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OCT对远视重度弱视患儿黄斑注视性质的观察

      2012, 12(2):195-1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1

      摘要 (1722) HTML (0) PDF 313.93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OCT方法检查弱视患者的注视性质,思考和审视偏心注视的机制,指导弱视治疗。 方法:对一组3~12岁儿童远视屈光性重度弱视患儿31例40眼治疗前后做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其注视性质的变化。 结果:在31例40眼中,中心注视眼占63%,偏心注视眼占38%。单眼患者中心注视与偏心注视各占50%,双眼患者78%为中心注视,22%为偏心注视。治疗后15只偏心注视眼,分别在0.2~0.5视力之间全部转成中心注视,时间为1mo~2a。合并外斜和调节性内斜没有影响偏心注视转中心注视, 且无论中心注视及偏心注视,其视力恢复对比观察,无明显差异。 结论:采用OC T检查弱视眼注视性质客观、简便。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视力的提高,偏心注视转化为中心注视说明中心凹锥细胞功能被唤醒并且功能逐渐增强。

    • 近10a中国作者发表在眼科SCI期刊的文章情况调查

      2012, 12(2):199-2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2

      摘要 (1701) HTML (0) PDF 264.89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视觉2020”行动发起已有10a余。尽管中国的文章总量在20强国家中排第五位,但各地区的文章分布尚不清楚。本文比较来自中国三个主要地区:大陆、香港和台湾在这10a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眼科文章情况。检索2000/2009年的PubMed数据库,分别对文章的数量,影响因子(IF)和顶级杂志发表文章数量进行比较。从2000/2009年,中国发表共计 2493篇眼科相关文章,其中大陆1076篇,台湾784篇,香港633篇。三个地区发表的文章数量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加(从99到491)。自2006年开始,大陆发表的文章总数超过了香港及台湾。大陆累计影响因子2565.108分,高于台湾(1794.049)和香港(1544.021),但香港在平均影响因子分值方面最高。通过研究发现,近10a来大陆在SCI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有很大的飞跃,并缩小了与台湾和香港之间的差距。

    • 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的体会

      2012, 12(2):203-20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3

      摘要 (1341) HTML (0) PDF 137.95 K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眼睛的局部解剖精细复杂,专业特点强,眼科检查必须采用特殊的器械设备,加上眼科理论教学课时数少,都给眼科教学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研室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的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环节进行了改进,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

    • 显性结膜鳞状细胞癌1例

      2012, 12(2):205-2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4

      摘要 (1752) HTML (0) PDF 258.74 K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患者,男,37岁,以“右眼肿块迅速增大,无痛感5mo”就诊于我科。行眼科常规检查,发现一发白带蒂肿块位于右眼睑裂区角膜缘颞侧。遂行肿块切除术,手术成功。对切除肿块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通过对此例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亚裔患者发生的结膜鳞状细胞癌的诊治,认为长期的阳光照射是导致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对于任何眼表面病变都必须进行仔细的评估,进而正确诊断和治疗。

    • >实验论著
    •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ILK和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2012, 12(2):208-2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5

      摘要 (1419) HTML (0) PDF 722.82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碱烧伤Sprague-Dawley(SD)大鼠角膜制备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K及VEGF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 结果:ILK及VEGF在正常大鼠角膜上皮中仅有微弱表达,而在碱烧伤后各时间点的角膜上皮以及血管内皮中均有明显表达(P<0.01)。碱烧伤后3~5d,可见二者阳性表达,且迅速增加;7~10d,二者表达达到高峰;14d以后二者表达逐渐减弱,与形态学观察CNV生长过程一致。即碱烧伤后3~5d新生血管生长迅速,7~10d生长达到高峰,14d以后血管开始逐渐减少退化。ILK及VEGF表达的变化均与CNV的变化呈正相关(ILK与CNV面积相关系数r=0.900,P<0.01;VEGF与CNV面积相关系数r=0.878,P<0.01),且二者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0.926,P<0.01)。 结论:大鼠角膜碱烧伤后ILK及VEGF均有明显表达,二者作为重要的调控子共同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

    • 原生质体诱导酶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2012, 12(2):212-2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6

      摘要 (1388) HTML (0) PDF 480.58 K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用以制备烟曲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导酶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将浓度为1g/dL蜗牛酶、1g/dL纤维素酶及0.1g/dL溶壁酶的复合诱导酶液与人角膜基质细胞共同培养15min,4h和8h,采用四氮唑盐代谢法(MTT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的诱导酶对人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台盼兰染色法检测诱导酶对人角膜基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的关系。 结果:共培养15min及4h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8h后细胞间隙略变小,偶见脱壁漂浮细胞,MTT实验显示诱导酶培养到8h时MTT值仍无明显下降,台盼兰染色显示8h内诱导酶对细胞存活率影响较小。 结论:用以制备烟曲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导酶短时间内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活性影响较小,这一浓度的复合诱导酶用于动物模型及人细胞学实验较为安全。

    • 茶多酚对体外培养鼠晶状体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2012, 12(2):215-2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7

