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屈光不正患者的LASIK手术治疗(英文)
    Abolghasem Rastegar
    2010, 10(6):1027-10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1
    [摘要](1346) [HTML](0) [PDF 233.79 K](1292)
    摘要:
    目的:研究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LASIK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本描述性研究在伊朗亚兹德LASIK手术中心进行,研究对象包括2003-04/2006-09的LASIK手术患者。数据通过特殊的量表收集,并采用SPSS软件和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患者23例33眼,其中女11例(48%),男12例(52%)。年龄介于28 ~49(平均31.6)岁。制上皮瓣时发现2例(6%)患者有放射状角膜开口和1例(3%)患者有中度非传染性角膜炎出现。术前等效球差为-2.17±0.94D,而术后等效球差为-0.17±0.19D,两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术前平均裸眼视力(裸眼视力)为0.07±0.02,术后则为0.88±0.16,两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93±0.08,而手术后为0.92±0.08,两者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68)。结论:LASIK手术能改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的近视,术中和术后观察发现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但必须认真思考二次手术的必要性,同时小心选择和评估相关病例。
    2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英文)
    郭梦翔 易长贤 项道满
    2010, 10(6):1030-10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2
    [摘要](2099) [HTML](0) [PDF 212.81 K](1252)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患者30例30眼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观察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变化,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显著减少。病程、年龄、注射前CMT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类型和视力预后无相关性,注射前视力与注射后末次视力呈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简单、安全、易操作,短期内可以迅速减轻黄斑水肿,最终的视力预后取决于治疗前的视力,部分患者在注射后3 ~6mo可能复发。
    3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4例回顾研究(英文)
    Kok Foo Lee Nor Idahriani Muhd Nor Azhany Yaakub Wan Hazabbah Wan Hitam
    2010, 10(6):1033-10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3
    [摘要](1331) [HTML](0) [PDF 308.87 K](1287)
    摘要:
    目的:探讨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评估在眼科第三病区住院的经过三组不同处理(保守估计,单独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和口服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01/2009-12在马来西亚医科大学眼科连续住院的24例27眼外伤性视神经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为24例27眼男性外伤性视神经患者(平均年龄为33岁)。车祸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83%)。大部分患者的视力低下(手动/眼前~无光感约占82%),其中有22眼并发眶周血肿,20眼并发有结膜下出血。并发多于一骨(颅骨或眶骨)骨折有19例(79%),5例(21%)没有出现骨折。CT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患者均没有视神经压迫的证据。第一组: 11例(46%)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类固醇的治疗;第二组:7例患者(29%)进行保守治疗;第三组:6例(25%)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92%(11/12眼)给予静脉注射和口服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和78%保守治疗患者视力能提高1行。单独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4例呈现无光感,1例有轻度视力改善,而其他患者视力保持不变。保守治疗患者和单独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患者视力改善不显著,且两组间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68)。静脉注射联合口服类固醇治疗的患者有明显的视觉改善(P<0.05)。没有患者接受视神经减压手术。在本研究中,随访时间为6mo~3a。结论:大部分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都存在有眶周血肿,结膜下出血,眶壁骨折的症状。对比保守治疗,经过静脉注射和口服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4  以眼底出血为始发表现的甲型血友病1例(英文)
    石磊 顾永昊 柯根杰
    2010, 10(6):1037-10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4
    [摘要](1300) [HTML](0) [PDF 237.49 K](1351)
    摘要:
    血友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即使在诊断后也很少发生视力障碍。我们介绍1例因为视力障碍导致了血友病。男,22岁,出现了自发性的眼底出血,没有外伤和出血史,未治疗,随访3mo后眼底出血明显吸收。这名男性青年在被诊断甲型血友病前完全健康。单眼视力障碍导致了甲型血友病。所以,在无法解释的眼底出血时,血友病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来考虑。
    5  肿瘤内出血导致眼眶神经鞘瘤暴露1例(英文)
    Lavnish Joshi Purnima Mehta Jonathan Bhargava Omar M Durrani
    2010, 10(6):1039-10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5
    [摘要](1947) [HTML](0) [PDF 276.21 K](1323)
    摘要:
    目的:报告1例肿瘤内出血导致的眼眶神经鞘瘤迅速增大暴露于皮肤表面的患者。方法:病例报告。结果:患者,男,79岁,左侧上眼睑内侧有一个缓慢增长2a的肿物,近期肿物迅速增大。切取一部分活组织进行检查。4wk后,左眼肿物继续增大,视力则下降为6/18。检查发现肿物位于左眼眼眶鼻上方,眼睑呈机械性下垂及眼球受压向下外方移位。左眼眼球运动受限,向上注视时尤为明显。CT扫描显示在左眼内侧有巨大肿物突出。左眼前径路眶切开术活检显示包膜完整。组织学检查显示神经鞘瘤囊性改变和有血管血栓形成。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视力提高至6/6和没有复视现象出现。结论:眼眶神经鞘瘤应作为一个重要与缓慢增长的肿瘤鉴别诊断,但快速增长的良性肿瘤也可以因为肿瘤内出血而高度怀疑恶性肿瘤或炎症。
    6  成人Coats病1例(英文)
    Nor-Sharina Yusof Zunaina Embong Mokhtar Ibrahim
    2010, 10(6):1041-10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6
    [摘要](2094) [HTML](0) [PDF 257.14 K](1254)
    摘要:
    目的:报告成人Coats病1例,并探讨其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方法:病例报告。结果:马来西亚63岁糖尿病患者1例,男,右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a,视力指数/2英尺,而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6/12。右眼眼底表明颞侧后极部出现广泛的视网膜渗出物,可累及黄斑区和鼻侧视盘。异常分布的多区域血管位于黄斑颞侧且呈衰减趋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毛细血管扩张在视网膜渗出区域且有荧光素渗漏现象存在。左眼表现正常。根据临床和FFA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成人Coats病,右眼行氩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后6mo,患者的视力保持在6/120并出现视网膜最小限度的回退。结论: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是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的重要诊断依据。渗漏区域激光光凝治疗有利于防止视力丧失。
    7  熊胆引流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影响
    郭健 徐国兴 王婷婷 吴松一 许建斌
    2010, 10(6):1044-104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7
    [摘要](1548) [HTML](0) [PDF 712.60 K](1293)
    摘要:
    目的:研究熊胆引流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引流熊胆液灌胃,观察血糖、体质量变化和24wk视网膜组织SOD和MDA水平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SOD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病理改变主要是三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线粒体病变和细胞的变性、凋亡。引流熊胆液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对比体重和血糖没有改变,而视网膜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引流熊胆液可以下调高血糖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线粒体的病理改变,阻止神经细胞凋亡。
    8  蛋白酶体β5亚单位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张铁英 柳夏林 吴明星 刘奕志
    2010, 10(6):1047-10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08
    [摘要](1185) [HTML](0) [PDF 361.97 K](1374)
    摘要:
    目的:构建蛋白酶体亚单位β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β5亚单位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结果:RT-PCR法扩增出约792bp的β5亚单位基因全部编码序列的片段。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所插入的β5亚单位的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蛋白酶体β5亚单位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9  血管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和VEGF表达的作用
    曾静 罗殿中 黄明汉 邓妮妮 党裔武
    2010, 10(6):1052-10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0
    [摘要](1323) [HTML](0) [PDF 864.00 K](1308)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对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作用,探讨 AS对CN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AS1组、AS2组(各25只),除正常组外,实验各组制作左眼碱烧伤CNV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1g/L地塞米松液、10μg/mLAS液、20μg/mLAS液点眼,4次/d,于碱烧伤后1,3,7,14,21d运用裂隙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新生血管长度及面积、VEGF的表达。结果:AS治疗组碱烧伤后第3d起各时间点CNV面积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碱烧伤后各时间点AS治疗组VEGF表达量均明显少于盐水组(P<0.05)。结论:AS能显著抑制碱烧伤CNV,可能与其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10  氧诱导鼠视网膜病变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李雯霖 张莉 张越骊 钟晖 王莉 吴进
    2010, 10(6):1056-10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1
    [摘要](1468) [HTML](0) [PDF 360.17 K](1244)
    摘要: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鼠模型。Western-blot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ELISA方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在鼠出氧箱后5,10,15d视网膜HIF-1α表达逐渐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关系。视网膜VEGF的表达分别为381.5±3.1,431.8±1.3和443.9±1.2ng/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HIF-1α和VEGF上调。
