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3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关于眼科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2013, 13(6):1065-10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1

      摘要 (1567) HTML (0) PDF 361.46 K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建设高绩效的眼科教学团队,对于眼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眼科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眼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

    • >实验论著
    • 噻吗心安对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2013, 13(6):1069-10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2

      摘要 (1894) HTML (0) PDF 4.24 M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抗青光眼药物噻吗心安(timolol maleate)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的影响作用,为其眼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用不同浓度噻吗心安处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形态变化,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双染色法检测质膜的通透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断片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噻吗心安在0.15625~5g/L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HCE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缓慢、数量减少、胞质皱缩、胞内空泡化、变圆脱落、质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凝缩、DNA断片化和出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临床使用浓度2.5~5g/L的噻吗心安对HCE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最大,处理28h的凋亡率高达83.23%~96.71%。

      结论:噻吗心安在0.15625~5g/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诱导HCE细胞凋亡,临床使用浓度时对HCE细胞的毒性作用极大,在眼科临床中应谨慎使用。

    • 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3, 13(6):1073-10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3

      摘要 (1752) HTML (0) PDF 2.05 M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传代培养,紫外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2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各项指标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阳性对照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段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均低于同时段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伴随白藜芦醇作用时间的延长, 透射电镜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程度减轻。

      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对辐射性白内障具有预防作用,从而为寻求有效的防治白内障药物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芪灯明目胶囊对高血糖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影响的研究

      2013, 13(6):1077-10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4

      摘要 (1738) HTML (0) PDF 750.86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 barrier, BRB)变化情况,并以阳性药为对照研究中药芪灯明目胶囊对STZ诱发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影响。

      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mo内各时点(2wk; 1,2,3,4,5,6mo)采用伊文思蓝灌注示踪显示血-视网膜的渗漏情况,在造模后3mo开始用中药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5,250,500mg/kg体质量剂量的胶囊内容物灌胃),对照组用安多明胶囊(200mg/kg体质量剂量,相当于10倍成人剂量),灌胃3mo,观察药物对 BRB的影响。

      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在2wk即可出现BRB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不断加重。对造模3mo 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中药芪灯治疗3mo,结果提示:中药芪灯对STZ糖尿病BRB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少视网膜血管的渗漏。

      结论:STZ糖尿病模型大鼠在早期即可出现BRB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的持续而加重,中药芪灯明目胶囊可减少高血糖导致的BRB损害。

    • αB-晶体蛋白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作用的研究

      2013, 13(6):1081-10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5

      摘要 (1607) HTML (0) PDF 2.05 M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αB-晶体蛋白对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中αB-晶体蛋白含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中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和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full-field ERG,F-ERG)的b波振幅差异,探讨αB-晶体蛋白对急性高眼压后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选择120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αB晶体蛋白组(αB)30只,生理盐水组(S)30只,假手术组(P)30只,急性高眼压组(H)3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于术后7d和14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Western-blot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 术后7,14,21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RGCs的GAP-43表达; 术前和术后1mo时应用全视野ERG的b波振幅变化测定视网膜功能。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αB组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于术后7d较高,14d时表达减弱(P =0.000),但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6,P=0.024,P=0.007; P=0.006,P=0.008,P=0.010); αB组RGCs的GAP-43表达于术后7d达高峰,14d时表达减弱,21d时仍有少量表达(P=0.000),但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1,P=0.002,P=0.001; P=0.015,P=0.002,P=0.006; P=0.005,P=0.003,P=0.005); ERG- b波振幅于术后1mo较低(P=0.014,P=0.004,P=0.003,P=0.006),其中术前各组ERG-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993),术后1mo时αB组ERG-b波振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0,P=0.004,P=0.002)。

      结论:外源性αB-晶体蛋白能够提高视网膜αB-晶体蛋白的表达; αB-晶体蛋白通过促进RGCs中GAP-43的表达,从而促进RGCs的轴突再生; αB-晶体蛋白可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视网膜无毒性作用。

    • 姜黄素及Avastin抑制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对比

      2013, 13(6):1087-10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6

      摘要 (1692) HTML (0) PDF 408.03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姜黄素与Avastin抑制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姜黄素抑制CNV形成的机制。

      方法:选取SD大白鼠共30只,建立碱烧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A,B两组,各15只,A组中右眼为实验组 A1组,左眼为空白对照组A2; B组中右眼为实验组B1,左眼为空白对照组B2。A1组给予40μmol/L姜黄素配置成的滴眼液,A2组滴用生理盐水; B1组给予5g/L Avastin滴眼液,B2组滴用生理盐水。根据不同时间点取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研究、抽取房水进行ELISA测定,计算出每视野计数微新生血管及房水中VEGF含量。对以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两种药物均未发现在角膜水肿、角膜修复等方面的毒副作用。对新生血管的影响,两种药物CNV计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两种药物之间对新生血管影响的对照,平均CNV计数无显著性区别。A1组与A2组对比、B1组与B2组对比,实验组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对照,平均VEGF含量A1组高于B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姜黄素的VEGF抑制能力可能不如Avastin,但在整体抗CNV的能力上并不输于Avastin,说明姜黄素还参与了干预角膜碱烧伤CNV形成的其他机制。

    • >实验研究
    • 多西环素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2013, 13(6):1090-10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7

      摘要 (1599) HTML (0) PDF 741.07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多西环素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后,多西环素组予3g/L多西环素眼液点眼,对照组予眼液溶媒点眼。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7,14,21d观察计算炎症指数,角膜取材后进行病理切片及炎症细胞计数,行ICAM-1的ELISA检测。

      结果: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较对照组轻,炎症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炎症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P< 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大鼠角膜的ICAM-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多西环素可以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的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ICAM-1的表达。

    • 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

      2013, 13(6):1093-10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8

      摘要 (1792) HTML (0) PDF 557.32 K (1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

      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膜中央,术后7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记录上述指标。

      结果:角膜缘碱烧伤(B组)较角膜中央烧伤(C组)溃疡发生率、角膜穿孔率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角膜缘烧灼时间长组(B组)溃疡发生率及角膜穿孔率高于角膜缘烧灼时间短组(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烧灼角膜缘和角膜中央(A,B,C组)均能诱导出角膜新生血管。

      结论:对于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以选择3mm圆形滤纸片角膜中央烧伤为佳; 对于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所致角膜病变的实验,以选择环形滤纸片放置于角膜缘20s为佳。

    • 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2013, 13(6):1096-10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09

      摘要 (2224) HTML (0) PDF 404.89 K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vastin与Lucenti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 对HUVEC增殖作用的差异; Transwell小室检测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迁移作用的差异。

