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4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Pentacam Scheimpflug成像测量晶状体密度与torsional超声乳化参数间的关系

      2014, 14(10):1739-17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1 CSTR:

      摘要 (1983) HTML (0) PDF 463.76 K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运用Pentacam Scheimpflug成像测量晶状体核密度与torsinal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如:运用于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超声能量水平、液体留存时间及液体量)间的关系。

      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双盲研究。瞳孔扩大后运用Pentacam Scheimpflug成像进行测量。白内障的等级由pentacam核密度测定法 \〖pentacam nucleus densitometry, PND; 又名Pentacam核分段(Pentacam nucleus staging, PNS)软件\〗自主分为1到5个等级。超声乳化术后,自动在Infiniti Ozil IP超声乳化系统监视器上计算并显示总超声(U/S)时间、累计耗散能、Torsional U/S时间以及估算液体的使用情况。组间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评定,多组分析运用Tamhane测试法,PND测量的晶状体密度与torsinal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评定。界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此项研究包括125例患者(125眼),平均年龄为69.7±9.4岁(范围:48~88岁),其中61例男性、64例女性。U/S总时间、torsional U/S时间、CDE及估算液体使用情况的范围分别为0.70~158.9s, 0.70~158.5s, 0.11~42.65和 21~98mL. PND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评估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与PND数据间关系后得出PND数据与总超声时间(r=0.767; P<0.01)、torsional超声时间(r=0.767; P<0.01)、CDE(r=0.758; P<0.01)及液体使用量(r=0.602; 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白内障手术前运用PND评分法获得核密度的客观程度可为超声乳化术中的参数提供可靠的预见性。因此,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每一单项超声乳化参数的评估,有助于降低超声乳化能量的使用量,减少内皮细胞丢失和类固醇的使用,加速视力的恢复。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014, 14(10):1744-17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2 CSTR:

      摘要 (1758) HTML (0) PDF 444.44 K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及眼底血管照影(FFA/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辅助检查确诊的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160例(160眼),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给予单次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7d后行TTT治疗,对照组仅行TTT治疗,随访1a,分别于治疗后1wk; 1,6mo; 1a,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的变化及眼底血管照影(FFA/ICGA)及OCT的检查。

      结果:观察期末,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4例(42.50%),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6例(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wk; 1,6mo; 1a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荧光渗透有效率分别为(88.75%,62.50%);(91.25%,65.00%);(86.25%,61.25%);(78.75%,51.25%)。治疗后1wk; 1,6mo; 1a联合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厚度分别为:(347.43±36.96)μm和(423.58±29.03)μm;(287.78±34.16)μm和(387.14±32.98)μm;(301.75±37.21)μm和(415.40±31.38)μm;(326.17±27.39)μm和(436.44±35.49)μm,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能够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改善,病灶渗漏停止或减轻,促进黄斑区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安全、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实验论著
    • 菊花总黄酮对去势导致干眼症雄兔泪腺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2014, 14(10):1749-17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3 CSTR:

      摘要 (1544) HTML (0) PDF 3.32 M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菊花总黄酮对去势所致干眼症白兔泪腺凋亡相关基因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菊花总黄酮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15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雄激素对照治疗组(D组)和菊花总黄酮治疗组(E组)。C组、D组、E组行双侧去势术建立白兔干眼症模型。E组白兔用菊花总黄酮灌胃治疗,D组用雄激素肌肉注射,A组、B组、C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治疗后1,3,5mo每组处死10只,取材用与相关指标检测。全部白兔行SchirmerⅠ试验,并检测泪膜破裂时间,处死后取泪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泪腺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蛋白Fas、FasL的表达,并计数凋亡细胞数量。

      结果:E组SchirmerⅠ试验测量所得滤纸湿长明显高于C组(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1)。E组治疗1,3,5mo后,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Fas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C组,FasL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C组,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

      结论:菊花总黄酮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可显著抑制雄激素水平降低后白兔干眼症的发生,抑制泪腺细胞凋亡,维持泪腺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

    • Rhodopsin和recoverin在MNU诱导的光感受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2014, 14(10):1755-17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4 CSTR:

      摘要 (2334) HTML (0) PDF 2.77 M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过程中Rhodopsin 和recoverin表达变化与损伤的时效关系。

      方法:将36只SPF级7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NU模型组(6h组,12h组,24h组,3d组,7d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MNU,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右眼行HE,TUNEL,透射电镜评估视网膜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程度,左眼取视网膜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观察视网膜组织中Rhodopsin和recoverin的mRNA表达变化。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MNU注射12h后出现凋亡小体,24h后外核层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 TUNEL检测发现MNU注射24h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最高,达(29.7±2.3)%,与电镜结果吻合。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NU注射12h后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Recoverin的表达从注射后24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MNU能特异性诱导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Rhodopsin和recoverin表达下调与MNU诱导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凋亡有关。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调控胆固醇合成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RGCs修复的作用机制

      2014, 14(10):1760-17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5 CSTR:

      摘要 (2168) HTML (0) PDF 1.03 M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调控胆固醇合成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制备视神经损伤的大鼠模型,随机数字法将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 白黎芦醇治疗组(实验组)30只和PBS缓冲液对照组(对照组)30只; 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三组, 每组各10只; 将白黎芦醇或PBS分别注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 观察视神经损伤后第7,14,21d处死大鼠。分离视网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s)的存活数量。分离术眼视神经,检测其胆固醇含量; RT-PCR法检测SIRT1、SREBP2和HMGCR的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SREBP2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网膜RGCs的存活数量以及视神经胆固醇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 SIRT1、SREBP2和HMG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并呈时间依赖关系。三组分三个时间点,随时间延长损伤均加重,而治疗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白黎芦醇治疗组的视神经胆固醇含量以及SIRT1、SREBP2、HMG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RGCs存活数量均明显回升(P<0.01),且呈时间依赖关系。

      结论:白黎芦醇通过上调SIRT1、SREBP-2及其下游调控基因HMGCR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促进神经元细胞的胆固醇合成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后修复过程。

    • B7-H1基因修饰的调节性DC对小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作用

      2014, 14(10):1765-17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6 CSTR:

      摘要 (1631) HTML (0) PDF 2.31 M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小鼠B7-H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修饰树突状细胞,并研究该细胞对小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治疗效应。

      方法:设计并构建小鼠B7-H1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检测该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鉴定其对免疫应答的负向调控能力,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B7-H1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内治疗TAO的效果。

      结果:成功构建出具有良好B7-H1表达效力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1.8 ×109 PFU/mL,转染腺病毒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现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性能,能够负向抑制免疫应答; 在动物模型中使用该型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控制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发展。

      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B7-H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了该载体的树突状细胞具有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性能,抑制正向免疫应答,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发展,揭示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可能成为治疗甲状腺眼病的潜在生物制剂。

    • >实验研究
    • MicroRNA在氧化应激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2014, 14(10):1770-17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7 CSTR:

      摘要 (1613) HTML (0) PDF 528.15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H2O2处理对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miRNA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明确miRNA在氧化损伤诱导晶状体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100μmol/L H2O2处理HLE-B3 24h后,收集细胞用Trizol法提取总RNA。使用芯片检测miRNA的表达,并且q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

      结果:HLE-B3细胞经H2O2处理后,28个miRNA表达发生明显变化(18个上调,10个下调)。差异miRNA可能通过调控BCL2L2和MIP的表达,参与了晶状体细胞凋亡,进而导致了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结论:氧化损伤能够明显改变晶状体上皮细胞的miRNA表达谱,此变化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调节作用。

    •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性大鼠白内障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机制及葛根素的改善作用

      2014, 14(10):1773-17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8 CSTR:

      摘要 (2285) HTML (0) PDF 551.92 K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机制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白内障发病中的参与机制及葛根素的改善作用,为相关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干预组及乙酰香草素组。腹腔注射STZ(65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晶状体组织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糖尿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且大鼠晶状体组织中氧化应激蛋白分子p22、p47及p67表达上调(P<0.05),细胞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 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乙酰香草素和葛根素对上述异常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

      结论:NADPH氧化酶介导的氧化应激及P53和Bax/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病过程,且葛根素通过抑制上述氧化应激通路起到改善作用。

    • 曲古抑菌素A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泡作用的研究

      2014, 14(10):1776-17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09 CSTR:

      摘要 (1711) HTML (0) PDF 456.55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作用于兔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变化,研究其对术后结膜瘢痕的抑制作用。

      方法:兔眼滤过术中结膜下注射TSA、丝裂霉素C(MMC)、PBS,分别于术后3,7,14,21,28d应用Krofeld评分评价滤过泡的形态变化。

      结果:TSA组14d内滤过泡弥漫性隆起,28d囊性泡形成。术后14,21d TSA组滤过泡评分高于PB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TSA能够抑制术后结膜瘢痕形成,延长滤过泡存在时间,保持滤过道通畅。

    • 激光光凝法建立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2014, 14(10):1779-17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0 CSTR:

      摘要 (1728) HTML (0) PDF 2.24 M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激光光凝法建立小鼠的慢性高眼压模型,为以后的研究做准备。

      方法:C57BL/6小鼠44只一侧眼用来诱导慢性高眼压。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TONO-PEN AVIA眼压笔分别在激光光凝后1,2,4,8wk测量小鼠眼内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眼球结构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后1,2,4,8wk摘除小鼠双侧眼球,进行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TUNEL计数视网膜切片的细胞凋亡。

      结果:在1~8wk,实验眼的眼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眼(P<0.05),最高眼内压是31mmHg,只有1眼。眼压平均在20mmHg左右。在第2wk,内核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较对照眼轻度减少,在第4,8wk细胞数明显减少。

      结论:角膜缘激光光凝能造成小鼠慢性眼内压升高,通过该方法可以建立研究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的模型。

    • >临床论著
    • 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镰孢菌属真菌性角膜溃疡

      2014, 14(10):1783-17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1 CSTR:

      摘要 (1461) HTML (0) PDF 418.85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冷冻治疗镰孢菌属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0-01/2013-05于我院手术治疗的经真菌培养阳性,并鉴定菌种为镰孢菌属的真菌性角膜溃疡住院患者41例4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其中冷冻组22例22眼,无冷冻组19例19眼,术后随访时间3~12mo,分析对比术后疗效、角膜溃疡愈合时间、视力、角膜新生血管化程度、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冷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无冷冻组(P<0.05),但在治愈率及好转率上与无冷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病灶区遗留不同程度角膜瘢痕。冷冻组的角膜溃疡愈合时间比无冷冻组显著缩短(P<0.05)。冷冻组无并发症发生,无冷冻组1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结论:冷冻治疗镰孢菌属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4, 14(10):1786-17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2 CSTR:

      摘要 (1813) HTML (0) PDF 462.89 K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探讨糖尿病及其病程长短对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97例135眼,根据病程长短分为Ⅰ组(糖尿病病程≥10a)和Ⅱ组(糖尿病病程<10a),另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89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变异系数,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与术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在术后1wk; 1mo与术前相比呈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糖尿病组之间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Ⅰ组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Ⅱ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损伤,由于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与病程长短有关,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损伤更明显,糖尿病病程越长,手术中角膜内皮越易受损。

    • 应用OCT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

      2014, 14(10):1790-17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3 CSTR:

      摘要 (1838) HTML (0) PDF 397.38 K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的趋势。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2-09/2013-01确诊的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120眼,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40眼及合并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40例80眼,对照组为正常人20例4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相分别以RNFL扫描模式(视盘中点为中心,直径为3.45mm环形扫描)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扫描模式(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 000μm的区域); 测量正常人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除下象限RNFL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其它各象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NPDR组视盘周围平均值、下象限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度NPDR组视盘周围平均值、上象限、下象限RNFL厚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NDR组和对照组三组比较各象限RNFL厚度下降; NDR组、轻度NPDR与中度NPDR组相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

      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盘周围RNFL厚度随病变程度逐渐降低,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却逐渐增加,OCT能定性、定量地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 白内障术后不同全眼球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2014, 14(10):1793-17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4 CSTR:

      摘要 (1623) HTML (0) PDF 434.69 K (1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角膜球差患者植入相同非球面IOL后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探讨白内障术后不同全眼球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在我院就诊拟行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9例46眼。依据术前角膜球差将患眼分为3组。角膜球差≤0.2μm者为A组,~0.3μm者为B组,>0.3μm者为C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cySof IQ非球面IOL植入术。术后3mo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对比敏感度及6.0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高阶像差。采用方差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3mo,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0.115)。对比敏感度在不同亮度背景下、不同空间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mm瞳孔直径全眼总高阶像差均方根A组与B组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间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彗差及三叶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0.590)。

      结论:不同角膜球差患者植入相同非球面IOL后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相似。白内障术后全眼球差的少量差异对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

    •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研究

      2014, 14(10):1797-18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5 CSTR:

      摘要 (1770) HTML (0) PDF 904.22 K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切除(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并与标准的LASIK术比较,探讨FLEx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

      方法:随机选取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散光(近视度数-3.00~-10.00D,散光度≤-6.00D)患者86例172眼,分为两组进行研究,86眼使用FLEx术(A组),86眼使用标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B组),随访6mo,记录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值、裂隙灯检查、术后有无并发症、角膜瓣厚度、眼压、角膜地形图。

      结果:术后6mo,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以上的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 两组残余屈光度数在±0.50D内所占比例(A组83.7%,B组53.4%)有统计学差异(P <0. 05); 裸眼视力在1.0及1.0以上的A组占100%,B组占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LEx术比传统的LASIK手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有效性。

    • >文献综述
    • 中药有效成分在血-眼屏障通透性及促透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4, 14(10):1801-18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6 CSTR:

      摘要 (1770) HTML (0) PDF 577.29 K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BEB)是机体维持眼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但同时也是药物治疗内眼疾病的主要制约因素。传统中药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且毒副作用较低,对治疗内眼疾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BEB的特性作简要概括,并重点综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BEB通透性及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2014, 14(10):1805-18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7 CSTR:

      摘要 (1553) HTML (0) PDF 430.10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疾病。早期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DR发生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准确把握基因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的差异性,对DR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DR发生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014, 14(10):1809-18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8 CSTR:

      摘要 (1770) HTML (0) PDF 415.58 K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eular edema, DME)则是DR患者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因此其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前置镜、OCT、FFA、mfERG等的出现,尤其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水肿指数等客观评价黄斑水肿的量化指标,体现了近年视网膜成像技术的新进展。OCT是近年临床应用的一种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眼科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视网膜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做定量分析,且技术已相对成熟,成为黄斑水肿诊断的常规检查。激光光凝、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以及玻璃体手术是现今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的重要手段。

    • 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新进展

      2014, 14(10):1812-18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19 CSTR:

      摘要 (1771) HTML (0) PDF 403.71 K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西方国家白种人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目前,AM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的药物治疗、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局部应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及激光治疗(纳秒激光等)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老年黄斑变性的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原理、治疗效果、副作用、经济成本,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沙眼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4, 14(10):1815-18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0 CSTR:

      摘要 (1734) HTML (0) PDF 402.17 K (1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角结膜炎,目前在世界57个国家流行。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2020年全球消灭致盲性沙眼(global alliance to eliminate blinding trachoma by 2020,GET 2020)列为其防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辨认和命名沙眼的简化分级系统及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防治沙眼的SAFE策略,此后10余年各国对此策略进行了不断推广、执行,目前世界上沙眼的流行趋势较之此前有了一定的变化,我国也启动了“计划2016年前在中国根治致盲性沙眼”的防盲工作。本文就SAFE策略推广以来沙眼诊断、治疗及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绝对期青光眼

