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2016, 16(1):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1 CSTR:
摘要: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小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动物模型,并观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VEGFR1, VEGFR2),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2, MMP9表达的变化。
方法: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STZ(55 mg/kg)。末次注射后7d检测血糖浓度。糖尿病诱导成功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继续饲养3~5mo。实验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病理组织观察,并利用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检测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的基因表达。
结果:视网膜组织病理观察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均表明5月龄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数目明显比同月龄正常小鼠多。同时,与同月龄正常小鼠相比,5月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的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加。
结论:本研究表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在5月龄时发生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病变,期间视网膜组织中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的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加。
2016, 16(1):7-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2 CSTR: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源性角结膜炎最常见的原发疾病。
方法:对确诊为药物源性角结膜炎的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药物源性角结膜炎的原发疾病、用药种类、药物使用频率、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上皮愈合时间和患者的非矫正视力(UCVA)。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药物源性角结膜炎的常见原发疾病包括青光眼(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6例,其中2例为白内障术后)、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例)、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炎(1例)和无明确病因角膜炎/角膜溃疡(4例)。患者的用药种类为3.3±1.5种,用药频率是9±3.9次/d。16例患者出现角膜病变,而仅有3例患者出现结膜病变(其中1例患者同时出现角膜和结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停用原有药物,局部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自体血清,以及低剂量类固醇眼药水。在治疗周期7±2.8d后,患者症状开始缓解。患者上皮愈合周期是21±8.8d。治疗前后患者的UCVA分别是0.15±0.13和0.43±0.27(P=0.003)。
结论:病毒性角膜炎和青光眼是药物源性角结膜炎的最常见原发疾病。
2016, 16(1):1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3 CSTR:
摘要:目的:调查使用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评测肝素表面修饰的和无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对前房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研究组22例22眼被植入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1例21眼被植入无肝素表面修饰的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分别在术后1、7和28d,使用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检测其前房房水细胞密度和闪光数值。
结果:在术后1,7d,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组的患者前房房水的细胞密度数值和闪光数值显著低于无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检测数值。在术后28d,两者间细胞密度数值和闪光数值无明显差别。
结论: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与无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相比,可以降低白内障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可以安全、客观地评测前房炎症反应。
Erkan Çelik , Gonul Altun , Gursoy Alagoz
2016, 16(1):14-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4 CSTR:
摘要:目的:比较1%布林唑胺和0.5%噻吗洛尔联合制剂(FCBT)与0.5%阿拉可乐定(APRA)滴眼液预防接受Nd:YAG激光晶状体囊切开术患者术后眼压升高的疗效。
方法: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包括90例(90眼)接受Nd:YAG激光晶状体囊切开术治疗后囊膜混浊(PCO)患者。患者术前1h随机给予APRA(n=45)或FCBT(n=45)治疗。一名设盲检查者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查术前及术后1,2,3,24h和7d的眼压。眼压检查结果分为以下两类:术后眼压升高5~<10 mm Hg和眼压升高≥10 mm Hg。眼压升高<5 mm Hg认为没有临床上的显著改变。
结果:APRA组和FCBT组术前当天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4.1±2.1 mm Hg和13.2±2.1 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随访期间,FCBT组的平均眼压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RA组中的6名患者(13.3%)和FCBT组中的4名患者(8.9%)术后至少有一次眼压升高5~<10 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眼压升高≥10 mm Hg在APRA 组与FCBT组中分别出现3眼(6.7%)和1眼(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
结论:APRA和FCBT均可有效预防眼压升高且APRA足以应对常规病例。对于需要加强降低眼压的患者-如预先存在青光眼的患者(其术后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大)可选择FCBT。
Feride Aylin Kantarci , Muhammed Nabi Kantarci , Mehmet Gurkan Tatar , Emine Esra Karaca
2016, 16(1):19-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5 CSTR:
摘要:目的:调查眼睑皮肤松垂的位置和程度及是否伴随假性上睑下垂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选取113例眼睑皮肤松垂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于第一眼位检测睑裂高度和睑缘至瞳孔反射点距离(MRD)。皮肤松垂的程度分为1级:皮肤松垂未及睑缘(至少距睑缘1 mm); 2级:皮肤松垂达睑缘水平; 3级:皮肤松垂越过睑缘前。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2.7±8.6(32~74)a。男36例(31.9%),女77例(68.1%)。平均体质指数为30.3±4.7(21.5~36.6)kg/m2,平均睑裂高度为10.7±1.6(7~15)mm,平均MRD为3.8±1.2(1~5)mm。30例(26.5%)患者的皮肤松垂未及睑缘(1级),38例(33.6%)患者位于睑缘水平线(2级),而45例(39.8%)患者越过睑缘前(3级)。50例(44.2%)患者由于皮肤松垂引起假性上睑下垂。皮肤松垂程度在年龄方面的差异显著。皮肤松垂1级和2级患者的平均年龄(50.3±6.6, 50.5±9.5岁)明显低于3级患者年龄(56.0±8.2岁)。假性上睑下垂患者(56.3±8.3岁)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非假性上睑下垂患者(49.8±7.8岁)。对于皮肤松垂严重程度和假性上睑下垂,患者体质指数无显著差别。
结论:皮肤松垂严重程度和假性上睑下垂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
2016, 16(1):24-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6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α)mRNA的RNA干扰抑制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效果。
方法:选择PDGFR-α shRNA/lip2 000比值1:1、1:2、1:3(其中PDGFR-α shRNA分别为2μg、3μg和4μg)制备复合物转染至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中,24h后分别取0.1mL注射到家兔玻璃体腔。选取健康成年有色家兔40只随机分为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组(N组),含lipofectamineTM2 000的HRPE细胞稀释液组(A组),取最佳转染效率的1.0、1.5与2.0μmol/L含PDGF-α受体的shRNA及lipofectamineTM2000的HRPE细胞稀释液组(B、C和D组),每组8眼,右眼为实验眼。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切片着色情况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眼底改变。
结果:PDGFR-α shRNA/lip2 000比值1:2时,HRPE细胞最佳转染效率; B组、C组和D组PVR程度、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R-α浓度低于A组,D组比B组和C组更低。
结论:PDGF-α受体mRNA的RNA干扰对实验性PVR形成有抑制作用。
