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凋亡过程中钙离子平衡与caspase-3基因表达(英文)

      2011, 11(1):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1

      摘要 (1889) HTML (0) PDF 254.70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er)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过程中钙离子及凋亡基因caspase-3变化。方法:应用80mg/L的Ver分别作用健康人眼RPE细胞12,24及48h诱导凋亡,设立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采用Fluo-3/AM负载技术,MetaFluo4.5/coolsnapfx/IX70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成像系统测定每组20个RPE细胞钙荧光值,并计算RPE细胞内钙浓度([Ca2+]i)。结果:对照组RPE细胞Ca2+荧光分布胞核最强,胞质次之。Ver作用12,24及48h后,细胞内[Ca2+]i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RPE细胞可见caspase-3的mRNA有少量的表达。Ver作用12h后,可见caspase-3的mRNA有较高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Ver作用时间的延长,caspase-3的mRNA表达逐渐增强,在48h时有所下降。结论: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及RPE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调可能在Ver诱导RPE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无晶状体眼扩大瞳孔的新技术(英文)

      2011, 11(1):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2

      摘要 (1767) HTML (0) PDF 235.45 K (1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通过改良的虹膜缝合技术来扩大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遇到的小瞳孔这一新技术。用尖刀在角膜缘1∶30,10∶30,4∶30和7∶30分别做四个小切口,带有10-0聚丙烯缝线的直针和Sinskey人工晶状体钩把瞳孔的边缘固定于角膜缘。3例患者,缝合四针形成了6mm和9mm大小的方形瞳孔,在手术结束后,又可恢复至较小瞳孔。这一方法简单,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单纯基质型角膜植片排斥1例(英文)

      2011, 11(1):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3

      摘要 (1621) HTML (0) PDF 293.91 K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患者,男,65岁,因中央角膜白斑性角膜混浊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3wk发现单纯基质型角膜植片排斥,并经组织学证实。6mo后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单纯基质型角膜植片排斥再次发生。单纯基质型角膜植片排斥的诊断和处理是一个棘手问题。

    • 诺卡式菌性角膜炎表现为盘状角膜炎1例(英文)

      2011, 11(1):8-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4

      摘要 (1659) HTML (0) PDF 293.19 K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诺卡式菌属感染引起的盘状角膜炎病例1例。方法:病例报告。结果:患者,男,13岁,无角膜接触镜使用史,在小溪里游泳后,右眼疼痛伴视力下降2wk。最佳矫正视力:右眼6/30(0.2)。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存在形态规则的旁中心盘状浸润伴炎症反应。角膜敏感度下降。最初角膜刮片镜检行革兰氏染色阴性,棘阿米巴角膜刮片和培养阴性。诊断为病毒性盘状角膜炎,给予口服阿昔洛韦和局部使用激素眼药水。2wk后患者视力恶化伴角膜损伤加重,再次角膜取材刮片行革兰氏染色提示诺卡式菌属感染,按经验局部给予3g/L加替沙星眼药水后,临床效果明显。治疗6mo后,视力达到6/6仅在角膜中心留有少量角膜混浊。结论:诺卡式菌属感染延误诊断可以导致病情恶化。如果采用正确的治疗,诺卡式菌属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可以恢复良好,仅留少量瘢痕,获得较好的视力。

    • 甲状腺髓样癌转移至虹膜角膜角1例(英文)

      2011, 11(1):11-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5

      摘要 (1886) HTML (0) PDF 297.11 K (1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甲状腺髓样癌在虹膜角膜角转移的病例1例。方法:患者,女,28岁,患有单一的甲状腺髓样癌伴左眼虹膜角膜角包块。随后几个月对其视网膜的随访显示其视网膜也有一些浸润病灶。结果:用激光照射姑息切除脉络膜及房角病灶后,没有发现有复发迹象和任何新病灶出现。结论:据我们所知,这是文献中第一次报告甲状腺髓样癌在虹膜角膜角的转移。

    • >实验论著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光感受器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2011, 11(1):14-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6

      摘要 (1523) HTML (0) PDF 581.16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成光感受器样细胞所需的微环境。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BMSCs,培养第3代的细胞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3种因子首先进行向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当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时更换诱导因子,加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牛磺酸(taurine)继续诱导2~3wk,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法检测视紫红质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第3d开始能检测到巢蛋白表达,第12d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达(90.9±2.6)%。微管相关蛋白-2在诱导后第6d检测到阳性表达。部分细胞形态呈神经元细胞样。第12d诱导因子更换为PEDF及taurine继续诱导2~3wk,检测到有视紫红质表达,第2wk阳性率为(20.7±3.8)%,第3wk阳性率为(89.8±3.7)%。结论:采用分阶段诱导法,应用因子bFGF,EGF,BDNF及PEDF,taurine能在体外诱导BMSCs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

    •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研究

      2011, 11(1):19-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7

      摘要 (1546) HTML (0) PDF 434.59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价值。方法:建立棘阿米巴标准虫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24例角膜刮片标本,结果与原虫培养及100g/L氢氧化钾湿封片镜检做比较。结果:PCR5h可检测出标本中微量棘阿米巴原虫,对照细菌、真菌、I型单纯疱疹病毒、正常人角膜均为阴性。临床标本PCR敏感性为46%,明显高于原虫培养与100g/L氢氧化钾湿封片镜检(P<0.05)。结论:PCR速度快、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助于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快速明确诊断。

    • 土贝母皂甙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1, 11(1):22-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8

