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1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兰尼单抗和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后眼压的即时升高(英文)
    Gul Arikan Ali Osman Saatci Ferit Hakan Oner
    2011, 11(9):1497-15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1
    [摘要](1578) [HTML](0) [PDF 264.96 K](1374)
    摘要:
    目的:前瞻性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兰尼单抗、2和4mg曲安奈德(TA)后眼压(IOP)的即时变化。方法: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0.1mL(4mg)曲安奈德(T4组),0.05mL(2mg)TA(T2组)和0.05mL(0.5mg)兰尼单抗(R组)的患者组成研究群体。总体而言,205例229眼接受注射。T4组54眼(23.6%),T2组69眼(30.1%),及R组106眼(46.3%)。如果注射后即时眼压<26mmHg就不行进一步的测量。如果眼压≥26mmHg,就在5,15和30min后重新测量眼压,直到读数<26mmHg。结果:注射后即时眼压,T4组28眼(51.9%),T2组22眼(31.9%)和R组51眼(48.1%)超过25mmHg。到30min时,T4组1眼(1.9%),T2组2眼(2.9%)和R组2眼(1.9%),眼压超过25mmHg。T4组和R组注射后即时眼压显著高于T2组(P<0.01和P<0.01)。各组中无玻璃体回流眼的眼压显著高于有玻璃体回流眼(P<0.01)。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2或4mg曲安奈德和0.5mg的兰尼单抗后眼压可能会立即显著提高。无玻璃体回流是注射后眼压即时上升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2  急诊使用角巩膜缘联合残留物覆盖大型角膜穿孔1例(英文)
    Krishnalatha Buandasan Cheong Min Tet Mohtar Ibrahim
    2011, 11(9):1501-15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2
    [摘要](1644) [HTML](0) [PDF 245.70 K](1271)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两个经保存的同源角巩膜修补片紧急修复伴有晶状体受挤压和玻璃体暴露的角膜穿孔,在成形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一位49岁的患者患广泛性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发后弹力层膨出和微小穿孔。患者在接受了暨成形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暴发了自发性大规模角膜穿孔伴晶状体驱逐和玻璃体暴露。鉴于覆盖破损处的迫切需要,供体角膜又无法立即获得,采用联合两个经保存的角巩膜修补片的双移植片。结果:手术成功不仅恢复了眼球的完整性,也免于眼内容物剜除。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移植片开始愈合,除了补片的巩膜部分,其它部位有良好的再上皮化,没有感染的迹象,并且能够保持手动视力。鉴于上皮缺损,患者配戴了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同时被建议重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在缺乏角膜移植片的情况下,可采用一个或多个经保存的同源角巩膜修补片覆盖大范围的角膜缺损。
    3  伴有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孕妇的不良结局(英文)
    C C T Helen I Tajunisah S C Reddy
    2011, 11(9):1504-15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3
    [摘要](1373) [HTML](0) [PDF 211.35 K](1216)
    摘要:
    目的:报道伴有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孕妇,在给予适当的治疗与随访后,产妇和胎儿的不良结局。方法:对患有 1 型糖尿病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四位年轻的糖尿病孕妇( 年龄 20 ~25 岁) ,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孕妇的不良后果: 流产 1 例,先兆子痫及早产 1 例,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 1 例; 胎儿的不良后果: 新生儿死亡1 例,早产婴儿 1 例。结论:对于糖尿病孕妇出现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时,妇产科医生应该给予紧密的随访。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在其妊娠期间的产前检查与随访中,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当作为疾病的评估之一。
    4  弹性假黄瘤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血管样条纹症(英文)
    Melisa Nika Cagri G Besirli
    2011, 11(9):1508-15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4
    [摘要](1626) [HTML](0) [PDF 259.97 K](1378)
    摘要:
    目的:报告1例表现为双眼视力模糊的48岁女子患弹性假黄瘤病(pseudoxanthoma elasticum,PXE)的病例。方法:病例报告。结果:患者,女,48岁,双眼视力模糊,右眼视物变形。10a前因左眼患血管样条纹症接受激光手术,残余视力较差。右眼视力为20/60,左眼6英尺数指。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下出血和右侧黄斑增厚及左侧椭圆形黄斑瘢痕伴病灶萎缩性色素上皮病变。双眼有血管样条纹和橙色视网膜色素图案。外部检查发现颈部侧面和后面有几处黄色皮肤丘疹和斑块,以及明显的颏皱褶。皮肤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了PXE的诊断,显示有网状真皮层深层的钙沉积和成碎片的成丛的弹性纤维。患者对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反应良好,右眼视力提高到20/25。强调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建议患者求助于心脏病学、胃肠病学和人类遗传学咨询服务。结论:PX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它影响着皮肤、眼和心血管系统。在固有的皮肤变化和明显的颏皱褶的存在下,血管样条纹症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眼科发现能提高PXE的评估。
    5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并发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英文)
    Ungsoo Samuel Kim Hyoung-Seok Kim Young Ju Lew
    2011, 11(9):1511-15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5
    [摘要](1405) [HTML](0) [PDF 189.11 K](1273)
    摘要:
    目的:报告1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optic neuropathy,AION)并发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retinal artery obstruction,BRAO)。方法:患者,女,42岁,因视力障碍进行如下眼科检查: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t angiography,FAG)和视野测试。结果:第一次就诊时,患者视盘肿胀,动脉循环完整,发病1wk后,视网膜下支动脉开始萎缩并火焰状出血加剧。16mo后,视盘呈萎缩性改变,此外,发现视网膜下分支动脉血管影一条。结论:AION并发BRAO可造成动脉循环的机械性压迫。
    6  IL-17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小鼠中表达的变化
    张胜男 孙超 胡媛 夏丽坤
    2011, 11(9):1514-15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6
    [摘要](1483) [HTML](0) [PDF 470.86 K](1209)
    摘要:
    目的:研究IL-17在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在角膜中的表达。分别取正常小鼠及接种病毒后的第1~3,7,10,14,21,28d,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7阳性的CD4+T细胞的表达。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变化,检查角膜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中,角膜和外周血均有IL-17表达。实验组角膜基质内炎性细胞、角膜混浊程度非常严重。IL-17的表达与HSK小鼠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609,P<0.01)。结论:IL-17在HSK小鼠模型中呈高表达,且IL-17在HSK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7  血脂异常对ApoE基因缺失小鼠视网膜及Bruch膜的影响
    莫亚 曾庆华 谢礼丹 刘小虎 唐春燕
    2011, 11(9):1518-15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7
    [摘要](1585) [HTML](0) [PDF 612.43 K](1305)
    摘要: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对ApoE基因缺失(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E-/-)小鼠视网膜及Bruch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只2月龄(ApoE-/-)小鼠和24只C57BL/6J小鼠分别分为高脂组和普食组,每组动物12只,喂养4mo后检测其体质量、血浆总胆固醇,视网膜及Bruch膜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6月龄ApoE-/-高脂组的血浆总胆固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ApoE-/-高脂组外核层厚度、色素上皮细胞层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Bruch膜厚度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使ApoE-/-动物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及Bruch膜发生病理改变,其改变相似于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改变。
    8  Exenatide对高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匡洪宇 刘余 郝明 傅铮 马丽丽
    2011, 11(9):1521-15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8
    [摘要](1346) [HTML](0) [PDF 575.30 K](1481)
    摘要:
    目的:评价Exenatide对视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GCs,免疫荧光检测RGCs是否表达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receptor,GLP-1R),采用高糖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不同浓度Exenatide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干预,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GCs存在GLP-1R的表达。CCK-8检测结果显示终浓度为0.5~1μg/L时Exenatide均可促进RGCs存活,其中0.5μg/L浓度较低且已有明显保护作用(P<0.05)。结论:Exenatide注射液对高糖引起的RGCs生存抑制有一定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很可能通过GLP-1R介导的细胞内保护机制产生。
    9  硫酸软骨素在甘油冷冻液中对角膜内皮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宏伟 邱姣 赵青