2016, 16(1):28-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7 CSTR: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吞噬功能与MERTK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Ras-MEK-MLCK-肌球蛋白的关系。
方法:用视细胞外节膜盘(rod outer segments,ROS)于37℃孵育离体培养的3~5代C57小鼠RPE细胞,在孵育0、30、60、120、180、240min终止吞噬反应。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RPE细胞吞噬动力学; 以MERTK及Ras抗体、磷酸化MEK及MLCK抗体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孵育时间(30、60、120、180min)MERTK、Ras、MEK及MLCK的激活状态; 以瞬时转染质粒方法抑制Ras及MERTK基因表达后,再次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对应时间MERTK-Ras通路激活状态及吞噬功能的变化。
结果:C57小鼠RPE细胞吞入ROS发生在孵育30min,并在3h达到饱和。在吞噬过程中,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RPE细胞MERTK、Ras、MEK和MLCK的蛋白表达水平不断增多(与对照组相比,P<0.05)。Ras及MERTK干扰后的RPE细胞与ROS共孵育(30、60、120、180min)的全过程中,MERTK、Ras、MEK和MLCK的蛋白表达及ROS的吞入数量始终维持较低水平,仅在孵育180min见到少量ROS吞入; 与未转染RPE细胞相比,siRas-RPE细胞及siMERTK-RPE细胞与ROS共孵育120、180min时,MERTK、Ras、MEK及MLCK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Ras-MEK-MLCK-肌球蛋白通路是鼠RPE细胞吞噬过程中MERTK受体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
2016, 16(1):34-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酚对慢性青光眼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双极电凝器电凝巩膜表面3组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分为3组。一组为高眼压模型组,一组为大黄酚低剂量组(25mg/kg),一组为大黄酚高剂量组(50mg/kg),每组各15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连续给药6wk后处死大鼠并摘取眼球,PCR和Western-blot检测PERK和ROCK-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大黄酚高、低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大鼠眼内压,与模型眼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正常对照视网膜p-PERK蛋白水平表达比较低,青光眼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高、低剂量大黄酚使其表达增高。ROCK-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在青光眼模型组表达最高,各治疗组均可使其表达下降,以高剂量组下降最显著。RT-PCR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PERK 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眼; ROCK-1 mRNA水平则显著降低。
结论:高剂量大黄酚能有效降低青光眼大鼠的眼内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ERK蛋白磷酸化以调控PERK/ROCK信号转导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2016, 16(1):37-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0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6)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作用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株ARPE-19细胞的细胞形态、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常规培养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75μmol/L H2O2及150ng/mL BMP-6、75μmol/L H2O2+150ng/mL BMP-6环境中培养3、6、9、12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及凋亡变化。
结果:H2O2作用组的细胞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 而BMP-6+H2O2组的细胞活性则较H2O2组高,在3h及6h时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形态观察发现:H2O2培养6h后,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发生脱落,而添加BMP-6后细胞脱落及凋亡均要明显减少。
结论:BMP-6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
2016, 16(1):41-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0 CSTR:
摘要: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第17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6, 16(1):45-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1 CSTR: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VisuMax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等效球镜-3.00~-9.00D)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84例168眼分为两组:Ⅰ组为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42例84眼; Ⅱ组为接受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的患者42例84眼。两组患者术前近视度数在-3.00~-8.00D,散光-0.25~-2.00D。术后跟踪随访6mo,分别对术前、术后1、3、6mo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SE)、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 HOA)、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Ⅰ组UCVA好于Ⅱ组,且SE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Ⅱ组球差高于Ⅰ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低、中、高频率空间点对比敏感度较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 3、6mo对比敏感度均有所恢复。
结论:SMILE手术能够有效矫正中高度近视和散光,与LASIK手术相比术后视力较好、屈光度更稳定、球差增加较少、在对比敏感度的恢复及提高视觉质量方面优于LASIK手术,但需加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做远期观察。
姚春华 , 宋林 , 孙晓燕 , 石淑英 , 魏文斌 , 张洪勋 , 曾文明
2016, 16(1):48-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2 CSTR: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已经确诊的3 4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眼部检查,并对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域、民族、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3 465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R者1 079例,患病率为31.14%。患者的居住地域、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血压与糖尿病人群DR患者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民族及血脂与DR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农村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高于城市人群,D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和高血压。
2016, 16(1):51-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长期改变。
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5-06期间收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60例为病变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比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空腹血糖(FBG)和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FBG和TG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发病6、12、18mo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和全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程患者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FBG和TG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远期RNFL损害可能无进一步加重。