      结果:MTT比色法显示,各浓度Avastin组、Lucentis组与对照组相比,吸光度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Avastin组与Lucentis组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Transwell分析方法显示,各浓度Avastin组、Lucentis组与对照组相比,HUVEC迁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Avastin组与Lucentis组HUVEC细胞迁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vastin与Lucentis均可以抑制HUVEC增殖和迁移; 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在体外实验中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

    • >临床论著
    • 矢量法评价Epi-LASI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及其与视觉质量变化的关系

      2013, 13(6):1099-11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0

      摘要 (1797) HTML (0) PDF 726.60 K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法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并探讨其与明视无眩光下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变化的关系。

      方法:选取行Epi-LASIK术矫正近视散光的68眼,近视屈光度为-5.00~-9.00D,散光屈光度为-1.00~-3.00D,术后随访6mo。运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推荐的标准矢量分析法评估Epi-LASIK术后1,6mo散光的矫正效果。采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检测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下明视无眩光时的CSF。

      结果:术后1mo各空间频率(单位为cycles per degree, c/d)的CSF低于术前(P<0.01),术后6mo时12c/d和18c/d的CSF分别低于术前(P<0.05),术后1mo时的3c/d,6c/d和12c/d CSF分别低于术后6mo(P<0.05); 术后1,6mo时的|SIRC|与18c/d的CSF下降呈正相关(r=0.537, 0.674, P<0.01); 术后1mo的EM为-0.21±0.29,6mo的EM为-0.12±0.31。

      结论:Epi-LASIK术后6mo内,中高度近视合并中低度散光患者可出现明视无眩光下高频段CSF的下降,其下降原因可能与手术引起的散光矫正量有关。

    • 口服弥可保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野及RNFL厚度的影响

      2013, 13(6):1103-11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1

      摘要 (1761) HTML (0) PDF 421.83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口服弥可保对晚期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视野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57例57眼经过手术治疗后解除高眼压状态的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29眼和治疗组28例28眼,对照组患者常规抗青光眼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弥可保6mo,3次/d,500μg/次。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mo应用Humphrey 750i型视野计检测视野平均缺损及视野模式标准差; 应用Stratus OCT-3仪(Carl Zeiss Meditec, Dublin, CA)检测平均和各个区域的RNFL厚度。两组间检查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出院后6mo,视野平均缺损: 治疗组-13.30±4.03dB,对照组-18.51±4.33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12,P=0.049); 视野模式标准差:治疗组为5.64±0.48dB,对照组为8.21±2.47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25); RNFL厚度:全周:治疗组75.828±7.260μm,对照组65.037±13.074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35)。

      结论: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长期口服弥可保可对青光眼所致的视野缺损及视网膜神经纤维丢失有明显改善。

    • 中国人VEGF基因多态性与DR的关系

      2013, 13(6):1106-11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2

      摘要 (1608) HTML (0) PDF 347.91 K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D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VEGF I/D基因和VEGF水平。

      结果:NPDR组和PDR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 NPDR组和PDR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

      结论:VEGF I/D基因多态性很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3, 13(6):1108-11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3

      摘要 (1777) HTML (0) PDF 714.62 K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 Ala多态性与山西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年龄40~70岁、糖尿病病程10~20a、血压<140/90mmHg且不合并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无DR组(NDR组)、非增生型DR组(B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各3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所有患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该研究人群中存在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其中NDR组中基因型PP,PA,AA分别为40.0%,53.3%和6.7%,BDR组分别为70.0%,30.0%和0%,PDR组分别为76.7%,23.3%和0%; 三组间比较,基因型频率(χ2=10.351)和等位基因频率(χ2=10.20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o12 Ala基因多态性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且可能是抑制其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IMEM不同眼内填充物的临床观察

      2013, 13(6):1112-11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4

      摘要 (2817) HTML (0) PDF 719.84 K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IMEM)术不同眼内填充物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44例44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0例; B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A组玻璃体腔内行平衡盐溶液(BSS)填充,B组行气体填充(13眼填充滤过空气,11眼填充100mL/L C3F8),术后随访12~16(平均13)mo。术前、术后1,3,6,12mo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术后1,7d; 1,3mo行眼压(IOP)检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间接检眼镜,CFT,IOP检查结果。

      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提高0.2logMAR及以上者29眼(66%)。两组间logMAR BCVA的差异手术前(0.53±0.18 vs 0.52±0.14)及末次随访时(0.31±0.14 vs 0.28±0.09)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患眼CFT较术前明显降低,从407.82±97.00μm下降到285.25±70.07μm(Z=4.29,P<0.05)。两组间CFT的差异术前(409.45±108.40μm vs 406.46±88.76μm)及末次随访时(287.60±66.94μm vs 283.29±73.95μm)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组眼压(14.25±3.06mmHg)低于B组(17.71±3.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P<0.05),但两组眼压均值均未超过正常范围(10~21mmHg)。术前、术后7d; 1,3mo两组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需俯卧位,B组患者填充滤过空气者术后俯卧位1~3d,填充100mL/L C3F8者俯卧位至少7d。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末填充BSS或气体均能显著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两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填充BSS可避免术后俯卧位,减轻患者术后身体及精神负担,同时手术更加快捷、安全。

    • 调制传递函数和对比敏感度函数评价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研究

      2013, 13(6):1116-11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5

      摘要 (2438) HTML (0) PDF 697.46 K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检查和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检查评价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47例92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前验光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A组)、中度近视组(B组)、高度近视组(C组)。术前等效球镜值分别为-2.28±0.48D,-4.54±0.97D,-6.86±1.17D。分别于术前,术后1wk; 1,3mo检查裸眼视力(th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波前像差、3mm和5mm瞳孔下的MTF和昼视及夜视视远状态下的CSF。利用德国Zeiss公司WASCA Analyer波阵面像差仪检查三组患者在3mm和5mm瞳孔下去掉高阶像差后的MTF曲线,将图像扫描并载入至Engauge Digitizer 4.1数字化软件,得出一定空间频率下的MTF值; 利用Optical 6500 对比敏感度测试灯箱(美国STEREO OPTICAL公司)测量患者在昼视及夜视视远状态下的CSF值。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1)术后1wk ,CSF值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术后3mo,只有明环境下低空间频率和暗环境下低中度近视组的低空间频率的CSF值可以恢复至术前。近视度数越高,中高空间频率的CSF值越不容易恢复至术前。(2)3mm瞳孔条件下低度近视组100L/mm,150L/mm,300L/mm空间频率的子午曲线和中度近视组50L/mm空间频率的子午曲线的MTF值,在术后7d与术前相比已经无统计学差异。3mm瞳孔条件下中度近视组150L/mm,200L/mm,300L/mm空间频率的弧矢曲线、高度近视组250L/mm空间频率下的子午曲线的MTF值和5mm瞳孔条件下低度近视组100L/mm,300L/mm,400L/mm空间频率下的子午曲线、中度近视组400L/mm,500L/mm空间频率下的弧矢曲线,200L/mm,400L/mm空间频率下的子午曲线,高度近视组全部空间频率下的弧矢曲线,100L/mm,200L/mm,300L/mm空间频率下的子午曲线的MTF值术后3mo可恢复到术前水平。其余所有空间频率下的MTF值均能在术后1mo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1)MTF值比CSF值恢复更早,只有部分低空间频率的CSF值可以恢复至术前,而所有的MTF值均能恢复至术前水平。(2)MTF值在术后早期可以更早更全面和客观的反映出视觉质量的提高。(3)利用Carl Zeiss 公司WASCA Analyer波阵面像差仪检测患者MTF可以更立体全面客观的反映术后人眼光学系统的改变。

