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拉坦前列素隔日给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2013, 13(5):841-8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1

      摘要 (1965) HTML (0) PDF 390.01 K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隔日应用0.005%拉坦前列素对青光眼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的效果。

      方法:该研究中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控制较好,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睡前给予拉坦前列素,每日一次,至少2mo。 3次连续IOP正常后,改为隔日一次睡前用药,并且在研究第二阶段的1,2,4,6,8和12wk密切监测患者,进行IOP测量。遇到一次IOP异常升高,则患者被排除研究并且前期方案将重建。

      结果:这项研究包括53例53眼开角型青光眼(男29例,女24例,年龄52~82岁)。 27例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6例患有假性剥脱性青光眼。研究的第二阶段开始后,IOP有温和增长趋势,并分别在女性和男性患者中检测到。第1,2,4,6,8和12wk的P值分别为0.003,0.001,0.000,0.000,0.000和0.000。在第二阶段开始后的前2wk,66%的病例没有IOP改变,但此后, 69.8%患者眼压增加。

      结论:该研究显示常规用量0.005%拉坦前列素与隔日一次剂量相比,具有优越性,但至少在最初的几个星期, IOPs比较接近对方。进一步的多患者研究将扩大目前的研究结果。

    • >实验论著
    • 青光安有效组份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2013, 13(5):845-8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2

      摘要 (1826) HTML (0) PDF 2.47 M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青光安有效组份作用于滤过性手术后兔眼(D,E,F,G组),通过与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MMC组(C组)的比较,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结果:术后MMC组及有效组份2组(E组)眼压回升缓慢,第4wk时眼压仍为最小,该两组眼压值与其他组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纤维细胞个数组间比较,除组份1组与组份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除C组与E组、B组与G组、F组与G组间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术后眼压异常回升、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青光安有效组份2和MMC都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

    • CoCl2诱导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表达VEGF的研究

      2013, 13(5):850-8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3

      摘要 (1663) HTML (0) PDF 2.03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钴(CoCl2)模拟缺氧环境下对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RP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全神经球贴壁法分离、培养、鉴定RPCs。应用RT-PCR及ELISA,检测不同浓度 CoCl2(0,50,100,150,200μmol/L)干预24h后RPCs中VEGF表达的变化,检测150μmol/L CoCl2作用不同时间(0,12,24,36,48,72h)RPCs中VEGF表达的变化。

      结果:全神经球贴壁法培养的RPCs高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Nestin),自然分化后表达视网膜细胞标志性抗原Rhodopsine,MAP-2和GFAP,在缺氧培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VEGF 基因的表达随着 CoCl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后降低,CoCl2为150μmol/L时达到峰值(P≤0.05)。当 CoCl2浓度为150μmol/L培养不同时间时,随着缺氧干预时间的延长,VEGF基因的表达亦是逐渐增加而后降低,于36h时达到峰值(P≤0.05),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基本一致。

      结论:全神经球贴壁法培养RPCs能较好地表达其干细胞特性。CoCl2模拟缺氧环境下,缺氧使 RPCs中VEGF 的分泌增强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 白蒺藜皂苷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2013, 13(5):854-8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4

      摘要 (2084) HTML (0) PDF 418.39 K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蒺藜皂苷对慢性高眼压兔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兔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眼压模型空白组(B组),高眼压模型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capas hand mass,EBHM)治疗组(C组),高眼压模型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of tribulus terrestris,GSTT)治疗组(D组); 以20g/L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建立兔慢性高眼压模型,EBHM治疗组实验兔每日耳缘静脉推注EBHM注射液4.5mg/kg,GSTT治疗组实验兔每日耳缘静脉推注GSTT针剂5mg/kg,连续用药4wk并每日测眼压,于第28d摘取眼球检测兔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

      结果:兔眼造成青光眼模型后,其眼压在观察期内维持在32~39mmHg; 高眼压模型空白组与正常对照组、EBHM治疗组、GSTT组比较,视网膜中MDA和SOD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HM治疗组、GSTT组之间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HM治疗组、GST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网膜中MDA的含量仍略高(P<0.05),SOD的含量略降低(P<0.05)。

      结论:白蒺藜皂苷能有效提高慢性高眼压下兔视网膜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对持续性高眼压视网膜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 HIF-1α及VE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

      2013, 13(5):857-8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5

      摘要 (1775) HTML (0) PDF 970.86 K (1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增殖型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视网膜前膜的表达,探讨其在P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针对26例PDR Ⅴ~Ⅵ期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剥膜术(有合并视网膜脱离者加行视网膜复位术),术中取出视网膜前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前膜中HIT-1α与VEGF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的表达。同时行术前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合并视网脱进行分类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PDRⅤ~Ⅵ期视网膜前膜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HIT-1α者24例(92.3%),VEGF者15例(57.7%),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者26例(100%)。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分别与HIT-1α(r=0.556,P=0.028)和VEGF(r=0.745,P=0.001)直线相关。 术前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合并视网脱是PDR视网膜前膜中表达因子HIT-1α,VEGF和CD34表达的相关因素。

      结论:HIT-1α和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中明显表达。HIT-1α和VEGF可能在PD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雷帕霉素缓释微球治疗干燥综合征性干眼的疗效评估

      2013, 13(5):861-8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6

      摘要 (2096) HTML (0) PDF 1.69 M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缓释微球对NOD小鼠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性干眼临床体征的改善。

      方法:SS性干眼的8周龄雌性NOD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9周龄时开始给药。另有5只8周龄健康K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Ⅰ组和Ⅱ组小鼠分别给予200μg/kg和400μg/kg的雷帕霉素缓释微球结膜下注射,实验Ⅲ组和Ⅳ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空白微球载体结膜下注射。用药前及用药后第5,10,15,20d检查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对角膜行荧光素染色并评分,对角结膜行虎红染色并评分,用结膜印记细胞学方法检测结膜细胞并分级。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角结膜虎红染色评分降低,结膜印记细胞学等级降低。

      结论:雷帕霉素缓释微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增加NOD小鼠泪液分泌量,对NOD小鼠干燥综合征性干眼具有显著疗效。

    • >实验研究
    •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猫双眼视觉研究中的作用

      2013, 13(5):865-8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7

      摘要 (1478) HTML (0) PDF 828.27 K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猫不同种类的视觉破坏动物模型,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双眼视觉研究中的作用。

      方法:健康家猫18只,于4周龄时随机建立正常、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光学性斜视模型3组,每组动物各6只,分别在6周龄、10周龄和16周龄时记录各组动物的P波振幅和潜时。

      结果:随年龄增长,正常组P波潜时缩短,振幅增大,双眼振幅大于单眼反应之和; 弱视组在10周龄时右眼振幅低于左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时无统计学差异; 16周龄时右眼(即弱视眼)振幅和潜时均低于左眼,双眼振幅表现为部分总和; 光学性斜视组单眼间的P波潜时和振幅相比较以及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双眼总和在10周龄和16周龄时小于单眼反应之和。

