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VEGI基因转移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英文)

      2011, 11(2):195-1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1 CSTR:

      摘要 (1639) HTML (0) PDF 330.14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重组人VEGI基因转移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角膜缝线法制作兔CNV模型,用结膜下注射的方法将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VEGI重组质粒(pcDNA4-VEGI)转染入兔角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组兔CNV长出的时间、长度和数量,并分别于基因转染后3,7,14及21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I基因表达情况,观察其对CNV的抑制作用。结果:基因转染组CNV平均出现时间为6.3d,对照组分别为3.1,3.2,3.2d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38,P<0.01);基因转染后3d,转染组实验兔未出现CNV,对照组已有部分兔眼出现CNV;转染后第7d,转染组实验兔的CNV纤细,累及钟点数局限于缝线周围,对照组兔的CNV最长为2.9mm,血管密集;转染后第14d,转染组兔CNV最长达4.0mm,对照组新生血管最长达6.4mm,累及钟点数为3.2个;各时间段基因转染组CNV长度、平均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386,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角膜上皮、基质、新生血管管壁细胞的VEGI表达阳性。各实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EGI基因对CNV有抑制作用。

    • 德黑兰15例HIV患者眼部病变的临床特点(英文)

      2011, 11(2):199-20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2 CSTR:

      摘要 (2398) HTML (0) PDF 255.89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德黑兰HIV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横向研究,选取7个月间收录的141例(282眼,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6例)不同程度的HIV患者,每位患者拥有全部的个人资料,包括人口统计信息、HIV传播途径、最近CD4淋巴细胞计数、普通性/血源性病毒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研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以及相关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患者141例中,HIV涉及眼部病的为15例(10.6%),包括3例结核性脉络膜炎,2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例单纯疱疹病毒相关病变,1例HIV相关的视网膜病变,1例眼带状疱疹,1例待定为玻璃体炎以及3例涉及颅神经损伤包括2例凝视麻痹和1例视乳头炎。CD4淋巴细胞计数在涉及眼部病变的患者中比没有涉及眼部病变的患者低(204.7±123.8vs403.7±339.7,P=0.029),但两组间其他相关因素没有差异。结论:在德黑兰,结核性脉络膜炎和神经性眼科疾病损伤是HIV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损伤,这与最近发表在发达国家的不一致。

    • 纤维蛋白胶和缝线固定两种方法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比较(英文)

      2011, 11(2):205-2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3 CSTR:

      摘要 (1935) HTML (0) PDF 287.70 K (1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手术中,比较运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固定两种方法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随机选取58例因鼻侧初发性翼状胬肉而进行手术的58只患眼。翼状胬肉切除后取位于颞上侧角膜缘处的自体结膜移植片以覆盖巩膜创口。58例眼分为两组,每组29例。翼状胬肉切除后,组1用纤维蛋白胶(Beriplast P)固定结膜,而组2采用8-0缝线固定结膜。术后观察患者≥6mo,对术后患者的不适感(疼痛、刺痛感、流泪)和显微镜下的检查(充血、水肿)进行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法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中有1例患者出现球结膜下出血,组2中有7例由于肉芽肿反应,于术后15d移除缝线。组1中患者的不适症状和显微镜下所见显著性优于组2。组1中有1例患者术后胬肉复发,组2中有2例复发。组1与组2比较,平均手术费用较高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后,运用纤维蛋白胶固定植片能显著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并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

    • 高度近视儿童中未检测到TIGR基因突变(英文)

      2011, 11(2):210-2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4 CSTR:

      摘要 (1765) HTML (0) PDF 273.23 K (1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具有家族史的高度近视儿童中进行TIGR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对高度近视儿童中TIGR基因第三外显子进行毛细血管电泳测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近视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TIGR基因突变。结论:未能发现TIGR基因突变与高度近视相关证据。

    • 足球比赛后突然视力丧失1例(英文)

      2011, 11(2):214-2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5 CSTR:

      摘要 (1627) HTML (0) PDF 241.95 K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患者,男,27岁,足球比赛后左眼突然视力丧失,由于初步治疗没有好转,患者于首次就诊3wk后再次就诊。检查发现左眼黄斑区大块白色病变以及积液。由于无法排除感染的可能性,这对于诊断提出了难题。玻璃体切除及活检显示为由于Valsalva视网膜病变导致的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而形成的旧的组织血液。

    • >实验论著
    • 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探讨

      2011, 11(2):216-2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6 CSTR:

      摘要 (1605) HTML (0) PDF 556.65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合成CTGF与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HLECs的转染率;应用CTG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第3代HLECs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CTGF和α-SMAmRNA水平。结果:直接导入法反义寡核苷酸进入较慢,但72h未出现细胞毒性。CTGF-ASON直接导入法培养细胞72h后可见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直接导入法处理48h后,TGF-β1刺激能显著增加CTGF以及α-SMAmRNA的表达,但却可被CTGF-ASON直接导入法所抑制,而错义寡核苷酸却没有这种作用。结论:CTG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HLECs能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与α-SMA表达上调,提示阻断CTGF可能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 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干预干眼症细胞凋亡模型AR mRNA表达

      2011, 11(2):220-2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7 CSTR:

      摘要 (1370) HTML (0) PDF 387.09 K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对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干眼症的细胞凋亡模型ARmRNA表达的影响,并应用雄激素受体阻滞剂以确定ARmRNA表达与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和AR受体的结合效应有关。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泪腺上皮细胞,以H2O2诱导大鼠泪腺上皮细胞凋亡,建立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干眼症的细胞凋亡模型。设立空白血浆组、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组、丙酸睾酮组,分别观察各组ARmRNA表达情况;并应用雄激素受体阻滞剂氟他胺,观察密蒙花总黄酮的拟雄激素效应。结果: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干预组与丙酸睾酮干预组中ARmRNA的表达增强,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加入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后,组间的ARmRNA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可促进ARmRNA表达,产生与丙酸睾酮相同的雄激素效应。ARmRNA的表达与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和AR受体的结合效应有关。

    •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2011, 11(2):223-2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8 CSTR:

      摘要 (1282) HTML (0) PDF 569.57 K (1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贝那普利(benazepril,BZ)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ip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DM)、贝那普利治疗组(BZ),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on)。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BZ10mg/kg。24wk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血管基底膜厚度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1),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与DM组相比,BZ治疗后大鼠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则显著减弱(P<0.01),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明显减轻。结论:BZ可通过抑制血浆AngⅡ水平,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 坎地沙坦治疗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2011, 11(2):226-2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09 CSTR:

      摘要 (1627) HTML (0) PDF 380.19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坎地沙坦(candesartan,Can)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剔除死亡及未成模大鼠5只,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Can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Can与胰岛素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饲养12wk,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R)、核因子-κB(NF-κB)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各组血浆AngⅡ浓度均增高,胰岛素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Can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均有少量AT1R和NF-κB蛋白表达,糖尿病组表达显著增高,各治疗组均可使其表达下降,以Can与胰岛素联合治疗组下降最显著。结论:Can通过抑制视网膜AngⅡ和AT1R结合,减少AT1R和NF-κB的激活,以治疗DR。

    • 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1, 11(2):229-2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0 CSTR:

      摘要 (1568) HTML (0) PDF 387.34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PDGFR-αASODN)对体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靶向PDGFR-α基因的ASODN转染至细胞株HRPE细胞,MTT法检测对HRPE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HRPE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结果:PDGFR-αASODN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沉默PDGFR-α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HRPE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

    • 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对兔眼房水引流的影响

      2011, 11(2):232-2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1 CSTR:

      摘要 (1492) HTML (0) PDF 414.86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对兔眼房水引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一组右眼行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另一组右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0,21,42d眼压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变化。结果: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组术后10d眼压下降(33.7±3.7)%,与小梁切除术组降压(32.2±3.8)%幅度一致(P=0.501);术后21d眼压下降(14.7±1.6)%,较小梁切除术组(2.3±9.1)%大(P=0.013),标准小梁切除术组21d左右眼压即恢复正常;术后42d眼压下降(0.3±7.9)%,与小梁切除术组(3.5±6.3)%无统计学差异(P=0.461)。房水流畅系数硅胶带植入术组术后10d为0.38±0.03,与小梁切除术组(0.35±0.03)无统计学差异(P=0.16);术后21d为0.26±0.03,较小梁切除术组(0.21±0.02)大(P=0.006);术后42d为0.18±0.02,与小梁切除术组(0.19±0.03)无统计学差异(P=0.765)。结论:兔眼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可有效降低兔眼眼压,增大兔眼房水流畅系数。

    • >临床论著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Pentacam眼前节分析

      2011, 11(2):235-2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2 CSTR:

      摘要 (1636) HTML (0) PDF 722.73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前房容积(anteriorchamber volume,ACV)、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的变化。方法:临床选取2007-10/2009-05在本院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20眼,闭角型青光眼病史及其他眼疾的患者排除。对全部患者应用Pentacam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6mo的ACV,ACD和ACA(鼻侧,颞侧,上方,下方),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各期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应用t检验和one-wayANOVA数据分析,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IOP与ACV,ACD,ACA之间关系。结果:术前ACV,ACD,ACA,IOP依次为152.25±39.87mm3,2.86±0.55mm,28.56°±4.87°,15.54±2.23mmHg;术后1mo,ACV,ACD,ACA,IOP依次为189.65±36.73mm3,4.02±0.53mm,39.72°±5.02°,13.02±1.97mmHg;术后6mo,ACV,ACD,ACA,IOP依次为191.47±33.79mm3,4.01±0.38mm,42.02°±5.98°,12.76±1.52mmHg。ACV,ACD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4个象限的ACA在术后1,6mo均较术前显著增大,眼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mo与1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ntacam系统检查手术前后眼前节为非接触性,自动快速易操作。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型IOL植入术后1,6mo ACV,ACD均增大,4个象限ACA均增大,同时伴有眼压显著下降。术后6mo与1mo基本无差异。

    • 两种软性材质可折叠IOL在剥脱综合征性白内障患者中临床应用

      2011, 11(2):240-2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3 CSTR:

      摘要 (1472) HTML (0) PDF 444.72 K (1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讨剥脱综合征性白内障植入Acrysof Natural和硅胶人工晶状体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青光眼发作史的剥脱综合征性白内障65例70眼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无术中并发症60例63眼。其中30例33眼用植入器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另30例30眼用植入器植入硅胶(silicone)人工晶状体。统计植入术中并发症;术后1d,1wk,3mo,1a的视力、眼压、前房情况、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结果:Acrysof Natural在植入过程中展开慢,可控性好,在剥脱综合征患者瞳孔不易散大情况下仍能顺利植入,无并发症。对照组硅胶人工晶状体展开时弹射快,有7眼植入过程中发生翻转,在部分悬韧带不健全的病例同时因瞳孔缩小不易观察和控制,造成5眼植入时袢划破后囊膜(16.6%)。1枚弹入玻璃体,取出后改睫状沟植入。术后视力对后囊破裂者不列入正常统计。结论:选择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单体、袢宽软、植入过程中展开慢、好控制、可避免植入过程并发症。其光学部分相对薄、稳定性好、前房相对较深。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反应轻。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植入三种不同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分析