    11  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
    姜涛 周杨 傅秀艳 赵桂秋 姜孝志 马玉娜
    2010, 10(6):1058-10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2
    [摘要](1453) [HTML](0) [PDF 323.74 K](1586)
    摘要:
    目的:探讨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效果。方法:对角膜边缘已经很薄,接近穿孔或已经穿孔的27例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植片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为2a。结果:术后角膜边缘病变均未发展,术后1wk视力基本与术前相同,1.0者11例,0.6~0.8者6例,0.3~0.5者8例,0.05~0.25者2例。原穿孔的病例有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前房反应、瞳孔欠圆等并发症。2a内只有3例发生了术后排斥反应。结论: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完全可以用来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弥补了新鲜角膜的来源限制与时效限制,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理想材料。
    12  反眉状及梯形两种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对比
    沈林雄 蔡继林 黄楚良 郭静
    2010, 10(6):1061-10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3
    [摘要](1108) [HTML](0) [PDF 360.44 K](1356)
    摘要:
    目的:观察反眉状及梯形两种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9例113眼随机分为A组(43例56眼)和B组(46例57眼),分别采用反眉状及梯形两种无缝线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wk;1mo及3mo检查BCVA、角膜散光、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wk;1mo及3moBCVA和角膜散光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眼压异常升高、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化脓性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反眉状及梯形两种无缝线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安全简便、不需要昂贵设备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3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水平手法劈核与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陈豫川 李宇 刘娅利
    2010, 10(6):1064-10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4
    [摘要](1691) [HTML](0) [PDF 425.62 K](1310)
    摘要:
    目的:评价白内障小切口水平手法劈核与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2007-11/2009-08间210例249眼行小切口水平手法劈核白内障手术,199例22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散光、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术后1mo小切口非超乳和超乳的视力≥0.5分别为205眼(82.3%)和191眼(84.1%),术后3mo散光分别是(0.95±0.51)D和(0.89±0.78)D,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反应术后1mo全部消退。无术后感染或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同样具有安全、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的优点。
    14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研究
    王升 王敏 陈小瑾 许淑云 韩文涛 张娟娟 范晶晶 马文婷
    2010, 10(6):1067-10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5
    [摘要](1525) [HTML](0) [PDF 454.68 K](1405)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眼科中心2a余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合并晶状体脱位的40例40眼受术者资料,并对其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压等进行统计分析。术后随访时间3mo~2a;结果: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经角膜缘取出术"19例19眼中1例1眼因视神经挫伤术后矫正视力不提高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余18例18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疗效显著者8例8眼(44%),有效者5例5眼(28%),效果欠佳者5例5眼(28%)。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术"21例21眼中2例2眼因视神经挫伤术后矫正视力不提高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余19例19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疗效显著者16例(84%),有效者2例2眼(11%),效果欠佳者1例1眼(5%)。两组疗效显著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df=1,P=0.029<0.05),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经角膜缘取出术"中并发症视网膜损伤,5例5眼(26.3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42<0.05),球内出血3例3眼(16%),两者比较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术"可使眼外伤合并晶状体脱位患者眼球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手术,且可将对眼球组织的损伤进一步减小,从而很大程度上挽救和提高了患者的视力。
    15  白内障临床误诊分析
    刘颖 李志勇 童毅
    2010, 10(6):1069-10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6
    [摘要](1272) [HTML](0) [PDF 143.99 K](1230)
    摘要:
    0引言老年性白内障为一种常见眼病[1],裂隙灯检查表现为晶状体混浊,但若患者晶状体皮质密度较高、核硬化,则裂隙灯检查亦可表现为混浊的影像,故临床中误诊现象时有发生。现将我们在临床中诊治的一些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挑选2007-11/2008-10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48~84岁。已诊断时间1~20a,均有经常或偶尔滴用眼药史。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先行裂隙灯检查,再行检眼镜彻照法检查以观察在眼底的红光反射背景下有否晶状体的混浊暗影。所有病例无论裂隙灯检查是否有混浊,只有在检眼镜彻照法检查中发现晶状体有固定混浊暗影方可诊断,
    16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中IL-6和IL-12含量研究的意义
    韦斌 盛向东 具尔提·哈地尔 尹鸿燕
    2010, 10(6):1070-10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6
    [摘要](1540) [HTML](0) [PDF 340.86 K](1314)
    摘要:
    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与白内障对照组测量值上有无差异,从而探讨免疫因素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37例,白内障对照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抽取外周血3mL,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方法分别测量IL-6,IL-12含量。结果: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IL-6,IL-12含量分别为(1.402±2.297)pg/mL和(12.475±3.973)pg/mL;白内障对照组含量分别为(8.214±5.355)pg/mL和(20.116±4.216)pg/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中IL-6,IL-12含量低于白内障对照组,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7  GDx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陈建华 徐亮
    2010, 10(6):1073-10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7
    [摘要](2360) [HTML](0) [PDF 581.99 K](1348)
    摘要:
    目的:评价GDx检测RNFL厚度各参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GDx各参数的不同;确定GDx参数对青光眼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指标和GDx早期诊断青光眼的能力。方法:用GDx对94例188眼正常人和88例173眼青光眼患者RNFL进行检测。将青光眼患者按视野的平均缺损程度分为早、中晚期青光眼两组。用t-test和方差分析,比较正常人RNFL参数与早、中晚期青光眼的不同;绘制GDx参数ROC曲线,比较GDx参数中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用逐步判别分析确定GDx参数中对早期青光眼诊断最有意义的指标。结果:正常人94例,平均年龄为:41.7±8.5岁;青光眼(早、中晚期)患者平均年龄:52.8±14.6岁。早期青光眼122眼,中晚期青光眼51眼,视野平均缺损(meandefect,MD;Octopus1-2-3自动视野计测量)为-1.6~23.2dB。正常人RNFL各参数与各期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GDx的TSNIT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0%和74.0%,准确性:86.8%,阳性预测值:73.0%,阴性预测值:76.0%,阳性似然比:2.96,阴性似然比:0.33。SA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1.1%和84.6%,准确性为77.5%,阳性预测值:80.9%,阴性预测值:76.1%,阳性似然比:4.62,阴性似然比:0.34。IA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3%和82.4%,准确性:78.8%,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79.1%,阳性似然比:4.34,阴性似然比:0.35。NFI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0.3%和67.0%,准确性:73.4%,阳性预测值:69.2%,阴性预测值:78.8%,阳性似然比:2.43,阴性似然比:0.29。GDx的TSNIT和NFI两个参数综合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3%和74.0%,准确性:93.3%,阳性预测值:87.7%,阴性预测值:63.2%,阳性似然比:3.05,阴性似然比:0.32。GDx两个参数综合评价时,NFI+IA结合评价的敏感性最高(88.4%),特异性最高的是SA+IA(84.6%)。如果NFI+TSNIT+SA+IA综合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最高,分别是86.7%和85.6%。在特异性相同的情况下,GDx诊断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为66.4%,准确性:58.5%,阳性预测值:92.0%,阴性预测值:77.5%,阳性似然比:2.56,阴性似然比:0.45。中晚期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为:86.3%,准确性:77.4%,阳性预测值:48.4%,阴性预测值:95.3%,阳性似然比:3.45,阴性似然比:0.18。GDx的NFI≥20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3%和78.7%,准确性为78.7%,阳性预测值为77.3%,阴性预测值为80.0%,阳性似然比为3.68,阴性似然比为0.28。GDx的NFI≥2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5.1%和84.0%,准确性为79.8%,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74.9%,阳性似然比为4.69,阴性似然比为0.30。GDx的NFI≥27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7%和91.0%,准确性为35.7%,阳性预测值为86.8%,阴性预测值为73.7%,阳性似然比为7.19,阴性似然比为0.39。GDx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NFI:0.84,IA:0.79,TSNIT:0.78,SA:0.77,IES:0.76。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NFI和IA对区分早期青光眼贡献最大(F检验:P<0.01),用IA和NFI进行分析,诊断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4%和74.6%。结论:GDx为临床上提供定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参数;NFI和IA是区分正常人和早期青光眼最有效指标。GDx可有助于临床上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18  原发性青光眼OCT与FDT诊断准确性研究
