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Vanitha Ratnalingam , Thiageswari Umapathy , Kala Sumugam , Hanida Hanafi , Shamala Retnasabapathy
2017, 17(11):1989-19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1
摘要:
目的:评估马来西亚东西部三级医院感染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及发病因素。
方法:收集来自马来西亚西部Sungai Buloh医院、吉隆坡综合医院和东部Queen Elizabeth医院、沙捞越州综合医院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207例。研究记录了危险因素。进行角膜刮片镜检和培养。
结果:马来西亚西部感染性角膜炎最普遍的风险因素是植物性损伤(28.5%)和非植物性损伤(18.3%)。27.7%的创伤病例与工作有关,其中外籍男性工作者占34.2%。马来西亚东部最普遍的风险因素是配戴隐形眼镜(32.9%)。马来西亚东西部绿脓假单胞菌是感染性角膜炎最常见的病菌。马来西亚西部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是镰刀菌,占所有阳性真菌培养物的60%。
结论:马来西亚东西部公立医院细菌性角膜炎检出率较高,而东部隐形眼镜配戴则是常见风险因素(P<0.05),西部真菌性角膜炎检出率高。
Vijay Shetty , Suhas S Haldipurkar , Rita Dhamankar , Tanvi Haldipurkar , Onkar Pirdankar , Maninder Singh Setia
2017, 17(11):1993-19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2
摘要:
目的:以不同年龄段分组评估前角膜散光(ACA)和后角膜散光(PCA)。同时分析各年龄段ACA、PCA之间散光程度、散光轴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包括381眼。将临床测得的散光数值转换为向量记法,以分析ACA和PCA。在整体人群和四个不同年龄段(5~19, 20~39, 40~59, 和≥60)中评估ACA和PCA之间散光程度、散光轴的关系。使用随机效应线性回归模型评估ACA、PCA散光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5~9岁儿童中,ACA平均散光度最高为3.59D,PCA为0.50D。总体上来说,ACA在1~10.0D,PCA在0~3.5D。在较年轻的分组中(5~19岁),ACA和PCA显著相关(r=0.85, P<0.001)。在60岁以上组中,ACA每增加1D,PCA增加0.04D(95%CI: 0.005, 0.07; P=0.03),增加程度相比其余组最少。
结论:在60岁以上人群中,相比仅仅依靠经验公式,通过ACA数据计算IOL度数,更为谨慎的方法是同时测定后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
Suleyman Demircan , Gokcen Gokce , Mustafa Atas , Ahmet Gulhan , Burhan Baskan , Gokmen Zararsiz
2017, 17(11):2000-20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3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频域相干光学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测量正常个体脉络膜厚度(CT)以评估眼部使用0.15%酒石酸溴莫尼定对眼后节的潜在影响。
方法:前瞻性、安慰剂对照干预性临床试验,包括32例32眼正常个体。第1d,受试者接受一滴无防腐剂人工泪液作为安慰剂; 第2d,接受一滴0.15%酒石酸溴莫尼定。收集每次用药前及用药后1、3和5h,眼压,眼灌注压(OPP)以及EDI-SD-OCT数据。
结果:相较于最初测量结果,局部应用0.15%酒石酸溴莫尼定后,在下凹(P=0.001),颞凹1500μm 处(P=0.003),鼻凹1500μm处(P=0.003)测得脉络膜厚度显著增加。整个研究过程中,安慰剂组脉络膜厚度未发生变化(P>0.05)。分别使用安慰剂和溴莫尼定后眼灌注压没有显著降低(P>0.05)。研究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结论:与预期相悖,局部应用0.15%酒石酸溴莫尼定导致下凹、颞凹、鼻凹处脉络膜厚度增加。这一结论可能与脉络膜血管自动调节机制有关。
Jessica Mani Penny Tevaraj , Tan Chai Keong , Evelyn Tai Li Min , Muhammed Julieana , Raja Azmi Mohd Noor , Wan-Hazabbah Wan Hitam
2017, 17(11):2005-20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4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解剖结构和视功能的变化,包括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传统视神经功能检查,早期检测乙胺丁醇毒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参加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医院的短期治疗观察项目的36例72眼结核病患者。视力和视神经功能检查由同一位研究者进行。同样,Humphrey自动视野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均由同一位技术人员进行。在开始乙胺丁醇治疗前和治疗3mo后各进行检查一次。
结果:乙胺丁醇治疗前后视力、彩色视觉、光亮度、红光反射和眼底检查无明显改变。然而,平均视野缺损在治疗后较前变差(P=0.010)。OCT和PVEP有显著变化,P100潜伏期延长、幅度降低,RNFL在各个象限均增厚(P<0.05)。
结论:通过OCT检测RNFL厚度以及使用PVEP检测P100波峰潜伏期和幅度,可以在传统视神经功能检查异常之前,发现乙胺丁醇治疗后早期解剖结构和视功能的亚临床改变。
Joseph Chukwuma Eziechila , Eberechukwu Ogbeanu Achigbu , Sebastian Ntuko Nwosu , Omobolake Tolutope Edema
2017, 17(11):2010-20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5
摘要:
目的:评估技术工人眼部疾病患病率及模式,向有关部门建议施行必要政策以保护技术工人眼部健康。
方法:描述性横断面研究。采用比例抽样技术和随机简单抽样法进行样本选择。
结果:技术工人中退行性结膜疾病并伴有睑裂黄斑以30.1%患病率高居第一。汽车工中结膜性疾病、角膜混浊、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较高。表体异物是与工伤有关的最常见的损伤,而13.6%的工人由此发展为白内障。
结论:政府应该施行可以保护技术工人眼部健康的政策,以减少睑裂黄斑及其它几种眼部疾病的发生。
2017, 17(11):2015-20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6
摘要: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抑制缝线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生长情况,检测大鼠新生血管化角膜中VEGF、p-AKT 的表达量,初步探讨其抑制CNV的可能机制。
方法:缝线法诱导大鼠CNV模型,随机分为A组:含DMSO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 B组:25μmol/L DATS治疗组(10只); C组:50μmol/L DATS治疗组(10只); D组:100μmol/L DATS治疗组(10只); E组:200μmol/L DATS治疗组(10只)。缝线后第7d裂隙灯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并计算面积。缝线后第14d取各组大鼠角膜组织行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病理组织形态,并采用RT-PCR 法检测VEGF mRNA 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 法检测VEGF、p-AKT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C、D、E组的CNV面积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切片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角膜水肿、新生血管、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逐渐减轻。与A组相比,B、C、D、E组的VEGF mRNA 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C、D、E组的VEGF、p-AKT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ATS 能够抑制缝线诱导的大鼠CNV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及使得p-AKT的失活有关。
2017, 17(11):2019-20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7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在体动物实验初步评价MIL60在眼局部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常规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CCK8法体外检测MIL60抗体对角膜上皮细胞毒副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L60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影响。正常SD大鼠结膜下注射MIL60抗体,观察眼部反应情况,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Draize的评分系统和病理切片等,分析结膜和角膜病理改变。建立SD大鼠角膜上皮缺损模型,结膜下注射MIL60抗体,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
结果:MIL60不影响角膜上皮细胞增殖,不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结膜下注射MIL60抗体后,大鼠角结膜和眼部其他各组织形态正常,组织学检查显示结构正常,未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膜下注射MIL60不影响角膜上皮愈合。
结论:MIL60结膜下应用安全性较好,不影响角膜上皮细胞正常功能。
2017, 17(11):2024-20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8
