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Andre M. V. Gomes , Thais S. Mendes , Michele M. Freitag , Suel Abujamra
2014, 14(11):1917-19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1 CSTR:
摘要: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观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中心凹的形态结构变化。
方法:将50例50眼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组1为25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组2为25位健康人(对照组)。使用RTVue 100(Optovue, Inc., Fremont, CA, USA)的“交叉十字”SD-OCT扫描模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黄斑中心凹广域B型方向扫描。通过卡尺工具测量二维横断面图上中心凹的形态面积。
结果:组1中心凹形态面积为0.159±0.03mm2,组2为0.079±0.01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组1中有1例患者对侧眼产生黄斑裂孔。
结论:同健康人相比,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对侧眼中心凹形态有增大趋势。该发现结合其他的一些玻璃体黄斑的致病因素,可能导致特发性黄斑裂孔。
沈沛阳 , 丁小虎 , 钟兴武 , 陈海波 , 邢健强 , 何明光
2014, 14(11):1921-19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2 CSTR:
摘要:目的:评估一种最新的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仪(Lenstar LS900®; version 1.10)对学龄儿童的眼球生物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将其测量值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500 version 7.1)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前瞻性观察比较分别由Lenstar和IOL Master测量的每个受检者右眼的眼球生物学参数。使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评价Lenstar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应用Bland-Altman图对Lenstar和IOL Master的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价。
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10个健康的学龄儿童,平均年龄10.9±2.0岁(年龄6~15岁),54.5% 为女性。 Lenstar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很高,其中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的CV值最小(CV<0.1%)。Lenstar与IOL Master的测量结果比较,AL(23.90±1.28 vs 23.88±1.27mm, P<0.001),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3.62±0.26 vs 3.58±0.25mm, P<0.001)和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上角膜曲率半径CR2(7.58±0.27 vs 7.56±0.27mm, P<0.001)均略长。Lenstar和IOL Master测量数据的95%的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 LoA)从小到大依次为-0.025至0.053mm(AL),-0.047至0.057mm(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上角膜曲率半径CR1),-0.057至0.102mm(CR2)和-0.083至0.152mm(ACD)。
结论:对于学龄儿童,Lenstar可提供重复性很好的眼球生物测量数据(包括AL、ACD和角膜曲率测量值),这些数据与IOL Master的测量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014, 14(11):1927-19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离体大鼠晶状体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探讨硫醇转移酶(Thioltransferase,TTas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35.5,65.5,95.5mmol/L葡萄糖组以及相应的甘露醇等渗对照组)体外培养大鼠晶状体7d,动态观察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测定各组晶状体中T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与总谷胱甘肽(T-GSH)的比值。
结果:高糖组晶状体早期就已出现雾状混浊,而对照组保持相对透明; 在高糖刺激下,TTase活性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含35.5mmol/L葡萄糖的高糖组中最高(1.743±0.20mU/mg protein,P<0.01)。高糖组GSSG/T-GSH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分别增加2.89倍、2.57倍和2.42倍,其组间互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相应等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高糖处理组的SOD和CA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其中SOD分别为正常对照的0.71倍、0.52倍和0.49倍(P<0.05),CAT分别为正常对照的0.47倍、0.56倍、0.50倍(P<0.05),不同葡萄糖浓度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高糖环境激活晶状体内的抗氧化系统,诱导TTase活性增加,GSSG/T-GSH比例增高,CAT, SOD活性下降,晶状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机制。
2014, 14(11):1931-19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晶状体的形态变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探讨HIF-1α在大鼠晶状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清洁级Wistar孕鼠30只,分为6组,分别为胚胎第10,12,14,16,18,20d,每只孕鼠剖腹随机取2只胚鼠,每只胚鼠的一只眼以平行于视神经矢状轴的方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阳性表达; 另一只眼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晶状体组织中HIF-1α mRNA的阳性表达。
结果:大鼠胚胎10d(E10),晶状体泡形成; 胚胎12d(E12),前壁、后壁细胞分化,前壁细胞发育成上皮细胞; 胚胎14d(E14),由后壁细胞发育来的原始纤维形成; 胚胎16d(E16),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次级纤维形成; 胚胎20d(E20),晶状体基本发育成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HIF-1α在胚胎期晶状体中高表达,上皮细胞较纤维细胞表达强烈。E10至E16表达量升高,E16达到峰值,生发区、过渡区染色最强。E18之后表达量降低,E20最低。6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与组间两两比较,除E10与E12 之间,E14与E16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定量PCR显示,HIF-1α mRNA在胚胎期晶状体中持续表达,且随着胎龄不同变化,E10至E16,HIF-1α mRNA表达量升高,E16达到峰值,E18、E20下降。6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与组间两两比较,除E10与E12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大鼠胚胎10d时,晶状体泡形成,发育开始,至出生前基本成熟。HIF-1α在晶状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阳性表达呈现时空变化。HIF-1α参与了晶状体的胚胎发育,且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4, 14(11):1935-19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5 CSTR:
摘要:目的:了解吞噬负荷下体外培养老年牛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凋亡情况。
方法:三代体外培养老年牛RPE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含200μg/mL感光细胞外节段(photoreceptor outer segment,POS)的培养液、400μg/mL POS培养液,分别于24,48h和96h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
结果:在各个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RPE凋亡比例极低,200μg/mL POS组24h凋亡比例(包括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为1.73%; 随着时间延长,凋亡比例增加明显,到96h时达到65.92%。而400μg/mL POS组24h凋亡比例为4.02%,到96h时则高达91.34%。
结论:吞噬负荷量的感光细胞外节段可以诱导体外培养老年牛RPE的凋亡,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
2014, 14(11):1939-19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6 CSTR:
摘要:目的:检测敏感期内单眼形觉剥夺大鼠应用左旋多巴后视皮质中NNMDAR1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对比,探讨左旋多巴改善视功能的作用部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选取60只2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5只,另外45只行单侧眼睑缝合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动物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单眼形觉剥夺组(MD组),生理盐水组(NS组),左旋多巴组(LD组),每组各15只。各组大鼠均在正常日光照射条件下饲养至45日龄。处死MD组及正常组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这两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表达情况。LD组和NS组在46日龄时分别给予左旋多巴(40mg/kg)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d,分别用前述方法检测视皮质中NMDAR1的表达。
结果:MD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LD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NS组。
结论:NMDAR1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左旋多巴能够逆转因形觉剥夺引起的NMDAR1表达下降。这一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改善视功能的作用有关,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于视皮质。
秦裕辉 , 李文娟 , 张熙 , 戴宗顺 , 陈晓柳 , 周亚莎 , 凌艳君 , 郑兵
2014, 14(11):1943-19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的血糖以及视网膜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初步评价双丹明目胶囊对改善DR视网膜和胰腺组织结构的效应。
方法:将双丹明目胶囊作用于DR大鼠,通过与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的比较,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DR大鼠视网膜和胰腺形态学的影响。
结果:经双丹明目胶囊治疗2mo后,双丹明目组大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血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双丹明目组病变较模型对照组轻,光感受器细胞层排列基本整齐,各层组织细胞内、细胞外水肿现象较模型对照组轻,毛细血管管腔无闭塞,周细胞轻度水肿。
结论:双丹明目胶囊能有效降低DR大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双丹明目胶囊能有效改善DR大鼠视网膜和胰腺组织结构。
赵宏伟 , 梁静南 , 罗灵 , 聂闯 , 白凤华 , 刘怡
2014, 14(11):1946-19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8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及凋亡情况。
方法:将30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00D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wk后散瞳检影观察屈光度变化; 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 TUNEL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28±0.21D,左眼为1.55±0.23D,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电镜结果显示,3wk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结构的水肿,部分脱落; 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空泡化; 内外核层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 TUNEL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眼视网膜细胞凋亡发生率为(2.42±1.24)%,对照眼为(0.29±0.0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离焦诱导的豚鼠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2014, 14(11):1950-19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0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视网膜组织学改变和TGF-β2在视网膜中的表达,为阐明TGF-β2在形觉剥夺性近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用头套形觉剥夺右眼的方法诱导近视动物模型。实验前后检测豚鼠双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HE染色后观察后极部视网膜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对TGF-β2在视网膜内表达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测定。
结果:实验组视网膜变薄,且内核层的胞核层数较对照眼少,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核变小、变圆,排列不均,视细胞层外节内节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检查示实验组视网膜TGF-β2表达明显下调。
结论:头套遮盖效果明显,是一种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简便、稳定的方法。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视网膜产生了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TGF-β2可能是最终导致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 14(11):1953-19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0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 capsule fibroblast,HTF)增殖能力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青光眼滤过术中Tenon囊组织进行HTF体外培养。选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及TSA组(600nmol/L TSA加入培养液中),分别于培养后1,2,3d应用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 以600nmol/L TSA处理HTF 2d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DAC1和HDAC2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SA作用1d后HTF活力下降,呈时间依赖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SA处理HTF后2d,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结论:TSA可以通过抑制HDAC1和HDAC2的表达量,抑制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减少术后结膜瘢痕形成可能。
2014, 14(11):1956-19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1 CSTR:
摘要: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干细胞标志物(Pax6)在患者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与正常结膜组织中的变化,以探讨HIF-1α和Pax6的表达与翼状胬肉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35例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例正常人结膜组织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对HIF-1α和 Pax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染色进行对照。
结果:实验组35例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6%(23/35),正常对照组10例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0%(1/10),HIF-1α表达在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两组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人球结膜Pax6在组织各层细胞核内表达,而Pax6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下降甚至未见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HIF-1α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它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病理过程; Pax6基因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表达下调,提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病理过程属于鳞状上皮化生类型。
2014, 14(11):1959-19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2 CSTR:
