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王晓雪 , 赵桂秋 , 王青 , 车成业 , 张秋秋 , 李翠
2012, 12(6):1011-10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1 CSTR:
摘要:目的:评价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状态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分为三组:A组为高度近视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B组为高度近视无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C组为正视眼的白内障患者。于手术后3d观察A、B、C三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术后6mo观察A组视力与眼轴的关系、A、B、C三组UCDVA和BCDVA、对比敏感度、眼底检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
结果:在本实验收集的472例患者(545眼)中,A组患者74例(91眼);B、C组各199例(227眼)。术后3d及6mo,B、C组的UCDVA及BCDVA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C组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患者UCDVA及BCDVA在B、C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和B组在4种状态5种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对比敏感度高于A、B组,B组的对比敏感度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统计学检验,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与眼轴长短之间呈负相关性。 A、B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组间患者术后质量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结论: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较高度近视不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及正视眼的白内障患者差,这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有直接关系。
Angela V P Loo , Sujaya Singh , Mohammadreza Peyman , Visvaraja Subrayan
2012, 12(6):1016-10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巩膜固定术治疗眼外伤的疗效。 方法:系列病例回顾性分析。将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接受PPV联合IOL巩膜固定术的8例连续性病例纳入研究,其中1例患者双眼均受伤,共有9眼。对现阶段视力,手术技巧,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9眼中有8眼(89%)视力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是眼压升高,无缝线破裂。 结论:PPV联合IOL巩膜固定术对有眼外伤病史的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
Altuntaş E E , Erdoğan H , AriciK , Topalkara A , Müderris S
2012, 12(6):1019-10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是否为早期诊断假性剥脱综合征(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PES)的临床预测参数。 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单眼或双眼PES患者组成研究组,另有3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测量0.5,1,2和4kHz纯音听阈水平。同时记录鼓室测压高峰值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结果。所有受试者进行了详细的眼科检查。 结果:PES组与老年性耳聋的听力水平分布不同。轻度听力丧失(21~40分贝)第2组高于第1组。对PES和老年性耳聋患者各检查频率之平均听力阈值进行直接比较。比较PES和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平均纯音听阈可发现两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高频率(4kHz)时, 两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所有在耳鼻喉科诊断为老年性耳聋的患者不应该进行眼科检查。在临床实践中,此种检查是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
2012, 12(6):1025-10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4 CSTR:
摘要:目的:报道1例因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双侧颈总动脉完全闭塞和双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患者。 方法:病例报告。1例57岁男性患者主诉左眼一过性黑矇伴有眼部和眶周疼痛6mo,诊断为双侧OIS,依次给予双侧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白内障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 结果:经过PRP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双侧眼部病情稳定。但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出现眼压升高,视力降至指数。 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双侧颈总动脉完全闭塞和双眼OIS的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不佳。
2012, 12(6):1028-10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5 CSTR:
摘要:目的:用光敏剂Erythrosin B激光诱导建造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并观察该疾病模型的疾病过程以及组织学改变。 方法:分别于0,1,3h;1,2,4,7,14,21d对激光建模后的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大鼠模型行眼底观察、眼底照相和荧光造影。再分别于7,14,21d行视网膜组织切片检查。 结果:可以观察到CRVO组和BRVO组大鼠阻塞的静脉在造模后7d完全再灌注。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在第4d最严重,到第14d时,造模组大鼠的视网膜都可观察到苍白水肿;第21d时,CRVO组视网膜内可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物。在BRVO组,视网膜出血局限于阻塞的静脉区域,但是视网膜水肿往往在一定程度波及到静脉未阻塞的象限。无论CRVO还是BRVO组,14d后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缺失。 结论:采用Erythrosin B作为光敏剂,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制备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血管阻塞可以持续7d。CRVO组和BRVO组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的缺失。该动物疾病模型稳定,可以为视网膜缺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刘小虎 , 曾庆华 , 莫亚 , 唐春艳 , 谢礼丹 , 王毅
2012, 12(6):1033-10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6 CSTR: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血脂异常ApoE缺失(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E-/-)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组织及超微结构,探讨健脾祛瘀法对其RPE层VEGF/VEGFR2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36只2月龄ApoE-/-小鼠分为3组,即:普食组(A组)、高脂组(B组)、治疗组(C组),每组动物12只,喂养5mo后检测其体质量、血脂、血流变,RPE层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blot检测VEGF表达。 结果:7月龄ApoE-/-小鼠B组体质量、血脂、血流变指标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PE厚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PE层VEGF及VEGFR2染色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网膜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脾祛瘀法对改善血脂异常ApoE-/-小鼠的血脂、血流变等生化指标有积极作用,并且提示对该AMD动物模型中RPE层VEGF/VEGFR2信号传导通路有一定调控作用。
2012, 12(6):1038-10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7 CSTR:
摘要: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方法:取实验兔20只分别在植入药后1,2,3,5,7,9,11,14,21,28d,各取2只兔(含4眼),抽取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yA的药物浓度。 结果: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体外14d内药物累积释放比率为81%。在注入玻璃体腔内28d均可检测到CyA,11d时为最高浓度1237.7ng/mL,最小浓度在第28d测为4485ng/mL。 结论: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玻璃体腔能缓慢释放CyA,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壳聚糖纳米微粒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用于治疗眼后节疾病。