      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评价动物双眼视觉的一种有效手段。

    • 全反式维甲酸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3, 13(5):869-8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8

      摘要 (1289) HTML (0) PDF 370.92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影响,寻找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新途径。

      方法: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患者成纤维细胞; 将不同浓度的ATRA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分别达24,48h和72h后,MTT法检测ATRA对HPF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细胞生长活性。

      结果: MTT法显示10-8mmol/L ATRA作用24h后能抑制HPF的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ATRA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表达PCNA(P<0.05)。

      结论:ATRA能够显著抑制HPF的增殖。

    • >临床论著
    • 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分析和长期随访观察

      2013, 13(5):872-8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09

      摘要 (1877) HTML (0) PDF 405.25 K (1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etic demyelinated optic neuritis,IDON)的自然病程、发病特点及临床转归,并与西方国家视神经炎的发病特征进行比较。

      方法:对2009-05/2010-12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54,74例患者以双眼发病(其中29例双眼同时发病),63例患者单眼发病。28.9%患者伴有眼球转动痛,69.7%眼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炎,30.3%眼表现为视神经乳头炎。58.4%患者预后视力>0.5,仍有21.8%患者的预后视力<0.1。低年龄组(≤18岁)患者视力预后较好,约73.1%患者视力>0.5; 中年龄组视力预后次之,约56.2%患者视力>0.5; 高年龄组(≥46岁)患者视力预后较差,仅47.3%患者视力>0.5,三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37例患者中共89例进行了水通道蛋白-4(AQP-4)的检测, 28例(31.5%)结果阳性。我们发现AQP-4阳性组视力预后较差,和AQP-4阴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后2a的随访中,28例AQP-4阳性组的患者中,5例发展为视神经脊髓炎(optic neuromyelitis,NMO),1例发展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 在61例AQP-4阴性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展为NMO。

      结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自然病程和主要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报告较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AQP-4可能对孤立性视神经炎患者具有诊断和提示预后的价值,AQP-4阳性提示视力预后较差,可能发展为NMO的危险性增加。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

      2013, 13(5):876-8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0

      摘要 (1389) HTML (0) PDF 996.38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

      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 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 术后1wk; 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wk; 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3, 13(5):880-8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1

      摘要 (1593) HTML (0) PDF 455.05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

      方法:将2011-01/2012-02的37例38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19眼),对照组(19例1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术前3d及术后第1d加用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4次/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中记录患者的配合程度,术后1,3,7d; 1,3mo观察眼部炎性反应。

      结果:术中配合程度试验组平均1.53±0.62,明显优于对照组(2.40±0.88),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试验组局部症状评分为1.65±0.7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1.23),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短期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安全性可,能够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刺激反应,提高患者手术中的配合程度,有效减轻患者的围手术期炎症反应。

    • 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影响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3, 13(5):883-8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2

      摘要 (1483) HTML (0) PDF 400.80 K (1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引起眼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除术的72例100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5mmHg(1mmHg=0.133kPa)。

      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27眼(27%)发生高眼压,其中男、女的发病率分别为27.27%和2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组的发病率为30.9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充填与C3F8充填组的发病率为34.28%和3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组的发病率为41%和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4期、5期、6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9.52%,23.81%,40.5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为19%和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4%和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是引起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DR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升高与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眼内充填。PDR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并予个体化治疗可以增加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CNV

      2013, 13(5):887-8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3

      摘要 (1923) HTML (0) PDF 404.23 K (1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阿瓦斯汀(Avastin)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科2009-01/2010-12经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诊存在黄斑中心凹下CNV的患者60例60眼作为观察对象。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25mg,每6wk注射一次。记录治疗后1,2,3d; 3wk; 3,6mo 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的变化,观察脉络膜渗漏情况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共60例,其中男26例26眼,女34例34眼,平均年龄62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MAR 1.15±0.41,CFT为395.92± 94.39μm。注药后第1d BCVA有明显提高(logMAR 0.86±0.43),1wk后CFT也有明显改善332.50± 68.35μm,经平均6mo的随访,BCVA(logMAR 0.71±0.37),CFT(250.23±35.33μm),两项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本组患者共接受了11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88次/眼。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湿性AMD引起的CNV安全、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

    • 自体RPE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联合bevacizumab治疗隐匿性CNV的近期效果

      2013, 13(5):890-8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4

      摘要 (1990) HTML (0) PDF 985.68 K (1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联合bevacizumab(Avastin)治疗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近期效果。

      方法:选择34例35眼病变范围大同时伴大面积黄斑区视网膜下积血的隐匿性CNV患者,分为A和B组。A组疗法分别为黄斑下积血和CNV取出术、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激光光凝。B组为黄斑下积血和CNV取出术基础上,行自体RPE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术后联合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所有患者记录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随访期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检眼镜下眼底情况、眼底血管造影(FFA和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等检查情况。

      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11.7±6.5mo,B组BCVA较手术前提高10例10眼(71.43%,10/14),不变2例2眼(14.29%, 2/14),下降2例2眼(14.29%,2/14),均未见CNV复发。B组BCVA 4.3±1.1,较其治疗前(3.5±0.4)有提高(P<0.05),与A组治疗结束后BCVA(3.4±0.3)比较也有提高(P<0.05)。B组OCT后极部视网膜平均厚度236±71μm,较治疗前(371±97μm)有下降(P<0.05),与A组治疗结束后(364±86μm)比较也有下降(P<0.05)。

      结论:对于病变范围大同时伴大面积黄斑区视网膜下积血的隐匿性CNV,自体RPE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联合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有较好近期效果,是挽救此类患者视力的积极手段之一。

    • 干眼个性化治疗临床观察

      2013, 13(5):894-8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5

      摘要 (1838) HTML (0) PDF 417.82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干眼分别按照明显体征分类进行个性化治疗,评价其疗效和个性化治疗的意义。

      方法:采集门诊常见的多种原因引起的干眼140例,按照其突出体征分成三类。第一类: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干眼60例,分成A1组(睑缘治疗组)和B1组(对照组)各30例; 第二类:角膜上皮损伤为主(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5分)的干眼50例,分成A2组(戴角膜绷带镜组)和B2(对照组)各25例; 第三类:泪液低分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5mm/5min)的干眼30例,分成A3组(泪小点栓塞组)和B3(对照组)各15例。前两类均运用1g/L艾氟龙眼液和1g/L玻璃酸钠眼液,其中A1组加睑缘清洗及口服强力霉素,A2组配戴角膜绷带接触镜治疗。第三类运用10g/L环孢霉素A眼液和卡波姆眼凝胶,其中A3组全部下泪小点栓塞后用药。随访2wk,记录三类个性治疗组(A1组、A2组、A3组)与相应对照组(B1组、B2组、B3组)治疗前和治疗2wk后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类中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