      摘要 (1558) HTML (0) PDF 408.64 K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氧化损伤鼠晶状体的形态学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研究其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体外培养鼠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H2O2)组和TP(H2O2+TP)组,分别于12,24,48h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情况,并检测各组晶状体的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均保持透明,未见白内障形成;H2O2组大鼠离体晶状体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晶状体的混浊程度逐渐明显增加;TP组的晶状体混浊较H2O2组明显减轻,白内障形成不明显。晶状体混浊相对灰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2O2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MDA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GSH-Px和SOD明显下降(P<0.05),TP组与H2O2组相比,其晶状体中MDA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而GSH-Px和AT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P可提高氧化损伤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从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白内障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 白细胞淤滞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的研究

      2012, 12(2):218-2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8

      摘要 (1787) HTML (0) PDF 342.92 K (1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白细胞淤滞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视网膜的表达。 方法:选取C57型小鼠45只,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22只、正常组23只。10wk后取视网膜,荧光显微镜计数小鼠全视网膜微血管内淤滞的白细胞数目及其含有ICAM-1表达的荧光小球数目,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CAM-1的表达。 结果:10wk后,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白细胞数目及含有ICAM-1表达的荧光小球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视网膜内VEGF和ICAM-1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血管内白细胞淤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有关。

    • >实验研究
    • 兔眼滤过手术模型制作探析

      2012, 12(2):221-2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09

      摘要 (1269) HTML (0) PDF 517.48 K (1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长期有效的兔眼滤过手术模型。 方法:对18只36眼家兔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其中右眼植入单层生物羊膜,左眼植入双层生物羊膜,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 结果:家兔术后巩膜瓣修复快,滤过通道难以长期有效维持,易导致造模失败。术中植入双层羊膜,可明显延长有效滤过通道的维持时间,部分模型有效滤过可维持14~30d。双层羊膜组眼压控制也较理想。 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植入双层羊膜,可以提高滤过模型的成功率。

    • >临床论著
    • Leber家族遗传视神经病变RNFL厚度的影响因素

      2012, 12(2):224-2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0

      摘要 (2022) HTML (0) PDF 346.81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病程、视力、发病年龄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应用Zeiss Cirrus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的Optic Disc Cube 200×200扫描程序,测量64例LHON患者及8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视乳头旁全周及各象限RNFL厚度平均值,并分析病程、视力等因素对RNFL厚度的影响。 结果: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随年龄不同有一定差异,其中18~29岁组最厚,随年龄增长RNFL平均厚度有所降低;LHON发病后3mo内RNFL厚度明显增厚,3~6mo RNFL厚度与正常人群值无明显差异(P=0.745),超过6mo以后RNFL厚度逐渐变薄,与相应年龄正常人群RNFL厚度值比较,薄变量(差值)以下方象限最大,鼻侧象限最小,薄变率(百分比)以颞侧象限最大,鼻侧象限最小。此外,不同视力组患者RNFL厚度差异不显著(P=0.58)。 结论:年龄、发病时间等是影响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患者RNFL厚度的重要因素,患者各象限RNFL薄变程度不同,而视力则与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应用OCT测量RNFL厚度是判断LHON疾病进展及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特征的重要手段。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2012, 12(2):227-2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1

      摘要 (1276) HTML (0) PDF 479.25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临床客观指标和视功能生存质量指标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6例89眼,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A(AcrySof IQ),B(KS-1)人工晶状体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1wk;1mo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计算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术后1mo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结果:A,B两组的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在术后视功能调查问卷中的感觉适应(P<0.01)和立体觉(P<0.01)上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手术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高、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AcrySof IQ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提高患者术后感觉适应和立体觉,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指标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有力工具,可以提供临床客观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信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指标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有力工具,可以提供临床客观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信息。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分级的CT与临床相关研究

      2012, 12(2):231-2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2

      摘要 (1766) HTML (0) PDF 414.06 K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和临床Emery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分级。 方法:对111例132眼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应用CT测定晶状体核CT值和Emery方法进行分级,分为CT组和Emery组,对比两组对应晶状体核分级的术后1d裸眼视力、1wk矫正视力,1d角膜水肿情况、实际超声能量(AP)、有效超声时间(EPT)。 结果:术后1d视力, Emery Ⅲ,Ⅳ组与CT Ⅲ,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ery Ⅲ级核术中AP和EPT高于CT Ⅲ级核,Emery Ⅳ级核,AP,EPT均低于CT Ⅳ级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 Ⅲ,Ⅳ级核较Emery Ⅲ,Ⅳ核术后1d角膜水肿程度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Ⅲ,Ⅳ级核CT核分级方法可以作为Emery核分级方法的有效量化指标而对核硬度进行分级。

    • 玻璃体切割术对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012, 12(2):235-2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3

      摘要 (1371) HTML (0) PDF 354.78 K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方法:对33例4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及30例44眼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进行检查,观察PDR患者术前与术后及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及P1波、N1波5环和4象限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结果:术后随访2mo,正常对照组、PDR患者组术前及术后两两比较:P1波振幅密度正常组及PDR组术前、术后两两比较,5环及4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波潜伏期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3,4,5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第2,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1波振幅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1波潜伏期3环PDR组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及传导功能,从而成为治疗该病并改善部分视力的有效方法。

    • 不同注视性质对NCT和GAT测量结果的影响

      2012, 12(2):239-2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4

      摘要 (1543) HTML (0) PDF 444.08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注视性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眼压结果的差异,以评价NCT对偏心注视患者眼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用NCT和GAT分别测量54例108眼中心注视患者及49例61眼偏心注视患者的眼压,并将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中心注视组54例108眼GAT测量平均为21.30mmHg,NCT测量平均为21.21mmHg,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偏心注视49例61眼GAT测量平均为21.10mmHg,NCT测量平均为25.33mmHg,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种眼压计的差值与GAT测量值成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792。 结论:NCT的测量值高估了偏心注视患者的眼压,检查注视性质有助于正确的评估NCT所测得的眼压结果,临床工作中建议使用GAT对偏心注视患者的NCT眼压值进行矫正。

