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4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ABCB6基因在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脉络膜缺损家系中的突变筛查

      2014, 14(12):2111-2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1 CSTR:

      摘要 (1609) HTML (0) PDF 750.60 K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家系进行ABCB6基因的突变筛查,明确致病基因。

      方法:近来有报道ABCB6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我们搜集了一个中国汉族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家系,采集家系成员及一百位正常对照人群的静脉血5mL,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对ABCB6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结果:在该家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突变(c.1380c>a),该突变在家系中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扩大了ABCB6基因的突变谱,进一步确认了该基因在眼组织缺损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视网膜血管疾病在印度喜马偕尔邦丘陵地带的患病模式的研究

      2014, 14(12):2114-21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2 CSTR:

      摘要 (2050) HTML (0) PDF 423.08 K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血管疾病在印度喜马偕尔邦丘陵地带(海拔500~4 500m)的患病模式/分布。

      方法:对西姆拉三级医院眼科自2008-08/2013-04期间的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前瞻性研究。选取5 600位中的4 32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数据均来自于医院记录,随后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视力,屈光,裂隙灯和眼底检查。以眼底临床记录和眼底照相记录来确定诊断。应用眼底照像机(Kowa Fundus Camera VX-10)进行照相,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结果:在4 323例患者中,男性视网膜疾病患者有2 563例(59.29%),多于女性1 760例(40.71%)。在525例(12.1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3例(3.08%),中度156例(3.60%),重度120例(2.78%),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6例(2.68%)。在393例(9.10%)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I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3.01%),II级111例(2.57%),III级131例(3.03%),IV级21例(0.49%)。在660例(15.27%)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29例(5.30%),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5例(1.27%),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0.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0例(0.46%),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4例(0.09%),眼部缺血综合征1例(0.0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9例(0.21%),视网膜大动脉瘤5例(0.12%),近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6例(0.14%),贫血性视网膜病变16例(0.37%),白血病视网膜病变10例(0.23%),视网膜前出血52例(1.20%),Coats病8例(0.19%),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0.02%)例,Eales病10例(0.23%),血管炎17例(0.39%)以及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209例(4.83%)。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疾病已经成为印度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此研究将有利于对喜马偕尔邦丘陵地带视网膜血管疾病的控制管理从而减少该眼病的发病率。

    • 应用Plusoptix A09 小儿自动测光仪探求印尼雅加达地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影响因素

      2014, 14(12):2119-21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3 CSTR:

      摘要 (1951) HTML (0) PDF 505.72 K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Plusoptix A09小儿自动测光仪探测雅加达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及其他眼病的发生情况。

      方法:对雅加达的三个地区(南唐格朗,勿加泗和西雅加达)三所幼儿园中,平均年龄4.46岁(2~6周岁)的儿童进行屈光不正及其他眼病检测。

      结果:受检的166名儿童中,男生占51.2%(n=85),女生48.8%(n=81)。视力筛选以Arthur修定标准为参考,并为15.67%(n=26)的儿童做更深一步的全面性眼部检查。其中2人高度远视,14人严重散光,6人散光加近视,1人屈光参差,1人无法检测,2人患有其他眼病(由慢性咳嗽导致的先天性眼睑下垂、严重瘀斑和结膜下出血)。

      结论:本研究表明,运用Plusoptix A09测出弱视危险因素结果为15.67%。此项数据表明,印度尼西亚地区医疗保健人员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筛选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不可逆性弱视的危害性重视度不够。

    • >实验论著
    • AG490对高糖环境中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2014, 14(12):2122-21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4 CSTR:

      摘要 (1520) HTML (0) PDF 2.13 M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高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的过程中JAK-STAT通路的作用及AG490对此过程的影响。

      方法:低糖(5.5mmol/L)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高糖(30.5mmol/L)处理细胞,按照是否加入AG490及其浓度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CCK-8试剂盒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活性,选择实验组AG490浓度为10μmol/L和50μmol/L,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h;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TGF-β1,FN和α-SMA的mRNA表达量变化。

      结果:在不同的处理时间(6,12,24,48h),高糖组(HG组)与低糖组相比,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加(P<0.05),TGF-β1,FN和α-SMA表达量增高(P<0.05); AG490组与HG组相比,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P<0.05),TGF-β1,FN和α-SMA的mRNA表达量下降。

      结论:JAK-STAT通路通过影响TGF-β1和细胞外基质转录表达参与了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的过程。JAK抑制剂AG490对此过程有抑制作用,且随着AG490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 转录因子Islet-1在氧诱导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

      2014, 14(12):2127-21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5 CSTR:

      摘要 (1369) HTML (0) PDF 1.39 M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

      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17,26d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slet-1的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小鼠出生后第7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小鼠出生后第12~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 出生后26d,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 CCN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 14(12):2131-21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6 CSTR:

      摘要 (2008) HTML (0) PDF 2.21 M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Cyr6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RNV)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取C57BL/6J小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每组各50只。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载体质粒和CCN1 siRNA表达质粒。ADP酶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CC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和大量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25.25±1.26个; 23.12±1.16个),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8.47±1.15个)明显减少。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较对照组相比,CCN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显著减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CCN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RNV形成密切相关,特异性抑制CCN1 能有效抑制RNV的形成,为预防和治疗ROP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 环孢素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过程中磷酸肌醇-3激酶途径的影响