      结果:干眼140例个性治疗组(A1组、A2组、A3组)与相应对照组(B1组、B2组、B3 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个性治疗组(A1 组、A2 组、A3组)与其治疗前、与相应对照组(B1组、B2组、B3组)治疗2wk后比较,在主观症状评分和BUT两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A3 组(泪小点栓塞组)治疗2wk后观察到下睑缘有明显泪河线形成,与治疗前、与B3 组(对照组)比较SⅠ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干眼的治疗在去除病因同时,可针对主要体征,在抗炎和使用人工泪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有效的个性化治疗,能快速缓解干眼症状,稳定泪膜。干眼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镇痛药超前镇痛在斜视矫正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3, 13(5):897-9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6

      摘要 (2064) HTML (0) PDF 447.96 K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布托啡诺、杜冷丁三种镇痛药的超前镇痛对斜视矫正术中、术后的药物疗效,探讨一种高效、低副作用的斜视手术镇痛剂。

      方法: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年龄18~5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危险度分级(ASA Classification of Anesthesia Risk)Ⅰ级,拟行斜视矫正术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4组(n=20):帕瑞昔布组(P组)、布托啡诺组(B组)、杜冷丁组(D组)、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于术前30min臀大肌肌肉注射,P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注射用布托啡诺1mg、D组杜冷丁50mg、N组生理盐水2mL。记录术前1d(T0)基础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anerial pressure,MAP); 术中(T1)记录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眼心反射(culocardiac reflex,OCR)及恶心呕吐、出汗不良反应; 术后2h(T2)、4h(T3)、8h(T4)观察NRS、HR、MAP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

      结果:T1,P,B,D各组NRS均较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R及恶心呕吐、出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恶心呕吐症状D组较P,B,N三组明显,N组较P,B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S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3,D,N两组NRS均较T2增大,与P,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恶心呕吐症状较P,B,N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4,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B组NRS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单剂量超前镇痛应用于局部麻醉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良好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可替代精麻类管制镇痛药布托啡诺和杜冷丁,并能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 >文献综述
    • RNA干扰技术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3, 13(5):901-9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7

      摘要 (1624) HTML (0) PDF 421.18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种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的、通过双链 RNA 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导特异性序列基因沉默的过程。作为一种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手段,RNAi技术日趋成熟完善,开辟了一条基因治疗的新途径。RNAi技术能够有效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现将RNAi技术在上述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研究新进展

      2013, 13(5):905-9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8

      摘要 (1450) HTML (0) PDF 450.24 K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首要致盲眼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MD主要分为干性(地图样萎缩)及湿性(新生血管性)两类,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视功能,晚期AMD常导致严重的中心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作为环境因素与遗传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眼底病变,AMD的明确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指出遗传基因、表观遗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脉络膜血流动力学等均参与了AMD的病变过程,本文就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可能病因做一系统阐述并重点指出表观遗传调控与眼部疾病特别是AMD的密切联系。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RGC凋亡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13, 13(5):909-9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19

      摘要 (1618) HTML (0) PDF 409.06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RIR)损伤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可造成视神经损害等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自我消亡过程,受多种基因调控。我们结合文献,综述了不同基因在RIR后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在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中的应用

      2013, 13(5):912-9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0

      摘要 (2075) HTML (0) PDF 362.26 K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测试是评估白内障术后整体视觉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了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概念与临床应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评估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在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中的全面性及客观性。

    • 高原地区NAION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3, 13(5):915-9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1

      摘要 (1708) HTML (0) PDF 421.03 K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非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临床常见的由于供应视神经乳头的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视神经急性缺血、缺氧性病变。NAION是属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最常见的一种,现就高原地区NAION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简单综述。

    • 小儿弱视视觉皮层的BOLD-fMRI研究进展

      2013, 13(5):918-9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2

      摘要 (1939) HTML (0) PDF 398.24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性功能性核磁共振(BOLD- fMRI)利用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这一内源性顺磁物质作为对比剂,获得大脑皮层血管内MRI信号变化,从而得到大脑激活区域的图像,由于其定位精确、直观,属无创性检查,应用领域广泛,为弱视神经发生机制、眼优势柱、视觉运动觉及色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视和客观的依据。

    • >临床研究
    • 模拟失重状态下VEP及OPs与远近视力相关性的分析

      2013, 13(5):921-9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3

      摘要 (1825) HTML (0) PDF 369.03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在模拟失重状态下,反映视功能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及反映视网膜供血的振荡电位(OPs)与远近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14例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在受试前、受试第2d及受试第5d记录远近视力、VEP及OPs。VEP标记P100波,OPs按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的临床电生理标准(2008年修订)记录总和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100波幅及OPs总和波在受试后发生显著的变化(P=0.0152,P=0.0238)。将这两项结果与远近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未见明显相关。

      结论: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导致全身血液重新分布,引起眼部血供的改变,这种供血的改变可以导致视觉电生理的变化,但对远近视力这种基础的视功能影响不大。

    • 白内障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2013, 13(5):924-9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4

      摘要 (1961) HTML (0) PDF 369.79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位3.2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角膜散光25度以内患者的影响。

      方法:收集Orbscan检测出角膜散光在25度以内白内障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在Orbscan引导下,A组20例20眼行3.2mm角膜散光轴向切口,B组20例20眼在90度轴上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并由同一位手术医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Orbscan 检测的角膜Simk值及Polar K的变化。

      结果:各组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Polar K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两组之间术后各个时间点Polar 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切口术后3mo都会增加角膜Polar K 0.3D左右。

      结论:对于角膜散光25度以内白内障患者,3.2mm透明角膜切口可能引起角膜Polar K 0.3D左右散光。

    •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应用

      2013, 13(5):927-9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5

      摘要 (1510) HTML (0) PDF 405.52 K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方法:收集有晶状体眼Verisyse/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58例112眼,记录术前; 术后3,6,12mo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的变化。

      结果:术后3mo全部患者裸眼视力≥0.5,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8占72.3%,98%眼残余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相差±1.00D以内,术后3,6,12mo患者的等值有效球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有进行性的丢失,但术后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任何一眼发生青光眼、白内障和角膜内皮的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Verisyse/Artisan有晶状体眼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性强,术后视觉满意度高,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远期手术效果还需长期临床观察。

    • 光变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分析

      2013, 13(5):931-9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6

      摘要 (1779) HTML (0) PDF 504.46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别植入光变色人工晶状体、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非蓝光滤过普通透明人工晶状体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在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差别。

      方法:老年性白内障97例102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光变色人工晶状体(A组),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组(B组),普通人工晶状体(C组),术后3mo利用多功能视力测试仪对3组患者分别测试在明视及暗视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