      摘要 (1488) HTML (0) PDF 481.11 K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土贝母皂甙(tubeimoside,Tu)对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4只兔建立HSK模型,随机分4组,即生理盐水、阿昔洛韦、Tu和Tu联合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裂隙灯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眼部病变的动态变化。8只兔左眼滴0.4g/L Tu,右眼滴生理盐水。结果:Tu、阿昔洛韦、Tu+bFGF与生理盐水4组间比较,角膜上皮病变分值(corneal epithelial involvement scores,CEIS)均有显著性差异(q=7.75,20.50,22.17,P<0.01)。阿昔洛韦组和Tu组、Tu+bFGF组相比,CEIS差异有显著性(t=2.1,1.9,P<0.05)。Tu组与Tu+bFGF相比,CEIS有显著性差异(t=2.17,P<0.05)。结论:采用0.4g/L Tu治疗实验性HSK有一定的疗效,联合应用bFGF可以增强Tu治疗HSK的疗效。0.4g/L Tu滴眼有轻度刺激性。

    • 人参皂苷Rg3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11, 11(1):25-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09

      摘要 (1354) HTML (0) PDF 347.98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Rg3处理体外培养SRA01/04细胞后,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48h细胞凋亡率。结果:Rg3在一定范围内抑制SRA01/04细胞生长,其抑制率随时间和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AO/EB染色可见实验组SRA01/04细胞核着黄色荧光或橘红色荧光,细胞核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Rg3能有效抑制SRA01/0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维拉帕米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黏附的抑制作用

      2011, 11(1):28-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0

      摘要 (1376) HTML (0) PDF 419.06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增殖、凋亡和黏附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Ver处理第二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Ver对HLEC增殖和黏附的影响,AO/EB双染法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Ver对HLEC周期的影响。结果:组织块贴壁4~6d可见HLE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15~20d接近融合。随着Ver药物浓度的增加,HELC增殖率减少,以72h最为明显。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时发现,G1期细胞在10,40g/L Ver(78.1±0.2,83.2±0.6)较正常组(72.0±0.9)增加(P<0.05);S期的细胞在10,40g/L Ver(10.2±0.1,8.5±0.3)较正常组(16.9±0.3)明显减少(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HELC在40g/LVer作用48h后发生了一系列形态改变,包括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改变。10,20,40,80g/L的Ver可以诱导HLEC发生凋亡,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显著升高。用药24h后HELC的贴壁量为对照组的73.2%。结论:Ver能改变细胞周期而抑制HLEC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且抑制HLEC的黏附。

    • 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2011, 11(1):31-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1

      摘要 (1388) HTML (0) PDF 453.66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前后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水平及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选取9周龄Wistar大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ip,制成糖尿病模型后2wk,玻璃体腔内注射含有BDNF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Ad.BDNF),模型建立后4wk,处死大鼠,取视网膜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及视网膜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视网膜中TH水平的变化,从而反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糖尿病大鼠未注射Ad.BDNF眼视网膜中TH蛋白水平降低,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计数及灰度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注射Ad.BDNF眼视网膜中TH蛋白水平、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计数及灰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Z早期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Ad.BDNF可提高视网膜中TH的水平,提高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的数目。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2011, 11(1):34-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2

      摘要 (2242) HTML (0) PDF 402.10 K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天龄C57BL/6J新生小鼠36只,随机分为2组:高氧组和ACEI组,每组18只。ACEI组和高氧组小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出氧箱后每日分别ip卡托普利10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d。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ACEI组较高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减少,荧光渗漏减轻。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CEI组较高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II蛋白表达水平:ACEI组较高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ACEI组较高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早期应用ACEI可一定程度抑制RNV形成。

    • α-硫辛酸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53和Bax表达的影响

      2011, 11(1):37-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3

      摘要 (1323) HTML (0) PDF 436.86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α-硫辛酸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过程中对P53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和α-硫辛酸干预组。同时后两组根据再灌注的时间不同分成6,24,48和72h组。通过前房灌注加压的方法制成RIRI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在大鼠RIRI模型中的P53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P53和Bax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缺血灌注6h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后表达已经明显减弱。α-硫辛酸干预组各观察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与缺血再灌注组相似,但表达明显减弱,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α-硫辛酸可抑制P53和Bax的表达,对大鼠RIRI有保护作用。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早期血细胞因子的变化

      2011, 11(1):40-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4

      摘要 (1479)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VEGF,PDGF,Angiogenin和ET-1在GK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静脉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GK大鼠作为DR模型动物,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依据视网膜铺片和HE染色切片以明确眼底病变阶段,将两组大鼠分别分为2,4,6月龄3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中VEGF,PDGF-BB,Angiogenin和ET-1的浓度。结果:GK大鼠静脉血中的VEGF,Angiogenin和ET-1含量均高于正常Wistar大鼠(P<0.05);GK大鼠静脉血中ET-1浓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静脉血中PDGF-BB浓度的变异度较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中VEGF,ET-1和Angiogenin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早期DR病情监测的指标。

    • 米诺环素对急性视神经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1, 11(1):43-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5

      摘要 (1360) HTML (0) PDF 364.16 K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视神经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比较。方法:选取2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实验对照组(EAE组)、米诺环素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HE染色观察视神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RGCs凋亡率。结果:EAE组视神经纤维空泡样变性,轴突不规则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轴突内空泡样变性,髓鞘松解脱落,微丝微管消失,EAE大鼠视神经病理变化符合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改变。正常大鼠几乎未见RGCs凋亡,EAE组、米诺环素组、MP组较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AE组、MP组较米诺环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EAE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建立大鼠EAE模型,其视神经病理学改变符合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表现。米诺环素可抑制脱髓鞘性视神经炎RGCs凋亡,而甲基强的松龙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RGCs无直接保护作用。

