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Mohammad Mostafa Khater , Mohammad Sameh El-Shorbagy
2015, 15(10):1675-16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埃及Tanta大学医院与隐形眼镜相关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不同流行病学特点,评估这类疾病各方面的特点,以提高患者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09-01/2013-12期间在眼科门诊就诊的所有角膜炎患者仔细检查,并对所有与隐形眼镜相关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一步检查和调查。
结果:本研究期间,总共108 496位有不同主诉的患者中,1463例(1.3%)患有不同形式的角膜炎,其中151例(0.1%)为隐形眼镜相关感染性角膜炎。结果发现患有隐形眼镜相关感染性角膜炎常见的年龄群<30岁,大多数是学生(64%),家庭人数多且较为拥挤,农村居民高于城市居民,患者采用户外水源及污水处理不卫生。从病史分析发现:隐形眼镜相关感染性角膜炎通常为彻夜使用,储存或者配戴不卫生,或者隐形眼镜来源不安全,例如化妆品商店和理发店。结膜囊微生物培养结果提示阳性率92%,阴性率8%。大多数培养阳性的病例是由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共53例(38.1%),单纯细菌感染43例(30.9%),真菌31例( 22.3%),阿米巴12例(8.6%)。
结论:与隐形眼镜相关的感染性角膜炎常见于学生群体,与农村生活、户外供水、不卫生的污水处理等危险因素有关。彻夜配戴、储存或配戴不卫生及隐形眼镜来源不安全都可增加隐形眼镜相关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
Servet Cetinkaya , Yasemin F Cetinkaya , Nursen O Acir , Zeynep Dadaci
2015, 15(10):1680-16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2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在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房内应用莫西沙星预防眼内炎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6mo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65例65眼。部分患者手术结束时前房给予莫西沙星,另外一部分作为对照组未使用莫西沙星。对患者术前和术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角膜水肿、前房形态进行检查。
结果:共33例患者(男19,女14)使用了莫西沙星,平均年龄64.81±11.61(41~82)岁; 32例患者(男15,女17)没有使用,平均年龄65.43±11.10(42-81)岁。患者的年龄(P=0.827)和性别(P=0.396)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接近20/130。术后,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0/25和20/23(P=0.160)。术前莫西沙星组眼内压为14.93±2.77(11-21)mmHg,对照组为15.06±2.42(12-21)mmHg(P=0.850)。术后,两组眼内压均无统计学差异\〖莫西沙星组:14.06±2.31(10-19)mmHg; 对照组:14.03±2.36(10-19)mmHg(P=0.726)\〗。两组角膜水肿(P=0.623)与前房细胞发生率(P=0.726)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白内障手术后给予莫西沙星预防眼内炎是安全而有效的。
赵武校 , 林恩韦 , 刘洪婷 , 蓝方方 , 刘伟民 , 黄建忠
2015, 15(10):1684-16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敏感者LASIK术后早期出现的异常眼压波动对视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共15例LASIK术后发生激素性高眼压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另15例未出现高眼压的LASIK术后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嘱定期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被采集用于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高眼压与术前相比,眼压波动幅度达10.6±4.4mmHg(21.3~32.9mmHg); 患者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1)裸眼视力:术后眼压正常时优于术后高眼压时的裸眼视力(P<0.001); 2)对比敏感度:术后眼压正常时,患者在3、6、12、18 c/d各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高眼压时的对比敏感度(均为P<0.05); 3)波前像差: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患者在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球差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 4)角膜地形图: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在Q值、后表面Diff值、角膜中央厚度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对照组:随访期内,除角膜中央厚度随时间而增厚外,其它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LASIK术后激素易感者发生的短期异常眼压波动可引起显著的视功能改变,而控制眼压波动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表现。
2015, 15(10):1691-16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TGF-β1诱导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 fibroblasts, HTFs)增殖及Ⅰ型胶原纤维合成的影响。
方法:首先,将不同浓度(200、400、600、800nmol/L)TSA作用HTFs共24h后,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然后,不同浓度(400、600nmol/L)TSA与5ng/mL TGF-β1混合作用于HTFs共24h,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最后,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400、600nmol/L)TSA与5ng/mL TGF-β1混合以及600nmol/L TSA对HTFsⅠ型胶原纤维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MTT证实,与对照组相比,400nmol/L及以上浓度TSA作用组,HTFs活力显著下降(P<0.05); 两种浓度(400、600nmol/L)TSA均可减弱TGF-β1促HTFs增殖的作用(P<0.05); RT-PCR和Western-blot证实两种浓度(400、600nmol/L)TSA对TGF-β1诱导上调的Ⅰ型胶原纤维在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有逆转作用。
结论:TSA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TFs增殖,并减弱Ⅰ型胶原纤维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
2015, 15(10):1695-16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脂联素对C57BL/6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和脂联素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7d(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以诱导OIR模型。脂联素注射OIR模型组在P7~P15每天接受腹腔注射重组鼠脂联素蛋白(3.0μg/g),生理盐水注射OIR组则于上述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小鼠均于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情况; 取左眼行视网膜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应用Western-blot测定左眼视网膜组织中iNOS、nNOS、eNOS的表达; 取右眼视网膜组织定量检测ROS/RNS含量以及NO水平。