    • 角膜屈光力超过47D的LASIK手术后2a观察

      2012, 12(2):243-2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5

      摘要 (1409) HTML (0) PDF 389.16 K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评定角膜屈光力超过47D近视眼进行LASIK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与稳定性。 方法:研究组系用PENTACAM地形图检查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超过47D共30例50眼(其中角膜前表面符合部分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条件的12眼,但后表面高度正常)的LASIK手术患者;另设30例50眼术前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研究组无显著差异,但角膜屈光力小于47D的近视眼作LASIK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手术后1,3,6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与角膜地形图;其中角膜地形图对比内容有:前表面中央半径2mm内的最大屈光力平均值,角膜平均屈光力,中央岛效应;后表面屈光力变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BSCVA)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后1,3,6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屈光度无明显差异;角膜地形图与术前相比:中央半径2mm内的最大屈光力平均值和角膜平均屈光力均明显好转,且与近视度数减低值相符;两组术后出现中央岛效应的眼数相同;两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均无1例角膜膨隆症出现。 结论:观察单纯角膜屈光力超过47D或仅角膜前表面部分符合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标准,但后表面高度正常的近视眼作LASIK手术在2a内是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与稳定性。远期影响尚待观察。

    • >文献综述
    •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2, 12(2):246-2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6

      摘要 (1345) HTML (0) PDF 498.08 K (1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类重要的代谢型白内障。长期的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学说,不同的时期偏向于不同的学说。系统地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有利于新药的开发和及时针对性地对本病进行防治,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

    • 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动力治疗药物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2012, 12(2):249-2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7

      摘要 (1448) HTML (0) PDF 581.45 K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主要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严重影响中心视力,甚至致盲。目前,以光敏剂维替泊芬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CNV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由于维替泊芬价格昂贵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各国的学者均致力于新型光敏剂的研发,以期获得替代维替泊芬的效用,我们就应用于CNV治疗的光敏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2, 12(2):253-2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8

      摘要 (1429) HTML (0) PDF 613.98 K (1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致盲性眼病。手术治疗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式。由于其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管理都较老年性白内障困难而且手术效果欠佳。因此,日益引起白内障专科医师及儿童眼科医师的高度关注。我们对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回顾,以探索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2, 12(2):257-2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19

      摘要 (1428) HTML (0) PDF 439.13 K (1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手术时代的到来,白内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向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最大限度地缩小手术切口、尽可能地获得术后最佳视功能,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作为达成该目标的重要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简要回顾了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发展历史,着重阐述了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术后视力的影响。

    • 药物缓释系统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2012, 12(2):260-2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0

      摘要 (1840) HTML (0) PDF 555.51 K (1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临床有许多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但是由于传统给药系统的限制,导致了较低的生物利用度、较差的患者依从性以及一些毒副作用。药物缓释系统通过局部滴眼、眼内或结膜下注射、手术植入等手段可实现在病灶局部缓慢释药。聚乳酸-乙醇酸、脂质体、壳聚糖等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的缓释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可能成为治疗青光眼药物不可取代的载体。

    • 透明质酸钠在治疗青光眼中的应用

      2012, 12(2):264-2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1

      摘要 (1524) HTML (0) PDF 598.50 K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透明质酸钠已被广泛用于医学的多个领域,其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在青光眼的治疗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国内外透明质酸在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成形术及抗青光眼药物等方面的使用方法、效果和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光眼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12, 12(2):268-2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2

      摘要 (1439) HTML (0) PDF 914.08 K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相对于前房角镜、裂隙灯显微镜而言,不受屈光状态和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观察房角、睫状体、术后滤泡。我们通过观察各型青光眼及抗青光眼术后房角和滤泡的UBM扫描图像特点,就UBM在青光眼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预防

      2012, 12(2):271-2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3

      摘要 (1557) HTML (0) PDF 464.35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发达国家已是致盲原因之一,尽管目前有抗VEGF药物、激光、光动力学等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有限。因此,目前最经济实惠的是黄斑变性的预防。我们对目前有据可依的一些黄斑变性的预防方法进行综述,包括4个方面:(1)合理膳食:维生素C、叶黄素、玉米黄素和脂肪酸等;(2)生活方式的管理,例如:戒烟和体重管理;(3)减少光照暴露,如太阳眼镜及滤波人工晶状体;(4)早期筛查。

    • IGF-1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2012, 12(2):274-2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4

      摘要 (1239) HTML (0) PDF 382.48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许多生长因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来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创伤修复和肿瘤生长等过程的调节, 而且还是一种眼内促生长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了CNV的形成。现对IGF-1与CNV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儿童弱视愈后防治的对策