    2011, 11(9):1525-15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09
    [摘要](1383) [HTML](0) [PDF 419.55 K](1369)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在甘油冷冻保存角膜中对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pithelial cells,CEC)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角膜片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角膜片直接放入纯甘油中,实验组则在内皮面均匀黏附10g/L CS后再放入甘油中。-20℃保存2mo后行CEC台盼蓝-茜素红活性染色及电镜检查。取30只SD大鼠与保存后角膜片建立Wistar-SD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点植片内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检验保存效果。结果:台盼蓝-茜素红活性染色结果及术后植片内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保存效果和角膜移植术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电镜检查示,实验组CEC胞质内可见个别空泡,线粒体及内质网轻度肿胀;对照组CEC线粒体及内质网明显肿胀。结论:甘油冷冻能够保持CEC的活性,且CS能进一步增进保存效果。
    10  护网明目散对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肖家翔 张磊
    2011, 11(9):1528-15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0
    [摘要](1153) [HTML](0) [PDF 378.50 K](1301)
    摘要:
    目的:探讨护网明目散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STZ诱导的DR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45d。实验结束后取大鼠眼球制备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行常规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正常组大鼠未见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中药组内皮细胞数及凋亡数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网明目散能抑制实验性DR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11  应用纳米技术研究p21cip1基因对人RPE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岩 王昕华 李若溪
    2011, 11(9):1531-15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1
    [摘要](1506) [HTML](0) [PDF 518.17 K](1379)
    摘要:
    目的:通过新兴的纳米粒子基因载体观察p21cip1基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方法:制备p21cip1基因纳米粒子,将其转染到培养的人RPE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21ci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相关细胞量的变化。结果:p21cip1纳米粒子的DNA含量为3%,包封效率为78%,p21cip1基因在体内由于PLGA-PVA载体的保护作用,可以维持比质粒更长时间的有效期,减少质粒易被生物体内核酸酶降解的问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了目的基因的RPE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了目的基因的RPE细胞p21ci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21cip1基因有可能作为一个目的基因,借助新兴的基因载体纳米粒子用于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治疗。
    12  飞秒激光在猪眼角膜板层切削中的实验研究
    周衍文 冯宇宁
    2011, 11(9):1534-15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2
    [摘要](1276) [HTML](0) [PDF 267.13 K](1265)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在离体猪眼角膜行板层切削的切削深度、平滑度及可行性。方法:新鲜离体猪眼及甘油保存复水猪眼各10只,利用飞秒激光进行板层切削。激光切削前后对角膜进行测厚,计算角膜瓣厚度。同时选择徒手制作同样直径角膜瓣,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方法制瓣的角膜基质面的形态区别。结果:新鲜离体猪眼角膜瓣厚度为394.10±12.04μm,甘油保存复水后猪眼角膜瓣厚度为366.30±15.28μm。飞秒激光切削的角膜表面较徒手剥离的角膜表面光滑。结论:飞秒激光在离体猪眼表面切削深度与设定切削深度存在差异,其切削表面光滑,在角膜移植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3  散光型IOL植入术和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
    邓锐东 陈子林 钟凯人 王小艺 宋青山 范惠雅 陈莉莉
    2011, 11(9):1536-15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3
    [摘要](1411) [HTML](0) [PDF 446.80 K](1455)
    摘要:
    目的:对比评估白内障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及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在矫正角膜散光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08-03/2009-03于我院白内障治疗中心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共53例60眼,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大于1D。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受试对象分成两组,其中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有26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7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3眼),而行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组27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7眼,并发性白内障3例3眼)。两组受试对象均在白内障术前及白内障术后第1d;1wk及3mo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电脑验光及主觉验光并记录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散光轴向等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结果:随访6mo,AcrySof Toric组:裸眼视力超过0.5的占93%,超过0.8的占67%。角膜缘松解术组:裸眼视力超过0.5的占73%,超过0.8的占50%。术前验光与术后3mo验光结果比较得,两组受试者术后3mo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crySof Toric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角膜缘松解术组,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AcrySof 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mo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散光,提高视觉质量,手术效果稳定,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有效办法。
    14  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影响因素的析因设计研究
    高玮 丁亚梅 孙玉亮
    2011, 11(9):1540-15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4
    [摘要](1270) [HTML](0) [PDF 227.37 K](1363)
    摘要:
    目的:采用析因设计法探讨LASIK术角膜基质床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及实用性。方法:选取眼科门诊接受LASIK术患者30例60眼,以术前眼压、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为研究因素进行析因设计试验。结果:术前屈光度间、术前眼压与术前屈光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间(P<0.05)、术前眼压与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之间(P<0.01)及术前屈光度与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之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眼压、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间存在交互影响(P<0.01)。结论:析因设计法可用于眼科专业中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术前眼压、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是影响LASIK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术前眼压<21mmHg、术前屈光度中度、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保留300μm以上较安全。
    15  非球面AcrySof ReSTOR +3.0D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李林 谢铃 杨玉洁 徐春丽 杨永利 高晓唯 张振华 林芳
    2011, 11(9):1542-15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5
    [摘要](1713) [HTML](0) [PDF 457.67 K](1300)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非球面AcrySofReSTOR+3D与非球面AcrySof ReSTOR+4D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视功能状态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非球面AcrySof ReSTOR+3D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3D植入56例60眼为实验组,非球面+4D58例60眼为对照组。术后3mo行裸眼远、中、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角膜散光度,对比敏感度检查及问卷调查(视觉干扰、满意度及脱镜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中距离视力实验组(0.68±0.13)明显优于对照组(0.55±0.08),差异显著(P<0.05);术前散光0.75±0.13D,单切口术后角膜散光0.41±0.15D;术前散光1.25±0.18D,双切口术后角膜散光0.72±0.21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夜视力下降、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现象(P>0.05),在满意度评价上,视远及视近方面两组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中距离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脱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球面AcrySof ReSTOR+3D人工晶状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尤其中距离视力比+4D有明显改善,实现了患者高度满意率和脱镜率。因此我们认为非球面AcrySof ReSTOR+3D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16  福来视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贺温玲 刘欣华 赵军 刘珂