    • 交感性眼炎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

      2011, 11(1):46-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6

      摘要 (1180) HTML (0) PDF 581.59 K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交感性眼炎眼组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中共刺激分子B7-1,B7-2,CD28和CTLA-4的表达意义。方法:交感性眼炎眼球石蜡标本4例,行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交感性眼炎各部分眼组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眼组织中各分子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眼组织虹膜睫状体中有B7-2分子,无B7-1,CTLA-4和CD28分子;脉络膜中有B7-1分子,但无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内无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而交感性眼炎的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中均有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有B7-1和B7-2分子表达,而无CD28和CTLA-4分子表达,视网膜内可见少量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表达。结论:眼组织中B7与CD28和CTLA-4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交感性眼炎患者葡萄膜处于持续免疫激活状态密切相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的表达

      2011, 11(1):49-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7

      摘要 (1643) HTML (0) PDF 319.23 K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视觉发育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正常和剥夺弱视大鼠模型视皮层表达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眼睑缝合行视觉剥夺,取大脑视皮层行尼氏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染色和计算机图形分析BDNF在P14,P21,P45,P120,MD鼠同侧视皮层17区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D弱视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数目略减少,细胞突起数目未见明显减少,但神经元体积不一致,神经元体积变小、细胞核着色加深。BDNF在正常视皮层表达变化同视觉发育期一致,P14~P21表达渐强,P21表达高峰,P45表达降低,P120呈低表达,P14与P21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14与P45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45与P12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DNF在MD弱视组视皮层呈持续低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BDNF在视皮层的表达变化同视觉发育期相一致,其参与视觉发育关键期突触塑形,为弱视形成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 >临床论著
    •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比较

      2011, 11(1):51-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8

      摘要 (2348) HTML (0) PDF 467.20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变化值。方法: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其中接受LASIK手术50例100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50例100眼。LASIK手术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25~-9.25(平均-5.75±1.74)D,ASA手术组术前SE为-2~-9.25(平均-5.42±1.81)D。术前及术后1,3,6mo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等。结果:C7,C12,RMS3,RMS4,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和球镜度变化值、SE变化值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术后1mo,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和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C7和C14显著小于LASIK组,LASIK组C12显著小于ASA组;术后6mo时,ASA组仅C14显著优于LASIK组。术后1mo时,ASA组RMS3,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RMS6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ASA组RMS3,RMS6和RMSh的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结论:高阶像差增大程度与球镜度及SE的变化程度正相关。ASA组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增大程度均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两组差异仍显著。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2011, 11(1):56-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19

      摘要 (1382) HTML (0) PDF 539.68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植入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试验组80例10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实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同时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其中男45例56眼,女35例44眼,年龄44~76(平均61)岁;眼轴长为27.00~35.42(平均30.55)mm。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94例100眼正常眼轴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后随访3~12mo。结果:试验组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为51眼(51.0%),0.1~者43眼(43.0%),<0.1者6眼(6.0%)。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2眼;晶状体脱位2眼。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9眼;视网膜脱离1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对照组术中并发症:晶状体脱位1眼。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4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硬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分体注吸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1, 11(1):60-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0

      摘要 (1520) HTML (0) PDF 311.23 K (1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超声乳化仪上的灌注/抽吸系统对外伤性白内障采取分体注吸的方式吸除皮质和软核质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06/2007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非复杂性外伤性白内障患者26例26眼作为试验组。回顾2004/2005年在该科住院施行双腔管术式的外伤性白内障病例26例26眼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条件相近。结果:相对双腔管灌注/抽吸组,分体注吸组术中抽吸平均时间短、前房涌动次数少,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好、炎性反应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超声乳化仪进行分体注吸,吸除外伤性白内障皮质和软核质安全而有效。

    • 深层巩膜和狄氏膜灼切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2011, 11(1):63-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1

      摘要 (1631) HTML (0) PDF 597.63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青光眼和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联合前房注气术对完成追踪观察的102例111眼青光眼和难治性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8~36(平均21.5)mo术后眼压比术前下降,青光眼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5.5%。结论: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术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安全而有效。

    • Wavescan波前像差仪测量屈光不正的准确性研究

      2011, 11(1):66-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2

      摘要 (1624) HTML (0) PDF 343.85 K (1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Wavescan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眼屈光不正的准确性。方法:对33例66眼行屈光不正矫正术的患者分别用电脑验光(睫状肌麻痹和非睫状肌麻痹下)、显然验光、Wavescan波前像差仪法测量眼屈光不正,并将患者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0.50~-3.00D)17眼,中度近视组(-3.00~-6.00D)27眼,高度近视组(-6.00~D)22眼。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四种验光方法测量的验光结果(球镜、柱镜、等效球镜)显示,低度近视及高度近视组,显然验光与Wavescan波前像差仪验光球镜及柱镜度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289,P=0.814,P=0.057,P=0.246),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与Wavescan波前像差仪验光在中高度近视组,球镜度数及柱镜度数之间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P=0.111,P=0.539,P=0.154),并且结果不随屈光状态的不同而不同,而等效球镜度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vescan波前像差仪和显然验光及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测量,结果比较,随屈光不正度数增加,球镜相符率降低,柱镜相符率升高。结论:Wavescan波前像差仪测量屈光不正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很好地用于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个体化切削治疗使用,但与显然验光和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比较仍有差异,可以作为以上两种验光方法的参考和补充。

    • 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术后5a的视功能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分析