      2012, 12(2):277-2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5

      摘要 (1414) HTML (0) PDF 622.66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弱视愈后转归,不只是弱视复发,还会发生调节性近视和形成真性近视,应引起小儿眼科界的注意。儿童弱视愈后复发应区分为:基本治愈后弱视复发、痊愈后弱视复发、脱镜后弱视复发。“愈前反弹”不属于弱视复发,这样的分类法对儿童弱视的防治是有其实用价值的。在对儿童弱视的治疗和追踪观察中,结合儿童视力、屈光和眼轴发育的特点,提出了儿童弱视愈后脱镜指标为:(1)双眼裸眼远近视力≥1.0, 6mo以上者;(2)眼位正常或斜视性弱视治愈后残余斜视度﹤5°者;(3)远视屈光度≤+1.00DS;(4)远视散光度≤+0.50DC。治愈后的弱视儿童必须达到上述4项指标方可摘掉眼镜。我们对儿童弱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 >临床研究
    • Pentacam和Sirius地形图系统与超声测厚仪角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2012, 12(2):281-2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6

      摘要 (1461) HTML (0) PDF 508.31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irius与Pentacam及超声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一致性。 方法:对51例102眼正常人采用Pentacam和Sirius及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角膜厚度,记录并比较三种方法测量所得中央角膜厚度结果,同时运用Bland-Altman法绘制图表分析两两间一致性。 结果:A超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值低于 Pentacam的平均值,Sirius中央角膜厚度的平均值最接近A超平均值。Sirius与Pentacam一致性的比较:其Bland-Altman图中3.92%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以内,Sirius与Pentacam中央角膜厚度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19.5μm。Sirius与A超一致性的比较:其Bland-Altman图中2.94%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以内,Sirius与A超中央角膜厚度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18.667μm。Pentacam与A超一致性的比较:其Bland-Altman图中582%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以内,Pentacam与A超中央角膜厚度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2533μm。 结论:Sirius系统与Pentacam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Sirius系统比Pentacam系统更接近A超角膜测厚的结果。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原因与处理

      2012, 12(2):285-2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7

      摘要 (1243) HTML (0) PDF 363.78 K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MSICS)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360眼MSICS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眼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进行探讨。 结果:术中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3者22眼(84.6%),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MSICS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最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诸多步骤。谨慎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正确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

      2012, 12(2):287-2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8

      摘要 (1589) HTML (0) PDF 637.52 K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白内障围手术安全性分析。 方法:对近2008-10/2010-09在我科住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74例74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4例4眼因术前评估发现手术禁忌证、无法耐受手术而未行白内障手术;其余70例70眼均在心电监护和持续低流量吸氧下安全行白内障手术,5例5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5例6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有3例患者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随访1mo,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例1眼(1.4%);0.05~者4例4眼(5.7%),≥0.3者65例65眼(92.9%)。术中均无严重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做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禁忌证,术中应用心电监护提高手术安全性。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2012, 12(2):290-2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29

      摘要 (1359) HTML (0) PDF 271.84 K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的变化及手术疗效。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病例为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9眼,对26眼临床前期或房角检查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23眼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对有青光眼发作史的所有患眼联合行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随访3mo~2a。 结果:术后47眼视力提高,2眼无变化,≥0.5者35眼(71%)。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前房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47眼眼压得到长期良好控制。2眼术后1mo眼压再次升高,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高眼压下手术的患者。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前房加深、眼压降低、房角增宽;但对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应同时行小梁切除术。

    • 改良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2012, 12(2):292-2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0

      摘要 (1511) HTML (0) PDF 539.34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的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被诊断为青少年型青光眼的27例43眼患者施行改良的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记录患者的性别、接受该手术治疗时的年龄、是否有青光眼家族史、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眼压及其它手术情况。记录具体手术步骤及术中术后是否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结果:改良的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术后2a的成功率为74%,术前平均眼压为35.38±715mmHg。2a后,患者平均眼压16.50±2.52mmHg,眼压下降值为18.88mmHg(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长期随访的数据显示改良的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结合其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该手术有望成为青少年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术式。

    •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2012, 12(2):295-2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1

      摘要 (1407) HTML (0) PDF 928.33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黄斑裂孔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形态特征及临床价值。 方法:我院2008-01/2011-01经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及间接检眼镜、三面镜确诊的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29例29眼,进行频域光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FD-OCT)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 结果:患者29例29眼中黄斑板层裂孔3例3眼(10%),OCT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部分缺失;黄斑全层裂孔26例26眼(90%),OCT图像均可见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全层缺失。其中黄斑全层裂孔中单纯性黄斑裂孔3例3眼;黄斑全层裂孔伴孔周神经上皮层水肿6例6眼;伴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5例5眼;伴黄斑区脉络膜裂伤7例7眼;伴孔周神经上皮层局部萎缩变薄3例3眼;伴视网膜前膜2例2眼。 结论:频域OCT能清晰的观察到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形态及其周围组织损害,有利于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 早产儿383例ROP筛查情况分析报告

      2012, 12(2):298-3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2

      摘要 (1405) HTML (0) PDF 348.71 K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泉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2010-10/2011-09在我院NICU及眼科门诊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的383例早产儿眼底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在筛查的383例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53例(13.8%),均为双眼发病;其中阈值前Ⅰ型及阈值期病变光凝治疗22例(5.7%);发展为5期病变1例(0.3%);急进型2例(0.5%)。数据显示ROP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出生体质量及胎龄呈负相关;尤其出生体质量与ROP的发生关系密切。 结论:低出生胎龄和体质量是ROP发生的根本性高危因素,对于低胎龄、低体质量的高危早产儿应规范进行眼底筛查。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观察分析