摘要:目的:测量单纯白内障与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中心凹与不同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比研究。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0例110眼,单纯白内障组32例40眼为A组,合并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28例35眼为B组,有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0例35眼为C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14,28d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NK-q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中心凹区:三组的中心凹均有增长(F=18.92,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象限:三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象限随着时间均有增长(F=13.33,14.37,19.02,16.93,P均<0.05),三组间比较鼻侧象限的增长无统计学意义,而上方、下方、颞侧比较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区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术后4wk内明显增加,黄斑水肿发生率高,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严重受损。
2014, 14(11):1963-19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3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理论指导,应用多种评价指标和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能力,为临床医生诊断青光眼合理选用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超星Medalink、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OCT相关的诊断性试验,应用QUADAS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Meta-Disc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95%CI分别为0.86(0.84~0.88)、0.90(0.88~0.92)。其S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7。
结论:OCT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14(11):1968-19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黄斑区内界膜(ILM)剥除联合38G套管针应用治疗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残留的疗效。
方法:选取来自厦门眼科中心2008-01/2013-10期间的29例29眼视网膜复位良好、但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残留的患者,分为A组、B组。A组14例14眼,取出硅油后,直接以38G套管针吸除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液体,术闭填充过滤空气。B组15例15眼,取出硅油后,染色并完整剥除黄斑区ILM,范围约4PD,以38G套管针吸除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液体,术闭填充过滤空气。所有病例如在术后1wk复查OCT发现黄斑裂孔形成者,均再行气液交换,填充16% C3F8气体。观察两组病例术后4,8,24wk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复查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液体有无残留、有无黄斑裂孔形成及黄斑区形态变化等。
结果:两组术后4,8,24wk的BCVA均有提高,B组的BCVA提高值优于A组(P<0.05)。A组术后24wk有7例(50%)黄斑裂孔形成,黄斑区无全氟萘烷残留。B组术后24wk 1例(7%)黄斑裂孔形成,黄斑区无全氟萘烷残留。
结论:黄斑区内界膜剥除联合38G套管针应用治疗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残留的方法可以彻底吸除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较少出现黄斑裂孔,该方法安全、有效、微创,有效保护了黄斑区视功能。
李文静 , 胡裕坤 , 高晓唯 , 曹丽萍 , 董晶 , 郭云林 , 蔡岩
2014, 14(11):1971-19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5 CSTR:
摘要: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11例22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全飞秒组(SMILE组),同期23例43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组(LASIK组)。使用双通道系统(OQAS)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mo内的结果,对比二者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和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分析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
结果:SMILE组和LASIK组术后1mo时的MTF cutoff分别为34.835±10.113c/deg和38.362±10.623c/deg(t=0.925,P=0.362); SR分别为0.204±0.077和0.218±0.072(t=0.557,P=0.582); OSI分别为0.608±0.291和0.545±0.405(t=-0.473,P=0.640)。
结论: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显示SMILE和飞秒激光LASIK两种术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2014, 14(11):1975-19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6 CSTR:
摘要:
长期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晶状体后囊下混浊(posterior subcapsular opacities, PSO),称为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glucocorticoid-induced cataract, GIC)。有关GIC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但都不能很好地解释PSO的形成过程,因而在预防和治疗上尚无有效手段。有新观点认为,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介导的波形蛋白的改变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最终导致GIC的形成。因此,研究波形蛋白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可能是GIC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2014, 14(11):1978-19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7 CSTR:
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眼病,该病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和视力。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儿童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都较成年人困难,使得手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此,我们对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2014, 14(11):1982-19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8 CSTR:
摘要: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白内障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从宏观层面,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反应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如:眼内炎、角膜内皮水肿、虹膜后粘连、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等; 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微观主要表现在房水中的一些细胞反应,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等在人工晶状体表面的黏附、增殖,且术后并发症是由于房水中细胞因子连续作用于房水内细胞产生的,另一角度讲,房水中细胞因子是桥梁,它一定程度能反应人工晶状体的情况,能更全面的评价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探究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机制,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
2014, 14(11):1987-19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19 CSTR:
摘要: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它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具有高效、低毒和高生物利用率等优点,可起到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文综述了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毒理作用及其在眼科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是在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眼外伤及视疲劳等方面进行概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其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发挥其更大的医用价值,为眼科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经济且有效的药物。