结果: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较生理盐水注射OIR组明显减少(t=7.304,P<0.01),病理性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t=2.654,P<0.01); 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ROS含量较生理盐水注射组明显降低(t=13.349,P<0.01); 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O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3.023,P<0.01),iNOS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5.112,P<0.01),eNOS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7.421,P<0.01),nNOS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1.074,P>0.01)。
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eNOS促进生理性NO生成,同时又能抑制ROS/RNS的产生,在OIR进程中发挥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孟丽珠 , 陈松 , 陈蕾 , 刘艳 , 林锦镛 , 王玉川 , 韩梅
2015, 15(10):1700-17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6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小干扰RNA(siRN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用于糖尿病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以pSilencer2.1-U6neo为质粒载体,构建HIF-1α.siRNA 重组质粒。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39只)。实验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5只)、基因治疗组(12只)和空载体组(12只)。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大鼠均不做转染; 基因治疗组和空载体组分别转染HIF-1α.siRNA 重组质粒和pSilencer空载体质粒。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分别于干扰后24、48、72h,1wk时计算VEGF蛋白的抑制效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HIF-1α.siRNA 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为目的序列。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内界膜不完整,新生血管芽、新生血管簇呈垂直状突破内界膜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EGF阳性表达为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正常对照组VEGF蛋白呈弱阳性表达,而DR对照组和空载体组表达明显增强,基因治疗组较DR组和空载体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抑制率24、48、72h和1wk时分别为:27.4%、40.6%、47.5%、64.5%。
结论:HIF-1α.siRNA重组质粒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2015, 15(10):1705-17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7 CSTR: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玻璃酸钠对干眼眼表变化的影响。
方法:制备新西兰兔干眼动物模型,使用1g/L玻璃酸钠和3g/L玻璃酸钠滴滴液治疗,分别作为低浓度治疗组(B组)和高浓度治疗组(C组),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组(A组)。分别观察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结膜杯状细胞及黏蛋白表达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治疗后D7和D14时,B组及C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A组(P<0.05),泪液分泌、杯状细胞密度及黏蛋白含量高于A组(P<0.05)。C组角膜泪液分泌和杯状细胞密度高于B组(P<0.05)。与B组和C组相比较,A组角膜及结膜上皮细胞层变薄,角膜及结膜基质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玻璃酸钠能够改善干眼眼表损害,且高浓度治疗效果优于低浓度。
2015, 15(10):1709-17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将2014-04/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照患者术前是否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分为两组:角膜接触镜组(60眼)和非角膜接触镜组(60眼)。采用NIDEK confoscan4型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6mo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并记录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的屈光度数、切除基质透镜的厚度、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裸眼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角膜接触镜组术前及术后1wk,1、6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4、2.488,P=0.460、0.061)。角膜接触镜组术前及术后1wk,1、6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5,P=0.939),但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3,P=0.002); 经LSD-t检验,角膜接触镜组的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术后1wk时(30.70±4.08)%较术前(32.23±4.15)%明显降低(P=0.045); 术后1mo时(33.05±4.28)%恢复至术前水平(P=0.364); 术后6mo时(34.06±5.1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两组之间比较,角膜接触镜组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于术前及术后1wk; 1mo时明显低于非角膜接触镜组(t=2.051、1.723、2.092,P=0.037、0.042、0.034),但术后6mo时与非角膜接触镜组无明显差异(t=0.131,P=0.986)。
结论:在保留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的条件下,SMILE手术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影响,仅对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造成短暂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没有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大,SMILE手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角膜屈光手术。
龙巧燕 , 陈青山 , 陈玉华 , 刘娇 , 朱远飞 , 廖海兰
2015, 15(10):1713-17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09 CSTR:
摘要:目的:比较激光多点扫描与单点多次扫描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01/2014-01期间我们收治的50例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43眼,采用577nm激光多点扫描一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41眼,采用单点多次扫描完成PR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F-ERG a波振幅、F-ERG b波振幅,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激光能量、光斑数量、能量密度。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d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低于治疗前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17)。两组间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d,1、2、6、12mo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d的F-ERG a波振幅均低于治疗前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25)。两组间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d, 1、2、6、12mo的F-ERG a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d的F-ERG b波振幅均低于治疗前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6,P=0.031)。两组间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d, 1、2、6、12mo的F-ERG b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光斑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激光能量高于对照组,能量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点扫描一次完成PRP治疗与单点多次完成PRP治疗的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多点扫描一次完成PRP的治疗方案能量密度较低,产生的激光损伤较小。