2012, 12(6):1041-10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thropoietin, rhEPO)对挫伤视网膜Bcl-2和Bax的调节作用,明确重组rhEPO对挫伤视网膜的保护机制。 方法:两月龄雄性大鼠45只,5只用于正常对照组,余下40只仿Allen重击法制作视网膜挫伤模型致左眼挫伤。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rhEPO治疗组,每组各20只大鼠,每组又分12和24h;3和7d共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大鼠5只。rhEPO组大鼠ip rhEPO,1次/d;模型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ip。各组各时段于给药给水停止后第2d取材,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均有适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至3d时表达最低。除12h外,其余各组Bcl-2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低。而Bax蛋白表达逐渐上升,至3d达峰值。除12h外,其余各组Bax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高;rhEPO组Bcl-2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高,而Bax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低。 结论:Bcl-2和Bax参与了眼挫伤视网膜病变过程;rhEPO能够上调挫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以抑制损伤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2012, 12(6):1044-10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0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RIR)急性损伤中的表达,研究两者在RIR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42);RIR组(n=42),假手术组及RIR组分为再灌注后0,6,12,24,48,72,168h亚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RIR模型,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Nogo-A的表达在12h开始升高(P<0.05),48h达到高峰(P<0.01),72h下降(P<0.05),168h达到正常基线水平(P>0.05);NgR的表达在6h即出现上升,持续至48h达到最高峰(P<0.01),72h下降,168h达到正常基线水平。实验组大鼠Nogo-A与Ng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 结论:Nogo-A和NgR在RIR各时间点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沿时间点呈抛物线形,在再灌注48h时均达到峰值,NgR先于Nogo-A表达,两者协同作用,与RIR损伤后抑制节细胞轴突修复再生有关。
2012, 12(6):1048-10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雌激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n=8),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n=32),苯甲酸雌二醇处理组(E2+IR,n=32)。其中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后6,24,48和72h组(每组8只)。通过前房灌注加压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常规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E2+IR组视网膜组织损害程度在各时间点较IR组好转。IR组Bax蛋白在6h时已经开始表达,24h达高峰,48h表达开始下降,72h仍有部分表达;而E2+IR组Bax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上较IR组明显下调(P<0.01);IR组Bcl-2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6h时表达量最多,随时间延续表达量逐渐减少;Bcl-2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上较IR组明显上调(P<0.01)。 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损害了视网膜组织结构。Bcl-2和Bax参与了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苯甲酸雌二醇可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保护视网膜组织。
李翠 , 车成业 , 李娜 , 贾文妍 , 王晓雪 , 刘筱楠 , 刘静 , 王青 , 赵桂秋
2012, 12(6):1051-10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1 CSTR:
摘要:目的:检测曲霉菌预处理前后大鼠角膜上皮TLR4受体的表达变化。 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不予特殊处理,B、C、D三组以罩杯法刺激大鼠角膜4h建立曲霉菌刺激模型。B组在完成刺激后立即取角膜上皮,C组在96h后取角膜上皮,D组在96h后重复刺激,其后取角膜上皮,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所取上皮组织中TLR4受体mRNA的表达。 结果:罩杯法建立大鼠角膜曲霉菌刺激模型后TLR4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但96h后已趋于正常,再次刺激后受体mRNA的表达变化与初次刺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罩杯刺激法可以使TLR4受体mRNA表达上升,但受体并未因曲霉菌刺激而产生基础表达量的变化,重复刺激后受体表达亦无明显差异。
2012, 12(6):1054-10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2 CSTR: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葡萄膜炎中IL-17+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抽取HLA-B27阳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同时建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CsA,通过ELISA检测不同浓度CsA对IL-17分泌的影响,通过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CsA对IL-17+细胞活化的影响。 结果:CsA可以有效抑制IL-17的分泌,且随着浓度增高抑制程度增加;但是CsA不影响IL-17+细胞对CD69的表达。 结论:CsA可以通过抑制IL-17的分泌来实现对HLA-B27阳性葡萄膜炎的治疗。
2012, 12(6):1056-10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3 CSTR:
摘要:目的:比较Ziemer LDV飞秒激光与Moria M2机械板层刀不同制瓣方式对LASIK术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近视患者100例200眼(近视度数-2.00~-12.00D,散光度数0.00 ~ -3.50D),分别应用Ziemer LDV飞秒激光(设定角膜瓣切削厚度110μm)与Moria M2 (110刀头)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各50例 100眼。术后1wk,应用眼前节RTVue FD-OCT 测量,每个角膜上 0°,45°,90°,135°四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中心点、距离中心1,2,3mm特定7个点(共计28个点)的角膜瓣厚度测量,并作分析比较。 结果:角膜瓣中央点厚度:Ziemer LDV飞秒激光组108.69±11.75μm,Moria M2 微型角膜刀组130.75±13.36μm,所有观测点(共28点)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角膜中心点厚度与预计值差值比较:Ziemer LDV飞秒激光组 9.70±6.84μm,Moria M2 微型角膜刀组 21.63±11.79μm。Ziemer LDV飞秒激光组预计值差值明显低于Moria M2 微型角膜刀组(t=17.493,P<0.01)。Ziemer LDV飞秒激光组与Moria M2微型角膜刀组同一截面中各点角膜瓣厚度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角膜瓣制作方式相比,在角膜瓣的精确性、可预测性等方面 Ziemer LDV飞秒激光优于Moria M2 微型角膜刀。Ziemer LDV组与Moria M2 机械板层刀组都未表现角膜瓣厚度的均匀性。
裴存文 , 冯雪梅 , 史少阳 , 胡娜 , 王丽美 , 王洪宇 , 段运动
2012, 12(6):1059-10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4 CSTR:
摘要: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non-diabetes retinopathy,NDR)及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es retinopathy,NPDR)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测定其视网膜电活动的改变,评价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严重程度。 方法:选取50~70岁的老年人30例30眼作为正常组,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50例50眼做为实验组。分别在标准状态下行OCT及mfERG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对于NPDR的患者,视网膜形态的变化:视网膜黄斑区大部分神经上皮层变厚,说明对于糖尿病这个危险因素,视网膜的功能在不断的下降,视网膜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在NDR中变化并不明显而在NPDR明显变厚,说明黄斑区形态在糖尿病早期变化并不大,随着糖尿病的病情加重,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电生理学改变:mfERG的P1波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反应密度逐渐下降,在NDR就明显减低,而在NPDR,下降更为明显,说明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改变前,电活动已经减弱,在形态发生变化后,电活动的下降更为明显。 结论:OCT联合mfERG测定黄斑区域的形态改变及电活动改变,两种检查手段在疾病的早期观察、随访和进一步治疗的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12, 12(6):1063-10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并发黄斑中心凹下CNV的PM 患者17例17眼纳入治疗。PDT按照国际标准进行。3d后在表面麻醉下给予1.5mg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第1,3,6,12mo各随访1 次, 随访时间为6~16mo。复查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照、FFA、OCT。治疗前、后对比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4眼(23.53%),视力提高1行者5眼(29.41%),视力不变者8眼(47.06%),无视力下降者。术前BCVA:0.02~0.3(logMAR值:平均1.007±0.103),术后BCVA:0.02~0.5(logMAR值:平均0.873±0.100)(P<0.01)。术前平均眼压为15.26±0.76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97±0.69mmHg(P>0.05)。FFA检查显示:10眼CNV 完全闭合,占58.82%,其余7眼CNV大部分闭合,占41.18%。CMT:术前平均为: 194.67±12.74μm,术后平均为:132.07±8.32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CNV的PM安全有效,使CNV渗漏停止或减轻,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但不同年龄的患者视力预后差别大,老年患者视力预后差,可能与其本身的进行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有关。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2012, 12(6):1066-10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6 CSTR:
摘要: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情况。 方法:对入选的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手术,在术前1d;术后3,7d;术后1mo做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液羊齿状试验(TFT),在术前1d和术后1mo做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泪液功能。 结果:共纳入87例87眼患者,其中男45例, 女42例。年龄45~81( 平均64.1±8.8)岁。术后1mo BUT较术前1d延长,分别为11.47±3.23s和9.43±3.25s (P<0.05);术前羊齿状试验结果正常(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占22%,术后1mo正常的患者增加至90%,术后1mo TFT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杯状细胞密度要高于术前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为39.73±18.46个/10个高倍镜和48.85±18.80/10个高倍镜 (P<0.05)。泪液分泌Ⅰ试验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分泌较术前增多(P<0.05),但术前、术后晚期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 结论: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前后的泪液功能明显有改变, 手术可使患者的泪液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
2012, 12(6):1069-10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LASIK术后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缓解术后干眼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10/11在青岛眼科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66例132眼。并在术后常规用药基础上,左眼只使用人工泪液,右眼加用1g/L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根据右眼滴用非甾体抗炎药频率不同,分为A组:4次/d(74眼)、B组:6次/d(58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0d;1mo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虎红染色、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ISV)、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IVA)。并对几组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眼比较,除ISV和IVA之外,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10d及1mo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组间比较,术后10d BUT和虎红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角膜地形图ISV和IVA对于LASIK术后干眼的诊断具有意义,但对于术后干眼治疗的疗效评价缺乏特异性;在LASIK术后加用非甾体抗炎药,能通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而有效的缓解术后早期的干眼症状;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滴用频率并不能明显增加药效。
吕秀芳 , 张莉 , 杨浩江 , 李雯霖 , 王莉 , 方旺 , 陈凌燕 , 钟晖 , 吴进
2012, 12(6):1073-10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8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 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 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 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
2012, 12(6):1076-107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19 CSTR:
摘要:包膜糖蛋白gB,gD是参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基本结构蛋白, 具有重要的抗原表位, 参与病毒穿膜过程,介导了病毒的细胞间扩散,在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分子和功能特性的研究对HSV作用机制及预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针对HSVgB,HSVgD的抗原表位已研究出相应疫苗,本文将对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s keratitis,HSK)有关的糖蛋白gB,gD与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2012, 12(6):1078-10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0 CSTR:
摘要: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药物,经化学改造可生成多种衍生物,随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不断研究深入,发现其还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鉴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葡萄膜炎的免疫发病机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应用于葡萄膜炎前景十分广阔。
2012, 12(6):1081-10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1 CSTR:
摘要:角膜胶原交联(CXL)是一种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利用370nm波长的紫外线A照射核黄素产生的光敏反应来诱导角膜胶原纤维间的交联,以此提高角膜硬度,增强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该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角膜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最近也有文献报道经典交联方法术前去角膜上皮所引起的一些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针对去角膜上皮引起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学者提出了跨角膜上皮核黄素-紫外线胶原交联法。本文主要对角膜胶原交联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去角膜上皮的影响及近年来跨上皮交联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2012, 12(6):1085-10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2 CSTR:
摘要:随着人们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主要分为折射型、衍射型和折射衍射混合型3类。本文拟就此三类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现状等作一综述。
2012, 12(6):1088-10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3 CSTR:
摘要: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治疗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因其副作用,研究者们不断寻找一种低毒性、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的抗增殖药物。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蛋白等技术不断进步,针对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治疗,新的给药途径及新的抗瘢痕药物不断的涌现。本文就过去3a在PubMed上收录的关于青光眼滤过手术最新抗瘢痕治疗的文章作一综述。
2012, 12(6):1091-10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4 CSTR:
摘要: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标记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多种。逆行标记法是标记研究RGCs的常用方法,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人们发现RGCs内或胞体上存在某些特异的抗原,因此尝试使用免疫标记的方法标记检测RGCs。本文综述近年来对RGCs进行标记的研究进展。
2012, 12(6):1094-10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5 CSTR: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眼科教学中实现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教学中引入了循证医学的观念,重视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向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转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库系统、虚拟现实、裂隙灯显微镜示教系统、实验解剖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在眼科教学中广泛应用。本文对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2012, 12(6):1097-10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1-10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8眼,根据临床表现和OCT检查结果按早期、增殖期、牵拉期予以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wk;6mo检测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组织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mo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早期组≥0.5者100%,增殖期组≥0.5者73%,牵拉期组≥0.1者53%。术后6mo,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牵拉期组患者有2例最终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 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改善视觉质量,并不会加重原有眼底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黄斑前膜已处于牵拉期的白内障患者,单纯白内障手术对术后视力改善有限,建议联合或再行眼底手术治疗。
赵玲 , 靳扬扬 , 张妍霞 , 李冬 , 王应利 , 樊容
2012, 12(6):1099-11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方法: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0例106眼,施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Ⅰ期植入晶状体在囊袋内。术后3mo,裸眼视力≤0.1者6眼(5.7%),0.2~0.5者28眼(26.4%), 0.6~1.0者72眼(67.9%)。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 结论: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2012, 12(6):1101-11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8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在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与体会。 方法:对2001-01/2011-12的2 713例3029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手术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2713例3029眼手术后第1d裸眼视力≥0.05者2963眼,脱盲率97.82%;≥0.3者2671眼,脱残率8818%。术后早期随访(1wk内),裸眼视力 ≥0.05者3011眼,脱盲率(矫正视力≥0.05)99.41%;≥0.3者2787眼,脱残率(矫正视力≥0.3)92.01%。人工晶状体植入3023眼,植入率99.80%。术中、术后少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虹膜炎症180眼,角膜内皮轻度水肿195眼,后囊破裂138眼,虹膜损伤30眼(虹膜根部断离15眼),一过性高眼压23眼,25眼前房出血,24眼透明皮质残留。 对症处理后均得到好转或治愈,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费用低,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的复明手术。
2012, 12(6):1104-11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29 CSTR:
摘要:目的:对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前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硅油取出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二组在硅油取出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硅油均取出顺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两种联合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术后1wk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后1mo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硅油取出前联合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术有相对轻的术后反应,术中并发症及更小的角膜内皮损伤。
2012, 12(6):1107-11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0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仪(HRT-Ⅱ) 随访监测不同病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术后视盘结构参数的变化,评价HRT-Ⅱ在抗青光眼术后随访的可行性。 方法:对20例20眼POAG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其中早期8眼、进展期及晚期12眼,术后眼压控制稳定不需联合药物治疗,术后随访2a,分别于术后3,6,12,24mo行HRT-Ⅱ扫描。 结果:早期、进展期及晚期20眼视盘结构主要参数视杯/视盘面积比(C/D)、 盘沿面积(RA) 、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上下象限mRNFL厚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RT-Ⅱ应用于POAG患者术后随访监测是一种客观的观察方法,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客观性。
刘治容 , 张悦 , 吴峥峥 , 陈辉 , 张金彪 , 李芳
2012, 12(6):1111-11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治疗眼表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35例35眼,经常规的药物治疗或联合羊膜移植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后效果不佳,采用100%浓度自体血清治疗2~6wk,观察其症状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 结果:患者35例35眼中,治愈率34.3%,好转率40.0%,无效率25.7%。在病毒性角膜炎和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中治愈率和好转率均为47.6%,95.2%的患者角膜上皮和溃疡在滴用100%自体血清1mo修复。未发生感染及不良反应。 结论: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治疗眼表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对于病毒性角膜炎和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引起的持续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疗效更佳。
2012, 12(6):1114-11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2 CSTR:
摘要:目的:了解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在散瞳验光中麻痹睫状肌的临床效果,客观地对其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随机抽取2010-12/2011-03期间的60例120眼屈光不正(近视和远视各占50%)患者,年龄12~40岁,利用国产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先后对其进行散瞳4次, 45min以后,对其进行检影验光,并利用综合验光仪测定其残余调节量,第2d用盐酸环喷托酯眼液进行复验。 结果:远视组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品卡胺两者验光结果差异较大(P<0.01);近视组两者验光差异较小(P<0.05),但是仍然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临床上对于屈光不正患者的屈光检查,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是一种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但因注意到其麻痹睫状肌及放松调节的有限性,特别在远视患者应灵活结合其他放松调节如盐酸环喷托酯眼液的方法获取最终的配镜处方。