摘要: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联合干细胞移植对青光眼大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实验共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青光眼模型组(GLA)、干细胞组(RSCs)、银杏内酯B组(GKB)与混合组(RSCs+ GKB)。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以及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各组组织中Bcl-2、Bax mRNA表达水平。
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给予干细胞或银杏内酯B处理,减少纤维间质水肿与空泡的出现,混合组纤维间质少见水肿与空泡; 银杏内酯B联合干细胞处理后显著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上调Bcl-2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并下调Bax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银杏内酯B联合干细胞能够抑制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改善青光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因子的表达有关。
2017, 17(11):2028-20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09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液和乳酸林格氏液对角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灌注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以乳酸林格氏液为前房灌注的对照组和以复方电解质液为前房灌注液的试验组。术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摘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各随访点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视力、角膜水肿、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等。
结果:患者60例60眼顺利完成术后随访,试验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术后1、3d复方电解质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46)。术后1、14d,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复方电解质液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14)。复方电解质液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优于乳酸林格氏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灌注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更好地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结构的稳定,减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复方电解质灌注液较乳酸林格氏液更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017, 17(11):2032-20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05/2014-12我院收治的113例120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A组),另32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B组)。于术后1wk,1、2、6mo,1a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随访各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和并发症。
结果:视力: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较B组效果更好。视野: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视野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B组。眼压: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A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B组。前房深度: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较B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B组。前房角分级: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单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伴闭角型青光眼相比,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更加安全有效,且在增加前房深度和视野、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等方面,效果更好。
2017, 17(11):2036-20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1
摘要: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227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12眼)和对照组(60例115眼),观察组患者采用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R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及血清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wk、1、3、6mo两组的BCVA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2wk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1mo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及Ang-2水平均较低(P<0.05),CMT在治疗后1、3、6mo时明显较低(P<0.05); 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PDR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2017, 17(11):2040-20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2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加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对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BM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NSAIDs的不同给药时机(试验组予以NSAIDs术前及术后局部点眼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术后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术前是否加用NSAIDs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的发生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48~5.18,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30~2.00,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1~0.43,P<0.01); 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20,95%CI:-15.17~0.77,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14.05~6.08,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25,95%CI:-33.80~-2.70,P<0.05)。
结论:术前及术后联合应用NSAID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的发生,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提示NSAIDs的术前术后联合应用较单独术后应用更具有优越性。
2017, 17(11):2045-20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3
摘要: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Elsevier、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灰色文献,并用Google搜索相关文献。从有效率、眼压、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有8个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者共97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75,95%CI=1.29~2.37,P=0.0003); 试验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30,95%CI=0.85~1.75,P<0.00001); 两组的不良反应(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压升高、眼睑刺痒、过敏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64,95%CI=0.86~3.10,P=0.13)。
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有效,且不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尚仍需严谨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2017, 17(11):2050-20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4
摘要:
年龄相关性眼病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由眼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系列眼科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常见的几种年龄相关性眼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植物抗毒素,通过调节多个细胞转导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作用,已成为抗衰老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白藜芦醇与年龄相关性眼病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重点介绍白藜芦醇在年龄相关性眼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7, 17(11):2055-20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5
摘要: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临床上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RVO公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类药物、溶栓类药物和中药。本文将近年来有关RVO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RVO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17, 17(11):2060-20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6
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可在体内外培养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缘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等。BMSC移植后可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有效修复损伤的角膜上皮细胞组织,能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细胞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角膜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BMSC还能分化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增殖。也可在载体上利用BMSC构建生物角膜,进行眼表修复,此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临床治疗角膜损伤类疾病提出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本文就BMSC在角膜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2017, 17(11):2065-20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7
摘要:
目前,球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对于治疗与病理性血管形成相关眼病的疗效确切。然而,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药物在眼内的分布将使其对眼内各部分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抗VEGF药物作用机制的特异性,以往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其对富含血管组织结构的影响,却忽略了其对缺乏血管组织结构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对晶状体发育早期及白内障术中或术后恰当时机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药物对晶状体的影响加以综述。
2017, 17(11):2069-20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8
摘要: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近年来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引起了眼科医生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DR的诊疗技术有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其手术治疗方面的改进。本文就PDR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前准备、手术器械和术中操作等多个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
2017, 17(11):2073-20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19
摘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来新兴的血管成像技术,除具备传统OCT的优点外,还能够分层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及血流改变情况,使用伪彩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血管结构,并且能够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和量化分析。此外,与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造影(ICGA)技术不同,OCTA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就能提供比传统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更多、更准确的血流信息。但是,任何技术的临床应用都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对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眼科的应用、局限性进行综述。
2017, 17(11):2077-20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0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2.8mm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改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4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并采用2.8mm透明角膜切口的100例100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切口位置分为A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55眼)、B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45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并采用波前像差分析仪测定角膜波前像差,记录角膜6mm范围内高阶像差的变化。
结果:术后1d,1wk,1、3mo,两组患者BCVA(LogMAR值)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d、1wk、1mo时BCVA(LogMAR值)均低于B组(P<0.05); 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SIA均降低(P<0.05),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IA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两组患者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均上升,术后1wk,1、3mo逐渐降低,A组术后1d、1wk时SRI、SAI均低于B组(P<0.05); 术后3mo,A组角膜表面总高阶像差(total higher-order aberrations,tHOAs)、四阶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2.8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减轻手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降低角膜高阶像差。
2017, 17(11):2081-20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1
摘要: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
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4例24眼,女14例14眼,年龄60~72(平均65.2±2.37)岁。无高度近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22眼,女16例16眼,年龄61~70(平均64.4±2.4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7、14d,1mo泪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SⅠt、BUT、FL、主观感觉评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d、1mo BUT、FL、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主观感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7、14d SⅠ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14d,1mo FL、主观感觉评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7、14d SⅠt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mo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3、7、14d,1mo BUT比同组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无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3、7、14d比同组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安全可靠,对泪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较小。
2017, 17(11):2085-20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2
摘要:
目的:比较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选取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61例261眼。A组:行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0眼,B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1眼,术后随访30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7、30d裸眼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操作时间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9,P<0.001)。术后1、7、30d,A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10眼(68.8%)、115眼(71.9%)、121眼(75.6%),B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55眼(54.5%)、63眼(62.4%)、68眼(67.3%)。术后1d,A组的视力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1,P=0.020)。两组患者术后7d和30d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者术后1、7、30d SIA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5,P=0.145)。两组内术后1、7、30d S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SIA 无交互作用(F=1.314,P=0.264)。两组患者术后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前房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3,P<0.05)。
结论: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前房反应轻,适合在眼科流动手术车上使用。
2017, 17(11):2089-20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3
摘要:
目的:分析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01/2017-02在我院眼科诊治的68例79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双切口三联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滤泡形成情况及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和视力改变、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后1mo,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分别为12.45±3.01mmHg、0.17±0.03、0.19±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有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5 眼,短暂性浅前房4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3眼。观察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4眼,短暂性浅前房3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2眼。均经对症治疗1wk后好转,未出现前房出血、瞳孔夹持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临床上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增加前房深度,术后患者功能型滤泡有较高的形成率,安全可靠。
2017, 17(11):2093-20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4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青光眼Baerveldt植入物(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Baerveldt glaucoma implant,PPV-BGI)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5-12本院收治并实施PPV-BGI 的129例13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63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69眼为其他类型的青光眼(non-NVG)。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变化、手术结果、视力(visual acuity,VA)、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
结果:NVG组患者和non-NVG组患者1a累计成功率分别为46.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组患者IOP 术后1a从术前40.1±10.4mmHg下降至17.8±4.9mmHg,non-NVG组患者则从30.4±10.2 mmHg下降至14.9±4.1mmHg,术前与术后1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及non-NVG组患者术前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分别为2.9±1.4和2.7±1.2种,术后1a NVG及non-NVG组患者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分别下降为0.96±1.18和0.51±0.96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VG组视力改善患者13例14眼,non-NVG组患者改善37例3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及术后随访1a结果表明,NVG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non-N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V-BGI是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一种可行性手术选择,但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往往不理想,因为术后往往会有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7, 17(11):2097-21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5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的厚度变化情况,分析脉络膜的厚度与患者视力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4-01-01/2017-01-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80眼重度NPDR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mo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mo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研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值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wk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1mo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分别为219.57±51.24μm和474.76±95.56μm,217.56±50.36μm和473.27±96.48μm;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mo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分别为180.15±42.06μm和382.18±84.26μm,202.48±48.28μm和407.88±44.25μm,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mo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分别为0.47±0.19和0.53±0.2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值存在正相关性(回归系数=1.12,S=0.48,OR=1.376,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值存在正相关性(回归系数=0.95,S=0.27,OR=1.02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wk结膜下出血2例2眼(5%)、青光眼1例1眼(2.5%)、玻璃体内积血1例1眼(2.5%)、脉络膜脱离0例、视网膜脱离0例;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wk结膜下出血4例4眼(10%)、青光眼2例2眼(5%)、玻璃体内积血2例2眼(5%)、脉络膜脱离2例2眼(5%)、视网膜脱离2例2眼(5%); 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度NPDR黄斑水肿患者的脉络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相关性,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有效降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减轻黄斑水肿情况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比较少。
2017, 17(11):2101-21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6
摘要:
目的: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45岁以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hathy,CSC)的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2-01/2016-12在我院就诊的45岁以上CSC患者30例32眼,平均年龄54.34±8.58岁; 病程1wk~48mo,中位数6mo。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记录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 absorption,SRF)吸收情况; 采用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患眼脉络膜血管渗漏形态。所有患眼均行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1、3、6mo随访观察BCVA和黄斑区OCT情况。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MT及SRF吸收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经PDT治疗后1、3、6mo治愈率分别为44%、6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1,P=0.037)。将所有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A组患者病程<6mo,B组病程≥6mo,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分别为0.6149±0.4117、0.8167±0.4370; 治疗前CMT分别为409.47±129.422、395.82±153.756μm。经治疗后两组间BCV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3,P=0.823),但具有时间差异性(F=32.837,P<0.001)。A组患者的BCVA治疗后1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7,P=0.005); 治疗后1、3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P<0.001); 治疗后3、6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4,P=0.063)。B组患者的BCVA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4,P=0.978),但具有时间差异性(F=26.447,P<0.001),A组患者的CMT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的CMT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剂量PDT疗法可有效改善45岁以上CSC患者的视力,对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仍有较好疗效。
2017, 17(11):2105-21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7
摘要: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 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眼设为对照组,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设为观察组,经术后3mo的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OCT检查结果、舒适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25(平均20±2.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35(平均28±2.0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观察组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69%,显著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34,P<0.01; F组别=17.43,P<0.01),术后7d, 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OCT检查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3mo OCT检查两组患者黄斑前膜均消失,黄斑厚度较术前比较均减少,黄斑水肿消退或者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黄斑前膜复发。术后7d,1、3mo两组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异物感、肿胀、流泪、疼痛等眼部不适,其中 20眼有结膜充血、水肿,考虑结膜缝线造成眼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中有12眼轻度结膜充血水肿,4眼切口处点状出血,5眼出现低眼压,眼压为6~8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d出血均自行消除,水肿减轻,眼压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异物感,肿胀等眼部不适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相当,但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患者舒适度更好。
2017, 17(11):2109-21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8
摘要:
目的:探讨叶黄素干预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空白对照的方法,将200例早期AMD患者随机分为叶黄素干预组(20mg/d)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于基线、12、24、36、48wk进行问卷调查、血清叶黄素密度及视功能检查。
结果:叶黄素干预组12、24、36、48wk的血清叶黄素密度比安慰剂对照组高(P<0.05),血清叶黄素密度较基线升高(P<0.05)。叶黄素干预组24、48wk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低(3c/d)、中(6c/d)频段,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最佳矫正视力(best-spectacl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 CS的低、中频段高于基线(P<0.05),MPOD、BCVA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叶黄素干预可改善早期AMD患者的视功能。
2017, 17(11):2112-21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29
摘要: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膜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
方法:将2015-01/2016-12就诊的BRVO继发ME患者70例7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35眼。对照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3mo临床疗效、并发症。治疗1wk,1、3mo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略高于对照组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显效率为43%,高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wk,1、3mo BCVA水平、CMT均降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1wk,1、3mo LogMAR BCVA水平、CMT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ME可有效降低CMT,提高视力水平,且安全性高。
2017, 17(11):2116-21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0
摘要:
目的:探讨1g/L溴芬酸钠滴眼液对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 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06/2015-08期间在我院行SBK术的高度近视散光眼(-6.00D≤等效球镜<-11.00D)患者48例9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4例48眼,试验组24例48眼; 对照组术后采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试验组术后采用1g/L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wk。于术前,术后1d,1wk,1、3mo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远视力、眼内压及角膜地形图(K1、K2、散光度数)检查,同时记录视觉症状与体征评分、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iffuse larnellar kerafitis,DLK)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远视力、眼内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mo时裸眼远视力均改善,术后1、3mo眼内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术后3mo时裸眼远视力改善明显,术后1、3mo时眼内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1、3mo时K1值、K2值均降低,散光度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术后1、3mo时K1值、K2值、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部症状相似,术后均未出现haze现象,试验组患者术后DLK评定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g/L溴芬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对SBK术后的疗效类似,但其可有效降低DLK和眼压升高的风险,避免激素所致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7, 17(11):2120-21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1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眼视光中心行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在术后1、3、6mo做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干眼症调查、高阶像差检查。
结果:两组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在术后6mo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眼症状调查显示:术后1、3m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3、6mo高阶像差与术前对比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3、6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球差变化值小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干眼症发生率低,术后视觉质量更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
2017, 17(11):2123-21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2
