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7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科特迪瓦阿比让55例结膜鳞状细胞癌结果分析

      2017, 17(12):2187-21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1

      摘要 (1128) HTML (0) PDF 5.62 M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55例结膜鳞状细胞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以及艾滋病毒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

      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就诊于阿比让特雷什维尔大学医院眼科的54例55眼结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书面问卷、眼科检查、病理检查、HIV血清学检查、治疗情况(手术及化疗)、随访情况和预后。

      结果:患者年龄为7~75(平均42.28)岁。女性占53%。发病到就诊时间6~60(平均18)mo。患者平均随访29mo。共有53%(29眼)无视功能。54例患者中42例HIV阳性,28例为HIV1感染,4例为HIV2感染,10例为混合感染。这42例患者中28例进行了淋巴细胞分类检查,结果显示33%的患者CD4细胞计数<200/mL,19%的患者200~500/mL,12%的患者>500/mL。42眼(76%)为侵袭性分化型鳞状细胞癌,13眼(24%)为原位癌。40例(73%)局部肿瘤进行了肿块切除,其中6例进行了术后局部辅助化疗。社会经济情况分析显示39%的患者经济情况较差。

      结论:HIV感染是结膜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疾病不良预后可能与患者社会经济情况较差,我们治疗机构中医疗资源不足,抗肿瘤药物治疗经费较少有关,HIV感染也对疾病有一定影响。

    • 中国北部地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 17(12):2193-21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2

      摘要 (1149) HTML (0) PDF 1.33 M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北部地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1-01/2014-0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北京市健宫医院及西安市第四医院因玻璃体积血(玻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75例患者(1335眼)被纳入此研究。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RD/RH)、外伤、Eales病、老年性黄斑变性或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AMD/PCV)所致玻璃体积血的总占比高达90%以上。年轻患者最常见玻璃体积血原因为外伤(40%)、PDR(19.5%)和Eales病(19.1%); 中年患者最常见玻璃体积血原因为PDR(34.4%)、RVO(30.8%)及RD/RH(12.2%); RVO(35.7%)、PDR(26.6%)、RD/RH(14.6%)及AMD/PCV(8%)则是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及外伤是玻璃体积血最常见原因。不同年龄段中导致玻璃体积血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PDR及RVO易出现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再次手术可能性大。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3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NOx水平分析

      2017, 17(12):2197-22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3

      摘要 (1248) HTML (0) PDF 480.87 K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数据,以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HDL3)、NOx和总抗氧化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06例受试者分为3组,84例2型糖尿病有或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为22例正常人。患者均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3的浓度检测和血清NOx水平测定。用铁还原法(FRAP)测量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结果: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人中HDL3水平为14.4(12.0)mg/d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8.1(12.6)mg/dL,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4.0(12.5)mg/d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糖尿病患者FR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3),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之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对照组间HDL和HDL3水平无明显不同。HDL3可能无法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患病风险。糖尿病患者中血清NOx水平较高,FRAP水平较低。

    • 西班牙某医院波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2017, 17(12):2203-22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4

      摘要 (1175) HTML (0) PDF 350.22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西班牙某三级医院视网膜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着重强调诊断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试图寻找术前时间与视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77例在Universitario Fundación Jiménez Díaz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结果:77例患者中有72例(72眼)参与了该研究。初步手术成功率为94.44%(68/72),采取1或2次干预措施后,全部患者成功率为98.61%(71/72)。术前平均时间为5.3±2.26d。7(9.72%)例患者视力下降2行或更多。视力下降与患者年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表明进一步手术干预使视网膜再次附着与视力下降检测之间存在相关联系(P=0.045)。而研究未能发现视力下降与术前时间(P=0.100),手术类型(P=0.578)或晶状体状态(P=0.413)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每家医院都应该研究治疗此类型视网膜脱离治疗的方式,以优化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最佳的解剖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

    • 印度某医疗中心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受伤情况分析

      2017, 17(12):2207-22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5

      摘要 (1196) HTML (0) PDF 794.04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农村转诊中心到访以病人机械性眼损伤模式。