      2012, 12(2):301-3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3

      摘要 (1331) HTML (0) PDF 308.73 K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PDR患者40例44眼(PDR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40眼进行mf-ERG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DR患者组mf-ERG 1~5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2~5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 结论:Mf-ERG可有效地评价PDR患者视网膜的功能。

    • 复方樟柳碱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2012, 12(2):303-30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4

      摘要 (1179) HTML (0) PDF 296.26 K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 方法:将65例82眼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41眼,对照组32例41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2mL/次,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程时间、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 结果: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较传统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小激素用量,提高患者视力。

    • 回顾性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压的变化

      2012, 12(2):305-3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5

      摘要 (1577) HTML (0) PDF 316.29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及眼外肌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前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08-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26例42眼TAO患者,患者行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或眼外肌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及上视时的眼压变化。 结果:患者16例32眼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治疗前平均眼压第一眼位时为21.13±4.10mmHg,向上注视时为2375±5.67mmHg,治疗后分别为16.81±3.69mmHg(P<0.05),18.50±4.03mmHg(P<0.05);10例10眼采用眼外肌斜视手术,术前平均眼压第一眼位时为18.40±2.49mmHg,上视时为24.70±3.63mmHg,术后分别为17.30±1.55mmHg(P>0.05),18.60±2.20mmHg(P<0.01);术前眼压≥21mmHg的TAO患者眼压下降明显(P<0.05)。 结论:两组患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眼压显著下降,但是眼外肌斜视手术前后眼压在第一眼位时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别。

    • 综合疗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疗效观察

      2012, 12(2):308-3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6

      摘要 (1803) HTML (0) PDF 405.75 K (1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疗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原发外眼病的治疗、心理治疗、针灸治疗(新明Ⅱ穴、鱼腰透阳白、承泣透四白穴,重者加印堂,1次/d)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眼轮匝肌痉挛。 结果:采取上述综合疗法,治疗眼轮匝肌痉挛124例247眼。针灸6次(1wk),症状消失者96例192眼,占774%;24例48眼针灸12次(2wk),总治愈率96.8%;4例8眼症状缓解,0.5mo后眼轮匝肌痉挛症状再现,再次治疗1wk,症状无明显改善。无效3.2%。 结论:综合疗法及个体化治疗眼轮匝肌痉挛,是目前治疗眼轮匝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 羊膜联合自体阔筋膜移植术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

      2012, 12(2):310-3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7

      摘要 (1448) HTML (0) PDF 362.70 K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自体阔筋膜移植术修补义眼台暴露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3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发生义眼台暴露的患者进行HA义眼台修整削平,取自体阔筋膜植片覆盖于暴露的义眼台表面,以保存异体羊膜植片覆盖于阔筋膜表面,修补缺损区,术后5~8wk安装义眼片,术后随访观察6~18mo。 结果:术后未再出现结膜裂开及义眼台暴露,义眼活动度良好。 结论:羊膜联合自体阔筋膜移植术是修补义眼台暴露的有效方法。

    • 薄瓣LASIK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分析

      2012, 12(2):312-3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8

      摘要 (1289) HTML (0) PDF 510.06 K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薄瓣LASIK术后6mo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及屈光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计追踪观察158例302眼近视眼行LASIK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d;1wk;1,3,6mo时CCT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预计激光角膜切削值、术中手术光区的大小,术后预计屈光度以及实际屈光度的改变等。 结果:术前平均CCT为531.6±24.3μm。术后第1d平均CCT迅速下降,术后1wk平均CCT继续下降, 1mo后角膜厚度开始增厚。术前和术后第1d CCT差值与预计激光角膜切削值呈强相关性(r=0.916,P<0.01)。术后6mo和术后1d时CCT的差值,即6mo内CCT的增厚值与患者年龄、术眼屈光度和术中手术光区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 -0.180,P=0.026;r=-0.187,P<0.01;r=-0.171,P=0.137)。术后6mo时,实测平均等效球镜与术前预期值接近(术前等效球镜预期值平均为0.34±0.30D)。所有病例随访6mo,无1例发生屈光回退,6mo时裸眼视力均≥0.8,平均视力为1.3±0.2。 结论:薄瓣LASIK术后CCT和屈光状态的稳定大约需要6mo时间。术后6mo内CCT增厚值与术前患者年龄、屈光度及术中手术光区大小均呈显著负相关性。术后6mo时实测平均等效球镜值与术前预期值接近。薄瓣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2012, 12(2):316-3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39

      摘要 (1519) HTML (0) PDF 372.81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5例24眼中高度近视(-3.50~-15.50D)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术前和术后1,3,6和12mo的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并发症。 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4±0.24(0.4~1.2),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90±0.29(0.5~1.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球镜度数:术前-3.50~-15.50(平均-10.19±3.37)DS,术后1.00~-1.25(平均-0.20±0.68)D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散光度数:术前-1.98±1.62DC,术后-0.41±0.58D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3.08±021mm,术后2.25±0.32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 配戴RGPCL与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调节滞后的研究

      2012, 12(2):319-3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0

      摘要 (1768) HTML (0) PDF 354.84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lag of accommodation)的差异。 方法:对57例114眼10~15岁初诊的中、低度近视眼,行医学验光、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家长意愿其中27例患者选择配戴RGPCL,30例患者配戴框架眼镜。两组在最佳矫正视力的基础上,采用低度中和动态检影法测定调节滞后量。配戴期间每3mo复查1次,1a后用同样方法再次测定调节滞后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眼调节滞后量,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1,P=0.121)。1a后,RGPCL组坚持配戴者25例50眼,调节滞后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27例54眼调节滞后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134,P<0.01)。 结论:配戴RGPCL眼调节滞后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对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可有一定作用,应大力推广。

