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Evelyn Tai Li Min , Jessica Mani Penny Tevaraj , Wan Hazabbah Wan Hitam , Ramiza Ramza , Baharudin Abdullah , Adil Hussein
2014, 14(3):381-3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支架植入术和黏膜瓣保留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校医院所有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例。25例鼻泪管阻塞患者参与此研究。术后1,6,12mo,通过泪溢症状缓解、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造瘘口通畅三个标准来评估手术结果。术后1a内三个标准都通过时手术才算成功。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研究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25例患者中13例采用支架植入术,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黏膜瓣保留。术后1a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是64%。支架植入与否与术后成功率之间的无关联(P=0.694),然而黏膜瓣保留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调整后OR=7.926; 95% CI: 1.172~53.620, P=0.03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粘连,50%的病例有此症状表现。支架植入或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之间无关联。
结论:在鼻泪管阻塞治疗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与黏膜瓣保留有着重大的关系,而与支架植入无关。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2014, 14(3):386-3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2 CSTR:
摘要:目的:阐述慢性流泪与睑板腺炎的关系,探讨治疗睑板腺炎对改善慢性流泪症状的疗效。
方法:对美国OHSU的Casey眼科研究所2000/2009年间1 000例流泪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6(20.6%)例患者通过裂隙灯检查被诊断为睑板腺炎,诊断标准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睑缘毛细血管扩张,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治疗包括保持眼睑清洁,使用人工泪液,睑缘按摩和热敷,全身口服抗生素和眼部抗生素点眼,皮质类固醇点眼,饮食中补充Omega-3 等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中,206例(20.6%)患者被诊断为睑板腺炎(平均年龄65.8岁,平均流泪时间是2.78a)。其中196例(95%)是白人; 女性106例(51.5%),男性100例(48.5%)。平均随访5.07mo。通过治疗睑板腺炎,症状得到改善152例(73.79%)。症状未改善43例(20.87%)。在43例患者中14例(6.81%)患者未找到治疗失败的原因,29例(14.08%)患者不愿做长期治疗而导致治疗失败。失去随访11例(5.34%)。
结论:Casey眼科研究所流泪患者中20.6%患有睑板腺炎,通过治疗73.78%患者流泪症状改善。我们认为:流泪患者需注意其睑板腺情况,一旦诊断为睑板腺炎则应积极治疗; 其次通过各种手术治疗仍然流泪的患者,眼科医生需注意其睑板腺的情况。
Mohammad Mirzaei , Nazli Taheri , Hessam Mirzaei , Amin Najafi , Samira Mirzaei
2014, 14(3):390-3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3 CSTR:
摘要:目的:分析伊朗近视眼及散光人群中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分布特征。
方法:对接受激光矫正手术的近视眼及散光患者180眼进行前后节、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度、Orbscan II和Zywave全面的术前检查。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模拟Goldmann眼压值及角膜补偿后眼压值。分析所有角膜生物力学的分布特性及其与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度、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平均年龄为28.20±6.78岁。平均显然验光等效球镜为-4.21±1.19D。平均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模拟Goldmann眼压值和角膜补偿后眼压值分别为10.00±1.28mmHg,10.17±1.45mmHg,15.71±2.67mmHg和 16.68±2.41mmHg。近视人群中,28.4%角膜滞后量约为10mmHg,71%从9mmHg增长到11mmHg。25.9%的近视人群的角膜阻力因子为10mmHg,48.7%为9mmHg增长到11mmHg。显然验光等效球镜与角膜滞后量(Rs=0.001,P=0.71)和显然验光等效球镜与角膜阻力因子(Rs=0.01,P=0.18)之间正相关性不明显。
结论:研究显示了伊朗近视眼人群中角膜生物力学的分布特征(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模拟Goldmann眼压值及角膜补偿后眼压值),并证实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参数和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年龄及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相关性。
2014, 14(3):394-3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4 CSTR:
摘要:目的:应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为视网膜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纯度鉴定。取材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作为视网膜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鉴定各层组织完整性。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程度。制备3种诱导分化大鼠MSCs的条件培养液。3种条件培养液均培养诱导至第3代大鼠MSCs 7~8d,用RT-PCR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等视网膜细胞标志物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取材结构完整,电镜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结构损伤严重。RT-PCR鉴定:条件培养液诱导大鼠MSCs 7~8d,条件培养液Ⅰ组Rhodopsin(0.3915±0.00644)、NSE(0.2019±0.00682)、GFAP(0.1972±0.00211),条件培养液Ⅱ组Rhodopsin(0.0983±0.00319)、NSE(0.1048±0.00323)、GFAP(0.1040±0.00254),条件培养液Ⅲ组Rhodopsin(0.0044±0.00126)、NSE(0.0498±0.00149)、GFAP(0.0467±0.00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为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2014, 14(3):399-4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DIO-R)组和肥胖倾向(DIO)组,同时对照组(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P<0.05); 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 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2014, 14(3):402-4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及糖尿病组(DM),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 STZ诱发糖尿病鼠模型,两组于第4,8,12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糖尿病组第8wk开始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第12wk更为明显。糖尿病组透射电镜下可见第4wk时RGCs出现线粒体肿胀; 第8wk时RGCs内肿胀的线粒体更为明显、数目增多,染色质边集于核膜周边,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减少; 第12wk时出现RGCs体积变小,甚至出现细胞核断裂。TUNEL阳性RGCs最早于糖尿病组第4wk时出现,随病程延长凋亡的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第8,12wk时RGCs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糖尿病组第8wk与第12wk比较,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早期出现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范海燕 , 倪卫杰 , 施彩虹 , 蒋坚 , 黄蓉 , 王俊芳 , 胡海林 , 陈重