      2011, 11(2):243-24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4 CSTR:

      摘要 (1569) HTML (0) PDF 578.75 K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分别植入3种不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3mo的随访资料。患者分别植入一体三襻式亲水性丙烯酸酯IOL(Bigbag,Zeiss)、一体C形襻亲水性丙烯酸酯IOL(620H,Rayner)、一体C形襻亲水性丙烯酸酯IOL(HQ201-hep)。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测量系统采集各眼Scheimpflug图像,测量散瞳后前房深度,使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得出IOL的倾斜度和偏心值。检测术后IOL眼实际屈光度与靶屈光度差异。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三组间前房深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50.74,P<0.05)。实际屈光度与靶屈光度的误差,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391,P>0.05)。IOL偏位值与倾斜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后囊膜混浊、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三种不同IOL均可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但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 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玻璃酸钠的应用

      2011, 11(2):247-2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5 CSTR:

      摘要 (1327) HTML (0) PDF 412.02 K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anate,SH)在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青光眼患者40例69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下放置0.3mg/mL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棉片3min,在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后,观察组向巩膜瓣下及前房内注入SH0.2mL,两侧边作可调节缝线;对照组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溶液,其余操作相同。术后监测并记录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mo。结果:术后1wk内对照组眼压比观察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末次复诊时两组眼压、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SH,可明显减少术后早期滤过过强所致并发症。

    • 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2011, 11(2):250-2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6 CSTR:

      摘要 (1412) HTML (0) PDF 327.45 K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85例85眼经基础治疗1h后眼压≥40mmHg者45眼选入激光组;余40眼列入药物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30min,治疗后60,120min;24h后患者的症状、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前房反应、周边前房深度、眼压降至21mmHg以下所用的时间和24h后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治疗1h后,激光组较药物组眼痛症状缓解明显,起效快;视力提高快、幅度大;角膜混浊程度恢复快。两组周边前房都变深;治疗后30min眼压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60,120min;24h眼压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0,120min两组眼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0min和24h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眼压降至21mmHg以下所用的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房角开放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全身药物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2011, 11(2):253-2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7 CSTR:

      摘要 (1518) HTML (0) PDF 490.09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病变的疗效。方法: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患者38例39眼,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进行TTT治疗,治疗范围以覆盖渗漏点、RPE脱离范围和其周边失代偿的RPE为度。随访时复查视力、眼底、中心视野及FFA。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和视野明显好转,治疗后15,30d平均视力分别为0.67±0.26和0.90±0.31,与治疗前视力0.38±0.2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5.22,8.41,P<0.01)。治疗后2mo,36眼(92%)视力提高,平均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MS)分别为0.95±0.34和25.46±1.74dB,较TTT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67,8.84,P<0.01),FFA示36例37眼渗漏均已停止,但有1例在随访期内复发。结论: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简便安全有效,未见明显并发症。

    • 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2011, 11(2):256-2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8 CSTR:

      摘要 (1375) HTML (0) PDF 561.39 K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中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高度近视患者37例56眼植入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4~7a,对手术前后的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变化、角膜透明度及角膜内皮计数、前房、瞳孔和虹膜、自然晶状体改变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眼术中均顺利植入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且保持稳定,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角膜内皮失代偿、顽固的色素膜炎、白内障、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而并发症较少,对于不适合角膜手术的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患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 成人弱视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的变化

      2011, 11(2):260-2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19 CSTR:

      摘要 (1760) HTML (0) PDF 342.65 K (1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弱视成人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PhN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正常成人30例,弱视成人30例,分别进行蓝色背景下红色刺激光及白色背景下白色刺激光进行明视负波检查,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弱视组PhNR蓝-红刺激及白-白刺激下PhNR反应振幅均值均较正常组降低,而潜伏期和正常组相似,正常组PhNR白-白刺激反应振幅均值较蓝-红刺激光降低,而潜伏期和正常组相似。结论:弱视患者视网膜PhNR蓝-红刺激及白-白刺激反应振幅具有差异。

    •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软件方法定量测定共同性斜视斜视角的研究

      2011, 11(2):262-2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0 CSTR:

      摘要 (1648) HTML (0) PDF 549.18 K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设计的眼部拍照联合计算机信息化软件方法测量共同性斜视患者斜视角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共同性斜视患者172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1例),分别用新设计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及传统方法(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法、视野弧检查法、同视机检查法等)检测患者斜视度。将测定结果与传统斜视角测量值(以视野弧检查法为主要参考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同性斜视(排除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31例软件检测斜视角与视野弧测得视近、视远斜视角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差值均数绝对值<5(提示计算机软件斜视角测量结果与视野弧斜视角检查结果相差5°范围以内)。85.5%(112/131)患者计算机软件测得斜视角与视野弧测得视远斜视角相差0°~5°,与视野弧测得视近斜视角相差0°~5°为83.2%(109/131)。41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软件测量斜视角与视野弧测得视近、视远斜视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差值均数绝对值>5(提示计算机软件斜视角测量结果与视野弧斜视角检查结果相差>5°范围)。46.3%(19/41)患者计算机软件测得斜视角与视野弧测得视远斜视角相差0°~5°,与视野弧测得视近斜视角相差0°~5°为51.2%(21/41)。结论:采用眼部照相联合计算机软件测量共同性斜视斜视角,检测结果比较准确。但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角测量结果较不准确。