2016, 16(1):55-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务工人员使用智能手机导致的视屏终端(VDT)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4-01/10对东莞市塘厦镇10间工厂的务工人员进行系统抽样,所有受检人均被要求完成VDT问卷调查、调节幅度测定、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功能测定等检查,结果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结果:入组469例,其中男246例,女223例,诊断为视屏终端综合征384例,其中男206例,女178例,患病率为81.9%。40~<50岁组和50~<60岁组人群中不同性别VDT综合征患者患病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年龄段组别不同性别VDT综合征患者患病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VDT综合征患者认为观看视频是智能手机最重要的用途,首选者占181例(43.1%); 非VDT综合征患者认为微信、QQ等社交通讯为智能手机最重要用途,首选者占33例(38.8%)。VDT综合征患者的视疲劳发生率为83.9%(322/384),其中196例(60.9%)出现调节幅度下降。267例VDT综合征患者出现干眼症,发生率为69.5%。卧床观看智能手机这一习惯,对VDT综合征患者与非VDT综合征患者来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小说阅读、观看视频、昏暗及摇晃空间中观看手机、日常运动量、观看中的休息间隙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日常运动和休息间隔为VDT综合征患病的保护因素,其他4者均为VDT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影响务工人员VDT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因素是使用手机阅读小说、观看视频、环境昏暗、空间摇晃、休息间隙不足和日常运动量少。改掉不良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多做运动、增加休息间隙、滋润眼表有望能防治VDT综合征。
2016, 16(1):60-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5 CSTR: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老年人不可逆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作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证实与AMD的发病相关。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作为机体一线抗氧化酶在视网膜中表达,已经在动物水平、细胞水平、患者水平三个层面证实与AMD发病相关。本文将对近年MnSOD与AM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2016, 16(1):63-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6 CSTR:
摘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其病因主要由各类眼病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导致VEGF生成增多有关。近年来,抗VEGF药作为NVG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NVG治疗开辟了新道路。随着抗VEGF药物在眼科的广泛应用,NVG的治疗已进入了新的领域。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抗VFGF药物在NVG治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NVG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016, 16(1):66-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7 CSTR:
摘要:
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会引起突发而又严重的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出血虽可吸收,但耗时较长,且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清除积血,恢复视力,但潜在的并发症和高医疗成本限制了手术应用。目前以快速恢复视力的非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方法重新受到关注。本文将就非手术治疗黄斑前视网膜出血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2016, 16(1):71-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8 CSTR:
摘要:
眼内炎是眼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膜囊消毒是目前公认的能有效减少眼内炎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应用临床或在研究的结膜囊消毒剂主要有:汞剂、庆大霉素、聚维酮碘、酸性电解质水。各类消毒剂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消毒杀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膜囊消毒剂是聚维酮碘,汞剂及庆大霉素因其对环境的污染、易产生耐药菌、局部副反应重等原因现已鲜少使用于临床。酸性电解质水目前亦尚未使用于临床。随着眼科手术的普及及发展,眼科医师对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也越来越关注,未来结膜囊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更新发展。
2016, 16(1):74-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19 CSTR:
摘要:
光是视觉信号产生的基础。不良的光照现象对眼屈光状态的发育有重要影响。随着近视眼的低龄化发病趋势,视觉环境中光的因素已经成为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光照强度、频率、周期节律变化以及不同光波长均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光照的上述基本属性参数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2016, 16(1):77-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0 CSTR:
摘要: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的血管活性肽,它是目前被认为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它不仅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炎症的产生。它除了对心血管、泌尿、呼吸、消化、神经、生殖、内分泌等系统中起作用外,对眼科的各种致盲性疾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内皮素-1在眼部中主要分布在脉络膜中,它对白内障的发展、青光眼眼压的升高及视神经的损害有一定联系。内皮素-1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微血管稳态的维持及病情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它的浓度的高低与病变程度相吻合,对病情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随着内皮素-1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眼科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大有裨益。
2016, 16(1):80-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1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2.2、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3-05/2014-05来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45眼。A组患者为微切口组,行2.2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B组为小切口组,行常规3.0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DES(dry eye symptom)评分、BUT(break-up time)、SⅠt(Schirmer's Ⅰ test)和CFS(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评分,比较各项结果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
结果:术后10、20、30d,两组患者的D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DE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1、-10.070、-7.961,均P<0.05); 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0、4.477、4.331,均P<0.05); 两组患者的SⅠt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8、-4.012、-3.277,均P<0.05); 两组患者的CF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CF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72、-5.851、-4.677,均P<0.05)。术后90d,A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t=1.290、0.606、0.559、0.178,均P>0.05); B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1、4.071、3.620、4.214,均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大小对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切口小的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眼表所造成的损伤,且术后早期对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比较小。
李建超 , 彭清华 , 谭涵宇 , 王运 , 谢文军 , 文小娟
2016, 16(1):84-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2 CSTR:
摘要:目的:观察低倍镜补偿景深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69例1 258眼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其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者共计247例432眼; 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者共计622例826眼,对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水肿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mo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1d角膜水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角膜内皮计数损失,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组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组略好(P<0.05)。
