压、血脂等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DR的发生。

    • 北京市羊坊店学区两个年级组小学生AL/CR分布情况的分析

      2010, 10(10):1953-19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5

      摘要 (1688) HTML (0) PDF 453.39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3的人数在不同人群中所占比例的差异,探寻近视防治的监控点。方法:选择北京市羊坊店学区全部小学的一年级、四年级学生2970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远视力(DVA),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及角膜曲率半径(CR)。取有眼测量值统计分析。结果:一年级组1 282例,年龄6.44±0.52岁;四年级组1688例,年龄9.25±0.46岁。一年级组与四年级组相比,AL明显较短(P=0.000);DVA明显较好(P=0.000);AL/CR明显较小(P=0.000);角膜曲率半径值(CR)无显著性差异(P=0.31)。男性与女性相比,AL明显较长(P=0.000);DVA较好(P=0.01);AL/CR明显较大(P=0.000);CR明显较长(P=0.000)。四年级组AL/CR>3人数的比例显著高于一年级组(x~2=644.929,P=0.000)。高龄组中AL/CR>3人数的比例显著高于低龄组(x~2=644.807,P=0.000)。随着远视力的下降,一年级组与四年级组中AL/CR>3人数的比例均显著增高(x~2=82.914,x~2=297.236;P=0.000)。结论:不同学龄组小学生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对比分析表明学龄的延长影响学生的视力和眼轴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远视力的下降,存在近视患病危险因素的人数比例增加,群体中近视患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在对大规模样本进行的眼科研究活动中,应用IOL Master测量眼球的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优势。

    • 新疆库车维吾尔族农民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0, 10(10):1957-19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6

      摘要 (1342) HTML (0) PDF 361.35 K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新疆库车地区≥40岁维吾尔族农民低视力与肓进行调查,了解患病因素。方法:对该地区≥40岁维吾尔族农民随机抽样调查,获取年龄、教育情况、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与最近医疗卫生组织距离及对健康的关注等相关因素测定指标,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低视力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年龄和与卫生组织的距离是危险因素;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对健康的关注是保护因素。

    • 中山市小学生眼屈光状态的流行病学特征

      2010, 10(10):1960-19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7

      摘要 (1402) HTML (0) PDF 417.90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学生近视患病率,以及各屈光要素与近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参照《眼科全书》近视诊断标准,对不同年龄学生进行标准视力检查,采用ARK-30/AR-20手持式电脑验光/曲率计,对所有样本均进行小瞳下屈光度检查和角膜曲率检测;采用STRONG 6000AB便携式眼科A/B超声诊断仪对样本眼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近视人数不断增加,近视程度显著增加。近视程度和角膜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眼轴长度和玻璃体长度与近视程度相关。结论:近视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加,近视程度加深,眼轴前后径增长。

    • >短篇报道
    • 高频电针治疗睑缘赘生物55例

      2010, 10(10):1962-19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5

      摘要 (1882) HTML (0) PDF 164.09 K (1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睑缘赘生物多见于色素痣、血管瘤、丝状疣等先天或后天扁平或隆起的病变,界限较清,其色素痣由痣细胞构成,呈深黑色、棕色或两者结合在一起;丝状疣是由疣状病毒感染发病,成乳头瘤状;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构成。睑缘赘生物其生长部位多位于睑缘黏膜或睑结膜交界处,无恶性趋势,因生长部位属高风险区或治

    • >教学研究
    • 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0, 10(10):1963-19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8

      摘要 (1308) HTML (0) PDF 435.93 K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级7年制,2004级、2005级5年制,2005级、2006级口腔系眼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分析了眼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授课时间安排与学生自身因素、眼部疾病诊断对专科检查设备依赖性强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尊重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专科检查,教师示教,学生互为"模型",增强动手能力;合理安排见习课时间,强化重点难点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弥补不能参观手术的不足等。给学生更多接触患者的机会、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让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得到印证,在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