    李雪静 具尔提·哈地尔 陈雪艺
    2010, 10(6):1079-10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8
    [摘要](2227) [HTML](0) [PDF 411.67 K](1239)
    摘要:
    目的: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析原发性青光眼视野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进一步验证倍频视野技术(frequency doubling technology,FDT)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诊断效能,比较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一个前瞻性诊断试验,分别应用OCT和FDT对83例162只青光眼及疑似青光眼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各诊断试验的诊断指标,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联合试验。得出两者的验前和验后概率。结果: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均有P>0.05。两者的联合灵敏度为88.4%,诊断效能较单纯OCT提高了11.84%,较FDT提高了18.09%。联合特异度为84.42%,诊断效能较单纯OCT提高了29.32%,较FDT提高了19.11%。两者的验前概率为39.51%,验后概率分别为52.83%和57.08%。结论:OCT与FDT在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应用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两者诊断效能的差异不大,两者联合可以大大提高其诊断价值。在临床应用中,还不能单纯依靠OCT或FDT的诊断结果来判定原发性青光眼,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1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响应研究结果及分析
    陈丽 曾庆华 赵牧
    2010, 10(6):1082-10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19
    [摘要](1137) [HTML](0) [PDF 403.14 K](1151)
    摘要:
    目的:探讨记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和正常人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方法,分析mfER在A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RETIscan(Version 3.11)设备检测记录66例患者(分为干、湿两型)和13例正常人mfERG6个环反应特征。结果:干性组P1波1~3环、N1波1环反应密度下降(P<0.05),P1波1环、N1波2,3,5环潜伏期延迟(P<0.05);湿性组各波各环反应密度、潜伏期均下降/延迟,与干性组比较,P1波1~4环、N1波2,3环反应密度下降(P<0.05),P1波1~5环、N1波1~3环潜伏期延迟(P<0.05);湿性对侧健眼组1,2环P1反应密度降低(P<0.05)。单眼湿性对侧干性眼组与干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P1波1~3环、N1波1环反应密度、P1波1环、N1波2,3,5环潜伏期可考虑做为干性组AMD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P1,N1波1~4环、N1波2,3环反应密度、P1波1~5环、N1波1~3环潜伏期可能反应湿性组AMD视网膜后极部变化情况。单眼湿性AMD患者若对侧为健眼则可能发生AMD,若对侧为干性眼,则可能不会加重其病情进展。
    20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结膜MUC5AC表达的改变
    赵茂竹 郑洋 乔一平
    2010, 10(6):1086-10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0
    [摘要](1384) [HTML](0) [PDF 373.75 K](1228)
    摘要: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人群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MUC5AC表达改变。方法: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 mpression cytology,CIC)收集结膜杯状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正常人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MUC5AC的表达水平。结果: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MUC5AC表达(>5a)组及(<5a)组较正常人组相比显著减少(P1<0.01;P2<0.01),但前两者之间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MUC5AC明显减少,发生干眼症状增加。
    21  合并视神经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张志 马利波 范瑞 闻矩
    2010, 10(6):1089-10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1
    [摘要](1461) [HTML](0) [PDF 396.38 K](1357)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术前检查发现有或怀疑合并有视神经病变(主要指视盘缺血及萎缩)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发生无光感的比率来选择一种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回顾分析80例80眼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术前或术中均发现视神经颜色淡,手术前分别采用球周浸润麻醉或球后阻滞麻醉后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检查手术结束时术眼有无光感,如发现无光感(多为一过性黑矇),采取积极治疗。结果:球后麻醉组术后无光感发生9例(22.5%),球周麻醉组未出现无光感。经积极治疗后,有8例恢复光感,1例经随诊观察为永久性失明。结论:合并有视神经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采用球后麻醉有很高的黑矇几率,采用球周麻醉更安全。
    22  不同的给药途径防治后发性白内障
    向建南 王国华 张海江 霍鸣
    2010, 10(6):1092-10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2
    [摘要](1283) [HTML](0) [PDF 531.07 K](1567)
    摘要: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最重要问题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这类似于肿瘤的治疗,因此,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以维持药物有效浓度并减少其毒副作用,是研究的难点,我们就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的给药途径进行综述。
    23  我国中老年人群青光眼诊治状况调查
    郝云鹤 赵欣
    2010, 10(6):1095-10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3
    [摘要](1137) [HTML](0) [PDF 735.65 K](1313)
    摘要: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及致盲的重要原因,特别在中老年人群,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我国青光眼的发病状况,我们结合这些调查结果,对原发性青光眼的类型变化、患病率、盲眼率、视功能损害、未诊断率、治疗、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方法等进行综述。
    24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
    景金霞 哈少平 范文燕
    2010, 10(6):1100-11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4
    [摘要](1356) [HTML](0) [PDF 538.65 K](1314)
    摘要: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因为快速、非接触、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眼科应用广泛,对眼前节形态学包括角膜厚度、前房角结构、虹膜形态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就前节OCT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25  关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黄晓丽 武志峰
    2010, 10(6):1103-11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5
    [摘要](1298) [HTML](0) [PDF 521.55 K](1299)
    摘要: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殊类型。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以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周围增生,故预后较差。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治疗方面,我们对其相关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26  IL-8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陈晓曦 张学东
    2010, 10(6):1106-11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6
    [摘要](1262) [HTML](0) [PDF 577.81 K](1358)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现在炎症反应作为DR发病机制之一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提出DR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我们就炎症因子IL-8的特征及其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27  高眼压的视觉电生理改变
    海鸥 安洁 张作明
    2010, 10(6):1109-11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7
    [摘要](1265) [HTML](0) [PDF 347.94 K](1287)
    摘要:
    高眼压是眼科临床常见的问题,相当部分的高眼压的后期往往造成不可逆的视野损害,而成为临床青光眼。虽然视野检测是评价青光眼损伤的金标准,但其属主观检测,因而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寻找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早期诊断指标已成为其防治的关键。近年来视觉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我们就视觉电生理技术对青光眼的检测及应用进行综述。
    28  泪道植管技术研究进展
    陈金卯
    2010, 10(6):1112-11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8
    [摘要](1307) [HTML](0) [PDF 719.19 K](1378)
    摘要:
    泪道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泪道植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泪道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泪道阻塞性疾病。我们综述了泪道植管技术相关器械和设备、支撑物材料、联合治疗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29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1例
    方晏红 杨旭
    2010, 10(6):1114-11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7
    [摘要](1991) [HTML](0) [PDF 300.67 K](1212)
    摘要:
    0引言先天性黄斑缺损是指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单眼发病,双眼罕见,多数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也有部分散发。目前,黄斑缺损和发育异常真正的原因尚不清楚。该病可累及双眼,自幼双眼视力差,一般病情稳定多年无发展。临床较少见,近期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自幼双眼视物模糊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早产,外伤,眼病病史及家族史。PE:Vod=0.1,Vos=0.12,矫正无提高。双眼压正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居中,晶状体透明,视乳头清晰,双眼黄斑区边界清楚,类圆形4PD×4PD大小脉络膜缺损,中央可透见部分脉络膜大血管,散在
    30  眼内屈光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现状
    赵华平 卢林德
    2010, 10(6):1115-11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29