    2011, 11(9):1546-15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6
    [摘要](1357) [HTML](0) [PDF 346.65 K](1304)
    摘要:
    目的:评价福来视(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21例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20例29眼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做对照。所有患者术后1d;1wk;1,3mo常规行裂隙灯检查,屈光、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术后3mo检查调节幅度及20g/L毛果芸香碱滴眼前后的前房深度。结果:术后两组均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Tetraflex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传统单焦点组。动态检影法Tetraflex组的调节幅度为2.25±0.35D,单焦点组为0.65±0.25D(P<0.01)。滴20g/L毛果芸香碱后前房深度变浅分别为0.40±0.20mm,0.15±0.11mm,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
    17  青光眼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比较分析
    李培凤 王晋瑛 陈和平 陈丹
    2011, 11(9):1549-15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7
    [摘要](1199) [HTML](0) [PDF 399.38 K](1232)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以及正常人的眼压,眼脉动幅度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15例,正常人20例,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其眼压及眼脉动幅度,同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运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平均眼压为25.42±9.95mmHg,OPA为3.84±0.88mmH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平均眼压为23.12±5.47mmHg,OPA为3.29±0.90mmH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的平均眼压为16.52±2.23mmHg,OPA为1.85±0.47mmHg;正常人组的平均眼压为16.31±2.67mmHg,OPA为2.47±0.80mmHg。前两组与后两组之间的眼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四组之间的OPA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之间存在着弱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OPA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眼压与OPA之间存在弱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
    18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黄斑区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华佩炎 宣懿
    2011, 11(9):1552-15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8
    [摘要](1263) [HTML](0) [PDF 489.19 K](1250)
    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5例79眼,依据后囊膜混浊的不同程度,使用不同输出能量的Nd:YAG激光进行治疗。术后10min及术后7d采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OCT-1000)检测眼底变化,并记录视力和眼前段情况。结果:后发性白内障患者79眼均成功施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无炎性反应,仅6眼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出现小凹痕迹。术后10min,7d时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分别为201.36±41.27μm与197.23±36.54μm,比正常同年龄人群组CMT(189.95±43.57μm)略有增加,但两者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OCT表现为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不完整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各层次欠清晰。结论:Nd:YAG激光是治疗不同程度的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3D-OCT显示Nd:YAG术后10min,7d的视网膜厚度较同年龄正常人群相似,结构未出现明显异常改变。操作技巧娴熟且激光能量选择适当能减小其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
    19  正常眼和不同眼病图像诱发电位的对比研究
    忽俊 陆毫 赵婕 熊毅
    2011, 11(9):1555-15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19
    [摘要](1387) [HTML](0) [PDF 390.41 K](1348)
    摘要:
    目的:应用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不同眼病患者和正常眼进行检查,了解PVEP在对不同眼病的评估中的意义。方法:用PVEP检查67例不同眼病患者及48名正常视力志愿者。比较分析不同病变的PVEP波形变化特点。结果:同正常眼相比,急性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视野显著缩小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视野显著缺损的开角型青光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眼以及弱视眼较正常对照眼PVEP的振幅明显下降,N1及P1的峰时延迟;而视野无显著缩小到视网膜色素变性眼以及视野轻度缺损的开角型青光眼N1峰时、P1峰时及振幅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PVEP对黄斑部功能受损的疾病改变十分敏感,而对周边视野损害改变不甚敏感,在PVEP波形两种成分的改变中振幅的改变较峰时更为敏感。在眼外伤视神经损伤的病例中PVEP可用于判断患眼视力的预后,在弱视病例中也有助于发现病患和随访治疗效果。
    2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李文娟 彭清华
    2011, 11(9):1558-15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0
    [摘要](1280) [HTML](0) [PDF 651.12 K](1337)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最主要的原因,我国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也日趋增多,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AMD的发病机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我们从病因学的角度对AMD的发展进行综合阐述。
    21  春季角结膜炎的治疗进展
    谢根久 刘祁广 张健
    2011, 11(9):1561-15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1
    [摘要](1187) [HTML](0) [PDF 399.42 K](1408)
    摘要:
    我们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结膜下注射治疗、冷冻疗法等方面阐述了春季角结膜炎的治疗近况,并提出了春季角结膜炎未来治疗的展望。
    2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与角膜新生血管
    张海峰 钟彦彦 陆晓和
    2011, 11(9):1564-15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2
    [摘要](2084) [HTML](0) [PDF 435.42 K](1293)
    摘要:
    炎症是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重要因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通过调控IL-1β,IL-6和TNF-α等的表达,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38抑制剂不仅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而且阻断其功能,因此在抑制炎症反应中具有重大作用。从p38信号转导角度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是角膜新生血管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23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研究进展
    梁思颖 黄丽娜
    2011, 11(9):1567-15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3
    [摘要](1185) [HTML](0) [PDF 423.20 K](1256)
    摘要: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对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4  中医药对干眼治疗研究进展
    韩竹梅 张兴儒
    2011, 11(9):1570-15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4
    [摘要](1677) [HTML](0) [PDF 603.41 K](1274)
    摘要:
    干眼为临床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对干眼的疗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局部用药、针刺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眼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25  复发性角膜缘型结膜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及文献回顾
    冯珂 陈鹏 孔宇 袁军
    2011, 11(9):1574-15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5
    [摘要](1963) [HTML](0) [PDF 634.23 K](1362)
    摘要:
    结膜乳头状瘤是结膜上皮组织呈乳头状增生的良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结膜型和角膜缘型。结膜型多见,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角膜缘型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过度增生有演变成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可能。结膜乳头状瘤发病原因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HPV在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结膜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常规HPV检测对于治疗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切除是结膜乳头状瘤基本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高,目前采用多种方法防治复发,包括冷冻及电灼、细胞毒药物及干扰素的应用。我们报道了成功应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1例复发性角膜缘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病例。
    26  PubMed数据库1813/2010年中相关白内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伍建斌 许昌泰 王伯良