      结果:A组患者暗视时的3种对比度下的视力低于明视下的视力,但是在对比度下降到10%时这种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在3种对比度下暗视的对比度视力均低于明视下的对比度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明视下A组和C组在100%,25%和10%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1,P25%=1,P10%=0.86); A组在各对比度下的视力高于B组(P100%=0.010,P25%=0.004,P10%=0.041),B组在100%,25%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至10%对比度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4,P25%=0.016,P10%=0.457)。暗视下A组和C组在100%、25%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无明显差异,在10%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P25%=0.111,P10%=0.029)。A组在3种对比度下的视力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000,P25%=0.000,P10%=0.001)。B组在100%,25%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至10%对比度时两者的对比度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100%=0.000,P25%=0.039,P10%=0.596)。

      结论:在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光变色IOL在中高低对比度下比蓝光滤过IOL在暗视条件下具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 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的效果评价

      2013, 13(5):934-9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7

      摘要 (2042) HTML (0) PDF 393.34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3.0mm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将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硬核(Ⅳ级及以上)患者132眼根据手术切口的大小,分为2组。微切口组: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眼; 传统切口组:3.0mm切口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2眼。观察两组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术后1d; 1,3mo随访,记录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术后3mo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计算丢失率。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微切口组为3.3%,10.0%,传统切口组为4.2%,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分别为65.09±20.15,69.13±1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平均裸眼视力微切口组优于传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6.54±10.20)%,(17.69±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 1,3mo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77±0.31,0.66±0.29,0.52±0.25D; 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41±0.73,0.98±0.61,0.82±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具有与传统3.0mm切口相似的安全性; 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具有优势。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IOL植入术的疗效

      2013, 13(5):937-9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8

      摘要 (1565) HTML (0) PDF 355.70 K (1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白内障术后植入Tetraflex可调节IOL进行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眼,其中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IOL,对照组30眼植入Akreos Adapt IOL,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近视力、调节幅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6mo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裸眼近视力(t=2.427, P=0.023)、最佳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t=8.687,P=0.000)及调节幅度(t=15.158, P=0.000)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Tetraflex可调节IOL与Akreos Adapt IOL相对比有一定调节力,能为患者提供一定视近能力。

    • ICL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

      2013, 13(5):939-9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29

      摘要 (2002) HTML (0) PDF 346.15 K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术后再进行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2-03/08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因ICL在眼内的拱高偏高需接受ICL更换手术的患者9例1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2眼,女7例8眼。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周边前房角度、前房容积、眼压、瞳孔直径、拱高、炫光、角膜内皮计数和晶状体混浊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结果:ICL更换术后6mo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0.80±0.20,周边前房角度26°±5°和前房容积明显增大115±23.5mm3,拱高正常500±145μm,眩光明显减轻。术后6mo瞳孔直径恢复至术前水平3.5±0.32mm。术后眼压17.5±2.3mmHg,角膜内皮细胞数2 776.8±205.6个/mm2,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无1例出现晶状体混浊。随访6mo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ICL术后再次更换晶状体的手术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解决ICL术后拱高不理想的现象,使术后视力矫正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CG合并白内障

      2013, 13(5):941-9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0

      摘要 (1477) HTML (0) PDF 384.93 K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0-07/2012-06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3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 术后3mo,平均眼压为15.6±3.4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27.3±4.8mmHg)明显下降(P<0.05); 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7±0.46mm增加到3.19±0.38mm(P<0.05); 房角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的房角不同程度的开放。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疗效观察

      2013, 13(5):944-9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1

      摘要 (1373) HTML (0) PDF 383.10 K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80例8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组(实验组)43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43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随诊12mo,平均眼压:实验组15.5±1.1mmHg,对照组19.7±2.5mmHg,两组术后平均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功能性滤过泡:实验组(86%)较对照组(67%)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和滤过泡渗漏)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 临床路径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2013, 13(5):947-9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2

      摘要 (1430) HTML (0) PDF 359.94 K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睫状体冷冻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实施价值。

      方法:在我科2011-01/12行睫状体冷冻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患者中,以进入临床路径的23例24眼为路径组,以未采用临床路径的20例20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治愈率、患者满意度指标。

      结果:两组手术有效率相当(83% vs 80%); 路径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4.2d vs 8.3d,2 138元 vs 2 787元),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 vs 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睫状体冷冻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利于规范手术操作、确保手术成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 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的分析

      2013, 13(5):950-9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3

      摘要 (1929) HTML (0) PDF 417.83 K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黄斑区域不同象限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高度近视者48例48眼和正常对照组20例20眼,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中心凹及周边直径为3mm和6mm两个环形区域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

      结果:两组旁中心凹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最厚,鼻侧与下方次之,颞侧最薄; 旁周边中心凹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最厚,上方与下方次之,颞侧最薄。高度近视组中旁中心凹范围及旁周边中心凹的颞侧和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变薄; 高度近视组中旁周边中心凹的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薄; 高度近视组中旁周边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高度近视组中中心小凹及中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黄斑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是旁中心凹区,不是在中心凹。

    •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CNV 的临床观察

      2013, 13(5):953-9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4

      摘要 (1923) HTML (0) PDF 521.04 K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经Avastin治疗后眼部病变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结合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结果,评价Avastin治疗PM黄斑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PM黄斑CNV 41例42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22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 对照组20例20眼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剂量、疗程同实验组。两组随访时间均为12mo,统计分析两组BCVA、眼底检查、FFA及OCT检查结果,评价Avastin治疗PM黄斑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BVCA:试验组平均提高4.23±2.02行,对照组平均提高1.95±1.90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 OCT:比较两组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试验组和对照组减低平均值分别是43.41±40.39和22.65±20.79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FT减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FFA:治疗后试验组20眼(91%)渗漏消失,2眼(9%)渗漏持续存在; 对照组12眼(60%)完全消失,8眼(40%)持续存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渗漏明显减轻。

      结论:Avastin可有效减轻病理性近视CNV的渗漏,缩短病程,提高视力,治疗安全。

    •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CSC的初步观察

      2013, 13(5):957-9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5

      摘要 (1523) HTML (0) PDF 1.64 M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的疗效。

      方法:自身对照病例研究。将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确诊的典型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观察1,2wk; 1,3mo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以治疗前后的视力、自觉症状、眼底情况、FFA及OCT检查的改变为观察指标,以评价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CSC的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退,视力及视觉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激光光凝2wk和1mo后,分别有9眼(75.0%)和11眼(91.7%)的黄斑区水肿完全消退,3mo后全部患者黄斑区水肿消退。光凝2wk后,FFA检查发现有9眼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3眼渗漏减轻; OCT检查有9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消失,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3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大部分吸收。光凝1mo后,FFA检查有11眼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 OCT检查有11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消失,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光凝3mo后,FFA显示所有患眼的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未见明显“窗样缺损”样荧光; 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