2014, 14(3):407-4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7 CSTR:
摘要:目的: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探讨17β-雌二醇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选取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氧组、雌二醇干预组以及溶媒干预组,单纯高氧组于氧浓度75%的容器内饲养5d,再置正常空气下饲养至17日龄,雌二醇干预组饲养方法同单纯高氧组,在大鼠7~17日龄间每日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E2,植物油稀释,配制浓度为2μg/μL),每只大鼠0.5μL/d,溶媒干预组饲养方法与雌二醇组相同,药物改为相同体积植物油。通过HE染色、视网膜铺片观测血管改变和增生情况,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VEGF的表达。
结果:雌二醇干预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较单纯高氧组及溶媒干预组明显减少(P<0.05); 视网膜铺片可见雌二醇干预组较之单纯高氧组血管网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结构清晰,形态基本正常;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RT-PCR结果显示: VEGF在雌二醇干预组的表达较之单纯高氧组及溶媒干预组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
结论:17β-雌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ROP新生血管的产生,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相关。
2014, 14(3):411-4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8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人眼葡萄膜黑色瘤OCM-1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IF-1α对葡萄膜黑色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
方法:体外常氧培养及缺氧培养OCM-1细胞。其中,缺氧培养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100μmol/L的氯化钴(CoCl2)模拟肿瘤内部缺氧微环境,并将缺氧培养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HIF-1α干扰组、β-actin阳性对照组、无义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及空载脂质体对照组。体外设计合成siRNA(包括HIF-1α-siRNA、β-actin-siRNA及阴性对照),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介导siRNA转染缺氧培养的OCM-1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培养前后及转染前后HIF-1α、Vimen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单纯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缺氧培养的各组之间相比,阳性对照组β-actin mRNA表达下降(P<0.01),证实转染成功; 干扰组HIF-1α、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各检测因素均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缺氧可促使OCM-1细胞HIF-1α在蛋白水平表达升高,并可通过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Vimentin,使其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HIF-1α可能参与调控葡萄膜黑色瘤的EMT,进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HIF-1α-siRNA转染OCM-1细胞可成功下调HIF-1α及Vimentin的表达,说明从分子水平抑制HIF-1α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何凯文 , 黄焱 , 王婷婷 , 张鹏 , 董芮甫 , 车荧霞 , 丁慧珍
2014, 14(3):416-4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0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使用地塞米松对大鼠角膜酸烧伤的疗效。
方法:40只SD大鼠的40只角膜酸烧伤眼按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Ⅰ,Ⅱ,Ⅲ组为治疗组,分别于角膜烧伤后0~3,3~7,7~21d使用地塞米松滴眼; Ⅳ组为空白对照组。于烧伤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直径、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基质混浊程度并照相,并取角膜行HE染色观察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最终角膜修复优良情况依次为Ⅲ组,Ⅰ组,Ⅳ组,Ⅱ组; 酸烧伤后各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新生血管面积不同,不同时期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酸烧伤后不同时期使用地塞米松,疗效存在差异。在急性期和修复晚期使用地塞米松能够促进角膜的修复,在修复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则会阻碍角膜的修复甚至可促使角膜溶解。
李娜 , 王桂琴 , 曹利群 , 彭秀军 , 路平 , 黄琪 , 顾汉卿
2014, 14(3):419-4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0 CSTR:
摘要:目的:观察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前表面修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的表面细胞黏附的光镜改变,分析其单面修饰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3只26眼随机分组。9眼植入前表面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修饰人工晶状体,8眼植入前表面二氧化钛修饰人工晶状体,9眼植入未修饰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于术后90d摘除眼球并取出人工晶状体进行光镜分析。
结果:单面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修饰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数量和面积、蛋白膜的形成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疏水性人工晶状体经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单面修饰后可明显提高人工晶状体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2014, 14(3):422-4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兔眼部用药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局部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1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以空白溶剂作溶媒对照; 2,3,4组家兔左眼分别滴舒芬太尼注射液5μg(2滴,5min内)、7.5μg(3滴,10min内)、10μg(4滴,15min内),同时各组右眼以9g/L NaCl溶液作为自身对照,滴速相同。滴药后的7d后进行局部毒性研究。
结果:肉眼及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无混浊、结膜无明显充血和水肿、无分泌物、虹膜正常,无产生暂时闭目现象。内皮照相:各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光镜观察:结膜、角膜、角巩缘、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及视神经均未发现有病理形态学损伤。
结论:单次使用5~10μg舒芬太尼眼部给药进行镇静、镇痛在短期内是安全的。
2014, 14(3):425-4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2 CSTR:
摘要: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 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4, 14(3):430-4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3 CSTR: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 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在6wk\和12wk\。(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 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 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 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 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2014, 14(3):435-4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4 CSTR:
摘要:目的:评估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体腔和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52例62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璃体腔(0.1mL/4mg)注射TA组31眼和球后(1mL/40mg)注射TA组31眼,注药1mo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随访9mo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mo 4个随访时间点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注射组并发症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更安全。
2014, 14(3):438-4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5 CSTR:
摘要: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DT治疗的湿性AMD患者和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湿性AM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 1,3,6mo的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mo及术后6mo视力变化稳定。
结论: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性AMD,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的稳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2014, 14(3):441-4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
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 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 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
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4, 14(3):447-4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光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视患者近距离屈光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光不正度、配戴静态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 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 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 astigmatism 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 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m、视近40cm、视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 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 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 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 Z=-6.848,P<0.01)。
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光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2014, 14(3):451-4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8 CSTR: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过程介导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亚临床炎症是组织结构对损害性应激或者异常功能做出的介于炎症和正常之间的状态,其生理功能是保存正常功能和稳态。本文旨在通过亚临床炎症为中心,探讨AMD各种致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易感性为基础上,危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氧自由基累积影响基因,导致视网膜神经层-色素表皮细胞-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neuroretina-pigment epithelium-Bruch's membrane-choriocapillaris,NR-RPE-MB-CC)长期处于一种亚临床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或者脉络膜血管增生。
2014, 14(3):454-4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19 CSTR: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 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与ARM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4, 14(3):457-4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0 CSTR:
摘要:
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在眼部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亦表达于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ECs)中。CCR3的特异性高表达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中被发现,并被证明在湿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CCR3的结构、功能、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综述。相信随着对CCR3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帮助我们寻找到一种湿性AMD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可能对其它CNV性疾病研究以及新的抗CNV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2014, 14(3):460-4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1 CSTR: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目前国内临床上治疗主要是冷冻治疗和激光光凝,近年来药物性治疗及基础研究已有一些报道,本文对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及其他几个研究性药物治疗ROP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2014, 14(3):464-4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2 CSTR:
摘要: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为一单层排列整齐的六角柱形细胞所组成,位于神经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和脉络膜的Bruch's膜之间,在维持光感受器细胞存活和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多种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疾病的发生与胚胎期的发育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RPE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诱导RPE发生发育的信号分子、调控RPE发生发育的基因及维持RPE分化的信号通路等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2014, 14(3):468-4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3 CSTR:
摘要:
牛磺酸是动物组织内常见的氨基酸,近年来很多研究提示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重要保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6种:(1)降低NMDA(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2)调节Müller细胞的功能;(3)保护线粒体功能;(4)促进视神经再生;(5)促进适应性调节;(6)改善眼底微循环。在各类眼病中,青光眼则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为主的疾病。目前体内及体外试验证明牛磺酸可从多方面对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为包括青光眼在内的多种眼科疾病的视神经保护治疗开辟了潜在途径。