陈勇 , 陈立新 , 岳艳菊 , 甘苏豫 , 吴华 , 易旭琴
2012, 12(6):1117-11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鼻窥镜下联合泪道激光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05/2010-06对186 例238眼泪道阻塞患者行鼻窥镜下联合泪道激光逆行泪道置管治疗。通过泪液回收及荧光素排泄试验来判断泪管的通畅度。 结果:经随访186 例238眼治愈214眼( 89.9%) ,好转20眼( 8.4%),无效4眼( 1.7%),总有效率98.3%。 结论:鼻窥镜下联合泪道激光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是泪道阻塞性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2, 12(6):1119-11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联合新型泪道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 方法:鼻泪管阻塞者26例29眼在激光泪道疏通后,植入新型泪道支架。术后定期冲洗泪道。 结果:随访9~12mo,治愈22眼,好转5眼,总有效率93%。无效2眼(7%)。 结论:泪道激光联合新型泪道支架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安全简便,对组织损伤小,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2012, 12(6):1121-11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结膜下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诱因。 方法:选择103例眼科门诊结膜下出血患者,对结膜下出血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史、眼部疾病史、出血范围、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随年龄增长结膜下出血发病率增加,41~50岁及61~70岁是结膜下出血的两个高发年龄段(0~10岁:5例,11~20岁:5例,21~30岁:10例,31~40岁:15例,41~50岁:24例,51~60岁:14例,61~70岁:24例,71~80岁:5例,80岁以上:1例)。青年患者(≤40岁)18例(51.4%)是由于外伤导致结膜下出血;老年患者(>60岁)结膜下出血中17例(56.7%)患有高血压。结膜下出血常见于球结膜颞侧(45.6%),外伤性结膜下出者球结膜颞侧占50.0%。夏季结膜下出血患者43例(41.7%)。 结论:结膜下出血随年龄增长而多发,常见于41~50岁及61~70岁年龄组。夏季是结膜下出血的高发季节;结膜下出血多位于颞侧结膜下,尤以外伤性结膜下出血为著。外伤是年轻患者结膜下出血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是老年患者结膜下出血的主要诱因。
2012, 12(6):1125-11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掀瓣行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LASIK术后欠矫和回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LASIK术后因欠矫和屈光回退的近视眼患者25例36眼采用掀开原角膜瓣的方法,对瓣下基质床行再次准分子激光消融。术后随访1a,观察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再次术后1,3,6,12mo,平均裸眼视力(UCVA)从术前的0.39±0.16分别提高为0.92±0.17,1.01±0.16,1.03±0.16,1.04±0.18,术前UCVA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87±0.64D,术后12mo的等效球镜度数平均为0.21±0.43D,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采用掀瓣的LASIK提升术治疗LASIK术后欠矫和屈光回退,此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2012, 12(6):1128-11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眼外伤后无光感眼行诊断性玻璃体切割术,判断伤情,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 方法:对8例8眼眼外伤视力无光感的患者行2期玻璃体切割术。 结果:术后无光感5眼,1眼FC,1眼HM,1眼0.05。术中改术式为眼内容剜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2眼,1眼4mo后眼球摘除,3眼硅油眼。 结论:诊断性玻璃体切割可估计眼外伤伤情、决定术式。
2012, 12(6):1132-11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8 CSTR:
摘要:目的:分析眼位变化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远近立体视的影响。 方法:采用Clement Clarke International同视机检测远立体视,选用随机点画片。采用Titmus立体图检测近方立体视。对4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1wk分别进行远近立体视测定,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近立体视存在比率要高于远立体视存在比率。术前近立体视锐度分布情况与正常人不同。术后远近立体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近立体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立体视的损害表现为远立体视丧失,近立体视锐度下降。大部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虽然存在近立体视,但立体视锐度要低于正常。眼位矫正对于近立体视改善及远近立体视重建有重要作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应参考远近立体视检查结果。
2012, 12(6):1134-11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39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原因。 方法:对30例38眼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mo测量患者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38眼术前平均预期屈光度为-1.39±0.47D,术后实际屈光度平均值为-0.87±0.93D,两者屈光度平均差值为-0.67±0.74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3.375,P=0.002)。其中术后偏远视的有25眼,占66%。屈光度绝对差值与角膜曲率低度相关(r=0.443),与眼轴长高度正相关(r=0.909),随眼轴长增长,绝对差值加大。眼轴长为26~<29mm的术眼屈光度平均绝对差值为0.61±0.39D,眼轴长≥29mm的术眼屈光度平均绝对差值为1.37±0.84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8601,P=0.005)。在绝对差值分布上,眼轴长为26~<29mm的术眼中所有差值均<2.00D;眼轴长≥29mm的术眼中6眼差值≥2.00D,占32%。 结论:影响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后屈光状态原因有多种,眼轴长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012, 12(6):1136-11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特点,为圆锥角膜的诊断提供客观可行的依据。利用角膜地形图对角膜屈光手术前患者进行严格筛选,提高手术的预测性。 方法:圆锥角膜患者11眼,疑似圆锥角膜患者11眼,使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检查,获取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形态、角膜中央屈光力、 角膜中央下方与上方平均屈光力之差(I-S)、表面非对称指数(SAI)。 结果: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不在角膜中央,多位于第三象限圆锥的顶部,与屈光力逐渐降低的同心圆包绕。圆锥角膜患者与疑似圆锥角膜患者之间的角膜中央屈光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圆锥角膜、疑似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患者及疑似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前后表面最高点、及角膜最薄点三者基本吻合,符合圆锥角膜的发展趋势。其矢量图在圆锥角膜的判定中有一定的意义。 结论:SIRIUS 3D角膜地形图是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为角膜屈光术前患者的筛查提供可靠依据。
2012, 12(6):1139-11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适合中原人眼的Moria M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有关参数的选择,以制作理想的角膜瓣。 方法:收集2009-11/2012-02在邢台市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科行LASIK的近视患者300例594眼,均来自中原地区,其中男154例305眼(51.35%),女146例289眼(48.65%)。术前平均角膜曲率40~47D,手术制瓣应用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M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对于不同的角膜曲率、采用不同的吸环和刀止位置情况下进行制瓣,分别测量角膜直径、角膜瓣直径和蒂的宽度,并对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结果:患者来源分布:河北邢台101例(33.67%)、河北邯郸56例(18.67%)、山东聊城31例(10.33%)、山西长治23例(7.67%)、河南安阳48例(16.00%)、河南濮阳16例(5.33%)、河南鹤壁25例(8.33%)。角膜直径平均值为11.35±0.25mm,角膜瓣直径平均为8.83±0.47mm,角膜瓣蒂宽平均为4.28±0.82mm。蒂宽度与角膜瓣直径均呈正相关(r=0.732,P<0.05)。在相同曲率和刀止位置的情况下,角膜瓣的直径与蒂的宽度呈正相关(r=0.672,P<0.05),角膜瓣的直径和吸环号呈负相关(r=-0.865,P<0.05)。在相同吸环和刀止位置的情况下,角膜瓣的直径和角膜曲率呈正相关(r=0.785,P<0.05),蒂的宽度和角膜曲率呈正相关(r=0.659,P<0.05)。在相同曲率和吸环的情况下,蒂的宽度和刀止位置呈负相关(r=-0.887,P<0.05)。 结论:中原人角膜普遍较外国人小,LASIK手术时可参考适合中原人眼的Moria M2角膜板层刀的数据表。