      2014, 14(12):2135-2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7 CSTR:

      摘要 (1489) HTML (0) PDF 611.46 K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A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过程中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途径的影响,为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健康白色家兔30只60眼,行双眼透明晶状体皮质吸除术,右眼为治疗组,左眼为对照组。 术后第1d起,对照组眼用生理盐水点眼6次,而治疗组眼应用1%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眼药水点眼6次。分别在术后第1d未点药前、术后1wk,2wk,1mo和2mo各处死随机选择的6只兔,摘取双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张力蛋白同源的28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酯酶mRNA(PTEN mRNA)和Ser473-R的表达。

      结果:术后两组PCNA和Ser473-R的表达均逐渐降低,其中1wk(0.690±0.035 vs 0.785±0.015,t=6.099,P<0.01)和2wk(0.571±0.038 vs 0.670±0.037,t=4.585,P<0.01)时治疗组PC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1wk(0.374±0.031 vs 0.435±0.030,t=3.486,P=0.006 )和2wk(0.220±0.022 vs 0.251±0.020,t=2.516,P=0.031)时治疗组Ser473-R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wk~1mo时,两组PTEN mRNA均逐渐回升。术后1wk,治疗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302±0.027 vs 0.255±0.038,t=2.474,P=0.033)。

      结论:环孢素A对兔眼白内障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过程中PI-3k途径有显著抑制作用,为研究CsA抑制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2014, 14(12):2139-21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8 CSTR:

      摘要 (1465) HTML (0) PDF 790.32 K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碱烧伤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健康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碱烧伤法建立CNV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3,5,7,14d测量CNV的长度并计算面积,同时取角膜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及EPO的表达部位,并以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处理。

      结果:碱烧伤后1,3,5,7,14d,CNV的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加,7d生长最为旺盛,14d后生长减慢。免疫组织化学提示:正常角膜各层未见HIF-1α的表达,可见微量EPO,碱烧伤后1d时HIF-1α及EPO免疫活性增强,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及内皮层。RT-PCR结果显示HIF-1α及EPO mRNA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角膜组织中表达极少,在角膜碱烧伤后3d表达增强,7d达到高峰,14d后明显下降; 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HIF-1α和EPO与CNV的形成密切相关。

    • >实验研究
    • 丙酮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4, 14(12):2143-2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09 CSTR:

      摘要 (1814) HTML (0) PDF 1.56 M (1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过程中视网膜组织学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以及丙酮酸的对抗作用。

      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STZ诱导糖尿病,治疗组在大鼠饲料和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变化,并在造模后12wk观察3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SH-Px、MDA和Na+-K+-ATP酶水平及其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下降,视网膜中GSH-Px和ATP酶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视网膜超微结构有显著改变; 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血糖没有显著改变,视网膜组织中GSH-Px和ATP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视网膜超微结构病变相对较轻。

      结论:丙酮酸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视网膜的能量代谢,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 薏苡仁油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2014, 14(12):2147-21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0 CSTR:

      摘要 (1531) HTML (0) PDF 1.28 M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薏苡仁油对体外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s进行体外培养,最终用于实验的为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50μL/mL,100μL/mL,200μL/mL)薏苡仁油组。不同浓度的薏苡仁油对体外培养的HRC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分组HRCECs中VEGF的表达由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薏苡仁油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RCECs 48h,其细胞增殖抑制与高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8h内呈浓度依赖性。而低糖对照组与高糖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表明:用50,100,200μL/mL的薏苡仁油作用于高糖下HRCECs 48h,高糖+不同浓度薏苡仁油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下降明显(P<0.05),将高糖+不同浓度薏苡仁油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高糖对照组与低糖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明显(P<0.05)。

      结论:薏苡仁油可抑制高糖环境下HRCECs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

    • 脂质体包裹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2014, 14(12):2151-21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1 CSTR:

      摘要 (1796) HTML (0) PDF 1.23 M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方法:PCR扩增穿梭质粒PHMCMVTSHR289目的基因并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上,重组质粒pcDNA3.1+/ TSHR289采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阳离子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DNA3.1+/TSHR289。

      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TSHR289用HindIII酶切后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出现512bp条带。正向测序发现AAC突变为AAT,为同义突变。反向测序发现GCG突变为GCT,亦为同义突变。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的体积质量比例为3:1。

      结论: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TSHR289构建成功。

    • >临床论著
    • 曲安奈德联合577nm激光治疗黄斑囊样水肿临床研究

      2014, 14(12):2155-21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2 CSTR:

      摘要 (1808) HTML (0) PDF 381.55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577nm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58例66眼不同原因导致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给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577nm激光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所有病例激光后第1wk; 1,3mo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眼底及眼压情况。

      结果:所有66眼中,光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示黄斑囊样水肿均部分或完全消退,54眼(82%)视力好转,12眼视力不变。

      结论:对于黄斑囊样水肿,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577nm激光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角膜塑形术对近视力及立体视觉的影响

      2014, 14(12):2158-21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3 CSTR:

      摘要 (1763) HTML (0) PDF 464.10 K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高透氧夜戴型硬性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力及裸眼近立体视觉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变化规律,为正确评价角膜塑形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眼科门诊接受角膜塑形术的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60眼,检测戴镜前及戴镜3mo后裸眼近立体视觉及近视力,屈光不正按等效球镜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D),中度近视组(-3.00~<-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戴角膜塑形镜3mo后与戴镜前比较:(1)远、近视力均提高,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 低、中、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近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值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 低、中、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裸眼近立体视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裸眼近立体视与屈光参差显著相关(Pearson系数r=0.778,P<0.01),且屈光参差越大,裸眼近立体视锐度越高;(3)角膜前表面平均K值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4)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压等参数的差异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内引起角膜前表面K值降低,从而改变角膜弯曲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提高远、近视力,同时对裸眼近立体视觉的提高有影响,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压等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角膜塑形术治疗安全有效。

    • 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

      2014, 14(12):2162-21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4 CSTR:

      摘要 (1822) HTML (0) PDF 369.31 K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使用注视6m示标三棱镜检查、注视30m示标、注视户外示标、1h遮盖试验四种测量方法测量斜视角结果的差别。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06/2014-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被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12.5±6.2岁。分别对患者行注视6m示标斜视度测量、注视30m示标斜视度测量、注视户外示标斜视度测量、1h遮盖试验斜视度测量。根据测量远近斜视角差值大小,将患者分为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分开过强型。对各型中测量的视远斜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方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注视6m示标、注视30m示标、注视户外示标、1h遮盖试验四种检测方法测得的视远斜视度在三型中分别为:基本型45.4±21.0,55.0±15.0,64.68±17.7,68.75±16.6PD; 集合不足型33.3±14.0,44.9±12.9,43.6±11.8,54.6±11.2PD; 分离过强型55.6±17.4,66.3±18.8,76.9±16.4,78.1±15.6PD,三型中四种方法测得的视远斜视度进行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F基本型=9.649,P=0.00; F集合不足型=6.886,P=0.001; F分离过强型=7.989,P=0.00)。两两比较,注视户外示标(P基本型=0.044,P分离过强型=0.048)及1h遮盖试验(P基本型=0.04,P分离过强型=0.027)与注视30m示标检查比较时,在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两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视户外示标检查与1h遮盖试验(P基本型=0.353,P分离过强型=0.815)在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两型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集合不足型中,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相比,1h遮盖试验检查结果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注视户外示标与1h遮盖试验可以测出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更大的斜视角,在集合不足型1h遮盖试验可以测出更大斜视角。

    • >文献综述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病危险因子控制与药物干预

      2014, 14(12):2165-21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5 CSTR:

      摘要 (1431) HTML (0) PDF 416.81 K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病率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对血糖、血压及血脂危险因子的控制,以及多种药物的应用,对DR的防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对DR的危险因子控制及药物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 新生淋巴管与角膜移植排斥的研究进展

      2014, 14(12):2168-21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6 CSTR:

      摘要 (1407) HTML (0) PDF 418.29 K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新生淋巴管构成了角膜免疫反应的传入弧,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新生淋巴管的出现破坏了免疫机制使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升高。随着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相继出现和对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研究深入,众多学者对角膜淋巴管在角膜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抑制新生淋巴管提高植片存活率。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2014, 14(12):2172-21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7 CSTR:

      摘要 (1379) HTML (0) PDF 430.96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在眼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偏心或旋转,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往常用视力来评价视觉质量,近年来引入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主观视觉评价等新指标,表明IOL偏斜将引起视力下降、像差增加、MTF下降、屈光不正等。因此,更好地评价IOL偏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将对IOL选择、定位和白内障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2014, 14(12):2176-21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8 CSTR:

      摘要 (1728) HTML (0) PDF 392.21 K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眼疾。DR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早期的资料表明, 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DR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后果包括因为线粒体活性氧(ROS)的产生率升高而导致的电子传递链蛋白的损伤,以及线粒体DNA(mtDNA)的损害和代谢能力的降低。明确把握高糖下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和氧化应激反应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相关研究发展做一综述。

    •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早期变化的研究

      2014, 14(12):2179-21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19 CSTR:

      摘要 (1692) HTML (0) PDF 391.20 K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解剖上,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相邻,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病理状态时,玻璃体的改变为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玻璃体在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消除玻璃体改变在疾病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眼科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结构和黏连机制、玻璃体与视网膜界面变化的危险因素、对视网膜疾病影响的描述,阐述了玻璃体后脱离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的影响及采用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 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2014, 14(12):2182-21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0 CSTR:

      摘要 (1445) HTML (0) PDF 433.05 K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由外伤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也是颅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预后不良,常遗留永久性视力损害。目前视神经的损伤及再生是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热点,因此建立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发视神经损伤治疗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各种大鼠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的临床相似性及其利弊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眩光的共识及新进展

      2014, 14(12):2185-21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1 CSTR:

      摘要 (1561) HTML (0) PDF 1.12 M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力还没有受到影响,但常有眼前光幕遮档,夜间驾驶困难等主诉,究其原因,可能是视功能的一项指标——散射光值出现了改变,因此伴随眩光的主诉。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患者,有可能主诉视野中出现光圈、光晕、闪光、亮点等,这也是眩光幻影所致。眩光是指视野中干扰光源的存在导致视力的减退,换句话说,就是由于散射光的存在导致视网膜成像对比敏感度的减退。本文就眩光研究目前取得的共识与近期的新进展展开论述,并针对眩光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 >临床研究
    • 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在脑微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参考价值

