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陈晓隆 , 刘鹤南 , 杨宏伟 , 盖春柳 , 濮伟 , 陆岩 , 李迅 , 周雅丽 , 薛龙全 , 冯雪梅
2011, 11(12):2063-20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1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122例137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主要结果包括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8mo。主要病因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1,6和12mo与术前比较视力提高大于等于2行分别为37眼(27.0%)、55眼(40.1%)和61眼(44.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
2011, 11(12):2067-20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2
摘要:报道1例罕见的眼眶神经节细胞瘤:1例13岁男性右眼突出5a+,CT检查示右眼眶下方包块,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包块,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眶神经节细胞瘤,患者随访12mo无复发。
2011, 11(12):2070-20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3
摘要:我们报告两例在我们医疗中心治疗的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综合征(congenital cranial dysinnervation disorders,CCDD)。其中1例是7岁的中国女孩,无内科疾病,其父母注意到从婴孩时起患者习惯性向一侧倾斜头部,并伴有"眼懒惰"。双眼视力为斯内伦视力表6/6,头向右倾斜。水平或垂直注视时双眼外展受限,试图内转向下看时伴眼球内陷。另1例是10岁的马来西亚男孩,无内科疾病,其父母注意到自出生该男孩就"眼球运动差"。双眼视力为6/6,脸向左转并且双眼上睑下垂。在所有注视方位上眼球运动均受限,强制转向试验阳性。两个病例初步诊断均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extraocularmuscle,CFEOM),后来第一个病例的诊断修订为双侧Duane综合征。虽然Duane综合征和CFEOM都包括在CCDD内,但两种疾病病理不同。CCDD的表现非常多变,然而,治疗往往是有限的,且手术结果不可预测。因此,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研究以更深入了解CCDD,改善其治疗和结局。
车成业 , 李娜 , 牟莹莹 , 徐强 , 姜楠 , 胡丽婷 , 林静 , 王青 , 赵桂秋
2011, 11(12):2073-20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4
摘要:目的:制备致病性烟曲霉菌原生质体,并观察原生质体从细胞壁剥离到恢复为完整形态这一时间窗内的生物学性状。方法:1mol/L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配制浓度为1g/dL蜗牛酶、1g/dL纤维素酶及0.1g/dL溶壁酶复合裂解酶液,与浓度为5×109个/L的烟曲霉菌分生孢子液按体积比1∶1配比,30℃下以80r/min酶解2h,使用3-氨基-7-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溶液检测原生质体活力。结果:烟曲霉菌分生孢子原生质体的平均生成量为2.84×109个/L,完成酶解后0,6,12,18,24h活力分别为86.6%,77.4%,73.9%,70.6%,66.2%,原生质体最早在完成酶解18h后出现再生现象,36~48h内有活性的原生质体基本完成再生。结论:采用复合酶法可以获得生成率达56.8%的烟曲霉菌原生质体,恢复为完整形态前的可干扰时间窗至少为18h,原生质体可以在24h内保持较高活力。
2011, 11(12):2076-20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5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建立的C57BL/6小鼠肥胖模型的视网膜变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DIO-R)组和肥胖倾向(DIO)组,同时对照组小鼠给予基础饲料。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3组小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凋亡情况,并应用生化方法检测视网膜的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及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及外核层(ONL)变薄(P<0.01);感光细胞出现凋亡及坏死,其外段视盘膜排列紊乱,部分溶解、断裂,神经节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分布紊乱,核染色质固缩;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在ONL层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脂诱导的肥胖可导致C57BL/6小鼠视网膜变性及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一定关系。
2011, 11(12):2079-20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6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Danshen injection)在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时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青紫兰兔44只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以改良Allen’s重击法制备兔右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两组在建立模型后1,3h;1,3,7,14,28d分别取眼球。另设立正常对照组2只青紫兰兔,不作任何处理,在实验观察结束时取眼球。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视网膜挫伤后存在着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现象。在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两组中,正常对照组、1h,28d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挫伤后3h;1,3d组在视网膜各细胞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感觉层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凋亡细胞数比实验对照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性视网膜挫伤中,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能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2011, 11(12):2082-20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7
摘要:目的:通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载体介导p27kip1基因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细胞,观察其对视网膜脱离(retinadetachment,RD)的兔眼RPE增殖的抑制情况。方法:制备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并进行基因含量的测定。然后制备R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kip1蛋白在各视网膜细胞的表达。结果:p27kip1基因治疗组于7,14,28d的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CNA蛋白阳性表达受到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的明显抑制。且基因转染组3,7,14d时p27ki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kip1基因有可能作为一个目的基因,借助新兴的基因载体纳米粒子用于抑制RPE细胞增殖的基因治疗。
2011, 11(12):2085-20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8
摘要:目的:探讨石决明对白内障大鼠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为寻求有效的防治白内障药物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制作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点生理盐水,白内停组给白内停滴眼液点眼,石决明组给石决明水提液。于实验开始后第5,10,15d散瞳,在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的变化并摄影。之后处死大鼠,取出晶状体,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空白组SOD,GSH和GSH-PX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石决明组SOD,GSH和GSH-PX含量高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石决明组与模型组比较,石决明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轻,发展缓慢;也略优于白内停组。结论:石决明中药水提液对白内障大鼠的晶状体有保护作用,可延缓白内障的发展。
2011, 11(12):2088-20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09
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紫外线(ultraviolet,UV)损伤的大鼠晶状体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protein-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清洁级SD大鼠的离体透明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用UV照射,药物组除照射外另加入NAC,对照组均不采取以上处理。分别培养3,12,24h后观察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和水化程度;Western-blot法观察AQP-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晶状体高水平表达AQP-1;模型组晶状体低表达AQP-1;药物组较模型组表达较高AQP-1。经统计学分析,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AQ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和药物组之间AQ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3h时P<0.05,12和24h时P<0.01)。结论:UV照射能降低AQP-1的表达,导致白内障,而NAC能通过提高AQP-1的表达保护细胞免受UV损伤,从而减缓白内障的发生。
2011, 11(12):2091-20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培养的影响。方法:使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兔LE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培养基(DMEM低糖、高糖、F12)下兔LEC形态、生长速度的情况。结果:DMEM低糖和高糖培养基使培养2wk后的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并停止生长,晶状体上皮细胞明显成纤维细胞化。DMEM/F12培养基使细胞生长良好,传至第5代时细胞开始发生转化变为成纤维细胞。结论:DMEM低糖和高糖培养基造成兔LEC增殖抑制,DMEM/F12培养基适合兔LEC的生长。
2011, 11(12):2094-20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1