    • >临床研究
    • 角膜基质层间烧灼术治疗BK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1965-19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39

      摘要 (1632) HTML (0) PDF 329.85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层间烧灼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对20例BK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5例,玻璃体切除术后5例,视力0.02~0.04者9例,指数者5例,手动者3例,光感者3例,平均年龄72.5岁,均采用角膜基质层间烧灼术治疗。结果:眼部刺激症状明显消失,视力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此手术方法明显改善BK的眼部刺激症状。

    • 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核完全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和处理

      2010, 10(10):1967-19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0

      摘要 (1292) HTML (0) PDF 243.01 K (1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完全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与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a内7 5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晶状体核下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晶状体核下沉患者7例,其中2例是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5例。晶状体核下沉后3例患者立即行后段玻璃体切除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未取出核块植入PMMA晶状体,1例2wk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因条件所限放弃进一步处理。结论:玻璃体状态(高度液化)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严重下沉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及时行后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正确的选择。

    • 后囊缺陷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1969-19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1

      摘要 (1133) HTML (0) PDF 282.43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后囊缺陷性白内障手术方式,比较超声乳化技术和囊外摘除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囊缺陷性白内障患者33例40眼的手术效果,囊外摘除手术组(ECCE组)10例12眼、超声乳化手术组(Phaco组)23例28眼。结果: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ECCE组为3眼(25%),Phaco组为3眼(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ECCE组为10眼(83%),Phaco组为26眼(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后囊缺陷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优于囊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中,始终保持前房的稳定,不行水分离、在低流量、低负压、低能量下进行,正确处理后极部皮质与后囊膜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2010, 10(10):1971-19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2

      摘要 (1248) HTML (0) PDF 321.16 K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98例106眼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的患者进行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植入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wk;3mo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率为75.5%,术后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后发性白内障、葡萄膜炎、玻璃体再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他可替代超声粉碎技术进行晶状体摘除。

    • 房角手术治疗小儿无晶状体眼青光眼

      2010, 10(10):1974-19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3

      摘要 (1308) HTML (0) PDF 355.89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治疗小儿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1997/2010年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进而因无晶状体眼青光眼接受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的患儿。手术治疗成功的标准是术后眼压≤24mmHg,无论是否需要局部药物的辅助使用,且避免了小梁切除术或引流阀植入,在随访期间没有明显并发症。排除标准:眼前段发育不全、小角膜、白内障手术时即发生的青光眼、随访<1a。结果:符合纳入标准10例12眼。其中,2眼仅行房角切开术,2眼房角切开术后进而接受了小梁切开术,8眼仅行小梁切开术。房角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5±10mmHg,末次随访的平均眼压为22±4mmHg(P=0.0005)。12眼中有7眼获得了成功(58%):5眼(42%)是在单一的小梁切开术后获取成功的,2眼(17%)在接受房角切开术后进而于术后7mo和15mo时接受了引流阀植入。结论: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治疗小儿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效果满意。

    •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2010, 10(10):1977-19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4

      摘要 (2000) HTML (0) PDF 292.73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方法: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7例7眼,应用可耐受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仍在30mmHg左右,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结果:患者7例治疗前平均眼压33.63±4.50mmHg,光凝后1wk平均眼压15.88±3.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平均视力0.16±0.11,光凝后1wk平均视力0.42±0.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前房均在36h内逐渐恢复,1例患者术后前房稍许出血,治疗后好转。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 TA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1979-19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5

      摘要 (1138) HTML (0) PDF 326.73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患者38例38眼经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明确诊断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4mg(0.1mL),术后1~2mo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3~9mo,观察视力、眼压、眼底情况及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视力提高36眼,视力无变化2眼。视力<0.1者3眼,0.1~0.3者11眼,0.3~0.5者17眼,>0.5者7眼。4例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术后2~5mo眼压恢复正常,未发生1例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可以安全、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功能。