2014, 14(3):471-4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4 CSTR:
摘要: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多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是导致其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学疗法等已在我国广泛开展; 而抗新生血管形成和病变炎性反应过程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也显著增多; 用基因疗法、靶向治疗CNV等新领域亦取得了成绩,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NV的治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2014, 14(3):474-4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5 CSTR:
摘要:
玻璃体以透明的凝胶状态充填于玻璃体腔内,当视网膜发生病变时,相邻的玻璃体的蛋白质构成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最近10a,蛋白质组学技术被用来研究玻璃体的蛋白质组,希望发现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病因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最近对动物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玻璃体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与眼内炎症相关的特异蛋白质。
2014, 14(3):477-4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6 CSTR:
摘要: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角膜内皮计与超声测厚仪测量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方法:选取LASEK术后6mo复诊的近视患者49例96眼,对每位患者分别用OCT、角膜内皮计、超声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其CCT,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 相关性分析。
结果:OCT、角膜内皮计、超声测厚仪测量CCT的平均值为分别为475.15±33.67,447.80±34.11,465.18±34.23μm。手术预留CCT平均值为431.22±35.32μm。三种仪器所测量结果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显示超声测厚仪与OCT、角膜内皮计两种仪器之间存在正相关(r=0.949,0.983 ,P<0.01)。LASEK术后实际CCT较手术预留角膜厚度要厚。
结论:三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不可互换。
2014, 14(3):480-4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7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04例174眼分为三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伴发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及老年性白内障伴发高血压组(高血压组),观察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wk; 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等各参数的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前,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增加,其中糖尿病组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各组术后1wk和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变异系数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其中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变异系数间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间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更易受到损伤。对超声乳化术后产生的损伤也更为敏感。
林英杰 , 梁先军 , 何锦贤 , 赵抒羽 , 霍敏灼 , 杨雪艳
2014, 14(3):484-4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25G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对48例68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以TSV 25G玻璃体手术系统经扁平部行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mo,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均形成直径约4mm的圆形透明区,术中前房稳定,人工晶状体无损伤。术后第1d,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0.70±0.12(0.5~1.0),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0.73±0.10(0.6~1.0)。术后3mo,UCVA为0.72±0.12(0.5~1.0),BCVA为0.74±0.10(0.6~1.0)。术后3mo UCVA与术前U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02,P=0.000)。随访期间无切口渗漏、角膜水肿、眼内炎、瞳孔区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高眼压及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再次混浊等并发症。
结论:25G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去除后囊膜混浊效果稳定、眼底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一种选择。
2014, 14(3):487-4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29 CSTR:
摘要:目的:比较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与拦截劈核两种劈核方式,探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的技术优点。
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1例156眼随机分为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组(A组)68例82眼和拦截劈核组(B组)63例74眼。分别使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和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P)、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并发症、术后1d; 1wk裸眼视力和术后1d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将两组中同级核硬度的亚组进行比较,A组的AP,U/S time,AECP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 且前者术后第1d角膜水肿轻于后者。术后1d裸眼视力A组优于B组,术后1wk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A组有2眼(2.4%),B组有4眼(5.4%)。
结论:与拦截劈核相比,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能量更低、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少、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2014, 14(3):490-4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0 CSTR:
摘要: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4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25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 对照组22例29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浅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4.60±4.43min,术后1d浅前房1眼、前房出血1眼; 术后1wk高眼压2眼; 术后3mo视力下降1眼、功能性滤过泡24眼、眼压11.5±5.8mmHg。对照组手术时间44.37±3.00min,术后1d浅前房13眼、前房出血渗出12眼; 术后1wk高眼压8眼; 术后3mo视力下降6眼、功能性滤过泡25眼、眼压13.6±6.7mmHg。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少,眼压控制更低,术后视力影响、功能性滤过泡与对照组相当。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渗出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好。