    • Flap-free LASEK联合MMC与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观察

      2013, 13(6):1123-11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6

      摘要 (1810) HTML (0) PDF 437.59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Flap-free(去瓣)LASEK 加丝裂霉素C(MMC)与LASEK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效果,评估FLAP-free LASEK联合丝裂霉素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患者44例86眼(-2.00~-7.00)D,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Flap-free LASEK联合丝裂霉素C,B组行普通LASEK手术。观察两组术后1wk; 1,3mo裸眼视力,术后1wk; 10d; 1,3,6mo角膜haze情况,术后眼球疼痛程度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结果:两组术后1wk; 1,3mo时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 10d; 3,6mo角膜haze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角膜haze在1mo时(χ2=5.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0.5级haze在1mo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5,P<0.05),3mo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级haze在1,3mo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级haze只在B组术后3mo时出现1例,A组无2级haze出现。眼球疼痛程度评分术后1d(χ2=38.78,P<0.05),4d(χ2=34.62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4,7d内愈合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Flap-free LASEK联合丝裂霉素C与普通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相比较,术后1mo时0.5级haze发生更少,程度更轻。术后第1,4d时眼球疼痛程度更小,视力恢复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 PRK联合术中丝裂霉素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2013, 13(6):1127-11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7

      摘要 (1842) HTML (0) PDF 1.35 M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方法:对109例201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PRK术,激光切削后使用0.2g/L MMC 2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

      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68±0.35d。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2mo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的者189眼(94%),等效球镜在±0.5D以内者153眼(76%)。术后矫正远视力下降1行者7眼(3%),无1例矫正远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术后3mo与术后12mo相比,屈光度变化≤0.5D者占96%。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1=0.71; P2=0.83)。术后12mo,0~0.5级haze者189眼(94%),1级haze者12眼(6%); 未见2级以上haze。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

      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联合术中使用0.2g/L MMC 20s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 >文献综述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

      2013, 13(6):1131-11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8

      摘要 (3195) HTML (0) PDF 409.25 K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感染引起。人群中超过90%的人曾经感染过HSV。HSV可以在神经组织及角膜组织长期潜伏。在适宜的刺激下,如紫外线照射、发热、精神压力、高温、低温、手术等,病毒活化增殖导致HSK。HS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是造成角膜组织损害的主要机制。HSK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由CD4+细胞介导的,而CD8+细胞对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 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2013, 13(6):1134-11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19

      摘要 (2129) HTML (0) PDF 393.05 K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CXL)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应用于临床最新的角膜成形技术。它通过A段紫外光和感光剂核黄素,诱导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硬度,增强角膜基质的力学和生物化学稳定性,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等角膜扩张性和难治性角膜溃疡等角膜疾病的进展。

    •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减退的研究进展

      2013, 13(6):1137-11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0

      摘要 (1730) HTML (0) PDF 478.68 K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知觉减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尽管角膜知觉减退是否是糖尿病的眼部症状还存在争议,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它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神经病变都存在相关性。近几年,角膜知觉减退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内糖代谢产物累积、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和长度缩短、免疫机制所导致。我们现就角膜知觉减退与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发展中国家白内障手术的现状

      2013, 13(6):1142-1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1

      摘要 (1971) HTML (0) PDF 461.06 K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升高,白内障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致盲眼病,在发展中国家中,盲和视觉损伤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虽然白内障手术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提供白内障手术服务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在过去10a中一些国家在治疗白内障时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制定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防盲模式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挑战。本文就近年发展中国家的白内障手术情况做一综述。

    • 葡萄膜炎的生物治疗进展

      2013, 13(6):1147-11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2

      摘要 (1881) HTML (0) PDF 481.12 K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反复发作。研究表明,生物制剂可以干扰机体内引起炎症反应过程的具有特定分子或途径,在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治疗作用,以达到治疗葡萄膜炎的目的。本文意在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干扰素、抗淋巴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等生物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的治疗进展。

    • 视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再生的研究进展

      2013, 13(6):1152-11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3

      摘要 (2072) HTML (0) PDF 489.57 K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和功能恢复是医学领域的历史性难题。由于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部分的视神经损伤后缺乏神经修复和再生所需的微环境,为此,有效的神经保护、防止神经元死亡和促进神经修复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明:视功能的恢复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损伤程度、轴浆转运物质合成功能状态、自身修复和再生能力均密切相关。近10a来,随着对神经损伤机制的深入了解,各类神经保护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在治疗视神经损伤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我们通过阅读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视神经损伤后RGCs再生及视神经保护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微视野固视性质分析

      2013, 13(6):1157-11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4

      摘要 (1633) HTML (0) PDF 846.78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眼的微视野固视性质。

      方法:选择NAION患者23例27眼,分别以检眼镜法和Nidek MP-1微视野仪检测其固视性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以检眼镜法检测,18眼表现为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 以微视野法检测,18眼表现为稳定的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其中相对不稳定固视6眼,不稳定固视3眼。中心固视眼视力明显好于中心外固视眼(P<0.05)。

      结论:检眼镜法检测NAION患者的固视性质时可以明确区分中心固视和中心外固视,微视野法则可以进一步对固视的稳定性加以分析。

    • 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CSC的疗效

      2013, 13(6):1160-11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5

      摘要 (1689) HTML (0) PDF 1.77 M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疗效。

      方法:选取38例40眼C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眼,治疗组采用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 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wk视力显著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1mo后黄斑区水肿明显吸收, 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CSC,能够快速减轻症状,提高视力,减少复发,起到良好临床效果。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2013, 13(6):1163-11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6

      摘要 (1940) HTML (0) PDF 411.42 K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d; 1wk; 1,3,6mo的视力及两组术前、术后1d; 1wk; 1,3,6mo的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3,6mo时两组散瞳查眼底,试验组中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4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1眼。

      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 1wk; 1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3mo,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NDR与DR、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NDR与DR、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1d; 1wk; 1,3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mo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1d; 1wk两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6mo与术前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 1wk; 1,3,6mo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wk; 1,3,6mo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 后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已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

