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臭氧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VEGF, HIF-1α与PEDF的影响

      2016, 16(2):195-2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1

      摘要 (1705) HTML (0) PDF 2.23 M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经臭氧灌肠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差异,了解臭氧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作用。

      方法: 选取70只雄性SD大鼠中的10只做为正常对照组,予以正常饮食; 余大鼠经适应性喂养后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ml)制作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B组)、氧气治疗组(C组)及臭氧治疗组(D组),其中臭氧治疗组给予臭氧灌肠治疗(2次/wk,共计1mo),氧气治疗组给予同等剂量及频次的氧气进行灌肠治疗,治疗1mo后取视网膜及血清,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使用ELISA及RT-PCR的方法检测视网膜及血清中VEGF、HIF-1α与PEDF的含量。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主要在内层视网膜表达,而臭氧治疗组VEGF表达接近于空白对照组; 血清与视网膜中VEGFmRNA表达在四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F=23.923; P=0.000),其中臭氧治疗组VEGF的表达接近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模型对照组同氧气治疗组的VEGF表达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对于空白对照组,臭氧治疗组HIF-1α表达下降(P<0.05), 而在模型对照组与氧气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DFmRNA在四组间的表达均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臭氧灌肠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及视网膜中VEGF 和HIF-1α 的表达,可以一定程度的抑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超乳参数和黄斑厚度的变化

      2016, 16(2):201-2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2

      摘要 (1901) HTML (0) PDF 998.99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接受普通白内障手术时,应用具有前房稳定环境(CASE)和加强控制和效率(ICE)的微脉冲超乳技术对患者超乳参数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变化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包含120例患者,其中6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无视网膜病变),另6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记录超乳参数,包括超乳时间和有效超乳时间。术前和术后1、3mo检测记录CFT并计算每次检测中CFT的差异。

      结果:糖尿病组的平均超乳时间为1.40±0.43min,而对照组为1.44±0.3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糖尿病组平均有效超乳时间为20.12±8.82s,对照组为19.24±9.0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4)。糖尿病组术前平均CFT为218.4±12.0 μm,对照组为222.1±16.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术后1mo糖尿病组CFT平均增加30.3±37.2 μm,对照组平均增加13.1±12.5 μm。术后1mo两组CFT明显增加,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3mo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平均CFT较术前分别增加12.5±12.4 μm与4.6±9.7 μm。糖尿病组CFT的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但分别比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mo至3mo平均CFT变化,会发现两组均显著减少(P=0.00,P=0.03)。

      结论:普通超乳手术会使CFT显著增加。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超乳参数相似。糖尿病组CFT变化大于对照组,但这些症状大部分表现为亚临床,并且仅显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改变。术后3mo这种变化会恢复或消失,无需治疗。

    • 新型频域相关断层扫描对健康年轻人视网膜各参数的测量分析

      2016, 16(2):207-2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3

      摘要 (1243) HTML (0) PDF 462.12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新型频域相关断层扫描测量分析健康年轻人中视网膜各参数生理的不对称性。

      方法:对146名健康年轻人进行横断面观察研究,采用新型频域相关断层扫描对其双眼视网膜参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黄斑)进行扫描。通过右眼减去左眼所得参数值的平均差进行配对t检验。两眼间的差异采用2.5%~97.5%之间进行评估。视网膜参数相关。通过回归分析,评价性别和血压对视网膜参数的影响。

      结果:两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无统计学差异(+0.7μm,P=0.09)。两眼视网膜颞侧象限(+2.51μm,P=0.02),鼻侧象限(+2.50μm,P=0.04),钟表位右眼2点与左眼10点(+5.85μm,P=0.002),右眼3点与左眼9点(+3.20μm,P=0.005),右眼11点与左眼1点(+3.80μm,P=0.024),平均厚度(-0.034μm,P=0.013)和垂直方向杯盘比(-0.028μm,P=0.008),黄斑部鼻侧象限(+7.76μm,P=0.003)。左眼上方视网膜明显较薄(-2.40μm,P=0.03)。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厚度分别为11μm和18μm。视网膜参数在双眼有中度的相关性(0.41~0.6),而两眼视网膜参数与性别、血压不相关(P<0.05)。研究表明通过新型频域相关断层扫描发现健康年轻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厚度两眼间的差异分别不应超过11μm和18μm。

      结论:视网膜参数的不对称性存在于健康视网膜,并对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评估。

    • 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婴儿摇荡综合征

      2016, 16(2):213-2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4

      摘要 (1502) HTML (0) PDF 390.67 K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婴儿摇荡综合征(SBS)患者黄斑前及玻璃体出血遮挡黄斑的眼部特征及视力。患者均接受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LSV)。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至2012年确诊为黄斑前及玻璃体出血遮挡黄斑的SBS并接受LSV的患者,对其眼部特征和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分类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5.09±1.96mo。在本研究中,21例(65.6%)患者视力为无光感。患者瞳孔较大者初始视力较差(P=0.021),且大部分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P=0.027)。行LSV的平均间隔为28.56±20.83d。我院玻璃体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术后26例(80%)患者视力为光感或更好,术后等效球镜大多为近视(P=0.001)。

      结论:SBS患者的眼科评估对于最佳视觉预后非常重要。对于未清除眼内出血致黄斑模糊的SBS患者,LSV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失为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好选择。

    • ReLEx®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术后屈光情况研究

      2016, 16(2):218-2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5

      摘要 (1769) HTML (0) PDF 1.49 M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ReLEx®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像差及干眼发生情况。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600眼接受全面眼科检查,包括矫正远视力、对比敏感度、像差和干眼的评估。SMILE采用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术后1,15d及3mo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术前和术后3mo内的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像差、干眼和对比敏感度。数据分析采用SPSS(美国,版本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Yate卡方检验统计。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包含305例(600眼)患者。其中,10位患者由于屈光参差仅单眼接受SMILE。术后3mo,98.83%眼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20/20。所有患者矫正远视力无下降并且有37眼(6.17%)提高了一行。术后产生的彗差和球面像差最小。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减少(P<0.01),但3mo后增加,特别是低频尤为明显(P=0.43、0.47、0.46)。