    [摘要](1543) [HTML](0) [PDF 460.73 K](1202)
    摘要:
    超高度近视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用框架眼镜矫正具有视野狭小、物像畸变、镜片厚重配戴不便等缺点,准分子激光手术因角膜本身条件受限不能进行充分矫正。而近年来晶状体相关的屈光手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我们就目前各类眼内晶状体相关的屈光手术的优缺点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31  角膜内皮炎共焦显微镜形态学分析
    赵骏 赵华 强军 刘敏 刘丽
    2010, 10(6):1118-11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0
    [摘要](1486) [HTML](0) [PDF 1015.46 K](1198)
    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炎的共焦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Confoscan 4.0共焦显微镜对24例24眼角膜内皮炎患者的角膜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并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前部基质混浊,角膜深基质层可见基质细胞排列紊乱及条索状高反光结构,深基质层中还可见低反光带为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内皮细胞前可见斑片状大小不等的高反光结构,病变区角膜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呈无结构暗区,内皮细胞呈多形性改变。4眼角膜上皮细胞边界不清,排列疏松,细胞较大,细胞核呈高反光结构,其中可见泡状暗区。结论: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组织各层结构,起到类似病理组织切片的作用;角膜内皮炎以深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损害为特征;共焦显微镜检查对角膜内皮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
    张楠 刘平 王新
    2010, 10(6):1121-11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1
    [摘要](1361) [HTML](0) [PDF 308.13 K](1203)
    摘要: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对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15例17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随访6~36(平均18)mo。结果:术后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1者16眼(脱盲率94%),其中>0.3者9眼(脱残率52%)。2眼发生排斥反应,未发现原发角膜病变复发。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33  典必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薛秋萍
    2010, 10(6):1123-11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2
    [摘要](1709) [HTML](0) [PDF 321.79 K](1281)
    摘要:
    目的:探讨典必殊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疗效。方法:将43例46眼HSK患者随机分两组,典必殊治疗组23例25眼,贝复舒对照组20例21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浅层型全部治愈,深层型典必殊治疗组有效率87.5%,贝复舒对照组有效率60.0%,治愈时间典必殊治疗组平均12d,贝复舒治疗组平均17d;复发率典必殊治疗组34.8%,贝复舒对照组5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必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HSK,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尤其对深层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34  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方式的探讨
    吕宏伟 高作书
    2010, 10(6):1125-11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3
    [摘要](1349) [HTML](0) [PDF 345.20 K](1316)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和特点,探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一种手术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87例405眼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和256例278眼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投入少,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35  白内障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黄雪芹 宋利华
    2010, 10(6):1128-11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4
    [摘要](1624) [HTML](0) [PDF 280.71 K](1281)
    摘要:
    目的:探讨与白内障形成有密切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寻求预防干预白内障形成的积极措施,减少其发病率。方法:收集2006-12/2009-10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白内障患者206例,调查其身体健康状况与白内障形成的关系。结果:酗酒、过量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青光眼等与白内障的发生成正相关,血液中血糖浓度、尿素氮、肌酐、血胆固碳、甘油三酤等浓度的升高与白内障形成亦成正相关;而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钙、磷、血清总空白,白蛋白的合量与白内障的发生成负相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减少和延缓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
    36  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邓仁政 徐登峰 唐丽君 姜登旗 程娟
    2010, 10(6):1131-11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5
    [摘要](1480) [HTML](0) [PDF 568.72 K](1247)
    摘要:
    目的:探讨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5-06/2008-12在我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均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IOL,手术中观察麻醉效果,并术后随访3d观察视力和结膜反应。A组: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126眼);B组:上方结膜下浸润麻醉联合表面麻醉(89眼);C组:球后麻醉(86眼)。结果:三组全部286例301眼患者,手术全程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后囊破裂,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术后结膜反应,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视力,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结论: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安全而优越的。
    37  眼碱烧伤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例
    秦剑英 周畅达
    2010, 10(6):1133-11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8
    [摘要](1269) [HTML](0) [PDF 220.63 K](1183)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左眼氨气烧伤3d于2008-09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外伤史,0.5a前体检时双眼视力正常。入院后查:视力右眼1.0,左眼HM/10cm,右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睑高度肿胀,结膜混合充血,水肿,结膜囊内可见大量渗出,夹杂泥沙样异物,上睑穹窿消失,角膜上方及中央区浅基质层剥脱,表面可见散在异物,前房深浅适中,房闪(++),瞳孔正大规圆,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均窥不清,指测眼压正常。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并于当日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眼眼表异物取出+新鲜羊膜移植术,术后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术后2wk,视力0.1,检查:羊膜部分溶解,脱落,角膜溃疡面未完
    38  白内障并硅油眼的人工晶状体测量
    杨慧 李培凤
    2010, 10(6):1134-11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6
    [摘要](1495) [HTML](0) [PDF 310.74 K](1224)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矫正眼球长度来测量计算白内障并硅油眼人工晶状体度数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因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并硅油眼患者28例28眼,年龄25~72岁。患者均采取坐位方式来测量角膜曲率及眼球长度,测量过程中将玻璃体腔内超声传播速度由1532m/s修改为990m/s,再按SKR-Ⅱ公式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患者在同一次手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硅油取出。结果:患者28例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取出眼内硅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1mo的屈光度在-2.00~2.50DS。结论:利用改良方式来测量白内障并硅油眼的眼轴长度及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是一项可行的临床测量方法。
    39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张茂菊 李家璋 李红艳 李拓
    2010, 10(6):1136-11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7
    [摘要](1339) [HTML](0) [PDF 368.33 K](1331)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联手术对62例6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随访6~50mo,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较好的控制眼压,并能恢复较好的视力,并发症少。
    40  无晶状体眼41例手术矫治疗效评价
    杨雯 唐晓昭 杨俊峰
    2010, 10(6):1138-11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8
    [摘要](1419) [HTML](0) [PDF 282.22 K](1289)
    摘要:
    目的:探讨41例无晶状体眼手术矫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2009年我院无晶状体眼患者41例。每例患者均进行了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其矫治情况及安全性(随访6mo)。结果:患者41例植入后房型二期人工晶状体均取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矫治后囊破裂或缺如的无晶状体眼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患眼条件,与术前矫正视力有明显正相关。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41  视盘损伤可能度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崔敏 陈晓明 黄永志
    2010, 10(6):1140-11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39
    [摘要](1635) [HTML](0) [PDF 406.42 K](1355)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Ⅲ(HRT-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进行视盘损伤可能度(disc damage likelihood scale,DDLS)评分,DDLS值能否反映POAG视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共有60例POAG纳入本研究。对受检者进行HRT-Ⅲ和OCTOPUS-900视野检查,记录盘沿面积(rim area,RA)和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根据HRT-Ⅲ的地形图、反射图和DDLS评分表,对受检者的视盘进行DDLS评分。对结果选用Persons相关系数分析各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60眼中视盘面积3.09~3.43mm2有11眼,2.41~2.67mm2有36眼,1.64~1.81mm2有13眼。研究结果显示DDLS值与RA和MD相关;随视盘面积变化,DDLS值与MD相关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HRT对POAG视盘进行DDLS分期,能够很好的对视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分级。