    • 改良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2013, 13(6):1167-11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7

      摘要 (1416) HTML (0) PDF 367.72 K (1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03/2011-01收治的135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8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wk; 3mo的视力良好率分别为92.6%,88.2%; 眼压良好率分别为98.5%,95.6%;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虹膜损伤以及前房炎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9%,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3.0mm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2013, 13(6):1170-11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8

      摘要 (1529) HTML (0) PDF 352.59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变化。

      方法:在角膜最大曲率子午线上做3.0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前散光度数≤1.0D的144例156眼术前、术后3mo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散光的变化。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3.0mm角膜透明手术切口的术源性散光为0.77±0.53D。患者手术前后的散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变化具有相关性(r=-0.69,P<0.01)。术前角膜散光≤0.25D者术后散光增大,其余组术后散光变小。

      结论:利用角膜地形图定位手术切口位置,可以改变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散光。对于散光范围在0.37~1.0D的患者更适合3.0mm的透明角膜切口。

    • 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晶状体不全脱位术中的应用

      2013, 13(6):1172-11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29

      摘要 (1908) HTML (0) PDF 371.66 K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联合虹膜拉钩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对27例27眼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植入CTR联合虹膜拉钩固定前囊孔完成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

      结果:患者25例25眼按照预定手术方案顺利完成手术; 2例2眼出现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 其中1例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状体,另1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 两种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2013, 13(6):1175-11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0

      摘要 (1359) HTML (0) PDF 371.82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42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选择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 1wk; 1,3mo矫正视力效果及治疗前后角膜散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d; 1wk; 1,3mo,两组患者矫正视力0.5~1.0患者的比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及术后1wk,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mo及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散光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对照组患者发生后囊膜破裂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 术后,对照组患者发生角膜水肿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双眼混合植入Toric和多焦点IOL在单眼角膜散光白内障中的应用

      2013, 13(6):1178-11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1

      摘要 (1647) HTML (0) PDF 1.06 M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Toric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在单眼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白内障伴角膜散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Toric IOL植入的观察组和多焦点IOL植入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手术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视力和散光情况在术后1wk起恢复,对照组术后3wk起恢复, 观察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Toric IOL植入术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恢复视力、改善散光,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2013, 13(6):1181-11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2

      摘要 (1719) HTML (0) PDF 389.26 K (1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虹膜根部切除或激光虹膜切除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加房角分离术,C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1wk; 1,3,6mo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

      结果:术后视力:A,C组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眼压:三组比较手术前后眼压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组降眼压效果最显著; 术后房角改变:术后B组使80%的房角全周开放,前房加深(P<0.01); 术后并发症:A组有10%~20%患者需要点药或再次手术治疗,B组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C组术后并发症较多,部分严重且持久,需再次手术。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电焊工人光损伤性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3, 13(6):1184-11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3

      摘要 (1961) HTML (0) PDF 416.49 K (1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电焊工人光损伤性黄斑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2-03/12来自本地区相关工厂从事电弧焊工作的焊工68例136眼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常规散瞳90D前置镜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光损伤的诊断以OCT的检查结果为准。对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工龄、防护习惯分组,对分组进行均衡性检验,并比较各组间光损伤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

      结果:光损伤性黄斑病变总的发病率是32.35%。年龄≤35岁组和>35岁组的黄斑光损伤检出率分别是35.14%和2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工龄≤10a组和>10a组的黄斑光损伤的检出率分别是11.76%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严格防护组、防护随意组和墨镜防护组的黄斑光损伤的检出率分别是21.88%,36.96%,50.00%,严格防护组的黄斑光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墨镜防护者发生率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焊工人中黄斑光损伤的危险因素是工龄和防护习惯。工龄越长,黄斑区光损伤的发生几率越高; 防护越严格,损害发生率越低。年龄和光损伤的发生无关。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观察

      2013, 13(6):1187-11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4

      摘要 (1588) HTML (0) PDF 666.98 K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01/2012-12在我院治疗特发黄斑视网膜前膜患者30例30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玻璃体切割、剥膜及气体填充。对患者行2~13mo的术后随访观察,进行疗效评价与分析。

      结果: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黄斑视网膜前膜30例30眼,1眼黄斑前膜复发,29眼黄斑视网膜前膜消失,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消失或减轻,OCT提示黄斑前膜消失。

      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视网膜前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患者的视功能未造成严重的损害前,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2013, 13(6):1189-11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5

      摘要 (1534) HTML (0) PDF 1.43 M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中的图像特征,以及CSC患者外核层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

      方法:对确诊为CSC患者54例58眼和健康人30例60眼(对照组)行FD-OCT检查,采用Cirrus 3D-OCT模式对眼底黄斑部进行线性水平扫描。扫描深度1.9mm。扫描面积5.8mm×5.8mm,扫描模式512×496。观察CSC的FD-OCT图像特征,并测量不同时期CSC患者中央凹处外核层厚度,评估外核层厚度与BCVA的关系。

      结果:所有54例58眼CSC患者OCT检查典型的形态改变,以单纯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和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脱离为主,约84.5%。CSC患者黄斑中心凹处外核层的平均厚度在急性期最厚,随着病情的缓解,逐渐变薄,但恢复期仍较正常人厚; CSC患者的中心凹处外核层的厚度与BCVA呈负相关。

      结论:FD-OCT能清楚地显示CSC的形态特征及病理形态学变化。CSC患者的中心凹处外核层的厚度与BCVA呈负相关。

    • 玻璃体腔注气用于补救濒临失败的巩膜扣带术

      2013, 13(6):1192-11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6

      摘要 (1388) HTML (0) PDF 367.76 K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气术用于因裂孔遗漏、新发裂孔或垫压嵴不恰当等导致濒临失败的巩膜扣带术病例,分析其疗效。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2012年我院行巩膜扣带术后因各种原因濒临失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32例32眼,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气的病例16例16眼为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气16例16眼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率,最终矫正视力、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

      结果:两组最终视网膜复位率均较高,分别为93.8%(15/16),87.5%(14/16),平均视力分别为4.72±0.12, 4.75±0.14,以上两指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住院费用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 543±126,12 367±138元,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8%, 62.5%,以上两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濒临失败的巩膜扣带术病例若满足玻璃体腔注气条件,通过单纯玻璃体腔注气可以提高手术复位率,避免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率。