      2014, 14(10):1818-18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1 CSTR:

      摘要 (1457) HTML (0) PDF 725.39 K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绝对期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对16例16眼绝对期青光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6~12mo,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术前术后用药种类(数量)、术前与术后1mo焦虑和抑郁状态、眼表症状等情况。

      结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术前眼压平均值35.00±15.43mmHg,术后第1d眼压平均值为12.00±6.69mmHg; 术后6mo为15.00±4.26mmHg; 术后12mo为15.3±5.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1.45±0.19mm,术后增加至3.37±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5)。术后仅2例患者需用2种降眼压药物,2例患者需1种降眼压药物。术后12mo 16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 16例患者眼胀、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均减轻; 所有患者眼球都得以保留,且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绝对期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 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观察

      2014, 14(10):1822-18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2 CSTR:

      摘要 (1464) HTML (0) PDF 381.63 K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24眼角膜病变患者实施飞秒激光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对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觉质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术后1wk,角膜移植片透明者21眼(87.5%),移植片轻度混浊者3眼(12.5%)。视力≥0.5者18眼(75.0%),0.2~0.4者6眼(25.0%)。术后3mo,角膜散光2.25~3.09(平均2.16±0.21)D,较常规角膜移术后散光产生(平均3.67±0.38D)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 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视力及散光均有差异(P均<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根据不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设计不同角膜瓣形状,术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比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散光明显减少,切口精确整齐且可以选择个体化形状,具有更多的手术优点。

    • 感染性角膜炎466例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临床分析

      2014, 14(10):1825-18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3 CSTR:

      摘要 (1365) HTML (0) PDF 1.83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上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0-01/2013-12共466例467眼感染性角膜炎共焦显微镜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及各类型角膜炎的临床特征。

      结果:患者466例平均54.4±13.0岁,男264例(56.7%),女202例(43.3%),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190例(40.8%),病毒性角膜炎148例(31.8%),细菌性角膜炎125例(26.8%),棘阿米巴角膜炎3例(0.6%),真菌性角膜炎可见大量真菌菌丝,棘阿米巴角膜炎可见典型阿米巴包囊。

      结论: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早期辅助诊断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真菌及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有利于感染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 EX500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术中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研究

      2014, 14(10):1828-18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4 CSTR:

      摘要 (1613) HTML (0) PDF 386.53 K (1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EX500准分子激光治疗仪(EX500 Excimer Laser workstation)术中测量LASIK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nreal thickness,CCT)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3-01/06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63例120眼患者分别用EX500和A型超声测厚仪进行CCT测量,按A超测量值>550μm,500~550μm,<500μm分为三组。用Moria公司SBK微型角膜刀切开角膜瓣后再次分别用EX500和A超进行CCT测量。EX500进行准分子激光消融,完成后测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术前CCT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27.9±34.3μm,EX500为528.5±34.6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6,P=0.085)。其中CCT>55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71.4±17.3μm,EX500为572.7±15.7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7,P=0.072)。CCT 500~55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523.4±13.1μm,EX500为524.2±12.4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4,P=0.058)。CCT<500μm组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484.5±9.8μm,EX500为483.7±8.9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5,P=0.174)。掀起角膜瓣后CCT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401.3±34.2μm,EX500为393.4±38.9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9,P=0.000),EX500测量平均值明显低于A超组。准分子激光消融完成后测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平均测量值:A超为332.6±38.3μm,EX500为307.3±37.1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5,P=0.000)。

      结论:对于LASIK患者术前角膜CCT的测量,EX500与A超的平均测量值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掀起角膜瓣后和准分子激光消融后角膜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测量,EX500测量值低于A超的测量值。

    • 共焦显微镜观察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014, 14(10):1831-18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5 CSTR:

      摘要 (1603) HTML (0) PDF 362.00 K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原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

      方法:选取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97例143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20例40眼。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等各项指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

      结果:年龄相匹配正常人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893.88±255.026个/mm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1 674.11±683.95个/mm2,开角型青光眼组2 687.22±391.87个/mm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 706.97±351.27个/mm2。,在各项指标中,角膜内皮平均密度、平均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F=62.950,8.795; P值均为0.000),其中尤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开角型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有差别但不显著。眼压升高时限是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主要因素。

    • 曲安奈德球后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2014, 14(10):1834-18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6 CSTR:

      摘要 (1640) HTML (0) PDF 393.27 K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09-07/2013-11间收治的150例150眼黄斑水肿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75例75眼)与对照组(75例7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研究组采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 1,3,9mo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7d; 1,3,9mo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手术前(P<0.05); 研究组术后7d; 1,3,9mo时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7d; 1,3,9mo与治疗前相比视网膜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层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出现7例眼压轻度增高,经降眼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症状,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 应用FD-OCT动态观察急性CSCR激光后光感受器层的变化

      2014, 14(10):1837-18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7 CSTR:

      摘要 (1523) HTML (0) PDF 1.73 M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D-OCT)动态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氪激光治疗后光感受器层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诊断为单眼初次发病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52例,氪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2,4,6,8wk; 6mo分别行FD-OCT检查,观察其光感受器层形态学变化特征及视力变化。

      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1wk均好转; 2wk 6例治愈; 4wk 38例治愈,6wk 41例治愈,8wk 45例治愈,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 RNL)层脱离完全吸收; 6mo与8wk时相同。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区RNL脱离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变化与黄斑区RNL脱离高度有相关性,光感受器层完整者与不完整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FD-OCT可动态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氪激光治疗后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变化,光感受器层完整者与不完整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 复方血栓通联合激光治疗CSCR的疗效观察

      2014, 14(10):1841-18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8 CSTR:

      摘要 (1911) HTML (0) PDF 809.34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81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行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激光治疗后口服复方血栓通;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光敏感度和血清睾酮、雌激素水平。

      结果:治疗后3wk,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2.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473,P=0.001); 治疗后6wk,治疗组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99,P=0.034)。治疗组治愈时间、视力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光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治疗组血清激素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利于视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角膜接触镜曲率对空中乘务员干眼的影响

      2014, 14(10):1844-18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29 CSTR:

      摘要 (1411) HTML (0) PDF 408.21 K (1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配戴定制曲率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空中乘务员干眼的影响情况。

      方法:将80例160眼南航空中乘务员分为两组:对照组配戴现成博士伦软性角膜接触镜(曲率为8.4)40例80眼; 试验组配戴定制角膜曲率博士伦软性角膜接触镜40例80眼。测量试验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荧光素染色(FL)作为干眼症评估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BUT、SⅠt平均值缩短量试验组均比对照组较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L阳性增加数试验组比对照组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配戴定制曲率软性角膜接触镜较固定曲率现成品更有效预防空中乘务员干眼发生。

    • 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正视眼生物学测量的对比分析

      2014, 14(10):1846-18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0 CSTR:

      摘要 (1606) HTML (0) PDF 385.09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正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的差异性,并分析角膜厚度与角膜前后曲率是否有相关性。

      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年级500多名学生进行近视眼筛查,选取正视眼的汉族学生56名和维吾尔族学生51名。应用Sirius角膜地形图对其进行测量。

      结果: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角膜中央厚度(维:0.53±0.03mm,汉:0.54±0.03mm)、前房深度(维:2.91±0.26mm,汉:3.14±0.25mm)、角膜后表面曲率K2(维:-6.30±0.23D,汉:-6.38±0.28D)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前表面曲率(K1、K2)及角膜后表面曲率K1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角膜厚度与角膜前曲率无相关性(r<0),与角膜后曲率亦无相关性(r<1)。维吾尔族角膜厚度与角膜前曲率无相关性(r<0),与角膜后曲率亦无相关性(r<1)。

      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正视眼的生物学测量指标中,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后表面曲率(K2)是有差异的。汉族、维吾尔族的角膜厚度与角膜前、后曲率无明显相关性。

    • VISX WaveScan和OPD-Scan Ⅲ与主觉验光结果的比较

      2014, 14(10):1849-18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1 CSTR:

      摘要 (2305) HTML (0) PDF 377.56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WaveScan和OPD-Scan Ⅲ像差仪在测量屈光不正度数方面与主觉验光结果之间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3-01/12来我院激光治疗中心进行近视矫正的患者76例152眼,所有患者先后采用综合验光仪(NIDEK, RT-5 100)进行主觉验光,WaveScan(AMO Company,USA)和OPD-Scan Ⅲ像差仪(Nidek Technologies,Japan)进行客观验光检查。对这三种方法验光结果的球镜、柱镜及轴位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

      结果:WaveScan验光的球镜度数较主觉验光结果偏低,差值0.13±0.30D(t=3.753, P<0.001),柱镜结果偏高0.13±0.43D(t=3.664, P<0.001)。OPD-Scan Ⅲ与主觉验光球镜、柱镜及等效球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aveScan与主觉验光轴位度数平均相差5.87°±6.19°,OPD-ScanⅢ与主觉验光平均相差3.82°±3.9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06)。

      结论:WaveScan与主觉验光球镜及柱镜结果之间有差异,OPD-Scan Ⅲ作为最新的综合设备,在验光度数上有较高的准确性。

    • >教学研究
    • P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4, 14(10):1852-18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2 CSTR:

      摘要 (1356) HTML (0) PDF 444.50 K (2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选择5个班,共147人作为试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另外随机选择5个班,共149人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作为对照。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同时采用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对PBL的评价信息。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基线调查的均衡性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间的基本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期末考试的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除了对EBM的基础知识考核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外(P >0.05),对EBM的过程的5个步骤,即提出问题、寻找最佳证据、评价证据、应用和实践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再评估,以及总成绩的评价显示,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学习效果评价的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对采用PBL方式在更好消化课堂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应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项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信息分析与利用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方面,两组间的应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EBM的教学效果,改善EBM的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临床报告
    • 影响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2014, 14(10):1857-18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3 CSTR:

      摘要 (1662) HTML (0) PDF 392.72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来我院行LASIK手术的患者64例64眼分析术后6mo后表面变化与制瓣方式、角膜瓣厚度(flap thickness,FT)、切削厚度(ablation thickness,AT)、术后剩余基质厚度(postoperative 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RCST)、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CT)、角膜瓣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flap thickness/ 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FT/CT)、切削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ablation thickness/ 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AT/CT)、剩余基质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postoperative 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 /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RCST/CT)、术前角膜地形图(前表面高度、后表面高度、后表面diff值)和术前眼压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表明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diff差值与屈光度(r=0.419,P=0.014),AT(r=0.394,P=0.023),AT/CT(r=0.501,P=0.004),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r=0.501,P=0.004),RCST(r=-0.385,P=0.033)和RCST/CT(r=-0.401,P=0.025)相关。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与屈光度(r=0.520,P=0.002),AT(r=0.504,P=0.003),AT/CT(r=0.442,P=0.013),角膜后表面diff值(r=0.624,P=0.000)和RCST/CT(r=-0.394,P=0.028)相关。

      结论:AT,RCST,AT/CT,RCST/CT和术前角膜地形图后表面diff值应作为预测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关键性指标,但具体安全限度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和角膜厚度研究分析

      2014, 14(10):1860-18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4 CSTR:

      摘要 (1274) HTML (0) PDF 377.59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评估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应用全自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299例360眼进行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形态检测。正常对照组148例175眼,糖尿病患者151例185眼,其中非增殖期组患者92例110眼,增殖期组59例75眼。比较各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变异系数及角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组角膜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中央角膜平均细胞密度以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增殖期组与非增殖期组比较,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增加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异常,并且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尤其以变异系数以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变化更为显著,因此糖尿病患者角膜的抗损伤能力下降。

    • 白内障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4, 14(10):1863-18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5 CSTR:

      摘要 (1929) HTML (0) PDF 386.74 K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实施患者住院及治疗情况的综合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对在西安市北方医院眼科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白内障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临床路径组为2012-10/2013-05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20例,按白内障临床路径完成标准住院治疗流程; 对照组为2010-10/2011-06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3例,按普通流程完成住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临床路径组,220例白内障患者视力提高者209例(95.0%),平均住院日4.5±1.4d,平均住院费用4 522.3±285.1元; 对照组患者213例,视力提高者202例(94.8%),平均住院日5.1±1.7d,平均住院费用4 647.7±271.2元。两组间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白内障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优化了医疗诊治流程,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质量,为促进医疗管理水平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合并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分析

      2014, 14(10):1866-18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6 CSTR:

      摘要 (1732) HTML (0) PDF 326.06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评价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

      方法:对31例31眼因钝挫伤导致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小梁切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术后1wk; 1,3mo术眼眼压、视力。

      结果:患者31眼全部成功摘除晶状体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联合小梁切除术6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9眼,后房缝线固定晶状体15眼。一期植入16眼,二期植入8眼。术后31眼眼压全部控制正常。有23眼术后矫正视力0.3以上。

      结论: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类型及联合小梁切除术,以控制眼压,恢复视功能。

    •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4, 14(10):1868-18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7 CSTR:

      摘要 (1365) HTML (0) PDF 367.78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51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后行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9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

      结果: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观察组和对照组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仅出现Ⅰ级浅前房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2眼,并发症发生率为5.9%; 对照组浅前房6眼,其中Ⅰ级4眼,Ⅱ和Ⅲ级各1眼; 非功能性滤过泡5眼及巩膜瓣粘连1眼,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观察

      2014, 14(10):1871-18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8 CSTR:

      摘要 (1646) HTML (0) PDF 631.55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2011-03/2013-03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6眼)和对照组(14眼),治疗组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但未联合内界膜剥除,观察术后2mo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提高率。

      结果:治疗组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 健康孕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

      2014, 14(10):1873-18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39 CSTR:

      摘要 (2101) HTML (0) PDF 367.19 K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怀孕时视网膜厚度的生理性改变。

      方法:本研究分为健康孕妇组(包括孕中期和孕晚期)20例40眼和健康未孕女性组(对照组)20例4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黄斑区扫描测量黄斑容积、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旁中心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

      结果:健康孕妇组和对照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0.06±0.41mm3和9.87±0.30mm3 ,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79.43±10.86μm和274.25±8.07μm,中心厚度分别为235.15±15.05μm和233.00±15.81μm,其中黄斑容积和黄斑区平均厚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孕妇组黄斑旁中心8个区平均厚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但只有上方外圈和下方外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黄斑区OCT图像形态正常。

      结论:健康妊娠中晚期孕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在评估孕妇病理性视网膜病变应考虑视网膜厚度的生理性改变。

    • 3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CSCR的疗效观察

      2014, 14(10):1876-18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0 CSTR:

      摘要 (1559) HTML (0) PDF 1.19 M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3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0-07/2013-07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的典型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眼,利用3D-OCT模式定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行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24wk,观察术后视力、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高度。

      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眼经3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后随访24wk,治疗后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OCT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CT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明显下降,浆液明显吸收。23例23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除1例失访者外均未见全身或眼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3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FFA指导下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相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OCT观察HIV阳性患者黄斑厚度的变化

      2014, 14(10):1879-18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1 CSTR:

      摘要 (1515) HTML (0) PDF 371.80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对我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住院患者38例64眼进行研究。根据CD4计数以及是否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3组,A组16例32眼,CD4计数<50个/μL,未发生CMVR; B组10例20眼CD4计数> 50个/μL,未发生CMVR; C组12例12眼CD4计数<50个/μL,伴有CMVR。以未感染HIV病毒的正常人10例2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设为D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以黄斑为中心1mm直径范围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分析。

      结果:A组黄斑中心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是254.03±15.63μm,B组黄斑中心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是263.11±17.12μm,C组黄斑中心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是304.50±50.62μm,D组黄斑中心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是257.64±8.54μm。各组黄斑中心的视网膜厚度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F=12.933,P=0.000)。CMVR组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增厚,与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

      结论:CMVR可以导致黄斑部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早期通过OCT检查黄斑区形态结构,有助于了解CMVR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2014, 14(10):1882-18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2 CSTR:

      摘要 (1455) HTML (0) PDF 329.48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OV)的疗效。

      方法:我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08例112眼,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观察组为和血明目片口服(55例55眼),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53例57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结果:观察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2%。出血较对照组吸收快。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显著,较好的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眼底检查结果分析

      2014, 14(10):1884-18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3 CSTR:

      摘要 (1775) HTML (0) PDF 365.04 K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患者术眼三面镜检查的结果,分析其眼底的病理改变,探讨术前眼底检查对早期诊断和处理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我院2011-04/2012-04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4例127眼,术前的三面镜下眼底检查结果,对患者年龄、屈光度数、三面镜检查的发现及视网膜光凝的情况进行分析及归纳。

      结果:患者64例127眼中共34眼(26.8%)发现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其中视网膜裂孔8眼(6.3%),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区15眼(11.8%),视网膜霜样变性区5眼(3.9%),视网铺路石样变性区3眼(2.4%),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引2眼(1.6%),视网膜出血1眼(0.8%)。共25眼术前接受了视网膜光凝。3mo后接受ICL植入手术,术后随访1a无视网膜脱离发生。

      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进行三面镜下眼底检查有助于发现患者周边部视网膜的病变及异常,并于术前做出适当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能够指导术后对患者眼底情况的随访。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

      2014, 14(10):1887-18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4 CSTR:

      摘要 (1705) HTML (0) PDF 395.27 K (1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R)眼底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选取2008-05/2014-05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97例121眼。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并对比影像学检查特征。

      结果:≤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61例74眼,双眼发病13例,单灶渗漏占48.6%,多灶渗漏占25.7%,不典型渗漏占25.7%。>45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36例47眼,双眼发病11例,单灶渗漏占8.5%,多灶渗漏占48.9%,不典型渗漏占42.6%。FFA显示急性初发型89眼,慢性迁延型32眼。OCT检查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特征为神经上皮的脱离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改变,后者又分为RPE层脱离93眼(76.9%),以及RPE小隆起和粗糙28眼(23.1%)。患者平均黄斑中心凹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7.87±19.21)μm,与正常人(137.32±4.98)μm比较无显著差异(t=0.30,P>0.05)。渗漏部位越接近黄斑中心凹,视力越差。

      结论:运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显示出不同征象,对临床诊治有不同且互补的作用,但均给予疾病治疗以重要帮助。

    • 眼内异物46例疗效回顾分析

      2014, 14(10):1889-18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5 CSTR:

      摘要 (1397) HTML (0) PDF 407.27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性质、部位的眼内异物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我院2010-06/2013-04住院治疗的眼内异物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前段异物直接切开取出或磁吸取出; 后段定位准确的磁性浅表异物行眼内异物磁吸术,非磁性及视网膜异物行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成功并完整取出异物。保留眼球形态46例(100%),达到功能治愈者33例(72%),解剖治愈12例(26%),未愈1例(2%)。

      结论:手术旨在重建眼球结构,保留其完整性,尽可能保存及恢复视功能。根据异物性质及眼球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机将很大程度的影响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保全眼球及保留或提高视功能。

    • 慢性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2014, 14(10):1892-18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6 CSTR:

      摘要 (1337) HTML (0) PDF 372.45 K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17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取样,做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针对结果分析慢性泪囊炎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慢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大多数致病菌对何种药物敏感。

      结果:慢性泪囊炎的致病菌检出率为76.61%(131例)。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72.52%(95例),其中人葡萄球菌占27.48%(36例),表皮葡萄球菌占16.79%(22例),草绿色链球菌占12.98%(17例)。大多数致病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最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

      结论:人葡萄球菌成为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妥布霉素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 不填塞吻合腔的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观察

      2014, 14(10):1895-18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7 CSTR:

      摘要 (1601) HTML (0) PDF 382.44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寻求更加简捷、有效的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方式。

      方法:将吻合腔不放置填塞物泪囊鼻腔吻合术167例189眼作为试验组,回顾性将以往吻合腔填塞凡士林纱条的泪囊鼻腔吻合术103例121眼作为对照组。随访6~36(平均15±3.6)mo,比较其治愈好转率、术后鼻腔出血发生率。

      结果:治愈好转率:试验组:97.9%,对照组9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重度鼻腔出血发生率:试验组:15.9%,对照组3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时,只要术中吻合腔制作得当,止血彻底,术后鼻腔引流得法,吻合腔不放置填塞物同样有效,术后中重度鼻腔出血反而减少。