结论:基层医院手术显微镜景深不够清晰的情况下,仍可采用低倍镜补偿景深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2016, 16(1):87-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综合性视觉功能指数与跌倒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纳入9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前患者作为受试者,使用综合性视觉功能指数(visual-functioning index,VF-7)问卷法评估受试者的综合性视觉功能。根据其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的跌倒影响因素差异性,包括视力、平衡功能、移动功能、认知及抑郁状态、对跌倒的担心等。
结果:其中VF-7得分较低组的受试者,其年龄通常较大,有抑郁倾向,以及更担心跌倒; 得分较低组的受试者视力、平衡功能和移动功能也较差。
结论:不同水平的综合性视觉功能指数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患者,其跌倒影响因素,包括视力、平衡功能、移动功能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综合性视觉功能指数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自评检查方式,可以用作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跌倒风险监测。
2016, 16(1):91-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1例16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40例50眼和糖尿病组81例110眼,其中糖尿病组分为低HbA1c组(HbA1c≤7.0%)和高HbA1c组(HbA1c>7.0%)。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于白内障摘除术前、术后1mo进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总容积的检查。分析HbA1c值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
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白内障术前、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组的厚。低HbA1c组与高HbA1c组术前、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A1c组术前、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比正常组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0.254,P<0.01)、术前黄斑区容积(r=0.276,P<0.01)、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0.349,P<0.01)、术后黄斑总容积呈正相关(r=0.286,P<0.01)。
结论:HbA1c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术前HbA1c高于7.0%的白内障患者,应积极随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时干预,保护患者视功能。
2016, 16(1):94-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白内障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次收治的98例98眼单纯性老年白内障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力和角膜平均散光值、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mo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视力及角膜散光值、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Ⅰ~Ⅲ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Ⅳ~Ⅴ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超声乳化手术来说,临床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与其相当,但临床需根据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手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单武强 , 雷新平 , 唐艳 , 高丽娜 , 任勇刚 , 赵鑫 , 李文娟
2016, 16(1):97-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6 CSTR:
摘要: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2.2mm与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
方法:选择2014-07/2015-03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2例362眼,随机分成2.2mm组(211例211眼)和2.8mm组(151例151眼)。术前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内皮计数结果。术中记录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计数。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wk时2.2mm组裸眼视力较2.8mm组提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mm组患者在术后1wk角膜散光小于2.8m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乳化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SIA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2016, 16(1):100-1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7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围手术期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对虹膜新生血管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对2013-01/2014-01收治于安阳市眼科医院药物不能控制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虹膜新生血管、眼压及视力变化。
结果:玻璃体内注药后7d,36例(94.74%)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例(5.26%)虹膜细小血管全部消退,残留少许粗大血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 术后3mo,8例(21.05%)虹膜新生血管再次出现,行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 术后6mo,所有患者均未见虹膜新生血管。注药前平均眼压为42.82±10.29mmHg,注药后5d为39.13±9.71mmHg,注药前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q=2.65,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wk,1、3、6mo,眼压分别为10.53±1.81、10.11±1.73、11.29±2.49、12.58±3.01mmHg,与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q=23.15、23.46、22.61、21.68,均P<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wk,1、3、6mo患者眼压与注药后5d相比有统计学意义(q=20.51、20.81、19.96、19.04,均P<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为73.68%。随访6mo,24例(63.16%)视力较术前提高,14例(36.84%)视力保持不变。
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围手术期应用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可有效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疗效安全肯定。
2016, 16(1):103-1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8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病例患者44例44眼纳入研究,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黄斑区激光光凝组(联合组)和单纯黄斑区激光光凝组(光凝组)。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联合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1wk,给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mo。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BCVA及CMT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疗效明显,视网膜厚度降低明显,视力提高快,视力及CMT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t=5.781、7.496、7.341、7.836,均P=0.000; CMT:t=9.784、11.893、11.573、11.437,均P=0.000)。激光组激光治疗后1wk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0,P=0.053),治疗后4、12、24wk视力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4、6.429、6.922,P=0.04、0.000、0.000)。联合组与激光组治疗后1、4、12、24wk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4、3.223、3.303、3.296,P=0.015、0.03、0.04、0.03)。联合组与激光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31、50.504、56.074、38.103,均P=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6, 16(1):107-1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29 CSTR: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进行激光联合或者不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9-08/2015-02间我院33例66眼仅有新生血管(包括视乳头或者视网膜上)不伴有视网膜纤维增殖膜以及玻璃体积血的PDR病历及随访资料。治疗方法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在1mo内分次进行完成; 治疗方法二: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5d后进行激光,1mo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随访患者治疗前、激光治疗后1、2、3wk,1、2、3mo的视力、眼压、眼底、眼B超等检查。