    • 泪小管断裂后解剖结构的量化分析

      2013, 13(6):1194-11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7

      摘要 (2095) HTML (0) PDF 387.79 K (1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泪小管断裂后的解剖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提供依据,评价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 对照组(50例),直视法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测量泪小点与颞侧断端距离、泪小管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及象限位置,记录两组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成功率。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下泪小管鼻侧断端位于泪阜下半象限者94%,下泪小管鼻侧断端距离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34±0.68mm,其中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mm者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01±0.77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7mm者为0.57±0.19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7mm者为3.05±0.97mm。手术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49/50(98%),对照组:40/50(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多位于泪阜水平延长线下方,泪小管鼻侧横断面多位于泪阜深面2~3mm范围内,术中可以泪小点与颞侧断端的长度来确定鼻侧断端在泪阜周围的寻找范围。寻找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下泪小管颞侧断端距下泪小点4~7mm患者。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

      2013, 13(6):1197-11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8

      摘要 (2611) HTML (0) PDF 379.59 K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观察眼表损伤患者167例, 随机分成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45 例,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55例, 联合应用组67 例。分别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白天每2h 1次(6 次/d),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白天每2h 1次(6 次/d), 晚上睡前滴眼1 次, 联合应用组同时按上述方法两药间隔5min点眼治疗。

      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4%和83.6%, 玻璃酸钠滴眼液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9%, 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97.0%。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优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而联合应用组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5)。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较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各种眼表损伤更有效,但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疗效更确切, 应用安全。

    •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3, 13(6):1200-12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39

      摘要 (1526) HTML (0) PDF 387.29 K (1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翼状胬肉术后以及丝状角膜病变患者,通过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在改善角膜刺激症状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79例90眼入选住院患者采用临床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和局部包眼; 治疗组在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的同时加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刺激缓解症状和角膜愈合的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眼角膜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6.801,P<0.001),可以认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情况的总体分布不同; 在促使角膜上皮愈合方面:术后1d总体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7.347,P<0.05),可以认为术后1d总体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的总体分布不同,其中翼状胬肉术后1d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495,P<0.001),而大泡性角膜病变术后1d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06,P>0.05),同样丝状角膜炎术后1d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45,P>0.05); 术后1wk总体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708,P>0.05),尚不能认为术后1wk总体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总体分布不同。

      结论:合理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上述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能有效的促进角膜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等优点,但对于大泡性角膜病变,目前主要根治方法仍是穿透性角膜移植。

    • Cache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疗效的初步观察

      2013, 13(6):1203-12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0

      摘要 (1603) HTML (0) PDF 937.98 K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前房角支撑型Cache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分析研究我院2011-05/12的12例22眼进行有晶体眼前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和并发症等。术后随访3~6mo。

      结果:术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术眼裸眼视力明显改善,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期间术眼眼压正常,术后6mo角膜内皮计数丢失率低,为2.11%~3.92%(3.17%±0.49%)。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与中央角膜内皮及晶状体距离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

      结论:新型Cachet前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快,预测性好,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硅油填充眼在不同时机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屈光误差比较

      2013, 13(6):1206-12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1

      摘要 (1418) HTML (0) PDF 362.33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误差。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9-01/2011-12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1例51眼,其中A组17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6mo行硅油取出; B组1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21例硅油取出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3mo时屈光误差情况。

      结果:三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分别为(0.873±0.256)D,(0.828±0.134)D,(0.473±0.121)D,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及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超眼轴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在取油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屈光误差小。

    • OCT测量近视眼在不同调节状态下眼前段结构变化

      2013, 13(6):1209-12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2

      摘要 (3512) HTML (0) PDF 398.02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在不同调节状态下OCT(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眼前段结构的变化。

      方法:招募60例近视患者,年龄:18~39岁,按近视程度分为轻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用眼前段OCT对测试眼分别在调节放松(0D)、诱发3.00D和5.00D调节三种调节状态下进行眼前段扫描分析,分别测量不同调节状态下角膜后表面曲率(posterior corneal curvature,PCC)、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和暗瞳直径的大小,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调节状态下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及不同程度近视在相同调节状态下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在调节放松情况下,轻中度近视组眼前段OCT测得的平均PCC,ACD,LT和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分别为:6.92±0.91mm,2.67±0.19mm,4.17±0.21mm和6.21±0.56mm; 高度近视组的平均PCC,ACD,LT和PD分别为:6.83±0.81mm,2.92±0.23mm,4.22±0.24mm和5.95±0.42mm。轻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在PCC和LT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t=0.401,-0.742; P=0.690,0.461),而ACD方面,高度近视组显著大于轻中度近视组(t=-4.637,P=0.000),高度近视组的PD则小于轻中度近视组(t=2.011,P=0.049)。两不同程度近视组中,在0.0D,3.00D和5.00D三种不同的调节状态下测得的PCC的差异均无显著性(F=0.084,0.047; P=0.920,0.954); ACD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变浅(F=19.44,8.455; P=0.000,0.001); LT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增厚(F=31.149,15.245; P=0.000,0.000); PD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减小(F=83.634,53.429; P=0.000,0.000)。

      结论:眼前段OCT可以定量观察近视眼调节时眼前段各部分的变化,高度近视眼前房较轻中度近视深,而瞳孔较小; 发生不同程度调节时,角膜的形状相对稳定,LT,ACD及PD随调节量的增加其变化量逐渐增大。

    • 东北地区一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临床遗传学及基因定位研究

      2013, 13(6):1212-12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3

      摘要 (1650) HTML (0) PDF 614.99 K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一先天性核型白内障家系的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所在位置。

      方法:收集一个3代遗传性白内障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 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选取62个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应用LINKAGE软件(version5.2)中的MLINK程序计算两点连锁LOD值,并人工构建家系成员的单体型。

      结果:确定该家系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大家系,在微卫星标记D22S689可获得最大LOD值2.71(θ=0时),单体型提示该家系表型可能与染色体22q11.2-12.1区域连锁。该区域含有CRYBB1CRYBB2CRYBB3CRYBA44个候选基因。

      结论:本研究先天性核型白内障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其致病基因定位于22q11.2-12.1区域。

    • >调查研究
    • 2011年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3, 13(6):1215-12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4

      摘要 (1981) HTML (0) PDF 457.09 K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视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方法:选取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2011年下学期全体在校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总计465名,参与调查460名(调查率98.9%),其中数据资料齐全的有445名。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以下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年龄(age)、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球镜屈光度(diopter of spherical,S)、柱镜屈光度(diopter of cylinder,C)、等值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并分析整体屈光状态及各相关因素对视力的影响。裸眼视力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采用小数准确记录,再转化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

      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9.49±1.47岁,平均SE为-0.85±1.82D,平均UCVA为+0.09±0.28,近视眼率为40.9%,散光眼率达58.9%。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眼率逐步增加,近视屈光度也明显加深(P=0.000)。随年龄增加,UCVA、AL增加(P<0.01),SE值下降(P<0.01)。UCVA与Age,H,W,BMI及AL呈正相关,而与S,C及SE呈负相关(P<0.01)。

      结论: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小学生中,近视及散光发病率较高,儿童视力与眼轴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 >临床报告
    •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2013, 13(6):1219-12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5