摘要: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术与既往二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及2007-01/2009-12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分别行上述两种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术共计698例713眼,其中二切口组305例314眼,三切口组393例399眼,比较两组视力提高、术中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a内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复发、视网膜前膜发生率。结果:二切口组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98眼(31.2%),术后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6眼(1.9%),术后发生低眼压13眼(4.1%),高眼压者11眼(3.5%),人工晶状体严重偏位者17眼(5.4%),术后1a内玻璃体再出血37眼(11.8%),视网膜脱离复发24眼(7.6%),视网膜前膜者45眼(14.3%);三切口组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217眼(54.4%),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及术后高眼压者均为0,术后低眼压5眼(1.3%),人工晶状体严重偏位者6眼(1.6%),术后1a内玻璃体再出血9眼(2.3%),视网膜脱离复发7眼(1.8%),视网膜前膜者3眼(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既往二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术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术疗效更好,并发症少,适宜广泛应用。
2011, 11(12):2097-20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bFGF,VEGF的含量。结果:对照组12例血清样本bFGF含量为(34.95±9.62)ng/L,VEGF含量为(150±20)μg/L;单纯型DR组中10例bFGF含量为(52.6±7.54)ng/L,VEGF含量为(330±50)μg/L;增生型DR组7例bFGF含量为(64.929±11.917)ng/L,VEGF含量为(580±50)μg/L。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bFGF,VEGF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而增高(P<0.05);血清中VEGF与bFGF之间呈正相关(r=0.419,P<0.01)。结论:VEGF,bF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关系密切。
2011, 11(12):2099-21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3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剂作用后结膜炎症反应的发生和炎性标记物ICAM-1在眼部的表达,探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剂对结膜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我科收住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分为三组:应用5g/L噻吗洛尔与2g/L阿法根(联合用药组)30例;应用5g/L噻吗洛尔(单一用药组)30例;未用药组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30例。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三个时相(0~6mo,7~12mo,13~18mo)组,各个时相组10例,进行结膜上皮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检测结膜上皮组织中ICAM-1炎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单一用药组在用药13~18mo时其球结膜组织学改变明显,表现为上皮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或有上皮分离或增生,球结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排列不规则,小血管增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数增多。联合用药组在用药13~18mo时球结膜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或鳞状化生,上皮厚薄不均,表面不光滑,有上皮脱落,球结膜下组织中小血管增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杯状细胞减少。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13~18mo结膜组上皮组织中含ICAM-1抗原的阳性细胞数与其他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可致结膜组织的炎性反应,结膜上皮组织中的炎性标记物ICAM-1表达明显增加。
石明华 , 叶应嘉 , 王勇 , 鲍先议 , 周龑丽 , 许荣 , 彭婷婷
2011, 11(12):2102-21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4
摘要:目的:探讨1,5,25g/L三种不同浓度聚维酮碘清除结膜囊细菌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09/10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05例205眼,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手术前1d,用3g/L氧氟沙星眼液滴患眼3次。术前约5~10min左右,表面麻醉后依照不同分组分别用1,5,25g/L三种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在下列时间点采集患者结膜囊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入院时未用任何药物之前的基准培养;使用1d的3g/L氧氟沙星滴眼液后,未冲洗结膜囊前;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约5~10min后,手术刚开始时;手术结束时。各组间培养阳性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并注意观察使用聚维酮碘后眼部的不良反应。结果:未用药前,1g/L聚维酮碘组、5g/L聚维酮碘组及25g/L聚维酮碘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3.0%,61.4%及59.6%;手术完成后,3组结膜囊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2.3%,11.4%及12.9%,各组在用药前与手术结束时的阳性率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88,57.61,40.47,P值均为0)。但是无论是用药前,还是在手术结束时,三组间培养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未用药前χ2=0.15,P=0.92;手术结束时χ2=0.06,P=0.96)。62例使用25g/L聚维酮碘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结膜充血和轻度角膜水肿,占6%,无其他不良反应,其他2组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三组间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9.4,P=0.009)。结论:术前使用1g/L低浓度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可以有效清除眼表细菌,和使用25g/L高浓度聚维酮碘的效果相似,而且更为安全。
2011, 11(12):2106-21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5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并从血液流变学方面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99眼已行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益脉康胶囊),其中治疗组30例50眼,对照组30例49眼。疗程4wk。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图形视觉诱发(LP100,AP100)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视力:两组均能提高患者的中心视力,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视觉诱发电位(LP100,AP100):两组治疗前后LP100,AP10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LP100,AP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在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4项指标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全血粘度低切1项指标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5项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有视神经保护作用,能提高视力、增强视野平均光敏度和减少视野缺损、增强视神经电生理活动、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同时认为其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减轻血液的高粘状态和血管血流阻力、改善视神经的血流供应而起作用。
匡丽晖 , 金敏 , 张柳 , 王小园 , 李美丽 , 王燕 , 刘莎莎 , 周传清
2011, 11(12):2110-21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6
摘要:目的:研究ORK-CAM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不同程度近视组间手术前后的角膜总体像差、球差、彗差和Q值的变化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在眼科激光中心行ORK-CAM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的250例500眼近视病例,其中低中度近视组有125例250眼,高度近视组有125例250眼。分别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角膜总体像差RMS、球差、彗差和Q值的变化进行比较,随访6mo,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1.15±0.16和1.13±0.14,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残余等效球镜度均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角膜总体像差RMS、球差、彗差和Q值均增加,但高度近视组的增幅大于低中度近视组(P<0.05)。结论:ORK-CAM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个性化手术对低中高度近视的治疗都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如要进一步减少高度近视术后角膜总体像差、球差、彗差和Q值的增加仍需深入探索。
2011, 11(12):2113-21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7