      方法:本研究在Dr. Rajendra Prasad Government Medical College(RPGMC), Kangra(Himachal Pradesh)眼科进行。研究从2013-01-01/2013-12-31,周期12mo,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解释,然后进行为期1mo的随访。前瞻性研究,包括200例机械性眼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问卷调查,并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根据国际眼损伤类型分为开放性眼球损伤和闭合性眼部损伤。受损的眼睑、泪腺以及颅神经麻痹视为独立存在,通过MS Excel 2007表格使用Epi info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接收门诊患者21 710例,其中200例为机械性眼损伤,占门诊总人数的0.921%。患者年龄为1~80(平均33.12±20.48)岁。151(75.5%)例男性,49(24.5%)例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3:1。200例受试者中,眼部损伤情况分别为:家中(100眼)、运动场所(29眼)、职业损伤(29眼)、道路交通事故(38眼)、暴力冲突(10眼)、学校(3眼)、宗教场所踩踏事故(1眼)。就诊时视力达到6/12的有47%,<6/12~6/36有13.5%,<6/36~1/60有6%,<1/60~光感有22%,无光感的4%。7.5%患者视力无法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评估。大多数患者为闭合性眼部损伤(54.5%),涉及眼睑、泪腺(23%),开放性眼部损伤为19.5%,3%累及颅神经。

      结论:眼部机械性损伤是造成单眼失明的常见病因,具有可预防性。

    • >实验论著
    • 辛伐他汀延缓大鼠视网膜衰老的作用和机制

      2017, 17(12):2212-22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6

      摘要 (1098) HTML (0) PDF 8.67 M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延缓大鼠生理性视网膜衰老的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3月龄健康无眼疾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9月龄后开始给予干预,辛伐他汀组大鼠用5mg/(kg·d)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大鼠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均饲养至17月龄。采用HE染色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厚度;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u-Zn-SOD、NOX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

      结果:视网膜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神经感觉层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差异不大,细胞未见明显丢失,色素上皮层结构紧密; 神经感觉层及色素上皮层的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表达增强,过氧化物酶NOX2的表达减弱; 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减弱,Bax的表达增强,Bcl-2/Bax的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细胞凋亡等机制延缓生理性大鼠视网膜的衰老。

    • >实验研究
    • 血-视网膜屏障的发育与大鼠硒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

      2017, 17(12):2218-22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7

      摘要 (1495) HTML (0) PDF 2.90 M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硒性白内障形成是否与血-视网膜屏障的发育情况有关。

      方法:测定了不同年龄段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眼球中的硒含量; 并采用氢氧化镧[La(OH)3]示踪法观察不同年龄段血-视网膜屏障的发育情况。

      结果:开眼前幼鼠GPx的酶活性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出生第20d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La(OH)3分布显著少于出生第11天龄幼鼠。对出生第9d大鼠注射亚硒酸钠(Na2SeO3)48h后,La(OH)3大量进入视网膜的内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受到严重破坏; 而注射相同剂量Na2SeO3的18天龄大鼠在48h后,只有少量的La(OH)3进入。开眼前大鼠晶状体中MDA含量最高,开眼后下降显著; Se组是对照组的5倍。再者,大鼠眼中的La(OH)3分布与眼球中的硒含量、晶状体中的MDA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

      结论:亚硒酸钠诱导形成的硒性白内障主要原因是幼鼠血-视网膜屏障发育不成熟,而不是抗氧化能力。

    • 氪激光联合Nd:YAG激光行激光虹膜切除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发病机制

      2017, 17(12):2222-22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8

      摘要 (1115) HTML (0) PDF 443.59 K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氪激光联合Q-开关Nd:YAG激光行激光虹膜切除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由本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家兔42只84眼,其中雌兔18只,雄兔24只; 平均质量2.24±0.31kg; 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14眼,其中A、B、C、D、E组分别为激光虹膜切除术后20min,2、6、18、24h组; F组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眼压和房水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6-酮-前列腺素F(6-酮-PGF1α)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含量的变化。

      结果:手术前各组眼压、房水内NO、NOS、SOD、MDA、6-酮-PGF1α含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内眼压升高,A、B、C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以后呈下降趋势,D、E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水内NO、NOS、SOD含量呈下降趋势,A、B、C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以后慢慢恢复,D、E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水内MDA和6-酮-PGF1α含量呈上升趋势,A、B、C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以后慢慢恢复,D、E组分别与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与术后房水内MDA、6-酮-PGF1α含量升高和SOD、NO降低相关。