2015, 15(10):1717-17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0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Chemerin 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以2012-01/2013-12期间就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imple diabetic retinopathy,S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mopathy,PDR)组三组,以健康志愿者(normal controls,NC)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hemerin水平,同时检测TNF-α、脂联素等炎症因子水平,收集患者体重指数、血脂、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
结果:NC组、NDR组、S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Chemerin依次为12.35±3.56、26.50±5.34、34.67±7.72、 40.97±8.97μg/L,SDR组、PDR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NC组和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hemerin水平与TNF-α正相关(r=0.8746,P<0.01),与脂联素负相关(r=-0.7418,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emerin为DR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8.458,95%CI:1.611~44.410,P=0.012)。
结论:DR患者血清中Chemerin水平升高,其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5, 15(10):1720-17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1 CSTR:
摘要: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复方樟柳碱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的疗效。
方法:采用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将122例单眼发病NAION患者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A(40例40眼)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次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次/d; 对照组B(41例41眼)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次肌肉注射,1次/d; 联合组(41例41眼)同时给予复方樟柳碱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连续治疗4wk。每天观察视力、眼底,治疗结束后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OCT,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联合组视力、视野恢复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纤维层变薄联合组少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对照组视力、视野、视神经纤维层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A治疗有效率为70%,对照组B有效率为65.9%,联合组有效率为92.7%,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对照组间总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复发樟柳碱可显著提高NAION治疗效果。
2015, 15(10):1723-17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2 CSTR:
摘要: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在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热应激蛋白质,当细胞处于应激条件时(如热休克、病原体感染、组织损伤、生理逆境等)其表达量明显提高。HSP60是热休克蛋白的重要家族之一,可以被各种刺激所诱导而产生,并可以被应激或坏死的细胞所释放,其在抗感染、自身免疫、衰老以及凋亡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HSP60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就HSP60在眼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2015, 15(10):1727-17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3 CSTR:
摘要:
蛋白质解旋包括高级结构的改变、二硫键的形成及断裂等; 蛋白质的解旋广泛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其中高级结构的改变对构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蛋白质解旋对构象性疾病的影响,并以白内障及阿尔兹海默症为例,探寻此类疾病共有的某些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干预途径。
2015, 15(10):1730-17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4 CSTR:
摘要:
目前,国内外已将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 IOL)植入作为治疗儿童白内障的首要选择。但是,儿童眼特别是婴幼儿眼的IOL植入一直是眼科界关注的问题。适时的白内障摘除术后IOL植入对于屈光矫正、视功能建立、预防弱视和双眼视功能重建都有极大的作用。然而,有关婴幼儿白内障摘除术后IOL植入问题,在儿童白内障治疗方案上始终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IOL植入的时机问题上。理论上讲,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原则是越早越好,目的是去形觉剥夺因素,打开视觉通路,及时植入IOL,促进视觉发育。但如何找到既“早”又安全的IOL植入时间点无疑对患儿视功能的康复是大有益处的,本文就国内外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IOL植入问题进行综述。
2015, 15(10):1734-17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5 CSTR:
摘要:
1990年代,一种新型的超短超快激光—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FS)出现并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超短脉冲形式运转的近红外光。1飞秒等于千万亿分之一秒(1×10-15s)。如此快的脉冲激光很少将热量和振动传导至周围组织,从而较少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板层瓣,即飞秒激光辅助下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来,其应用于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移植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飞秒激光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主要是应用飞秒激光可以制作角膜植片和植床,准确切割各层病变角膜组织,即使在轻度的角膜斑翳和角膜水肿时,也可以达到部分切割的目的。
2015, 15(10):1737-17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6 CSTR:
摘要:
随着现代白内障摘除技术的进步和各种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需要,在各种前囊造口方式中,连续环形撕囊技术(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以其撕囊口光滑、抗张力强、支撑囊袋完整和维持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强等优势目前在临床上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本文概述了该项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在特殊白内障手术中提高其成功率的辅助手段,同时浅谈和展望了飞秒激光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2015, 15(10):1741-17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7 CSTR: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被视为引起视觉受损的重要疾病之一,它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视网膜周边血管异常,包括大片无血管灌注区及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大量研究证明ROP会影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且对视杆细胞影响较视锥细胞显著,后期还大多引起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一系列的视功能异常表现,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经治疗后即使视网膜本身血管增殖病变消失,但ROP光感受器细胞的异常发育及由此导致的视功能障碍会持续存在。目前临床上对视网膜功能的最佳评估手段主要是视觉电生理,尤其是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可反映神经节细胞以前整个视网膜的功能状态,对评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功能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ROP对神经视网膜发育(主要是光感受器细胞)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ROP后期视功能改变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从而指导我们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法。
2015, 15(10):1745-17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8 CSTR:
摘要:
胶原蛋白(collagen)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理特性,包括四级结构、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止血性能等,这些特性是其广泛应用的基础。胶原蛋白与眼科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比如圆锥角膜、结膜松弛症、高度近视等。本文综述胶原蛋白在眼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5, 15(10):1749-17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19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确定VEGF在糖尿病大鼠眼病各阶段表现,为临床治疗阶段提供最有效的参考。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研究VEGF在糖尿病眼病病程中表达的随机对照实验。对入选文献用Jadad评分表(共5分)进行评分,经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综合,按时间段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纳入高质量文献8篇,异质性检验排除两篇。数据综合显示糖尿病大鼠眼内VEGF的表达上升了1.62%, 95%CI(1.20,2.03),P<0.01。
结论:VEGF在2~6月龄糖尿病大鼠眼内组织各个阶段中表达增强,但强度在逐渐下降。
2015, 15(10):1753-17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0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检索收集国内外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与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情况,评价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如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经审稿人审核发表选取2006-01-01/2015-01-31的关于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与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预防作用的文章,共纳入5篇文献,通过提取数据,观察采取与未采取该预防措施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比较OR值和95%CI,进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得出结果。
结果:Meta分析比较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与对照组,以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作为指标,统计结果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OR=0.11,95%CI=0.07~0.18,P<0.01),提示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组与未注入头孢呋辛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可有效地降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2015, 15(10):1757-17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时间感知、疼痛评分和术后满意度的关系。
方法:纳入白内障手术患者90例90眼的手术病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术中疼痛。根据VAS结果为0分,1~3分,>3分,分别分成Ⅰ级疼痛组,Ⅱ级疼痛组和Ⅲ级疼痛组,比较组间的年龄、性别、眼别,以及手术时长客观值、主观值和术后满意度。
结果:三组不同疼痛评分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和眼别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疼痛评分越高的手术病例实际的手术时间比较长(P<0.05),疼痛评分越高的手术病例患者感知的手术时间也比较长(P<0.05),Ⅰ级疼痛组和Ⅱ级疼痛组的患者能够准确的感知手术时长,而Ⅲ级疼痛组的患者已无法准确感知手术时长,疼痛评分越高的手术病例患者认为手术不成功的比例较多(P<0.05)。
结论: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时间感知准确性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随着术中疼痛的加重而下降,因此,让患者了解到疼痛不能作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指标是术前访视及宣教的重点。
2015, 15(10):1760-17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2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儿172例257眼。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于术后对患儿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术后眼压变化情况,以术后眼压升高且使用1或2种局部降压药无效时作为手术失败的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小梁切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能够影响手术成功时间的相关因素以及各时点手术成功率曲线的描记。
结果:患儿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0.7(8.4~57.9)mo,随访率为89.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角膜透明度是导致小梁切开术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 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角膜透明度属于与手术成功时间相关的因素(P<0.05)。
结论:术前角膜透明度与眼压相比,更能够稳定的反映出婴幼儿型青光眼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患儿进行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以及眼压水平检测,能够作为预测术后眼压控制效果。