      结论:结果表明,ReLEx®SMILE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精确安全,与其他屈光手术一样,术后干眼和像差有所增加,但低频对比敏感度的下降不明显。

    • >实验论著
    • 不同浓度重组Canstatin蛋白对碱烧伤后角膜MMP-2及TIMP-2表达的影响

      2016, 16(2):224-2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6

      摘要 (1490) HTML (0) PDF 525.60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重组Canstatin蛋白对碱烧伤后小鼠角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作用。

      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B及对照组C,每组20只。采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烧伤小鼠右眼角膜,建立炎症性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分别予以A组、B组重组Canstatin蛋白3μg/mL、5μg/mL点右眼,4次/d,对照组C组予以生理眼水点右眼。在碱烧伤后第1、3、7、14d以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及新生血管生长的情况,并于碱烧伤后第1、3、7、14d应用Western-blot检测角膜MMP-2和TIMP-2的表达,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A组和B组小鼠在碱烧伤后第3d起各时间点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角膜新生血管均得到抑制,CNV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碱烧伤后各时间点MMP-2的表达,A组和B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IMP-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和B组间MMP-2的表达在第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表达在第7d及第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Canstatin蛋白可通过抑制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产生MMP-2,促进TIMP-2表达,从而抑制和延迟碱烧伤后角膜融解的发生和发展,对碱烧伤后角膜的重塑起着重要作用。

    • >实验研究
    • Eaf2基因敲除对紫外线诱导的鼠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2016, 16(2):228-2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7

      摘要 (1242) HTML (0) PDF 909.32 K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Eaf2基因敲除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15只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组,10只Eaf2基因敲除(Eaf2 KO)小鼠作为实验组。两组均取14周龄左右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组为:WT-nonUV、WT-UV、Eaf2 KO-nonUV、Eaf2 KO-UV,共4组。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白内障程度,利用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Ⅱ(LOCSⅡ)对小鼠白内障进行分级。然后断颈处死小鼠,摘取晶状体进行暗视野显微镜照相,利用Image J软件对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析,并将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裂隙灯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结果一致:WT-UV组及Eaf2 KO-UV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高于WT-nonUV组及Eaf2 KO-nonUV组,其中WT-UV组明显高于Eaf2 KO-UV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紫外线辐射能够导致小鼠白内障的形成,Eaf2蛋白质具有促进紫外线所致的小鼠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 姜黄素对急性高眼压家兔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6, 16(2):231-2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8

      摘要 (1930) HTML (0) PDF 1.18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家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24只家兔按照随机等分的方法分为3组,即姜黄素干预青光眼模型组(姜黄素组)、未给予姜黄素干预的青光眼模型组(青光眼组)和不经任何干预措施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应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的方法给姜黄素组和青光眼组的家兔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姜黄素组家兔玻璃体腔注射比例浓度为0.1mg/0.1mL的姜黄素,青光眼组家兔玻璃体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共7d。正常对照组不做上述任何处理直接取眼球。实验完成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家兔眼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的表达并计数。

      结果:姜黄素组和正常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青光眼组和正常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正常组和青光眼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分别为20.3±2.7、21.5±1.8和15.1±2.3个/高倍视野。

      结论:在姜黄素作用的急性高眼压模型家兔的实验中,姜黄素可以通过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hy-1的表达,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急性高眼压状态下家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推测姜黄素可能对视网膜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临床论著
    • 碳酸酐酶Ⅱ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2016, 16(2):234-2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09

      摘要 (1293) HTML (0) PDF 388.91 K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碳酸酐酶Ⅱ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观察组)50例与在丽水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50例进行试验观察,常规肘静脉取血,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试碳酸酐酶Ⅱ基因多态性的特点。

      结果:两组患者在和rs10504813位点rs3758078位点的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且试验结果显示在rs10504813位点中,两组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rs375807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碳酸酐酶Ⅱ基因多态性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TAC单倍型携带者出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较小。

      结论:碳酸酐酶Ⅱ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rs3758078位点基因平衡可能是患病风险低的主要原因; TAC单倍型携带者出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较小。

    • 角膜塑形镜治疗我国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短期效果评价

      2016, 16(2):237-2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0

      摘要 (1778) HTML (0) PDF 655.49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OK镜)对我国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控制的有效性。

      方法:将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271例271眼分为OK镜治疗组(141眼)和单光眼镜治疗组(130眼)。OK镜治疗组平均年龄9.43±1.10岁,等效球镜度数为-2.74±1.15D; 戴镜后1、7、30、90d,12mo随访。单光眼镜治疗组平均年龄9.37±1.00岁,等效球镜-2.88±1.39D,戴镜后每6mo随访一次。观察比较OK镜组和单光眼镜治疗组眼轴增长情况。将OK镜组和单光眼镜治疗组分成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进一步观察各年龄组儿童的近视发展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OK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1a后,眼轴的增长值为0.27±0.17mm,与戴镜前的眼轴长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单光眼镜组1a后的眼轴增长值为0.38±0.13mm(P<0.01)。两组眼轴增长有统计学差异,且OK镜组儿童眼轴增长比单光眼镜组慢28.9%(P<0.01,独立样本t检验)。近视初始年龄与1a眼轴增长之间呈负相关(OK镜组:rs=-0.309,P<0.01; 单光眼镜组:rs=-0.472,P<0.01)。小年龄儿童(7.0~9.4岁)中,眼轴增长较快(每年>0.36mm)者在OK镜组占38%,而单光眼镜治疗组则增加到76.5%; 而眼轴增长较快的大龄儿童(9.4~12.0岁)在OK镜组和单光眼镜治疗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4.3%和12.9%。当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ve errors,SER)介于5.00~6.00D时,OK镜组的眼轴增长比单光眼镜组慢57.1%。

      结论:OK镜对控制青少年低中度近视儿童近视发展有很好的效果,儿童的近视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慢,而OK镜对控制小年龄儿和较高度近视发展的效果更好。