2014, 14(11):1991-19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0 CSTR: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在西方国家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在我国其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也无有效治疗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ARMD从而预防或减缓其发病,避免失明。
2014, 14(11):1995-19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1 CSTR:
摘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预后较差。MicroRNAs是 一类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对mRNA的降解和翻译抑制调控基因表达。MicroRNAs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可直接参与RB的发生、发展,并在RB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RB中microRNAs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RB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2014, 14(11):1999-20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2 CSTR:
摘要:
高海拔视网膜病变(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 HAR)是指机体暴露高原地区不能适应其低压低氧环境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和棉絮斑。随着高原医学的发展,HAR成为近年眼科研究的热点。最新研究亦显示HAR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与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及肺水肿的关系密切,探讨HA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有利于促进高原病的防治进展。祖国中药在防治高原病的应用中已取得较好疗效,而中药对HAR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效果鲜见报道。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报道,综述HAR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应用的进展。
2014, 14(11):2003-20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3 CSTR: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01/2013-12来我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行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溃疡清创并同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溃疡愈合时间、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wk症状的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自觉症状疼痛减轻(t=6.463,t=10.134; P<0.05),畏光减轻(t=5.02,t=7.534; P<0.05),异物感消失快(t=3.771,t=7.459; P<0.05),溃疡愈合时间短(t=9.524,P<0.05),1mo后视力恢复较好(P<0.05,F=6.414),眼部并发症的发生较少(P<0.05,F=29.621)。
结论: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溃疡清创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4, 14(11):2006-20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眼。单纯注药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mL; 单纯光凝组行黄斑格栅样光凝; 联合治疗组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再于注药1wk 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 ,6mo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
结果:三组在治疗前BCVA和CM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在治疗后1,3,6mo的BCVA和CM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药组治疗后1,3,6mo的BCVA和CMT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BCVA呈下降趋势,CMT呈增厚趋势; 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mo BCVA及CM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6mo,联合治疗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和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后3,6mo,单纯光凝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相比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效果更稳定可靠。
2014, 14(11):2009-20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各项参数(Cone-a,Cone-b和30Hz)变化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5例25眼及25只对侧眼分别行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测各项参数的振幅和潜伏期,OCT测量黄斑区九部分的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区形态参数与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各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黄斑区除颞侧外七个部位视网膜厚度与ERG的Cone-b和30Hz潜伏期相关。
结论:研究发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内层视网膜功能密切相关。
邓宏伟 , 谢辉庭 , 贾惠莉 , 钟华红 , 陈青山 , 成洪波
2014, 14(11):2012-20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6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探讨弱视的程度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厚度的相关性,以及斜视性弱视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方法:选取临床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26例52眼。采用美国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iVue同时检测双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并比较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
结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分为三个区域测量:中心区、内圈(3mm)区、外圈(6mm)区。在斜视性弱视的眼(strabismic amblyopia eye,SAE)测量结果分别是50.74±21.51,101.4±8.51,114.2±9.455μm; 在对侧对照眼(contralateral sound eyes,CSE)测量结果分别是43.79±11.92,92.47±25.01,113.3±12.88μm。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对侧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有相关性,视力矫正越好弱视程度越低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相对增厚,黄斑区下方区域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视力矫正的相关性优于上方。
结论:黄斑中心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弱视矫正视力之间有相关性,虽然mGCC厚度在SAE和CSE无显著差异,但测量mGCC厚度对了解弱视程度有临床意义。
2014, 14(11):2016-20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7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球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和曲安奈德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例20眼因眼外伤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3mo,新生血管增生达到Ⅲ度以上患眼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 B组:贝伐单抗2.5mg(0.1mL); C组:贝伐单抗及曲安奈德各0.1mL; D组:曲安奈德0.1mL; 每月1次,共两次球结膜下注射药物。
结果:平均随访3a,B组和C组视力保持稳定或稍有增进,新生血管和免疫反应明显减退(P<0.01),患者眼痛、畏光流泪症状减轻。