    • >文献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1, 11(2):266-2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1 CSTR:

      摘要 (1394) HTML (0) PDF 576.88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是一类存在于间质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或细胞的修复或替代的研究中。利用MSCs分化成为视网膜细胞的研究可为一些视网膜不可逆性病变的治疗带来希望。此外,已有研究表明MSCs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有助于提高病理状态下的神经细胞存活能力,利用MSCs的这一功能可为病变视网膜提供保护作用。因此,MSCs的神经保护功能也逐渐被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研究中,成为关注的另一焦点。我们着重介绍了MSCs特征及其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一些现状。

    • 圆锥角膜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2011, 11(2):270-2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2 CSTR:

      摘要 (5368) HTML (0) PDF 417.61 K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常见的非炎症性、慢性、进展性、角膜局部扩张性疾病,以中央或旁中央角膜基质变薄、中央顶点呈圆锥形突出变形,角膜失去正常的弧形,产生不规则散光和形成瘢痕为特征。圆锥角膜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同时发现其与胶原发育障碍、内分泌与细胞代谢紊乱、免疫缺陷等有关,也可能是多因素发病机制。随着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意义深远。熟练掌握圆锥角膜临床特点及常用诊断标准,尤其是早期诊断,术前准确筛查圆锥角膜,对于开展角膜屈光手术工作、有效防治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我们就圆锥角膜的临床特点和目前所采用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

    • 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治疗进展

      2011, 11(2):273-2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3 CSTR:

      摘要 (1459) HTML (0) PDF 530.79 K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少年型青光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青少年常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诊断为青光眼。所以必须对此病提高警惕,以便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发展过程、治疗原则及预后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相似。我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型青光眼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及进展,希望为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方法研究

      2011, 11(2):276-2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4 CSTR:

      摘要 (2104) HTML (0) PDF 494.95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导致老年人视力减退和失明的主要疾病,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在分析AMD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基础上,对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新AMD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进行阐述和说明。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进展

      2011, 11(2):279-2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5 CSTR:

      摘要 (2333) HTML (0) PDF 458.55 K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常伴有进行性视力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全世界第三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虽然AMD目前尚未成为我国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AM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本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就AMD目前有关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2011, 11(2):282-2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6 CSTR:

      摘要 (1885) HTML (0) PDF 512.27 K (1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新生血管形成,后期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任何病理改变在本质上均是体内动态平衡的失调,新生血管的形成亦然,血管刺激因素增强和(或)抑制因素减少使两者平衡失调即所谓的"血管生成开关"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体内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近年来在DR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中广受关注。我们旨在阐述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综述

      2011, 11(2):286-2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7 CSTR:

      摘要 (1559) HTML (0) PDF 507.11 K (1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婴幼儿泪囊炎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眼病,其不仅影响眼部外观,而且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泪囊瘘等多种慢性感染,给患儿和家长带来较大的痛苦。对于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就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做一综述。

    • 儿童干眼症病因学分析

      2011, 11(2):289-2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8 CSTR:

      摘要 (1981) HTML (0) PDF 745.19 K (1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传统观念认为干眼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与泪液分泌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有关,所以对成年人干眼症的研究较多,而忽视了儿童干眼症。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类似于成年人干眼症的临床表现,而且通过常规的抗感染治疗病情反而加重。因此,儿童干眼症应该受到重视。重度维生素A缺乏(VitaminAdeficiency,VAD)导致的儿童眼干燥症曾是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儿童重度VAD十分少见。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ub-clinical Vitamin Adeficiency,SVAD)、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的普及、不良的瞬目习惯、宠物和玩具等密切接触、系统免疫性疾病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均可引起泪膜不稳定而导致干眼症。

    • >专题报告
    • 北京市密云县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分析

      2011, 11(2):294-2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29 CSTR:

      摘要 (1509) HTML (0) PDF 200.85 K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密云县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方法:选择密云县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区域部分学龄前儿童(4~6岁)进行常规远视力检查,对视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4,5和6岁视力低常率分别为36.29%,24.43%和20.86%;城镇视力低常率为36.76%,城乡结合部为24.35%,农村为17.08%;视力低常者中,轻度84.38%,中度8.99%,重度6.63%。结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率以4岁组最高,城镇视力低常率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视力低常者中以轻度低常为主。学龄前儿童视力是儿童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正确分析对待。

    • >技术改进
    • 拍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新模式

      2011, 11(2):296-2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0 CSTR:

      摘要 (1726) HTML (0) PDF 586.68 K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改进数码改装的传统胶片眼底血管造影机的使用方法,使造影能在正常光线下进行,并能快速对焦,得到清晰的图片。同时使医生工作更轻松,患者配合更容易。方法:传统的胶片眼底血管造影机经过数码改装,普遍应用于临床。这些造影机存在CCD对焦困难,清晰度稍差;对焦点用指示点在照片上成像;没有零时刻,需要照一张照片进行计算;照相机快门时间较长等缺点。我们对这种造影机的使用方法予以改进,包括根据照明光在角膜上的反光确定相机前后位置;根据患者眼球位置确定图像位置,参考CCD上的瞬时图像;将微调旋钮加上刻度,正视眼为零;开始造影注药的同时拍零时刻照片。提前3s按下快门,减少等待时间。结果:我们可以在正常光线下就可以做造影,彩色照片时调节好微调旋钮,造影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调节。最后照得的照片清楚,对焦点简单,患者配合良好。结论:角膜反光对焦结合设定微调旋钮刻度的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广大基层医生借鉴。基层医院医生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以利用。