    • siRNA下调Mcl-1后奥沙利铂对人Y7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017, 17(12):2226-22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09

      摘要 (1031) HTML (0) PDF 879.22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siRNA下调Mcl-1后奥沙利铂对Y79凋亡率的影响。

      方法:使用RPMI1640培养液培养Y79细胞。将培养后的细胞用0.25μmol/L的奥沙利铂进行刺激,分别在6、16和24h后,使用Western blot法对Mcl-1蛋白的表达效果进行检测。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分别转染空质粒和Mcl-1-homo-991、Mcl-1-homo-1114、Mcl-1-homo-1235质粒。6h后使用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转染效率,选出最佳的siRNA序列。将未进行转染操作的RB细胞Y79分为A组,将转染空质粒的为对照组,将行转染下调Mcl-1操作后的细胞分为B组和C组,其中A组和C组均采用0.25μmol/L的奥沙利铂进行刺激诱导处理,B组转染细胞常规培养,24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对比4组的细胞凋亡率。

      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处理Y79细胞24h后Mcl-1的表达最为显著,转染Mcl-1-homo-991质粒后能够明显抑制Y79细胞中Mcl-1的表达,转染效率最高。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A组凋亡率(11.1%±1.2%)与对照组(6.1%±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Y79的凋亡率(49.2%±2.7%)显著高于B组(20.8%±1.9%),同时这两组的凋亡率都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siRNA下调Mcl-1后,可以降低Y79的抗药性,从而增强奥沙利铂对Y79的凋亡,降低了Y79的存活。

    • >临床论著
    • 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眼表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7, 17(12):2229-22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0

      摘要 (1066) HTML (0) PDF 1.30 M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眼表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01/12于我校附属医院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对照组为单纯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术前均无干眼症。术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正常,无眼底改变。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d,1mo的眼表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结果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显著,术后7d,1mo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BUT差异显著,术后7d,1mo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显著,术后3、7d,1mo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泪液分泌量差异显著,术后1、3、7d,1mo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显著,术后1、3、7d,1mo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症状等具有显著影响,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对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2017, 17(12):2234-22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1

      摘要 (1035) HTML (0) PDF 478.65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30例30眼)、中药治疗组(30例30眼)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30眼)。三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西药治疗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辨证分型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治疗6个疗程后,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西药组的57%和中药组的60%(均P<0.05);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均P<0.05);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吸收情况及视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5);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均更加明显(均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 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评价

      2017, 17(12):2238-22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2

      摘要 (1205) HTML (0) PDF 443.33 K (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3例135眼近视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67眼)和治疗组(37例68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镜遮盖联合精细目力和光栅训练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6mo,1a的视力、屈光度及年均屈光度变化值;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a的疗效,并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比较两组患儿中基本治愈的患儿随访1a期间弱视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3mo,两组患儿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mo,1a,治疗组的BC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6mo,1a后的屈光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年均屈光度变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1a,治疗组基本治愈患儿的弱视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能显著改善视力,降低年均屈光度变化值,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弱视复发率。

    • >Meta分析
    •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黄斑水肿有效性的Meta分析

      2017, 17(12):2242-22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3

      摘要 (1730) HTML (0) PDF 8.86 M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 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检索发表于2012-01-01/2017-07-01关于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各种继发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的文章,将视力(visual acuity,VA)的改善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经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本Meta分析纳入11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812眼,其中康柏西普组414眼,雷珠单抗组398眼,主要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对于短期内(治疗3mo)视力改善和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不同原发病导致的黄斑水肿方面两种药物效果相当,但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对于远期(治疗6mo)黄斑水肿的消退效果显著(OR=-58.50,95%CI:-108.04~-8.95,P=0.02)。

      结论:康柏西普在治疗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优于雷珠单抗。

    • >文献综述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现状

      2017, 17(12):2248-22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4

      摘要 (1205) HTML (0) PDF 467.86 K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由于具备诸多优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广泛应用,其可作为眼球摘除术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填充眼眶内容积的理想材料,但其仍会引起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如严重的义眼台暴露等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植入手术。本文就HA义眼台的临床应用、植入术后并发症、产生并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HA义眼台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2017, 17(12):2252-22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5