2015, 15(10):1763-17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对视功能的改善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本院2012-01/2014-06 NVG患者100例129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67眼,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观察组50例62眼,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评估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视力恢复、眼压及眼底状况,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野缺损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率为95.2%(59/62),高于对照组83.6%(56/67); 观察组视力4.3~4.7为62.9%(39/62),高于对照组49.3%(33/67),观察组视力≤4.3为25.8%(16/62),低于对照组43.3%(29/67)(P<0.05); 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和眼压分别为8.20±0.41s和18.50±0.48mmHg,低于对照组9.42±0.30s和23.94±0.52mmHg(P<0.05); 观察组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6.19±0.27d,低于对照组8.37±0.31d(P<0.05); 观察组治疗后RNFL厚度为91.12±2.05μm,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5.06±2.19μm,观察组治疗后视野缺损值为13.44±0.59dB,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5.92±0.56dB(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NVG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及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5, 15(10):1766-17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02/2013-09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晚期NV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为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给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随访12mo。
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下降,A组术后眼压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治疗成功19例(83%), B组治疗成功12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P=0.028)。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成功率较高。
2015, 15(10):1769-17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45例47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2mg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情况。
结果:术中并发症:有7眼(15%)发生医源性裂孔,有13眼(28%)发生视网膜出血; 术后并发症:13眼(28%)发现曲安奈德进入前房,有9眼(19%)前房积血,有6眼(13%)发生眼底出血; 术后视力:术后3mo 有35眼(74%)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mo有27眼(57%)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 术后眼压:术后第7d,1、3、6mo时眼压分别为23.47±5.21、26.58±6.35、19.12±5.76、17.43±4.91mmHg,与术前眼压16.32±4.64mmHg比较、术后第7d,1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7d,1、3、6mo时黄斑中央凹厚度分别是404.05±89.71、277.14±41.25、254.82±33.64、226.49±28.57μm,与术前黄斑中央凹厚度433.51±101.02μm比较,术后第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2mg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2015, 15(10):1772-17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6 CSTR: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PDR患者84例84眼,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为28例28眼。A组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 B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C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观察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治疗后,B组、C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三组患者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比较,A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后视力改善有效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2015, 15(10):1775-17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7 CSTR:
摘要:目的:分析硅油填充眼黄斑下积液行硅油取出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2007-01/2013-12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出现黄斑下积液6mo的患者31例31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行硅油取出术,B组行硅油取出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手术后随访时间为6~12(平均为8.33±1.45)mo,对比分析术后3、6mo两组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黄斑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
结果:术后3mo比较各组平均LogMAR 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2.577,P<0.05),A组和B组LogMAR BCVA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3,P<0.05); 术后6mo比较各组平均LogMAR BCVA均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6、3.801,P<0.05),A组和B组LogMAR BCVA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术后各组黄斑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
结论:硅油取出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持续性黄斑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2015, 15(10):1778-17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8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雷珠单抗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根据标准将入组的2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年龄30~70(平均51.58±10.32)岁,双盲随机分配到组Ⅰ和组Ⅱ。组Ⅰ前3mo,每月1次0.5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药物,组Ⅱ前3mo仅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药物。组Ⅰ和组Ⅱ从第3mo起均开始雷珠单抗,PRN(Prore nata)治疗。两组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的BCVA、CRT、实验室检查结果、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果:组Ⅰ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2.67±1.78,治疗1wk,1、2、3、4、6、12mo的BCVA分别为63.67±1.61、66.25±1.60、69.58±1.68、70.75±5.22、65.58±4.34、68.92±3.4、70.17±3.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Ⅰ治疗前CRT为539.00±10.94μm,治疗1wk,1、2、3、4、6、12mo的CRT分别是326.67±20.83、264.58±17.11、232.00±13.04、231.25±78.68、316.00±172.48、218.00±105.25、220.58±33.43μm,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Ⅱ治疗前BCVA为52.25±2.83,CRT为539.92±12.21μm,组Ⅱ治疗3mo BCVA为57.08±3.12,与组Ⅰ治疗3mo BCV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Ⅱ治疗3mo CRT为497.92±11.91μm,与组Ⅰ治疗3mo CR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访视过程中未发现眼部及全身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在短期内能减轻黄斑水肿并提高视力,减少黄斑区荧光渗漏,但在眼内作用的持续时间短,需反复注射。雷珠单抗在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5, 15(10):1782-17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29 CSTR:
摘要:目的:通过视觉质量调查问卷对比研究Q值优化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
方法:设计视觉质量调查问卷,123例245眼行Q值优化的LASIK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患者152例304眼设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术后常规视力、屈光状态检查及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评分,统计分析对比。
结果:术后3mo BCVA较术前提高者,观察组238眼(97.1%),对照组291眼(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38); 屈光度(等值球镜)观察组为0.15±0.58D,对照组为0.11±0.5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P=0.45); 观察组中央角膜Q 值(0.28±0.10)明显低于对照组Q值(0.67±0.13)(t=-38.71,P=0.00)。术后3mo观察组视觉质量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01,P=0.00),观察组在夜视力、暗环境视野、精细辨别力、对比辨别力、夜间眩光及视疲劳症状项目上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Q值优化与标准模式的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安全有效,但采用Q值优化由于能够更好地维持角膜非球面形态,与标准模式比较其术后主观视觉质量更好,满意度更高。
2015, 15(10):1786-17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对术前发现合并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的近视患者优先进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屈光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6例65眼术前检查发现有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外)的患者进行Trans-PRK治疗,其中先行眼底激光治疗后行Trans-PRK的21例33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先行Trans-PRK后行眼底激光治疗的25例32眼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均对患者术后视网膜情况、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进行随访,观察并分析。
结果:研究组Trans-PRK术后2wk及视网膜光凝后1mo检查,均未发现视网膜裂孔增大,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变性区范围无扩大,程度未加深。对照组于视网膜光凝后1mo及Trans-PRK后1mo检查见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均稳定,未见扩大及加深。
结论: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近视患者先行Trans-PRK或者先行视网膜光凝均未对视网膜病变造成影响; 对术前检查发现合并视网膜病变(除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优先进行Trans-PRK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为患者争取了尽快恢复裸眼视力、参加体检的时间。
2015, 15(10):1789-17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1 CSTR:
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屈光参差性患儿综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4-10间收治的10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经过6~18mo的治疗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A、B、C三组,A组54例,治疗效果判定为治愈; B组34例,治疗效果判定为进步; C组12例,治疗效果判定为无效。对其年龄、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屈光参差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三组患者之间屈光参差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治疗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注视性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对综合治疗效果影响程度依次为弱视程度、屈光参差程度、注视性质、年龄、依从性。
结论:屈光参差性患儿综合治疗效果与年龄、治疗的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而与患儿的屈光参差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2015, 15(10):1792-17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2 CSTR:
摘要:目的:改变传统斜视教学法,利用数字归纳法增强斜视授课过程的逻辑性。
方法:研究对象为第四军医大学2009级临床专业八年制本科生共20名,以及2010级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198名。每个专业分两组进行平行授课,两位教员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与数字归纳法进行教学,并在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和随堂测试。
结果:问卷调查和随堂测试显示数字归纳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结论:数字归纳法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和学员学习成绩。
2015, 15(10):1794-17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3 CSTR:
摘要:目的:评价Ⅰ期玻璃体手术联合睫状体缝合治疗合并睫状体离断的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2011-01-01/2014-10-31期间连续收治严重眼外伤合并睫状体离断患者13例13眼。其中2眼钝挫伤,7眼穿通伤和4眼破裂伤,伴随症状有角膜裂伤、角巩膜缘裂伤、巩膜裂伤、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瞳孔括约肌撕裂、晶状体破裂或脱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挫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球内异物等。术前检查视力无光感~手动/眼前。术前UBM或三面镜检查或术中发现睫状体离断,脱离范围2:00~6:00。钝挫伤患者眼压分别5.4mmHg和10.2mmHg。手术时间为伤后6h~3d,主要操作包括关闭角膜巩膜伤口、切除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清除积血、视网膜复位、缝合方法复位脱离睫状体。脉络膜出血采用巩膜外穿刺切开放液处理。眼内采用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术后检查13例脱离睫状体均复位。术后1mo,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手动/眼前~4.7,眼压9.8~24.5mmHg(除外严重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角膜水肿1眼),术后三面镜或UBM检查睫状体复位,B超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复位。