    •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010, 10(10):1981-19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6

      摘要 (1664) HTML (0) PDF 441.08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例12眼,术前均在裂隙灯下用三面镜进行裂孔定位,术中均在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按术前裂孔的定位预置巩膜缝线,放出黏稠视网膜下液,冷凝封闭裂孔,预置缝线下植入硅胶,根据病情,部分患者植入环扎带,结扎缝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结论:巩膜扣带术对于部分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分析

      2010, 10(10):1984-19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7

      摘要 (1351) HTML (0) PDF 269.08 K (1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局部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效果。方法:利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机对I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进行局部光凝,应用药物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流变。结果:治疗后185眼中视力提高及稳定者168眼,有效率90.8%,视力下降及出现并发症者17眼(9.2%),治疗前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局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NPDR安全有效。

    •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区预防性激光凝固术临床观察

      2010, 10(10):1986-19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8

      摘要 (2343) HTML (0) PDF 295.30 K (1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区行预防性激光凝固术(光凝)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831例1631眼进行LASIK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患有严重周边视网膜变性49眼,其中裂孔17眼、格子样变性15眼、囊样变性26眼,均行532nm固体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结果:光凝术后1mo视网膜光凝斑形成有效色素沉着后行LASIK手术。术后经3~36mo随访未发现变性灶扩大及治疗区域以外裂孔形成。结论:LASIK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是必要的,当发现严重周边视网膜变性进行预防性光凝是安全、有效的。

    • 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对角膜曲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0, 10(10):1988-19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49

      摘要 (1479) HTML (0) PDF 338.47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的改变,并比较两种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差异。方法:单侧翼状胬肉38例54眼,分2组,A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16例21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2例33眼,查术前、术后10d及1mo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散光度。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角膜水平曲率:两组术后比术前都有显著提高。角膜垂直曲率:A组术后比术前有所提高;B组术后10d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mo比术前及术后10d均有所提高。角膜平均曲率:两组术后比术前都有显著提高。散光:两组术后10d及1mo循规性角膜散光均比术前减少。结论:翼状胬肉手术使水平径线角膜曲率回升,而垂直径线角膜曲率变化不明显。术后近期内,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相仿。

    • 综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2010, 10(10):1991-19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0

      摘要 (1381) HTML (0) PDF 346.57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患者80例105眼均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平阳霉素注射及羊膜移植,术中用丝裂霉素,术后贝复舒眼液点眼的综合治疗。结果:随访6~18mo,胬肉复发2眼,复发率1.9%;术后并发眼部干、红、异物感等不适症状4眼,无1例发生角膜、巩膜溶解。结论: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再复发率。

    • 泪腺脱垂手术治疗的探讨

      2010, 10(10):1993-19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1

      摘要 (2129) HTML (0) PDF 542.98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复原脱垂的泪腺,并矫正其带来的"肿眼泡"。方法:确定脱垂泪腺后,局部前设计皮肤切口,标记出切除的部分皮肤,术中切除其内部组织,稳固脱垂泪腺,完好重睑缝线。结果:泪腺脱垂33例66眼中,10例部分切除泪腺,而Schirmer试验术前正常,术后稍减少。10例单纯泪腺切除,未作其他处理,术后"肿眼泡"外观矫正不满意;有2例轻症者,只作结膜、泪腺、骨膜、眼睑"U"形线圈褥式悬吊术;余下11例均做皮肤切口,切除多余的皮肤、皮下组织,复位脱垂的泪腺,眶膈缩短,外型满意。结论:泪腺脱垂手术恢复泪腺解剖位置,复原功能改善"肿眼泡"的外型效果显著。

    • 泪道激光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成本-效果分析

      2010, 10(10):1996-19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2

      摘要 (1030) HTML (0) PDF 358.66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经济实用性。方法:对鼻泪管阻塞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运用临床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的成本-效果比(C/E)较好,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是值得推广的一个手术方式。