2014, 14(3):493-4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2011年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手术的患者49例49眼,按病历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中前房内不予注入透明质酸钠,研究组术中在将Ahmed青光眼阀硅胶管置入前房前往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0.2~0.3mL,术后定期随访1mo,比较两组间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及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手术前后眼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随访1mo,研究组27眼眼压由42.8±5.56mmHg降至17.7±3.77mmHg,对照组22眼由42.5±5.36mmHg降至18.6±5.39mmHg; 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术后浅前房2例,术后出血1例; 对照组术后浅前房4例,术后出血5例,研究组前房硅胶管位置欠佳1例。
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减少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术后短期内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而对患者远期眼压无明显影响。
2014, 14(3):496-4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2 CSTR:
摘要:目的:比较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SLT)和超声乳化联合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Phaco+SLT)在药物控制良好的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降眼压作用。
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4例30眼药物控制眼压良好的开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haco+SLT组11例14眼; SLT组13例16眼。测量术后3,6,9mo的眼压及术后9mo的视力和抗青光眼用药数量。
结果:两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眼压明显降低。Phaco+SLT组在术后6,9mo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SLT组,两组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两组术后抗青光眼用药数量比术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Phaco+SLT和SLT能明显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Phaco+SLT降眼压作用明显优于SLT。
2014, 14(3):499-5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3 CSTR: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CCH)的治疗中,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CCH患者24例24眼,应用TTT治疗12例,PDT治疗12例。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眼底彩色照片,检眼镜下观察瘤体变化; 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瘤体大小、高度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浆液性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 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判断瘤体渗漏情况及并发症等。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下浆液性渗出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瘤体萎缩,视网膜平伏,血流呈阴性,荧光素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可见瘤体血管荧光渗漏减轻,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及瘤体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完全平伏,瘤体平复。TTT治疗患者12例12眼术后视力提高、稳定、下降比例,各占33.3%; 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瘢痕,机化,大量色素增生或色素缺失,部分血管闭塞。PDT治疗患者12例12眼,视力提高者66.7%,视力稳定者33.3%,无视力下降; 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呈白色,轻度色素紊乱,视网膜及脉络膜正常血管未见损害。
结论:TTT与PDT治疗CCH,均能使瘤体萎缩并促进渗出吸收,但PDT对眼底正常组织损伤明显小于TTT,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014, 14(3):503-5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治疗后视力,行黄斑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黄斑中心凹、距中心小凹3mm及6mm上、下、鼻、颞侧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人工手动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1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1,颞侧记为T1,距黄斑中心小凹3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3,颞侧记为T3。
结果:8/11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患眼黄斑中心凹及鼻侧3mm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健眼增厚(P<0.05),余各区域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患眼N1、N3及T3均比健眼增厚(P<0.05); 黄斑中心凹厚度患眼与健眼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0.740(P<0.05); 患眼与健眼N1、T1、T3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N1=-0.692,rT1=-0.754,rT3=-0.657(P<0.05)。
结论:OCT检查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提示作用。
2014, 14(3):507-5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基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影响。
方法:对186例37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激光切削后分别配戴-1.0D基弧为8.7,8.5mm的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d比较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术后1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
结果:术后1,3,5d观察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ASEK术后应适当增加需配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基弧,可以减轻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
石明华 , 蒋海翔 , 牛晓光 , 王静 , 李旭东 , 方珍
2014, 14(3):509-5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6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或大龄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09/2013-03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伴有弱视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共11例16眼,年龄15岁以上,随访6mo以上。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后屈光度以及立体视等情况,并询问患者主觉视觉质量改善的状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
