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4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40岁及以上藏族人群眼压分布的研究

      2014, 14(7):1181-11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1

      摘要 (1792) HTML (0) PDF 413.86 K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1 115位≥40岁藏族人群眼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曲水县≥40岁1 115位藏族人群分为≥40~<50、 ≥50~<60、≥60~<70、≥70岁四个年龄段。所有受检人群进行眼科检查, 包括视力检查、非接触眼压测定, 前房深度测定,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

      结果:藏族人群1 115位(2 145眼)平均眼压12.9±2.7mmHg, 男性眼压平均13.2±2.8mmHg, 女性眼压平均12.7±2.5mmHg。藏族人群1 115位(2 128眼)中周边前房1/2CT者占68.8%, 周边前房深度与年龄之间存在线性趋势, 年龄越大, 周边浅前房者越多(P<0.01), 随着年龄的增长, 周边前房深度1/3CT者从≥40~<50岁人群占19.3%, 增加至39.2%(≥70岁人群), 并且女性周边浅前房多于男性(P<0.01)。

      结论:高原地区≥40岁藏族人群平均眼压低于平原约3mmHg, 鉴于眼压偏低、前房深度等因素高原青光眼更易漏诊, 建议重视高原青光眼的普查。

    • 非接触式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2014, 14(7):1186-11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2

      摘要 (2094) HTML (0) PDF 482.80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应用佳能TX-F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IOP),并比较测量值。

      方法:55例(55右眼)确诊为POAG的患者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和自动视野检查。使用NCT1(一次喷气模式),NCT3(三次喷气模式)和GAT测量眼压,每隔5分钟一次。

      结果:55例(55右眼)POAG患者平均年龄为64.1±8.1岁。比较NTC1,NTC3测量的眼压值(14.22±3.42, 14.28±3.29mmHg)与GAT测量的眼压值(14.66 ± 3.49mmHg)无统计学差异(P=0.291)。使用Bland-Altman 方法比较NCT1-GAT, NCT3-GAT和NCT1-NCT3得出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4.9 ~ +4.4mmHg,-4.1~+3.4mmHg和 -3.4 ~ +3.3mmHg。

      结论:虽然NCT与GAT测量的眼压值相似,但偏大的LoA 范围限制了NCT1,NCT3和GAT在POAG患者中的互换应用。

    • >实验论著
    • Slit3/Robo4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2014, 14(7):1190-11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3

      摘要 (1683) HTML (0) PDF 1.24 M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lit3及Robo4受体在大鼠正常角膜与新生血管化角膜中的差异性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角膜微囊袋法建立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大鼠CNV模型,采用眼前段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1,4,7,10,14d共5个时间点的CNV面积和Slit3, Robo4的平均光密度值。

      结果:Slit3及Robo4在新生血管化角膜中表达增加,在第7d达到最高,且二者的表达水平与CNV的面积除第1d外,在其他各时间点均呈正相关(r=0.84~0.91,P<0.05)。

      结论:Slit3/Robo4与CNV形成明显相关,其可能成为抑制CNV的重要靶点。

    • 恒温下兔角膜热烧伤后继发新生血管建模初步研究

      2014, 14(7):1193-11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4

      摘要 (1808) HTML (0) PDF 1.22 M (1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恒温条件下兔角膜热烧伤后继发的角膜新生血管(CNV)快速制模的合适条件。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A,B,C,D,E)五组恒温烧灼器诱导实验性CNV模型,除E组为5只,其他组均为10只。A组:100℃,B组:200℃,C组:300℃,D组:400℃,E组:空白对照。以左眼为实验眼,比较建模后第4,7,14,30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资料用(-overx)±s表示,各时间点各自新生血管面积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显著性标准为α=0.05。

      结果: 制模后第4,7,14,30d,A组角膜热烧伤后无明显新生血管生长,仅少量留有角膜云翳(n=2)。B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9.16±1.45,37.73±5.49,62.44±7.54,40.28±7.39mm2; C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1.45±1.04,44.51±4.64,66.13±4.13,43.04±2.33mm2; D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3.23±0.86,47.26±4.59,67.57±4.56,45.59±4.44mm2; D组部分角膜局部出现焦化(n=4),3d内出现穿孔(n=6)。E组未见新生血管生长。各时间点的CNV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D分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角膜热烧伤4~7d时,制模温度越高,新生血管生长越快,面积越大; 14~30d新生血管面积无明显差别,但400℃角膜制模失败率高,200℃~300℃制作的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均一性及重复性高。

    • >实验研究
    • VEGF、CD34、Ki-67和p2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 14(7):1197-12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5

      摘要 (1781) HTML (0) PDF 2.00 M (1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VEGF、CD34、Ki-67和p2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胬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D34、Ki-67和p21在62例翼状胬肉和对照组20例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胬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1)62例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CD34、Ki-67和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46/62),77.4%(48/62),66.1%(41/62),40.3%(25/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62例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CD34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临床类型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无关(均为P>0.05); Ki-6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无关(均为P>0.05); p2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胬肉性质关系密切(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无关(均为P>0.05);(3)VEGF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5); VEGF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9,P<0.05); VEGF与p21表达呈负相关(r=-0.267,P<0.05); Ki-67与CD34的表达无相关性(r=0.021,P>0.05); Ki-67与p21的表达无相关性(r=-0.176,P>0.05); CD34与p21的表达无相关性(r=-0.185,P>0.05)。