2012, 12(6):1143-11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2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视网膜功能的了解,判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分别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检测,并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组。 结果:CDI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wk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较术前降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脱离区mfERG的a波、b波振幅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潜伏期比手术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mfERG,CDI的联合检测能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硅胶海绵垫压后CRA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不良,巩膜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等情况发生。
石志成 , 王立 , 黄欢 , 莫敏 , 吴秀匀 , 罗小柳
2012, 12(6):1146-11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Moria M2型90与110μm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点。 方法:选取通过术前检查并自愿行LASIK手术的患者105例202眼,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使用Moria M2型90刀头LASIK患者51例98眼,110刀头LASIK患者54例104眼做对照,术后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测两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组术后1d;1wk;1,3mo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并发症。 结果:90刀头组术后角膜瓣厚度为118.3±15.2μm,110刀头组术后角膜瓣厚度为130.5±17.1μm,有显著性差异。90刀头组均未发现层间点状金属碎屑,110刀头组有层间点状金属碎屑个例(12例),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术后反应、术后裸眼视力相当。 结论:应用90刀头LASIK的疗效及并发症和110刀头LASIK相当,但90刀头保留角膜基质床相对较厚,可矫治的屈光度更大,术后层间点状金属碎屑并发症更少,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宽的适应范围。
2012, 12(6):1149-11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4 CSTR:
摘要:目的:评价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 方法:采用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对126例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明显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P<0.01)。多因素逐步直线回归显示:生存质量的得分与年龄、经济收入、遵医行为有密切关系(P<0.05)。 结论:在保护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同时,要重视其社会、心理等因素,给予其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2012, 12(6):1152-11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5 CSTR:
摘要:目的:对湖北地区20~29岁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 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随机抽取的2254例湖北地区20~29岁青年居民进行散光度、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结果: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3%,中度近视段约为82.7%,低度近视段约为87.2%;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4.6%,中度近视段约为83.0%,低度近视段约为82.3%。20~29岁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人群中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
2012, 12(6):1156-11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6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鼻泪管闭塞所致泪囊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98例110眼的泪囊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从94眼的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55株细菌,病原菌阳性率为85.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5.8%,革兰氏阴性杆菌23.9%。分离出的所有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4.2%。 结论:药敏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小儿先天性鼻泪管闭塞所致泪囊炎可给予新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治疗。
2012, 12(6):1158-11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7 CSTR: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PEA)联合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a AcrySof Toric 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 方法:植入AcrySof Toric IOL的白内障患者13例13眼,术前角膜规则性散光≥0.75D,术后1a检查裸眼视力、柱镜度数、角膜曲率、散瞳记录IOL轴向。 结果:裸眼视力:术前<0.1为4眼,0.1~0.3为8眼,0.4~0.6为1眼;术后0.7~0.9为7眼,≥1.0为6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柱镜度:-1.97±0.73(-3.5~1.25)D,术后柱镜度:-0.44±0.45(-1.25~0)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a,AcrySof Toric IOL平均旋转度为4.07°±3.07°(0°~10°),所有IOL的旋转均小于10°。 结论:AcrySof Toric IOL在植入术后1a,仍能稳定的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使患者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
2012, 12(6):1160-11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8 CSTR:
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16例18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1mmHg=0.133kPa)以下,前房深度明显增加,17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无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17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眼底出血视力下降明显。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恰当适应证的选择可使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田妮 , 郭海科 , 金海鹰 , 郭月珍 , 陈开恩 , 李慧英
2012, 12(6):1163-11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4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180例180眼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术前有眼内手术史、葡萄膜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青光眼,角膜白斑,术后出现严重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0例)术后立即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g,连续服用2wk;对照组(90例)患者不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两组术后1,7d;1,3,6,12mo的视力及黄斑水肿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术后1,7d;1,3,6,12mo的视力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12例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对照组术后26例发生黄斑囊样水肿, 研究组发生黄斑水肿几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9%,P<0.01)。 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视神经视网膜缺血和缺氧状态,减少黄斑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渗漏,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2012, 12(6):1166-11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0 CSTR:
摘要:目的:为更有效地开展注气视网膜固定术进一步总结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5a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行注气视网膜固定术的患者手术效果。 结果:共进行32例注气视网膜固定术,20例一次手术成功(62.5%)。未成功患者为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形成致原裂孔张开或新裂孔形成以及黄斑孔未作光凝。术中未发生视网膜晶状体损伤。 结论:注气视网膜固定术对上方象限小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尤其萎缩孔效果最好,该方法简单,值得尝试。
何宏辉 , 黄雄兰 , 李全铭 , 冯晴 , 黄少雄 , 韦雪明
2012, 12(6):1168-11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单纯采用羟苯磺酸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的眼底改善和视力提高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能明显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患者眼部微循环,总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状态,并延缓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2, 12(6):1170-11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2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30例39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Ⅲ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210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12mo,对照组110例185眼给予常规治疗12mo。观察治疗前后眼底、血管造影(FFA)、视力的改变。 结果:治疗组眼底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视力有所提高(P<0.05)。 结论: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效果明显,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明春平 , 裴付彬 , 靳占桥 , 鲁博文 , 杨忠友 , 杨继君
2012, 12(6):1172-11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1-05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视神经挫伤患者72例72眼。其中36例36眼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行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为治疗组,36例36眼应用传统药物治疗为对照组。 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的视力、眼底及视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神经挫伤是一种有效易行的手段。
2012, 12(6):1174-11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8-07/2010-07收治的15例15眼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15例15眼中,治愈13眼,好转1眼,无效1眼,有效率93% 。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可以缩短病程,临床切实可行。
2012, 12(6):1176-11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1~6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的婴幼儿泪道探通治疗效果及泪道继发性粘连发生情况,按年龄分为1~3月龄组和3~6月龄组,对疗效及粘连发生率进行比较总结,确定最佳探通治疗时机。 方法:随机选取2007-06/2011-12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6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患儿288例,其中男150例,女138例,单侧230例,双侧58例,年龄30~180(平均86.66±40.55)天龄。将患儿按照年龄段分为2组:第1组(观察组)1~3月龄,173例;第2组(对照组)3~6月龄,11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用10g/L丁卡因表面麻醉泪小点,适当扩张下泪小点,用外径0.5mm或0.6mm带侧孔的圆头冲洗式探针常规操作冲洗探通泪道,但是探针进入泪囊后与水平线夹角应保持75°~85°,探通泪道成功后,将探针留置在泪道30~60min扩张泪道。拔除探针时患儿采取俯卧位,尽量冲净泪道残留分泌物及细胞碎屑。探通过程中记录泪道粘连情况,术后4~6d复诊冲洗泪道,观察、巩固疗效。随诊3~6mo,对两组疗效及泪道出现继发性粘连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第1组治愈率98.1%,泪道继发性粘连率29.3%。第2组治愈率82.6%,泪道继发性粘连率高达70.3%。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1~3月龄组疗效明显好于3~6月龄组;前者泪道继发性粘连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后者。 结论:对于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的患儿提前到1~3mo内进行探通治疗效果很好,病情时间越长,泪道继发性粘连的机会愈多,疗效降低。以往多主张6月龄后再行泪道探通,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1~3月龄内为最佳探通时间,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2012, 12(6):1179-11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双路泪道留置引线硅胶管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8-10/2011-09我院收治32例32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主要评价拔管6mo后泪道冲洗通畅情况。 结果:拔管6mo后治疗有效率为29例(91%),而治疗无效3例(9%)。 结论:采用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术后外观及疗效满意,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2012, 12(6):1181-11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眼睑前叶切开法,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后,置入硅胶软管,吻合泪小管断端,3mo后拔管。 结果:患者84例84眼都能在显微镜下成功找到泪小管断端,痊愈62例(73.8%),好转17例(20.2%),无效5例(6.0%)。 结论:采用眼睑前叶切开法,置入硅胶软管,是治疗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2012, 12(6):1183-11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学分类,为眼睑肿物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眼科近2a来收治的105例105眼眼睑肿物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对眼睑肿物的病理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眼睑肿物105例105眼中良性肿瘤共101例101眼,恶性肿瘤4例 4眼。良性肿瘤中占前5位的是炎性肉芽组织22例 22 眼,脂溢性角化病16例16眼,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3例13眼,皮内痣12例12眼,表皮样囊肿12例 12 眼。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2例 2眼,睑板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1眼。 结论:明确的临床病理分型诊断有助于眼睑肿物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2012, 12(6):1185-11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59 CSTR:
摘要:目的:评价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进行眼睑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患者10例10眼行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度眼睑缺损,采用硬腭黏膜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即睑板和睑结膜层,利用眶周皮瓣修复眼睑前层。 结果:术后随访6~12mo,眼睑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硬腭黏膜移植片及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移位、挛缩。 结论: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转移修复全层眼睑缺损,效果肯定。