结果:手术眼16只平均睫状肌麻痹后屈光度的等效球镜从术前的5.76±1.71D降到术后1.42±1.22D(t=13.6,P=0.00)。11例患者双眼间屈光参差从术前的3.78±2.39D降到手术后1.14±1.50D(t=6.08.P=0.00)。手术后患者看远裸眼视力从0.35±0.27上升到0.45±0.29(t=-4.76,P<0.001),看近裸眼视力从0.26±0.24上升至0.49±0.27(t=5.43,P=0.00); 术前worth四孔灯检查4例显示弱视眼抑制。手术后均恢复了正常。同视机检查6例有立体视,术后为10例。Titmus立体视检查立体视锐度也明显提升(t=-2.97,P=0.003)。 没有术中、术后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主诉生活中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并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
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治疗过了视觉敏感期的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尽管对弱视眼视力提升有限,但依然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立体视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方法。
2014, 14(3):513-5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筛查了解四川省米易县攀莲镇眼病分布的现状,为今后的防盲治盲工作提供可靠数据。
方法:对2013年米易县攀莲镇地区60岁以上、视力低于0.3的老年人共227例,集中行常规体格检查及眼科检查。对术前各个指标合格,排除其他眼病所致白内障且晶状体核达Ⅳ级者42例42眼,行单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第1d视力及眼科情况。
结果:2013年米易县攀莲镇低视力老年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为81.06%,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患病率为69.60%,并发性白内障患病率8.81%,代谢性白内障患病率为3.52%,其他引发低视力眼病患病率15.06%。选取42例42眼行手术治疗,术后脱盲率达100%。
结论:应在继续加强老年性白内障宣传的同时,加强可引发白内障其他眼病及内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门诊诊断率,改进白内障手术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好米易县乡镇的防盲治盲工作。
2014, 14(3):515-5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8 CSTR:
摘要:目的:调查锦州市3~6周岁儿童的双眼屈光状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锦州市30所幼儿园2 848名学龄前儿童,应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并向受检者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学龄前儿童2 848名参与调查,2 565人合格完成问卷调查表,完成率90.06%,整体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8.13%,屈光异常检出率四个年龄组分别为:11.84%,16.28%,20.72%,25.62%,趋势χ2检验(χ2=47.085,P<0.01),表明屈光异常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屈光异常检出率男童21.83%、女童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8,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母亲生育年龄、早产、出生有窒息史、出生体质量、父亲屈光状态、近距离用眼时间、少吃蔬菜水果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2.638,2.380,2.316,5.891,9.675,3.146,2.079,1.241,6.731。
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男童的屈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父母低文化程度、高龄产妇、出生有窒息史、早产、体质量低于2 000g或高于4 000g、父亲屈光异常、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少食蔬菜水果是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
李勇 , 乔园园 , 刘建国 , 李娟 , 叶璐 , 万雅群 , 李晶 , 许昌泰
2014, 14(3):519-5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39 CSTR:
摘要:目的:对国内外圆锥角膜文献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文献增长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以圆锥角膜(keratoconu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1911-01-01/2013-11-10)和CNKI(1960-01-01/2013-11-10)中收录的圆锥角膜文献数量,对文献量进行直线或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文献增长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国外圆锥角膜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趋势图呈指数曲线分布(y1=0.8824e0.7937X,R2=0.9533)。国内圆锥角膜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趋势图也呈指数曲线分布(y2=0.2441e1.6073X,R2=0.9957)。PubMed数据库中10种眼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文献1 932篇,CNKI数据库中10种眼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文献409篇。
结论:国内外圆锥角膜研究的文献量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圆锥角膜的研究仍是一个热点。影响国外圆锥角膜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发展自身固有的规律,影响国内圆锥角膜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发展所处的环境。
2014, 14(3):523-5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对医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300名临床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问卷(CTDI-CV),对实施循证医学课程前后研究对象的CTDI-CV总分及各特质得分进行测量,并比较其差异。
结果:开展循证医学课程前后,研究对象的CTDI-CV总分均>280分,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后总分明显高于课前(t=5.520,P<0.0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入学前学历、是否了解循证医学,以及是否具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研究对象CTDI-CV总分均不同程度地升高。实施循证医学课程以后,批判性思维能力7项特质得分均高于课前,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以及求知欲均明显提高(P<0.01),但寻找真相(t=0.630,P=0.529)、批判性思维自信心(t=0.509,P=0.612)以及认知成熟度(t=1.767,P=0.079)3种特质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循证医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发挥循证医学的优势。
2014, 14(3):526-5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1 CSTR:
摘要:目的:观察3.2mm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观察组:对我院78例9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照组:对同期82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中有2眼(2.1%)后囊膜破裂,3眼(3.2%)局限性悬韧带离断。术后切口方位角膜轻中度水肿混浊18眼(18.9%),1wk内前房闪辉22眼(23.2%)。对照组术中有3眼(3.0%)发生后囊膜破裂,4眼(4.0%)局限性悬韧带离断。术后角膜轻中度水肿混浊21眼(21.0%),1wk内前房闪辉26眼(26.0%)。两组均无后弹力膜脱离、前房出血、伤口渗漏及感染发生。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2mm切口手法碎核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简便,具有小切口手术的优点,适于临床推广和普及。
2014, 14(3):529-5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2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tion collamer lens, ICL)植入术后拱高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收集在我院植入ICL的高度近视患者15例30眼,年龄20~40(平均28.0)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6.50~-22.50(平均-11.05 ±2.5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别检查术后6mo; 1,2,3a的拱高情况,以及对比敏感度检测仪检查术后1,3a的对比敏感度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6mo时拱高均值最大,以后每年下降,3a后拱高与术后6mo比较,拱高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术后1a与3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均位于正常值内。