      结论: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CS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视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

      2013, 13(5):960-9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6

      摘要 (1930) HTML (0) PDF 380.00 K (1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激光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37例55眼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首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术后3wk采用眼底激光对黄斑水肿进行局部直接光凝或格栅样光凝,分别在激光治疗术后1,3,6mo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术后3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6mo行OCT检查,将术后各时间点检测结果与术前值进行比较,做出客观评价。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术后3wk,激光治疗后1mo,术后3mo,术后6mo视力提高者分别占34.2%,84.6%,87.9%,79.6%; 术前、术后3mo和术后6mo平均视力分别为0.1627±0.1016,0.2743±0.1617, 0.2615±0.1833,术前视力与术后3mo和6mo视力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mo视力提高有效率为83.6%。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示,术前、术后3mo和术后6mo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67.5±150.9,272.7±120.1,308.1±136.2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3mo及6mo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FFA显示黄斑区及相关血管的荧光素渗漏较术前明显减少。

      结论:激光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3mo效果最为显著。

    •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囊样水肿

      2013, 13(5):963-9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7

      摘要 (1583) HTML (0) PDF 418.13 K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

      方法:2011-12/2013-01在我科确诊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98例136眼,其中单眼患者40例,双眼患者48例,随机选48例双眼患者中任一眼及40例单眼患者中20眼共68眼为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光凝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另68眼为单纯光凝治疗组(简称单纯光凝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 单纯光凝组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

      结果:联合组视力提高51眼(75.0%),视力不变10眼(14.7%),视力下降7眼(10.3%)。水肿吸收59眼(86.8%),水肿未退9眼(13.2%); 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12眼(17.6%),视力不变42眼(61.8%),视力下降14眼(20.6%)。水肿吸收21眼(30.9%),水肿未退47眼(69.1%),经统计学分析,联合组较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多,黄斑水肿吸收快(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可促进黄斑囊样水肿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

    • 青光眼周边部视神经纤维损伤机制探讨

      2013, 13(5):967-9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8

      摘要 (1724) HTML (0) PDF 1.09 M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视盘周围巩膜纵切面形态(经过视神经中轴)以及神经纤维变化,结合生物力学原理,探讨青光眼周边部视神经损伤机制。

      方法:对捐献的12个正常人眼和12个青光眼绝对期患者的视神经及其周围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切片、格利染色,比较视盘周围巩膜纵切面(经过视神经中心)形态,观察毗邻的周边部视神经纤维走行特点。

      结果:视盘周围巩膜孔的纵切面为一锐角(平均角度为73.3°),青光眼绝对期患者残留的视盘周围巩膜纵切面也是锐角(平均角度为75.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1.44,P>0.05)。正常人视神经纤维从视网膜到筛板的走行变化急剧, 青光眼绝对期患者该段视神经纤维消失。

      结论:视盘周围的巩膜前缘和内侧缘夹角为锐角。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纤维消失的原因可能与高眼压和视盘周围巩膜的形态、巩膜和视神经纤维的剪切模量、以及“折曲损伤”机制有关。

    • 海军飞行员视觉对比敏感度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2013, 13(5):971-9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39

      摘要 (1801) HTML (0) PDF 371.80 K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试海军飞行员视觉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探讨对比敏感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应用美国Stereo Optical Co.生产的OPTEC6500 视觉检查仪对58例116眼飞行员进行明视、明视眩光、暮视、暮视眩光4种状态下5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检查。

      结果:从均数曲线图中可见暮视和暮视眩光状态下CSF曲线的峰值在3c/d; 明视和明视眩光状态下CSF曲线的峰值在6c/d; 在各空间频率,双眼CSF值均高于单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在各空间频率下,远距离CSF值均高于近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海军飞行员视觉对比敏感度远距离CSF优于近距离,双眼CSF值高于单眼,本调查客观反映了海军飞行员CSF的分布特征。

    •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2013, 13(5):974-9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0

      摘要 (1558) HTML (0) PDF 382.41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羊膜移植、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处理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三种常见辅助治疗,对胬肉切除术术后角膜创面愈合和1a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的前瞻性研究。选择160例190眼进展期翼状胬肉成年患者,在行胬肉切除手术时,随机辅助三种常见治疗:A组,羊膜移植(60例68眼); B组,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应用(50例62眼); C组,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50例60眼)。随访、记录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和1a复发率。

      结果:A,B和C三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1±1.5,2.3±1.2和2.8±1.7d,以C组较长(P<0.05); A组术后2wk内有5例(7%)出现鼻侧结膜手术创缘肉芽肿生长,剪除后无再生,而B,C组未见创缘肉芽肿生长; 术后1a A组11眼(16%)复发,与B组7眼(11%)和C组4眼(7%)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处理在促进术后角膜创面愈合和降低1a复发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中重度眼睑缺损的Ⅰ期修复

      2013, 13(5):977-9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1

      摘要 (1549) HTML (0) PDF 1.19 M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中重度眼睑缺损I期修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0-01/2011-10对11例11眼患者行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利用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眼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眼睑全层缺损行眼睑再造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年龄38~77岁,眼睑全部缺损4例,1/2~2/3眼睑缺损7例。眼睑基底细胞癌6例,睑板腺癌4例,眼睑鳞状细胞癌1例。

      结果:术后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随诊6~24mo无1例肿瘤复发。

      结论: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眼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中重度眼睑全层缺损,在眼睑外形和功能上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疗效肯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 TICL矫治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研究

      2013, 13(5):980-9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2

      摘要 (1545) HTML (0) PDF 975.49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散光矫正型植入性眼内接触镜(TICL)矫治高度近视并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方法: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患者15例30眼接受散光矫正型眼内接触镜植入术,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2mo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的有27眼(90%),等效球镜±0.5D以内28眼(93%)。术后无1例矫正远视力下降1行或1行以上。术后1mo与术后12mo相比,30眼(100%)等效球镜变化均在0.5D之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1)。术后12mo未见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结论:散光矫正型植入性眼内接触镜(TICL)矫治高度近视并散光安全、有效。

    • >调查研究
    • 应用IOL-Master对大学生近视眼屈光成分的生物学测量研究

      2013, 13(5):984-9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3

      摘要 (1870) HTML (0) PDF 388.90 K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IOL-Master测量大学生近视眼的眼轴长度(AL),水平、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及角膜直径,探讨大学生近视眼各屈光成分值与屈光度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近视眼的主要成因。

      方法:大学生近视患者1 059例2 118眼,经电脑验光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低度近视<-3.00D(738眼),B组中度近视-3.00~-6.00D(989眼),C组高度近视>-6.00D(391眼)。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测量其AL,K1,K2,ACD及角膜直径,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