    2011, 11(9):1577-15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6
    [摘要](1296) [HTML](0) [PDF 531.43 K](1270)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cataract)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为白内障相关研究课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ubMed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813/2010年所收录的白内障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及趋势、期刊分布、语种、类型、副主题词、研究对象特征、全文及获取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3/2010年底累计收录白内障研究文献45868篇。根据PubMed数据库文献类型,分为Review(n=2957),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1890),PracticeGuideline(n=22),Meta-Analysis(n=62),Letter(n=2142),Editorial(n=505),Clinical Trial(n=2897),Others(n=35767);MEDLINE(n=43838)和Others(n=2030);Nursing journals(n=457),Core clinical journals(n=4093),Others(n=41318);Man(n=18527),Woman(n=17837),Others(n=9504);Humans(n=36577),Animals(n=6015),Others(n=3290);Infant(n=3144),Child(n=5386),Adolescent(n=4392),Adult(n=10485),Aged(n=18649),80and over(n=5993);Links to full text(n=23616),Links to free full text(n=6575),Abstracts(n=28682)。PubMed收录文献量自1946年逐渐增多,1961年后明显增多,增长趋势近似直线(Y=598.71X-689.92,R2=0.9746)。白内障研究文献以英语为主(34655,75.6%),中文发表的文献量排在第7位(732,1.59%)。PubMed中22种眼科学相关期刊(SCI收录期刊)收录文献10299篇(23%)。结论:研究表明,白内障相关研究起始于19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后的文献量增长近似直线则是一个佐证。目前白内障研究仍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27  以案例教学为导向情景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探讨
    庞东渤
    2011, 11(9):1582-15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7
    [摘要](1749) [HTML](0) [PDF 353.93 K](129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进眼科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方法:将案例教学及情景教学应用到眼科理论与实习教学中。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喜爱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见习学习效果。结论:以案例教学为导向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对眼科疾病综合分析的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28  紫药水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谢茂松 郑永征 林宇岚 徐国兴
    2011, 11(9):1585-15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8
    [摘要](1298) [HTML](0) [PDF 312.63 K](1407)
    摘要:
    目的:探讨紫药水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09-01/2010-12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病例70例,行角膜刮片,标本分别行紫药水染色、KOH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以培养结果做为确诊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病例70例中58例检出真菌,阳性率82.9%。紫药水染色法查找真菌阳性率61.4%,灵敏度67.2%,特异度29.6%,假阳性率33.3%,假阴性率32.8%,正确指数-3.1%,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29.6%。KOH湿片法查找真菌阳性率44.3%,灵敏度44.8%,特异度17.9%,假阳性率41.7%,假阴性率55.2%,正确指数-37.2%,阳性预测值83.9%,阴性预测值17.9%。结论:紫药水染色法是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诊断的快速、有效方法。
    29  深板层角膜移植及穿透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的对比研究
    姜秀 洪晶
    2011, 11(9):1588-15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29
    [摘要](1720) [HTML](0) [PDF 331.12 K](1287)
    摘要: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将2003-01/2009-07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2例47眼圆锥角膜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27眼),另一组接受穿透角膜移植(2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12,18mo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改变和角膜内皮细胞状态。结果: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提高4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7行,无排斥反应发生。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裸眼视力平均提高5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8行,有5例发生排斥反应。两种术式相比,术后散光程度无明显差异,深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速率低于穿透角膜移植组。结论:对于非急性期圆锥角膜患者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优于穿透角膜移植术。
    30  基层医院开展人工晶状体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韦志状 黄巧 黎冬冬 韦六培
    2011, 11(9):1591-15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0
    [摘要](1519) [HTML](0) [PDF 440.18 K](1319)
    摘要:
    目的:评价人工晶状体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1-01/2011-01采用后房型IOL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68例68眼,其中"单襻固定法"7例7眼,"双襻固定法"61例61眼。结果:随访3~36(平均12)mo。复查矫正视力0.2~1.2,视力≥0.3者61眼(90%),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IOL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手术是一种矫正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有效、安全术式,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31  眼内窥镜直视下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陈焓 董晓光
    2011, 11(9):1594-15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1
    [摘要](1246) [HTML](0) [PDF 427.92 K](1253)
    摘要:
    目的:探讨在眼内窥镜直视下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在眼内窥镜指导下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6例常规组作为对照,观察比较术后视力、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1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内窥镜组8例术后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正,UBM检查示所有16个人工晶状体襻全部位于睫状沟内,而对照组有3个人工晶状体襻位于睫状沟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内窥镜组术后增加的散光度数较对照组小(P=0.042)。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结论:眼内窥镜下可使术者直视下完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并将人工晶状体准确固定于睫状沟内。
    32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在不同核硬度白内障中的应用
    张磊 张健 沈枫 李祯
    2011, 11(9):1598-15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2
    [摘要](1413) [HTML](0) [PDF 294.12 K](129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核硬度白内障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对162例1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晶状体核硬度不同,分成3组,A组Ⅱ级核57眼,B组Ⅲ级核62眼,C组Ⅳ~Ⅴ级核61眼,术中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技巧。结果:三组病例的术后视力与主要并发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结论:采用不同手术技巧处理软、硬核白内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手术疗效。
    33  小切口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黄芳 祁华 沈枫 张磊
    2011, 11(9):1600-16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3
    [摘要](1202) [HTML](0) [PDF 341.21 K](1243)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行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用RAYNER(570C)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小切口两点固定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5眼(46%),0.3~0.5者4眼(36%),2眼(18%)为0.2。术后1,3,6mo视力均达到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治疗无囊膜无晶状体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34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4例临床观察
    陈惠英 徐柒华
    2011, 11(9):1602-16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4