摘要:目的:探讨在暗环境下瞳孔大小对对比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及Allegroanalyzer波前像差仪测量42例84眼在暗环境中的对比度视力及瞳孔直径,以瞳孔直径的均值5.6mm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不同瞳孔大小范围时的对比度视力,并分析瞳孔大小与对比度视力的相关性。结果:在对比度25%和10%的情况下,瞳孔直径范围在(4.0~5.5)mm时的对比度视力分别为(0.158±0.097)及(0.374±0.099),优于范围为(5.6~7.2)mm时的对比度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对比度10%时的差异较对比度为25%时的差异小,在对比度100%和5%时,瞳孔直径范围为(4.0~5.5)mm与范围为(5.6~7.2)mm时两组间的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范围为(4.0~5.5)mm和范围为(5.6~7.2)mm时,随直径的增加,各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下降,瞳孔直径与对比度视力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直径的瞳孔在一定条件下可明显影响对比度视力,从而影响夜间视觉质量,对术前暗环境下瞳孔大小的测量,是决定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1, 11(12):2116-21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8
摘要:目的:探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配戴人群分布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方式,调查2008-02/12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学专科验配RGP镜片的患者,通过电话问卷回访了解初次配戴RGP镜片患者的一般情况、配戴的目的、配戴依从性等。结果:有效受访者454例,男女配戴比例为1∶2.66;被调查者按年龄段分为10~12周岁45例(9.9%)、13~18周岁243例(53.5%)、大于18周岁166例(36.6%),其中13~18周岁所占比例最高;选择配戴RGP镜片的原因依次为近视进展迅速(57.5%)、高度近视或远视(51.5%)、方便(41.2%)(多项选择题);配戴期间平均复查时间少于3mo 68例(15.0%)、3~6mo 98例(21.6%)、7~9mo 26例(5.7%),大于9mo 50例(11.0%),未复查212例(46.7%);各年龄段的坚持配戴率,10~12周岁38.1%,13~18周岁39.7%,大于18周岁32.1%;停止配戴RGP镜片原因主要有:眼部常有不适感(69.9%),配戴麻烦(27.3%),镜片丢失(13.8%)(多项选择题)。结论:13~18周岁是配戴RGP镜片的主要年龄阶段,控制近视的进展是主要的配戴目的,配戴不适、配戴过程繁琐是造成患者自行停止配戴的主要原因,各年龄段配戴者的依从性无明显差别,配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女性患者的配戴比例高于男性,依从性也明显高于男性。调查也显示学历对验配率和依从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马润清 , 李慧萍 , 刘青霞 , 闫光辉 , 马莉 , 盛迅伦
2011, 11(12):2119-21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19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宁夏地区常住居民沙眼患病情况,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和红寺堡两地区3000例受检对象进行眼部检查,填写沙眼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沙眼患病率,不同组间沙眼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被调查的3000例居民中,临床诊断为沙眼的有165例,患病率为5.50%,城市和农村的沙眼患病率分别为2.79%和7.54%,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患病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1.96,P<0.0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为5.58%和5.43%,其中城市居民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2.6%和2.9%,农村居民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7.6%和7.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农村沙眼患病率高于城市沙眼患病率,应采取改善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建立和完善初级眼保健系统等干预措施。
2011, 11(12):2122-21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0
摘要:水通道蛋白(AQPs)结构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小分子膜蛋白对水和溶质转运的认识。迄今,在晶状体中有两种AQPs表达被报道,即AQP0和AQP1。我们主要就AQPs在晶状体的分布、功能及与白内障形成的可能关系进行讨论。
2011, 11(12):2125-21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1
摘要:长期慢性的紫外线(UV)辐射被认为是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皮质型和混合型白内障的发生与UV辐射关系密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导致皮质型白内障发生的10%~30%相对危险因素可以归结于射线辐射。UV辐射,特别是UVB是皮质型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晶状体代谢最活跃的部位,也是UV作用的重要靶组织。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以及晶状体蛋白损伤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1, 11(12):2128-21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2
摘要: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生长因子类物质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分化有密切的关系,对PDGF进行适当的调控可能对于防治PCO有重要意义。我们围绕PD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PDGF及其受体对PCO形成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2011, 11(12):2131-21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3
摘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破坏性强、失明率高的难治性眼病。广泛的视网膜缺血是其主要原因,治疗效果较差。早期诊断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眼压和保持较好视力的关键。我们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VG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加以综述。
2011, 11(12):2134-21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4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多种药物用于DR的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疗效,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生长因子抑制剂、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及非诺贝特等,我们就近年来药物治疗DR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2011, 11(12):2138-21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5
摘要: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严重危害视力,目前的动物实验已证明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药物。我们就ES在抗新生血管性眼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1, 11(12):2141-21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6
摘要:胸腺素β4(thymosin beta 4,Tβ4)作为一种主要的G-肌动蛋白偶联蛋白存在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具有促进细胞迁移、干细胞分化、血管形成,并抗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创伤修复、肿瘤转移、控制炎症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就Tβ4对细胞迁移和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在眼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1, 11(12):2144-21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7
摘要:眼前节成像技术是目前眼科学中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各种眼前节成像设备的不断推出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眼科医师能够得到前房结构的精确数值,为白内障医师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我们对各种成像设备的原理、测量方法及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王春霞 , 于紫燕 , 孙琦 , 周文凯 , 吴迪 , 张劲松
2011, 11(12):2148-21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8
摘要:目的:通过VMD2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为Best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VMD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突变筛查,并在100例正常对照者中对VMD2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双眼底均可见黄斑部卵黄样改变,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VMD2基因变异分析结果,在外显子8中检出第886位碱基的A>G错义突变(Asn296Asp)。结论:本家系中检出的VMD2基因的Asn296Asp变异是包括欧美各国在内没有报道过的新变异。VMD2基因突变筛查可用于Best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对待黄斑部有异常的病例,应充分考虑Best病的可能性,慎重地进行诊疗工作。
2011, 11(12):2151-21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29
摘要:目的:总结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9/2011-09在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角膜刮片检查,并对全部患者施行角膜溃疡清创术,根据角膜炎的严重程度联合给予氟康唑或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清创术治疗无效者采用自体结膜覆盖术及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角膜刮片阳性结果 27例,阳性率90%,2例于外院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菌丝阳性;1例为明确植物外伤史的8岁儿童,不能配合真菌检查。轻度角膜炎6例,施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氟康唑眼水点眼治疗全部痊愈,病程2~3wk;中度度角膜炎1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痊愈12例,病程4~8wk;重度角膜炎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痊愈3例,病程8~10wk。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率70%。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嘉初丹巴 , 多吉 , 郑红 , 泽旺格玛 , 刘治容 , 张悦