      2011, 11(1):69-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3

      摘要 (1621) HTML (0) PDF 533.19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累及黄斑区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的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及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回顾分析5a随访的47例47眼累及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黄斑脱离≤7d组和>7d组。间接眼底镜行眼底检查,并行TOPCON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患者47例术后5a较术后3mo平均术后BCVA增加1.60±0.02行。≤7d组术后5a的BCVA为0.53,>7d组为0.2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8)。≤7d组术后BCVA≥0.4者28例,而>7d组术后BCVA≥0.4者7例(P<0.01)。5a术后随访间接检眼镜检查表明,视网膜脱离均复位。而OCT显示视网膜下液1眼(2%),黄斑区神经上皮层组织堆积1眼(2%),这2例患者术后5a的平均视力只有0.13,明显低于其他45例,术后5a平均BCVA视力为0.54(P=0.025)。术后视网膜较厚组BCVA明显高于视网膜较薄的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时间对术后视力的恢复有很大影响,呈负相关,同时术后视力在较长时间里仍会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网膜的厚度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性。我们建议对于某些术后复位良好而视力不佳者进行OCT扫描,以便发现视力不佳的原因。本研究对临床预测评估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潜在视功能恢复的情况提供依据。

    • 近视眼隐性内斜视患者50例戴镜4mo~5a随访

      2011, 11(1):73-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4

      摘要 (1710) HTML (0) PDF 352.09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近视眼隐性内斜视(隐内斜)患者,在戴镜后仍会加速进展。通过随访各种不同方法配镜后近视度的变化,指导配镜选择。方法:对2004/2009年视光门诊收集完整的50例近视眼隐内斜患者的配镜资料及门诊病历,逐年统计。对不同时期、戴不同种类的眼镜后,近视度变化的值,按球镜、柱镜换算成每年屈光度变化的均值,再作均值之间的配对t检验。戴镜分普通眼镜、降-1.50DS近用镜、学生渐变多焦镜(MC镜)和阅读附加镜。结果:MC镜较普通镜在控制球镜度的进展方面,已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阅读附加镜较MC镜在控制球镜、柱镜的屈光度变化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C镜长期戴镜后有柱镜度增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现象;改用阅读附加镜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近视眼隐内斜患者带普通眼镜后近视度增加较快,戴近用镜(降-1.50DS)和MC镜后次之,戴阅读附加镜效果理想。

    • 斜视矫正术前后眼压变化的对比观察研究

      2011, 11(1):76-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5

      摘要 (1555) HTML (0) PDF 381.00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水平斜视矫正术对手术眼眼压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眼前节血液流量和眼压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70眼斜视患者分为两部分,其中55眼实施一条水平直肌矫正手术,另15眼实施两条水平直肌矫正手术。对所有手术眼用CanonTX-F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测量眼压的时段为术前1~2d、术后第1d、术后1wk、术后1mo、术后3mo5个时段。将两部分测量数据整理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两部分手术眼的平均眼压值从术前到术后短期都有一个升高的过程,到术后1mo眼压平均值逐渐下降,3mo时的眼压平均值最低。实施一条水平直肌矫正手术的55眼,术前眼压均值分别和术后第1d、术后1wk眼压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和术后1mo的眼压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术前眼压均值和术后3mo眼压均值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6)。15眼实施二条水平直肌矫正手术的部分,术前眼压均值分别和术后第1d、术后1wk、术后1mo、术后3mo眼压均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斜视眼经过水平直肌矫正术,眼压均值从术前到术后短期都有一个升高的过程,到术后1mo眼压平均值逐渐下降,3mo时的眼压平均值最低。

    • >文献综述
    • Toric IOL的研究进展

      2011, 11(1):79-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6

      摘要 (1299) HTML (0) PDF 391.90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Toric IOL也可称为复合曲面人工晶状体,是将矫正散光的圆柱镜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相结合的新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本文回顾了Toric IOL的发展史,讨论了ToricIOL的材料、原理及形状和临床应用。分析了Toric IOL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评估复合曲面人工晶状体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生存质量测定在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1, 11(1):82-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7

      摘要 (1445) HTML (0) PDF 449.11 K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传统视功能评价方法已不能充分反映青光眼对患者的影响,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作为一种能较全面体现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已经开始用于青光眼的评价。我们就QOL的基本概念、在眼科的应用,特别是在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和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 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

      2011, 11(1):85-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8

      摘要 (1258) HTML (0) PDF 710.35 K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难治性青光眼的病因复杂,常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低,失败原因主要是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瘢痕形成而使滤过口阻塞所致。我们将国内外报道较多的抗代谢药物和改良术式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简单综述。

    • 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2011, 11(1):88-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29

      摘要 (1444) HTML (0) PDF 433.53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疾病,随着抗VEGF药物(avastin)的诞生,治疗该病显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它不但可以延缓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进展,还可以提高视力。现将avastin治疗AMD中CNV的相关应用作一综述。

    • 趋化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1, 11(1):91-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0

      摘要 (1341) HTML (0) PDF 403.63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已成为世界性致盲原因之一,除了高血糖这一始动因素外,多种细胞因子构成复杂网络系统导致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的破坏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是维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我们主要就众多细胞因子中的趋化因子与DR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1, 11(1):94-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1

      摘要 (1467) HTML (0) PDF 381.57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严重并发症,是DM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是其两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的一种新兴疗法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DR受到广泛的关注,为DM患者的视力保障提供了一个新型渠道。

    •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2011, 11(1):97-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2

      摘要 (1567) HTML (0) PDF 462.14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因素与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病因还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门螺杆菌、衣原体、丙肝等方面,现就对该问题作一综述。

    • 生长因子在近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1, 11(1):100-1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3

      摘要 (1380) HTML (0) PDF 431.38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视是眼科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但目前对近视发病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生长因子在控制眼球大小导致近视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种生长因子参与眼球的主动生长和重新塑形,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就近年来与近视相关的生长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近视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全程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评价分析