摘要:
目的:分析结膜瓣遮盖术联合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1/2015-12收治的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0例50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5眼。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结膜瓣遮盖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矫正视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1a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1mo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a发现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有8例患者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膜瓣遮盖术联合结膜下注射氟康唑在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2017, 17(11):2126-21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3
摘要:
目的:观察中国患者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发生率,并探究IFIS的新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预测指标。
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我们收集了1a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记录他们的服药史、散瞳前后的瞳孔直径、IFIS发生的情况。
结果:有中国汉族的白内障手术患者807例1 068眼,共计1 068例手术纳入研究,其中34眼发生了IFIS。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危险因素与IFIS的发生有关:非那西丁(6.4%,OR=5.885),坦洛新(25%,OR=21.578),利血平(16.7%,OR=12.947),氯氮平(66.7%,OR=139.467)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4.3%,OR=10.789)。散瞳后瞳孔直径小,尤其是小于7.25mm的患者更易于发生IFIS(P<0.001)。
结论:中国人群中IFIS的发生率是3.18%。我们发现了3个新的IFIS危险因素:利血平、氯氮平用药史和视网膜光凝术后。术前散瞳困难可能预示着IFIS的发生几率增大。
2017, 17(11):2130-21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4
摘要:
目的:白内障术中发生并发症后囊膜支撑力不充分,比较Ⅰ期前房与Ⅱ期巩膜固定人工晶状体(IOL)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03-01/2014-12期间白内障术中发生并发症后导致囊膜支撑力不充分,行Ⅰ期前房(ACIOL)或Ⅱ期经巩膜固定IOL植入术的患眼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患者84眼行Ⅰ期ACIOL,79眼行Ⅱ期巩膜固定IOL。Ⅰ期ACIOL组和Ⅱ期巩膜固定IOL组术后1a BCVA(LogMAR)分别为0.30±0.64、0.33±0.34(t=0.407,P=0.712),最近一次随访的BCVA分别为0.67±0.55、0.62±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545)。Ⅰ期ACIOL组出现了更多的早期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3,P<0.001); 两组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0.267)。回归分析显示Ⅰ期ACIOL和Ⅱ期巩膜固定IOL植入术有着相似的最后一次随访BCVA(t=0.397,P=0.957),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则与较差的最终视力预后相关(t=22.156,P<0.001)。
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发生并发症导致囊膜支撑不充分时,行Ⅰ期前房(ACIOL)或Ⅱ期巩膜固定IOL植入术的患者在远期视力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7, 17(11):2134-21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5
摘要:
目的:探讨Oculentis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6-10/2017-01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Oculentis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将同一时段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类光学Aspira-aA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患者术后3mo裸眼远视力、近视力、屈光状态、UBM检查、阅读戴镜率、不良体验率(光晕、眩光、雾视等现象发生率)的情况。
结果:术后3mo,试验组裸眼远视力(0.10±0.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5)。试验组裸眼近视力(0.11±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P<0.05)。术后3mo,试验组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均良好,阅读戴镜率为5%,不良体验率(光晕、眩光、雾视现象发生率)仅为5%,而对照组阅读戴镜率为100%。
结论:Oculentis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供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和近视力,能极大地提高白内障术后脱镜率,解决白内障术后老视问题,且患者舒适度极佳,光晕、眩光、雾视现象少有发生,手术安全可靠。
2017, 17(11):2137-21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6
摘要:
目的:探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0例20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完成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wk,1mo,1a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0%,条件成功率92.0%; 手术前后视力无光感、手动~0.01、0.02~0.05、0.06~<0.10、≥0.10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眼压42.43±3.43mmHg,术后1wk,1mo,1a分别为13.45±2.34、15.89±2.67、16.34±2.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0.62,P<0.001);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53.67±342.34个/mm2, 术后1wk,1mo,1a分别为2 216.67±332.32、2 087.34±326.45、1 959.67±303.34个/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2,P<0.001); 术后发生前房出血20眼,低眼压13眼,引流阀阀体移位8眼,浅前房21眼。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但存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现象,能够有效保护并部分改善患者残存视力,并发症较轻且简单干预后好转,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刘慧峰 , 贾俊 , 姬明利 , 杨维佳 , 万鹏飞 , 韩双羽 , 何媛 , 王霞
2017, 17(11):2140-21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7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与单纯激光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10/2015-03我院临床检查确诊的RVO继发ME的患者48例5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激光治疗者28例31眼,为A组; 单纯激光治疗者20例22眼,为B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wk,3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
结果:随诊3mo,治疗后1wk时,A组和B组的平均BCVA分别是0.44±0.25、0.56±0.24; 平均CMT分别是330.50±121.71、354.67±102.79μm,两组患者BCVA和CMT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mo时,A组和B组的平均BCVA分别是0.24±0.18、0.39±0.20; 平均CMT分别是252.62±83.01、332.67±102.33μm,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优于B组。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和单纯激光治疗RVO继发性ME均有效,ME明显减轻,视力稳定并提高。但对于水肿严重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先减轻视网膜水肿,再联合激光治疗疗效肯定,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2017, 17(11):2144-2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8