    • 维汉两民族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生化指标表达的差异性

      2016, 16(2):242-2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1

      摘要 (1196) HTML (0) PDF 872.48 K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维吾尔族与汉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与族别有无相关性,进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开展地区性治疗,早期检测、早期预防,降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年龄38~70岁,眼底荧光造影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其中非增殖期(NPDR)60例,维吾尔族与汉族各30例; 增殖期60(PDR)例,维吾尔族与汉族各30例。所有患者检测空腹静脉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指标。

      结果:无论是否按族别划分,NPDR组和PDR组在4项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维汉两族中的hs-CRP比较无显著差异,但TBIL、FIB、D-D在两族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维吾尔族人群中更为明显。

      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普遍较汉族严重,临床上更应引起重视。

    • 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稳定性的检测

      2016, 16(2):246-2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2

      摘要 (1769) HTML (0) PDF 439.06 K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评估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泪膜稳定性和干眼情况。

      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7例88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35例46眼纳入Phaco组,接受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32例42眼纳入ECCE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分别测量各组术前和术后1d,1、3mo的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fNIBUT)、平均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the 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aNI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统计TMH异常的比例、泪膜稳定性分级中诊为“干眼”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1d,Phaco组的fNIBUT、aNIBUT、TMH均高于ECCE组,Phaco组干眼比例低于ECCE组; 术后1mo Phaco组的aNIBUT仍高于ECCE组,术后3mo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haco组,与术前比较,aNIBUT术后1d下降,TMH术后1d和1mo下降,TMH异常比例术后1mo升高; ECCE组,与术前比较,aNIBUT和TMH在术后1d和1mo均下降,TMH异常比例在术后1d和3mo升高,干眼比例在术后1d和1mo升高。

      结论: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评估发现,ECCE对泪膜的影响时间较Phaco长,术后的干眼状态持续更久。

    • >文献综述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替代治疗中移植排斥的综述

      2016, 16(2):253-2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4

      摘要 (1456) HTML (0) PDF 496.19 K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世界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分为非新生血管性(干性)及新生血管性(湿性)AMD两类。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功能障碍及丢失。随着近年来再生医学的发展,RPE细胞替代疗法成为了AMD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多项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疗效的背后仍隐藏着许多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与挑战,其中之一是与移植相关的免疫排斥。本文介绍了生理情况下以及AMD发病过程中的视网膜下腔免疫环境,重点探讨了机体对同种异体RPE的免疫应答,以及应对该免疫排斥的多种策略。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

      2016, 16(2):258-2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5

      摘要 (2292) HTML (0) PDF 447.73 K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S)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症状复杂,有很高的致盲率。患者常因青光眼、视力减退、眼痛和虹膜异常来就诊。ICES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只能针对其并发症采取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本文将对近期有关ICES治疗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对极易出现误诊的疾病进行鉴别,以期对ICES的治疗提供帮助。

    • βB2晶状体蛋白与白内障

      2016, 16(2):261-2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6

      摘要 (1373) HTML (0) PDF 425.68 K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βB2晶状体蛋白是β族晶状体蛋白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在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和屈光性中起着重要作用。βB2晶状体蛋白异常可能与多种类型白内障的形成有关。近年来,CRYBB2基因突变所致白内障的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βB2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功能、相关突变、与各类型白内障关系做一综述。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其抗新生血管作用

      2016, 16(2):265-2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7

      摘要 (1987) HTML (0) PDF 459.14 K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由一单层排列整齐的六角形细胞所组成,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和脉络膜的Bruch's膜之间,其形态及功能的正常维持对于光感受器细胞至关重要,具有维持选择性转运营养和代谢物质、表达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参与视循环、维持血-视网膜屏障和吞噬光感受器细胞脱落的外节盘膜等重要生理功能。RPE细胞所构成的血-视网膜外屏障对于视网膜稳态的维持必不可少,其功能异常与许多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对RPE正常结构、分泌生长因子、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抗新生血管等方面进行综述。

    • 眼病中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

      2016, 16(2):270-2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8

      摘要 (1333) HTML (0) PDF 450.21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中同一眼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本身的生理结构、行为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白内障、青光眼、神经性眼病、遗传性眼病等眼科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三种不同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特征

      2016, 16(2):274-2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19

      摘要 (1761) HTML (0) PDF 389.13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 laser LASIK,FS-LASIK)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refracive lenticule extraction,ReLEx)包括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手术患者术后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并研究其特征性变化。

      方法:收集2014-06/2015-03就诊于我院屈光手术中心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125例245眼,其中行LASIK术38例74眼,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42例83眼,全飞秒激光FLEx术45例88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mo应用iTrace检查仪进行角膜高阶像差的测量。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

      结果:三组受试对象手术前后角膜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及球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2、<0.01、<0.01、<0.01)即三种手术方式对角膜高阶像差均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手术方式间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球差均无统计学差异,仅垂直彗差的差异表现出显著性(F=3.943,P=0.021),对垂直彗差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发现FLEx组与其余两组的垂直彗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1mo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由于全飞秒激光 FLEx术进行透镜取出时的切口仍较大,对角膜高阶像差仍造成一定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 激光光凝联合白内障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黄斑水肿的改善分析

      2016, 16(2):277-2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0

      摘要 (1294) HTML (0) PDF 1.05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联合白内障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黄斑水肿的改善分析。

      方法:选取2014-01/2015-07期间来我院就医并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72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36眼,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术前行激光光凝的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白内障术后行激光光凝的联合治疗,手术2mo后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散瞳眼底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FFA)等常规检查。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mo对患者行视力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视力明显提高,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眼部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mo对患者眼部黄斑厚度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眼部黄斑厚度均下降,与治疗前黄斑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部黄斑厚度下降程度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行白内障术前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合并白内障的视力及黄斑厚度改善有更好的效果。