      2011, 11(1):103-1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4

      摘要 (1362) HTML (0) PDF 416.26 K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期中西医结合全程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中医药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和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发病中期中医药干预治疗可以减轻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促进黄斑水肿恢复。在发病末期中医药干预治疗可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结论:中西医结合全程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 >调查研究
    • 中山市黄圃镇与职业相关角膜异物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1, 11(1):106-1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5

      摘要 (1124) HTML (0) PDF 251.13 K (1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病例对照对发生角膜异物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方式。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门、急诊确诊的角膜异物病例123例作为病例组,246例非眼外伤病患,既往无眼外伤史的普通患者对照组,按年龄、性别及类似工作进行1∶2配对,其中年龄差异不超过5岁。调查为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比本地工更易发生角膜异物(OR4.73);临时工较固定工人发生角膜异物的几率大(OR9.60);金属加工行业有关的工人较非金属加工行业更易发生角膜异物(OR10.50);高中以下的教育程度在调查中显示较高中以上者易发生角膜异物(OR4.60);工作中不配戴防护镜是发生角膜异物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显示病例组中配戴防护镜的比例明显偏低于对照组(OR7.30)。结论:在多元回归模型中显示临时工、外来务工与金属加工相关工种及不配戴防护镜是发生角膜异物的危险因素。

    • 湖南省永州市大学生近视眼抽样调查分析

      2011, 11(1):108-1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6

      摘要 (1616) HTML (0) PDF 443.15 K (1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永州地区大学生近视眼成因,为大学生眼保健提供一条可行性思路。方法:采取群体抽样方法,通过问卷与客观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永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最常见的屈光不正(近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此次抽样人数17384例,应答17030例,应答率97.96%,符合抽样调查要求,其中近视眼患病率高达63.08%,不同系部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近视屈光状态与其父母屈光状态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学习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均影响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结论:永州地区高校大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高,眼保健意识淡薄,希望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重视,改善大学生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眼保健意识,从而降低永州地区大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促进永州地区防盲治盲工作进展。

    • >教学研究
    • 浅谈眼科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要点

      2011, 11(1):112-1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7

      摘要 (1426) HTML (0) PDF 340.75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眼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自身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研究生期间各阶段的培养要点,剖析了研究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临床工作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眼科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 >临床研究
    • 眼角膜病变1082眼的病理分类

      2011, 11(1):114-1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8

      摘要 (2008) HTML (0) PDF 245.73 K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华西医院眼科角膜病变的手术指征以及角膜标本的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01/2009-12华西医院眼病理室收检的1082眼角膜病变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角膜标本1030例1082眼,21种病理类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角膜瘢痕340眼(31.42%),角膜炎157眼(14.51%),圆锥角膜134眼(12.38%),迷芽瘤133眼(12.29%),大泡性角膜病变61眼(5.64%),角膜瘢痕伴慢性炎症59眼(5.45%),角膜表面纤维组织增生、新生血管,伴或不伴炎细胞浸润43眼(3.97%),角膜变性28眼(2.59%),鳞状细胞癌23眼(2.13%),角膜营养不良21眼(1.94%),非典型增生18眼(1.66%),角膜穿孔15眼(1.39%),乳头状瘤11眼(1.02%),色素痣10眼(0.92%),假上皮瘤样增生7眼(0.65%),ICE综合征、原位癌、恶性黑色素瘤和上皮角化或角化不良各5眼(0.46%),钙化上皮瘤、淀粉样变性各1眼(0.09%)。2000/2009年较1990/1999年手术量大幅增加(912/170)。14岁以下儿童206例211眼,先天性迷芽瘤和角膜白斑是儿童进行角膜手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4.55%和36.49%。结论:角膜斑痕、角膜炎、圆锥角膜和迷芽瘤是华西医院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

    • 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结果的对比分析

      2011, 11(1):117-1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39

      摘要 (2144) HTML (0) PDF 248.61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的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7/09在我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102例199眼,分别行OCT及超声测厚法测量角膜厚度,经统计学检验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99眼经OCT所得结果为532.478±29.49μm,超声测厚仪所得结果为541.47±29.00μm,行配对t检验(t=14.805,P=0.000),认为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超声测厚结果为标准将角膜厚度分4组进行配对t检验,角膜厚度≤50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479.07±11.57μm)与超声结果(486.47±7.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00μm<角膜厚度≤55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520.34±12.56μm)与超声结果(529.16±12.4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50μm<角膜厚度≤60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554.99±14.02μm)与超声结果(563.93±10.1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厚度(600μm时,因为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论:传统的超声测厚与OCT对角膜测厚结果有一定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意义上二者仍有较好的相符性,可以作为准分子手术前的评估参考。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 11(1):119-1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0

      摘要 (1381) HTML (0) PDF 355.65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3-11/2008-08间采用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52例53眼,其中"单襻固定法"7例7眼,"双襻固定法"45例46眼。结果:随访3~48(平均18)mo。复查时矫正视力0.2~1.2,视力≥0.6者28眼(53%),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一种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有效、安全术式。

    • 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轴性高度近视

      2011, 11(1):121-1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1

      摘要 (1750) HTML (0) PDF 267.46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1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11mm。术后视力<0.1者3眼,0.1~0.5者26眼,>0.5者12眼。术中2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角膜水肿,未见视网膜脱离。24眼眼底有明显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 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OCT检查的临床价值