结论:对于合并睫状体离断复杂眼外伤眼,采用Ⅰ期玻璃体手术联合睫状体缝合治疗可有效恢复眼球解剖结构,并有效保存视功能。
2015, 15(10):1797-17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角膜炎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3-05/2014-10我院收治的84例101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2wk后观察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病毒性角膜炎各症状(畏光、流泪、疼痛、异物感)及各体征(睫状充血、角膜上皮缺损、角膜基质水肿、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更昔洛韦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更昔洛韦组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更昔洛韦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阎艳 , 武鹏安 , 刘先宁 , 王东岳 , 张仙娇 , 崔家瑞
2015, 15(10):1800-18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5 CSTR:
摘要:目的:寻找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切片快速、准确、方便操作的特殊染色方式。
方法:采用经真菌培养均为阳性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标本38例,常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进行4μm石蜡切片,脱蜡至水,选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法和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PAS)进行染色对比。
结果:异硫氰酸荧光素法检测阳性率为97.4%(37/38),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86.8%(33/38)。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
结论:异硫氰酸荧光素法镜检真菌性角膜炎优于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镜检。
2015, 15(10):1802-18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6 CSTR:
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眼液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评估此种非类固醇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同一位医生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溴芬酸钠组26眼,术前3d及术后2wk应用溴芬酸钠眼液,每日2次,术后2wk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4次; 对照组26眼仅术后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术前及术后1mo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水肿发生率。
结果:手术前后溴芬酸钠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21.077±22.194、221.692±29.685μm,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22.769±21.562、249.538±63.153μ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两组的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是0和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眼液有可能减少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厚,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2015, 15(10):1805-18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7 CSTR:
摘要:目的:比较3.0mm和2.2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
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6例92眼,随机分组:A组48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组44眼行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7d,1、3mo的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干眼症状明显重于B组,术后1wk,1mo角膜荧光染色检查明显多于B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A组基础泪液分泌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2mm切口较3.0mm切口在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持续时间更短。
2015, 15(10):1808-18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8 CSTR:
摘要:目的:确定一个白内障术前安全使用聚维酮碘(PVP-I)消毒冲洗的最佳浓度,为临床眼部手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2012-10/2014-10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0.25g/L PVP-I组(Ⅰ组)和5g/L PVP-I(Ⅱ组)两个浓度组,分别进行不同浓度PVP-I研究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冲洗后结膜囊杀菌均取得明显效果,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冲冼后观察角膜状况,均无严重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严重并发症,Ⅱ组角膜上皮稍有点状脱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冲洗后Ⅰ组患者不适率为12.5%,Ⅱ组为40%,两组不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25g/L浓度的PVP-I术前冲洗消毒结膜囊可有效抑制清除结膜囊细菌,降低对角膜上皮的影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细菌阳性率降低,舒适度增加,为手术区域提高了适宜环境。
2015, 15(10):1811-18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3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前和术后3mo的临床效果,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眼残余散光,人工晶状体转动度数,视远脱镜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Toric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术前UCVA 0.15±0.06,术后UCVA上升至0.65±0.15(P<0.01); 术前BCVA 0.37±0.13,术后BCVA上升至0.85±0.19(P<0.01); 全眼散光由术前2.14±0.69D降低至0.73±0.36D(P<0.01),97%的患者人工晶状体转位<5°,平均旋转2.6°±1.3°,术后3mo视远脱镜率达95%。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的角膜散光,晶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
2015, 15(10):1814-18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治疗麻风病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优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0-01/2013-01在广州麻风村筛查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麻风病患者共72例72眼。按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散光; 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mo,1、2a。