      结果: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 K1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2在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但K1和K2仅与中度近视的屈光度存在相关性(P<0.05); 各组AL与K1、K2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ACD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度近视的屈光度与AC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 角膜直径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 AL/CR比值3.183±0.132,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61,P=0.000)。

      结论:轴性近视是大学生近视的主要类型。大学生中度近视是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共同作用所致; ACD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影响较小; 角膜直径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无影响。

    • 框架镜与接触镜配戴者在近视激光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2013, 13(5):988-9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4

      摘要 (1932) HTML (0) PDF 408.44 K (1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配戴框架镜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方法:选取72例接受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按术前矫正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配戴框架镜组50例,配戴角膜接触镜组22例,应用2007年中文版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 ,QIRC)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配戴框架镜组的生活质量(术后42.29±4.90,术前39.30±5.16)和满意度评分(术后86.51±9.14,术前71.58±13.24)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显著的模块是视功能与身体机能(P<0.01); 增加显著的条目包括夜间驾驶(P<0.01)、夜间户外活动(P<0.05)、强光下不戴太阳镜生活或工作(P<0.05)、游泳(P<0.01)、担心花费(P<0.01)、自我感觉(P<0.05)及自信(P<0.01)方面。晨起视物(P<0.05)方面评分则较术前显著减少。(2)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配戴接触镜组的生活质量(术后42.32±5.95,术前41.26±5.21)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满意度评分(术后87.14±10.64,术前73.77±21.26)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在社会活动模块(P<0.05)及游泳(P<0.01)、担心并发症(P<0.05)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术前。

      结论:配戴框架镜的近视患者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后生活质量和对矫正方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视功能、身体机能、运动等方面提高显著。配戴接触镜的近视患者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对矫正方式的满意度增加,在运动、对眼部健康和花费的担忧方面明显改善。

    • 甘肃省舟曲县学龄儿童视力低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3, 13(5):992-9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5

      摘要 (1967) HTML (0) PDF 392.53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辖内汉族及藏族学龄儿童的视力状况,及影响其视力低常的主要因素。

      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舟曲县学龄2 538例儿童进行标准视力检查、常规眼科检查、验光检查等。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已有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调查发现视力低常者536例,当地视力低常率为21.12%,其中近视最为多见,占视力低常人数的80.59%,其患病率为17.02%; 远视患病率为2.05%; 弱视患病率2.76%; 斜视患病率为1.02%; 眼外伤患病率为0.95%; 先天眼病患病率为0.71%。

      结论:学龄儿童视力低常率与性别、民族相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影响视力低常的首要因素为近视。

    • >专题报告
    • 基于PubMed数据库的角膜移植手术文献计量分析

      2013, 13(5):995-9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6

      摘要 (1808) HTML (0) PDF 547.83 K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角膜移植手术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国际研究趋势。

      方法:利用美国国立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0/2012年所收录的角膜移植手术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国家和地区、发文语种及作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SPSS 19.0分析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2000/2012年累计收录角膜移植手术相关研究文献3 363篇,文献数据逐渐增多; 研究文献以英语为主,我国文献量位列第4; 统计出高频主题词50个,聚类分析显示高频主题词主要聚类于3个类别,分别为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角膜移植手术后并发症治疗、角膜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结论:角膜移植手术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为角膜内皮移植手术。

    • 西安医学院三年制眼视光学教育现状及思考

      2013, 13(5):998-9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7

      摘要 (1619) HTML (0) PDF 369.44 K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眼科视光学专业人才。我们主要对三年制眼视光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改进对策。

    • >临床报告
    • 早期多次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重度眼表烧伤的疗效

      2013, 13(5):1000-10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8

      摘要 (1545) HTML (0) PDF 367.42 K (1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多次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重度眼表烧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1/2011-12收治的25例25眼重度眼表烧伤患者早期采用两次及以上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术后对眼表稳定情况、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新生血管、视力等进行观察随访。

      结果:患者25例25眼中,20眼在行2次羊膜移植术后6~14d羊膜开始溶解,拆线后羊膜脱落。眼表炎症控制,荧光素钠染色角膜上皮完整; 角膜缘缺血改善。4眼2次羊膜移植术后,羊膜溶解脱落后表现为角膜上皮未愈合,直径大于2mm以上,角膜缘缺血大于1/4象限,再行第3次移植。最终眼球保存完整,眼表稳定。1眼2次术后3d出院,未能继续跟踪观察。

      结论:重度眼表烧伤采取早期多次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对稳定眼表十分有效。

    •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2013, 13(5):1003-10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49

      摘要 (1456) HTML (0) PDF 379.24 K (1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

      方法:临床确诊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35例43眼,采用黏弹剂钝性分离或瞳孔缘部虹膜拉开等方法扩大瞳孔,行环形撕囊、双手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

      结果:术后随访5~12mo,视力≥0.5者26眼(60%),术后视力提高38眼(88%),所有患者的瞳孔均保持圆形或近圆形,部分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变大,无人工晶状体偏位。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后囊膜破裂等。

      结论:小瞳孔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复杂,熟练的掌握手术技巧及合理的手术时机,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后囊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2013, 13(5):1006-10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0

      摘要 (1294) HTML (0) PDF 375.41 K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

      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段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

      结论: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无囊膜支撑无晶状体眼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

      2013, 13(5):1008-10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1

      摘要 (1506) HTML (0) PDF 386.42 K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 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 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 493.8,2 270.3,2 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

      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

    • 前房穿刺放液对巩膜扣带术中高眼压的治疗效果

      2013, 13(5):1011-10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2

      摘要 (1279) HTML (0) PDF 347.98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前房穿刺放液对巩膜扣带术中引起的高眼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分析巩膜扣带术中引起高眼压的28例28眼有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所有患者术中均经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引流视网膜下液、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并给予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或联合巩膜环扎术; 术毕前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动脉搏动,眼压较高,故行前房穿刺放液治疗。

      结果:术后第2d行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所有患者眼压均低于21mmHg,无角膜水肿、浅前房及视网膜动脉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前房穿刺放液术治疗巩膜扣带术中引起的高眼压安全、有效,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

    • 卡替洛尔对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的影响

      2013, 13(5):1013-10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3

      摘要 (1176) HTML (0) PDF 339.45 K (1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20g/L卡替洛尔滴眼液是否能有效降低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方法:按相同的总能量进行匹配两组解剖学窄房角,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患者64眼,其中一组术前2~3h曾滴用20g/L卡替洛尔滴眼液。记录术前、术后60min眼压。

      结果: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两组中发生眼压升高眼数、眼压变化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卡替洛尔滴眼液20g/L不能防止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2013, 13(5):1015-10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4

      摘要 (1854) HTML (0) PDF 361.08 K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及术后早期临床表现。