      结论:(1)VEGF、CD34和Ki-67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p21在翼状胬肉中低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过程;(2)VEGF、CD34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临床类型的提高而上升,Ki-67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提高而上升,p21在翼状胬肉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临床类型进展而降低,提示它们可能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发生了作用;(3)VEGF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与p21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两两之间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TGF-β1和HSP-4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4, 14(7):1203-12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6

      摘要 (1454) HTML (0) PDF 1.01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差异。

      结果:TGF-β1在翼状胬肉的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在其基质层和内皮层有中等量表达,同时,在翼状胬肉纤维层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也有明显表达。与此相反,在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表达较弱。HSP-47在翼状胬肉的固有层高表达,在上皮细胞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膜组织中则未见明显表达。

      结论:相比正常结膜组织,TGF-β1和HSP-47均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推测二者在诱导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临床论著
    • 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特发性全葡萄膜炎的疗效

      2014, 14(7):1206-12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7

      摘要 (1751) HTML (0) PDF 425.12 K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特发性全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7例69眼特发性全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4例33眼用全身及局部糖皮质激素和局部散瞳药物治疗; 治疗组23例36眼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随访12~36mo,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激素副作用的发生。

      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提高; 治疗组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治疗组较对照组中枢兴奋症状、高血压、向心性肥胖的激素副作用明显改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特发性全葡萄膜炎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并且能更好的减轻激素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NPDR视乳头旁RNFL厚度及结构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2014, 14(7):1209-12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8

      摘要 (2029) HTML (0) PDF 399.22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厚度及结构改变,及其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1-01/2013-12于本院就诊的NPDR患者中80例80眼为NPDR组,同期在本院就诊的60例60眼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DR)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RNFL厚度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并对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NPDR组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91.52±18.52,88.63±21.65,63.62±11.72,60.42±9.13,69.36±12.52μm; NDR组的分别为111.32±21.90,113.57±22.67,74.31±11.74,67.64±12.34,97.31±11.43μm; 对照组分别为121.65±21.42,129.32±23.31,82.42±9.28,80.32±8.51,102.54±21.82μm。三组的平均RNFL厚度相比较,NPDR组与NDR组均薄于对照组; 各象限间相比较,三组间的上方、下方及颞侧的RNFL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鼻侧无显著变化(P>0.05); 同时三组的60'P100潜伏期(ms)、60'P100振幅(μV)、15'P100潜伏期(ms)及15'P100振幅(μV)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即已发生RNFL厚度的改变,以上方、下方及颞侧为主,且与视功能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

    •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CNV

      2014, 14(7):1212-12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09

      摘要 (1778) HTML (0) PDF 1.61 M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确诊为PM合并CNV患者32例32眼,随机选取16例16眼为PDT治疗(PDT组),另16例16眼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组(联合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1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黄斑中心厚度(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和1mo相比:PDT组与联合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显示: 治疗后1mo,PDT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1眼(69%),持续渗漏5眼(31%); 联合治疗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3眼(81%),持续渗漏3眼(19%)。治疗后6mo:PDT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0眼(62.5%),持续渗漏4眼(25%),2眼(12.5%)出现渗漏复发; 联合治疗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5眼(94%),持续渗漏1眼(6%)。

      结论:PDT治疗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均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PM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 联合治疗的效果及稳定性要优于单纯的PDT治疗。

    • >文献综述
    • 视神经炎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2014, 14(7):1216-12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0

      摘要 (1508) HTML (0) PDF 426.31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神经炎是青壮年视力丧失的重要神经眼科疾病之一。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视神经炎流行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视神经炎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跨地区、多中心合作的视神经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和比较。

    • 糖尿病对血-视网膜屏障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4, 14(7):1220-12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1

      摘要 (1801) HTML (0) PDF 417.52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也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可造成血-视网膜屏障的损害引起血管源性水肿和神经组织损伤,造成视力下降。内层血-视网膜屏障主要是由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此屏障阻碍血液的渗透及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在视网膜中的自由扩散,使视网膜保持恒定的环境,有效的供应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由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炎症、高血糖症和周细胞丢失的增加,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本文就糖尿病所引起的血-视网膜屏障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综述。

    • 干细胞移植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2014, 14(7):1223-12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2

      摘要 (1619) HTML (0) PDF 475.45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在一些致盲性眼病中屡见不鲜。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方法,然而最近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为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和替代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就干细胞移植为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2014, 14(7):1227-12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3

      摘要 (1500) HTML (0) PDF 445.41 K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RVO的诊断及治疗措施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步,特别是在治疗上有了一些新的研究,即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地塞米松植入物(Ozurdex)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RVO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RVO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临床研究
    • 超声生物显微镜下两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量的比较

      2014, 14(7):1231-12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4

      摘要 (1885) HTML (0) PDF 928.41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两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植入后倾斜度和偏心量的差异。

      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37例45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Akreos AO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美国博士伦公司,四襻型); B组植入ZCBOO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美国眼力健公司,两襻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手术中的撕囊口直径。术后1mo记录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并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前房深度,得到水平方位和垂直方位的倾斜度、偏心量,并计算人工晶状体总的倾斜度和偏心量。