    42  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苏静 李弘 郭隽
    2010, 10(6):1143-11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0
    [摘要](2030) [HTML](0) [PDF 404.99 K](1246)
    摘要:
    目的:探讨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peseudo exfoliation glaucoma,PEG)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寻求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对13例17眼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控制眼压理想3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但视力降至光感1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功能良好者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压下降明显7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2眼,其中1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眼压虽明显下降,但视力降至光感。结论:剥脱综合征青光眼是一种房水流出阻力增加的高眼压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够选择正确治疗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最大程度减少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43  外伤性青光眼221例的临床分析
    杨桂萍
    2010, 10(6):1146-11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1
    [摘要](1403) [HTML](0) [PDF 292.30 K](1339)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221例233眼外伤性青光眼的原发病因及治疗情况,为这类青光眼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我院2004-06/2009-05住院的外伤性青光眼221例233眼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青光眼221例中按病因分为前房岀血95例98眼(43.0%),晶状体脱位50例53眼(22.6%),房角后退39例43眼(17.6%),晶状体皮质释放20例20眼(9.1%),角膜穿孔伤8例8眼(3.6%),球内异物6例6眼(2.7%),化学烧伤3例5眼(1.4%)。外伤性青光眼以眼球钝挫伤致前房出血居多。结论:外伤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复杂,视功能损伤严重,预防与合理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是挽救患者视力的重要环节。
    44  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观察
    付文琴 王鑫
    2010, 10(6):1148-11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2
    [摘要](1379) [HTML](0) [PDF 318.28 K](1300)
    摘要: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32例35眼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观察疗效。结果:术后视力增进21眼,无变化14眼,术后平均随访2a,Ⅰ型滤过泡18眼,Ⅱ型15眼,Ⅲ型1眼,无滤过泡眼压正常1眼。结论:眼滤过手术联合MMC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办法。
    4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观察
    于东珍 张子斌 刘真 高宁 赵梅
    2010, 10(6):1150-11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3
    [摘要](1158) [HTML](0) [PDF 359.55 K](1295)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例64眼,首先行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球结膜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12mo,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平均眼压自术前47.89±6.74mmHg随访末降至18.41±2.16mmHg,控制在21mmHg以下者53眼(73%)。结论: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46  四联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曹加国 闫庆慧 鲍延丽 李艳
    2010, 10(6):1152-11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4
    [摘要](1314) [HTML](0) [PDF 260.81 K](1207)
    摘要: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NVG行小梁切除术+MMC,玻璃体腔注射TA混悬液4mg/0.1mL,睫状体冷冻180°范围4~6个点,每点冷冻时间60s。结果:眼压控制正常者14眼(88%),其余2眼眼压仍高出正常范围,但眼痛症状明显缓解。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14眼,部分消退2眼,无眼球萎缩病例。结论:小梁切除术+MMC联合玻璃体腔注射TA睫状体冷冻术是治疗NVG一种有效方法。
    47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王伟 杨煜生 廖志坚 李茗
    2010, 10(6):1154-11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5
    [摘要](1670) [HTML](0) [PDF 353.63 K](1317)
    摘要: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方法:DR患者408例795眼,采用532nm半导体激光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光斑直径300~500μm,时间0.2~0.3s,光斑间距1~1.5个光斑,每次击射300~500点,出现Ⅲ级光斑为准;激光治疗量1000~1500点,治疗分3~4次完成;激光后3~6mo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显效289眼(36.3%),有效418眼(52.6%),无效88眼(11.1%),总有效率88.9%。视力提高234眼(29.4%),不变453眼(57.0%)。结论:PRP是目前治疗DR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病情发展、保护患者视力的重要手段。
    4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的FFA研究
    丁衍 许预 徐晓东
    2010, 10(6):1157-11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6
    [摘要](1941) [HTML](0) [PDF 296.71 K](1308)
    摘要:
    目的:研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患者中双眼多灶性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HRPE)患者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的特点。方法:我们对22例有65处CHRPE病灶的FAP患者前瞻性进行FFA和眼底检查。结果:发现86%CHRPE病损面积>0.5个视盘直径,74%的CHRPE病变接近视网膜血管,视网膜血管有以下变化:46%CHRPE病变中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8%穿过病灶的视网膜血管部分阻塞,6%出现脉络膜视网膜吻合支,3%病变有毛细血管微血管瘤,5%可观察到脉络膜毛细血管,20%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出现在脱色素边缘晕环中。约10%的CHRPE病变眼底检查未发现,只能通过FFA观测到。结论:虽然通过眼底检查能诊断CHRPE,但有些病变仍需通过FFA确诊,其对此病变仍是非常有用的诊断方法。
    49  视网膜孔源性玻璃体出血23例临床分析
    马利波 闻矩 张志 张建东
    2010, 10(6):1160-11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7
    [摘要](1448) [HTML](0) [PDF 435.93 K](1381)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源性玻璃体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自发性玻璃体出血病例23眼,玻璃体出血原因均为马蹄形视网膜裂孔伴裂孔区血管撕裂所致,2眼为单纯视网膜裂孔并发玻璃体出血,21眼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玻璃体出血;3眼行单纯激光治疗,20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果:经激光或手术治疗后23眼均无出血复发,裂孔封闭,22眼视力好于或等于术前,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为牵拉型视网膜脱离。结论:孔源性玻璃体出血是玻璃体积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
    50  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杨华鹏 崔瑞 张智敏
    2010, 10(6):1163-11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8
    [摘要](1800) [HTML](0) [PDF 230.38 K](1439)
    摘要: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辅助玻璃体切除手术标记残余玻璃体皮质、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的应用,以及同对照组比较术后视力及眼压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对2004-01/2008-01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52例53眼,其中治疗组28眼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TA,对照组25眼未用TA。术后平均随访6mo,观察两组视力及眼压的变化,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mo眼压:≥21mmHg分别是11%和9%,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可以清晰标记残余玻璃体、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提高手术效率,没有发现与TA有关的副作用。
    51  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分区测量研究
    林巧雅 李学喜 黄雪丽
    2010, 10(6):1165-11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49
    [摘要](1877) [HTML](0) [PDF 377.51 K](1542)
    摘要: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眼压、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除眼底视盘旁近视弧外无其他眼部异常和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患者102例,随机选取每例患者1眼受检。所有受检眼均予眼压、屈光检查、眼轴长度测定、9个区域的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测定。将黄斑部各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与性别、年龄、眼压、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各区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进行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结果:本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小值为175.34±29.01μm。各区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内环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外环区厚;鼻侧和上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较厚,颞侧较薄;中央区和中心小凹最薄。随着眼轴的延长,中央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厚,外环区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结论:眼轴长度增加所致的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可能是高度近视黄斑变性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52  532激光联合YAG激光虹膜后粘连松解术的疗效观察
    姜兴华 陈平 宋玉伟