      摘要 (1534) HTML (0) PDF 1.59 M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图像特点及菌丝和孢子检出率,探讨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41例41眼经门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行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不同治疗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活体角膜各层图像特点。

      结果:共焦显微镜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图像有如下特点:(1)病变部位角膜各层形态结构破坏明显; 角膜上皮至基质不同程度水肿; 炎细胞浸润; 神经结构破坏; 基质层结构紊乱,透过度降低;(2)真菌菌丝是本病的特异性诊断依据,不同菌种感染在镜下菌丝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3)不同病变时期和治疗阶段,图像有很大差异,真菌菌丝的检出并不是诊断本病的唯一依据。

      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具有无创、及时等优点,在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尤其是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评价预后。

    •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

      2013, 13(6):1222-12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6

      摘要 (1383) HTML (0) PDF 344.24 K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

      方法:实验分两组:对照(绝经后健康妇女)组、绝经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组。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绝经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和对照组血清雌二醇(β-Estradiol,E2)的水平。

      结果:绝经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E2水平较绝经后健康妇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绝经后女性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缺乏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对白内障有保护作用。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体会

      2013, 13(6):1224-12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7

      摘要 (1531) HTML (0) PDF 351.48 K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842例944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完成手术。

      结果:术后3mo回访347例504眼,矫正视力≤0.3者27眼(5.4%),其中2眼为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0.3~0.5者102眼(20.2%),0.5~1.0者305眼(60.5%),1.0以上者70眼(13.9%)。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昂贵的手术设备, 可安全地将晶状体核娩出, 切口自身密闭性能好,实现了小切口和无缝线。术后散光小, 视力恢复快且稳定, 符合贫困地区医院现状。

    • 连续环形撕囊在压核排液后白色膨胀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2013, 13(6):1226-12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8

      摘要 (1589) HTML (0) PDF 350.03 K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术中破囊后,撕囊镊下压晶状体核,液化皮质充分流出(压核排液)后,在白色膨胀白内障中完成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60例60眼皮质液化白色膨胀白内障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患者,撕囊镊直接撕囊; 治疗组30例患者,压核排液后进行撕囊。

      结果:在初步破囊时,有前囊膜自动裂向周边现象,观察组有9例,治疗组有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为26.7%,治疗组撕囊成功率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例患者术中后囊自发破裂,治疗组无后囊破裂情况发生。

      结论:在白色膨胀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压核排液处理后,液化皮质的流出可消除晶状体核的上浮对前囊膜撕囊的影响,并可显著提高此类白内障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

    • 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的手术探究

      2013, 13(6):1228-12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49

      摘要 (1496) HTML (0) PDF 353.06 K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方法:选取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行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割术,观察患者术后7d~6mo术眼的视力、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所有术眼均有不同程度的乳化硅油小滴残留,术后视力上升者18眼(60%),下降者7眼(23.3%),不提高者5眼(16.7%); 眼压1wk内正常者25眼(83.3%),高于正常者5眼(16.7%); 6mo后眼压正常者28眼(93.3%),高于正常者2眼(6.7%); 无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玻璃体积血发生。

      结论:硅油取出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割术可有效控制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并提高视力,是一种治疗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及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 Akreos MI60型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的研究

      2013, 13(6):1230-12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0

      摘要 (1634) HTML (0) PDF 376.00 K (1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博士伦四点支撑板状襻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我院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9例22眼,在术后6mo进行随访,观察其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35cm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 离焦法测定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主观法); 在药物(20g/L毛果芸香碱)诱导下用UBM测量前房深度的变化并计算其伪调节力(客观法)。

      结果:术后6mo,裸眼远视力为0.81±0.11,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91±0.09; 35cm近视力为0.62±0.10,最佳矫正近视力为0.85±0.11; 调节幅度离焦法测定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为2.55±0.24D,前房深度测量法(ACD法)为0.72±0.13D。

      结论:对于没有明显屈光不正的患者,博士伦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眼术后早期具有一定的伪调节力,主观法测得调节幅度大于客观法。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

      2013, 13(6):1233-12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1

      摘要 (1267) HTML (0) PDF 380.77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对3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行眼压、房水流畅系数、缩瞳前后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选择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择期检查视力、眼压、房角镜、UBM,观察至术后3mo。

      结果:患者32例中24例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例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各组均有1例术后眼压高,点降眼压药物控制。

      结论:房水流畅系数、缩瞳后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有助于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 不同剂量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3, 13(6):1236-12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2

      摘要 (2036) HTML (0) PDF 1.84 M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效果,并对其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方法:分析研究2010-01/2012-01在我院确诊为双眼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6例12眼,每例患者双眼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A组玻璃体腔注射4mg曲安奈德,B组玻璃体腔注射2mg曲安奈德。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晶状体透明度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术后视力均有大幅提高,术后OCT显示12眼(100%)黄斑囊样水肿均消失,黄斑中心凹厚度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两组间视力、黄斑区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眼压升高3例3眼(50%),A组药物控制后眼压平均为44.33±7.51mmHg,B组为23.33±2.52mmHg,术后两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双眼随访期间发生并发性白内障,2例患者双眼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复发。

      结论:IVTA是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有效方法。并发症有眼压升高和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腔注射4mg和2mg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相同,后者眼压升高的并发症易于应用药物控制。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

      2013, 13(6):1239-12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3

      摘要 (1330) HTML (0) PDF 340.71 K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年龄<45岁的青年组共11例; 年龄45~59岁的中年组共9例; 年龄>60的老年组4例。21例为马蹄形裂孔,其中马蹄形裂孔<1PD者2例,1PD~<2PD者14例,2PD~<1象限者5例; 圆形裂孔者3例,均<1PD。裂孔位于视网膜颞上方者13例,颞下方者8例,鼻上方者3例; 视网膜脱离范围:颞上方者10例,鼻上者2例,全脱者1例,下方者11例。病程和术后视力:1mo组16例,视力0.2~0.4者13例,≥0.5者3例; 2mo组5例,视力0.01~0.1者3例, 0.2~0.4者2例; 3mo组1例,视力0.01~0.1; >3mo组2例,视力手动1例,数指1例。

      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 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分析和鉴别诊断

      2013, 13(6):1241-12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4

      摘要 (2310) HTML (0) PDF 357.38 K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CCF)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眼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病例回顾性研究。回顾11例首诊于眼科的CCF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结果:其中9例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眼部临床表现以搏动性突眼为特征,易误诊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内动脉瘤以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经DSA确诊后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结论:眼科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认真询问病史,结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血管内栓塞治疗是CCF的首选,效果肯定。