      结果:两组在撕囊口直径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前房深度平均值分别为:(3.86±0.31mm)和(4.14±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心量、垂直方向上的偏心量和总偏心量平均值分别为(0.15±0.09mm),(0.15±0.12mm)和(0.22±0.12mm),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度、垂直方向上的倾斜度和总倾斜度平均值分别为0.63°±0.62°,0.89°±0.85°和1.22°±0.76°; B组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心量、垂直方向上的偏心量和总偏心量平均值分别为(0.22±0.21mm),(0.14±0.15mm)和(0.29±0.22mm),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度、垂直方向上的倾斜度和总倾斜度平均值分别为1.36°±1.48°,1.46°±1.62°和2.21°±1.97°。两组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偏心量及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偏心量及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襻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和四襻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在术后的倾斜度和偏心量无差别。

    •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Ⅱ期IOL植入术中角膜弧形切开减少散光的作用

      2014, 14(7):1236-12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5

      摘要 (1526) HTML (0) PDF 377.02 K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个体化选择角膜弧形切开切口对提高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裸眼视力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患者48例50眼,根据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以角膜最大屈光力径线方向为中心做巩膜隧道主切口并在主切口的对侧做角膜弧形切开辅助切口,行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散光及裸视视力。

      结果:术前、术后3d; 1,3,6,12mo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3.18±0.68,-1.56±0.73,+0.87±0.51,+1.21±0.70,+1.33±0.68,+1.48±0.48D; 术后3d; 1,3,6,12mo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5±0.38,0.56±0.23,0.55±0.24,0.52±0.28,0.51±0.25。

      结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弧形切开术有利于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并降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术前角膜散光,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费用低廉等优点,适合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的无晶状体眼手术矫正视力中应用。

    • 眼轴长度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的相关分析

      2014, 14(7):1239-12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6

      摘要 (1363) HTML (0) PDF 340.51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高度轴性近视眼与正常眼轴眼之间作对比分析,观察眼轴长度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手术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3-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IOL植入术的连续病例843例1042眼。正常眼轴组(21~24mm)853眼,高度轴性近视组(≥26mm)189眼。对比分析两组的眼内并发症,包括玻璃体脱失,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和IOL位置异常。

      结果:年龄在两个组中都是眼内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年龄的增长与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眼轴长度与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对于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失两个并发症。

      结论:此项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两个风险因素,了解这些风险并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挤压劈核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2014, 14(7):1241-12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7

      摘要 (1423) HTML (0) PDF 394.06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挤压劈核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录2010-06/2013-06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过熟期白内障156眼,术中采用挤压劈核技术,1g/L台盼蓝辅助撕囊。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1~0.4者15眼(9.6%),0.5~0.7者82眼(52.6%),0.8~1.0者59眼(37.8%)。超声乳化时间25~56(平均42±10)s,最大超声乳化能量30%。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2眼(1.3%),IOL植入睫状沟。术后角膜水肿Ⅰ级者12眼(7.7%)、Ⅱ级者5眼(3.2%),Ⅲ级及Ⅳ级者0眼。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丢失率为8.7%。

      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技术增加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 挤压劈核减少了对悬韧带和晶状体囊膜的牵拉,缩短了超声乳化时间,减少了能量的应用。

    • 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4, 14(7):1244-12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8

      摘要 (1769) HTML (0) PDF 1.26 M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28例3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的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0位透明角膜切口)后,11:00~1:00位距角膜缘后2mm处剪开球结膜及Tenon囊,3mm穿刺刀于角膜缘后2mm穿刺入前房,作一3mm宽、1/3~1/4巩膜厚度的巩膜隧道,伸入小梁咬切器,咬除3块约1mm×1mm大小小梁组织。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OCT检测)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术后1wk,视力<0.1者3眼,0.1~者6眼,0.3~者13眼,0.6~0.8者8眼; 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8眼早期角膜水肿及瞳孔区轻微纤维素渗出; 30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Ⅰ型、Ⅱ型滤过泡),OCT显示滤过口通畅; 随访3~6mo,2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眼出现眼压控制不良。

      结论: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2014, 14(7):1247-12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19

      摘要 (1205) HTML (0) PDF 408.75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开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将2006-01/2014-01分别实施这三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A组)20 例31眼,小梁切开术组(B组)20例32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C组)20例30眼。

      结果:A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6.8%,B组出院时成功率 96.9%,C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3.3%。随访24mo,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0.3%, 81.2%,76.7%。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以及小梁切除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1 眼发生玻璃体脱出。

      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远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 Sirius系统与Lenstar 900测量眼前节参数的比较研究

      2014, 14(7):1250-12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0

      摘要 (2172) HTML (0) PDF 532.10 K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非接触眼生物测量仪Lenstar 900(LS900)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眼前节有关参数的异同。

      方法:对近视患者54例87眼分别采用LS900及Sirius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前房深度(aqueous depth, ACD)、角膜平K(flat keratometry,FK)、角膜陡K(steep keratometry,SK)、白到白(white to white, WTW)。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图分析和评估。