2011, 11(12):2154-21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0
摘要:目的:了解藏区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对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炉城镇,九龙县呷尔镇的汉族中老年人群173例346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培养48h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选取346眼中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209眼,培养阳性率60.4%。培养出菌株232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15(49.6%);棒状杆菌60株(25.9%)。康定县姑咱镇、炉城镇的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分别为69.2%和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9,P>0.05)。九龙县呷尔镇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阳性率为44.3%,分别低于康定姑咱镇、炉城镇的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姑咱镇vs呷尔镇:χ2=13.2002,P<0.05;炉城镇vs呷尔镇:χ2=9.6869,P<0.05)。结论:甘孜州多数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存在细菌;绝大多数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是其结膜囊的优势菌种。区域不同,结膜囊细菌阳性率不同。
2011, 11(12):2157-21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1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Phaco-GSL)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前房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36例36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行Phaco-GSL治疗,对照组行单纯Phaco治疗,手术前后记录前房结构、眼压与视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房角开放>270°者为18例(100%),对照组为10例(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前房加深观察组为1.208±0.181mm,对照组为0.883±0.074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眼压在脱离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降至正常范围者观察组为15例(83%),对照组为9例(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aco-GSL术对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前房结构,有效降眼压,达到理想的治疗作用。
2011, 11(12):2162-21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3
摘要: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12/2010-06于我院治疗的各型青光眼45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9眼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GV),对照组21例28眼并与同期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0mo,观察组眼压控制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 GV)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1, 11(12):2164-21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4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1.25mg avastin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和中期以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09-01/2010-12诊断为视力下降有临床治疗意义的糖尿病病变的患者60例(眼底荧光造影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以OCT检查显示中度以上黄斑水肿,黄斑水肿病史不超过3mo)。观察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行彩色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再观察治疗后第1,2,3d;3wk;3,6mo,视力的变化,眼压、晶状体、玻璃体、行眼底荧光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用TOPCON 3D-OCT检查术后视网膜的厚度进行比较。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中心黄斑平均厚度明显减低,由术前(395.933±119.784)μm至末次随诊为(314.200±60.52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未见眼压的异常改变,未发现白内障的加重,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视网膜毒性反应及其他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稳定提高,黄斑水肿明显消退,必要时可以连续注射治疗,但其远期治疗效果需要大样本的实验来进一步证实。
2011, 11(12):2167-21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5
摘要:目的:评价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冷凝治疗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疗效。方法:选取下方裂RRD 22眼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经结膜冷凝术,手术后随访6~24(平均12)mo。观察BCVA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手术后经一次眼内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视网膜复位17眼(77%),2眼行再次眼内注气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视网膜完全复位,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总的视网膜复位率达86%。3眼需要再次巩膜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所有病例最终复位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治疗下方裂孔RRD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山祥 , 赵刚平 , 李国培 , 王艳华 , 李追 , 赵岭江
2011, 11(12):2169-21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6
摘要:目的:分析LASIK术前检查发现的近视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评价眼底氩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施行LASIK术的连续性病例1 100例(2 190眼)的术前资料,在对所有患者术前扩瞳后以检眼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周边视网膜情况并记录,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如格变、囊样变、干性裂孔、视网膜浅脱离等予以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结果: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均随屈光度增加而提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颞侧病变比例高于鼻侧。在全部患眼的检查中,发现各类视网膜变性132眼,64眼发现格子样变性(48.48%)、37眼发现囊样变性(28.03%)、54眼发现霜样变性(40.91%)、34眼发现不压白变(25.76%)、12眼发现铺路石样变性(9.09%)、14眼发现干性裂孔(10.61%)、4眼发现裂孔伴局限性浅脱离(3.03%)。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43例患者(78眼)施行了眼底氩激光治疗。复诊时见激光斑反应明显、干性裂孔稳定,局限性浅脱离患者经2~4次激光,光凝后视网膜完全平复。对眼底经光凝后行LASIK的患者,在3~6mo复诊中无1例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三面镜详查眼底是十分有必要,对发现的周边视网膜严重变性及时予以激光光凝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2011, 11(12):2172-21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7
摘要: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并评价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手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UBM观察30例30眼因眼球挫伤导致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其中5例5眼行房角漏对应位置和范围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手术,观察视力、眼压及复查UBM及B超(其余患者为门诊患者,具体治疗及预后情况不详)。结果:UBM检查示不同程度的睫状体脱离,27眼为全周睫状体脱离,26眼存在房角漏口,平均中央前房深度(1.830±0.575)mm。5眼行房角漏对应位置和范围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漏口全部封闭,全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痊愈,前房加深,视力提高,眼压上升至正常。5眼中,4眼行1次手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痊愈,1眼行4次手术后痊愈。结论:UBM是诊断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较好的工具,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手术治疗房角漏的临床效果好,UBM对于眼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指导意义。
2011, 11(12):2176-21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8
摘要:目的:探索经结膜入路不缝合骨膜修复眼眶骨折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包括单纯性眶壁骨折51例,复合型骨折21例。采用经下睑结膜切口或经泪阜切口。探查并还纳嵌顿组织,根据骨折特点,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或钛板、钛网修复眼眶骨折。所有病例均不缝合骨膜,结膜对合后,应用可吸收缝线缝合3针,然后缝合外眦韧带。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包括结膜愈合状况;植入物暴露、感染和移位;外眦畸形;下睑退缩等。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平均随访4~18(平均11)mo,结膜切口愈合良好。其中3例出现外眦畸形,1例出现下睑内翻倒睫伴下睑退缩。无1例出现植入物暴露、感染和移位。结论:经结膜入路不缝合骨膜的眼眶骨折修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且无严重并发症,可以将该技术应用于单纯性和复合型骨折的临床修复。
2011, 11(12):2181-21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39