      2014, 14(12):2190-21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2 CSTR:

      摘要 (1709) HTML (0) PDF 400.71 K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在脑微出血(CMBs)患者中临床参考价值并讨论其意义。

      方法:收集2012-01/2013-12住院患者125例,男81例,女44例,年龄76.3±11.2岁。全部患者进行肝肾功及血脂和血糖等血生化检查,进行双眼数字眼底照相和头颅MRI检查。根据双眼眼底照相确定视网膜动脉直径(RAE)、静脉直径(RVE)、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VR)和动静脉交叉征(AVN),根据头颅MRI对CMBs进行分级。全部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和AVR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MBs分级中,0级75例,1级27例,2级9例,3级14例,CMBs不同等级与视网膜RVE,AVR和AVN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CMBs级别越高视网膜血管改变越明显。在分别控制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后,AVR和AVN仍然是影响CMBs分级的相关因素。

      结论: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特别是视网膜小静脉增宽和出现动静脉交叉征更易可能伴发CMBs。在去除性别、年龄、高血压和高血糖等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仍可作为CMBs发生参考指标。

    • 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研究

      2014, 14(12):2194-21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3 CSTR:

      摘要 (1825) HTML (0) PDF 445.95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FS-PKP)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8眼FS-PKP术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2.35±1.01(标准对数视力表),角膜病变累及全层,包括圆锥角膜、白斑、外伤性瘢痕等。采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直径和边缘形状的全层角膜植片与对应植床,进行角膜移植术,术后治疗与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传统PKP)相同。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6,10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CA)值、手术并发症。将同期完成的43例44眼传统PKP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和χ2检验。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与传统PKP的比较中,两种术式的术后UCVA在术后1mo时分别是3.48±0.43和2.97±1.1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9); 术后3mo时UCVA分别是3.86±0.25和3.74±0.73,术后6mo时分别是4.04±0.23和3.98±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146, P=0.56); FS-PKP组术后1mo BCVA优于传统PKP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而术后6,10mo,两组的B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6mo=0.132, P10mo=0.47); 但在术后散光、高眼压、切口裂开等方面FS-PKP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K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早期的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值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体现了这一新技术的临床优越性。

    • 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2014, 14(12):2198-22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4 CSTR:

      摘要 (1381) HTML (0) PDF 385.95 K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单纯白内障患者88例122眼,按切开入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组(A组)40例60眼; 巩膜隧道组(B组)48例62眼。观察术前、术后1d; 1wk; 1mo时平均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1d; 1wk; 1mo,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 1wk,SI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SIA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 1wk,裸眼视力≥0.5及最佳矫正视力≥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改变较小,根据角膜地形图指导个性化切口位置,对自身角膜散光的处理更有优势。

    • 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术中两类折叠型IOL做悬吊术的疗效比较

      2014, 14(12):2201-22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5 CSTR:

      摘要 (1500) HTML (0) PDF 1.05 M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囊内摘除联合两类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做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1例23眼,行晶状体囊内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联合IOL悬吊术,依植入IOL类别分为四个闭合襻IOL组和两个C襻IOL组,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综合验光、眼底,6mo时裂隙灯眼前节摄像系统拍照确定IOL偏心值,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确定IOL的倾斜度检查。

      结果: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四襻组IOL平均偏心为0.57mm,两襻组平均偏心0.79mm; 四襻组IOL平均倾斜度为6°,两襻组平均倾斜度1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晶状体半脱位术中四个闭合襻IOL做悬吊术后居中性更好,IOL倾斜度更小。

    • 视网膜相关病变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

      2014, 14(12):2204-22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6 CSTR:

      摘要 (1363) HTML (0) PDF 381.95 K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相关病变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

      方法:将2013-02/2014-02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观察组和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水平、视觉诱发电位、眼压变化。

      结果:手术后2wk起,观察组的患眼视力高于术前,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 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患眼视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观察组振幅12.01±4.50μV明显低于对照组,潜伏期114.29±11.32ms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6,12,24h眼压值23.64±4.28,24.12±5.13,18.28±3.2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视网膜相关病变可导致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眼压升高,进而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力水平的恢复。

    • 微切口白内障术后波前像差及泪膜变化研究

      2014, 14(12):2207-22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7 CSTR:

      摘要 (1532) HTML (0) PDF 407.46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切口的大小对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影响。

      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56例196眼,按角膜切口大小分为两组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透明角膜切口1.8mm组94眼; 3.0mm组102眼。比较术后1wk; 1,3mo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

      结果:术后1wk,两组之间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1mo,组间比较亦有差异(P<0.05),术后3mo,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切口大小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不同。其中微切口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影响相对小,而3.0mm透明角膜切口影响大。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的应用对比

      2014, 14(12):2210-22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8 CSTR:

      摘要 (1536) HTML (0) PDF 429.44 K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FFA与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对70例135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将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轻度水肿时,FFA表现异常56眼,OCT表现异常68眼(P=0.0009); FFA表现正常12眼中,其OCT检查有10眼为海绵样改变; FFA表现为囊样型的,其OCT表现为囊样型占46.7%。