    2010, 10(6):1168-11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0
    [摘要](1729) [HTML](0) [PDF 339.04 K](1328)
    摘要:
    目的:探讨用532激光联合Nd∶YAG激光松解虹膜后粘连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虹膜后粘连97例116眼分别用单用Nd∶YAG激光、单用532激光及二者联合3种方法进行击射以松解虹膜后粘连。结果:患者116眼经激光解除粘连使瞳孔散大至直径≥6mm者92眼(79.3%);5~6mm者24眼(20.7%)。粘连全部解除瞳孔圆者86眼(74.1%);粘连大部分解除,瞳孔不圆者30眼(25.9%)。单用Nd∶YAG激光虹膜后粘连松解术者18眼,术后瞳孔扩大直径≥6mm者12眼(66.7%),5~6mm者6眼(33.3%);单用532激光61眼,术后瞳孔扩大至直径≥6mm者52眼(85.2%),5~6mm者9眼(14.8%);532激光联合Nd∶YAG激光虹膜粘连松解术37眼,术后瞳孔散大至直径≥6mm者33眼(89.2%),5~6mm者4眼(10.8%)。结论:虹膜后粘连激光松解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53  清开灵滴眼液治疗慢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
    解孝锋 郭俊国 毕宏生 李丽丽
    2010, 10(6):1171-11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1
    [摘要](1701) [HTML](0) [PDF 296.36 K](1441)
    摘要:
    目的:观察清开灵滴眼液治疗慢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择的临床慢性葡萄膜炎病例随机分为2组共80例,对照组40例用激素和散瞳等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滴眼液。结果:治疗组疗效快,激素用量少,病程短,复发率低,证实清开灵滴眼液治疗慢性葡萄膜炎有重要作用。结论:清开灵滴眼液对慢性葡萄膜炎有明显的疗效。
    54  甘油长期冷冻保存巩膜及羊膜治疗义眼座暴露
    范军华 李学喜 潘栋平
    2010, 10(6):1173-11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2
    [摘要](1559) [HTML](0) [PDF 347.54 K](1333)
    摘要:
    目的:了解甘油长期冷冻保存的巩膜及羊膜在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中的效果。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患者13例13眼,对暴露区清创后以甘油长期冷冻保存的巩膜及羊膜进行修补,术后随访6~12mo,观察巩膜血管化及羊膜上皮化时间。结果:羊膜植片在术后1wk内上皮化13例13眼,巩膜植片在术后10d左右出现血管化,无结膜囊狭窄及义眼座再暴露。结论:甘油长期冷冻保存的巩膜及羊膜用于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成功率高,修复快,效果较好。
    55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传统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
    刘继华 黄田河
    2010, 10(6):1175-11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3
    [摘要](1263) [HTML](0) [PDF 0.00 Byte](144)
    摘要:
    目的:观察于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 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后,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46例53眼,与之前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39例46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6~12mo未出现1例复发,全部患者球结膜无明显的纤维血管增生及角膜浸润。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视力提高,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56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
    黄红艳 马效工 牛建军
    2010, 10(6):1177-11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4
    [摘要](1585) [HTML](0) [PDF 352.29 K](1202)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复杂眼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77眼复杂眼外伤的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眼内非磁性异物18眼,摘出率100%。玻璃体积血26眼,复杂视网膜脱离23眼,复位率85%,化脓性眼内炎5眼,炎症均控制。继发性青光眼5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77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63眼(85%),视力不变或下降者14眼(15%)。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方法。
    57  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戴镜矫正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
    魏红 王慧博
    2010, 10(6):1179-11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5
    [摘要](1289) [HTML](0) [PDF 435.07 K](1326)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戴镜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40~58岁的干眼症合并屈光异常性视疲劳病例,按1∶1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戴镜联合治疗组,治疗3mo。观察治疗前后的眼部症状、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疗效性指标。结果:随访3mo,两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染色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戴镜矫正配合药物联合治疗干眼可明显改善干眼症状,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角膜上皮情况,较单纯药物治疗理想。
    58  干眼症50例的临床分析
    朱安泰 李春艳
    2010, 10(6):1182-11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6
    [摘要](1317) [HTML](0) [PDF 304.01 K](1331)
    摘要:
    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选取2008-10/2009-10在于我院就诊怀疑干眼症患者50例,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史及症状咨询、常规及特殊眼部检查。结果:临床确诊干眼症41例72眼,其中,年龄≥55岁的32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28例,蒸发过快型3例,水液缺乏型1例;年龄<55岁的9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1例,蒸发过快型6例,水液型2例。结论:在诊断干眼症时,症状是最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干眼症的诊断方法众多,在做出干眼症诊断时,最好能将多种临床测量结果综合起来考虑。
    59  LASIK术后眼高阶像差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的变化
    郭永红 赵瑞博
    2010, 10(6):1184-11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7
    [摘要](1611) [HTML](0) [PDF 343.90 K](1405)
    摘要:
    目的:观察2mm小光斑飞点扫描伴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的激光机行常规LASIK术后,眼高阶像差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的改变,同时观察术后不同瞳孔直径下眼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33例60眼均接受常规LASIK手术,术前和术后3mo分别检查记录5mm和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三阶彗差、四阶球差和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5mm和6mm瞳孔直径下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其中四阶球差增加最为显著;术后水平彗差比垂直彗差增加显著;术前术后6mm直径下高阶像差均较5mm直径下显著增大;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向正值方向明显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近视眼常规LASIK术后,各项高阶像差明显增大,其中球差增大最为显著。手术前后6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比5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明显增大。术后角膜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由负值变为正值,且增大显著。
    60  LASIK术后主视眼与非主视眼一致性平衡情况分析
    黄欢 王立 彭超 沈孝军
    2010, 10(6):1187-11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8
    [摘要](1627) [HTML](0) [PDF 329.64 K](1372)
    摘要:
    目的:评估LASIK术后主视眼与非主视眼间的一致性平衡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行LASIK术的患者37例74眼的术前(双眼均矫正为最佳矫正视力,而不是采取主视眼足矫、非主视眼稍欠矫的方法)、术后1d;1,3,6mo裸眼视力,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其主视眼视力=非主视眼视力,第二组主视眼视力>非主视眼视力,第三组主视眼视力<非主视眼视力,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除了术后1d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上意义外,术后1,3,6mo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上意义。结论:LASIK术后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状况1mo及以后与术前相比情况稳定,无明显变化,LASIK术并未改变患者的主视眼、非主视眼两眼间的一致性平衡状态。
    61  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陶耘 万小波 孙庭励
    2010, 10(6):1189-11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59
    [摘要](1135) [HTML](0) [PDF 286.95 K](1217)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患者经1~3a的治疗观察,按弱视的程度、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是76%,治愈率是22%,31%的患儿恢复了立体视,治疗的有效率与弱视的程度,不同年龄组无相关性,与不同的注视性质有关(P<0.05)。结论:不同程度及不同年龄的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是有治疗的可行性,但要提高治愈率还需要更深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62  佛山市学龄前儿童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郭建玲 黄学林 余凤慈 梁淑贞 赖婷婷
    2010, 10(6):1191-11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0
    [摘要](1388) [HTML](0) [PDF 240.87 K](1234)
    摘要: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流行病学状况、分析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近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五区属下幼儿园518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尼德克AR-20快速电脑验光仪对所选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可疑近视者和屈光度≤+2.00D者予10g/L阿托品眼膏涂双眼3d,由专人进行视网膜检影。确诊为近视及屈光度≤+2.00D的儿童由专人进行近视相关因素调查。确诊为近视者经适当的屈光矫正后,每6mo进行1次屈光复查,按要求进行为期1a的随访。结果:学龄前儿童近视眼患病率为1.95%,城区2.10%,农村1.80%;其中3~<4岁占0.98%,4~<5岁占1.96%,5~6岁占2.45%。相关因素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生与近亲近视史密切相关。城区与农村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容忽视。
    63  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郑洋 乔一平 何鸿雁 康刚劲
    2010, 10(6):1193-11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1