摘要:目的:通过对LASIK和LASEK两种手术前后眼脉动振幅(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值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手术对脉络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手术的患者各20例39眼于术前和术后1mo常规检查验光后用Pentacam系统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CCV),用动态轮廓眼压计进行眼压(IOP)和OPA值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和LASEK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1mo各自的OP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mo的OPA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对脉络膜血流未产生明显影响。
2011, 11(12):2183-21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0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部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用眼科A超、检影验光等对23例23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1,4,12wk时的眼轴长度、眼屈光度等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增加在术后1,4,12wk时均较术前增长(P<0.01)。眼屈光度增加、前房深度变浅,及角膜曲率增加在术后1,4,12wk时均较术前增加,且向负值偏移(P<0.05)。结论:巩膜环扎加压术后眼轴长度和屈光状态的变化与眼内嵴有关,术后眼轴增长是眼屈光度负值增加的主要因素。
2011, 11(12):2185-21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1
摘要:目的: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厚度。方法:选择38例不伴有斜视的单眼屈光差性弱视患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结果:弱视患者38例的平均年龄为10.73岁,弱视眼RNFL平均厚度为106.38±12.05μm,下方象限RNFL(I):133.67±19.44μm最厚,其次为上方象限(S):123.31±13.95μm,鼻侧象限(N):89.96±17.71μm,颞侧象限(T):70.06±10.18μm最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弱视眼的RNFL平均厚度和鼻侧象限RNFL厚度较对侧非弱视眼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结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的RNFL厚度较非弱视眼厚,以鼻侧象限RNFL厚度和RNFL平均厚度的差异最为显著。
2011, 11(12):2188-21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2
摘要:目的:评估普拉洛芬滴眼液在减轻眼前节激光术后,即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和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炎症反应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LPI,60例60眼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包括行LPI患者30例30眼,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患者30例30眼,选用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对照组包括行LPI患者30例30眼,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患者30例30眼,选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观察指标为眼部疼痛、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症状及充血、角膜上皮完整性、前房闪辉、前房浮游体等体征,以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试验组在术后1,3,7d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眼前节激光术后安全有效,可降低激素性高眼压的风险。
2011, 11(12):2190-21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3
摘要:目的:分析2个Usher综合征家系USH-001,USH-002的临床表型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对已知致病基因位点进行筛查,确定可能的候选基因。方法:分析USH-001,USH-002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系谱特征,利用连锁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12个已知致病基因位点周围的微卫星标记进行扫描,筛选可能的致病基因位点。结果:USH-001,USH-002家系中的患者在10~13岁出现夜盲症状,随年龄增长夜盲逐渐加重,并出现视野逐渐缩窄至管状视野,中心视力下降不明显,眼底周边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患者在儿童期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为非渐进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前庭功能正常。表型未出现连续遗传的现象。USH-001家系中所有患者的D11S902,D17S785微卫星标记的Allele值完全一致,USH-002家系所有患者的微卫星标记D1S425,D9S1776的Allele值完全一致。结论:USH-001,USH-002家系临床表现符合USH2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USH1C,USH1G可能为USH-001家系的致病基因;USH2A,USH2D可能为USH-002家系的致病基因。
2011, 11(12):2193-21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4
摘要: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及眼房水中铬元素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患者血清及房水中铬的含量,试验组:糖尿病(2型)合并白内障患者19例,对照组:健康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例。结果:试验组的血清及房水铬元素含量分别为(3.79±1.17)μg/L,(0.97±0.3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92)μg/L,(1.43±0.68)μg/L,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9,P<0.05;t=-2.653,P<0.05),两组血清及房水中铬元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0.142,P>0.05)。结论:铬元素在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1, 11(12):2195-21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8
摘要:0引言我院2009-07/2010-07对15例深层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病灶切除加羊膜移植及软性角膜接触镜覆盖,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8~65(平均48)岁。原发病为真菌性角膜溃疡6例6眼,细菌性角膜溃疡5例5眼,陈旧性病毒性角膜炎4例4眼,以上患者均有较长时间药物治疗史,炎症基本控制,但角膜溃疡持
2011, 11(12):2196-21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5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奉贤东部地区白内障复明手术现状及手术覆盖率,探讨其影响复明手术的相关因素及发展趋势。在"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下提高白内障手术率及质量,加速白内障防盲工作的进展。方法:收集回顾2008-01/2010-08间55岁以上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资料,以我国目前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估,统计性别、年龄构成、手术效果、医疗保障构成及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新农合政策下,对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影响。结果:白内障手术患者994例1260眼中,女649例806眼,男345例454眼,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龄55~99(平均74.75±7.92)岁。5个年龄组中70~79岁年龄组515例,最多,占51.81%。术后矫正视力≥0.05白内障患者1242眼,脱盲率为98.57%;术后矫正视力≥0.3白内障患者1179眼,脱残率为93.57%;人工晶状体植入1241眼,晶状体植入率98.49%;1260眼手术后,共39眼出现手术后并发症,占总手术眼的3.10%。在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保障构成方面,农保561例,占手术人数56.44%,镇保135例,占手术人数13.58%,两项合计占复明手术人数的70.02%。结论:白内障仍是高龄者的致盲眼病,女性手术率高于男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上海奉贤东部地区老年白内障手术率较高,白内障术后脱盲率、脱残率及晶状体植入率亦较高。老年人防盲和改善低视力工作的关键是白内障眼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治白内障仍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
2011, 11(12):2199-21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9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发现左眼睑肿块1a入院。患者自诉1a前发现左眼上睑肿块,异物感,并逐渐增大。眼科情况:VOD:4.8,VOS:4.8,光定位敏,红绿色觉正常。左眼上睑缘外中1/3处见一菜花状新生物,质地硬,境界不清,大小约4mm×3mm×2mm,睑结膜面粗糙,可见黄白斑点。局部麻醉下行左眼上眼睑肿瘤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手术标本常规40g/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4μm厚切片,采用EnVision两步法,所有抗体均为工作液,购自北京
刘青霞 , 李慧平 , 杜文章 , 张建玲 , 马莉 , 闫光辉 , 马润清 , 盛迅伦
2011, 11(12):2200-22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6
摘要:目的:调查宁夏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探讨翼状胬肉与年龄、性别、城乡、地理位置、种族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人群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和红寺堡两地区3001例受检对象进行眼部检查,填写翼状胬肉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及易感因素。结果:宁夏地区人群中翼状胬肉患病率为6.16%。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分别为5.74%,6.4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397)。男女两组患病率分别为6.30%,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汉族和回族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P=0.440)。农村人群中26~45岁组,≥66岁组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夏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较高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汉族与回族、城乡之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农村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病程的长短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陶津华 , 王于蓝 , 王敏 , 兰应霞 , 宋超 , 高峰 , 敖秀琴 , 周永祚 , 盛耀华