    • >调查研究
    • 听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立体视觉的比较研究

      2012, 12(2):322-3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1

      摘要 (1251) HTML (0) PDF 302.90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对7~18岁的148例听力残疾学生和309例普通学生立体视觉进行测查。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学生立体视觉的成熟年龄在10~12岁,听力残疾学生立体视觉的成熟年龄在13~15岁,即听力残疾学生的立体视觉成熟年龄晚于普通学生;听力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立体视觉发育水平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且无性别差异;与普通学生立体视觉发展水平相比,听力残疾学生立体视觉发展呈追赶趋势,到16~18岁时,两类学生立体视觉正常水平均为100%;视力不良是影响立体视觉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专题报告
    • 白点状眼底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共存家系的RDH5基因诊断

      2012, 12(2):326-3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2

      摘要 (1705) HTML (0) PDF 466.67 K (1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母亲诊断为白点状眼底(fundus albipunctatus, FA)而3个子女均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的家系中进行RDH5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查,确定一种新型变异。 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RDH5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突变筛查,并在1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RDH5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先证者的母亲确诊为FA,而3个子女诊断为RP。母亲、哥哥和姐姐的RDH5基因检测出c.689_690CT>GG突变,而先证者及其母亲存在已报道的c.928delCinsGAAG变异。 结论:本家系中母亲的FA来源于复杂的异质突变,其中c.689_690CT>GG突变是包括欧美各国在内没有报道过的新变异,而3个子女患RP的分子遗传学病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先天性白内障一患病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

      2012, 12(2):329-3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3

      摘要 (1405) HTML (0) PDF 461.41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核型白内障一患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以探索其潜在遗传学缺陷。 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内其他9例患者和11名有血缘关系的正常家系成员以及2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进行核型白内障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 结果:在该家系患者的GJA8基因发现了c.139G>A的杂合错义突变,导致第47位高度保守的天冬氨酸改变为天冬酰胺(p.D47N),而家系内正常成员及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 结论:p.D47N突变在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是首次报道。这一突变是该患病家系的潜在遗传学病因,GJA8基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也证实了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特别是在不同种族之间这种异质性更加明显。

    • >临床报告
    • 高眼压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药物治疗

      2012, 12(2):333-3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4

      摘要 (1208) HTML (0) PDF 241.34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眼压的致病因素、演变过程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药物治疗。 方法:对217例高眼压症患者进行10a以内的随访。包括对眼压、视野、视盘、RNFL以及伴有全身性疾病因素的检查。 结果:随访中181例眼压维持原状或无明显变化,27例眼压增高,9例视野出现缺陷。 结论:高眼压与开角型青光眼不是一种病,但高眼压合并的各种不利因素可使高眼压过渡到开角型青光眼。因此应密切随访观察,必要时积极进行抗青光眼治疗。

    • 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

      2012, 12(2):335-3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5

      摘要 (1302) HTML (0) PDF 261.69 K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对2009-01/2011-01间我科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所做的23例42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病例随访10~34mo,记录眼压、角膜横径值和杯盘比值。 结果:手术成功率术后1wk时为88%,远期为84%。远期观察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杯盘比值也较术前改善,角膜横径和术前值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成功率较高,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较好方法,应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 小儿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和青光眼46例临床分析

      2012, 12(2):337-3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6

      摘要 (1349) HTML (0) PDF 309.92 K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和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46例84眼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和青光眼患者病史,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患儿46例经停用激素、局部或联合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均能控制正常。 结论:小儿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和青光眼中,用药剂量、持续时间、药物种类对其发生都有影响,治疗后均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疗效分析

      2012, 12(2):339-3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7

      摘要 (1509) HTML (0) PDF 270.24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Nd:YAG激光治疗方法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后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Nd:YAG激光治疗方法。其中2例术后早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采用Nd:YAG激光前囊膜周边造孔术;4例术后晚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仅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增厚,采用Nd:YAG激光后囊膜切除术;1例术后晚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伴有人工晶状体前、后表面光学部纤维增殖膜,采用Nd:YAG激光人工晶状体前后囊膜切除术后再行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 结果:患者7例经Nd:YAG激光治疗后均恢复较好视力,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根据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Nd:YAG激光治疗安全有效。

    • 早期和晚期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比较

      2012, 12(2):341-3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8

      摘要 (1425) HTML (0) PDF 240.61 K (1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早期行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晚期激光治疗的疗效。 方法: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125例125眼分为早期治疗组68例68眼和晚期治疗组57例57眼,初诊时行视力、眼压、眼底、FFA和OCT检查。早期组在初诊时行氪激光光凝治疗:除出血区行氪红激光和波及黄斑区行氪黄激光,其余行氪绿激光,激光术后给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40mg。晚期组在初诊时口服沃丽汀、维生素C和安多明等药物,若病变波及黄斑区引起黄斑水肿者行球后注射曲安奈德40mg。1,3,6,12mo行复诊,复诊时行视力、眼压、眼底、FFA和OCT检查。若FFA检查发现晚期组视网膜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行氪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时间为1a。 结果:早期组68眼中视力提高49眼(72.1%),视力稳定16眼(23.5%),视力下降3眼(4.4%);晚期组57眼中视力提高35眼(61.4%),视力稳定8眼(14.0%),视力下降14眼(24.6%)。FFA和OCT检查发现早期组黄斑水肿消失或减轻的时间比晚期组明显缩短,视网膜出血吸收的时间也比晚期组缩短。早期组中没有1眼发生黄斑囊样变性、黄斑裂孔和玻璃体出血,晚期组中有14眼发生黄斑囊样变性或黄斑裂孔,有9眼发生玻璃体出血导致视力显著下降。 结论:早期行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激光治疗,早期治疗能最大限度保存和提高患者的视力。早期行激光治疗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急性前葡萄膜炎142例临床分析