      结论:FFA,OCT联合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OCT作为临床随访DME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早期应用有优势。

    • 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2014, 14(12):2214-22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29 CSTR:

      摘要 (1517) HTML (0) PDF 367.82 K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方法:横断面研究。无糖尿病正常人30例30眼(对照组); 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35例35眼;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38例38眼。分别对其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retina 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DR患者即出现P1波振幅下降,N1波潜时延长,且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P<0.05); NDR患者CS值在中、高频段出现下降(P<0.05),NPDR患者CS值全频段下降(P<0.05);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在对照组与N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NDR组与NPD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f-ERG和CS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视功能评价的敏感指标,随着病变发展CRA血流也出现改变。

    • mf-ERG评价不同分期DR视功能损伤程度的分析

      2014, 14(12):2217-22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0 CSTR:

      摘要 (1916) HTML (0) PDF 1.46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测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电活动,评价不同分期DR患者的视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方法:选取50~70岁的老年人,除外其他疾病,30例30眼作为正常组; 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9例99眼做为试验组。分别在标准状态下行mf-ERG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对于DR早期及背景期的患者,mf-ERG的P1波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反应密度逐渐下降,在非增殖期就明显减低,而在背景期Ⅲ期时,下降更为明显,说明在黄斑区,视网膜尚未有视觉或形态的改变前,电活动已经减弱,随病情发展,电活动的下降更为明显。

      结论:mf-ERG可以评价DR的严重程度,尤其适合DR的早期及背景期。

    • 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2014, 14(12):2220-22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1 CSTR:

      摘要 (1399) HTML (0) PDF 746.98 K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择2010-01/2012-12于我院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卵磷脂络合碘片和复方血栓通胶囊传统常规治疗,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半侧中央静脉阻塞(hemi-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hemi-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分别进行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随访时间至少6mo。

      结果:治疗1,3,6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6~12mo发现,CRVO、hemi-CRVO和BRV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5%,并且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可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值得临床推广。

    • VEGF在PDR中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2014, 14(12):2223-22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2 CSTR:

      摘要 (1700) HTML (0) PDF 395.01 K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液、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VEGF与PDR的关系,为抗VEGF药物治疗的给药途径及剂量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VEGF含量,还检测PDR患者房水、玻璃体中和正常对照组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其质量和灵敏度相对较高。

      结果:PDR组房水中VEGF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比较有逐渐增高趋势,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VEGF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中最高,而玻璃体中VEGF含量在PDR患者中最高。

      结论:PDR患者眼内尤其是玻璃体中VEGF含量大幅度增高,可能对促进DR发展恶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正常人,VEGF更多地存在于血浆中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在严重DR患者中,玻璃体中异常地出现大量VEGF,推测来自缺血缺氧的视网膜,并可能有向眼前段扩散的趋势。

    • 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88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4, 14(12):2226-22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3 CSTR:

      摘要 (1316) HTML (0) PDF 399.11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4/2014-04我科收治并行手术的近视性RRD患者288眼(排除外伤、无晶状体眼、先天性疾患、牵拉性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统计手术解剖复位情况,分析裂孔大小、视网膜脱离时间长短对视力恢复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本文统计结果显示:一次性手术解剖复位245眼,复位率为85.1%,经二次、三次手术后总复位率为95.1%。近视程度及老龄因素对视网膜复位有影响:即近视程度高、年龄大的近视性RRD手术复位率低(P<0.05)。通过手术治疗,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视力(P<0.01); 近视程度高的RRD,术后视力恢复差(P<0.01),术后视力有提高的仅有152眼(52.9%),术后视力在0.05以上的有106眼。

      结论:手术是治疗近视性RRD的有效手段。年龄大的视网膜复位率低; 近视程度高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率低、术后视力恢复差; 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重视视功能的恢复。

    • 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后患者泪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2014, 14(12):2229-22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4 CSTR:

      摘要 (1231) HTML (0) PDF 408.85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成功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人眼泪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长期变化。

      方法:分别收集32例64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术前、术后15d; 1,3mo; 1a的泪液,进行Western-blot实验,检测MMP-2浓度的变化。

      结果:LASIK手术导致术后患者泪液中MMP-2浓度增加。术后15d,MMP-2约为术前的1.4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术后3mo仍未恢复(P<0.05),术后1a几乎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

      结论:LASIK手术增加人眼泪液中MMP-2的浓度,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术后3mo仍未恢复,术后1a恢复至术前水平,表明LASIK诱发的创伤修复反应至少持续3mo,术后1a几乎恢复。

    • Lea图形与HOTV字母视力表对3~4.5岁儿童视力检查的比较

      2014, 14(12):2232-22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5 CSTR:

      摘要 (3201) HTML (0) PDF 864.94 K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Lea图形与HOTV字母视力表在3~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中的适用情况及视力发育情况。

      方法:采用调查研究,以随机顺序先后应用两种视力表对广州地区两所幼儿园共133例266眼进行视力检查,视力值及其差异均用logMAR记录方法表示。

      结果:Lea视力较HOTV视力总体可测率高(96.24% vs 92.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单眼两种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眼t=0.517,P=0.606; 左眼t=-0.618,P=0.538)。儿童左右眼之间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ea视力表:t=0.638,P=0.525; HOTV视力表:t=-0.897,P=0.372)。男性儿童的两种视力均优于女性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岁、3.5岁、4岁、4.5岁四个年龄组单眼的两种视力检查结果显示,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但四个年龄组间Lea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眼:F=2.662,P=0.052; 左眼:F=1.850,P=0.143),HOTV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右眼:F=4.518,P=0.005; 左眼:F=3.893,P=0.011)。