2011, 11(12):2203-22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7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061例1061眼基层防盲复明白内障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探讨手术前后的安全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度我院1061例白内障防盲复明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总结和规范基层防盲复明白内障手术安全、顺利、高效完成的关键流程。结果:来院患者69批中筛查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共1 061例。术前矫正视力低于手动/眼前者17.0%,<0.1者22.1%,0.1~0.3者59.0%,0.3以上者1.9%。过熟期或硬核267例(25.2%),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0.2%),既往青光眼滤过手术史13例(1.2%),既往玻璃体切割手术史3例(0.3%),陈旧性葡萄膜炎9例(0.8%),角膜内皮计数<2000个/cm2 44例(4.1%)。其中超声乳化手术完成1048例(98.8%),13例改行ECCE。主要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后囊破裂27例(2.5%),术后3d角膜水肿54例(5.1%),眼内炎0例,人工晶状体未植入1例(0.1%)。术后3mo复查,脱盲率达97.8%(裸眼视力>0.1),脱残率84.2%(矫正视力>0.3)。矫正视力>0.6者36.7%。手术患者中,眼后段疾病以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多,分别为3.7%和3.3%,其次为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等病变。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必须同时给予心电监护者达7.3%。术前抗菌素使用、视功能预测、风险度评估、低价位染色剂和张力环的备用、超声乳化转囊外参考指标及破囊应急包为关键性的安全措施。结论:防盲复明患者眼部和全身条件复杂,合并眼底疾病比例高,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围手术期更应规范各项流程和施行合适有效的安全措施,有助于提高快速大量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以较小的医疗价格负担得到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视觉质量,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2011, 11(12):2205-22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0
摘要:0引言糖尿病所导致的眼外肌麻痹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趋上升,表现在眼部的眼外肌麻痹也越来越多见。现将我院1995-03/2005-04在本院诊治的1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6例中男6例,女10例,年龄50~76岁,既往有糖尿病史的4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10a,其余
2011, 11(12):2206-22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8
摘要:目的: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对73例7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73眼中28眼发生免疫排斥反应(38%),其中高危角膜病变21眼,非高危角膜病变7眼,有角膜新生血管者占88%,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2wk~3a,以内皮型排斥反应为主(43%)。经药物联合治疗,角膜排斥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有效率达61%。结论:高危角膜病变免疫排斥反应几率明显增加,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应根据不同角膜病变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
2011, 11(12):2208-22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49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CL)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3a来门诊收治角膜异物患者103例103眼,住院角膜异物患者24例28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配戴SCL,不用纱布包眼,采取开放点眼。结果:患者127例131眼均能自如的睁眼、闭眼,能正常工作、生活。配戴SCL后24~48h,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无角膜感染发生。结论:角膜异物剔除术后配戴SCL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1, 11(12):2210-22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0
摘要:目的:探讨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方法固定眼球,暴露手术野协助完成眼科手术163例181眼,包括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6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48例5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0例10眼,结膜瓣遮盖手术8例8眼,玻璃体腔注气术3例3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手术2例2眼,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6例6眼。用直尺测量12∶00位角巩膜缘至上睑缘的距离(mm)。结果:应用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协助完成眼科手术163例181眼,操作效果满意者160例178眼,占98.3%。不满意者3例3眼,占1.7%,暴露不满意者为青光眼伴小睑裂患者行外眦开大术后达到满意效果,无1例发生并发症。测量12∶00位角巩膜缘至上睑缘的距离为9.5±3.5mm。结论:下方角巩膜缘牵引缝线在固定眼球和暴露手术野方面能够顺利协助完成眼科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效果满意,可以代替上直肌牵引缝线,值得临床眼科医生在手术操作中应用。
2011, 11(12):2213-22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1
摘要:目的:探讨后极性白内障的临床特点及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技巧。方法:连续收集2009-10/2011-03在本院诊治的后极性白内障患者12例17眼,所有病例均接受详尽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B型超声波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所有患眼在球周浸润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总结手术技巧、术前术后视力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所有患眼均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中11眼后囊膜完整透明,2眼后囊膜破裂,其中1眼发生在分核时,另1眼发生在核周壳吸除时;4眼术中发现后囊膜混浊需后期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15眼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眼植入睫状沟。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16眼,0.4者1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后极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连续环形撕囊、轻柔谨慎的水分层而不做水分离,低能量、低吸力、低流量的超声乳化参数设置,手动吸除核周壳和皮质等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011, 11(12):2215-22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2
摘要:目的: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光学切除术(以下简称三联术)的方法治疗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角膜白斑、斑翳合并白内障患者13例18眼,根据角膜混浊程度、部位,设计虹膜光学切除部位。为患者施行三联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随访1~3mo。结果:术前视力:光感~数指12眼,<0.1者4眼,0.1~0.2者2眼。术后1wk,裸眼视力>0.3者12眼,>0.1者5眼,无改善者1眼。3mo后最佳矫正视力0.6,0.2~0.3以上的视力14眼,大部分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部脱盲。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光学切除术,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相比,三联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根据角膜混浊的程度、部位患者视力获得不同的恢复。三联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低成本低风险,值得推广。
2011, 11(12):2217-22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3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医师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成功转型到超声乳化手术的体会。方法:对2010-06/2011-06转型所做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1例64眼的治疗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60例63眼手术顺利,其中1例1眼后囊破裂且一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wk,视力>0.3者32眼(50%),>0.5者30眼(47%),视力<0.1者2眼(3%)。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5眼(8%)。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9眼(30%)。结论:基层医院医师也可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顺利转型到超声乳化手术。
2011, 11(12):2219-22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4