    [摘要](1378) [HTML](0) [PDF 268.23 K](1261)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囊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后等无晶状体囊膜或囊膜缺损的患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0-04/2011-04采用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完成了24例24眼,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晶状体后囊膜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膜者,以此为依托将一侧人工晶状体襻置于其上,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一点固定法"实施了7例。因严重外伤后而无晶状体后囊者,施行两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二点固定法"实施了17例。结果:术后随访4~12(平均6)mo,复查时矫正视力0.01~1.2,视力>0.6者15眼(62.5%),视力偏低者主要为角膜瘢痕或严重外伤视网膜病变所致。二期植入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状体囊膜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恢复视力的首选。
    35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张宏杰 陈庆明
    2011, 11(9):1604-16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5
    [摘要](1322) [HTML](0) [PDF 450.09 K](1396)
    摘要: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9例32眼白内障患者采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完全无疼痛感29眼(90.6%),轻微疼痛感3眼(9.4%)。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有效保留了原有功能性滤过泡,术后随访3~12mo,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是安全、有效、经济的,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保持原有滤过泡功能。
    36  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郭建立 曹晋 罗国新 姚方方 张建成
    2011, 11(9):1607-16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6
    [摘要](1171) [HTML](0) [PDF 294.49 K](1211)
    摘要:
    目的:评价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取核法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采用翻筋斗取核法完成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d,裸眼视力<0.3者4眼(9%),0.3~0.5者22眼(48%),>0.5者20眼(4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瞳孔下采用翻筋斗法取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37  独眼青光眼手术68例临床分析
    朱俊东 谢丽莲 陈文芳 周民稳 李征
    2011, 11(9):1609-16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7
    [摘要](1356) [HTML](0) [PDF 319.54 K](1295)
    摘要:
    目的:探讨独眼青光眼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独眼青光眼实施手术治疗,46例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28例术中加用丝裂霉素),3例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7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三联手术。观察术后3mo的视力、眼压;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24mo。结果:术后3mo,视力较术前下降者6眼,不变者40眼,提高者22眼。平均眼压14.2mmHg。术后观察期内发生3例眼压升高需使用降眼压药物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6%。术后并发症:发生浅前房3眼,3~8d内恢复。脉络膜脱离1眼,3~7d内恢复。前房少量出血5眼,1~3d内全部吸收。无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独眼青光眼患者,只要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做好各种准备,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对术者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较高。
    38  前房穿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应用
    罗康生
    2011, 11(9):1611-16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8
    [摘要](1698) [HTML](0) [PDF 371.50 K](131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行前房穿刺的疗效、必要性、可行性。方法:将药物治疗后仍处于高眼压持续状态(眼压>40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术前2d行前房穿刺,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后行小梁切除术;B组(对照组)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术后滤过泡、眼压、视力、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前房穿刺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穿刺后眼压随即下降。A组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眼数及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手术成功率、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均P<0.05)。结论:前房穿刺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的辅助措施,能缩短降眼压时间,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39  非甾体类消炎药预防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
    李敏超 杨晓然 刘斐 邵东平 李远标
    2011, 11(9):1614-16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39
    [摘要](1797) [HTML](0) [PDF 392.45 K](1330)
    摘要:
    目的:探讨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糖尿病患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于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且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104)术前1d和术后4wk使用10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4次/d,联合术后4wk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B组(n=113)术后4wk只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观察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的发病率和黄斑中央区视网膜厚度。结果:临床检查发现,A组黄斑水肿4眼(3.8%),B组黄斑水肿10眼(8.8%)。光学断层扫描检查发现,A组6眼(5.8%)发生黄斑水肿,B组12眼(10.6%)发生黄斑水肿。A组的黄斑中央区厚度小于B组(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和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并联合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术后单独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相比,前者可以明显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病率。
    40  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
    李如龙 毛平安 谢阳 卢国华
    2011, 11(9):1617-16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0
    [摘要](2187) [HTML](0) [PDF 320.49 K](1284)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高眼压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行硅油填充术的97例97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39眼(40%)发生高眼压,其中2wk内高眼压12眼(12%),2~8wk内高眼压8眼(8%),8wk以上高眼压19眼(20%);经过药物、手术等对症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结论:继发性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炎症反应、硅油填充过量、硅油进入前房、硅油乳化等是高眼压发生的主要因素,人工晶状体眼或无晶状体眼高眼压发生率更高;药物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41  玻璃体切割联合小直径球内异物取出术临床疗效
    刘蓓 王丽丽 朱忠桥 杜善双
    2011, 11(9):1619-16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1
    [摘要](1345) [HTML](0) [PDF 261.47 K](1292)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伤(异物直径≤3m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01/2010-01来我院治疗的眼内异物伤患者25例25眼,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13例13眼术中部分或全部保留晶状体前囊膜。随访6mo,18例18眼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或缝合固定,随访处理并发症。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结果:患者25例25眼均一期成功取出球内异物。睫状体脱离1例药物治疗痊愈。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注硅油术后视网膜复位。随访6mo时视力提高者23眼,无变化2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伤(异物直径≤3mm)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42  改良内眦赘皮矫治术联合重睑术96例临床观察
    李仲群 薛春燕 鄢红际
    2011, 11(9):1622-16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2
    [摘要](1694) [HTML](0) [PDF 327.14 K](1248)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伴有内眦赘皮的单睑重睑成形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内眦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切除内眦部赘皮将内眦向鼻侧移位建立新内眦,切除内眦部形成赘皮的表浅异位眼轮匝肌及皮下筋膜组织,联合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结果:本组96例患者,术后赘皮消失,泪阜显露适中,内眦间距缩短,重睑外形美观自然。其中58例随访3mo~3a,术后皮肤切口无可见瘢痕,形态稳定,内眦赘皮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能够充分矫正内眦赘皮的异常结构,而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术效果稳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43  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显微手术临床观察