    • 结膜切口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

      2013, 13(6):1243-12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5

      摘要 (1530) HTML (0) PDF 685.01 K (1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切口入路进行摘除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患者53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4.2cm,最小0.8cm。全身麻醉下做眼睑外眦切开,角膜缘后7~8mm处1/3~1/2周结膜切开,暴露肿瘤前端。沿肿瘤表面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后夹住肿瘤前端,拉出。肿瘤巨大从结膜切口拉出困难时,用针刺破并挤压肿瘤,挤出部分血液,使肿瘤体积变小后再将肿瘤拉出。

      结果:患者53例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完整取出,无明显瘢痕形成,眼部形态满意。

      结论:结膜切口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不需要切开眼眶外侧壁,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费用低; 创口仅位于眼睑外眦角和结膜,术后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无术后的容貌改变,美容效果好,值得推荐。

    • Eales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2013, 13(6):1246-12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6

      摘要 (1599) HTML (0) PDF 339.73 K (1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Eales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2在我院诊断为Eales病的57例11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结果:患者随访6mo以上,视力提高88眼,视力不变19眼,视力下降3眼。

      结论: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 CEC 45例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2013, 13(6):1248-12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7

      摘要 (1411) HTML (0) PDF 4.51 M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EC)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眼科2011-01/2012-12门诊临床诊断为CEC患者45例,对45例49眼应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造影系统(HRA)进行FF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CEC 30眼于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可见来自脉络膜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显影,迅速发生渗漏,随造影过程扩大、增强,病灶处呈现一团强荧光斑,到造影后期仍持续不退,周围出血在强荧光灶周围有环形、片状或弧形的遮挡荧光,视网膜水肿在强荧光灶周围见与水肿一致的低荧光,为活动期(进行期)病变; 10眼可见病灶周围脱色素区强荧光,渗漏较少,不扩大,为恢复期(退行期)病变; 9眼在动脉早期见与病灶一致的强荧光,渐增强,无渗漏,不扩大,可见瘢痕与色素遮挡荧光,后期荧光着染,或可见环形透见荧光,为瘢痕期(静止期)病变。

      结论:FFA可提高CEC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为明确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 前房穿刺放液在ACG持续高眼压下术前降眼压的应用

      2013, 13(6):1252-12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8

      摘要 (1332) HTML (0) PDF 368.00 K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者联合前房穿刺放房水的降眼压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1/2012-04 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后行前房穿刺放液患者48例53眼,观察放液术后眼压水平、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29眼(54.7%)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30mmHg者6眼(11.3%); 眼压>30mmHg者18眼(34.0%)。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并发症有前房变浅53眼(100%)、虹膜嵌顿内口11眼(20.8%)、前房出血4眼(7.5%)。

      结论:对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者联合前房穿刺放液安全有效,可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 甲钴胺局部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2013, 13(6):1255-12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59

      摘要 (2067) HTML (0) PDF 369.67 K (1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对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38例38眼视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或妥拉苏林12.5mg半球后注射,比较两组间视力和视野的变化。

      结果:甲钴胺治疗组有效率为80%,妥拉苏林组有效率为4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甲钴胺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 外伤性前房积血88例疗效分析

      2013, 13(6):1257-12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0

      摘要 (1203) HTML (0) PDF 395.36 K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88例96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

      结果:积血吸收时间:2d内吸收者56眼,3~7d内吸收者31眼,8~14d吸收者8眼,14d以上仍未吸收者1眼。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较满意,Ⅲ级前房积血视力恢复不理想。

      结论:采取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促进积血吸收,防止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 “复明一号”白内障扶贫复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2013, 13(6):1260-12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1

      摘要 (1476) HTML (0) PDF 467.42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批量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明一号”1996-07/2011-08完成的30 31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扶贫复明手术后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例特点和治疗经过。

      结果:贫困白内障患者30 312例复明手术后9例并发眼内炎,发病率为0.03%。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7例感染被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恢复,2例眼球摘除。

      结论:大批量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需要医生术前细致筛查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强化手术车的消毒管理,规范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手术技能; 发生眼内炎后应积极救治,尽早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 巨大球内异物经巩膜取出12例临床分析

      2013, 13(6):1264-12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2

      摘要 (1162) HTML (0) PDF 1.20 M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路手术取出巨大球内异物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12眼巨大球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取出异物,随访6~12(平均9)mo。8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无明显改变,1眼并发视网膜脱离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巨大球内异物,外路取出术简单、经济,恢复快。

    • 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3, 13(6):1267-12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3

      摘要 (1370) HTML (0) PDF 359.56 K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12我院收治的MGD患者52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确诊为MGD,随机分为两组,A组(物理治疗组)26例50眼患者给予局部清洗、热敷、睑板腺开口挑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B组(对照组)26例50眼患者仅用人工泪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

      结果:A组自觉症状好转24例47眼,好转率94%,B组自觉症状好转14例27眼,好转率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间泪液分泌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泪膜破裂时间(BUT)A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治疗后2,4wk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角膜荧光素染色(FL),治疗后2,4wk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GD是一种可致眼表炎症及损伤的慢性疾病,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 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矫正复杂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

      2013, 13(6):1269-12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4

      摘要 (1239) HTML (0) PDF 1.02 M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复杂瘢痕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严重瘢痕性睑内翻伴大量乱睫、双行睫,及以往行过一次或多次倒睫矫正术复发患者68例115眼行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随访6~32(平均23.3)mo,观察术后睑缘形态及睫毛情况。

      结果:术后6mo内2眼、6mo后3眼有少许乱睫(<6根)发生,再次行电解治愈; 余患眼上睑睑缘形态良好,睫毛背离眼球表面,无倒睫复发,无并发症发生; 6mo治愈率91.7%(55/60,8例术后6mo后失访)。

      结论: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对复杂瘢痕性睑内翻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转位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2013, 13(6):1272-12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5

      摘要 (1487) HTML (0) PDF 385.06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8例76眼,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和对照组2个组,每组38眼,玻璃酸钠组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 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记录患者术前1d,术后1,7,14,30d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mi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检测。

      结果:术前和术后1d两组BUT,SⅠt,CFS 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14d玻璃酸钠组BUT,SⅠt,FS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具有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 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

      2013, 13(6):1274-12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6

      摘要 (1190) HTML (0) PDF 395.07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用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翼状胬肉50例56眼,采取显微手术取同侧眼上方带角膜缘的游离结膜瓣进行移植。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进行移植,缝合时注意移植片移植床上角膜缘各自准确对位吻合,术后对角膜上皮化及植片生长情况随访观察。

      结果:术后随访6~12mo,角膜上皮平整光滑,泪膜正常,供区角结膜创面正常愈合,术后角膜透明或仅遗留少许云翳,无新生血管长入, 无1例复发。

      结论:用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泪道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2013, 13(6):1277-12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7