    • 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与白内障的关系研究

      2016, 16(2):281-2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1

      摘要 (1233) HTML (0) PDF 338.00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及分析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与白内障的关系,为白内障的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06/2015-04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7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并从于本院体检者中选取67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及比较,并比较不同发病时间及分期白内障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并采用logistic法分析泪液及血清检测指标与白内障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的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均高于对照组,而微量元素则低于对照组,且不同疾病分期白内障患者的检测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不同发病时间患者间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logistic法分析泪液及血清检测指标与白内障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白内障患者的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呈现异常的状态,并且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差异也较为突出,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关系密切。

    • 两种手法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

      2016, 16(2):284-2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2

      摘要 (1403) HTML (0) PDF 392.89 K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法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43例184眼Ⅳ级及以上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随机采用手法勾刀劈核法(92眼)或双刀劈核法(92眼),观察比较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观察比较患者术后1d,1wk,1mo的视力、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

      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勾刀劈核法(10眼)与双刀劈核法(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92眼,0.380±0.105)与双刀劈核法(92眼,0.420±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84眼,0.480±0.123)与双刀劈核法(86眼,0.520±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60眼,0.610±0.083)与双刀劈核法(52眼,0.643±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1d,1wk,1mo的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均能有效治疗Ⅳ级及以上核的白内障,两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后囊膜破裂的情况,导致视力恢复有快慢之别,术后角膜水肿及散光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 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2016, 16(2):287-2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3

      摘要 (1566) HTML (0) PDF 376.47 K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连续选择2012-02/2014-02收入我院诊断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68例,根据简单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试验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性。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视力水平和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提高,眼压均下降,且试验组改善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均上升,且试验组改善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结膜滤过泡渗漏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2016, 16(2):290-2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4

      摘要 (1453) HTML (0) PDF 411.33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并探讨相关技巧。

      方法:收集2012-07/2014-07于中山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APACG患者67例67眼,术前充分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分离房角。记录患者术前青光眼发作时和术后3mo的视力、眼压、降压药物数量、房角开放范围以及并发症等。并使用Pentacam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仪(anterior segment 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眼前段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瞳孔直径等。

      结果:术前与术后3mo相比,LogMAR视力由术前0.87±0.09增至术后0.23±0.08(t=4.086,P<0.01)。眼压由术前32.31±4.70降至17.57±4.13mmHg(t=20.26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1.89±0.22增至3.43±0.39mm(t=24.266,P<0.01),前房容积自78.24±8.96增加至148.65±17.85mm3(t=51.583,P<0.01),房角开放范围由105.9°±10.81°增加至320.7°±35.77°(t=46.677,P<0.01),降压药物使用数量由术前3.05±0.40降至0.47±0.13种(t=10.16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由术前3.14±1.28减至术后的3.07±1.18mm(t=1.157,P=0.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例,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2例。

      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等技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和改善眼前段狭窄。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2016, 16(2):293-2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5

      摘要 (1642) HTML (0) PDF 387.64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的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5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按照房角关闭粘连程度分为3组,房角关闭粘连≤1/2周者为A组(13眼); 1/2<房角关闭粘连≤3/4者为B组(18眼); 房角关闭粘连>3/4者为C组(23眼),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wk的房角和眼压情况,并观察术后3mo内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2wk的眼压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B、C两组眼压降低幅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术后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少,其中A组患者房角重新开放13眼,开放率达100%,B组房角开放14眼,开放率达78%,C组房角开放16眼,开放率为70%,三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仅有C组3眼再次发生青光眼,发生率为13%,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B组有3眼角膜水肿、2眼房角关闭粘连>3/4; C组5眼房角关闭粘连>3/4,1眼有前房消失,3眼角膜水肿,1眼脉络膜上腔出血,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两组再次出现房角关闭粘连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轻中度房角关闭粘连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房角达到开放,但对于重度房角粘连患者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可能出现青光眼的复发。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手术后使用降眼压滴眼液的眼表损伤分析

      2016, 16(2):296-2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6

      摘要 (1308) HTML (0) PDF 402.87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后使用降眼压滴眼液的眼表损伤。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降眼压滴眼液并含有苯扎氯铵防腐剂的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已接受抗青光眼手术,将患者分为未手术组与手术组,对眼表疾病(ocular surface disease, OSD)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主要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FBUT)、荧光素角膜染色(点状角膜炎)。

      结果:本研究共有39例72眼原发性青光眼,其中手术组9例14眼,未手术组30例58眼,手术组与未手术组中OSD的比例分别为78%与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TFBUT异常率50%以及点状角膜炎发生的比例14%与未手术组(分别为54%,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抗青光眼术后,再接受降眼压滴眼液后的眼表损伤情况与未行手术而接受降眼压滴眼液者相近。

    • 雷珠单抗注射联合Ex-PRESS引流器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2016, 16(2):300-3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7

      摘要 (1654) HTML (0) PDF 419.39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雷珠单抗注射联合Ex-PRESS引流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眼科收治的51例6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统一入组条件、统一测量方法的前提下,按目前实际诊疗状况并结合医生的判断进行分组,对照组23例28眼,观察组28例34眼。观察组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注射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及眼压,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4wk时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视力升高2例3眼,维持平稳18例22眼,下降3例3 眼; 观察组视力提高12例12眼,维持平稳15例21眼,下降1例1眼,两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6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房出血4例4眼,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2例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 对照组角膜水肿3例3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雷珠单抗注射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功能或者延缓患者视功能衰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力与黄斑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2016, 16(2):303-3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8