      结果:Sirius系统检测的CCT和ACD大于LS900,而FK、SK和WTW小于LS900,差值的均值分别为-6.11±6.32μm; -0.09±0.07mm; 0.18±0.25D; 0.21±0.36D和0.25±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均显著相关(P<0.01)。 Bland-Altman一致性比较: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6.26~18.49μm,0.04~0.22mm,0.68~0.32D,0.92~0.50D和1.00~0.5mm。

      结论:LS900和Sirius系统对眼前节参数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Lenstar和Sirius测量方式并不一致有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2014, 14(7):1253-12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1

      摘要 (1813) HTML (0) PDF 2.05 M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

      方法: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60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单纯注药组30例30眼,行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 联合治疗组30例30眼,先行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再于注药1wk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单纯注药组治疗后4,8,12wk的BCVA分别为0.390±0.075,0.367±0.088,0.319±0.064,CMT分别为221.63±112.34,337.73±99.56,432.92±100.46μm,与治疗前相比效果明显,但治疗后随访期间BCVA呈现下降趋势,CMT呈现上升趋势。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8,12wk的BCVA分别为0.385±0.036,0.382±0.079,0.377±0.097,CMT分别为249.77±106.55,270.40±92.88,275.84±97.34μm,可见治疗后效果满意,且随访期间疗效保持平稳。治疗后8,12wk联合治疗组BCVA及CMT均优于单纯治疗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更能保证疗效稳定而持久。

    •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

      2014, 14(7):1257-12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2

      摘要 (1520) HTML (0) PDF 370.18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2011-02/2013-02我院共有9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病患均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病患术前向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照组病患只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1%(32/45),优良率为89%(40/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3/45),71%(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9.64±2.27mL,眼内压为13.64±3.27mmHg,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21±3.14mL,16.00±3.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还能减少水肿,提升效果,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荐。

    • 多波长激光治疗DR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014, 14(7):1260-12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3

      摘要 (1429) HTML (0) PDF 707.99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的疗效。

      方法:选取DR合并CRVO患者95例100眼,采用多波长激光进行光凝治疗。其中黄斑区以氪黄激光治疗为主,包括局部光凝和格栅光凝,周边光凝以氪绿或氪红激光进行治疗。手术前后均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12~48wk。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黄斑格栅光凝组,有效率为61.2%,在黄斑局部光凝组,有效率为86.3%,后者总有效率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多波长激光治疗DR合并CRVO患者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50例分析

      2014, 14(7):1263-12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4

      摘要 (1449) HTML (0) PDF 1.21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3-01/06于我院就诊的眼外伤可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50例56眼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二维超声检查56眼均提示玻璃体腔内均可见异常光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39眼此回声带内见彩色血流。手术结果证实56眼中视网膜脱离40眼。

      结论:相对于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玻璃体腔内异常光带及彩色血流,对于诊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硅油取出术治疗玻切术后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

      2014, 14(7):1266-12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5

      摘要 (1699) HTML (0) PDF 398.31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02/11对43例43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术中均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共39例(91%),最高矫正视力达0.6,视力无提高者4例(9%)。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硅油残留、角膜内皮失代偿、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移位、继发性青光眼、锯齿缘离断等并发症。

      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显微探针疏通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2014, 14(7):1269-12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6

      摘要 (1882) HTML (0) PDF 390.96 K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显微探针疏通技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MGD的治疗提供快速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直径为100μm的不锈钢丝作为材料,制作成总长度约3cm的探针,其中操作针头长约5mm,手柄长约2.5cm。选取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并使其有可比性。观察组(n=70)利用显微探针对阻塞的睑板腺管进行疏通,配以药物、热敷、睑板腺按摩等治疗。对照组(n=70)给予常规给予药物、热敷、睑板按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d; 1,2wk; 1,2,3mo的BUT、有效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BUT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 治疗后1d; 1,2wk; 1,2,3mo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利用显微探针对睑板腺管进行疏通,能为MGD的治疗提供快速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过敏性结膜炎泪膜改变与干眼症的相关性浅析

      2014, 14(7):1272-12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7

      摘要 (1673) HTML (0) PDF 371.05 K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结膜炎泪膜功能的变化与干眼症发生的相关性,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50例眼科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为观察组,按1:1对照随机选取50例无眼表疾病、干眼症和全身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角膜荧光素(FL)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泪河线高度(TMH)测量和裂隙灯检查。

      结果:观察组左眼与右眼FL,SⅠt,BUT,TMH间存在相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L、BU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中TMH与SⅠt间呈正相关,FL与BUT呈负相关,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可因炎症介质的介入引发泪膜稳定性变化,从而导致干眼症发生。过敏性结膜炎泪膜稳定性变化与角膜上皮损害程度相关。

    • 灯盏花素治疗眼碱烧伤的疗效观察

      2014, 14(7):1275-12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8

      摘要 (1319) HTML (0) PDF 392.20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期望能找到更好治疗眼碱烧伤,减少病患痛苦,减轻社会负担的方法。

      方法:选择眼碱烧伤患者100例。根据化学烧伤程度分级分为4大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约一半。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静滴。观察两组角膜恢复时间、视力变化、角膜混浊程度、角膜新生血管数量、其它并发症等。统计分析其疗效。

      结果:治疗四大组患者中Ⅰ级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Ⅳ级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角膜混浊程度与新生血管数量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灯盏花素治疗眼碱烧伤能缩短疗程,减少角膜瘢痕,提高视力。