    • 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手术处理的体会

      2014, 14(10):1898-19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8 CSTR:

      摘要 (1554) HTML (0) PDF 809.62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伤中,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寻找方法的临床应用以及采用“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的效果。

      方法:我科2010-09/2013-10收治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患者37例37眼行泪小管断端吻合及下睑裂伤缝合术,术中综合运用直视法、探针插入指引法及猪尾巴弯探针法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置入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并采用“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随访3mo~2a。

      结果:患者37例均能顺利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 泪道通畅31例(83.8%),好转5例(13.5%),无效1例(2.7%),总有效率97.3%; 眼睑修复良好,瘢痕细小,眼睑外观、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术中综合运用直视法、探针插入指引法及猪尾巴弯探针法均能顺利找到鼻侧断端; 选用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效果良好; “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对眼睑形态、功能的恢复效果满意。

    • Medpor板修复眼眶骨折合并眼球内陷的临床观察

      2014, 14(10):1901-19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49 CSTR:

      摘要 (1554) HTML (0) PDF 386.40 K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板在眼眶骨折合并眼球内陷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因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患者17例17眼,采用Medpor板进行眶壁骨折修复手术。术后随访6mo,观察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及复视等变化。

      结果:术前患眼较对侧平均内陷(3.4±1.5)mm,术后6mo有2例残存眼球内陷1mm,其余15例眼球突出度与健眼差值小于1mm。术前17例均存在眼球运动受限并伴有不同程度复视,术后6mo,16例患者眼球运动受限治愈,复视消失,1例患眼轻度外展受限并残存外侧水平复视。术后随访期间未见Medpor板的脱出、排斥、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Medpor板可有效补充眼眶容积,修复眼球内陷等眼眶骨折并发症。

    • 改良巩膜壳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2014, 14(10):1904-19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50 CSTR:

      摘要 (1567) HTML (0) PDF 370.64 K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巩膜壳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4例患者施行眼内容物剜除后,自体巩膜壳前后均瓣状成形并后巩膜开窗,一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术后观察结膜伤口愈合情况、义眼台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

      结果:随访观察6~12mo,未发现义眼台暴露、巩膜溶解、结膜伤口裂开、结膜囊缩窄病例。安装义眼片后,活动度良好,眼球内外侧转动可达10°~15°,睑裂双侧等大,外观双眼基本对称, 眼窝饱满。

      结论:改良巩膜壳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基本保持了眶内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术后眼窝饱满度、义眼台活动度良好,手术操作简单易行。通过观察随访,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 激素冲击联合奥曲肽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

      2014, 14(10):1906-19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51 CSTR:

      摘要 (1562) HTML (0) PDF 345.09 K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奥曲肽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1例96眼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以甲基强的松龙500mg静滴,连用3d; 后改用奥曲肽0.1mg球后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疗程结束后1,3mo随访观察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及眼部体征。

      结果:患者49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治疗后患眼平均眼球突出度下降3.1±1.4mm,睑裂高度下降2.4±0.9mm ,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素冲击联合奥曲肽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 临床治疗细菌性结膜炎124例的经验总结

      2014, 14(10):1908-19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52 CSTR:

      摘要 (1646) HTML (0) PDF 376.62 K (1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选取2012-10/2014-04我院收治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要点对其进行分类,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所有患者分类对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治疗后患者的流泪、结膜充血、分泌物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总评分(0.36±0.24)分,该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4.8%)。

      结论:分类对症性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乌鲁木齐市93例艾滋病患者眼科临床特征分析

      2014, 14(10):1911-19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53 CSTR:

      摘要 (1272) HTML (0) PDF 1.18 M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方法:对93例AIDS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对其中有眼底改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D4+ 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和分析。

      结果:AIDS患者93例中,有13例出现眼底改变,总检出率为14.0%。其中单眼发病4例,双眼发病9例。有视力改变7例,视网膜受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及视网膜出血。最后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4例,HIV相关性眼底病变9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合并眼底改变的检出率(18.9%,7/37)明显高于CD4+ T>100个/μL合并眼底改变的检出率(10.7%,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IV相关视网膜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相当一部分AIDS患者在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早就发生病变,因此对AIDS患者应常规行眼底检查,有利于眼底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空勤人员屈光不正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2014, 14(10):1914-19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0.54 CSTR:

      摘要 (1539) HTML (0) PDF 352.38 K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空勤人员体检中检出屈光不正者的屈光分布及分析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随机选取2013-05/2014-05期间来院体检的1 031名空勤人员,检出屈光不正的49例,并对各种屈光类型的构成与年龄、机种、职务、飞行时间等进行比较,结合空勤人员主观评定进行分析。

      结果:检出屈光不正的49例中近视43例(88%),远视(包括远视散光)6例(12%),年龄大于50岁及飞行时间大于3 000h空勤人员检出率高,歼击机空勤人员、职务为飞行员者及用眼习惯优者屈光不正检出率低。

      结论:空勤人员屈光不正以近视多见,年龄、飞行时间长的空勤人员高发,歼击机空勤人员、飞行员及用眼习惯良好者低发,提示空勤人员迟发性近视及用眼方式、强度和时间在空勤人员屈光不正防治训练中需加以重视。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