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在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退新生血管,并减轻排斥反应,对保持植片的透明性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2014, 14(11):2019-20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8 CSTR: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对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9例103眼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为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组(n=54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为羊膜移植术组(n=49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a,以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BUT)、复发率等指标作为分析参考指标。
结果:术后1a,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组有4眼(7.4%)复发。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有11眼(22. 5%)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U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2014, 14(11):2022-20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29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泪溢患者泪道泵功能及泪液蛋白成分与正常泪液的异同。
方法:功能性泪溢患者100例200眼,正常对照20例40眼。观察指标包括Schirmer Ⅰ试验、按压泪囊部时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同时采用ELISA测定功能性泪溢患者泪液主要蛋白含量,并与正常人的泪液对比。
结果:正常受试者按压泪囊部时与开放泪囊部时的Schirmer Ⅰ测试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008,P<0.05),而功能性泪溢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Schirmer Ⅰ试验测试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811,P>0.05)。功能性泪溢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缩短(t=-5.382,P<0.01),功能性泪溢组与对照组泪液蛋白含量比较,溶菌酶、白蛋白浓度降低(P<0.05),乳铁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泪道泵功能破坏在功能性泪溢中存在重要影响,功能性溢泪患者泪液蛋白质发生变化。
2014, 14(11):2025-20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0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应用不同染色剂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手术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视野的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50例5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或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前后黄斑裂孔的闭合情况、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微视野的改变。
结果:术后随访6mo,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TA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76%、未闭合但裂孔平复16%、未闭合8%; ICG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72%、未闭合但裂孔平复16%、未闭合12%,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央20°范围内黄斑微视野视网膜敏感度得到明显提高,TA组较ICG组更为明显。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有效的促进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明显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以及视力。黄斑区微视野检查可以较好的随访评价IMH手术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情况。
2014, 14(11):2028-20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1 CSTR:
摘要:目的:本文总结44例眼眶神经鞘瘤病理分型与其B超和CDI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不同分型中囊性变和血管分布量与其在超声和CDI影像表现是否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回顾2001-01/2008-12眼眶神经鞘瘤44例的病理和B超检查,42例CDI检查,分析各型病理含囊变例数,含血管例数及各型间比较; 分析超声回声不均匀与病理所见囊变,和CDI血流情况与病理所见血管的相关性。
结果:各型间比较神经鞘瘤含有囊结构为Antoni A型中较多,混合型次之,Antoni B型最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较大血管结构是Antoni B型比例最高,混合型次之,Antoni A型第三,但是缺乏统计学意义。超声显示内回声不均匀与病理见囊病的符合率为50.0%,内回声均匀,未见囊变的符合率为69.3%。CDI检查B型肿瘤查到血流信号占83.0%,A型占59.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CDI显示较多的血流信号与病理符合率100%,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眼眶神经鞘瘤多为A型和B型结构混合存在,以A型为主较多见,病理特征除细胞学特点外,A型区多见囊变。B型区血管多见。超声波检查内回声的改变能准确反应组织结构,其内回声的不均质性,与肿瘤内囊变区相符。CDI血流信号能准确反映肿瘤内血管分布。
方晏红 , 王琼华 , 苟文军 , 沈强 , 李颖媛 , 冉瑞金
2014, 14(11):2031-20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2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滤波技术,排除震荡电位干扰,准确测量闪光视网膜电图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
方法:对15例30眼门诊健康体检者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通频带为0.6~300Hz和0.6~70Hz时,分别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将通频带设置为0.6~70Hz时,a波、b波表现为单峰,对比通频带为0.6~300Hz时,a波、b波的隐含期延长,振幅下降(P<0.01)。
结论:将通频带设置为0.6~70Hz时能获得光滑的a波、b波波形,能准确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
2014, 14(11):2034-20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3 CSTR:
摘要:目的:飞秒微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治疗中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并与标准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比较并随访观察6mo,证实飞秒微透镜切除术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更有优越性。
方法:随机选取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球镜度数-3.00~-10.00D,散光度≤-6.0D)患者共86例172眼,分为两组进行研究,86眼使用FLEx(A组),86眼使用标准的LASIK(B组),跟踪随访6mo,记录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值、裂隙灯检查、术后有无并发症、眼压、角膜地形图。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FLEx术后总高阶像差和球差的增加量较LASIK术少。
结论:飞秒微透镜切除术矫正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在提高视觉质量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2014, 14(11):2037-20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4 CSTR:
摘要:目的:在民航招飞学员中研究屈光度预测远视力的模型,并初步探讨中国民航招飞远视力范围标准。
方法:收集1 219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6/2013年招飞体检学生的远视力和屈光度; 以屈光度为自变量,远视力为因变量拟合指数回归曲线模型; 依据模型计算不同屈光度对应的远视力预测值及其95%预测区间,并计算误差率,误差率=\〖(远视力预测值-实际均值)/实际均值\〗×100%。
结果:以屈光度(x)预测远视力(y)的曲线模型为:y=0.55e0.41x +e(R2=0.968),远视力预测误差率平均为3.64%; 屈光度\〖0.00,-3.00\〗D范围的远视力预测区间\〖0.14,0.55\〗与现行标准(0.3≤远视力<0.7)有交叉。
结论: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根据屈光度预测合理的远视力范围。建议中国民航招飞时保持屈光度标准\〖0.00,-3.00\〗D不变,将远视力标准降至0.1。
2014, 14(11):2040-20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5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眼球的部分屈光要素(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检查,了解其对大学生近视的影响。
方法:对在校456例912眼近视学生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和检影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且测定患者的角膜曲率及测定眼轴长度并进行分析。