    • 中国民航飞行员远视力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4, 14(7):1278-12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29

      摘要 (1617) HTML (0) PDF 349.66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民航现行招飞眼科标准中远视力与屈光度规定的合理性。

      方法:收集1 901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6/2013年体检的招生、在校飞行学生及现役飞行员的远视力和屈光度,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远视力、屈光度的组间差异,计算远视力(≥0.1 vs ≥0.3)与屈光度(0.00~-3.00D)的Spearman相关系数。

      结果:中国民航飞行员双眼随远视力下降,屈光度增加。远视力与屈光度(0.00~-3.00D)在远视力≥0.3人群中的相关性(0.4<r<0.5)低于远视力≥0.1的人群(0.6<r<0.7)。

      结论:中国民航招飞眼科标准综合远视力与屈光度进行规定是合理的,但现行标准对远视力要求较高,建议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探索与屈光度标准相匹配的远视力招飞标准。

    • 应用Lenstar 900测量不同程度轴性近视生物参数分析

      2014, 14(7):1281-12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0

      摘要 (1347) HTML (0) PDF 563.72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眼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900)测量轴性近视眼部生物参数,并分析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将近视患者413例826眼按照等效球镜度数进行分为3组:低度近视(<3.00D,104眼),中度近视(3.00~6.00D,500眼),重度近视(>6.00D,222眼),采用Lenstar 900对所有眼进行检测,得到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D)、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等参数。各组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等效球镜、AL,LT之间相关分析。

      结果:不同程度轴性近视患者AL(F=206.16,P<0.01)、AD(F=4.764,P<0.05)存在差异性,而CCT、LT这两项参数无差异性。Person相关分析等效球镜(SE)度数与AL(r=0.662, P<0.01)、AD(r=0.095,P<0.05)呈正相关,与CCT,LT无相关性。AL与AD(r=0.347, P<0.01)、CCT(r=0.126, P<0.01)呈正相关,与LT呈负相关(r=-0.265,P<0.01)。LT与AD呈负相关(r=-0.496,P<0.01)。

      结论:近视程度越深,AL和AD越大。等效球镜度数与AD呈正相关。AL与等效球镜度数、AD、CCT正相关,与LT负相关性。LT与AD呈负相关。

    •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双眼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

      2014, 14(7):1284-12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1

      摘要 (1678) HTML (0) PDF 409.01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共同性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时机及其在斜视性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8岁以内在院接受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治疗,且术后斜视矫正正位(斜视度≤±10)的病历资料67例。按手术前斜视类型、接受手术时年龄、弱视程度分组,对各组术前、术后1,3mo分别进行双眼总和P-VEP检测。结果以双眼反应/单眼反应(B/M)比值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mo B/M值均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内斜视组术后3mo的B/M值升高较外斜视组明显(P<0.05);(2)≤6岁组,术后3mo B/M值升高较>12岁组明显(P<0.05)。(3)重度弱视组术后1mo的B/M值升高较轻度弱视组明显(P<0.05); 术后3mo,重度弱视组B/M值升高较轻度、中度弱视组明显(P<0.01)。

      结论:经过弱视治疗后视力仍难以提高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建议6岁前行斜视矫正手术,特别是重度弱视及内斜视患儿(调节性内斜视除外)。早期手术有利于弱视的进一步治疗及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 >调查研究
    • 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4, 14(7):1288-12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2

      摘要 (1377) HTML (0) PDF 404.31 K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青海省玛沁县的世居藏族人群进行视力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抽样调查。

      结果:受检人数为2 511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29例37眼,患病率为1.15%,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21例23眼(0.8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10眼(0.20%)、视网膜血管炎3例4眼(0.12%)。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盲及低视力为23眼(0.92%)。

      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高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海拔和体质量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眼底病。

    • 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调查

      2014, 14(7):1292-12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3

      摘要 (1407) HTML (0) PDF 372.21 K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翼状胬肉的患病率。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个村,1个社区,4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共3 628人,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实际受检人数为3 393人,受检率为93.52%。检出翼状胬肉患者843例,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24.85%。

      结论:东莞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翼状胬肉患病率与年龄、工作环境有关,与性别无关。

    • 海南主要黎苗族地区泪道阻塞人群分布特点

      2014, 14(7):1295-12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4

      摘要 (1423) HTML (0) PDF 365.10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探讨海南主要黎苗族地区泪道阻塞人群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海南省主要黎苗族地区, 5 353例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对调查者进行眼部检查,并进行泪道冲洗,然后填写泪道阻塞调查表。分析海南省主要黎苗族地区泪道阻塞患病率及人群分布特点。

      结果:海南省主要黎苗族地区泪道阻塞患病率为4.47%,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分别为2.62%及5.93%。男女两组患病率分别为1.69%及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21,P=0.0000)。40~6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70~79岁次之,好发女性。乐东县、陵水县、白沙县、昌江县患病率高于保亭县、琼中县、五指山市。左右眼别患病率比较,无差异。

      结论:海南省主要黎苗族地区泪道阻塞患者群主要为40~79岁年龄段,好发于女性。城乡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患病率较高与年龄、性别、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卫生环境等有关; 同时干燥多风的地区患病率高于湿润少风的地区。