摘要: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01/2016-1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联合组(75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对照组(75例)先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再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恢复和眼轴长度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0.1人数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比例为95%,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变化,同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患者屈光度向近视发生偏移,对照组屈光度向远视发生偏移,两组预测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比例为24%,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7, 17(11):2147-21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39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120例非增生性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炎症因子指标(血清hs-CRP、VEGF、IGF-1)、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5mo,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均低于治疗前(t研究组=24.81、19.59、8.567、17.79,t对照组=12.02、8.60、10.32,10.85,P<0.05),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均优于治疗前(t研究组=-5.24、-8.79,t对照组=-2.26、-3.39,P<0.05); 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视力、30°内阈值敏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7、-9.47、-13.54、-5.59、2.65、4.05,P<0.05)。(2)两组患者治疗5mo,血清hs-CRP、VEGF、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研究组=34.30、23.33、42.118,t对照组=18.68、17.46、26.73,P<0.05); 研究组的hs-CRP、VEGF、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9、-7.43、-15.35,P<0.05)。(3)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2,P<0.05)。(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1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
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DR,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宋伟琼 , 周小平 , 邝国平 , 欧玉仑 , 冯少颖 , 秦牧 , 李征
2017, 17(11):2151-21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0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采用超声评价双侧颈动脉、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观测视网膜血管,并对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2例行脑动脉造影术,根据记录的数据做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361,P=0.015); 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颈动脉硬化具有明显相关性(r=0.392,P=0.011); 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脑小动脉病变相关性高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r=0.465、0.392,P=0.037)。
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及脑小动脉病变与高血压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眼底动脉检查在判断脑动脉硬化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7, 17(11):2154-21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1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的差异。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1/2015-12期间表现为打鼾及白天嗜睡的可疑患者79例在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科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进行OSAHS 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然后转诊到眼科进行眼部检查。测量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RNFL厚度等。
结果:共有73例被纳入本研究,对照组(无OSAHS)20例,OSAHS组53例。中度、重度OSAHS组的IOP比对照组高(均P<0.05)。中度、重度OSAHS组的平均RNFL及上方RNFL较对照组薄(均P<0.05)。AHI与上方RNFL及平均RNFL呈负相关(r=-0.316、-0.205, 均P<0.01)。上方RNFL与氧饱和度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 ODI)呈负相关(r=-0.24, P=0.005),与平均血氧分压(SaO2)呈正相关(r=0.277,P=0.001)。
结论:OSAHS患者的RNFL变薄,OSAHS病情越严重RNFL丢失越多。上方RNFL受OSAHS影响较大。
2017, 17(11):2158-21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2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sphy,ICGA)和FFA在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itis,DR)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5-08/2016-08期间我院收治的DR患者70例136眼,全部患者分别接受ICGA、FFA、IFA+FFA检查,分析三种造影方式的检出结果。
结果:FFA检出病变120眼(88.2%),ICGA检出病变124眼(91.2%),IFA+FFA检出病变130眼(95.6%),三种检查方法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FA检出48眼出现新生血管,18眼玻璃体积血,38眼黄斑水肿,16眼无灌注区; ICGA检出49眼新生血管,38眼黄斑水肿,17眼玻璃体积血,20眼无灌注区; IFA+FFA检出17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虹膜病变(DI),22眼非增殖性DI,5眼NVG,92眼无DI。
结论:在DR诊断中,IFA+FFA、FFA、ICGA均具有不错的诊断价值,但IFA+FFA可及时发现合并的糖尿病虹膜病变,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2017, 17(11):2161-21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3
摘要:
目的:观察外伤性视神经挫伤后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效,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01/2016-01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48例5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24眼,对照组24例26眼; 治疗组主要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 每日1 次,肌肉注射,用药6wk,同时给以高压氧舱、糖皮质激素类及维生素类药物; 对照组除不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后6wk复查视力、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
结果:用药6wk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VEP P100波潜伏期为98.76±6.93ms、振幅5.22±1.64μV, 对照组分别为116.52±8.82ms、4.28±1.75μV,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MS、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有更为明显的疗效。
2017, 17(11):2164-21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4
摘要:
目的:研究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12/2016-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MGD患者100例189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wk,1、3mo患者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下降幅度及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MGD的临床疗效。
2017, 17(11):2167-21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5
摘要: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糖尿病低视力患者的发病现状,并对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择2016-01/12唐山地区2 000例糖尿病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视力检查,观察统计唐山地区糖尿病低视力的发生率。将糖尿病低视力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2倍病例数的糖尿病正常视力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相关病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低视力危险因素。
结果:参与视力检查的2 00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89例276眼患者视力低下,发生率为6.90%,其中单眼视力低下患者102例102眼(2.55%),双眼视力低下87例174眼(4.3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唐山地区糖尿病患者并发视力低下的发生率较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高龄、病程长、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检查,进行早期及时有效地防治,可减少对患者视力的损伤。