      2011, 11(1):123-1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2

      摘要 (1547) HTML (0) PDF 337.64 K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尚可看见眼底,直接及间接眼底镜检查正常或仅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400眼,包括糖尿病史者100例,高度近视者60例,术前除了进行全面详细的眼科常规检查外,进行黄斑区OCT检查。计算眼底镜检查的漏诊率及白内障并发黄斑病变一般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术前OCT检查发现黄斑病变28例,包括黄斑水肿1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10例,玻璃体黄斑牵拉2例,黄斑区出血1例,黄斑裂孔2例,黄斑萎缩1例。糖尿病、高度近视、年龄>60岁的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1.837,8.087),2.27(1.050,4.9),2.5(1.14,5.53)。结论:OCT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检查中对合并的黄斑病变检查灵敏度高,尤其是对于年龄>60岁、高度近视和糖尿病史患者,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2011, 11(1):126-1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3

      摘要 (1344) HTML (0) PDF 361.85 K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软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132例148眼,行鼻上或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9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患者132例148眼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术后1wk矫正视力<0.05者8眼(5.4%),0.05~0.3者26眼(17.6%),~0.6者72眼(48.6%),~1.0者40眼(27.0%),>1.0者2眼(1.4%)。手术后眼压稳定,平均眼压15.23±3.42mmHg(1mmHg=0.133kPa)。手术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及虹膜反应,均较轻,2~5d内消退。结论:经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散光小,并发症少,眼压控制好,在对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复杂情况方面似有优越之处。

    • 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中早期NVG

      2011, 11(1):128-1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4

      摘要 (1378) HTML (0) PDF 351.72 K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中早期新生血管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中早期新生血管青光眼31例31眼,术中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患者31眼,术前眼压41.1±6.2mmHg,术后观察3~25(平均9.8)mo,眼压22.6±6.9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5例眼压控制正常,眼压19.8±2.4mmHg,6例眼压34±8.2mmHg,其中3例局部药物治疗眼压控制正常,2例行二次手术,玻璃体腔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眼压控制满意,1例无效,患眼无光感,疼痛,行眼内容摘除术。20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1例无光感。30例虹膜面新生血管绝大部分或完全消退,角膜透明,前房无积血,所有病例眼部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可消退虹膜面的新生血管,有利于术后眼压的控制,恢复部分视力,为中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1, 11(1):130-1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5

      摘要 (1470) HTML (0) PDF 473.27 K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等,术后随访6~18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变11眼,提高5眼,下降2眼。术后眼压控制的有效率达到89%,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早期的短暂性浅前房和高眼压、前房积血以及晚期的滤过道瘢痕纤维化。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透明质酸钠联合Ahmed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2011, 11(1):133-1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6

      摘要 (1452) HTML (0) PDF 340.02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钠联合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7例27眼,术后随访6~22mo。结果:术前眼压46.70±9.31mmHg,术后降至20.60±7.31mmHg,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1例阀门管位置欠佳,经调整后得到改善,2例前房积血,用药后吸收。结论:使用透明质酸钠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可以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应用MM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

      2011, 11(1):135-1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7

      摘要 (1455) HTML (0) PDF 358.61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4%),无明显眼部刺激症状。术前眼压平均49.78±14.17mmHg,术后眼压下降到平均18.45±8.91mmHg。末次复诊视力提高14眼(53.85%),视力不变12眼,无视力下降或丧失者。26眼中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1眼,部分消退5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6眼(23.08%),前房少量积血3眼(11.54%),引流管内口堵塞2眼(7.69%),引流盘纤维包裹1眼(3.8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和血明目片联合氪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2011, 11(1):138-1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8

      摘要 (1441) HTML (0) PDF 269.39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联合氪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57例6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30眼采用和血明目片联合氪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28例30眼采用单纯氪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和FFA,全部病例随访6mo。结果:氪激光联合中成药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较对照组视力改善明显,出血吸收快(P<0.05)。结论: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行氪激光光凝时联合中成药和血明目片治疗,能较好的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功能。

    •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2011, 11(1):140-1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49

      摘要 (1260) HTML (0) PDF 300.30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2例195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13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64眼单纯行环扎术。145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6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85眼,首次手术复位率94.9%。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

      2011, 11(1):142-1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0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08.26 K (1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2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患者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腔长效气体、硅油或灌注液填充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该28例患者术中均可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闭锁呈白线状。视网膜静脉阻塞颞上方20例,颞下方8例。合并视盘新生血管2例,18例阻塞区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及交通支。并发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是视网膜分支阻塞的有效手术方法,术中应谨慎去除阻塞区增殖病灶,光凝视网膜无灌注区,术后注意观察阻塞部位的视网膜复位及增殖情况。

    • 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1, 11(1):144-1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1

      摘要 (1306) HTML (0) PDF 330.68 K (1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YAG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YAG532nm激光,对142例247眼DR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激光治疗后,有198眼视力提高,新生血管完全或部分消退,有效率达80.2%。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及早期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有效率92.0%。显著高于高危PDR患者有效率41.7%。结论:YAG532nm激光治疗DR有效,并且PPDR及早期PDR治疗效果更佳。

    • 全视网膜镜在玻璃体切除术摘取眼后节异物中的应用

      2011, 11(1):146-1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2

      摘要 (1494) HTML (0) PDF 278.28 K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在全视网膜镜辅助下行玻璃体切除术摘取眼后节异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01采用玻璃体切除术的28例30眼眼后节异物患者,全视网膜镜辅助直视下取出异物,视网膜脱离或裂孔者行重水置换,眼内光凝、巩膜外冷凝、硅油或C3F8填充处理,眼内炎者术毕球内注入万古霉素。结果:患者30眼一次全部取出异物,成功率100%(不包括眶内异物)。术后视力提高22眼(73%),不变5眼(17%),下降3眼(10%)。术后视力>0.02或数指/1m者18眼(即脱盲率60%)。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11眼,一次复位9眼(一次复位率82%)。结论:在全视网膜镜辅助下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摘取眼后节异物的有效方法,能提供宽广清晰的视野,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率。