      摘要 (1739) HTML (0) PDF 433.33 K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形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单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回顾性研究。选择2008-07/2014-01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和内分泌科要求会诊诊断为DME的62例10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所有患者行非接触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定黄斑中心1mm直径范围即中心子域平均厚度(central subfield mean thickness,CSMT)及中心350μm内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及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反射光带的完整性。不同类型临床有意义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diabetic macular edema,CSME)的BCVA及CSMT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DME的4种分型的BCVA及CSMT组间差异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 与BCVA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患者103眼中,局限型DME者47眼(45.6%),弥漫型DME者35眼(34.0%),缺血型DME者6眼(5.8%),增生型DME者15眼(14.6%)。不同类型DME患者的BCVA(H=69.167,P<0.01)、CSMT(H=57.113,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组间两两比较:局限性和弥漫性(BCVA:χ2=14.982,P<0.01; CSMT:χ2=14.537,P<0.01)、局限型与缺血型(BCVA:χ2=15.596,P<0.01; CSMT:χ2=15.393,P<0.01)、局限型与增生型(BCVA:χ2=16.567,P<0.01; CSMT:χ2=15.687,P<0.01)及弥漫型与缺血型之间(BCVA:χ2=12.974,P=0.008; CSMT:χ2=13.999,P<0.01),BCVA和CS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BCVA与CSMT(r=-0.064)、IS/OS及ELM反射光带的完整性(r=-0.207)、病程(r=-0.082)、DME水肿类型(r=-0.160)相关(P<0.05); 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r=-0.885)、眼压(r=-2.522)、年龄(r=-1.504)、性别(r=-0.595)无相关性(P>0.05)。

      结论:不同类型DME在形态学和功能学上具有差异。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程度与眼轴长度的关系

      2016, 16(2):307-3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29

      摘要 (1268) HTML (0) PDF 365.08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程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5-01收治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6例189眼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测,将患者按眼底情况不同分成Ⅳ期、Ⅴ期与Ⅵ期,同时随机抽取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146例292眼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眼轴长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眼轴长度为22.03±0.92mm,对照组眼轴长度为24.14±0.78m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2,P=0.024)。在观察组中患眼眼轴越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程度越轻,且为负相关。

      结论:较长的眼轴长度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保护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测量糖尿病患者眼轴长度对于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

      2016, 16(2):309-3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0

      摘要 (1684) HTML (0) PDF 440.66 K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与糖尿病的全身并发症的相关性。

      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02例,将其分为NDR组、DR组两组,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分析DR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糖尿病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of diabetes mellitus,PVD)、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等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

      结果:DR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高血脂、颈部血管硬化、斑块,下肢动脉硬化、斑块,DN、DPN、DF及PVD等并发症有关。PDR与高血压、DPN关系密切。

      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是DR及糖尿病的全身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共同病理基础。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并发症时,DR的患病率增加,尤其是合并高血压、DPN时,PDR的患病率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出现全身并发症者必需定期行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DR,降低致盲率。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不同经线宽度植片的疗效比较

      2016, 16(2):313-3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1

      摘要 (1313) HTML (0) PDF 400.75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不同经线宽度结膜植片的疗效。

      方法:对182例252眼初发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按术中结膜植片的经线宽度分为两组:小植片组86例110眼,行干细胞移植时取结膜植片经线宽度为3mm; 大植片组96例142眼,取结膜植片经线宽度为5mm,术后1、6、12、24mo随访,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统计分析其差异。

      结果:术后早期(1~12mo)小植片组与大植片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24mo)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较大经线宽度的结膜植片可以降低远期的复发率。

    •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减少儿童远视屈光不等差异的疗效

      2016, 16(2):316-3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2

      摘要 (1309) HTML (0) PDF 370.76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非弱视性远视屈光不等儿童中,使用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lens,RGP)矫正高屈光度眼视力,对双眼屈光度等效球镜差值(△SE)、眼轴差值(△AL)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视光门诊远视性屈光不正的6~12岁儿童95例190眼,且双眼屈光度差值(△SE)1D≤△SE<2.0D和矫正视力不等,但每一眼的矫正视力均在同龄儿童正常范围内,即均非弱视。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给屈光度较高眼(视力较差眼)配戴RGP,另一眼不戴镜处理; B组47例,不配镜作为对照组。用1%环戊酮散瞳验光计算等效球镜(SE),测量眼轴(AL),并随访1.5a。分别计算A组和B组等效球镜差值(△SE)、眼轴差值(△AL),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双眼之间等效球镜度差值(△SE)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08,P=0.002<0.05); A组双眼之间眼轴差值(△AL)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6.765,P=0.000<0.05)。

      结论:在非弱视性远视屈光不等儿童中,用RGP矫正高屈光度眼视力是有必要的,可以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度、矫正视力差异,避免屈光参差所带来的视觉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

    •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遮盖调节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2016, 16(2):319-3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3

      摘要 (1286) HTML (0) PDF 406.43 K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遮盖调节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7/2015-04在我院医治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遮盖治疗,同期选取40例志愿健康者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受试者的双眼视功能情况。

      结果:遮盖治疗前、治疗1、3mo双眼融合正常率分别为62%、76%和87%,治疗3mo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mo同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 遮盖治疗前、治疗1、3mo后立体视3000"~801"的患儿分别有26、13和2例; 800"~401"的患儿分别有12、13和6例; 400"~101"的患儿分别有7、15和25例; ≤100"者分别为0、4和12例; 研究组远距散开破裂点和辐辏功能治疗后均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P均<0.05); 近距散开和辐辏功能破裂点、模糊点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散开功能破裂点、模糊点均高于对照组,辐辏功能中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后研究组双眼调节幅度、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 双眼调节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调节灵敏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遮盖治疗后双眼调节滞后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研究组45例90眼治愈52眼; 进步24眼,无效14眼; 治疗总有效率为84%。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遮盖调节对双眼视功能有一定改善。

    • >调查研究
    • 佛山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6, 16(2):323-3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4

      摘要 (1284) HTML (0) PDF 399.94 K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佛山50岁及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患病情况。

      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整群抽样。2014-01/2015-06对4 539名调查对象进行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眼底照相等检查。

      结果:在4 539名受检者中,发现白内障患者641例,患病率14.12%。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P<0.05),城乡之间的白内障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但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是佛山城乡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近视程度的影响因素

      2016, 16(2):327-3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5

      摘要 (1655) HTML (0) PDF 404.72 K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近视程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4-09/10对浦东新区3 295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父母近视与近视程度有关; 总体男女近视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各年级段内男女近视程度不同; 每日电脑手机游戏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建立屈光档案、偏食与近视程度无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父母近视、建立屈光档案、每日电脑手机游戏时间、发现近视的方式、戴镜频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年级、父母近视是近视程度的危险因素,应继续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建立完善屈光发育档案,重点人群定期监测和积极防控。