陈潇 , 赵明 , 张清源 , 蒋玉惠 , 王阜蕾 , 张静 , 倪伟
2017, 17(11):2170-21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6
摘要:
目的:探究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入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85例85眼,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以传统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及视觉敏感度变化,并分析治疗前后视力、AULCSF、Smax和Frmax变化。
结果:传统遮盖疗法配合综合训练后,患儿视力明显较治疗前改善(1.12±0.29 vs 0.45±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AULCSF、Smax和Frmax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一空间频率敏感度比较,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空间频率的增加对比敏感度逐渐降低。不同屈光程度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组和中度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1,P=0.079); 轻度组和重度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1,P=0.001); 中度组和重度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9,P=0.067)。此外,就配戴眼镜年龄而言,6岁及以下开始配戴总有效率明显高于6岁以后(95% vs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非弱视眼每天4h遮盖疗法,并佩戴矫正镜,结合综合训练,可取得确切疗效,尤其是对于7岁以下儿童。
2017, 17(11):2174-21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7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l thickness,CCT)、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白对白距离(white-to-white distance,WWD)和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等眼球结构参数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方法: 对2011-06/2013-10以来我院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413例826眼按照年龄分为3组:Ⅰ组≤5岁,Ⅱ组5~<10岁,Ⅲ组≥10岁以上; 按照性别分为两组:男200例400眼,女213例426眼; 采用Lenstar LS900 非接触式光学长度测量对受试者进行测量,取得AL、CCT、ACD、LT、WWD、PD值。用LSD-t法和SNK-q法进行比较年龄组和性别组间的差别, Pearson 相关系数评估儿童和青少年 AL、CCT、ACD、LT、WWD、PD相关参数的关系。
结果: CCT这项参数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CCT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的ACD和AL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较女性的ACD值和AL值大。CCT与WWD和PD存在正相关( r=0.208、0.167,P<0.05)。ACD与AL、WWD、PD存在正相关(r=0.620、0.238、0.192,P<0.05),LT与ACD、AL、WWD存在负相关(r=-0.271、-0.186、-0.227,P<0.05)。WWD与PD存在正相关(r=0.273,P<0.05)。
结论:CCT 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逐渐变厚的趋势。男性较女性的ACD值和AL值大。CCT与WWD和PD存在正相关; ACD与AL、WWD、PD存在正相关,LT与ACD、AL、WWD存在负相关; WWD与PD存在正相关。
2017, 17(11):2177-21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8
摘要:
目的:对河北省眼科医院门诊1 500例2 840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为屈光不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省眼科医院2013-06/2014-07门诊屈光不正患者1 500例2 840眼,所有患者使用Topcon RM-8800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使用Topcon综合验光仪主观验光,两者结合确定屈光度。并观察近视散光的屈光度与轴分布、远视散光的屈光度与轴分布、散光患者年龄与散光轴的分布。随机选取150例患者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等静态屈光指标以及调节幅度、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等动态屈光指标,并与正常人群对比。
结果:所有患者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单纯性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比例分别为38.99%、3.27%、23.94%、4.68%、1.34%、13.52%、15.25%; 近视散光共773眼,近视散光屈光度-0.25~-0.50、-0.75~-1.00、-1.25~-1.50、-1.75DS以上人数比例分别为31.05%、38.55%、16.56%、13.84%; 远视散光共421眼,远视散光屈光度0.25~0.50、0.75~1.00、1.25~1.50、>1.75DS人数比例分别为26.60%、24.94%、16.63%、31.83%。150例300眼患者静态屈光指标中,角膜曲率为41.23±2.43φ/D、前房深度为3.71±0.43mm、眼轴长度23.45±1.43mm; 动态屈光指标中,调节幅度10.56±2.32D、负相对调节2.31±0.47D、正相对调节-1.82±0.67D、调节灵敏度11.34±2.21D,各项动、静态屈光指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者1 194眼中,3~7、8~18、19~45、46~60岁合规则散光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5.85%、11.98%、45.64%、6.53%; 150例300眼患者中,等效球镜≤-0.5D者152眼,等效球镜≥0.5D者48眼,-0.5~0.5D者100眼; 150例300眼正常人群等效球镜≤-0.5D者150眼,等效球镜≥0.5D者50眼,-0.5~0.5D者100眼。
结论:屈光不正患者1 500例2 840眼中,以单纯性近视、复性近视散光人数最多,近视散光者-0.25~-0.50、-0.75~-1.00DS屈光度区间人数最多,远视>1.75DS最多。散光者中,年龄越大不规则散光人数越多; 且屈光不正眼各项动、静态屈光指标与正常人群差异显著。
董泽红 , 赵炜 , 任玉凤 , 鱼晓妮 , 陈雪婷 , 王雨生
2017, 17(11):2180-21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49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对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前瞻性研究收集4~6(平均5.20±0.86)岁远视性弱视儿童120例12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60眼)和对照组(60例60眼)。两组患儿均接受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单眼遮盖及弱视训练。对照组采用红光闪烁治疗、光栅治疗以及插板、穿珠和穿针等传统精细目力训练。治疗组同样接受红光闪烁及光栅治疗,但传统精细目力训练则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游戏所取代。每3mo复查1次最佳矫正视力,以评估各组每提升1行LogMAR视力所需治疗时间、基本治愈所需平均治疗时间及疗效。
结果:治疗组每提升1行LogMAR视力所需治疗时间(80.54±30.87d)和基本治愈所需平均治疗时间(15.34±7.24mo)均短于对照组(120.37±60.16d和18.56±10.85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5; t=8.57,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40眼,进步16眼,无效4眼; 对照组基本治愈30眼,进步14眼,无效16眼,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Z=-2.37, P=0.02)。
结论: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取代传统精细目力训练,可较快改善视力并缩短弱视基本治愈所需平均治疗时间,疗效明显,为弱视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训练手段。
2017, 17(11):2183-21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1.50
摘要:
目的:评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onset comitant esotropia,ACE)双眼复视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03/2017-03于湖州市中心医院因双眼复视就诊并诊断为ACE的患者16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中文版评估三棱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同时记录ACE双眼复视患者三棱镜矫正前及矫正后1mo的Worth 4点灯检查、立体视检查等临床资料。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结果:(1)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后1mo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独立性和驾驶等方面评分较矫正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周边视野、色彩视觉和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的远距离融合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压贴三棱镜能够改善ACE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