结果:近视学生456例912眼中,屈光度在-3.00DS以下者有524眼(57.5%),-3.25~-6.00DS有265眼(29.1%),-6.25DS以上有123眼(13.5%); 高度近视与中低度近视眼轴长度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在两个年龄组的不同屈光度组中,角膜垂直径线和水平径线屈折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大学生近视以低度近视为最多,占57.5%,女生近视多于男生,可能与女生青春发育期较男生早有关。中、低度组的学生近视并不是由于眼轴延长所致,可能是各屈光要素的曲率及匹配失调不平衡所致; 在高度近视组中,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眼轴增长的结果。
2014, 14(11):2043-20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6 CSTR:
摘要:目的:持续改善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研室的质量管理。
方法:介绍品管圈实施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程序等,分析品管圈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研室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总结回顾我校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研室的品管圈试点活动,分析其产生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
结果:品管圈在教学中应用后,教师每次上课的教学形式的种类、每份课件中多媒体数量、学生参与度、学生满意度、期末考试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有形成果,同时,教研室团队的和谐程度、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心、积极性亦有改善,产生了良好的无形成果。
结论:将品管圈改善方法导入到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学的质量管理中,可以全面提升该科目教学管理的品质,并增加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研室的核心竞争力。
2014, 14(11):2047-20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7 CSTR:
摘要:目的:评价普罗布考(Probucol)及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差异性。
方法:通过检索1999-01/2014-01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英国医学会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BMA)、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SP)、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E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309例患者,其中152例使用普罗布考、157例使用阿托伐他汀。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相比使用阿托伐他汀,使用普罗布考治疗的DME患者,黄斑区(Macula)水肿消退的人数显著增加\〖OR=1.75,95% CI(1.02, 3.01)\〗、经治疗90d后尿8-羟基脱氧鸟苷(urinary 8- hydroxy deoxyguanosine)含量显著降低\; 但系统评价同时提示:两药对于黄斑区硬性渗出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性\〖OR=0.80,95%CI=(0.41, 1.57)\〗、经治疗30d后尿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未见显著差异性\。
结论:使用普罗布考能有效抗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抑制泡沫细胞(Foam cells)在视网膜(Retinal)内沉积,从而改善症状。相比阿托伐他汀,使用普罗布考治疗DME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2014, 14(11):2054-20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FS200飞秒激光制作个性化角膜瓣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厚度范围及操作要点。
方法:采用FS200飞秒激光系统制作个性化角膜瓣815例1 620眼,术中测量角膜瓣厚度,观察总结术中及术后角膜瓣的并发症。
结果:术后1d; 1wk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占总数98.16%和100%; 术后1d; 1wk等效球镜度数±0.50D内分别占总数97.55%和98.16%; 术后1d; 1wk等效球镜度数±1.00D内分别占总数99.39%和100%; 术中测量实际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设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 发生球结膜下出血70例80眼(4.94%),角膜瓣下气泡40例40眼(2.47%),前房气泡2例2眼(0.12%),隧道出血20例40眼(2.47%),角膜瓣出血1例2眼(0.12%),瓣边缘小片未切区3例3眼(0.19%),边切较不规整及偏位10例10眼(0.62%),负压环脱环1例1眼(0.06%),改期手术7例8眼(0.49%)。
结论:FS200飞秒激光制瓣安全性高、舒适度好、并发症少。术者操作技术熟练、患者角膜上皮正常及配合度好情况下,FS200飞秒激光可制作薄至90μm的角膜瓣。
2014, 14(11):2057-20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39 CSTR: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术在外伤性角膜缺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外伤性角膜缺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手术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
结论:采用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手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2014, 14(11):2059-20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0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增龄性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
方法:将189例197眼年龄≥65岁的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高度近视眼组98例103眼,正常对照组91例94眼。应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计测量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六角形细胞比率(6A)、变异系数(CV)、平均面积(AVE)、平均密度(CD)及中央角膜厚度(CCT),SPSS 14.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Z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减小,但密度>3 000个/mm2者14眼,对照组为0眼; 密度<2 000个/mm2者11眼,对照组为3眼,2 000~3 000个/mm2者78眼,对照组为91眼,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11,P<0.05)。同时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率降低、细胞变异系数增大,平均面积增大,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央角膜厚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根据角膜内皮的细胞参数和形态学的变化,可以了解内皮的功能储备,预测愈后,借以决定某种手术的设计和取舍,对临床手术医师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2014, 14(11):2062-2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1 CSTR: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表面麻醉药在眼科A超检查中对角膜上皮的损伤情况。
方法:将接受眼科A超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5g/L丁卡因组(50例50眼)、20g/L利多卡因组(60例60眼)和5g/L爱尔凯因组(60例60眼)。于A超检查前15min每间隔5min点1次表面麻醉剂后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并评估角膜上皮的损伤情况。
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对爱尔凯因组与利多卡因组及丁卡因组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SF)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g/L爱尔凯因对角膜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结论:表面麻醉药可对角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损伤,其中爱尔凯因对角膜的毒性最小。
2014, 14(11):2064-20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改良9:00方位辅助切口在基层防盲中的应用。
方法:选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法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共75例75眼,试验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改良9:00方位辅助切口患者85例85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术性散光值,术后裸眼视力。