    • VKH综合征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观察分析

      2010, 10(10):1998-19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3

      摘要 (4551) HTML (0) PDF 388.52 K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VKH综合征临床病例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问题。方法:收集、分析VKH综合征临床病例25例50眼,分别行眼科常规及FFA和OCT检查,分析其原因和鉴别诊断方法,大部分病例可获得早期正确诊断,也有少数病例曾被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4例)、青光眼(2例)、视神经视网膜炎(5例)等;所有确诊病例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2wk后复查眼部OCT。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诊断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 wk后,78%患眼视力恢复至>0.5。结论:FFA和OCT是目前早期鉴别诊断VKH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早期正确诊断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VKH综合征良好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 虹膜夹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2010, 10(10):2000-20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4

      摘要 (1293) HTML (0) PDF 291.13 K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虹膜夹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例13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虹膜夹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瞳孔活动度、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并发症。结果:患者13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7d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眼(77%);术后12mo,裸眼平均为0.6±0.2,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位置居中,所有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应均正常,所有患者无白内障、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有2眼于术后3~4wk出现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仅1例于术后6mo发生单眼视网膜脱离。结论:虹膜夹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地手术方式。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眼底检查及治疗

      2010, 10(10):2002-20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5

      摘要 (1256) HTML (0) PDF 311.84 K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情况,以及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对所有患者术前扩瞳后以78D前置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周边视网膜情况并记录,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等予以532nm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手术。结果:近视度数越高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在颞侧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近视屈光术前进行仔细的周边眼底检查很重要,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近视患者应预防性532nm激光光凝疗。

    • 近视眼戴镜对外隐斜与调节的影响

      2010, 10(10):2004-20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6

      摘要 (1177) HTML (0) PDF 346.02 K (1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戴镜情况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的外隐斜度及AC/A率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持续戴镜组、未戴镜组和间断戴镜组三组,隐斜测定仪测定外隐斜度,同视机测量AC/A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近视眼持续戴镜组近外隐斜度均值低于未戴镜组及间断戴镜组,而三组间远隐斜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持续戴镜组AC/A率均值低于未戴镜组及间断戴镜组。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易发生外隐斜,近视伴外隐斜者经常戴镜可使外隐斜度降低,AC/A率下降,视疲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减轻眼的近视化。

    • 配戴RGP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探讨

      2010, 10(10):2006-20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7

      摘要 (1769) HTML (0) PDF 313.83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分别使用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或框架眼镜,进行弱视综合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06例189眼,分为试验组即A组(53例99眼)配戴RGP;对照组即B组(53例90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分别戴镜1mo后,选择相同的弱视综合训练方案观察3,6mo;1a的治疗情况。结果:配戴RGP安全、有效,无急性结角膜炎等并症发生。A组弱视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尤是高度屈光参差患者有明显优势。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配戴RGP 1mo后,未经弱视训练而矫正视力>0.8者5例7眼。结论:配戴RGP比配戴框架眼镜有更优秀的视觉质量,是一种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值得使用推广的方法。

    • >专题报告
    • 国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现状及方法探讨

      2010, 10(10):2008-20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8

      摘要 (1120) HTML (0) PDF 491.82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综述国内关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案,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的研究状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5/2009年近5a的文献,检索词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结果:国内近5a来有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面的文献,87%是涉及治疗方面的,提到的治疗方法达20余种,几乎全部都是复合疗法,有些方法是和国际主流一致的,但也存少数医生在治疗方法较随意等问题。结论:视网膜光或冷凝联合青光眼阀的植入或复合小梁切除术,曲安奈德,bevacizumab的应用等是治疗该病的主题和方向。