    • >调查报告
    • 郴州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视力低下影响因素分析

      2016, 16(2):331-3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6

      摘要 (1641) HTML (0) PDF 400.86 K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11 28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分别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视力低下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7.50%; 小学视力低下率为34.01%; 初中视力低下率为62.10%; 视力低下的主要问题是近视(70.01%); 小学生近视率22.57%,初中生近视率48.84%。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年级、父母有近视、课外作业时间长,经常连续阅读1h以上、看视频时间长、肥胖。保护因素有:课间在教室外活动及户外活动。

      结论:青少年视力低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早预防,养成良好的视觉行为习惯将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

    • >临床报告
    • 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6, 16(2):335-3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7

      摘要 (1346) HTML (0) PDF 1.14 M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4-0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6眼,其中男7例7眼,女8例9眼,平均年龄66.3±18.4岁,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薄层角膜内皮植片,进行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角膜刺激症状消退、植片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观测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 术后眼压正常,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角膜刺激症状自术后1d开始逐渐减轻,术后3wk完全缓解。术后1眼(6%)发生内皮植片脱位,3眼(19%)植片与植床之间存在局灶性层间积液。术后1mo角膜上皮变光滑,基质水肿消退,中央角膜厚度(638±86.51μm)较术前(811±137.55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发生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和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各1眼(6%)。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87±507个/mm2

      结论:应用飞秒激光辅助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可以个体化、精确、高效地制作内皮植片,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临床观察

      2016, 16(2):339-3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8

      摘要 (1675) HTML (0) PDF 395.00 K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近视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观察初步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5-06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同时伴有角膜近视屈光手术史的患者14例23眼。根据患者既往角膜手术方式分为LASIK(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组9例15眼,RK(radial keratotomy)组5例8眼。将每例患者的角膜地形图中央2.5mm最低点曲率值,带入SRK-T公式,按照预留-1.00~-1.50D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完成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后视力、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计算出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分别与www.iolcalc.org网站上的Shammas公式和Barrett True K公式进行比较,观察其应用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LASIK组和RK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mo的裸眼视力(LogMAR)分别是0.15±0.11、0.21±0.16,术后屈光度分别是-0.43±1.04、-1.52±1.01D,SRK-T公式预测屈光误差分别是-0.71±0.80、0.43±0.99,LASIK组均优于RK组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本研究方法分别与Shammas公式和Barrett True K公式相比,观察各种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本研究方法的屈光误差最小,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研究方法的术后屈光状态均为轻度近视,适用于因近视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此方法对于LASIK手术史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性更佳。

    • 糖尿病患者角膜朗格汉斯细胞与神经纤维病理改变的研究

      2016, 16(2):343-3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39

      摘要 (1295) HTML (0) PDF 878.05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角膜上皮下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s)与神经纤维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制,并提出免疫机制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分析角膜神经纤维形态、数量、长度、角膜知觉和LC细胞密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数量和长度、分支数量明显降低,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角膜中央和周边上皮下的LC密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C密度和神经纤维密度(r=0.461,P=0.011)、长度(r=0.519,P=0.002)间存在线性相关。同时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角膜中央的知觉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5)。

      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角膜下神经纤维明显受损,角膜知觉减退,LC细胞数量增加,提示这种改变可能是免疫机制介导所致。

    • 珊瑚状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筛查与鉴定

      2016, 16(2):346-3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0

      摘要 (1499) HTML (0) PDF 829.49 K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一个珊瑚状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

      方法:采集家系中2例患者和1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与珊瑚状白内障相关的候选基因GJA3、GJA8、CRYGC及CRYGD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候选基因,并对扩增片段进行Sanger测序。

      结果:该家系疾病表型为珊瑚状白内障,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对扩增产物测序,发现家系内患者CRYGD第2个外显子第70位有1个C>A碱基的杂合突变(c.70C>A),正常对照未见该点突变。

      结论:CRYGD基因的错义突变c.70C>A是该珊瑚状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原因。

    • 前段玻璃体切除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2016, 16(2):349-3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1

      摘要 (1394) HTML (0) PDF 590.06 K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使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5眼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时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处理过程,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总结经验体会。

      结果:通过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及时、准确处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疗效好,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 青光眼顽固性高眼压的分期手术治疗

      2016, 16(2):352-3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2

      摘要 (1680) HTML (0) PDF 414.02 K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顽固性高眼压状态下,先行睫状体光凝术降低部分眼压,Ⅱ期行进一步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华德眼科医院2013-01/2014-07收治的青光眼顽固性高眼压患者临床资料,共30例30眼,其中女12例,男18例,平均年龄56岁。这30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眼,晶状体过熟期4眼,晶状体膨胀期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正常9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4眼。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首选睫状体光凝术,如果眼压未控制,则根据患者病情再行Ⅱ期抗青光眼手术。

      结果:在我们随访过程中,30例30眼均获得了满意效果,术前平均眼压62.79±5.59mmHg,一次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1wk,眼压降至32.84±8.16mmHg,其中6例完全控制正常,其余24例Ⅱ期再行进一步抗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正常,术中无一例并发症出现。

      结论:青光眼顽固性高眼压状态下,先行睫状体光凝术控制眼压,可以大大减少二次手术时并发症的出现,后根据患者原发病的个体差异,Ⅱ期行进一步抗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期联合手术方式。

    • Ex-PRESS引流钉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2016, 16(2):355-3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3

      摘要 (1362) HTML (0) PDF 403.98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2013-01/2015-05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9眼。患者年龄23~42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指数/50cm~0.5,眼压16~52mmHg。给予降眼压药物效果不理想,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术后进行眼压、滤过泡形成观察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观察引流钉开口是否通畅。