      结论:两种视力表都适合于3~4.5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 3~4.5岁儿童单眼的两种视力结果相似; 视力发育与眼别、性别均无关; 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基本都可以接受主观视力检查,且在学龄前早期主观视力发育较快。

    • 湖北省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

      2014, 14(12):2237-22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6 CSTR:

      摘要 (1487) HTML (0) PDF 348.91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屈光状态,以发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屈光异常。

      方法:横断面研究。对仙桃市幼儿园及散居儿童共12 716例25 432眼6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Suresight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筛查,屈光异常的1 581例3 162眼进行散瞳验光确诊。

      结果: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2.4%,男女童间屈光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各年龄组间屈光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加屈光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以单纯远视、复性远视散光为主。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显示屈光异常的1 581例3 162眼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散瞳验光确诊弱视261例522眼,占16.5%。

      结论:仙桃市6月龄~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屈光异常的儿童应尽早散瞳验光,以及时发现弱视及其他先天性眼病。

    • >调查研究
    • 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健康指导

      2014, 14(12):2240-22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7 CSTR:

      摘要 (1624) HTML (0) PDF 444.75 K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指导其用眼卫生,改善生活工作习惯,从而加强眼部健康。

      方法:对2013-09/2014-06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在职航天科技人员经过初筛,针对有干眼常见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分及客观临床检查。临床检查包括基础泪液分泌量检测(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以确诊干眼。

      结果:在随机发放的1 000份调查问卷中有干眼主诉症状者606例(60.6%),经检查后确诊干眼的为432例(43.2%); 干眼在航天科技人员主诉人群中的阳性率为71.3%; 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病患病人数较多,病因除性别、年龄外,还与空调、暖气、视频终端、睡眠时间等多种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干眼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的致病因素主要与其工作环境及方式、局部因素有关,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导致干眼的不同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以减少干眼的发生及控制干眼的症状。同时在眼科体检中也应把干眼筛查相关的系列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 >专题报告
    • 2013年国际眼科考试全球考生通过情况分析

      2014, 14(12):2244-22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8 CSTR:

      摘要 (1353) HTML (0) PDF 353.87 K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旨在找出中国眼科医师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国际眼科医师间水平的差距,以期为今后中国眼科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方法:对全球所有参加2013年国际眼科考试的考生的通过率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研究发现,中国考生的考试成绩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尤其是临床部分,中国考生的通过率与其他国家的考生差距十分明显; 可能表明中国考生对于该项考试的适应性还不够好,基础知识和临床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

      结论:可能表明我国在眼科住院医师中后期培养上效果不佳,今后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夫。

    • >临床报告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研究

      2014, 14(12):2247-22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39 CSTR:

      摘要 (1490) HTML (0) PDF 366.16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wk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

      结果:三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 496.86±298.96/mm2,2 379.51±375.13/mm2,2 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6.20±12.03)%,(43.44±13.99)%,(44.35±8.13)%。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组术后均较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降低,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较明显,与老年性白内障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应行准确术前评估及术中保护。

    • 角膜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性分析

      2014, 14(12):2250-22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0 CSTR:

      摘要 (1319) HTML (0) PDF 364.40 K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在治疗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异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眼科2012-10/2013-12收治的角膜葡萄膜炎患者52例52眼,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病组内皮细胞水肿明显,变异大; 治疗时间越短,内皮细胞恢复越好,细胞丢失越少; 反之,愈合时间越长,正常六边形细胞比率越小,变异系数较大。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病程直接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

    • 晶状体超声粉碎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2014, 14(12):2252-22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1 CSTR:

      摘要 (1849) HTML (0) PDF 342.17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超声粉碎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晶状体超声粉碎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16例16眼; 其中术前高眼压6例,玻璃体积血10例,视网膜脱离1例。常规扁平部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切口,切除前部、中轴部及脱位晶状体周围玻璃体,使晶状体游离,超声针头吸引晶状体至中央部玻璃体腔内进行超声粉碎。术中检查视网膜并做相应处理。 其中8例视网膜情况良好,I期行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

      结果:全部病例均完全将脱位的晶状体粉碎吸除,随访3mo无视网膜脱离发生。16例术后眼压正常,术后1wk眼压12~20mmHg,视力较术前改善,术后1wk视力0.2以上者8例。

      结论:对于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晶状体超声粉碎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视网膜无损伤者可行I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使患眼获取最好的视力。

    • 高度近视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不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比较

      2014, 14(12):2254-22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2 CSTR:

      摘要 (1607) HTML (0) PDF 355.38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接受Phaco+IOL术时,采用不同三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术后屈光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收集高度近视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61例102眼,接受Phaco+IOL术,依据术前使用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分为三组:Holladay组 11 例21眼,Haigis-L组30 例47眼,SRK-T组 20 例34眼,比较三组术后3mo时绝对屈光误差值(球镜)的差异。