结果:术后1,2wk; 1,3mo时,两组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统有计学意义(P<0.05)。术后1,2wk; 1,3mo时,两组的手术性散光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应用9:00方位辅助切口减少了术后早期手术性散光,同时恢复视力好,具有一定实用性及有效性。
2014, 14(11):2066-20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04/12对53例74眼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术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与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视网膜脱离、虹膜损伤、瞳孔变形、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2014, 14(11):2069-20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4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巨大硬核白内障术中环形撕囊的直径大小,探讨环形撕囊技术的改进及评价环形撕囊联合放射状多点前囊口截开在巨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优点。
方法:对69例80眼巨大硬核白内障病例,成功施行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放射状多点前囊口截开,顺利娩核。
结果:顺利完成手术78眼(98%),2眼因巨核挤压,发生后囊膜破裂或部分悬韧带断裂,术中双手法将核旋入前房,或用圈匙将核托入前房后娩出,清理瞳孔区玻璃体,Ⅱ期植入悬吊式人工晶状体。
结论:环形撕囊技术的改进即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放射状多点前囊口截开在巨大硬核白内障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2014, 14(11):2071-20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5 CSTR:
摘要:目的:就注意力分散对白内障手术操作的影响展开临床研究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名医师,分为经验欠缺组(由10名住院医师组成)和经验丰富组(由10名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组成),两组医师分别于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分散情况下练习开展15次环形撕囊模拟手术操作,对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经验丰富组注意力集中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显著低于注意力分散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完成情况得分及手术成功率两种情况对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经验欠缺组注意力集中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显著低于注意力分散情况,手术完成情况得分及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注意力分散情况,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白内障手术操作过程中,经验丰富与经验欠缺的术者均会受到注意力分散影响,前者在注意力分散影响下手术时间会延长但手术效果不受影响,后者操作时间及手术效果均会受到不良影响。
2014, 14(11):2074-20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6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2-05/2013-05间在我院眼科出生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浓度、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吸氧时间、贫血、颅内出血均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在吸氧浓度等因素上都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2014, 14(11):2077-20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7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RetCamⅡ)对2012-10/2014-04入住新生儿科的1 463例高危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
结果:高危新生儿1 463例中,视网膜出血381例(26.04%)。556例足月儿中视网膜出血82例(14.75%),907例早产儿中视网膜出血181例(19.96%)。从自体因素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者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从母体因素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者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
结论:高危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26.0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视网膜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2014, 14(11):2079-20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8 CSTR: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0-01/2012-12河北邢台眼科医院诊治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并对致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检标本186例中,培养阳性菌150例(80.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7例(84.7%),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8.0%),人葡萄球菌(10.0%),溶血葡萄球菌(4.0%)。革兰氏阴性菌23例(15.3%),前四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均为2.0%。革兰氏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敏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87.0%)。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本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无论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意义重大。
2014, 14(11):2082-20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49 CSTR:
摘要:目的:白内障术前行睑板腺按摩联合结膜囊稀释碘伏液冲洗后术眼结膜囊细菌学观察和细菌性眼内炎发病率的分析。
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白内障患者500眼,采用术前睑板腺按摩联合结膜囊稀释碘伏液冲洗后行结膜囊细菌学临床观察。
结果:我科对500眼白内障患者术前采用睑板腺按摩联合结膜囊稀释碘伏液冲洗结膜囊后随机性结膜囊细菌学培养,结膜囊混合液残留液取样培养基本无细菌生长繁殖,500眼白内障患者均未发生细菌性眼内炎和术后眼前房炎症性反应。
结论:白内障术前采用睑板腺按摩使睑板腺分泌物和细菌溢出,用稀释碘伏液冲洗结膜囊,不仅可冲洗结膜囊细菌和睑板腺按摩后溢出睑板腺分泌物和细菌且可杀死细菌,保证了手术眼环境的无菌眼环境,防止细菌性眼内炎发生,对预防细菌性眼内炎意义重大,其方法简单、易行、经济。
2014, 14(11):2085-20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经结膜爆裂性眼眶骨折修补术的手术时机、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21例施行经结膜眼眶骨折修补术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据伤后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12例、晚期组9例,比较复视、眼球突出度、眶下神经感觉障碍情况,并记录并发症。
结果:复视恢复情况:总体治愈情况(16/21,76.2%); 早期治疗组治愈率(10/12,83.3%)与晚期治疗组治愈率(6/9,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眼球突出度恢复情况:总体治愈情况(17/21,81.0%); 早期组治愈率(10/12,83.3%)与晚期组治愈率(7/9,77.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眶下神经感觉障碍情况:总体治愈率(12/21,57.1%); 早期治疗组治愈率(7/12,58.3%)与晚期治疗组治愈率(5/9,5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结膜切口入路修补眼眶爆裂性骨折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无皮肤瘢痕、并发症少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手术时机在伤后2wk内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为适。
2014, 14(11):2088-20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的诊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2014-06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MGD患者96例192眼,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睑缘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检查,并进行清洁睑缘、睑板腺按摩、挤压睑板、人工泪液及抗生素和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睑缘、睑脂排出情况平均评分分别为3.02±0.78,1.90±0.76。所有患者BUT均异常,平均为4.3±1.9s; 84眼SⅠt正常,32眼5mm/5min<<SⅠt≤10mm/5min,76眼≤5mm/5min,平均为7.9±4.4mm/5min; 经治疗愈后良好,总有效率达90.6%。结论:MGD患者可引起干眼常见症状,通过睑板腺裂隙灯检查、BUT及SⅠt检查,可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治疗。