    王勇
    2011, 11(9):1625-16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3
    [摘要](1204) [HTML](0) [PDF 218.02 K](1227)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68眼确诊为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观察3mo~1a,68眼上睑下垂中,治愈41眼;基本治愈27眼。总满意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全部矫正满意,外观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显微手术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成功率高,疗效好。
    44  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眼内炎高危因素分析
    张颖栩 叶润才 李姝燕
    2011, 11(9):1627-16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4
    [摘要](1183) [HTML](0) [PDF 350.22 K](1294)
    摘要:
    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眼内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放性眼外伤315眼,分析不同因素对眼内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开放性眼外伤中,细长异物的穿刺伤、玻璃体异物存留及晶状体后囊破裂均可增加眼内炎的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缝合时间>24h可增加眼内炎的发生几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伤口增大未增加眼内炎的发生几率。结论:玻璃体内异物存留、细长异物的穿刺伤、晶状体后囊破裂是开放性眼外伤并发眼内炎的高危因素,在及时缝合的前提下,伤口的增大并不会增加眼内炎的发生率。
    45  眼球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23例临床分析
    王小涛
    2011, 11(9):1630-16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5
    [摘要](1498) [HTML](0) [PDF 308.21 K](1210)
    摘要: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3眼眼球钝挫伤睫状体脱离的病因、病情、治疗经过、结果及随访记录,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物体撞击伤是引起睫状体脱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分别为拳击伤、爆炸伤。其中15眼损伤眼前节,另外8例合并眼后段病变。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初诊时最佳矫正视力≤0.1者14例(60.9%),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0.5者16例(69.6%),UBM检查21例睫状体脱离复位,21例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结合UBM,通过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眼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睫状体复位,眼后段病变者视力预后差。
    46  比较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疗效
    张晓辉 王峰 熊蕾
    2011, 11(9):1632-16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6
    [摘要](1631) [HTML](0) [PDF 308.21 K](1293)
    摘要:
    目的:探讨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眼肌麻痹患者24例24眼,年龄52±10岁,女13例,男11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眼。离子导入组(A组)、球周注射组(B组)、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组(C组)、维生素B110mg和B12500μg肌内注射组(D组)。每日监测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结果:比较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A,B组分别与C,D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离子导入甲钴胺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方案。非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球周注射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甲钴胺局部用药效果好于全身给药。
    47  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摘除术后干眼的疗效
    李洁 黄蒂 周希彬
    2011, 11(9):1634-16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7
    [摘要](1529) [HTML](0) [PDF 262.44 K](1306)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42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30眼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48  IOLMaster与A超在临床中的对比研究
    李宝华 刘平 王新
    2011, 11(9):1636-16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8
    [摘要](1638) [HTML](0) [PDF 313.21 K](1337)
    摘要:
    目的:通过IOLMaster和A超对白内障患者不同眼轴及前房深度的测量的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03/08眼科白内障患者分别进行IOLMaster与A超术前检查,取两项检查均有结果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经同一位医师进行测量。首先进行无创IOLMaster标准测量,测量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取平均值;然后对比采用10Hz A超测量,取平均值,得到前房深度及眼轴长。结果:眼轴长度A超和IOLMaster在眼轴<22m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眼轴>26mm和22~26mm时,P=0.808,P=0.405,没有统计学意义;眼轴长度A超和IOLMaster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8,r=0.991,r=0.783,在眼轴>26mm和22~26mm时高度相关。而<22mm时中度相关。前房深度A超和IOLMaster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1,r=0.628,r=0.673,均为中度相关。结论:本实验发现眼轴IOLMaster略长于A超,<22mm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眼轴>26mm和22~26mm之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三组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前房深度IOLMaster与A超三组均未见差异性,且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还发现眼轴IOLMaster略长于A超时,可见到前房深度有时IOLMaster略长于A超,有时A超略长于IOLMaster。
    49  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冯萍
    2011, 11(9):1638-16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49
    [摘要](1193) [HTML](0) [PDF 290.71 K](1289)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148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房稳定,无1眼因前房波动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0.5者114眼(77.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易于操作、快捷,并发症少且经济。
    50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刘武装 寇婷
    2011, 11(9):1640-16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0
    [摘要](1386) [HTML](0) [PDF 281.04 K](1242)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及其并发症。方法:对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26例35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7眼)与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18眼)进行观察分析,随访6~12(平均9.8)mo。结果:手术前后眼压情况:术前观察组54.37±6.30mmHg,对照组45.71±6.59mmHg;术后7d,观察组13.18±1.63mmHg,对照组13.33±2.11mmHg;术后6~12mo,观察组14.24±1.63mmHg,对照组19.33±2.14mmHg。观察组术后第1d前房形成15眼(88%),Ⅰ度浅前房1眼,Ⅱ度浅前房1眼,术后浅前房占12%(2/17)。对照组术后第1d前房形成8眼(44%),Ⅰ度浅前房6眼,Ⅱ度浅前房2眼,Ⅲ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共占56%(10/18)。6~12mo观察组中88%(15/17)为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中56%(10/18)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51  曲伏前列腺素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疗效
    吴晓红 陈艳艳
    2011, 11(9):1642-16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1
    [摘要](2174) [HTML](0) [PDF 228.64 K](1501)
    摘要: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腺素对残余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残余青光眼患者(21mmHg≤眼压≤30mmHg)滴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每晚1次,共观察3mo,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wk;1,2,3mo的眼压。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后降眼压效果明显,3mo内平均降眼压幅度在37.69%~38.44%之间。结论:曲伏前列腺素可以作为残余青光眼眼压不甚高的患者的首选降眼压药物。
    52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后5a随访观察
    滕学龙 王亚娜 孙瑞霞 贾志旸
    2011, 11(9):1644-16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2
    [摘要](1412) [HTML](0) [PDF 304.69 K](1366)
    摘要:
    目的:观察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后5a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对92例149眼PDR患者行PRP治疗后的1,3,6,12mo进行复查,以后每6mo进行复查,并在3mo后均复查FFA,必要时补充光凝,随访5a。结果:视力提高52眼,保持不变71眼,下降26眼。5a后患者的最终矫正视力情况:≤0.01者19眼,~0.1者64眼,~0.5者58眼,>0.5者8眼。在激光后的随访期间血糖水平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63眼中,5a后只有6眼发生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占9.5%,而在血糖水平控制不满意的29眼中,有9眼(31%)发生上述情况。结论: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定期随访观察而减少糖尿病性盲是完全可能的。对于PDR患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PRP治疗,并制定定期随访计划,必要时应复查FFA或补充激光,同时,要向患者阐明,严格正规的内科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地降低或延缓PDR发展的倾向。
    53  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治疗
    韩晓冬 孟瓅 朱赛林
    2011, 11(9):1646-16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3
    [摘要](1695) [HTML](0) [PDF 403.89 K](1303)
    摘要:
    目的:探讨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02/2010-09来我院就诊的4例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赤道部放射性切开放血疗法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4例术后脉络膜上腔积血均完全被清除,脉络膜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功能取得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但如果能正确诊断,手术时机掌握恰当,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则能使病情得以缓解或治愈,挽救眼球甚至视功能。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赤道部放射性切开放血疗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54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治疗前葡萄膜炎的疗效分析
    曹芃 刘李平 练海东 郭月英 曹小鹏
    2011, 11(9):1648-16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4
    [摘要](1630) [HTML](0) [PDF 254.27 K](1289)
    摘要: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在治疗前葡萄膜炎中的抗炎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08-02/2010-10就诊的前葡萄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B组采用氯替泼诺眼液,C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眼液,连续随访6wk,观察炎症消退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炎症反应消退快、病程短,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性高眼压;B组炎症反应消退较慢,无药物性高眼压现象;C组炎症反应消退快、病程短,无高眼压现象。结论:对前部葡萄膜炎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联合两种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能快速控制炎症、缩短病程、安全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
    55  配戴角膜接触镜并发巨乳头结膜炎患者112例临床分析
    赵瑞博 李建军
    2011, 11(9):1650-16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5
    [摘要](17136) [HTML](0) [PDF 225.96 K](1597)
    摘要:
    目的:探讨不能脱离接触镜巨乳头结膜炎患者改配频繁更换型接触镜及透气性硬性接触镜,观察巨乳头结膜炎的病情有无变化,同时探讨脱敏剂的疗效。方法:将112例208眼在我中心确诊为巨乳头结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为频繁更换型接触镜同时点明目清滴眼液组(68眼);第Ⅱ组为频繁更换型接触镜同时点脱敏剂组(56眼);第Ⅲ组为透气性硬性接触镜同时点明目清滴眼液组(52眼);第Ⅳ组为透气性硬性接触镜同时点脱敏剂组(32眼)。YZ5X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患者巨乳头结膜炎的临床分期,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4组患者巨乳头结膜炎的病情均得到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接触镜配戴者所引发巨乳头结膜炎若及时更换透气性硬性接触镜或频繁更换型接触镜,能够在不影响戴镜情况下有效控制及治愈本病,应用脱敏剂后无明显疗效。
    56  非手术综合治疗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牛建军 马效工 孙时英 崔兰 黄红艳 李顺利 李晋
    2011, 11(9):1652-16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6
    [摘要](1227) [HTML](0) [PDF 373.48 K](1271)
    摘要:
    目的:分析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2例23眼,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使用高渗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类、神经营养药以及高压氧等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前无光感7眼(30.43%),治疗后减少至6眼(26.09%);治疗前光感5眼(21.74%)治疗后降至4眼(17.39%);治疗前0.02~0.1者7眼(30.43%),治疗后仍为7眼(30.43%);治疗前0.1~0.3者3眼(13.04%),治疗后增至4眼(17.39%)。治疗前>0.3者1眼(4.35%),治疗后增至2眼(8.70%)。治疗有效者11眼,总有效率为47.83%,无效12眼,占52.17%。结论: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总体效果欠佳。
    57  人工泪液联合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的疗效
    张翠薇 莫劲松
    2011, 11(9):1654-16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7
    [摘要](2371) [HTML](0) [PDF 261.87 K](1358)
    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联合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的疗效。方法:观察86例172眼眼睑刷上皮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不含防腐剂的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眼用凝胶),对照组仅予以3g/L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3wk后复查。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干眼评估问卷调查评分;荧光素和丽丝胺绿双染色,观察眼睑刷区的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74眼(86%),好转12眼(14%),治愈率86%;而对照组治愈51眼(59%),好转34眼(40%),无效1眼(1%),治愈率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疗效显著。
    58  逆行撕剥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朱晓宇
    2011, 11(9):1656-16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8
    [摘要](1291) [HTML](0) [PDF 232.05 K](1294)
    摘要:
    目的:了解翼状胬肉手术采用逆行撕剥方法对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6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剥离组采用从头部到体部的常规剥离方式,逆向剥离组采用从体部到头部的逆向剥离方式,2组均同时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均使用丝裂霉素棉片浸润巩膜暴露区,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远期愈合情况。结果:逆向剥离组比常规剥离组角膜上皮完成修复时间明显提前(t=4.79,P<0.05),逆向剥离组复发率(1.6%)明显低于常规剥离组(10.2%,χ2=4.06,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采用逆向剥离方式可以实现加快角膜上皮修复、减少术后复发的目的。
    59  翼状胬肉术后发生巩膜溶解分析
    陆为民 杨庆
    2011, 11(9):1658-16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59
    [摘要](1510) [HTML](0) [PDF 366.17 K](1282)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术后巩膜溶解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对2006-11/2010-12我院门诊及住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MMC术后巩膜溶解10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深层色素膜。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为降低复发率,可采用联合MMC治疗,但是在MMC的浓度及作用时间上应慎重选择,并且术中应尽量减少局部组织的烧灼,以保证局部的血液供应,预防巩膜溶解的发生。
    60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
    肖津安 任梅
    2011, 11(9):1660-16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0
    [摘要](1308) [HTML](0) [PDF 290.30 K](1342)
    摘要: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glue,BFG)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06/2010-12我院门诊翼状胬肉患者59例60眼,分为两组,使用生物蛋白胶组34眼和未使用蛋白胶对照组26眼,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结膜植片贴附情况,球结膜充血以及患者不适症状。结果:生物蛋白胶组手术时间(13.6±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2.3±5.2min),术后2wk内(拆线前),生物蛋白胶组术眼疼痛、异物感和流泪等局部刺激症状均显著轻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植片移位并发症。生物蛋白胶组术后干细胞移植片贴附紧密,对照组有5眼(19%)植片贴附差,出现结膜后退,巩膜外露。生物蛋白胶组植片愈合良好,局部无明显结膜瘢痕形成;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缝线刺激性结膜瘢痕。术后6mo随访期内两组均未见翼状胬肉复发。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可以缩短结膜伤口愈合的时间,促进角膜缘干细胞结膜植片贴附,使用中未见致敏反应的产生。
    61  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位术治疗早期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黄海涛 赵永旺 易笃友 余钦其
    2011, 11(9):1662-16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1