    • 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危险因素分析

      2014, 14(7):1298-13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5

      摘要 (1278) HTML (0) PDF 430.03 K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民汉学校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在册小学一、三、六年级及初中三年级学生。现场调查人员由眼科医师、眼科检查技师、验光师和联络人员组成,正式调查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预调查。根据研究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按照自愿同意的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眼部检查,使用统一仪器测量眼压、角膜曲率、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等研究指标。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双录入,全部统计工作均由SPSS 17.0完成。

      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实际调查1 922人,受检率是91.4%,近视眼患病率为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民族、年龄、性别、父母近视情况、每日课余读写时间和不良读写习惯与近视眼患病密切相关(OR=0.149,95% CI:0.103~0.216,P=0.000; OR=1.372,95% CI:1.296~1.453,P=0.000; OR=1.517,95% CI:1.200~1.918,P=0.000; OR=0.695,95% CI:0.602~0.804,P=0.000; OR=1.310,95% CI:1.086~1.581,P=0.005; OR=0.655,95% CI:0.486~0.882,P=0.005)。

      结论:民族、年龄、性别、父母近视情况、每日课余读写时间和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眼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教学研究
    • 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4, 14(7):1303-13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6

      摘要 (1753) HTML (0) PDF 426.84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临床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选择5个班,共148人作为试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另外随机选择5个班级,共151人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模式作为对照,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采用调查表对试验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对PBL的评价信息。

      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平均值(78.35±7.63)明显高于对照组(71.68±6.37)(P <0.001); 大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使他们在查阅、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且使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得到印证,在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教师也普遍认为PBL教学模式下的课题气氛更活跃,学生发言更积极主动,师生关系更融洽。

      结论: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临床眼科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回顾与思考

      2014, 14(7):1307-13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7

      摘要 (1393) HTML (0) PDF 370.01 K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临床医学生培养的多元化,在职研究生的培养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眼科在职研究生是很多学院和导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临床眼科在职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法的探索。

    • >临床报告
    •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前葡萄膜炎患者眼前段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2014, 14(7):1310-13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8

      摘要 (1385) HTML (0) PDF 812.68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前葡萄膜炎患者眼前段病变严重程度和炎性指标以及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表现等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 55例AS伴前葡萄膜炎患者裂隙灯下眼前段病变情况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骶髂关节的核磁共振表现。前葡萄膜炎严重程度根据EIU的临床标准改良,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程度根据SPARCC的骶髂关节(SIJ)评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AS患者55例中,EIU评分为2~10分,SPARCC评分为0~22分。进一步分析表明,葡萄膜炎评分与ESR(r=0.869,P<0.001)和CRP(r=0.485,P<0.001)均密切相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前葡萄膜炎严重程度与骶髂关节炎症程度不相关(r=0.237,P=0.081)。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前葡萄膜炎局部自身免疫炎症和骶髂关节的炎症及后续的骨化可能是各自独立的两个进程。

    • 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2014, 14(7):1313-13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39

      摘要 (1681) HTML (0) PDF 387.36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200g/L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168 例(包括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58 例; 化学烧伤24例; 胬肉手术术后86例),随机分成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84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组(bFGF,84例)。 两组均滴眼4次/d,共7d。观察上皮缺损修复和患眼局部症状、体征等指标。

      结果: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和bFGF组疗效判断指标较治疗前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有效率(83.3%)高于bFGF组(69%); 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角膜炎、化学烧伤和手术所引起的有效率分别为 72.4%,69.2% 和95.2%; 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2014, 14(7):1316-13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0

      摘要 (1398) HTML (0) PDF 359.46 K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9-12/2012-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8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B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前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12mo,并记录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矫正视力高于A组;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仅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PCO发生率(12%)远低于A组(53%),其他并发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相比,联合了前节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能更好的改善术后矫正视力和减少PCO的发生。

    • 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2014, 14(7):1319-13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1

      摘要 (1195) HTML (0) PDF 346.27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型虹膜夹持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8例50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有晶状体眼Verisyse前房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及前房内炎症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28例50眼均顺利在前房内植入虹膜夹持的人工晶状体,术后所有患者视力较术前均增加。术后1a,裸眼视力38眼(76%)≥1.0,12眼(24%)≥0.5,最佳矫正视力40眼(80%)≥1.0,10眼(20%)≥0.5。术后22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前房植入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较好的安全有效的矫正视力的方法,术后屈光效果令人满意。

    • 国产回弹式眼压计在儿童眼压测量中的应用

      2014, 14(7):1322-13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2

      摘要 (1537) HTML (0) PDF 700.88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回弹式眼压计在儿童眼压监测中的应用。

      方法:对本院眼视光门诊就诊的108例儿童进行两眼眼压测量,年龄大于13岁的儿童回弹式眼压计(rebound tonometer,RBT)测量完成后左眼进行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眼压测量。

      结果:两眼均顺利完成RBT眼压测量的儿童100例,成功率92.6%(100/108),其中13岁以上24例。24例左眼RBT和GAT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6.0±3.0mmHg(1kPa=7.5mmHg)和15.7±2.8mm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9,P<0.05)。100例儿童的左右眼眼压均呈正态分布,平均值分别为16.0±2.8mmHg和16.2±2.6mm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3,P<0.05)。