    • >教学研究
    • 眼科临床见习中循证医学思维培养的探讨

      2011, 11(2):299-3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1 CSTR:

      摘要 (1499) HTML (0) PDF 333.43 K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眼科临床见习中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处理眼科医疗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科学的证据,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 >调查研究
    • 武汉城区及周边农村翼状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1, 11(2):301-3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2 CSTR:

      摘要 (1330) HTML (0) PDF 275.79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翼状胬肉在武汉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的分布特点。方法:在武汉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随机整群抽取16818例作为调查对象,统计翼状胬肉患病率。结果:武汉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总患病率为3.853%,其中男性患病率2.965%,女性患病率4.555%;武汉城区翼状胬肉总患病率为2.951%,其中男性患病率2.212%,女性患病率3.532%;周边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总患病率为5.534%,其中男性患病率3.792%,女性患病率6.931%。以上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总患病率及各自患病率分别为3.853%,2.951%,5.534%,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 湖北地区30~39岁人群眼部散光与近视度相关性情况调查

      2011, 11(2):303-3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3 CSTR:

      摘要 (1555) HTML (0) PDF 376.91 K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湖北地区30~39岁人群的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对随机抽取的948例湖北地区30~39岁居民进行散光度数、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30~3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5°~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6%,中度近视段约为70.0%,低度近视段约为66.0%;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6.4%,中度近视段约为71.0%,低度近视段约为70.0%。30~39岁男性低度近视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高度近视度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男性及女性近视度各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地区30~3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5°~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30~39岁男性低度近视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高度近视度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

    • 西安市在校青少年学生用眼卫生状况调查

      2011, 11(2):306-3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4 CSTR:

      摘要 (1489) HTML (0) PDF 345.63 K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用眼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2568例,发放调查问卷2568份,收回有效问卷2023份,其中男1130例,女893例,平均年龄13.15±0.83岁。每份问卷根据评分标准量化评分,用SPSS11.5进行统计,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整体用眼卫生状况平均得分21.16±4.42分,初二(20.62±4.44分)低于初一(21.83±4.3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生(21.01±4.38分)略低于男生(21.27±4.46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合格人数359例,合格率仅为17.75%,初一合格率22.22%,初二合格率14.09%,男生合格率17.88%,女生合格率17.58%。结论: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定期做视力检查、睡眠时间不足、学习时眼睛距书本过近、连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灯光照度不合适等是中学生眼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临床研究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带状疱疹角膜炎的疗效比较

      2011, 11(2):309-3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5 CSTR:

      摘要 (3870) HTML (0) PDF 281.95 K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带状疱疹角膜炎的疗效比较。方法:将68例68眼带状疱疹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更昔洛韦凝胶组(观察组)36例,更昔洛韦滴眼液(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滴眼6次/d,并全身抗病毒综合治疗。结果:更昔洛韦凝胶组和滴眼液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病情痊愈时间上,凝胶组要短于滴眼液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滴眼液治疗带状疱疹角膜炎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是更昔洛韦凝胶能明显缩短病程。

    • 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2011, 11(2):311-3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6 CSTR:

      摘要 (2056) HTML (0) PDF 274.77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同时行角膜病灶组织刮片染色检查。结果: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真菌菌丝为39例39眼,检出阳性率93%(39/42),行角膜病灶组织刮片染色镜检,观察到真菌菌丝为30例30眼,检出阳性率71%(30/42)。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5)。结论: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无创、高效、直观的检查设备,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医学验光配镜与否术眼舒适度的比较

      2011, 11(2):313-3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7 CSTR:

      摘要 (1396) HTML (0) PDF 254.64 K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医学验光配戴眼镜的患者与不配戴眼镜的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2009-01/05来我院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白内障患者62例124眼,手术后5mo进行医学验光检查,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34例68眼配戴矫正眼镜,第二组28例56眼没有配戴矫正眼镜。结果:配戴矫正眼镜组在配戴眼镜后舒适程度明显提高。不配戴矫正眼镜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疲劳、畏光、干涩等症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医学验光并配戴矫正眼镜的患者有效缓解了手术后因轻度的屈光不正引起的眼部症状。

    • 援非小切口手术治疗黑人白内障287例报告

      2011, 11(2):315-3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8 CSTR:

      摘要 (1227) HTML (0) PDF 333.97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在援非期间对287例黑人白内障实施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非洲简陋的条件下对287例287眼黑人白内障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植入硬质型人工晶状体,观察各类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性植入人工晶状体275例275眼,术后1wk裸眼视力≥0.3者240眼(83.6%),≥0.5者166眼(57.8%);角膜水肿53眼(18.5%),后囊膜破裂5眼(1.7%),前房反应38眼(13.2%)。结论:在非洲对于大规模黑人白内障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可靠。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2011, 11(2):317-3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39 CSTR:

      摘要 (1278) HTML (0) PDF 243.60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8例164眼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明显较非糖尿病者多。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并发症较多,认真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手术前后的血糖平稳尤为重要。

    • 深圳地区近3a白内障手术趋势探讨

      2011, 11(2):319-3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0 CSTR:

      摘要 (1265) HTML (0) PDF 265.04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3a白内障手术趋势。方法:通过统计出入院相关资料,回顾近3a(2007-01/2009-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白内障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01/2009-12住院治疗白内障患者10058例,其中男4284例(42.59%),女5774例(57.41%),男女比例约为1:1.35;年龄3月龄~99岁,平均67.03±15.37岁;2007年共2803例(27.87%),年龄4月龄~99岁,平均66.06±16.76岁,2008年共3265例(32.46%),年龄3月龄~96岁,平均66.16±15.61岁,2009年共3990例(39.67%),年龄5月龄~99岁,平均67.82±14.94岁;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9000例(89.48%),并发性白内障565例(5.62%),外伤性白内障265例(2.63%),先天性白内障178例(1.77%),代谢性白内障14例(0.14%),无晶状体眼36例(0.36%);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499例(94.44%),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0例(2.19%),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00例(1.00%),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8例(2.27%),未行手术11例(0.1%)。结论:深圳地区近3a来白内障住院患者数量逐年递增,老年性白内障是最主要的白内障类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稳定、占优势地位的手术方式。

    • 深部巩膜切除术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或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治疗POAG

      2011, 11(2):321-3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1 CSTR:

      摘要 (1396) HTML (0) PDF 419.03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man umbilical vein,HUV)在深部巩膜切除术(deep sclerectomy,D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39例39眼POAG患者分为两组,HUV组19例行DS联合HUV植入;透明质酸钠生物胶(reticulated hyaluronic acid implant,SKGEL)组20例行DS联合SKGEL植入。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mo。结果:术后12mo,手术完全成功:HUV组79%,对照组80%。术后12mo,HUV组和SKGEL组IOP分别从术前39.9±9.3mmHg和38.4±7.7mmHg降至17.5±0.4mmHg和17.7±0.6mmHg(P=0.55)。HUV组和SKGEL组术后早期分别出现低眼压3例;HUV组出现包裹性滤过泡2例,SKGEL组出现3例。结论:在12mo随访期间,DS联合HUV植入和DS联合SKGEL植入在降低POAG患者IOP和减少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2011, 11(2):324-3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2 CSTR:

      摘要 (1191) HTML (0) PDF 363.29 K (1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占72.2%(26/36),术后随访末期眼压<21mmHg者占86.1%(31/36),功能性滤过泡占91.7%(33/36),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不但视力恢复好,而且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减轻,有利于眼压控制。

    • 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011, 11(2):326-3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3 CSTR:

      摘要 (1317) HTML (0) PDF 363.42 K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0例80眼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1);房角粘连关闭象限均有不同程度开放。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前房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安全、降眼压确切、增进视力和开放房角的效果。

    • 激光近视矫正术前视网膜劈裂症的诊断及预防性激光治疗的体会

      2011, 11(2):328-3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4 CSTR:

      摘要 (1606) HTML (0) PDF 290.57 K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视网膜劈裂症的发生特点及预防性光凝对于激光近视矫正术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2例22眼平均矫正视力0.82±0.13,平均屈光度6.50±3.98D的近视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患者,先行术前预防性光凝,治疗后1mo再行激光近视矫正术。结果:对12例22眼患者术前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后,后行激光近视矫正,术后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近视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借助氩激光诊断试验认识并诊断视网膜劈裂症,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后行激光近视矫正术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掌握近视手术的适应证。

    • 氪黄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011, 11(2):330-3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5 CSTR:

      摘要 (1585) HTML (0) PDF 285.96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激光术后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和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56例158眼CSC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86例86眼采用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对照组70例72眼采用氪黄激光联合复方丹参+肌苷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组治愈率为94.2%(81/86),平均治愈时间34.8±8.6d,复发5例5眼,占5.8%;激光联合复方丹参+肌苷组治愈率为75.0%(54/72),平均治愈时间68.4±16.8d,复发18例18眼,占25.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治愈时间天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氪黄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CSC安全、有效,对缩短病程、防止黄斑区光损伤的进展,并修复损伤的视网膜非治疗区,改善视网膜功能和降低复发率效果明显。

    •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CNV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 11(2):332-3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6 CSTR:

      摘要 (1720) HTML (0) PDF 461.40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眼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固视性质,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PDT治疗后随访6mo,1例患者PDT治疗后3mo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未继续随访。其余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治疗前中心固视3眼,中心外固视18眼,随访期间固视性质未发生改变。FFA/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3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8眼(86%),持续渗漏2眼(10%),1眼出现玻璃体积血。PDT治疗后6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9眼(90%),持续渗漏1眼(5%),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病理性近视所致脉络膜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危险性。

    • 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或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比较

      2011, 11(2):335-3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7 CSTR:

      摘要 (1596) HTML (0) PDF 255.79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后疗效比较。方法: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6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4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50例54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角膜缘处结膜组织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2a内胬肉组织增生情况。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治愈39眼(93%),复发3眼(7%);羊膜移植组治愈48眼(89%),复发6眼(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6,P>0.05)。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为(4.12±1.08)d,羊膜移植组(7.38±1.1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07,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均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具有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快,患者不适感随之消失较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玻璃体切除重硅油眼内充填治疗严重眼外伤21例分析

      2011, 11(2):337-3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8 CSTR:

      摘要 (1538) HTML (0) PDF 436.27 K (1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充填重硅油治疗严重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对2009/2010年我院收治的21例严重眼外伤患者应用现代玻璃体切除联合重硅油填充手术治疗,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手术者7例,一期清创缝合二期行玻璃体手术者14例。术后随诊3~12(平均7.5)mo,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7例眼球完全保留,4例眼球萎缩。10例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应用现代玻璃体切除重硅油填充术治疗严重眼外伤,不仅能保留眼球完整,也会提高部分视力。