2014, 14(11):2091-20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眶周肌肉切除术与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选择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4-05来我科诊治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100例,根据眼睑痉挛的程度将其分成0~Ⅳ级,按分级分为两组:A组为眼睑痉挛Ⅰ~Ⅲ级患者60例,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 B组为眼睑痉挛>Ⅲ~Ⅳ级患者40例,采用眶周肌肉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24mo。
结果:A组60例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57例患者眼睑痉挛分级为0级,完全矫正,2例注射后残留部分痉挛,但分级均明显下降,1例无效。B组4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行肉毒毒素治疗已耐受,属复发性并伴有眉下垂和上睑下垂症状,均改行眶周肌肉切除术,患者行眶周肌肉切除术后,30例患者痉挛分级为0级,7例为Ⅰ级,3例为Ⅱ级。
结论:根据眼睑痉挛的临床分级,正确选择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4, 14(11):2094-20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患者38例38眼进行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19例19眼患者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放置SCL。对照组(B组)19例19眼患者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抗生素眼膏及绷带紧密包扎手术眼。在术后第24,48h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上皮修复时间和疼痛评分。
结果:在术后第24h,A组的疼痛评分:1分者12例,2分者7例,3分者0例; B组的疼痛评分:1分者6例,2分者10例,3分者3例。在术后第48h,A的疼痛评分:1分者16例,2分者3例,3分者0例; B组的疼痛评分:1分者10例,2分者7例,3分者2例。两组对比发现,A组患者在第24,48h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A组和B组的平均上皮恢复时间分别为48±0h和60.6±12h。两组在角膜修复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1)。
结论:SCL对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疼痛和眼睛刺痛是有效的,并且加速了角膜上皮恢复和维持了患者的日常活动。
2014, 14(11):2096-20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的病理变化与斜视发现时间的关系。
方法:对3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中将截除的内直肌用4%甲醛固定后送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组织结构,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
结果:共同性外斜视30例中,内直肌纤维大小不一、形态异常,数量减少,肌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经Masson染色后发现,发现斜视较久患者组眼外肌肌纤维含量明显少于发现时间较短患者组(P<0.05)。
结论:斜视的发生与眼外肌的结构异常有关,发现斜视时间较久的共同性外斜视比发现时间较短的共同性外斜视其眼外肌发生明显的纤维化,说明内直肌纤维化可能是外斜视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斜视时间的延长,眼外肌纤维化程度加重。
2014, 14(11):2098-21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5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干眼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4-06我院风湿免疫科SS患者136例272眼的干眼诊断性检查数据。
结果:在136例患者中:(1)干眼症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干燥感,有88例,34例有两种以上的干眼症状;(2)睑缘情况:232眼发现睑缘变化;(3)泪河高度检测:244眼<0.3mm,平均值为0.19±0.11mm;(4)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206眼BUT≤5s,40眼5s结论:SS干眼患者可见干燥感等干眼的常见症状,且BUT缩短、SⅠt减少、CF染色阳性,同时泪河高度降低、睑缘变化、睑板腺功能障碍,应密切关注SS患者中干眼的诊断和治疗。
2014, 14(11):2101-21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6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眼轴长度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比较病例系例。自2012-01/2013-12间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排除中心视网膜有明显的水肿、出血、渗出及有明显的其它眼底病变者,依据眼科A/B超测量眼球轴长并根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归类为眼轴长度正常组(22~<24mm)、长眼轴组(24~<26mm)及超长眼轴组(26mm及以上),所有患者进行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对有完整研究资料的患者248例248眼的研究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眼轴长度与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眼轴组与长眼轴组比较,长眼轴组OA的PSV(cm/s)无明显变化(t=1.362,P=0.20)、CRA的PSV(cm/s)较高(t=-2.335,P=0.02),PCA的PSV(cm/s)较高(t=2.756,P=0.01),PI(t=-2.371,-2.585,-2.67; P=0.02,0.01,0.01)及RI(t=2.348,2.462,2.293; P=0.02,0.01,0.03)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眼轴组与超长眼轴组比较,超长眼轴组OA的PSV较低(t=3.290,P=0.00),CRA及PCA的PSV(t=-5.520,
-4.900; P=0.00, 0.00)高; PI(t=4.970,6.160,5.990; P=0.00,0.00,0.00); RI(t=-4.310,-5.230,-4.390; P=0.00,0.00,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眼轴组与超长眼轴组比较,超长眼轴组OA的PSV(cm/s)较慢,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67,P=0.07)、CRA的PSV(cm/s)较低(t=-2.543,P=0.01),PCA的PSV(cm/s)较高(t=-2.198,P=0.04),PI(t=-2.331,-2.135,-4.191; P=0.03,0.03,0.00)及RI(t=2.570,2.360,2.490; P=0.01,0.02,0.01)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轴长度与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2014, 14(11):2105-21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在因屈光介质因素而首诊为视力骤降待查的患者中,应用OCT检查来判断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眼科急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8例因视力骤降待查接受OCT检查并最终通过FFA检查确诊的病例。以FFA检查作为判断标准,以OCT检查作为待评价的检查手段,并用软件统计O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同时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从门诊医生开出检查单到报告给出的用时差异。
结果:O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均相当高,分别为100%,94.1%和98.4%。而在从门诊医师开出检查单到报告给出的用时上,OCT检查的时间明显短于FF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临床上对于因屈光介质因素而首诊为视力骤降待查的患者,应首先使用OCT检查来判断是否为视网膜动脉阻塞类疾病,以便更快地收治患者,为抢救视力赢得时间。
2014, 14(11):2108-21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1.58 CSTR: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当前空勤人员暗适应时间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及训练促进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TSJ-Ⅰ型飞行人员特殊视觉检查仪进行暗适应检查,数据结合年龄、飞行时间、机种及飞行职务进行分析。
结果:空勤人员暗适应时间大部分小于30s,暗适应时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延长,飞行时间大于3 000h、运输机空勤人员及机械师暗适应时间延长。
结论:空勤人员暗适应时间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延长趋势,飞行的强度和长期飞行环境的影响对暗适应能力有明显影响,故需针对不同机种和职务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