    • >临床报告
    • 合并感染的角膜铁质异物620例裂隙灯下取出的临床分析

      2010, 10(10):2012-20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59

      摘要 (1384) HTML (0) PDF 255.41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620例合并感染的角膜铁质异物在裂隙灯下取出的临床分析总结治疗操作技巧,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20例合并感染的角膜铁质异物在局部麻醉后裂隙灯下用异物针取出。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将合并感染角膜异物取出无铁锈残留,无角膜穿孔及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取出,合并感染的角膜异物,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易观察到异物位置、深浅铁质氧化感染范围及前房色素膜反应,具有准确取出及时控制感染抢救视力等优点,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糖尿病性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分析

      2010, 10(10):2014-20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0

      摘要 (1289) HTML (0) PDF 263.87 K (1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两者视力不同的原因。方法:分别于术后1,2wk;3,6mo,对6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以及6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非糖尿病组)的手术眼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视力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黄斑水肿及因糖尿病所造成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分析

      2010, 10(10):2016-20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1

      摘要 (1657) HTML (0) PDF 182.64 K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的经过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被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例自行用药治疗导致误诊;12例首诊内科导致误诊。误诊为结膜炎2例,胃肠疾病6例,心脑血管病7例。14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视力>0.3者5例,0.1~0.3者3例,<0.1者7例,其中<0.05者5例。结论:患者的认识错误,是其延误诊治的主观原因,内科医师应加强对青光眼基本知识的学习,以避免误诊。

    • 健康教育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运用及体会

      2010, 10(10):2018-20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2

      摘要 (1119) HTML (0) PDF 399.06 K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作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以良好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得到较好的恢复。

    • 间接性视神经挫伤晚期无光感眼治疗分析

      2010, 10(10):2020-20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3

      摘要 (1740) HTML (0) PDF 293.18 K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苏肽生治疗间接性视神经挫伤晚期无光感眼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方樟柳碱联合苏肽生治疗间接性视神经挫伤晚期无光感眼11例的治疗临床特点和结果,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经过治疗后视力提高4眼。非熄灭型F-VEP和视力下降至无光感的时间在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间接性视神经挫伤晚期无光感眼,视力下降至无光感的时间长、非熄灭型F-VEP波形者,可积极治疗,复方樟柳碱联合苏肽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

      2010, 10(10):2022-20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4

      摘要 (2343) HTML (0) PDF 296.31 K (1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AON)疗效。方法:分析近4a我科治疗急性视神经炎患者57例6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及时采用以静脉滴注大剂量甲泼尼龙为主的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达91%。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AON合理有效,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减少了激素总用量,从而避免了因长期用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 维吾尔族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128例疗效分析

      2010, 10(10):2024-20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5

      摘要 (1606) HTML (0) PDF 269.04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28例维吾尔族单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角膜上皮愈合,恢复透明,无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否则为复发。结果:126例治愈,2例复发,复发率为1.6%。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可行的,能有效防止复发。

    • 翼状胬肉术后巩膜融解14例临床分析

      2010, 10(10):2026-20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6

      摘要 (1123) HTML (0) PDF 279.32 K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巩膜融解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选取14例均行胬肉单纯切除,11例在术中使用MMC,术后发现巩膜融解后停用激素类眼液,改用非激素类抗生素滴眼液,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VitC,贝复舒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点眼后加压包封患眼,巩膜融解稳定后,上述眼开放点眼,直至完全修复,对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药物保守治愈,巩膜外观平整。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巩膜融解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手术技巧、术中术后用药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要充分认识翼状胬肉术中、术后处理不当引起巩膜融解的可能性。

    • 鼻内窥镜下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2010, 10(10):2028-20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7

      摘要 (1396) HTML (0) PDF 293.17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逆行植入和丝裂霉素C(MMC)应用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鼻内窥镜下利用泪道浚通联合类Y形硅胶管规范泪道逆行植入和MMC应用,留置Y形管3mo,跟踪观察并统计其中106例106眼的治疗结果。结果:鼻内窥镜下泪道浚通后MMC应用,置留、拔管操作特别简单容易,创伤甚微。全部治疗在门诊完成,期间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3a以上随访治疗结果:有效以上率96.2%(102眼);显效以上率92.5%(98眼);治愈率84.9%(90眼);无效3.8%(4眼)。结论:鼻内窥镜下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逆行植入和MMC应用技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的首选与补充方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