    • >短篇报道
    • 和血明目片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观察

      2011, 11(2):339-3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4 CSTR:

      摘要 (1625) HTML (0) PDF 141.11 K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眼底血管性疾病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由于积血使屈光间质混浊,导致视力明显下降。根据原发病、玻璃体积血量的多少、出血吸收的情况等,其预后也有很大不同。近年来,我们应用和血明目片治疗玻璃体积血,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 >临床研究
    • 三种术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

      2011, 11(2):340-3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49 CSTR:

      摘要 (1565) HTML (0) PDF 360.15 K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42例47眼,其中提上睑肌缩短术25例28眼、额肌瓣悬吊术10例12眼、阔筋膜悬吊术7例7眼,比较手术效果,上睑弧度、双重睑成形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兔眼恢复时间短,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者术后外形欠自然、兔眼恢复时间长;采用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更符合生理状态,手术效果最好且并发症少。

    •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2011, 11(2):342-3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0 CSTR:

      摘要 (1693) HTML (0) PDF 462.49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的效果。方法:自愿接受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100例179眼,将其分为两组,50例90眼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引导的Epi-LASIK术(波前组);50例89眼接受常规Epi-LASIK术(常规组);术后随访期间进行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像差及高阶像差、视觉质量满意度调查做以研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mo时,波前组和常规组术后裸眼视力,波前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后裸眼视力,常规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像差较术前均有增加;波前组术后像差、高阶像差较常规组术后像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前组的总体视觉质量满意度比常规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引导的Epi-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在有些方面优于常规的Epi-LASIK。

    • 高度近视眼ICL植入术后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观察

      2011, 11(2):346-3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1 CSTR:

      摘要 (1650) HTML (0) PDF 437.37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观察高度近视眼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STAAR公司,瑞士)后眼前节的改变。方法:收集我院2009-10/2010-02高度近视眼行ICL植入手术患者8例12眼。术后随访平均3.8mo。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对术前、术后前房深度、ICL拱高等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数据。结果:术前前房深度3.01~3.46(平均3.24±0.11)mm,术后3mo时,前房深度2.01~2.67(平均2.39±0.18)mm,拱高0.34~0.74(平均0.52±0.11)mm,ICL与透明晶状体等其他周围组织没有接触,没有引起房角关闭。术后3mo,UCVA与术前BCV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37,P=0.047)。未发现白内障、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CL术后前房变浅,但与正常晶状体之间拥有安全的间隙。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

    • 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临床观察

      2011, 11(2):349-3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2 CSTR:

      摘要 (1521) HTML (0) PDF 356.24 K (1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Wavelight公司的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62例83眼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2.00D)患者进行LASIK治疗。随访6mo,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6mo,视力在0.8以上(≥0.8)和1.0以上(≥1.0)者分别为78%和47%,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57眼(69%),散光度数在±1.00以内64眼(77%),残留散光平均为-0.80D,散光矫正(±0.50以内)37眼(45%)。结论: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效果明显,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 >防盲治盲
    • 温州市农村防盲治盲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1, 11(2):351-3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3 CSTR:

      摘要 (1713) HTML (0) PDF 376.81 K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温州市防盲治盲的情况,并作数据分析,探讨适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防盲治盲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整体抽样方法,派出医疗队建立长效病员筛查机制,定期组织医疗队下乡进行筛查,采用统一设计的检查流程表,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小孔镜检查视力,进口的便携式裂隙灯和手持式眼底镜检查眼部情况。接需要手术的病员到医院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保证免费复明手术的高质量。对眼病患病率和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抽样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组织医护人员下乡开展白内障筛查201批次,普查覆盖了全市200多个乡镇,共筛查23020例。检查出影响老年人视力及视觉质量的眼疾患者12786例,主要有白内障、翼状胬肉、屈光不正,其余为角膜病变、眼底病变、青光眼、斜弱视、葡萄膜炎和眼肿瘤及眼眶病。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女性总患病率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6869例,目前在此基础利用各种防盲治盲资源已成功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5011例。抽样调查显示脱盲率99.2%,脱残率95.0%,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全市农村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市致盲原因及分布情况,为我市进一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指出了重点和方向。开展定期医疗队下乡筛查和接病员到医院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推广的防盲模式之一。

    • >临床报告
    •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疗效分析

      2011, 11(2):354-3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4 CSTR:

      摘要 (1168) HTML (0) PDF 352.65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对伴有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手术的价值。方法:对31例37眼同时伴有AMD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mo,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指数2眼(5%),0.01~0.08者11眼(30%),0.1~0.2者12眼(32%),0.3者8眼(22%),0.4~0.5者4眼(11%);术后有1眼(3%)AMD病变加重,为湿性AMD。结论:对于同时伴有AMD的白内障患者,综合考虑其黄斑和晶状体情况,在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积极地进行白内障手术。

    • 哈萨克族牧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组织病理研究及临床意义

      2011, 11(2):356-3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5 CSTR:

      摘要 (1444) HTML (0) PDF 240.20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新疆哈萨克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角组织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小梁和虹膜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作矢状连续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镜下见小梁网眼变窄或消失,内皮细胞减少,小梁网中有色素沉积,部分小梁网完全被色素斑块遮盖,看不清小梁结构,部分可见小梁虹膜并置,小梁纤维化伴玻璃样变性。Schlemm腔内壁内皮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致管腔呈不规则狭窄甚至管腔闭塞,部分管腔内可见色素沉积。虹膜变薄,基质疏松,有的虹膜间质血管壁增厚并呈玻璃样变,部分可见虹膜间质薄壁血管形成。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组织的病理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视功能的损害,又能有效地预防因高眼压而造成的前房角组织的损害。