结果:术后1mo观察组视力的恢复较对照组快,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a内的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均较对照组小(P<0.05);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麻风患者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快、对角膜散光影响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2015, 15(10):1817-18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部B超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通过常规检眼镜、眼部B超及OCT对176例278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眼底病检查,计算三种检查方法对眼底病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配对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眼底病诊断的价值。
结果:常规检眼镜检出眼底病32眼(眼底病阳性率为11.5%),眼部B超检出眼底病18眼(6.5%),其中晶状体严重混浊患者有6眼(2.2%),OCT检出眼底病51眼(18.3%),OCT联合眼部B超眼底病阳性病例为57眼(20.5%)。OCT检出眼底病阳性率与B超、常规检眼镜及OCT联合眼部B超检出的眼底病阳性率在α=0.05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三种检查方法比较OCT的价值较大,对黄斑区病变检查灵敏度高,但在患者晶状体严重混浊时,OCT无法获取眼底黄斑区视网膜结构,而眼部B超很好弥补OCT眼底检查的“盲区”,两者联合使用,对眼底病的准确诊断以及术后视力恢复预测价值最大。
2015, 15(10):1820-18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的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3mo内因滤过泡功能不良而眼压升高患者18例23眼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治疗后6mo,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结果:治疗前眼压平均为(24.13±2.94)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即刻、1、3、6mo的眼压分别为15.13±4.93、14.98±5.12、15.18±3.77、15.54±5.07mmHg,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治疗后6mo功能滤过泡形成率和治疗的总成功率均为83%。4眼(18%)治疗失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滤泡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针刺分离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患者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5, 15(10):1823-18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retinopathy,CSCR)的治疗效果。
方法:病例回顾研究。选择14例19眼已确诊的CSCR患者,所有患者均行Snellen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病程6~12mo,进行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治疗后随访6~12mo,观察患者病变区结构和功能改变。对患者治疗前后BCVA和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患者14例19眼经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BCVA为0.57±0.08,与治疗前BCVA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10,P<0.01)。末次随访时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19眼中有17眼(89.5%)视力改善,2眼(10.5%)视力不变。患者治疗后末次随访时CFT为228.44±56.88μm,与治疗前(368.67±32.18μm)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10,P<0.01)。末次随访时OCT检查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7眼(89.5%),部分吸收者2眼(10.5%),随访期间病变无复发。
结论: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对慢性CSCR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2015, 15(10):1826-18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对照组,32例)和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观察组,32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力、视网膜黄斑厚度和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视力进步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两组治疗后1、3、6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3、6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期(P<0.05)。
结论: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视网膜黄斑厚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5, 15(10):1828-18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在施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置于吻合口骨窗处(治疗组)31例; 单纯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31例。随访3~12mo。
结果:术后6mo时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97%,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94%。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Z=14.66,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瘢痕粘连及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2015, 15(10):1830-18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6 CSTR:
摘要:目的:对不规范的眼部药物应用引起的眼表组织损害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58眼患者药物毒性角膜病变病因,对使用药物的种类、频率、周期,以及角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作分类统计,对明确诊断者,停用原有滴眼药物,使用低角膜毒性药物及无防腐剂的滴眼液,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数据表明,药物毒性角膜病变有点状、假性树枝状、弥漫性角膜炎和角膜基质浸润。患者均有多种药物的频繁、长期使用史。患者58眼的平均用药种类为3.60±0.74,平均用药频率12.08±2.12次/d,平均用药时间25.58±11.41d。治疗时间平均为29.5d。治愈54眼,治愈率为93.10%,好转4眼,占6.90%。
结论: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与药物的种类、用药物的频率、使用的时间周期有明显的关系,明确诊断、规范医疗用药以减少和避免药物毒性角膜病变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2015, 15(10):1833-18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0.47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近视学龄儿童给予合理矫治后眼动参数的变化,试图调查近视发生的机制并找到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最合理方法。
方法:争取家长同意后,选取50例7~12岁未合理矫治的近视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视力<0.8,未合理矫治包括未给予规范的散瞳验光、过矫或欠矫、眼镜相关参数不合理。并给予未合理矫治儿童进行合理矫治,包括给予规范的散瞳验光; 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滴眼,每次1~2滴,每日3次; 调整眼镜在合适的范围。矫治6mo后使用综合验光仪测量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
结果:不合理矫治组矫治前后的正相对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负相对调节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合理矫治能够保存更多的调节储备,进而缓解近视的进一步加深。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