摘要:目的:探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3-01/2010-1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后囊膜破裂非计划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病例,定期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前房Tyndall’s征、瞳孔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情况。结果:术后1mo,PCCC组与未行PCCC组的最佳矫正视力0.8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mo,PCCC组与未行PCCC组的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前房Tyndall’s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囊膜破裂后在可行PCCC的病例中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稳定舒适的视觉效果。
2011, 11(12):2221-22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5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泡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中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维持前房、术毕前利用消毒空气泡形成前房,观察术中前房深度、前房出血影响情况、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在前房不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前房出血不累及瞳孔区,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低。结论: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消毒空气泡的方法简便易行,降低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危害,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011, 11(12):2223-22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6
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38例52眼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17例24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B组(21例28眼)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术。结果:A组成功4眼,成功率为17%,B组成功26眼,成功率为9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
2011, 11(12):2225-22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7
摘要: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生物胶及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36mo,观察眼压、视力、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1,2,3a时眼压分别为16.32±5.25,17.28±5.70,18.26±5.20mmHg,与术前眼压35.52±7.6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1)。术后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22眼,视力下降2眼。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24眼均有功能型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2011, 11(12):2227-22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8
摘要:目的:观察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和宫外生长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010-01/10在苏州市立医院出生的胎龄<34wk,体质量<1500g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记录符合筛查标准的各早产儿出生后第1~5wk的体质量值,按照出生后5wk体质量偏离百分比将早产儿分组,计算每组ROP阳性率。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后5wk内的体质量偏离百分比越大,ROP阳性率越大。结论:早产儿出生后生长发育状况和ROP发病密切相关,对早产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尤其是体质量的增长,或许可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简单的早期筛查方法,并可能对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2011, 11(12):2230-22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59
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视神经炎(AON)的效果。方法:对1999-03/2011-03在我院治疗的55例65眼AON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9.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ON有较好的疗效。
2011, 11(12):2232-22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0
摘要:目的:探讨上、下直肌移位手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01/2010-06采用上、下直肌移位术矫正外展神经麻痹所致重度内斜视20例21眼,并进行分析。结果:外展神经麻痹20例行内直肌后徙、上、下直肌1/2移位术,术后患者内斜明显矫正,疗效显著。随访6mo~3a,已矫正的眼位无明显变化,疗效稳定。结论: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斜视是可行的,且疗效是稳定的。
2011, 11(12):2234-22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1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将95例11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55例63眼采取逆向方法分离翼状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及自体结膜瓣移植术,B组常规手术组40例47眼,其中男16例18眼,女24例29眼,年龄28~67(平均41.15)岁,观察两组复发率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情况。结果:随访6~12mo,A组复发率为3.2%;B组复发率为36.2%,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P<0.01)。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4.6±1.2d,B组平均为8.1±0.9d,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P<0.01)。结论:逆向方法联合MMC及自体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术后角膜创面恢复快、透明、光滑、结膜平复、复发率低的优点,该方法疗效确切,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1, 11(12):2236-22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2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复发性翼状胬肉110例患者中,有19例(A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手术,91例(B组)接受了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的19例患者中,术后6例翼状胬肉复发;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91例患者中,术后有2例翼状胬肉复发。结论:经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远期疗效证实,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年轻患者较年老患者手术复发率高。
2011, 11(12):2238-22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3
摘要:目的:总结翼状胬肉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02/2011-02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317例379眼,根据不同条件行个体化手术,观察术后结果。结果:与单纯胬肉切除手术方法相比,个体化手术方法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体化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个体化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安全且临床效果较好。
2011, 11(12):2240-22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4
摘要:目的:观察短期大剂量应用高浓度激素冲击疗法减轻或消除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方法:选取Epi-LASIK术后双眼出现2~3级haze的患者16例32眼,右眼滴用1g/L氟米龙(氟美瞳)眼液冲击治疗,左眼非冲击治疗作为对比。结果:治疗3mo后,与左眼相比右眼haze减轻更显著,视力提高更明显。结论:氟美瞳冲击疗法治疗Epi-LASIK术后haze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1, 11(12):2242-22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5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在我院行LASEK治疗的184例367眼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结果:随访时间>0.5a,367眼90.5%的眼与预期矫正水平的误差范围在±0.50D内,98.6%的眼的误差范围在±1.00D内,效率指数为0.96,安全指数为1.02。轻度组(<-3.00D)42眼,100%的眼与预期矫正水平的误差范围在±0.50D内,效率指数1.02,安全指数1.04;中度组(-3.00~-6.00D)123眼,95.1%的眼与预期矫正水平的误差范围在±0.50D内,100%的眼的误差范围在±1.00D内,效率指数0.98,安全指数1.02;高度组(>-6.00D)202眼,89.2%的眼与预期矫正水平的误差范围在±0.50D内,94.8%的眼的误差范围在±1.00D内,效率指数0.88,安全指数1.00。并发症6例,其中4例2级haze,1例开角型青光眼,1例屈光回退,所有病例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预计相近,角膜地形图均无圆锥角膜表现。结论:LASE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2011, 11(12):2244-22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6
摘要:目的:观察远用助视器在视力残疾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视力残疾患者进行屈光矫正后,然后再运用单筒望远镜式助视器或眼镜式助视器提高和改善患者远用视力。结果:配用远用助视器平均视力(logMAR视力)为0.24±0.23;而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再应用助视器矫正的患者平均视力(logMAR视力)为0.11±0.25,即戴镜后使用远用助视器后视力好于未戴镜患者(t=4.56,P<0.05)。试戴远用助视器后25例远视力≥0.3,脱残率为78%;进行屈光矫正后,该组病例脱残率为94%(P<0.05)。结论:远用光学助视器在视力残疾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它可提高患者的远用视力,尤其强调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应用光学助视器临床疗效更为明显。