      结果:术后视力0.06~0.5; 术后1wk平均眼压为10±3mmHg,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 手术后有1眼出现术后浅前房,1眼术后第2d出现前房积血; 所有患者(29眼)在术后至术后1wk拆除调整缝线期间滤过泡形成好,有1眼术后3mo复查滤过泡包裹,UBM检查巩膜内口有高密度强回声阻塞物,而无巩膜瓣下通道,其他患者(28眼)术后3mo UBM 观察滤过通道通畅。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联合调整缝线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 国产和进口前列素类药物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短期疗效分析

      2016, 16(2):358-3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4

      摘要 (1883) HTML (0) PDF 404.37 K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前列素类药物治疗首次诊断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短期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阳性药物对照研究338例首次诊断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81例,对照组157例,试验组接受国产0.05g/L拉坦前列素3mo治疗,对照组接受进口0.04g/L曲伏前列素3mo治疗,所有患者均每天21:00给药一次,疗程3mo。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mo测定每组患者的眼压水平。

      结果:试验组用药后1、2、3mo的眼压分别是21.84±4.63、19.53±4.04、18.15±3.35mmHg(1mmHg=0.133kPa),相比于治疗前的基础眼压28.32±5.72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019,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用药后1、2、3mo的眼压分别是21.91±5.22、19.80±4.26、18.76±3.46mmHg,相比于治疗前的基础眼压27.6±5.14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052,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3mo随访时眼压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4、0.456、0.051)。

      结论: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眼压,且价格经济,可作为基层医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药物。

    •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 16(2):361-3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5

      摘要 (1689) HTML (0) PDF 440.21 K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15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1例78眼,对照组39例72眼。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1次/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银杏叶酊2mL,口服, 3次/d进行干预。6mo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总体疗效、视力、视野平均缺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粘附率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总有效率为75.6%,显著高于对照组58.7%(Z=2.6002,P=0.0047); 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显著提高,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477; t=4.06,P=0.0001); 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瘤数、出血面积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6,P <0.01; t=3.13,P=0.0024); 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70; t=3.41,P=0.0010; t=3.34,P=0.0013; t=3.76,P=0.0003; t=-3.30,P=0.0014); 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1,P <0.01; t=4.93,P <0.01)。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确切疗效。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羊膜溶解

      2016, 16(2):365-3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6

      摘要 (1489) HTML (0) PDF 346.66 K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羊膜溶解的临床效果。

      方法: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后出现羊膜溶解的患者124例135眼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6例38眼采取保守治疗,B组42例45眼再次行羊膜移植术,C组46例52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8mo比较各组胬肉复发情况。

      结果:A组38眼中24眼复发,复发率63.2%。B组45眼中术后7眼胬肉复发,复发率15. 6%。C组52眼2眼复发,复发率3.8%,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羊膜溶解的有效方法。

    • 眼眶骨折整复重建前后视力和眼球运动功能研究

      2016, 16(2):367-3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7

      摘要 (1456) HTML (0) PDF 418.26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眶骨折整复重建术对患者视力和眼球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及优化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行眶壁修复术加填充术的眼眶骨折单眼患者37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mo测定患者的眼球突出度、视力及运动功能。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排异等不良反应,也并无过矫情况发生; 随访至术后6mo时,眼球突度的临床治愈率为59.5%,余40.5%欠矫。患者手术前后的复视程度有统计学差异(Z=45.167,P<0.05); 术后1、3、6mo临床痊愈率分别为46%、65%、78%,整体改善率分别为84%、89%、95%。患者手术前后的眼球运动障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Z=48.847,P<0.05); 术后1、3、6mo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1%、68%、84%,整体改善率分别为86%、89%、97%。

      结论:眼眶眶壁修复术加填充术整复眼眶骨折能够有效改善复视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准确评估病情、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测量正常人群提上睑肌厚度中的应用

      2016, 16(2):370-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8

      摘要 (1395) HTML (0) PDF 901.93 K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相对精确地测量正常人群的提上睑肌厚度在上睑下垂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随机选择非眼睑相关疾病的病例75例150眼,其中20~39岁(青年组)、40~59岁(中年组)、>60岁(老年组)各25例50眼。其中男30例60眼,女45例90眼。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提上睑肌厚度,观察结果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及性别因素对提上睑肌厚度的影响。

      结果:经测量三组平均值分别为0.833±0.054、0.723±0.021、0.644±0.037mm。女性与男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748±0.100、0.734±0.078mm。统计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显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群的提上睑肌厚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人群的提上睑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便捷、非侵入性且可以比较精确测量提上睑肌厚度的方法。随着年龄增大,即便未患有老年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厚度也会逐渐变薄,但是提上睑肌的厚度与性别无关。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应用环形泪道置管的治疗体会

      2016, 16(2):373-3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49

      摘要 (1443) HTML (0) PDF 349.28 K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行外伤性泪小管吻合术时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应用泪道环形置管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03/2014-12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采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应用环形置管行泪小管吻合手术,术后2~3mo拔出留置的环形管,随访3~12mo的效果观察。

      结果:所有患者中47例治愈,3例好转,2例未愈,未愈患者再经泪道激光治疗治愈。

      结论:在显微镜下应用环形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且环形管留置期间不影响患者眼部外形和正常工作,减少了眼睑畸形的发生率,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 视疲劳患者3 502例的病因分析

      2016, 16(2):375-3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0

      摘要 (1599) HTML (0) PDF 468.46 K (1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视疲劳的病因,为视疲劳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4-12在我院就诊的视疲劳患者3 502例,年龄7~50岁。按年龄分为4组:(1)7~20岁组712例;(2)21~30岁组603例;(3)31~40岁组694例;(4)41~50岁组1 493例。检查其眼前后节、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水平聚散力、远近隐斜、集合近点、调节性辐辏/调节值、调节灵敏度、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分析视疲劳的原因。将视疲劳患者病因先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再采用Nemenyi法进行检验组间比较。

      结果:视疲劳患者3 502例其病因依次是:眼部相关疾病(49.37%),屈光不正(23.36%)、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21.70%)、眼外肌功能障碍(5.57%)。将4组不同病因患病率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间患病率进行Nemenyi组间比较,眼外肌功能与眼部相关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疲劳常见病因依次是眼部相关疾病、屈光不正、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眼外肌功能与障碍。