      2012, 12(2):343-3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49

      摘要 (1247) HTML (0) PDF 126.68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方法、疗效,以减少复发率。 方法:对142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常规给予局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3mg,1次/d。同时局部点用典必殊及1g/L双氯芬酸钠眼药水。个别病例经局部激素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则予口服大剂量强的松80~100mg,逐日减量10~20mg,3~5d停药,一般不超过1wk,继续局部激素治疗。 结果:全部病例于30d内痊愈,未出现全身并发症,6mo内无1例复发,1a内复发率14.8%(21例)。 结论:大多数急性前葡萄膜炎不需全身激素治疗,同时适当延长疗程可能对降低复发率有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

      2012, 12(2):344-3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0

      摘要 (1480) HTML (0) PDF 354.06 K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 方法:选取止血活络明目饮、丹红四物汤等中药方剂,配合尿激酶半球后注射。治疗1mo后,给予服用中成药和血明目片3mo,巩固疗效。 结果:通过中西药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26例28眼,总有效率89%,其中57%显效。 结论:治疗玻璃体积血运用止血、活血化瘀明目的中药方剂及中成药和血明目片,有固本之功;用尿激酶半球后注射溶解凝血块有治标之效,标本兼治,才能达到祛瘀明目的目的。

    • 减压阀植入术后减压阀暴露和脱出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012, 12(2):346-3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1

      摘要 (1418) HTML (0) PDF 356.11 K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后减压阀暴露原因及处理。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后减压阀暴露者,分析其暴露原因,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结果:减压阀暴露发生时间为术后6~31mo,经结膜修补或再次植入新阀后,随访6~24mo效果良好。 结论:青光眼减压阀暴露的原因与手术技巧、患眼的病变等因素有关,所以术中应积极避免暴露因素。

    • 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手术治疗

      2012, 12(2):348-3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2

      摘要 (1531) HTML (0) PDF 272.37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矫治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 方法:患者15例29眼,采用内眦重建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倒向型内眦赘皮者行L型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其它类型内眦赘皮者行y-v成形术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 结果:术后随访6~12mo,所有患者下睑内翻及内眦赘皮均矫正满意,睑裂横径延长,内眦角自然,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家长及患者满意。 结论:联合手术的方法简便有效,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术后瘢痕不明显,提高了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疗效,患者术后不易复发,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 高海拔地区少数民族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2, 12(2):350-3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3

      摘要 (1164) HTML (0) PDF 423.44 K (1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哈萨克族翼状胬肉患者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66例69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翼状胬肉显微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术(33例34眼)和翼状胬肉显微切除+丝裂霉素C术(33例35眼),术后随诊1~2d。 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缘干细胞组为3~5(平均4.5±2.4)d,胬肉切除组5~8(平均6.5±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P<0.05)。角膜缘干细胞组有1眼复发,复发率3%,胬肉切除组8眼复发,复发率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5)。 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低、风沙大、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等特点,造成少数民族患病率增高。采用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角膜创面修复快,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 单眼双侧翼状胬肉联合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2012, 12(2):353-3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4

      摘要 (1198) HTML (0) PDF 255.73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患眼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加健眼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治疗单眼双侧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4例24眼患者单眼双侧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鼻侧结膜瓣自患眼上方取,颞侧行结膜瓣自健眼取,随访7~16mo,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1例复发,复发率为4%。 结论:患眼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加健眼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治疗单眼双侧胬肉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为解决单眼双侧翼状胬肉复发率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 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2, 12(2):355-3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5

      摘要 (1303) HTML (0) PDF 319.50 K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7例150眼翼状胬肉分为3组,分别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结果:一组与二、三组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二组与三组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羊膜移植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显著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这两种治疗胬肉的手术方法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要好,值得推广。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26例的临床观察

      2012, 12(2):357-3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6

      摘要 (1196) HTML (0) PDF 315.83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两种植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6/2011-06植入HA义眼台26例26眼患者资料,分别采用直接肌锥内植入法、巩膜后肌锥内植入法2种手术方法。术后随访3~24(平均13)mo。 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5例手术后整形效果良好,出现结膜囊狭窄、肉芽肿、上眶区凹陷6例,义眼活动不良3例,仅有2例发生义眼台脱出。HA义眼台植入后义眼活动度和稳定性好。 结论:HA义眼台植入术是无眼球患者的首选,而巩膜后肌锥内植入法能明显降低手术后义眼台暴露率。

    • 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学龄前儿童干眼的临床观察

      2012, 12(2):359-3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7

      摘要 (1313) HTML (0) PDF 305.73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学龄前儿童干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确诊的儿童干眼患者32例64眼,给予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点眼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mo分别就临床症状、泪膜干涉图像等级及泪河高度做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1mo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泪膜干涉图像等级及泪河高度均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明显改善儿童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干眼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