    [摘要](1388) [HTML](0) [PDF 379.12 K](1249)
    摘要:
    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是医学留学生临床课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医学眼科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文章主要分析讨论了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实践以及对未来留学生眼科教学的思考,就如何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眼科学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64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张静
    2010, 10(6):1196-11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2
    [摘要](1142) [HTML](0) [PDF 339.04 K](1231)
    摘要: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大泡性角膜病变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羊膜移植进行治疗的18例18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对18例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大泡消失例数、羊膜溶解时间、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时间、视力改善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8例中,10例在术后3d内疼痛消失,18例大泡消失,15d内移植的新鲜羊膜全部溶解,无1例出现排斥反应,15d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结论: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是取材方便、费用低廉、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
    65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术中的应用
    张轶峰 汪涛 朱建勋
    2010, 10(6):1198-11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3
    [摘要](1138) [HTML](0) [PDF 0.00 Byte](163)
    摘要: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手术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修补术,其中单纯性角膜修补14眼,角膜修补+虹膜复位术18眼。 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视力0.05~0.25者7眼,0.3~0.5者18眼,0.6~0.8者7眼。 结论: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应用黏弹剂,可有效建立前房操作空间,减少或避免手术时眼球进一步损害。
    6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陈春辉 曾宝强
    2010, 10(6):1200-12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4
    [摘要](1424) [HTML](0) [PDF 288.76 K](118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285例285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265眼(93.0%),≥0.5者245眼(86.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易于防止和处理术中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并发症少等优点。
    67  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Nd∶YAG激光治疗效果分析
    邹晔 刘心
    2010, 10(6):1202-12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5
    [摘要](1611) [HTML](0) [PDF 221.77 K](1276)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患者实施Nd∶YAG激光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24例26眼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后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YAG激光治疗,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结果:YAG激光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YAG激光治疗囊袋收缩综合征可以改善症状、提高视力。
    68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视野损害的临床分析
    唐义林
    2010, 10(6):1204-12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6
    [摘要](1668) [HTML](0) [PDF 234.96 K](1293)
    摘要:
    目的: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 Schlossman’s syndrome,PSS)的视野损害情况。方法:对42例PSS患者进行视野、眼压等项临床观察。结果:PSS患者的视野损害发生率为35%;双眼受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房角窄者的视野损害发生率较高。结论:双眼受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房角窄者的视野损害发生率较高。
    69  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潘绍新 赵桂秋
    2010, 10(6):1206-12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7
    [摘要](1337) [HTML](0) [PDF 320.96 K](1362)
    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8-06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59例59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24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巩膜可调节缝线)3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9%(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3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6%),对照组15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2%为多(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7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顾榴丽
    2010, 10(6):1209-12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8
    [摘要](1290) [HTML](0) [PDF 220.26 K](1270)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在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重点宣教体位护理,并加强对高眼压、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宣教。结果: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对成功开展玻璃体切除手术起到保障作用。
    71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临床观察及护理
    朱小丽 肖思瑜 李青 伍小芳 廖玥
    2010, 10(6):1211-12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69
    [摘要](1201) [HTML](0) [PDF 421.17 K](1300)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NVG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心理状态稳定,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能掌握一般的青光眼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NVG的有效方法,同时也给护理提出了新的问题。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健康指导,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72  PDT治疗65例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分析
    李英隆 张红兵 赵帅 李英泰
    2010, 10(6):1214-12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0
    [摘要](1369) [HTML](0) [PDF 359.91 K](1500)
    摘要: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果和相关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用PDT治疗65例68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效果。结果:31眼(46%)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33眼(49%)视力变化在2行以内,4眼(6%)视力下降2行以上;41眼荧光素渗漏停止(60%),22眼荧光素渗漏减少(32%),而5眼荧光素渗漏增加(8%);2例输液相关性背痛,未发生药液渗漏和皮肤光敏反应。全部治疗病例对治疗结果无不满意。结论: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可靠,详细解释和精心护理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
    73  两种术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范泰昌
    2010, 10(6):1216-12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1
    [摘要](1103) [HTML](0) [PDF 265.39 K](1432)
    摘要: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胬肉转位术与单纯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61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转位术组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术后随访1~2a。结果:转位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3%,角膜缘干细胞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胬肉转移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角膜创面修复快,复发率低,是一种值得重新评价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74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前术后屈光变化观察
    喻谦 张帆
    2010, 10(6):1218-12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2
    [摘要](1156) [HTML](0) [PDF 318.50 K](1267)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前后视力及眼屈光度的改变。方法:初发翼状胬肉24例24眼随机分为两组,均侵犯角膜3~4mm,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分别比较术前术后屈光度的差异及裸眼视力的变化。结果:自体球结膜移植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散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羊膜移植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散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导致的眼球屈光不正以远视散光为主,两种手术治疗均可以降低散光,提高视力。
    75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汪琼 陈其国 陈智慧
    2010, 10(6):1220-12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3
    [摘要](1343) [HTML](0) [PDF 287.63 K](1226)
    摘要: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6例42眼,如患者有鼻腔疾患并行鼻内镜下鼻部手术,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36例42眼术后6mo冲洗通畅38眼(90%),通畅欠佳2眼(5%),仍堵塞2眼(5%)。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确切,且为微创,面部无瘢痕。
    76  硅胶管留置治疗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马惠玲 王海蓉 韩仪敏