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对比敏感度却未见明显改变。二者更长期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4, 14(3):532-5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研究组42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研究组患者术后眼底情况进行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裸眼视力<0.5,0.5≤裸眼视力<1.0及1.0≤裸眼视力≤1.5的比率均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最佳矫正视力<0.5的比率明显降低,仅为28%,0.5≤最佳矫正视力<1.0及1.0≤最佳矫正视力≤1.5明显增高,可达58%和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以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014, 14(3):535-5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的13例18眼患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观察术后1,4,24h; 1,2wk的非矫正远视力、眼压、房水、玻璃体及主观症状的变化。
结果: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可以提高患者非矫正远视力; 部分患者可出现前房内游走颗粒,但不引起炎症反应; 术后1,4,24h部分患者会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甚至需降眼压治疗,但术前术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玻璃体混浊加重,眼前漂浮影增多,但均在2wk内恢复。
结论: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可以提高患者视力,但应严密观察患者眼压、前房内炎症反应等,及时给予处理。
2014, 14(3):538-5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5 CSTR:
摘要:目的:为了评估传统的和新的临床试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与白内障术后3mo干眼症状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预测干眼症状发展趋势的这些测试。
方法:选取患有非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采用新的临床测试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进行评估,泪河高度(TMH),LIPCOF,酚红棉线测试(PRTT),角膜和结膜染色,眼睑刷上皮病变(LWE)分级。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估症状。
结果:LWE与鼻颞侧的LIPCOF有显著相关性的(P<0.05)。LIPCOF,LWE与NIBUT和PRTT有显著相关性(P<0.01)。TMH与PRTT之间发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OSDI分数与TMH,PRTT,LIPCOF及LWE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OSDI+/-是鼻侧LIPCOF\〖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AUC)下面积(AUC=0.803),TMH(0.706),PRTT(0.755),LIPCOF(颞侧/总数,0.725/0.763)和LWE(0.727)等重要鉴别指标\〗。鼻侧LIPCOF测试具有最佳的预测能力。
结论:分别测试TMH,PRTT,LIPCOF和LWE的显著性,与OSDI分数呈适度相关性。
2014, 14(3):542-5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前房成形联合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8-07/2012-02在唐山市眼科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95例95眼,适时采用前房成形术联合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脉络膜上腔间隙。
结果:术后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睫状体脉络膜上腔间隙,前房成形术联合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治愈率达86%,有效率达96%。
结论:前房成形术联合脉络膜上腔放液术是治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2014, 14(3):545-5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合并前房积血的治疗。
方法:根据55例眼外伤合并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随访观察进行分析,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治疗后前房积血吸收41例,占75%,未完全吸收,视力较入院前提高但低于0.8者10例,占18%,出现角膜血染者2例,占4%,继发青光眼2例,占4%。
结论:眼外伤合并前房积血,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和受伤程度、症状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法,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能取得良好疗效,挽救视力。
刘娜 , 郑秀云 , 王东林 , 颜世广 , 康亚琪 , 王娟
2014, 14(3):547-5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
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出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率47%(其中真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浅绿气球菌1例),8例示无菌生长。培养阳性病例中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1例缓慢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均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耐药的,MIC均>4; 另外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例浅绿气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敏感的,MIC均<2,万古霉素与利福平均为敏感抗生素,MIC均<1。
结论:大多数医疗机构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内眼手术预防性用药,但本文章总结后对此现象提出质疑。临床医生对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经常出现,但当未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致病菌出现耐药时经验性用药往往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是规范治疗的首选。
2014, 14(3):550-5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49 CSTR:
摘要:目的:分析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四种常见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
结果: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面各有特点。
结论:通过分析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可以指导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
2014, 14(3):554-5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暴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义眼座植入术后义眼座暴露的患者行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观察术后义眼座有无外露、感染。
结果:移植唇黏膜全部成活,眼座无外露,结膜囊无缩窄,患者基本满意。
结论: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座暴露的理想方法。
2014, 14(3):556-5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1 CSTR:
摘要: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的修复情况。