      摘要 (1252) HTML (0) PDF 356.71 K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05/2010-05在我院诊治的10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组)54例,对照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组)53例,比较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并发症发生率为38.9%、术后1a内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不仅有效、安全,同时具有微创的特点,适合在临床应用。

    •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2013, 13(6):1279-12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8

      摘要 (1219) HTML (0) PDF 379.92 K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成形术联合硅胶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2012-05/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141例146眼,行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硅胶引流管治疗,术后随诊3~6mo,观察泪道再通率以及泪道阻塞的部位、患者年龄以及病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结果:患者141例146眼中总的治愈率为82.9%(121眼),好转率13.7%(20眼),无效率3.4%(5眼)。其中,泪总管阻塞的治愈率(87.2%)高于泪小管阻塞的(82.9%)以及鼻泪管阻塞的(75.9%),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20,P=0.69)。青年组治愈率为(88.4%)高于中老年组(82.4%)和老年组(75.9%),但差别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56,P=0.63)。病程<10a的治愈率为93.8%,而病程≥10a的治愈率为7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58,P=0.009)。

      结论: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简单有效的方法,患者的病程可能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

    • 泪腺窝眶缘骨孔固定泪腺治疗泪腺脱垂临床观察

      2013, 13(6):1282-12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69

      摘要 (1490) HTML (0) PDF 389.75 K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泪腺窝眶缘骨孔固定泪腺治疗泪腺脱垂临床效果。

      方法:对21例42眼泪腺脱垂患者采用重睑切口,泪腺窝眶缘制作骨孔,缝线穿孔固定泪腺手术。术后随访3~36mo。

      结果:全组21例42眼,显效19例38眼,显效率90.5%,有效2例4眼,有效率9.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泪腺窝眶缘骨孔固定泪腺能有效治疗泪腺脱垂,实现患者外观与功能的双重恢复。

    • 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手术后散光的影响

      2013, 13(6):1285-12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70

      摘要 (1423) HTML (0) PDF 375.19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沿角膜散光陡峭轴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和视力的变化。

      方法:根据IOL-Master检测结果选择角膜最大屈光力轴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2眼作为观察组(A组),常规颞上(右眼)、鼻上(左眼)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8眼作为对照组(B组)。检测术前、术后1d; 1wk; 1,3mo角膜散光和视力变化。

      结果:A组术前、术后1d; 1wk; 1,3mo视力分别为0.2±0.24,0.73±0.37,0.78±0.38,0.94±0.36,0.76±0.13; B组为0.17±0.2,0.82±0.3,0.84±0.2, 0.77±0.26,0.8±0.3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d; 1wk; 1,3mo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01±0.10D,1.33±0.13D,1.15±0.14D,0.90±0.13D,0.89±0.12D; B组为0.95±0.13D,1.25±0.15D,1.07±0.13D,0.87±0.12D,0.82±0.11D。术后1d; 1wk; 1mo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mo散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mo裸眼视力≥0.8者分别为21眼(50%)和32眼(4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沿陡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患者视力提高及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 眼动参数变化与青年近视眼关系的分析

      2013, 13(6):1288-12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71

      摘要 (1478) HTML (0) PDF 378.62 K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相对调节力(正,负)、水平隐斜(远,近)及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根据受检者屈光状态分为五组:正视组29例,低度近视组118例,中度近视组82例,高度近视组37例,屈光参差组26例(其中屈光参差组不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综合验光仪上测正、负相对调节力,Von 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隐斜度,利用±2.00D蝴蝶镜测调节灵活度,不同组眼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正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性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2.92±1.40,2.86±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负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调节灵活度在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远、近水平隐斜正视组与近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正相对调节明显下降引起调节储备不足形成远视性离焦可能是青年近视发病病因之一,而负相对调节力、调节灵活度及远、近水平隐斜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无关。

    • 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

      2013, 13(6):1291-12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72

      摘要 (1471) HTML (0) PDF 323.90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

      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早发性近视、10例迟发性近视和20例正视),测量他们的刺激性调节诱发的AC/A比值。

      结果:在早发性近视和迟发性近视与正视眼的反应性AC/A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与迟发性近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84,P<0.01); 早发性近视与正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71,P<0.01)。

      结论:早发性近视较迟发性近视和正视具有较高的反应性AC/A比值,提示高AC/A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 Nd:YAG激光应用中对眼组织的损害及预防

      2013, 13(6):1293-12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73

      摘要 (1555) HTML (0) PDF 355.68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Nd:YAG激光在应用中所发生的并发症,系统分析了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2009-12/2012-12共计387例597眼激光爆破中对眼组织的损害:包括炎性反应,一过性高眼压,角膜内皮点状混浊,前房出血,人工晶状体损伤等,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

      结果:青光眼虹膜穿孔术:炎性反应93.7%,一过性高眼压78.9%,前房出血23.7%,虹膜后粘连2.63%,虹膜根部断离0.53%,视网膜出血0.53%。人工晶状体前膜切开术:炎性反应20%,一过性高眼压33.3%,前房出血46.7%,人工晶状体损伤33.3%。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炎性反应19.2%,一过性高眼压17.8%,前房出血0.3%,人工晶状体损伤26.0%。

      结论:Nd:YAG激光在眼前节中的治疗作用是安全确实的,其对眼组织的损害与机器性能,操作者的经验,疾病的种类及程度,患者的配合等密切相关,了解了这些因素有针对的干预可避免或减少对眼组织的损害。

    • 64层螺旋CT上泪囊窝生理值的测量研究

      2013, 13(6):1295-12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74

      摘要 (1578) HTML (0) PDF 737.89 K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取泪囊窝各项CT测量数值,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100例被检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测量分析泪囊窝各项数据。

      结果:泪囊窝长度平均为12.28±2.68mm; 深度平均为6.56±1.06mm。泪囊窝的内侧壁与鼻腔正中矢状位基本平行。分性别比较,男性泪囊窝较女性略为长、宽; 分年龄比较,中老年组泪囊窝各项数值大于青年组。

      结论:行眶内壁骨折修复术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前,应先行64层螺旋CT检查,以明确不同类型泪囊窝骨性构成,预测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防止手术并发症。

    • 学龄前儿童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对比研究

      2013, 13(6):1297-12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6.75

      摘要 (1156) HTML (0) PDF 352.62 K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学龄前儿童客观屈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门诊屈光不正的学龄前儿童98例196眼,年龄3~6岁,使用10g/L阿托品眼膏涂眼,2次/d,连用4d,第5d停药后分别使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比较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结果显示远视球镜均值电脑验光法(2.70±2.75D)所测结果低于检影验光法(2.99±2.09D),行配对t检验,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视球镜均值电脑验光法(-2.74±1.25D)所测结果高于检影验光法(-2.35±2.18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散光轴向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散光度数值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法在学龄前儿童散瞳验光应用中各有利弊,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使用。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