    [摘要](1129) [HTML](0) [PDF 313.27 K](1272)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位术治疗早期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100眼早期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组(改良式组)42例50眼,B组(常规式组)46例5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不适感持续时间、移位/植片成活状况、复发率等情况。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不适感持续时间、移植片成活状况、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改良式相对常规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适感时间短、移植片成活率高和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62  泪道浚通及义管植入治疗多种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江波 龚莉莉
    2011, 11(9):1664-16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2
    [摘要](1167) [HTML](0) [PDF 264.62 K](1215)
    摘要:
    目的:探讨泪道浚通及义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泪道阻塞患者73例73眼进行泪道浚通术,同时植入硅胶义管,术后随访6mo。结果:共治疗泪道患者73眼,治愈59眼(80.82%),有效8眼(10.96%),无效6眼(8.22%)。结论:泪道浚通及义管植入术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63  泪道塞在LASIK术后的早期应用
    冯宇宁 方学军 苏云 莫俊柏 史天禹
    2011, 11(9):1666-16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3
    [摘要](1297) [HTML](0) [PDF 255.70 K](1339)
    摘要:
    目的:探讨泪道塞在LASIK术后早期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54例108眼,其中27例54眼术后第2d植入诊断性泪道塞,另外27例54眼给予倍然眼药水点眼,于术后2wk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和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结果:泪道塞组与倍然组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分别为11.90±4.20,10.85±3.42mm/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塞组与倍然组BUT分别为13.12±2.58和11.67±3.29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泪道塞组与倍然组FL评分分别为6.23±1.12和5.42±2.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塞在LASIK术后早期缓解干眼症状中与人工泪液具有相同的作用。
    64  共焦显微镜检查在小梁切除术后干眼诊疗中的应用
    董晓云 王瑞夫 高晓唯 李文静 雷代坤
    2011, 11(9):1668-16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4
    [摘要](1248) [HTML](0) [PDF 332.03 K](1334)
    摘要: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检查在小梁切除术后干眼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42例58眼,术前1d;术后1wk;1,3mo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y,CM)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合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分析小梁切除术后眼表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1wk术眼角膜上皮细胞密度下降,大小不均,高反光细胞增多。SⅠt程度明显增加,BU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时CM检查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密度、SⅠt及BUT程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M检查可在细胞水平上评价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结构的影响,对术后早期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65  先天性视盘小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研究
    赵芳 郑坤 刘鹤南
    2011, 11(9):1670-16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5
    [摘要](1214) [HTML](0) [PDF 282.05 K](1161)
    摘要:
    目的:探讨、评价并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先天性视盘小凹的特征。方法:对11例11眼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1例均合并浆液性黄斑病变,包括神经上皮脱离、神经上皮层间劈裂、黄斑裂孔形成。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先天性视盘小凹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66  内直肌缩短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效果分析
    钟华红 麦光焕 刘春民 邓宏伟 贾惠莉 韩冰
    2011, 11(9):1672-16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6
    [摘要](1257) [HTML](0) [PDF 235.42 K](1309)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收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的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81例,术前及术后1wk;2,6mo均行常规的眼科检查、斜视角测量、眼球运动及同视机检查,分别对眼位、视功能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2,6mo,患者正位率分别为80.1%,83.7%和81.3%,眼位同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双眼视功能同术前相比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对于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67  应用凸透镜降低近视度数的临床观察
    李松松 戴裕新
    2011, 11(9):1674-16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8
    [摘要](1801) [HTML](0) [PDF 137.22 K](1280)
    摘要:
    0引言目前治疗近视方法各种各样,大多费用高、费时、治疗复杂、依从性差,而视近时戴用凸透镜片治疗近视发现,近视度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治愈轻度近视,它经济、省时、无痛苦、依从性好、具有可持续性治疗、疗效肯定,现报
    68  前鼻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88例
    王赟
    2011, 11(9):1675-16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9
    [摘要](1038) [HTML](0) [PDF 155.98 K](1224)
    摘要:
    0引言泪道由于解剖及生理上的特殊性,极易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致病,因此,泪道阻塞也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伴有泪囊积脓者,还可成为邻近组织特别是角膜组织
    69  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发生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刘兴德 阳毅 万俊梅
    2011, 11(9):1676-16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70
    [摘要](1083) [HTML](0) [PDF 164.95 K](1139)
    摘要:
    0引言白内障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因有很多,可能与术前、术后和术中很多环节有关。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白内障手术切口已逐渐向透明角膜切口过渡,但由于经济等原因仍有一部分患者选择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
    70  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探讨
    王其涛
    2011, 11(9):1677-167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71
    [摘要](1321) [HTML](0) [PDF 155.92 K](1200)
    摘要:
    0引言囊袋张力环(CTR)应用临床之后,使摘除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繁琐操作得以简化,并减少对术眼的损伤[1]。现将我院2005-10/2008-04对23例晶
    71  显微泪点成形术治疗泪点闭锁
    罗兴华 郭永杰 麻永章
    2011, 11(9):1678-16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72
    [摘要](1192) [HTML](0) [PDF 222.38 K](1193)
    摘要:
    0引言泪点闭锁是引起溢泪的常见原因。传统的咬切法或剪切法泪点成形术存在一定弊端。1998-06/2011-06我们应用显微泪点成形术治疗234例356眼泪点闭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72  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闫希冬 齐霞
    2011, 11(9):1679-16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73
    [摘要](1261) [HTML](0) [PDF 112.21 K](1190)
    摘要:
    0引言固定性内斜视属临床特殊类型的斜视,手术矫正较困难,通常选用内直肌后徙,上下直肌与外直肌联结术。往往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者说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本组采用内直肌肌腱断腱,外直肌肌止端异体巩膜条
    73  经颞部皮下不同注射方法优势性对照研究
    向群 李玉莲 许建芳
    2011, 11(9):1680-16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9.067
    [摘要](1596) [HTML](0) [PDF 120.44 K](1315)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患者对改良颞部皮下注射法和常规颞部皮下注射法进针时的疼痛反应程度,探讨改良颞部皮下注射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以复方樟柳碱颞部皮下注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垂直进针法(改良皮下注射法)、传统皮下注射法(常规皮下注射法)颞部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两组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按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由专人观察,收集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皮下注射法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皮下注射法。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能明显减轻患者颞部皮下注射进针时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颞部皮下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