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88例100眼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术后直接予以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2d加压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
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角膜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
结论: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2014, 14(3):559-5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2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发病年龄组及不同病程组的原发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眼部表现的差异,以探讨SS患者的泪液功能和角结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SS患者80例160眼,根据病程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病程≤1a,B组患者病程1~2a,C组患者病程>2a,同时根据年龄将其分4个组:A组14~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对比分析各组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CF)、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Schirmer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检查以及干眼症出现情况。
结果:SS患者干眼症患病率为3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干眼症患病率随发病年龄的增大(χ2=10.66,P=0.014)及病程的延长(χ2=20.127,P=0.000)而增加。SⅠt随发病年龄的增大(H=2.575,P=0.462)及病程的延长(H=7.356,P=0.025)而减少,BUT随发病年龄的增大(H=11.932,P=0.008)及病程的延长(H=12.969,P=0.002)而缩短,CF随发病年龄的增大(H=14.068,P=0.003)及病程的延长(H=16.060,P=0.000)而加重。
结论:SS患者易继发干眼症。SS患者的眼表改变表现为泪液的质和量的失调,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下降,角膜荧光素着色,上述变化与发病年龄和病程成正相关。BUT、SⅠt、CF检查有必要作为SS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2014, 14(3):562-5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3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
方法:系统回顾2003-08/2013-02在我院再次手术治疗的34例3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应对方法。术后随访6mo~4a,治愈33例,失败1例。
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肉芽组织堵塞,骨孔位置不正确,术中出血过多,骨孔过小,泪囊未完全切开。
结论: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中细致操作,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制作大小及位置均合适的骨孔,术后坚持行泪道冲洗,能减少手术失败的发生。对于失败病例,再次手术仍可达到治愈效果。
2014, 14(3):564-5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4 CSTR:
摘要: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阿托品眼用凝胶在12岁以下远视儿童散瞳检影验光结果,以评估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远视验光中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年龄2~12岁的远视儿童51例102眼,先用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连续点眼5次后验光,间隔1d后,再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连续点眼3d后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分析比较两种睫状肌麻痹剂在不同屈光组的验光结果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果:轻度远视31眼两种验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远视组39眼两种验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远视组32眼两种验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短的安全有效的新型睫状肌麻痹剂,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罗瑜琳 , 陶利娟 , 杨俊芳 , 罗俊 , 杜芬 , 肖志刚 , 邓姿峰 , 唐璟
2014, 14(3):566-5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5 CSTR: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状况及危害,为提高临床弱视治愈率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321例在我院门诊确诊为不同类型弱视的儿童,应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行远立体视觉检查,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行近立体视觉检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比较,患儿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存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儿的立体视觉存在率最低,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最高,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较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低。
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均可导致儿童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其中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对立体视觉影响最大,屈光不正性弱视影响较小,重视立体视觉的重建是巩固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
2014, 14(3):569-5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6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双散光轴向切口对不同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白内障患者46例,在Orbscan检测下,按角膜Simk值的转化值Polar K分为A组:20例20眼,Polar K>1.5; B组:26例26眼,Polar K<1.5。所有患者行白内障双散光轴向切口,由同一位手术医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结果:A组术前与术后各观察点Polar K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1mo比术前减少角膜Polar K 1.3左右。B组术前与术后第2wk的Polar K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Polar K在术前及术后第2wk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双散光轴向切口对于高角膜Polar K患眼有较强的散光矫正作用,但对于低角膜Polar K患眼几乎无矫正作用,但也不增加术后角膜Polar K。
2014, 14(3):572-5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3.5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高校教师眼科体检结果的分析,探讨高校教师眼病防治的重要性。
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在职和退休教师1 241人进行眼科常规体检,包括裸眼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小瞳下直接眼底镜检查及非接触性眼压、OCT等检测。将检查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并与其他行业人群进行比较。
结果:在受检的1 241人中有1 119人(90.17%)患一种或一种以上眼病。眼部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依次为结膜炎615人(49.56%)、结膜结石434人(34.97%)、白内障及白内障摘除术后351人(28.28%)、眼底动脉硬化326人(26.27%)、屈光不正及屈光不正矫正术后330人(26.59%)、黄斑病变160人(12.89%)。
结论:高校教师眼病患病率高,应重视定期眼科随访,早发现、早治疗眼病。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