结果:在33例66眼患者中,男16例32眼,女17例34眼,年龄23~65岁。观察在激光期间以及之后3mo随访中,视力以及发生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的情况。治疗一组的患者18例36眼,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10眼(28%),0.3~0.6者20眼(56%),0.8~1.0者6眼(17%)。治疗期间发生玻璃体积血22眼(61%); 发生黄斑水肿或者加重10眼(28%)。治疗二组的患者15例30眼,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9眼(30%),0.3~0.6者15眼(50%),0.8~1.0者6眼(20%)。发生玻璃体积血6眼(20%); 发生黄斑水肿或者加重4眼(13%)。两组间治疗前视力等基本情况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间最后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在激光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PDR患者的玻璃体积血以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眼内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是治疗仅有新生血管不伴有纤维增殖膜以及玻璃体积血的PDR有效手段,可减少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的同时,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016, 16(1):111-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0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05/2015-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患者120例120眼,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眼压检查等一系列眼部检查。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4.96±3.53mmHg,LogMAR BCVA为0.82±0.21。对照组术后眼压为15.04±3.84mmHg,LogMAR BCVA为1.05±0.22。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MAR BCVA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6, 16(1):114-1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与传统角膜接触镜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后眼表的差异性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12在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眼科住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96例96眼,其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辅助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48例48眼设为试验组,对照组48例48眼为采用传统角膜接触镜,余均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病程均匹配。观察术前、术后第1、7、30d的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基础泪液分泌量(Schirmer's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 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C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48.355,P=0.000; F组别=27.196,P=0.000),其中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厚度均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SⅠ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71.094,P=0.000),其中两组术后1、7d S I t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S I t值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两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BU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 =843.122,P=0.000; F组别=24.664,P=0.000),其中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BUT值均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术眼CFS值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 =312.093,P=0.000; F组别=16.232,P=0.000),其中,两个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FS值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PDR患者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后对眼表影响小,术后干眼症状较轻。
2016, 16(1):118-1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6经过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积血患者200例208眼,所有患者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术前、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眼压、前房炎症反应、眼底情况等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视力光感16眼,手动82眼,指数49眼,0.01~0.09者38眼,0.1~0.2者23眼; 术后6mo视力手动1眼,指数2眼,0.01~0.09者31眼,0.1~0.2者29眼,0.2以上者145眼,术后所有患者视力稳定或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28,P=0.000)。术前平均眼压15.29±3.62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13.67±4.93mmHg。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6眼(46.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7眼(17.8%),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9眼(4.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3眼(6.25%),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13眼(6.25%),视网膜大动脉瘤5眼(2.4%),视网膜裂孔19眼(9.1%),Terson综合征16眼(7.7%)。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23眼(11.1%),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灌注液145眼(69.7%),C3F8气体21眼(10.1%),空气17眼(8.2%),硅油25眼(12.0%)。术后并发症:12眼(5.8%)出现术后早期一过性低眼压,8眼(3.8%)术后早期高眼压,19眼(9.1%)出现前房炎症反应,10眼(4.8%)术后早期玻璃体再出血,余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均未见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
2016, 16(1):121-1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立体视觉的影响,从视觉最高形式的角度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分析2014-01/12于我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6例92眼,年龄26.13±3.37(19~32)岁,其中男20例(43%),女26例(57%),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行术前、术后立体视觉分析。
结果:术前患者双眼(92眼)等效球镜10.02±2.71D,术后等效球镜-0.02±0.25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14.062,P=0.000)。术前近立体视盲患者6例,余患者近立体视为637.50±462.08arcsec,术后无患者近立体视盲,近立体视为126.09±165.78arcsec,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5.725,P=0.000); 术前远立体视盲患者共12例,余患者远立体视为400.59±257.00arcsec,术后远立体视盲患者共2例,余患者远立体视为152.73±111.65arcsec,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4.976,P=0.000)。
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使高度近视患者双眼屈光状态变为正视从而获得清晰视觉,并有效改善其立体视觉。
2016, 16(1):124-1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4 CSTR:
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7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98例9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真菌性角膜炎最主要由植物外伤引起,其次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隐形眼镜的不当使用。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卫星灶等体征,少数患者出现内皮斑和前房积脓。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以镰刀菌属为主(73.5%),其次为曲霉属(13.2%)、念珠菌属(9.2%),其他菌属4.1%。65例65眼患者在选择5%那他霉素滴眼液后治愈,15例15眼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余18例18眼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联合伏立康唑后13例13眼病情好转,5例5眼病情继续恶化,最终3例3眼羊膜遮盖,2例2眼眼球摘除。。
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荆州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为镰刀菌。那他霉素眼液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首选药物。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了解,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2016, 16(1):127-1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干眼及泪膜功能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9在我院接受近视手术患者220例440眼。其中126例252眼为飞秒LASIK组,94例188眼为SBK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 staining,FL)、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的变化。
结果:飞秒LASIK组和SBK组术后1wk和1mo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和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和1mo BU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和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和3mo Schirmer Ⅰ试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LASIK和SBK术后患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但飞秒LASIK术后的泪膜功能恢复较SBK快。
2016, 16(1):129-1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Bigbag和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2014-01/2015-03在我院就诊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77例128眼,采用Bigbag人工晶状体39例65眼,采用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38例63眼。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mo后BCVA分布情况、实际屈光度和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Bigbag组和Rayner620H组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屈光度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gbag组患者自觉眼前黑影飘动、后囊膜混浊及皱褶发生的例数少于Rayner620H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igbag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好,能减少术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2016, 16(1):132-1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7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TICL)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2010-10/2014-06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60例310眼,分析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视力和屈光度显著改善且稳定。术后UCVA>0.8的有86%,BCVA未见下降,11%比术前提高1行,68%比术前提高≥2行; 96%眼的实际屈光度数稳定在预期的±1.00D。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1h有14眼眼压升高,均未超过28mmHg,术中晶状体损失1眼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 术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ICL)旋转1眼,术后视网膜脱离3眼,黄斑出血1眼。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可预测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6, 16(1):135-1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8 CSTR:
摘要: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和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疗效,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科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92例9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玻璃体腔注射用药不同,分为曲安奈德组44例44眼和贝伐单抗组48例48眼,术后随访9mo,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央视网膜平均厚度和眼内压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9mo,两组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提高,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安奈德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的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6,8.27,5.44,5.87,4.62,P<0.05),贝伐单抗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均比术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8.11,5.12,4.16,3.27,2.88,P<0.05); 曲安奈德组有7例患者发生眼压升高,并发为青光眼,贝伐单抗组患者未见眼压异常。
结论:曲安奈德和贝伐单抗均可提高黄斑水肿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毛细血管的渗漏情况,但贝伐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能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2016, 16(1):138-1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3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48眼,使其有可比性。A组患者角膜切口选择右眼在颞上、左眼在鼻上。B组角膜切口根据曲率检查选择在角膜最大子午线轴向。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时A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分别为4.03±0.41、3.72±0.35D,B组分别为2.96±0.38、1.29±0.15D,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散光度均与术前差别不大,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散光轴向均以逆规最为常见,术后1wk顺规性散光增多,明显多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1、3mo顺规性散光逐渐减少,逆规性散光逐渐增加,接近术前。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角膜散光轴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选择在角膜最大散光子午线方向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早期散光度数,但是对于远期角膜散光影响不大,而且对患者视力影响不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方式制作角膜切口,但是考虑到手术复杂性提高,意义不大。
2016, 16(1):141-1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0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方案将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IOL)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为0.71±0.17,眼内压为9.98±3.23mmHg。对照组治疗后视力为0.46±0.16,眼内压为14.1±3.83mmHg。观察组视力(t=6.77)和眼内压(t=5.2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所有患者经过处理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明显,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2016, 16(1):144-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1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无并发症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mo,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overx)±s)表示,术前及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01); 术后3mo的眼压为15.63±3.11mmHg,较术前(45.12±5.3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00); 术后3mo的前房深度为3.57±0.02mm,较术前(1.43±0.25mm)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P=0.001); 术前、术后前房角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 Z=-2.432,P=0.016; Z=-4.379,P=0.000; Z=-4.538,P=0.000)。