    • 拉坦噻吗滴眼液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2011, 11(2):358-3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6 CSTR:

      摘要 (3411) HTML (0) PDF 282.87 K (1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拉坦噻吗滴眼液(适利加)降眼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52眼原发性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用拉坦噻吗滴眼液,每晚1次,随访16wk,观察眼压、视野、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拉坦噻吗滴眼液能显著降低眼压(P=0.000),16wk后降眼压幅度的95%可信区间为10.31~13.92mmHg,但对视野及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眼睛轻度充血。结论:拉坦噻吗滴眼液能显著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而且用药安全,依从性好。但短期随访并未发现其对视野及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有改善。

    • 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2011, 11(2):360-3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7 CSTR:

      摘要 (1215) HTML (0) PDF 319.71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探讨如何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患者112例112眼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2a,术后有3眼复发,复发率为2.7%。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较低,手术简单易行,费用低,尤其针对基层医院比较适合,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5-氟尿嘧啶治疗早期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2011, 11(2):361-3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8 CSTR:

      摘要 (1502) HTML (0) PDF 335.60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治疗早期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8例采用结膜下注射5-FU,观察结膜角膜眼压及前房反应,定期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24mo,48例复发病例中,痊愈加显效30例,有效12例,6例无效。2例结膜囊缩窄,6例继续进展再次手术。12例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停药48h愈合。结论:5-FU结膜下注射是治疗早期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显微镜下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2011, 11(2):363-3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59 CSTR:

      摘要 (1320) HTML (0) PDF 342.56 K (1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利用显微器械在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18例20眼,观察术后局部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随访观察0.5~2a,手术结果判定为I级(良好)18眼,II级(尚好)2眼,手术后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轻微,无穹窿结膜撕裂、脱垂、睑内外翻及闭合不全者。结论:显微镜下提上睑肌缩短术解剖层次清晰,分离组织彻底,损伤轻微,使手术操作更精确,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反应轻,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 眼肌麻痹60例临床分析

      2011, 11(2):365-3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0 CSTR:

      摘要 (1366) HTML (0) PDF 227.24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眼科收治的60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肌麻痹患者60例中,血管病性27例(45%),外伤性15例(25%),其它原因者13例(22%),原因不明5例(8%)。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根据发病年龄、起病方式、伴随症状等临床表现,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多数眼肌麻痹不难诊断。

    • 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和复明片对垂体腺瘤术后增视效果研究

      2011, 11(2):367-3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1 CSTR:

      摘要 (2153) HTML (0) PDF 338.61 K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复明片对垂体腺瘤术后增视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48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复明片药物治疗组。结果: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复明片对垂体腺瘤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效果,达到了增视目的。

    • 视觉电生理检查判断白内障预后的临床分析

      2011, 11(2):369-3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2 CSTR:

      摘要 (1723) HTML (0) PDF 284.13 K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手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对白内障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0-10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针对直接和间接眼底镜下眼底窥不清253例,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和视神经情况以判断预后。结果:该253例患者中有47例经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差,其中接受白内障手术37例,有35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另10例放弃手术;206例经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预后较好,其中201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有199例术后视功能恢复也相应较好(术后视力提高>2行),2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差(术后视力提高≤2行),5例因有全身其他疾病不能手术。结论:白内障术前作视觉电生理检查了解视网膜及视神经情况,对于判断手术预后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 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矫正大度数上斜疗效观察

      2011, 11(2):371-3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3 CSTR:

      摘要 (1279) HTML (0) PDF 211.94 K (1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 >短篇报道
    • 钝挫伤性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手术时机

      2011, 11(2):373-3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5 CSTR:

      摘要 (1451) HTML (0) PDF 137.26 K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钝挫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常见的疾病,而继发性青光眼是前房积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以致盲。现将我院1997/2009年收治的70例钝挫伤性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 >病例报告
    • 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分析

      2011, 11(2):374-3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6 CSTR:

      摘要 (1263) HTML (0) PDF 360.29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视网膜大动脉瘤又称孤立性大动脉瘤,好发于60~70岁左右的老年人,以女性多见,常伴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血管炎及心血管病等。本病处于稳定期时多无症状,如果视网膜大动脉瘤突然破裂、出血并累及黄斑时,视力骤然下降。初诊时易误诊为其他出血性视网膜疾病。现将我科诊治的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报告如下。

    •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合并视网膜脱离伴圆锥角膜1例

      2011, 11(2):376-37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7 CSTR:

      摘要 (1496) HTML (0) PDF 225.33 K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教师,10+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右眼为甚,伴该眼视物变形,经外院治疗无好转,4a后即无光感,近2wk左眼视力显著下降,无视物变形、眼前遮挡,无眼红、眼疼,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患者诉

    • Stargardt病误诊1例

      2011, 11(2):378-3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8 CSTR:

      摘要 (1601) HTML (0) PDF 416.00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Stargardt病(STGD)是一种黄斑营养不良性疾病[1]。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亦有散发者,其群体患病率为1/10000。通常在儿童或青年时期发病,表现为双眼对称性中心视力下降,且发展迅速,最终视力多在0.1或以下。早期因视力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分析

      2011, 11(2):380-3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2.69 CSTR:

      摘要 (2280) HTML (0) PDF 155.33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常因外伤、炎症或肿瘤(如脑膜瘤)压迫等原因造成海绵窦及其附近的硬脑膜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致。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后天获得,其临床表现较复杂,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