2012, 12(6):1188-11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处理后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179例185眼儿童前房积血的处理经过,探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时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前伤眼视力>0.3者5眼(2.7%),视力<0.05者143眼(77.3%);治疗后伤眼视力有所提高,伤眼视力>0.3者81眼(43.8%),视力<0.05者25眼(13.5%),致盲率下降63.8%。 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首先药物治疗,并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掌握好手术时机,有效治疗并发症。
2012, 12(6):1190-11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泪腺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眼经病理证实眼眶泪腺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 结果:泪腺腺癌26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5例,左眼11例。CT表现:病变呈圆形、卵圆形15例,不规则形、分叶形11例。15例边界尚清楚,11例轮廓呈锯齿状。肿瘤密度不均匀,内见低密度灶或钙化。26例病变包绕并压迫眼球,14例沿眶外壁向眶尖区生长,与眼肌分界不清,并浸润视神经。眼眶骨质虫蚀样破坏21例,溶骨性破坏5例。 结论:泪腺癌有特异性CT征象,其诊断准确率高,是本病最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2012, 12(6):1192-11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的疗效。 方法:对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122例156眼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下方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 结果:患者122例156眼术后2mo眼部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泪河恢复正常者136眼(87.18%);泪膜破裂时间(BUT)≥10s者117眼(75.0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无松弛结膜皱褶者147眼(94.23%);下睑缘位置正常者142眼(91.03%)。手术后观察6mo~4a,胬肉复发5眼(3.21%),结膜松弛复发15眼(9.62%)。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下方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手术简单易行,取材容易,安全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开展。
2012, 12(6):1195-11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3 CSTR:
摘要:目的:总结眶内非金属异物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2011年眶内异物患者资料16例,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治疗与随访结果。 结果:患者16例中13例接受眶内异物取除术,11例一次手术取出异物及周围腐烂组织(其中2例眶-颅异物与神经外科合作完成)。术后6mo随访,伤口愈合良好,症状改善,未见与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眶内异物病情复杂 ,处置不当易致诸多并发症。CT为首选检查方法。正确认识病史及临床表现,运用恰当的手术技巧,彻底清除异物,预后良好。
2012, 12(6):1197-11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4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20例32眼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近视-2.00~-24.00(平均-11.33±4.93)D;散光-1.25~6.00(平均-2.13±1.26)D。随访3~12mo,观察角膜、前房、眼压、晶状体,并行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检查和充分散瞳后通过裂隙灯观察TICL轴位的旋转度数。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理想,均达到脱镜的效果。术后12mo,人工晶状体(IOL)旋转5.47°±3.37°,旋转5°以内者占75.0%。5眼术后4h眼压一过性升高,2例3眼诉夜间眩光,未发现晶状体混浊、青光眼者。 结论:TICL治疗高中度近视散光,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2012, 12(6):1200-12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真性低度近视者戴镜足矫或欠矫对近视发展程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研究2010-07/2011-08来院就诊的50例100眼8~12岁在校学生,近视度-1.00~-2.00D。分为两组,均用睫状肌麻痹剂作医学验光,第1组50眼患者近视度-1.55±0.37D,戴镜足矫;第2组50眼患者近视度-1.50±0.48D,戴镜欠矫。将两组患者1.5a后的近视增长结果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近视增加的程度。 结果:第1组患者近视增加-0.75±0.43D,第2组患者近视增加-1.55±0.27D,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于欠矫的患者近视增长较快,近视在-1.00D以上者看远应戴足矫眼镜,以提高视网膜上成像质量,其近视程度的发展也较戴镜欠矫者减少。
2012, 12(6):1202-12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方法:2009/2011年740眼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术,回顾性分析术后低视力48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术后低视力的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累及黄斑占22.9%(11/48),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变占20.8%(10/48),年龄性黄斑变性占18.8%(9/48),视神经萎缩占16.8%(8/48),其它占20.8%(10/48)。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术后低视力主要原因是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但手术对有眼底疾病的白内障仍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2, 12(6):1204-12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7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12~18岁弱视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0眼12~18岁弱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联合物理疗法与单纯物理治疗,定期随访6mo。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和P-VEP的变化。 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50.00%,物理治疗组有效率23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P-VEP对比,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物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P-VEP对比,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幅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VEP对比,联合治疗组P-VEP的潜伏期较短,振幅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樟柳碱辅助治疗12~18岁弱视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2012, 12(6):1206-12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8 CSTR:
摘要:
2012, 12(6):1208-12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9 CSTR:
摘要:
2012, 12(6):1209-12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0 CSTR:
摘要:
2012, 12(6):1210-12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1 CSTR:
摘要:
2012, 12(6):1211-12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2 CSTR:
摘要:
2012, 12(6):1212-12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3 CSTR:
摘要:
2012, 12(6):1213-12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4 CSTR:
摘要:
2012, 12(6):1214-12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5 CSTR:
摘要:
2012, 12(6):1215-12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6 CSTR:
摘要:
2012, 12(6):1216-12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7 CSTR:
摘要:
2012, 12(6):1217-12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8 CSTR:
摘要:
2012, 12(6):1219-12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79 CSTR:
摘要:
2012, 12(6):1220-12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80 CSTR:
摘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