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6, 16(1):147-1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2 CSTR:
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后视力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视网膜各层形态的完整状况将80例81眼患者分为完整组和不完整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术后12wk重新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术前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结构不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程度好于术前外层视网膜结构完整者,不完整组平均LogMAR BCVA由0.81±0.42变为0.45±0.27; 术前视网膜结构完整者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完整组平均LogMAR BCVA由0.41±0.19变为0.35±0.22;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一定程度改善,术后平均LogMAR BCVA为0.42±0.14,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为387.08±108.35μm,经比较,以上项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前进行OCT检查对预测术后视力有价值,对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6, 16(1):150-1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效果。
方法:对符合入选要求,飞蚊症状明显,经裂隙灯前置镜联合B型超声检查明确的玻璃体混浊患者35例35眼,采用Nd:YAG激光行玻璃体内混浊灶爆破粉碎,促进其吸收,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觉症状、视力变化、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B超下的改变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
结果:患者35眼中,中、高度近视11眼。所有眼在Nd:YAG激光治疗后2h飞蚊症状均有改善; 3眼(9%)在术后1d有效; 11眼(31%)在术后7d有效; 27眼(77%)在术后30d有效; 术后30d有效率77%。2眼(6%)在术后7d接受二次激光治疗。治疗后1、7d,低度近视与中高度近视两组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30d,低度近视患者疗效优于中高度近视患者(P<0.01)。全部治疗眼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使用Nd:YAG激光粉碎玻璃体混浊灶,促进其吸收,能明显提高视觉质量,是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方法,同时需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以降低治疗风险。
2016, 16(1):153-1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4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野、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视神经炎患者检查的可靠性。
方法:对75例103眼视神经炎患者应用眼科电生理仪、视野、眼底照相和OCT,根据P-VEP、眼底照相及OCT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选取75例103眼中获取阳性VEP图像78眼(75.7%),VEP未见明显异常25眼(24.3%); 眼底照相成功获取阳性图像89眼(86.4%),未见明显异常14眼(13.6%); 视野成功获取阳性图像85眼(82.5%),未见明显异常18眼(17.5%); OCT获取阳性图像97眼(94.2%),未见明显异常6眼(5.8%)。
结论:视觉诱发电位、视野、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对视神经炎患者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2016, 16(1):157-1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以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预后。
方法:选取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54例15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眼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眼眼痒、流泪、畏光、烧灼感以及异物感积分分别为1.03±0.10、0.83±0.10、0.62±0.06、0.80±0.05和1.10±0.09分,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睑结膜乳头滤泡、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以及眼睑和球周组织水肿得分分别为0.95±0.08、0.63±0.05、1.32±0.13、0.67±0.06、0.72±0.06和0.55±0.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患眼显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0.4%和68.4%; 观察组分别为50.6%和86.1%,观察组患者患眼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全身使用氯雷他定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眼液点眼,可以更好地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给药方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6, 16(1):160-1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辅以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间隙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10例128眼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辅以术中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之间间隙,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及翼状胬肉复发等情况。
结果:随访观察术后12,24mo胬肉的复发率分别为2.3%,3.9%,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2~3d,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辅以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间隙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该手术取材方便、术后恢复快、炎症反应轻、复发率低、泪阜形态及位置恢复正常,是治疗翼状胬肉比较理想的术式。
2016, 16(1):163-1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和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3-12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2例62眼,其中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32例32眼,硬膜外麻醉导管组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寻找到断端并顺利实施吻合手术。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的手术时间为55~120(平均85.17±15.05)min,硬膜外麻醉导管组的手术时间为30~70(平均49.83±10.71)min。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术后1wk吻合口红肿4例(12.5%),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术后1wk吻合口红肿24例(80%)。拔管后1wk冲洗泪道,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有效31例(97%),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有效26例(87%)。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术后6mo眼睑外翻2例(6%),泪小点撕裂1例(3%)。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术后6mo眼睑外翻10例(33%),泪小点撕裂5例(17%)。
结论: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均可用于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术后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长,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