      结果:Holladay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0.86±0.41D,Haigis-L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0.43±0.30D,SRK-T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1.27±0.58D。Holladay组与SRK-T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71,P=0.625>0.05),Haigis-L组与Holladay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47<0.05),Haigis-L组与SRK-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2,P=0.031<0.05)。

      结论:对于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时,Haigis-L公式更合适,其术后屈光结果的准确性优于SRK-T和Holladay公式。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毒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2014, 14(12):2256-22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3 CSTR:

      摘要 (1540) HTML (0) PDF 401.63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7例95眼随机分为两组,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T+MMC)组(31例54眼)和小梁切除术(T)组(26例41眼),术后随访4~6mo,观察其前房、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

      结果:T+MMC组术后1d平均眼压为11.24±3.73mmHg,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P< 0.01),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6.15±3.62mmHg,与T组(18.79±5.27mmH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MMC组和T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4.44%和80.48%,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偶发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均治愈。

      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及滤过泡形态维持均良好,并发症少。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关系

      2014, 14(12):2259-22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4 CSTR:

      摘要 (1328) HTML (0) PDF 352.09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与饮食、生活方式中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年龄大于60岁眼病患者589例中筛选出48例AMD患者,从是否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否患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重指数、是否吸烟和喝酒、饮食中是否摄入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重指数、吸烟、喝酒是AMD的危险因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中类胡萝卜素类的摄入能够减少AMD的发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停止吸烟和喝酒、增加类胡萝卜素的摄入能够减少AMD的发生。

    •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远期观察

      2014, 14(12):2262-22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5 CSTR:

      摘要 (2334) HTML (0) PDF 1.98 M (1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及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气体眼内填充后,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观察黄斑裂孔术后的闭合黄斑孔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变化。

      方法:非随机、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筛选我院2011-03-01/2013-06-30入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 的患者17例17眼,均为同一术者行25G-PPV和ILM剥除、短效气体填充、黄斑孔闭合良好、随访观察超过6mo以上者。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Topcon公司SD-OCT进行术眼及对侧正常眼的黄斑区线性扫描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根据ETDRS分成9个区域。术后观察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3~5wk(A期)、术后2~3mo(B期)、术后>6mo(C期)。

      结果:在A期中,OCT检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术眼C,IS,II,IN,OS,OI和ON较对侧眼相应区域的厚度增加(P<0.01),而IT和OT(291.58±18.97μm,250.83±21.21μm)较对侧眼(280.33±20.82μm,242.08±24.02μ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B期中,术眼II,IN,OS和ON区域较对侧眼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增加(P<0.01),而术眼C,IS,IT,OI和OT区域较对侧正常眼相应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期中,除术眼IN区较对侧眼厚度增加外(P<0.01),余C,IS,II,IT,OS,OI,ON和OT较对侧眼相应区域厚度均无明显变化(P>0.01)。另外,C期的术眼ON和IT视网膜厚度较A期有明显下降(P<0.01)。

      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持续变化,可能与ILM的剥除导致黄斑区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关。SD-OCT为黄斑裂孔术后随访观察提供了客观便捷的观察工具,为进一步研究ILM剥除对黄斑区视网膜的远期结构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对比

      2014, 14(12):2266-22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6 CSTR:

      摘要 (1413) HTML (0) PDF 351.14 K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临床中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12间的80例10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联合手术治疗的38例48眼患者为A组,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的42例54眼患者为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手术后A组和B组的视力较手术前均有不同的提高,组间数据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联合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均是可行的,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力,均值得临床中应用。

    • 口腔黏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重度结膜囊狭窄的疗效分析

      2014, 14(12):2268-22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7 CSTR:

      摘要 (1403) HTML (0) PDF 914.21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移植在HA眼座植入术后重度结膜囊狭窄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眼球严重损害同时伴重度结膜囊狭窄33例33眼者,先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6mo后再行口腔黏膜移植全结膜囊成形术。

      结果:口唇黏膜31例移植成功,结膜囊成形良好,未见并发症,1例上睑下垂,1例结膜囊再狭窄。

      结论:对眼球严重损害伴重度结膜囊狭窄患者,可在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以口腔黏膜Ⅱ期行结膜囊成形术,效果良好。

    • 羊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

      2014, 14(12):2271-22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8 CSTR:

      摘要 (1411) HTML (0) PDF 380.86 K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患者16例16眼,手术松解结膜张力后,行保存羊膜移植于巩膜暴露区。

      结果:所有患者中,15例术后结膜愈合完全遮盖巩膜,结膜囊恢复理想深度; 1例失败。

      结论:保存羊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保持理想结膜囊深度的有效方法。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

      2014, 14(12):2274-22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49 CSTR:

      摘要 (1337) HTML (0) PDF 353.61 K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

      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四组:行双眼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A组,21例42眼),行双眼提上睑肌缩短术组(B组,19例38眼),行单眼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C组,24例24眼),行单眼提上睑肌缩短术组(D组,29例29眼)。随访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观疗效。

      结果:(1)术后早期两种手术方式功能成功率均达100%,术后晚期提上睑肌缩短术的功能成功率(97.01%)高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87.8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早期两种手术方式的外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晚期,B组“眼睑弧度”、“双重睑”两项外观疗效指标优于A组(P<0.01); D组“眼睑弧度”、“眼睑高度对称”、“双重睑”三项外观疗效指标优于C组(P<0.01)。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外观疗效上提上睑肌缩短术更有优势。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不同浓度MMC的疗效观察