    • Pentacam测量近视眼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

      2011, 11(1):148-1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3

      摘要 (1792) HTML (0) PDF 278.99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的差异,以评价Pentacam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82例164眼近视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眼压及眼轴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分别为524±0.037μm,3.26±0.25mm。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值分别为521±0.036μm,3.36±0.53mm。两种测量结果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光学法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较超声法平均大3μm。超声法所测前房深度值较光学法平均大0.1mm。两种方法测量的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屈光不正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 近视未行LASIK手术824例分析

      2011, 11(1):150-1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4

      摘要 (1223) HTML (0) PDF 399.05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行术前检查而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原因。方法:对2891例近视患者常规进行术前检查,未行手术824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未行LASIK手术824例中,角膜厚度不足297例(36.0%);存在思想顾虑194例(23.5%);瞳孔过大96例(11.6%);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眼前节全景仪Pentacam基于Scheimpflug成像原理,获得全角膜前、后表面角膜地形图及各点角膜厚度,可应用于圆锥角膜筛查和早期诊断)偏高50例(6.1%),高曲率46例(5.6%),矫正视力不佳43例(5.2%),眼底病变31例(3.8%),干眼31例(3.8%),其它36例(4.4%)。结论:LASIK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必须进行严格的术前筛查,全面科学评估检查结果,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近视眼全眼散光及角膜散光对LASIK术矫正近视散光的影响

      2011, 11(1):152-1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5

      摘要 (2267) HTML (0) PDF 272.81 K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眼散光和角膜散光对LASIK手术矫正散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162眼行LASIK手术矫正的近视散光患者,根据全眼散光与角膜散光轴向相差<15°,全眼散光度数<2倍角膜散光度数和全眼散光与角膜散光轴向相差≥15°,全眼散光度数≥2倍角膜散光度数分为A(112眼)、B(50眼)两组,分析术后视力、散光矫正效果。结果:患者中69%的全眼散光轴与角膜散光轴向相关,差异在15°以内,术后两组眼散光度数分别为-0.39±0.43,-0.73±0.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患者主诉夜晚有眩光,近视力差、疲劳。结论:近视眼全眼散光与角膜散光有高度相关性。LASIK矫正散光术前应根据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结果分析,合理设计散光的切削量和轴位,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 >专题报告
    • 先天性无虹膜二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1, 11(1):154-1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6

      摘要 (1707) HTML (0) PDF 552.86 K (1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天性无虹膜为一罕见而严重的眼科疾病,以虹膜发育不良为最显著特征,并多伴发角膜混浊、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等异常,通常为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将对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中发现的2个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报告,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作一复习及总结。

    • >临床报告
    • 球结膜遮盖联合角膜病灶切除治疗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2011, 11(1):158-1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7

      摘要 (1283) HTML (0) PDF 335.93 K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球结膜遮盖术在阿米巴性角膜炎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8例8眼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行角膜溃疡切除+球结膜遮盖术8眼,术后7眼角膜感染控制,1眼感染复发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局部角膜溃疡切除+球结膜遮盖术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患者病程,为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提供条件。

    • 恶性青光眼20例临床分析

      2011, 11(1):160-1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8

      摘要 (1426) HTML (0) PDF 328.75 K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药物控制眼压恢复的13眼,玻璃体切除术结合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6眼,1眼药物治疗失败,因拒绝手术导致失明。结论:充分了解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 睫状体冷冻及小梁切除联合5-FU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2011, 11(1):162-1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59

      摘要 (1419) HTML (0) PDF 269.24 K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7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组行睫状体冷冻手术,实验组行睫状体冷冻手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5-FU应用。两组患者术后均点用典必殊眼液滴眼1wk,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d,术后随访1mo~2a。结果:对照组的成功率为42%,实验组成功率为72%,χ2=7.376>χ20.05=3.841,P<0.05,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睫状肌冷冻联合小梁切除及5-FU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 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2011, 11(1):164-1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0

      摘要 (3621) HTML (0) PDF 214.31 K (1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明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门诊经FFA检查诊断为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22例2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33~74(平均53.03±12.43)岁,其中男10例、女12例,患眼视力0.32±0.28,2例患有糖尿病,病变部位位于颞侧黄斑中心凹旁区域,眼底表现为病变处限局性视网膜水肿,和/或有环绕于水肿区的黄白色硬性渗出斑,偶见少量出血,病变范围从1PD×0.5PD~4PD×3PD不等。FFA表现为早期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呈瘤样扩张,黄斑拱环全部或部分破坏,部分可见小分支静脉成直角,晚期呈弥漫强荧光。结论: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成年人,性别无明显差异,多为单侧,病变范围超过1PD,均位于颞侧黄斑中心凹旁,异常的血糖可能影响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的发展。

    • 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1, 11(1):166-1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1

      摘要 (1411) HTML (0) PDF 236.60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532nm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532nm眼科激光治疗仪进行渗漏点封闭。结果:患者24眼中22眼1mo内眼底病变消失或明显改善,视力恢复或明显提高。结论:532nm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

      2011, 11(1):168-1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2

      摘要 (1509) HTML (0) PDF 247.63 K (1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方法:用裂隙灯数码相机,在球结膜上观察微循环的血管宽窄不一和毛细血管瘤。我们观察了88例176只正常眼及70例140只原发性高血压眼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阳性率为94.3%,老年血压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9.3%,青壮年血压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5.5%。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的两个对照组相比较,差别十分显著,而两个正常血压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宽窄不一,做为指标,较为容易反映球结膜微循环的阳性体征。