    2010, 10(6):1222-12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4
    [摘要](1180) [HTML](0) [PDF 296.37 K](1316)
    摘要: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制7号钝头硬膜外腰麻针做导管,口腔科0.2mm结扎丝为针芯,用硅胶管做泪道支撑物吻合断裂泪小管。结果:28例吻合成功,术后2~3mo拔管。24例冲洗泪道通畅,4例冲洗通而不畅,1例不通。结论:硅胶管做支撑物吻合断裂泪小管,价廉方便,手术操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77  LASIK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的处理
    李爽乐 陈娟 张宏艳 李桃 卢燕
    2010, 10(6):1224-12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75
    [摘要](1457) [HTML](0) [PDF 345.93 K](1259)
    摘要: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的发生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633例5134眼LASIK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的19例32眼的处理及预后情况,对上皮植入范围超过2mm,角膜瓣边缘荧光素染色阳性的9例15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瓣边缘1mm范围的上皮,清除瓣下植入上皮,BSS液瓣下冲洗,展平角膜瓣,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结果:手术处理的15眼角膜瓣复位良好,患者视力较LASIK术后无下降。结论: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结果。
    78  PVF系列医用海绵填塞治疗泪小点狭窄、粘连的临床观察
    冯静平 李建明 郑红彬
    2010, 10(6):1226-12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0
    [摘要](1337) [HTML](0) [PDF 158.73 K](1244)
    摘要:
    0引言溢泪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症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泪道狭窄或阻塞等,其中泪小点狭窄、粘连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目前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植管、泪道支架植入术[1],对泪总管和鼻泪管阻塞引起的病症效果较好,术后很多患者在行泪道冲洗时泪道通畅,但始终反复流泪,这些患者很大一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泪小点狭窄、粘连。在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原理[1]的启发下,我们给予泪小点成形后,采用PVF系列医用海绵填塞泪小点口,53例96眼,疗效满意,治愈好转率较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53例96眼中,男16例27眼,女37例69眼,年龄26~82(平均54)岁,病程0.5~16(平均4.5)a,其中24例44眼生活中有
    79  玻璃体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徐玲亚
    2010, 10(6):1227-12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1
    [摘要](2410) [HTML](0) [PDF 151.85 K](1160)
    摘要:
    0引言玻璃体切除手术是当今眼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开展,使以往一些无法治疗的复杂的玻璃体以及视网膜疾病有了治愈的机会。手术的成功除了手术者高超的技术外,护士的精心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1]。现将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8-01/2009-12共行玻璃体切除手术187例男110例,女77例,年龄18~71岁。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8例,玻璃体出血72,眼外伤17例。2围手术期的护理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对患者的视功能危害极大,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故我们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关
    80  激光成形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阻塞
    陈华
    2010, 10(6):1228-12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2
    [摘要](1208) [HTML](0) [PDF 141.66 K](1173)
    摘要:
    0引言慢性泪囊炎是较常见眼科疾病,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1]。然而少数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因为炎症、新生血管或肉芽组织的增生,又造成吻合口粘连并形成阻塞,从而导致手术失败。我院于2005-02/2009-02共收治33例33眼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吻合口阻塞的患者,采用钛磷酸钾(potasium titanyl phosphate,KTP)泪道激光机进行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的33例33眼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吻合口阻塞的患者,男6例6眼,女27例27眼。患者年龄17~68(平均41.3)岁。患者职业分布中农民21例,工人4例,家务8例。病程为3mo~2
    81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误诊1例
    万敏婕 霍鸣
    2010, 10(6):1229-12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3
    [摘要](1172) [HTML](0) [PDF 196.54 K](1319)
    摘要:
    0引言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DON)包括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新生血管形成等,其中以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多见。主要是糖尿病导致微循环障碍,供应视盘筛板前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的梗死。它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1]。而对于无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明显,以单纯的视神经病变为首发的病例往往遗漏了对糖尿病的考虑。我院在2009年收治1例以视神经病变为首发的1型糖尿病患者,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82  高度近视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治疗后并发haze 2例
    赵金荣 于金国 李雪非 张金英
    2010, 10(6):1231-12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4
    [摘要](2322) [HTML](0) [PDF 148.05 K](1203)
    摘要:
    0引言PRK手术的盛行使术后屈光回退的问题也显现出来,但是再次PRK手术矫正屈光回退由于准确性降低及haze的再次激活使成功率降低。以往的研究证实LASIK手术极少引起回退及haze的发生,因此它对于PRK术后回退显得更为合适[1]。我们在临床应用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患者2例在术后发生3级haze,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1,男,44岁,13a前由于超高度近视于外院行双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回退,于2a前到我院进行二次手术。术前检查:Vod0.1,Vos0.1,双眼角膜透明,中央区可见铁锈样沉着,前房、瞳孔正常,晶状体后囊小片状混浊,显然验光OD-6.7
    83  圆锥角膜早期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1例
    谭辉 毛俊峰
    2010, 10(6):1232-12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5
    [摘要](1169) [HTML](0) [PDF 165.48 K](1208)
    摘要:
    0引言圆锥角膜是一种表现为以角膜中央呈圆锥样突起,伴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其早期仅表现为视力下降,易误诊、漏诊。我们曾遇到1例圆锥角膜患者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并进行激素治疗,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2006年因左眼视力渐进性下降0.5a为主诉,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球后视神经炎,给予甲强的松龙500mg静滴3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连续服用5mo。但效果差,左眼视力继续下降,于2009-11-09就诊我院神经眼科门诊。追问病史,2003-08-01患者曾行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2。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02,右眼角膜透明、弧度正常,左眼角膜透明、下
    84  眼部缺血综合征3例诊治体会
    李金颖
    2010, 10(6):1233-12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6
    [摘要](1151) [HTML](0) [PDF 168.60 K](1246)
    摘要:
    0引言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是指颈动脉或眼动脉严重梗阻引起的眼部症状和体征,由于对此病的早期认识不足,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误治,现将我们收治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42岁,以“右眼视物不见0.5a,疼痛2wk”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现病史:该患者0.5a前无诱因右眼视物不清,曾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wk右眼出现疼痛,来我院门诊以“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入院。检查:右眼光感不确,左眼0.6,眼压右眼45mmHg,左眼19mmHg(1mmHg=0.133kPa),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中深,瞳孔6mm×6mm大小,直
    85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单眼视网膜、视神经病变1例
    毛俊峰 魏世辉 许雪亮 刘双珍
    2010, 10(6):1235-12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7
    [摘要](1738) [HTML](0) [PDF 192.08 K](1230)
    摘要:
    0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累及全身多脏器,我国的患病率是70/10万人[1]。其中,大约15%患者有眼底表现异常,多累及双眼,但也有单眼受累[2]。现将我们收集的1例单眼有严重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SLE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20岁,2009-09因左眼视力下降1mo为主诉就诊我院,无视物变形、眼红、眼痛、复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2+mo,以发热、皮疹起病,曾出现狼疮脑病,经激素治疗后全身症状消失。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眼病史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15,
    86  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动脉瘤1例
    林莉 李恒
    2010, 10(6):1236-12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6.088
    [摘要](1226) [HTML](0) [PDF 131.83 K](1185)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头痛5d,右眼睁眼困难3d入院。入院时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眼视力0.3矫正0.6,左眼视力0.6矫正无效。双眼前、后节检查未见异常。右眼上睑下垂,右上睑活动度3mm。左眼上睑活动度10mm。右眼球内转轻度受限,上、下、外转不受限,原在位右眼外斜5°。左眼各方运动不受限。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诊断:右眼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入院后1d,患者右眼上睑下垂加重,右上睑无活动度,右眼向上、下、内运动均明显受限,自诉头痛症状无减轻,考虑动脉瘤。行全脑血管造影,报告示考虑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可能(图1)。脑动脉CT检查,报告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汇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