    • 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

      2016, 16(2):378-3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1

      摘要 (2171) HTML (0) PDF 407.30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

      方法:分析2012-01/2013-06我科收治的178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知觉性斜视的类型,斜视眼视力障碍的病因,斜视度数分布,观察术后眼位及复视现象。

      结果:知觉性斜视178例中知觉性外斜视123例(69.1%),知觉性内斜视55例(30.9%),知觉性斜视中109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123例知觉性外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69.32,其中78例合并垂直斜视,55例知觉性内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56.45,其中26例合并垂直斜视。术毕6例患者出现复视,均于2wk内消失。手术设计按内斜欠矫10左右,外斜过矫10左右,术后眼位±10内为正位,所有患者均行斜视眼手术,超过60者按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设计,术后1a随访,178例斜视患者中138例术后眼位达到正位。

      结论:知觉性外斜视较知觉性内斜视更为常见,知觉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为屈光参差性弱视,通常斜视度数较大,且常合并垂直斜视,知觉性斜视手术可以较好的改善斜视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及学龄初期儿童近视的相关性分析

      2016, 16(2):382-3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2

      摘要 (2815) HTML (0) PDF 432.69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及学龄初期儿童近视的影响及发生发展规律,并制定合理的用眼健康指导规范,为开展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的3~12岁学龄前及学龄初期儿童900例,均建立个性化档案,记录裸眼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底镜、斜视检查结果; 记录电视、电脑、手机、iPad、写作业、课外书用眼情况。统计分析各年龄组的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其与近视的相关性。

      结果:裸眼视力正常者学龄前儿童多于学龄初期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视力低常者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视的例数7~12岁(学龄初期)多于3~6岁(学龄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产品的应用在6岁、10岁儿童中用眼时间叠加最多,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玩手机时间、玩电脑时间、玩iPad时间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行早期筛查,健康用眼指导、建立个性化就诊档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用眼指导; 避免学习任务繁重造成用眼时间叠加,争取近视延后发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因此,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远视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应用

      2016, 16(2):386-3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3

      摘要 (1440) HTML (0) PDF 349.24 K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远视儿童散瞳验光中的综合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02/2015-03于本院进行散瞳验光的84例远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托吡卡胺和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散瞳验光,然后将两种方法的屈光度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的瞳孔直径及残余调节量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种方法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屈光度检查结果、给药前的瞳孔直径及残余调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给药后20、40、60min及24h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残余调节量均小于托吡卡胺(P<0.05),给药后60min两种方法的瞳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48h两种方法的瞳孔直径均与给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远视儿童散瞳验光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睫状肌麻痹的效果尤为明显。

    •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形态及免疫表型研究

      2016, 16(2):389-3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4

      摘要 (1395) HTML (0) PDF 3.02 M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

      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MALT的形态学、细胞学、免疫表型的特点。

      结果:眼附属器MALT患者29例33眼中,Ⅰ期23例24眼,Ⅱ期6例9眼。29例33眼均以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为主,瘤细胞弥漫分布,体积小,大小较均一,细胞核略呈圆形,染色深,细胞质少,染色淡; 29例CD20及CD79a均(+),CD5(+)2例,CD43(+)3例; 所有患者CD45RO、CyclinD1、CD10、CD23均为(-)。

      结论:眼附属器MALT主要以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浸润为主,散在分布中心细胞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部分可见浆细胞及Russel、Dutcher小体。眼附属器MALT典型的免疫表型CD20(+)、CD10(-)、CD5(-)、CD23(-)、CyclinD1(-),少数患者CD5(+),CD5(+)可能是眼附属器MALT预后不好的一个信号。

    • 脑瘫患儿常见视觉障碍的临床分析

      2016, 16(2):392-3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5

      摘要 (1424) HTML (0) PDF 404.03 K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常见的斜视、视神经萎缩等视觉障碍情况,及其与脑瘫分型的关系。

      方法:对265例确诊为脑瘫的患儿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眼位及眼球运动、眼球震颤、裂隙灯眼前节、散瞳后眼底情况检查。

      结果:脑瘫儿童265例中,女95例,男170例; 痉挛型173例,不随意运动型28例,肌张力低下43例,混合型18例,共济失调3例。纳入本研究的脑瘫患儿视觉障碍包括斜视、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或其他眼底病变。有视觉障碍的脑瘫患儿127例(47.9%),男79例,女48例; 其中斜视110例(41.5%):内斜46例(41.8%),外斜54例(49.1%),垂直斜视10例(9.1%); 眼球震颤者18例;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例6眼; 视神经萎缩者42例76眼(15.8%),单眼8例,男25例46眼,女17例30眼。

      结论:脑瘫患儿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由于患儿的表达受限,造成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疾患,影响其视功能恢复和全身康复,重视脑瘫患儿早期眼部检查和治疗,可很大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 眼前节光学断层成像量化观察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及屈光度变化

      2016, 16(2):395-3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6

      摘要 (1360) HTML (0) PDF 353.51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随时间推移,在眼内的前后位移度及其和屈光度变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一体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02例102眼,检测和分析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前节光学断层成像(OCT)图像中的位移表现,于术后1、3、6mo,2a分别记录前房深度变化值,远近视力及屈光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平均随访24±3.8mo。

      结果:所选102眼术后1、3、6mo,2a远视力平均分别为0.78±0.13、0.75±0.14、0.72±0.12、0.72±0.10,近视力平均分别为0.38±0.12、0.41±0.13、0.46±0.12、0.47±0.10,患者术眼术后平均前房深度分别为3.75±0.16、3.69±0.13、3.61±0.12、3.62±0.11mm,患者术后屈光度分别为-0.47±0.26、-0.65±0.28、-0.93±0.24、-0.95±0.20D。 眼前节OCT图像显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随时间推移向前移位,术后1、3、6mo组间各数值两两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术后6mo和术后2a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随时间推移向前移动,出现“视近漂移”,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增加,术后6mo基本达稳定状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