      结论:国产回弹式眼压计在儿童眼压测量中简单易操作,无需麻醉,准确性较高,能够较好满足临床儿童眼压测量的需求。

    • 玻璃体切割联合睫状突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4, 14(7):1325-13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3

      摘要 (1755) HTML (0) PDF 353.33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需行玻璃体手术且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眼内睫状突光凝术,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12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术后及眼外伤。本术式主要是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立即采用眼内光凝导管直接对睫状突进行光凝,直到睫状突出现白色萎缩或爆破音为止,曝光时间0.1~0.2ms,能量300~500mW。术后随访6mo,分别于术后1wk; 1,6mo观察14只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研究发现11眼眼压出现明显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光凝术后1wk平均眼压为16.7±14.4mmHg,1mo为15.7±8.8mmHg,6mo为12.9±4.5mmHg,与治疗前(39.6±10.0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3眼再次出现眼压升高,因其不具备再次玻璃体手术适应证而给予了经巩膜或内窥镜下睫状体突光凝术。随访期间患眼未出现眼内炎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结论:眼内睫状突光凝与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可同时处理原发疾病和青光眼。该术式可在直视下准确光凝睫状突,对治疗需要玻璃体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复方血栓通对NPDR激光光凝术后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影响

      2014, 14(7):1327-13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4

      摘要 (1512) HTML (0) PDF 371.78 K (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对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激光光凝术后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已行激光光凝术后的NPDR患者41例72眼,给予复方血栓通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检测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眼视网膜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平均血流速度(Vm)均增高,而阻力指数(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眼视力改善,总有效率85%。治疗后视力提高值和患眼的PSV,Vm和RI的变化差值呈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复方血栓通对NPDR激光光凝术后患者的视网膜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和患者视力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

    • 显微镜下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疗效

      2014, 14(7):1329-13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5

      摘要 (1513) HTML (0) PDF 341.71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对55例5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放视网膜下液,寻找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玻璃体腔注无菌空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患者50例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随访6~12mo,最终复位率为91%,1例二次外路手术复位,4例复发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55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后巩膜炎眼科影像学特征

      2014, 14(7):1331-13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6

      摘要 (1904) HTML (0) PDF 2.55 M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描述后巩膜炎的眼科影像学特征。

      方法:在我院2008-10/2013-06期间确诊的后巩膜炎患者16例2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B超、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CT结果,对后巩膜炎眼科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B超表现分为弥漫型和结节型两种,弥漫型表现为巩膜弥漫增厚,其后有筋膜囊水肿性低回声暗区与视神经相连,形成典型的“T”形征; 结节型表现为巩膜结节型回声增强,内部结构较规则。FFA表现为动脉早期见斑驳状相对弱荧光,动静脉期出现多发针尖样强荧光,逐渐变大融合; 晚期荧光素渗漏至视网膜下组织; 视盘有不同程度的强荧光,边界欠清或不清。CT结果表现为眼球球壁增厚。

      结论:后巩膜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患者,其眼科影像学的表现多变,以B超表现较有特异性; 选择合理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准确诊断后巩膜炎,避免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发生。

    • 滑石粉对LASIK术后发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影响观察

      2014, 14(7):1334-13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7

      摘要 (1512) HTML (0) PDF 415.66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是否戴无菌滑石粉手套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的发生率,证实残留滑石粉对DLK发生起重要作用。

      方法:收集单纯手消毒法行LASIK手术的患者563例1 126眼作为观察组,采用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法行手术的患者592例1 18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第1,7d复查,观察DLK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对DLK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第1d,观察组DLK发病率为7.4%(83眼),其中Ⅰ期为4.6%(52眼),Ⅱ期为2.8%(31眼); 对照组为12.2%(144眼),其中Ⅰ期为7.7%(91眼),Ⅱ期为4.5%(53眼)。术后第7d,两组DLK均消退。对照组2例3眼(术后第8d首次复查,未按时行氟米龙点眼治疗)出现Ⅳ期DLK。观察组DLK的发生率(P<0.01)及严重程度(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滑石粉是LASIK术后DLK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单纯手消毒法可以去除滑石粉的刺激作用,明显降低DLK的发生率。

    • 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难治性弱视

      2014, 14(7):1337-13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8

      摘要 (1582) HTML (0) PDF 362.63 K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在难治性弱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98例98眼难治性弱视患者,根据自愿原则给以配戴RGP镜及继续配戴框架眼镜,并继续予以正规弱视训练6mo,观察两组的弱视治疗效果(当天,1,3,6mo矫正视力)及RGP组并发症。

      结果:RGP组同期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组提高明显; 治疗6mo后,RGP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且RGP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于治疗难治性弱视患者,配戴RGP比配戴框架眼镜能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

      2014, 14(7):1340-13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49

      摘要 (1074) HTML (0) PDF 356.16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给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采用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术,环形置管。

      结果:患者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mo,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确切,避免分次手术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及合并症

      2014, 14(7):1342-13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0

      摘要 (1398) HTML (0) PDF 342.91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狭窄或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7/2011-09在我院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56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狭窄或阻塞患者。

      结果:术后3mo拔管后行泪道冲洗全部通畅,随访2a后有效率达95%。

      结论: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下泪管狭窄或阻塞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 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探讨