      2014, 14(12):2277-22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0 CSTR:

      摘要 (1434) HTML (0) PDF 412.06 K (1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10例120眼翼状胬肉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的均分为对照组(58眼)与观察组(62眼)。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0.3mg/mL丝裂霉素C应用; 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0.2mg/mL丝裂霉素C应用。比较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治疗前后视力、两组角膜、巩膜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4.5%及15.5%,观察组分别为93.6%及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角膜、巩膜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观察组为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MMC应用效果显著,且联合浓度0.2mg/mL的MMC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泪道置管联合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

      2014, 14(12):2280-22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1 CSTR:

      摘要 (1244) HTML (0) PDF 366.63 K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置管联合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33眼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同时于上泪道留置硅胶泪道引流管,泪管留置时间为6mo。患者于术后1wk; 1,3,6,9mo复查,观察术眼泪道通畅、溢泪、溢脓等情况。

      结果:术后1wk~6mo复查,冲洗泪道通畅率100%,均无溢泪 ; 术后6mo取出泪道置管,取管后3mo复查,32例(97%)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 1例(3%)冲洗阻力大,溢泪症状减轻。2例(6%)泪小点轻度撕裂,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泪道置管联合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能够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狭窄。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的影响

      2014, 14(12):2282-22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2 CSTR:

      摘要 (1582) HTML (0) PDF 438.79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的影响。

      方法:选取152例169眼的非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83眼,行3.2mm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组76例86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 1,3,6mo对患者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分级检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1)BUT:两组在术后1wk; 1mo时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6mo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CFS评分:两组在术后1wk; 1mo时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mo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两组在术后1wk; 1,3mo时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mo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眼睑刷上皮病变:两组术后1wk; 1mo时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6mo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早期行巩膜隧道切口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术后晚期两种切口对泪膜的长期影响无明显差异。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球粘连的疗效对比

      2014, 14(12):2286-22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3 CSTR:

      摘要 (1566) HTML (0) PDF 398.13 K (1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球粘连的疗效分析。

      方法: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球粘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组,每组40例。术后随访6mo,观察翼状胬肉及睑球粘连的复发率。

      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2例复发(5%),羊膜移植组有8例复发(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显著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率更低。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儿童干眼症的疗效

      2014, 14(12):2289-22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4 CSTR:

      摘要 (1832) HTML (0) PDF 373.37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儿童干眼症的效果。

      方法:干眼症儿童100例200眼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试验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 两组同时去除病因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30d的症状评分、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有效治疗儿童干眼症。

    • 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观察

      2014, 14(12):2292-22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5 CSTR:

      摘要 (1405) HTML (0) PDF 393.47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86例172眼,给予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染色及分级,以及通过红外线睑板腺分析仪、睑板腺挤压试验,分别观察睑板腺腺体缺失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等方法明确诊断后,在不同阶段采取综合治疗后(综合治疗包括清洁、热敷、按摩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等),对其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对86例172眼患者经治疗3wk时进行观察,其中46例92眼治愈, 29例58眼有效, 11例22眼无效,总有效率87.2%。治疗6wk时观察,其中68例136眼治愈, 13例26眼有效, 5例10眼无效,总有效率94.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采取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可有效缩短病程,快速解除睑板腺管阻塞,恢复睑板腺分泌功能及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积极有效的减轻了患者干眼症状的不适感。

    • 复方托品酰胺对不同年龄段低度近视人员验光结果的影响

      2014, 14(12):2295-22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6 CSTR:

      摘要 (2262) HTML (0) PDF 421.74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对不同年龄近视患者的屈光检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影响,探究睫状肌麻痹对低度近视验光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患者合理使用散瞳药物提出指导。

      方法:分别选取三个年龄段低度近视患者45例,在自然瞳孔状态下及散瞳后不同时间点使用“Shin-Nippon”开放式电脑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度及调节幅度。

      结果:各年龄组在使用散瞳剂后在20~60min区间均出现明显调节幅度下降趋势,但调节幅度的下降与散瞳前后的“Shin-Nippon”开放式电脑验光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我们应根据调节幅度随着散瞳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安排好患者的验光窗口,而针对低度近视人群,使用开放式电脑验光仪可以有效减少睫状肌麻痹剂的使用。

    • 儿童彩色视力表的研制及应用

      2014, 14(12):2297-22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12.57 CSTR:

      摘要 (1564) HTML (0) PDF 681.37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儿童彩色视力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视力表设计采用视角原理,用彩色图形视标,各行视标间增率以几何级数(10(10)1/2), 即1.2589增加。11个彩色图形,共8行,检查距离3m,视力记录为五分记录和小数记录。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对照,用新的儿童彩色视力表检查4~6岁儿童100眼。

      结果:儿童彩色视力表和E字对数视力表检查,两组视力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71,P>0.05),两组视力数据存在正相关(r=0.924,P<0.01)。合作率100%,对视标的识别率90%以上。

      结论:儿童彩色视力表儿童容易接受,具有可靠性,适用于儿童视力的检查。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