      方法: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及早期疗效。

      结果:患者17眼早期间接眼底镜及B超检查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达到解剖复位; 术后眼压略高,之后趋于稳定; 炎症反应较轻; 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解剖复位。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炎症,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早期眼压可控制在相对安全范围内。该类患者视力恢复普遍较差。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2013, 13(5):1017-10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5

      摘要 (1695) HTML (0) PDF 373.26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进程的有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125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表现、病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C肽、尿微量白蛋白、吸烟、打鼾及腰/臀比等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吸烟、打鼾及腰/臀比呈正相关。

      结论:病程长、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吸烟及打鼾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可以间接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程度。

    • 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的疗效

      2013, 13(5):1020-10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6

      摘要 (1438) HTML (0) PDF 385.06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119例严重的非增殖期DR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和增殖期DR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1眼,B组95眼,A组为治疗组,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每日行1次穴位注射,两组穴位交替进行,以10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5d,共治疗3个疗程; B组为对照组,予以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结果:A组有效率为87%,B组为63%,且A组各期DR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一种治疗DR行之有效方法。

    • 经济欠发达地区糖尿病眼病的防盲治盲初步实践

      2013, 13(5):1023-10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7

      摘要 (1577) HTML (0) PDF 409.69 K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市、区)实施糖尿病眼病的宣传教育、筛查、诊断及治疗并在与国际眼科学会、美国礼来公司和北大眼科中心指导加盟下的项目中总结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易于普及推广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模式。

      方法:以医院的眼后节中心为大本营,在临床诊治中加强对已确诊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指导; 与当地的糖尿病医院强强联合,充分利用他们的病源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借助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建立延伸至县-乡-村的四级网络,采用分层整群的方法获得比较详尽的流行病学资料; 发放宣传手册,专题讲座,乡村医生的培训,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糖尿病眼病(本院资料)的认知率由3.2%提高至10.54%; 干预率由10.8%提高至23.47%; 盲目率(双)由10.0%下降至2.46%; 胰岛素的使用率由10.0%提高至52.38%。

      结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糖尿病眼病的防盲治盲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顺应性才能普及推广。

    • 硅油取出术59例临床观察分析

      2013, 13(5):1027-10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8

      摘要 (1511) HTML (0) PDF 342.14 K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临床应用对硅油填充及硅油取出的并发症、视网膜恢复情况及取油时机。

      方法:在显微镜下通过巩膜切口主动持续负压抽吸硅油。

      结果:患者59例62眼硅油填充眼取出硅油后,53眼视网膜复位,9眼视网膜未完全解剖复位,需进一步手术干预。

      结论:在视网膜复位3~6mo后,可行硅油取出术,可减轻硅油对眼的毒副作用及减少并发症,减少硅油取出术并发症,极少数为硅油依赖眼。

    • 义眼座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3, 13(5):1029-10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59

      摘要 (1561) HTML (0) PDF 1.10 M (1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义眼座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以及其治疗和转归。

      方法:回顾分析2004-03/2012-06因义眼座感染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取出义眼座的12例1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义眼座感染的临床表现为结膜囊分泌物增多、眼窝疼痛、结膜充血水肿(12眼),义眼座暴露(11眼),义眼自动脱落(10眼),复发性化脓性肉芽肿(1眼)。3眼结膜囊分泌物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眼涂片发现真菌菌丝,6眼培养结果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义眼座前部有炎性细胞和坏死物碎屑,无纤维血管组织; 义眼座后部有浓密的纤维血管组织生长,伴随炎性细胞。12例患者均取出感染的义眼座联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7眼行Ⅱ期义眼座植入术,5眼拒绝接受整形手术。平均随访52mo,12例12眼均未出现感染复发。

      结论:义眼座感染是义眼座植入术后罕见的,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通常需要取出义眼座联合抗感染治疗。

    •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灸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

      2013, 13(5):1032-10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0

      摘要 (1591) HTML (0) PDF 356.04 K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灸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

      方法:眼睑痉挛患者55例67眼,实验组30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针灸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14d后,实验组22例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 对照组11例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6,P=0.000<0.00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灸治疗眼睑痉挛,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之一。

    • 聚四氟乙烯膜治疗睑球粘连的疗效

      2013, 13(5):1034-10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1

      摘要 (1431) HTML (0) PDF 595.41 K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聚四氟乙烯膜(F4膜)治疗睑球粘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F4膜治疗睑球粘连患者26例28眼,分离粘连后,裁剪适当大小的F4膜置于创面作为间隔物,作F4膜-穹隆-近眶缘眼睑皮肤间褥式缝合,再缝合结膜创缘与F4膜。2~3wk拆除缝线及F4膜。术后随访6~12mo,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患者28眼术后无感染,其中20眼(71%)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成功; 6眼(21%)效果一般,有所改善; 2眼(7%)术后再次粘连,手术失败。

      结论:F4膜治疗睑球粘连安全、有效。

    • 外伤性眼内炎39例诊疗分析

      2013, 13(5):1036-10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2

      摘要 (1269) HTML (0) PDF 365.57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眼内炎病原学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10-09/2012-08我院收治的39例39眼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检出病原菌18例,总检出率为46%(18/39),涂片检查结果中Gram阳性(G+)球菌12例,占67%(12/18),G+杆菌4例,占22%(4/18)。视力提高者20例(51%),视力不变者8例(21%),视力下降者7例(18%),视力检查不配合者4例(10%)。

      结论:外伤性眼内炎尽早行病原学检查,指导临床用药; 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 转移皮瓣修复眼眶组织巨大缺损

      2013, 13(5):1038-10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3

      摘要 (1399) HTML (0) PDF 906.90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几种不同类型转移皮瓣修复眼眶组织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眼眶组织巨大缺损的修复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被恶性肿瘤广泛破坏眼睑、眶周皮肤、眶内球旁组织及眼球的患者。行控制性或扩大切除肿瘤后,利用眶周健康组织形成转移皮瓣进行修复缺损区,供皮处缺损区取上臂内侧或腹部全厚游离皮片修复。观察术后6mo皮瓣存活情况,分析与皮瓣存活有关的术式及皮瓣类型。

      结果:患者16例中接受控制性切除肿瘤的患者12例12眼,扩大切除肿瘤者4例4眼; 缺损区采用额部或额顶部轴型皮瓣修复10例10眼,皮下蒂皮瓣4例4眼,反转皮瓣2例2眼; 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2例12眼,未接受放射治疗4例4眼,随访至术后6mo,所有皮瓣均存活。

      结论:转移皮瓣是修复眼眶组织巨大缺损的安全、有效方法。

    • 局部注射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眼睑黄色瘤

      2013, 13(5):1041-10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4

      摘要 (1795) HTML (0) PDF 787.94 K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用1mL注射器将0.8g/L平阳霉素注射液直接注入患者眼睑黄色瘤体内,10d 1次,共治疗眼睑黄色瘤病例135例256眼,观察其疗效。