    • 驻香港部队战士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1, 11(1):170-1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3

      摘要 (1427) HTML (0) PDF 348.46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01/2010-10收治的32例32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战士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32眼中吸收时间分别为Ⅰ级积血1~4d;Ⅱ级积血3~10d;Ⅲ级积血7~14d。积血吸收后视力为0.1~0.5者2例,0.6~1.0者12例,1.0以上者18例。结论: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外伤性前房积血视力恢复的关键,做好前房积血的预防宣教是保障部队战斗力的必要措施。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部重症碱烧伤的临床观察

      2011, 11(1):172-1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4

      摘要 (1380) HTML (0) PDF 330.15 K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新鲜羊膜移植在治疗眼部重度碱烧伤的作用。方法:取健康的新鲜羊膜,对20例重度眼部碱烧伤患者伤后1~2d行坏死结膜清除,将羊膜上皮面向上覆盖在眼球表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2d后开放点眼。结果:除1例因烧伤后没及时处理,手术后角膜仍发生溶解而摘除眼球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保住眼球,无严重的睑球粘连,视力恢复到0.02者3眼、0.05者2眼、0.08者6眼、0.1者5眼、0.12者2眼、0.15者2眼、0.3者1眼。结论: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的眼部碱烧伤是一种简单可行、实用有效的方法。

    • 外伤性眼内炎11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1, 11(1):174-1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5

      摘要 (1257) HTML (0) PDF 408.13 K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1例行眼球摘除术,1例儿童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眼球摘除患者外,治疗后10例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但在经药物积极治疗24h后,视力不提高并且病情发展者,还应尽早行玻璃体手术治疗。

    • 施图伦治疗幼儿散光疗效观察

      2011, 11(1):177-1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6

      摘要 (1674) HTML (0) PDF 310.40 K (1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施图伦滴眼液治疗幼儿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行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的3~7岁,有1D以上散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应用施图伦滴眼液3mo,另40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均在阿托品散瞳验光3mo后再次进行阿托品散瞳验光,比较两组3mo前后屈光状态差异,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每分钟眨眼次数。结果:用药前与用药3mo后比较,患者散光度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分钟眨眼次数有减少。用药组未诉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施图伦治疗幼儿散光效果确切,且安全方便。

    • 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弱视的疗效分析

      2011, 11(1):179-1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7

      摘要 (1647) HTML (0) PDF 257.82 K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对53例76眼成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其中38眼行LASIK手术,32眼行薄瓣LASIK手术,6眼行LASEK手术。随访观察12mo,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屈光度球镜-13.50~+3.00(平均-7.33±3.36)D,散光-4.25~+2.00(平均-1.40±0.92)D,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57±0.06。术后1mo,裸眼视力平均0.64±0.16,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mo,裸眼视力进一步提高,平均0.72±0.20,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mo裸眼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43眼(57%)。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同者33眼(43%)。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弱视,疗效可靠,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 >眼科护理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术前术后的护理

      2011, 11(1):181-1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8

      摘要 (1360) HTML (0) PDF 299.41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是眼科急诊之一。致盲率极高,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也受影响,应积极救治,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尽可能避免永久性周边虹膜前粘连产生,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我科于2009-01/2010-10共收治146例146眼急

    • 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调查与分析

      2011, 11(1):183-1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69

      摘要 (1258) HTML (0) PDF 430.48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6例行LASIK的连续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患者复查时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5)。结论:基础护理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安全、成功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 >短篇报道
    • LASIK术后当日用药的观察研究

      2011, 11(1):186-1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70

      摘要 (1260) HTML (0) PDF 146.13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激光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很快就被应用到眼科学领域。Trokel于1983年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角膜切削[1],于1988年开始眼科临床研究[2],此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我们也

    •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治疗

      2011, 11(1):187-1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71

      摘要 (1324) HTML (0) PDF 136.95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0.042%~0.2%[1,2],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损害视力的手术并发症,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及处理极为重要。我们回顾分析2006/2009年我院收治的3例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现将

    • >病例报告
    •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1例

      2011, 11(1):188-1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72

      摘要 (1378) HTML (0) PDF 132.77 K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错构瘤,多为单眼发病,好发于年轻人。现就我院的1例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以右眼视力反复性下降2a为主诉在我院门诊就诊。病史:患者2a来右眼曾经有反复性玻璃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而获得了视力的提高,本次再因视

    • 前房异物导致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1例

      2011, 11(1):189-1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73

      摘要 (1530) HTML (0) PDF 246.53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于2010-05-03从事墙壁粉刷工作时右眼被异物溅伤后视物不清6h入院。入院眼科检查:Vod:0.02,Vos:1.0,右眼角膜中央见一长约8mm全层裂伤,前房消失,颞下方虹膜面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白色散在

    •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1例

      2011, 11(1):191-1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74

      摘要 (1357) HTML (0) PDF 337.47 K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BVMD)又称Best病或卵黄样黄斑变性,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明显的家族史。本病为双眼患病,两侧对称,少数患者可双眼先后发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视力受损程度也不同。现将

    • 双眼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眼部六联征一家系2例

      2011, 11(1):193-1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1.075

      摘要 (1582) HTML (0) PDF 394.49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先天性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为明显虹膜发育不良或缺如,还可伴有其他表皮中、外胚叶发育异常等。现将我院2010-05接诊的一家系2例同时伴有眼部六联征的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先证者),女,47岁,工人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