2016, 16(1):166-1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8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07/2015-06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97例328眼,其中单眼266例,双眼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6例166眼,对照组162例162眼(如为双眼患病者,1眼纳入治疗组,1眼纳入对照组),均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鼻泪管引流支架置入的手术方式,治疗组局部应用0.2mg/mL丝裂霉素C,对照组则不使用; 术后随访3~36mo,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166眼,治愈121眼,好转37眼,无效8眼,总有效率95.18%; 对照组162眼,治愈103眼,好转36眼,无效23眼,总有效率85.80%;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丝裂霉素C应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组织损伤小,能有效减少术后造孔处瘢痕粘连及肉芽组织增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杨旭 , 陈桦 , 吕宇 , 张升庆 , 伍超 , 田菁 , 任敏子 , 陈旺 , 邓建民
2016, 16(1):168-1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4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
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RS型)植入术; 鼻泪管阻塞患者312例359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坚持泪道冲洗,手术3mo后拔除支架,以拔管后3mo冲洗泪道情况及患者自觉溢泪情况作为评定标准。
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新型RS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其中治愈248眼,好转33眼,无效17眼; 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其中治愈301眼,好转19眼,无效39眼。有效601眼,总有效率91.5%。
结论:泪道阻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可作为基层医院泪道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2016, 16(1):171-1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5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总管开放术治疗泪囊吻合口闭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泪囊吻合口闭锁患者66例70眼作为研究对象,施行鼻内镜下泪总管开放术。术后随访3~24mo,通过临床资料收集、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患者术后主观感受,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以及处理并发症后的效果,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鼻内镜下泪总管开放术的临床意义。
结果:溢泪症状完全缓解或显著改善68眼(97%),泪道冲洗通畅且无返流。术后并发症包括:内眦部异物不适感51眼(73%),鼻腔内偶伴异物不适感22眼(31%),泪总管开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4眼(6%),球结膜局限性充血16眼(23%),泪道引流管脱出3眼(4%)。
结论:鼻内镜下泪总管开放术可有效治疗泪囊吻合口闭锁。该手术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6, 16(1):174-1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51 CSTR:
摘要:目的:通过泪道内窥镜了解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患者泪道黏膜状态及阻塞的部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01/2012-06-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44例275眼泪道阻塞患者,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泪道内窥镜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及泪道黏膜情况。
结果:患者年龄9~82(平均41.3)岁; 女210例230眼(83.6%),男34例45眼(16.4%); 左眼102例(41.8%),右眼111例(45.5%),双眼31例(12.7%),双眼患者选取溢泪或溢脓症状严重眼行泪道内窥镜的检查。以上244例275眼患者中,上泪小管阻塞2例2眼(0.7%),下泪小管阻塞13例13眼(4.7%),泪总管阻塞19例22眼(8%),鼻泪管阻塞164例186眼(67.6%),多部位阻塞46例52眼(18.9%)。各段泪道黏膜有黏膜充血、出血、纤维膜形成、瘢痕形成等多种表现,泪小管和泪囊以黏膜充血最常见,鼻泪管以纤维膜形成最常见。
结论:泪道内窥镜能在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以及泪道黏膜的情况,对泪道疾病的诊断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2016, 16(1):177-1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52 CSTR: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先天性下睑倒睫分层缝合法与常规缝合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方法:将2014-06/2015-01在我院就诊的69例138眼先天性下睑倒睫患者均接受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按切口缝合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70眼,对照组34例68眼),观察组分层缝合法,对照组行常规缝合法,两组患者均随访6mo,术后1wk,1、6mo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1wk,1、6mo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8.57%,外观满意度分别为68.12%、97.10%、98.5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8.53%,外观满意度分别为14.93%、56.72%、88.06%。两组治疗有效率术后1wk,1、6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满意度在术后1wk,1、6mo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有效患者满意度在术后1mo即达稳定,对照组有效患者满意度在术后随访中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先天性下睑倒睫缝合法中,分层缝合术式在治愈倒睫的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满意度。
2016, 16(1):180-1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5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干眼症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干眼症患者106例进行试验观察,并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上单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与荧光素染色的评分、泪液分泌试验以及观察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3%(50/53)、84.9%(45/53);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为3.24±0.52、0.32±0.0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为3.26±0.48、0.75±0.24分;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为5.67±3.052、12.95±2.865s,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为6.23±2.985、9.85±2.714s,两组患者在各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在治疗干眼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水性,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 16(1):183-1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54 CSTR:
摘要:目的:检测西安地区汉族中青年人群的基础泪液分泌量,以及他们在4 300m高海拔地区居住1mo后的基础泪液分泌量; 为平原地区转战高海拔地区中青年人群干眼症的发生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正常志愿者43例86眼进行Schirmer试验,将泪液检测试纸悬挂于双眼中外1/3,5min后记录滤纸变色长度; 随后在高海拔地区在正常志愿者居住1mo后双眼进行同样检查。
结果:西安地区汉族正常中青年人群双眼基础泪液分泌量14.21±3.32mm; 进入高原居住1mo后基础泪液分泌量为20.10±6.62mm,与平原比较显著增加。
结论:西安地区正常中青年人群与其他地方比较双眼泪液分泌量有显著差异; 高海拔地区居住1mo后与平原地区比较泪液基础分泌量有显著差异。
2016, 16(1):185-1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1.55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屈光状态,了解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回顾2012-01/2013-12在我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专科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并进行集中综合训练的弱视儿童708例1 416眼,对其屈光状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弱视儿童708例1 416眼中,远视190眼(13.42%),远视散光612眼(43.22%),近视18眼(1.27%),近视散光134眼(9.46%),混合散光462眼(32.63%)。不同年龄组的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大多为轻到中度弱视(1 276眼,90.11%),重度弱视以远视性散光为主(82眼,5.79%),散光以顺规性为多(1 046眼,86.59%)。
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及混合散光为造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主要类型,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散光轴向有关。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