    • 环戊硫酮片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2012, 12(2):361-3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8

      摘要 (1590) HTML (0) PDF 276.68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环戊硫酮片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的观察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应用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滴眼联合环戊硫酮片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右旋糖酐羟丙纤维素滴眼液滴眼,总疗程为60d,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和 81%,显效率为85%和57%。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环戊硫酮片联合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与单纯用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相比,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生不良反应。

    • 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2012, 12(2):363-3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59

      摘要 (1290) HTML (0) PDF 287.29 K (1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硅胶泪道引流管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68例83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选用球头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对26例37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患者选用引线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 结果:术后随访6~12mo,球头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87%,引线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73%。 结论:逆行泪道插入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办法简便,效果良好,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改良永久性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与鼻泪道阻塞

      2012, 12(2):365-3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0

      摘要 (1386) HTML (0) PDF 337.75 K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疗效。 方法:自2009/2011年选择42例42眼鼻泪管阻塞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鼻腔逆行植入永久性人工鼻泪管,术中使用带侧孔探针代替原包装中的直孔探针,通过调节探针侧孔的位置,使引导丝下端自下鼻道自行脱出,术后随访6mo,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42例42眼成功植入人工鼻泪管,手术植入成功率100%。术后6mo进行随访,有效率100%。 结论:改良永久性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与鼻泪道阻塞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 关于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骨孔大小的探讨

      2012, 12(2):367-3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1

      摘要 (1346) HTML (0) PDF 268.28 K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骨孔的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以寻求最合适的骨孔大小。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01/10在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欲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00例20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眼:骨孔大小6mm×6mm(±2mm),B组100眼:骨孔大小10mm×10mm(±2mm)以上。手术时按分组做相应大小骨孔,术后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及手术效果。 结果:A组9例因骨壁太厚,3例因骨孔位置不在最佳位置需扩大骨孔,失访4例,最后进入观察病例84例,其中无效2例,有效82例。B组失访3例,最后进入观察病例97例,其中无效3例,有效94例,两组统计学上成功率无明显差别,A组患者术后反应更小效果更好。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时6mm×6mm(±2mm)的骨孔大小是合适的,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不良反映少、且不影响手术效果的特点。

    • 儿童瞬目异常的病因分析

      2012, 12(2):369-3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2

      摘要 (1614) HTML (0) PDF 224.59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异常瞬目儿童病因进行总结分析,为此类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以防误诊漏诊。 方法:对2008-01/2010-08以“异常眨眼”为主诉就诊于眼科的3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大部分就诊患儿在有眼科器质性病变同时伴发抽动障碍,而眼科器质性病变以结膜炎居多。仅由精神紧张造成频繁眨眼患儿例数最少。 结论:眼科医生在接诊异常瞬目患儿时,不要因为检查出眼科器质性病变就忽略了抽动障碍的诊断,以免误诊或诊疗混乱,给儿童身心带来严重伤害。

    • 眼球摘除107例临床分析

      2012, 12(2):371-3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3

      摘要 (1324) HTML (0) PDF 178.87 K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眼球摘除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5-07/2009-07在我院眼科住院,接受眼球摘除术的所有患者资料共107例,把资料分别按原始病因和是否伴有眼球创伤史分类,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继发性青光眼绝对期是眼球摘除的首位原始病因;有眼创伤的49例中,青光眼滤过手术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并发症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否认眼创伤的58例中,各种青光眼绝对期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 结论:加强青光眼病知识的宣传;眼外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对基层眼科医生应该加强技能培训,这些是减少患者眼球摘除的关键。

    • >调查报告
    • 老年人青光眼51例临床分析

      2012, 12(2):373-3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4

      摘要 (1266) HTML (0) PDF 346.59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探讨防治措施。 方法:对51例69眼50岁以上老年人已确诊为青光眼的病例进行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结果:患者51例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1例25眼(男4例5眼,女17例2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26眼(男6例9眼,女11例17眼)、开角型青光眼10例15眼(男6例9眼,女4例6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男2例2眼,女1例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25眼急性发作均有明显诱因,症状明显。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14例22眼有轻微症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例2眼有夜盲等症状,余无明显症状。继发青光眼中有2例有明显症状,1例无明显症状。有家族史者11例;解剖因素(浅前房、窄房角)有39例;近视及远视患者有21例;视网膜静脉阻塞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1例;长期点用含地塞米松眼药水致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例。 结论:老年人青光眼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做到早就诊、早治疗。

    • >短篇报道
    • 硅油充填眼下方视网膜脱离的巩膜外手术治疗

      2012, 12(2):376-3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5

      摘要 (1256) HTML (0) PDF 150.79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泪小点周围眼睑小肿物的临床治疗

      2012, 12(2):377-3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6

      摘要 (1216) HTML (0) PDF 357.39 K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后鼻腔清理的临床分析

      2012, 12(2):378-3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7

      摘要 (1202) HTML (0) PDF 175.25 K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LAIS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的治疗

      2012, 12(2):379-3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8

      摘要 (1121) HTML (0) PDF 160.22 K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双眼真性小眼球伴自发性脉络膜渗漏1例

      2012, 12(2):3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2.69

      摘要 (1275) HTML (0) PDF 156.89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