      结果:随访观察3~24mo,256眼瘤体全部消失,其中2次注药瘤体就消失8眼,3次注药瘤体消失32眼,4次注药瘤体消失198眼,4次以上18眼。256眼均未出现感染、眼睑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

      结论:低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效果确切,反应轻,安全有效。

    • 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

      2013, 13(5):1043-10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5

      摘要 (1381) HTML (0) PDF 341.85 K (1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泪道激光联合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

      方法:用KTP激光泪道机先行激光成形术,再行鼻泪管穿线,予套包内扩张硅胶条行鼻泪管扩张后植入一次性泪道再通管。

      结果:所行30例30眼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患者随访6mo~2a,有1眼再次阻塞,有效率97%。

      结论:本方法对鼻泪管阻塞狭窄的患者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有效率。

    • 翼状胬肉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2013, 13(5):1045-10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6

      摘要 (1263) HTML (0) PDF 1.95 M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HRT3-RCM对翼状胬肉进行细胞学观察。

      方法:对20例20眼翼状胬肉的患者用HRT3-RCM进行观察。将其与对侧正常眼(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翼状胬肉区域往往见不到Vogt栅栏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纤维组织和丰富血管。

      结论:HRT3-RCM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新一代共焦显微镜,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翼状胬肉组织的细胞学观察。

    • 复发性与原发性翼状胬肉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

      2013, 13(5):1047-10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7

      摘要 (1441) HTML (0) PDF 383.48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手术治疗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8例40眼(A组)及原发性翼状胬肉195例231眼(分为B组156例185眼和C组39例46眼),追踪观察1~6a。

      结果:行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A组复发6眼,复发率为15%,B组复发11眼,复发率为6%。C组行单纯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10眼,复发率22%。A组与B组(P<0.05),B组与C组(P<0.01)间复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与原发性胬肉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对原发性胬肉的效果更好。

    • 非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观察

      2013, 13(5):1050-10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8

      摘要 (1477) HTML (0) PDF 383.79 K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非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效果。

      方法:患者36例36眼因各种原因行眼球摘除后在局部麻醉下采用不用巩膜包裹,义眼台钻孔、穿线直接植入眶内,与四条眼外肌对位缝合手术方法,术后观察结膜伤口愈合情况、义眼台活动度情况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3mo~6a,平均31mo ,除1例因义眼座过大, 术后10d拆线后发生球结膜伤口裂开,经二次手术修复愈合外,其余35例均获得成功,达到了满意效果。术后饱满度适中,无义眼台排斥暴露、感染、移位、排异反应及眼球固定。安装义眼后,双眼外观对称、义眼各方位活动(15°~30°)良好,达到了美观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7%。

      结论:非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义眼座暴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义眼台活动良好,且双眼外形基本对称,是理想的眼眶填充成形手术。

    • 角膜栗刺异物56例临床分析

      2013, 13(5):1053-10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69

      摘要 (1359) HTML (0) PDF 370.28 K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栗刺异物的发生原因、分类、及不同治疗方法,为栗刺的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收治的56例角膜栗刺异物患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时间、视力、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

      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50岁。未发现复合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2%患者可直接在门诊裂隙灯下取出栗刺。18%患者需要住院在显微镜下取出栗刺。治疗后视力好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角膜栗刺外伤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栗刺采用不同的方法可提高疗效,大大降低患者住院率和治疗费用。

    • 深圳市眼外伤患者251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3, 13(5):1056-10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70

      摘要 (1340) HTML (0) PDF 358.54 K (1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发生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

      方法:收集2010-09/2011-09于广东省深圳市眼科医院因眼外伤就诊的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职业、致伤物与眼部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收集眼外伤患者251例252眼,其中男223例224眼(88.9%),女28例28眼(11.1%),男女性别比为7.96:1,左右眼之比为1.15:1,年龄以20~50岁多发,职业主要以工人为主。致伤原因主要为铁屑溅入、枪钉弹伤及铁丝戳伤。

      结论:工业性伤害成为深圳市眼外伤患者中急需预防与控制的问题,应开展工业操作中的防护及加强宣传。

    • 视觉生理性手指操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作用的临床观察

      2013, 13(5):1058-10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71

      摘要 (1864) HTML (0) PDF 374.96 K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视觉生理性手指操对预防青少年近视及控制发展的作用。

      方法:选择散瞳检查为低度近视或视力正常,基本无生理屈光度,双眼均正位或水平隐斜<8的7~14岁青少年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所有散瞳后屈光度(等效球镜)≥-1.00D者配戴远用近视镜,屈光度<-1.00D(等效球镜)者不配戴任何眼镜; 观察组干预方法:予生理性手指操,每天做两次眼操训练,每次3~4min。对照组则不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1a测定两组视力、屈光度、眼轴、眼位异常改变或隐斜度。

      结果:干预后1a观察组近视屈光度、眼轴增加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10例原有外隐斜患者隐斜度有一定程度改善,原无隐斜患者出现内隐斜2例,而对照组未出现外隐斜度改善现象,亦未出现内隐斜患者。

      结论:视觉生理性手指操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有良好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隐斜。

    • 大龄近视患者行LASIK的体会

      2013, 13(5):1061-10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72

      摘要 (1431) HTML (0) PDF 333.83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龄近视伴调节力下降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手术设计对视力的影响。

      方法:屈光不正伴老视的患者32例63眼中27例53眼行单眼LASIK主视眼按最佳矫正远视力完全矫正,非主视眼近视欠矫-0.5~-2.00D,5例10眼双眼远视力全部矫正。观察术后3mo视力。

      结果:术后3mo,27例53眼远视力主视眼1.0~1.2,非主视眼0.3~0.6; 近视力主视眼0.6,非主视眼1.0。5例10眼双眼远视力完全矫正。

      结论:LASIK矫正大龄调节力下降患者,在设计手术方案时需按患者要求、年龄等综合考虑。

    • 不同量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双眼不对称DVD

      2013, 13(5):1063-10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5.73

      摘要 (1241) HTML (0) PDF 335.20 K (1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量的下斜肌转位术对双眼不对称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治疗,观察眼位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择双眼垂直斜度不相等的DVD患者15例,均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上斜度为15~20眼采取下斜肌部分转位术,上斜度>20眼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术。术后观察眼位矫正情况及睑裂变化、眼球运动情况。

      结果:术后双眼第一眼位上斜明显改善,下斜肌功能亢进均消失,双眼睑裂大小基本对称,向上注视时上转程度相等。

      结论:DVD患者双眼上斜程度往往不对称,可根据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大小分别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和部分转位,以减少术后双眼睑裂不等大或上转程度不相等的并发症。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