2011, 11(12):2246-22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67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3岁在园儿童的视觉状况,分别进行城区和郊区、性别、视觉检测方法比较。方法:统一筛查标准,对雨花台区22所幼儿园1519例3岁在园儿童进行裸眼远视力、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儿童1406例接受远视力表检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2.30%。其中男童视力低常检出率为6.97%,女童5.33%。1 501例儿童接受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检查屈光状态,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2.92%。城区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6.86%,郊区6.06%。结论:屈光不正是造成3岁在园儿童视力异常最常见的眼病。早发现、早干预是我们进一步有待完善的工作。
2011, 11(12):2248-22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1
摘要:0引言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所致,常与眼睑带状疱疹同时出现,角膜病损常因病毒直接感染引起,部分有免疫因素参与。为了解皮质激素眼药水在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中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现将我院2006-03/2011-03有较完整资料的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20例经单纯抗病毒治疗及加用皮质激素眼药水治疗效果作一比较。1临床资料选取2006-03/2011-03到我科诊治,有较完整资料的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20例20眼,男11例,女9例,右眼13例,左眼7例,年龄18~60岁。所有患者均诉患侧头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所有患者患侧头皮及上睑皮
2011, 11(12):2249-22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2
摘要:0引言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眼病,具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盲人约有2 700~3 500万,其中白内障盲人约有1600~2100万,我国约有800万白内障患者,50~60岁老人发病率是60%~70%,70岁以上的约有80%晶状体混浊。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眼科微创手术的兴起,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方式有多种,对于复杂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ECCE+IOL)手术治疗更加安全高效[1]。2006/2011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ECCE+IOL)手术治疗复杂性白内障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1, 11(12):2250-22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3
摘要:0引言眼睑外伤容易伤及位置浅表的泪小管。如吻合不良可造成溢泪,在修复眼睑外伤的同时应尽量修复断裂的泪小管。我院应用硅胶管双路及单路顺式植入两种方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5-06/2009-10共收治64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男54例,女10例,年龄6~51(平均28)岁。受伤原因:车祸及摔伤46例,指甲划伤3例,玻璃划伤14例,狗咬伤1例,均为下泪小管断裂。64例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后,30例单路顺式植入硅胶管,34例双路环行植入硅胶管,均放置3mo后拔
2011, 11(12):2251-22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4
摘要:0引言角膜边缘变性为一较少见双眼慢性进行性病变,亦称为角膜周边部沟状变性或扩张性角膜边缘营养不良,由Terrien(1900年)首次报告,其发病原因迄今尚未明了,目前无有效药物治疗。板层角膜移植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角膜穿孔。角膜边缘变性的患者,于我院行角膜边缘变性切除联合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术后远期疗效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收集2005-10/2011-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角膜边缘变性患者16例19眼。男5例7眼,女11例12眼。年龄14~64(平均35.6)岁。病史1~25a,病变处角膜菲薄,
2011, 11(12):2252-22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5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黄xx,男,40岁,工人。1mo前在工作中切割金属时感一异物飞溅入左眼,当即左眼灼热感、眼红伴流泪,无胀痛、畏光,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到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左眼视力进一步下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拟"左眼角膜穿通伤,深层角膜异物?"收住入院。入院查:视力:OS 0.25,OD1.0,左眼角膜瞳孔区偏颞下方见一圆形伤口,直径约2.5mm,前部缺损凹陷,底部可疑圆形银白色异物反光,周边可见浸润,轻度
2011, 11(12):2253-22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6
摘要:1病例报告陈某,男,61岁,因"左眼磨痛、怕光、流泪、视物下降1a余",于2010-05-14来我院眼科门诊。全身检查:BP166/100mmHg,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正常,甘油三酯3mmol/L(0.56~1.70mmol/L),余无显异。追问具有10a高血压病史,未正规治疗,仅自行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d。专科检查:左下睑痉挛,皮肤松弛向内卷并倒睫,球结膜睫状充血,裂隙灯检查角膜可见下方点状、片状上皮缺损,下方角膜血管翳侵入角膜内2mm,最后诊断"左下睑皮松弛内翻倒睫并发角膜炎及血管翳"。当日血压166/100mmHg,未行手术,建议到内科治疗,降至正常再手术。就诊3d血压一直较高,第4d即17日下午测血
2011, 11(12):2254-22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7
摘要:0引言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由Gass[1]于1968年首先报道。本病发病急,目前临床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双眼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病例,就其发病原因、病情演变及治疗、愈后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1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以双眼视力骤降2d就诊。患者于就
刘是 , 邢淑惠 , 黄颖妮 , 张晓丽 , 刘伟 , 郭海玉
2011, 11(12):2256-22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8
摘要: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65岁,因右眼后发性白内障于2005-12-20在外院行右眼后囊膜切开手术,术毕,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包盖术眼。术后第1d,打开术眼敷料,患者自诉视力明显下降。检查:视力光感,角膜透明,房水闪辉(+),瞳孔圆,人工晶状体位正,后囊中央切开孔可见,玻璃体混浊,眼底: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呈樱桃红色,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变细,散在出血,以"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之诊断
2011, 11(12):2258-22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79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7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术前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疗效包括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护理质量包括疾病知识掌握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满意率,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2011, 11(12):2260-22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80
摘要:0引言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可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这种计划是以制订和规范患者每一天的医疗护理内容为形式,为类似健康问题的病种提供一个系统、规范的服务流程,保证医疗护理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重视医疗结果的今天,临床路径日益受到医务界广泛的关注,并被实践证实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2]。
2011, 11(12):2262-22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81
摘要:0引言尿毒症患者因代谢产物潴留,可导致全身性病变,亦可引起眼部病变,促进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并影响眼部手术的效果[1]。我院于2007-01/2010-12共为28例诊断为尿毒症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对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7-01/2010-12诊断为尿毒症的白内障患者共28例34眼,其中男13例15眼,女15例19眼;年龄50~83岁(平均66.5岁);同时伴高血压者16例,伴糖尿病8例,伴青光眼1例;术前检查:术前视力<0.05者
2011, 11(12):2263-22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12.082
摘要:0引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术式,具有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快的特点。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工晶状体设计及工艺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将该手术定义为屈光手术之一。同时,白内障患者对手术后的期望值也日益提高[1]。由于我院仪器设备资源不足,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经常是连续多台进行,一般10~23台/次。2009-03/2010-08我院共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3602例4321眼,经规范、精心的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