      2014, 14(7):1344-13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1

      摘要 (1607) HTML (0) PDF 446.35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婴幼儿,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87例102眼患儿分成三个不同的年龄段组:第一组:25天龄~3月龄21例26眼; 第二组:>3~7月龄31例36眼; 第三组:>7~24月龄35例40眼。对第一组实行泪囊鼻泪管按摩+滴眼液治疗; 对第二组进行泪道加压冲洗治疗; 对第三组施行鼻泪管探通术治疗。

      结果:第一组患儿经泪囊鼻泪管按摩+滴妥布霉素眼液治疗通畅者12眼,治愈率为46.2%; 第二组患儿经泪道加压冲洗治疗通畅者33眼,治愈率为91.7%; 第三组患儿经鼻泪管探通术治疗通畅者36眼,治愈率为90.0%。第二组和第三组效果明显优于第一组(χ2=15.71,P<0.01; χ2=15.27,P<0.01); 第二组和第三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χ2=0.02,P>0.05)。

      结论: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应该区分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泪道加压冲洗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首选方式。

    • 改良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9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 14(7):1348-13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2

      摘要 (1601) HTML (0) PDF 371.95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0/2013-12单侧慢性泪囊炎患者94例, 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方法在传统术式上进行以下改良:(1)麻醉后填塞鼻腔,减轻疼痛和出血;(2)手术中不切断内眦韧带;(3)只缝合鼻黏膜上瓣;(4)置管;(5)皮肤分层美容缝合。术后随访3mo~2a,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94例94眼,术后93例93眼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99% ; 无效1例1眼(1%)溢泪,泪道冲洗不通畅。

      结论:改良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远期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手术方法。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

      2014, 14(7):1350-13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3

      摘要 (1840) HTML (0) PDF 342.95 K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重度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眼科门诊诊断明确的眼睑痉挛的患者113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并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59例(52.2%)症状完全缓解,49例(43.4%)明显改善,4例(3.5%)部分改善,1例无效(0.9%),总有效率达到99.1%。起效时间1~14d,大多于14d内达到最佳效果,疗效持续1~9mo。不良反应可出现轻度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下垂、局部皮下瘀血等共23例,均在2~4wk内恢复。

      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重度眼睑痉挛安全、有效。

    • 联合手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松弛

      2014, 14(7):1352-13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4

      摘要 (1391) HTML (0) PDF 358.48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本院2011-01/2013-01对21例33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患者施行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穹隆结膜切口),随访12~24mo,观察其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完全矫正,未见复发或过矫现象发生,手术治愈率为100%,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 改良式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的疗效观察

      2014, 14(7):1354-13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5

      摘要 (1640) HTML (0) PDF 339.74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2-08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218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缝线加缘间切开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1a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mo和术后1a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1mo,观察组痊愈的有124例,痊愈率为96.9%,对照组痊愈的有84例,痊愈率为93.3%。两组患者痊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a,观察组痊愈的有111例,痊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的有58例,痊愈率为64.4%,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式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缝线加缘间切开术,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外涂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2014, 14(7):1356-13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6

      摘要 (1550) HTML (0) PDF 349.63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带状疱疹外涂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配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局部外涂; 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常规阿昔洛韦软膏外用。

      结果:治疗后10d平均治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局部外涂配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明显。

    • 首诊于眼科的鼻腔鼻窦疾病39例临床分析

      2014, 14(7):1358-13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7

      摘要 (1592) HTML (0) PDF 1.26 M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我科2006-03/2013-06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鼻科疾病患者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39例经眼眶、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确诊,37例治愈,2例恶性肿瘤。

      结论:部分鼻科疾病早期往往无鼻部症状,以眼科症状就诊, 如眼科医生对此认识不足极易误诊,因此, 对眼科治疗无效时需请耳鼻咽喉科会诊,并提高对鼻眼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

    •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婴幼儿眼眶蜂窝组织炎的临床应用

      2014, 14(7):1361-13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8

      摘要 (1452) HTML (0) PDF 912.48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婴幼儿眶蜂窝组织炎患眼在治疗前、中、后的视觉诱发电位变化,探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婴幼儿眼眶蜂窝组织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3例眼眶CT确诊的单眼眶蜂窝组织炎患儿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以患眼作为观察组,健眼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视觉诱发电位在治疗前、中、后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视觉诱发电位有明显改变。随着治疗的进行,观察组患儿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提高,潜伏期缩短。

      结论:在婴幼儿眼眶蜂窝组织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对患儿的视功能进行监测是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

    • LASIK手术患者人格特征分析

      2014, 14(7):1364-13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7.59

      摘要 (1800) HTML (0) PDF 392.19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人格特征,为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心理学评估依据。

      方法:选择53例个体化LASIK手术患者(A组)、75例标准LASIK手术患者(B组)及71例屈光不正非手术患者(C组),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对三组患者进行个体测试并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向方差分析。

      结果:与C组比较,A组患者持强性和紧张性因素的得分显著偏高,稳定性因素得分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敢为性和实验性因素得分偏高,怀疑性因素得分偏低,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比较,持强性、敢为性和怀疑性因素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LASIK手术患者具有特殊人格特征,固执己见,遇事多疑的患者更趋于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手术前应采用适当心理评估。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