    • 人工鼻泪管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0, 10(10):2030-20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8

      摘要 (1176) HTML (0) PDF 607.22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5例261眼鼻泪管阻塞行人工鼻泪管植人术,经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人工鼻泪管,均于术前术后行泪道造影对比检查。结果:所选225例患者261眼进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手术,手术植入成功216例252眼,成功率为96.7%。术后3mo~2a(2008-01/2010-04)进行随访,术后3mo有效率95%,术后1a有效率91%,术后2a有效率75%。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泪道疾病无瘢痕无创伤,操作简单,有效率高。

    • 干眼症53例临床分析

      2010, 10(10):2033-20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69

      摘要 (1434) HTML (0) PDF 291.65 K (1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2009-03/2010-05就诊的干眼症患者进行病史及症状询问,常规结合特殊眼部检查,共确诊53例96眼病例。结果:本组中共确诊53例96眼,平均年龄56±3.1岁,其中年龄≥50岁41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29例,蒸发过快型5例,水液缺乏型7例;年龄<50岁的12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3例,蒸发过快型5例,水液缺乏型4例。结论:干眼症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特点,BU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是诊断干眼症的主要依据,同时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症状,综合起来考虑对明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挫伤中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2010, 10(10):2035-20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0

      摘要 (1292) HTML (0) PDF 275.61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挫伤的眼底改变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方法:对272例325眼眼挫伤分别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FF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眼挫伤可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主要原因为视网膜、视神经的损伤,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对于眼挫伤都应常规检查眼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要行FFA检查,以判断眼底的损伤部位及程度。

    • CT和MRI对泪腺混合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 10(10):2037-20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1

      摘要 (1384) HTML (0) PDF 300.70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T,MRI对泪腺混合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行CT或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泪腺混合瘤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mo~10a,14例未复发,3例复发(18%),1例为外院术前未行CT或MRI检查。结论:CT,MRI对泪腺混合瘤具有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手术入路选择、手术设计及术前准备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对指导初次手术中连同包膜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 >短篇报道
    • 眼外伤致盲分析

      2010, 10(10):2039-20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6

      摘要 (1433) HTML (0) PDF 155.24 K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眼外伤是眼科临床上常见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度眼球外伤常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丧失眼球,给患者带来终生痛苦。我院2002-01/2010-04收治了167例170眼严重眼外伤致盲(矫正视力<0.05)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2-01/2010-04共收治眼外伤患者846例,其中严重外伤致盲者167例,致盲率19.7%。单眼盲164

    • >病例报告
    • 单眼高度近视伴先天性晶状体部分缺损1例

      2010, 10(10):2040-20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7

      摘要 (1370) HTML (0) PDF 262.22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高度近视伴先天性晶状体部分缺损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容易被忽略。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例特殊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以"左眼视力下降6mo,加重1wk"之主诉入院。患者既往史及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科检查:

    • 视乳头色素细胞瘤1例

      2010, 10(10):2042-20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8

      摘要 (1111) HTML (0) PDF 159.24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mo,加重4d"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1.5,左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4,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见玻璃体清(图1),视乳头正常边界不见,可见一大小约2.5PD的深黑色色素肿物,位于视网膜血管下,其

    • 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多器官先天异常1例

      2010, 10(10):2043-20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10.079

      摘要 (1231) HTML (0) PDF 297.33 K (1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而先天性白内障同时合并先天性内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腭裂等多器官先天性异常的病例则较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报告患儿,女,2(4/12)岁,以"发现左眼内斜视伴眼球震颤2a;发现左眼视力差伴强光下眯眼2mo"为代主诉入院。患者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