      摘要 (1134) HTML (0) PDF 446.71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手术治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因其操作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愈合更快等优势,已经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当今,白内障手术已逐渐趋向于向屈光性手术转变,而不再单纯作为复明手术。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患者常常存在症状、视觉质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包括屈光不正、术后干眼、术后角膜散光等。故本文就近年来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加以综述。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2017, 17(12):2256-22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6

      摘要 (2998) HTML (0) PDF 483.69 K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葡萄膜恶性肿瘤中的最多的一种,也是成年人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我国居眼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本文就近年来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影像检查及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7, 17(12):2260-22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7

      摘要 (1201) HTML (0) PDF 410.55 K (1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和Stargardt 黄斑营养不良(SMD)分别是威胁老年人和青少年人群视力最常见的疾病。目前仍缺乏可改善干性ARMD和Stargardt黄斑营养不良患者视力的确切疗法。近年来,干细胞(stem cells)技术不断发展,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移植疗法成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的热点及新方向,本文将对该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治疗进展

      2017, 17(12):2263-22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8

      摘要 (1295) HTML (0) PDF 12.02 M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RMD)的一种特殊病变类型,又称“3型新生血管”。其基本病变为新生血管形成,目前认为其新生血管起源于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和网状假性玻璃膜疣,分别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撕裂和地图样萎缩相关,最终可致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力损伤。其病程进展迅猛,多数早期患者可在6mo内发展至视力丧失。而传统治疗措施如激光疗法,疗效有限,预后较差。近年来,OCT血管造影(OCTA)等新技术从新的角度对RAP展开了探索,尤其在RAP的分期、基于分期的疗效观察等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大量有关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RAP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新兴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这些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2017, 17(12):2270-22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19

      摘要 (1351) HTML (0) PDF 480.51 K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灌注区。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而漏诊; 中重度者视力极差或失明,可表现为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伴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渗出,镰状皱褶,黄斑异位和视网膜脱离等。已发现FEVR相关的突变基因包括FZD4、LRP5、NDP、TSPAN12、ZNF408和KIF11基因,涉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等多种遗传方式。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分期、致病基因研究进展和鉴别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 17(12):2274-22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0

      摘要 (1097) HTML (0) PDF 1.63 M (1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是一种较罕见的眼眶和眼附属器疾病,属于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病(Ⅱ型),分为四个亚型:成人起病的黄色肉芽肿、坏死性黄色肉芽肿、Erdheim-Chester病和成人起病的眶周黄色肉芽肿合并哮喘型。该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治疗多为经验性,根据临床分型和表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角膜共焦显微镜应用的新进展

      2017, 17(12):2278-22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1

      摘要 (1276) HTML (0) PDF 453.96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共焦显微镜(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CCM)能在细胞水平实时、非侵入性、高清晰地检测角膜结构,它已广泛应用于角膜病的研究。本文对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在感染性角膜炎、干眼病、圆锥角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指导角膜移植的临床研究等新进展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Toric IOL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

      2017, 17(12):2282-22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2

      摘要 (1198) HTML (0) PDF 432.26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6-08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375例39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植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球面IOL组和Toric IOL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视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和总和散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Toric IOL组患者的视力优于球面IOL组,总和散光低于球面IO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和术后3mo,Toric IOL组的轴位旋转度均低于球面IOL组; 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Toric IOL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对比敏感度函数下面积(area under the log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ULCSF)、峰值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maxium,Smax)和截止空间频率(cut-off spatial frequency,CutSF)水平均低于球面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黄斑水肿和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4)。

      结论:Toric IOL能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效果优于球面IOL,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

    • 不同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7, 17(12):2285-22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3

      摘要 (1306) HTML (0) PDF 435.38 K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03/2017-04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0例15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辅助泪液的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B(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应用卡波姆凝胶滴眼液)3组(各50例50眼)。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3mo BUT、FL评分、SⅠt检查结果及OSDI评分和术前、术后3mo LogMAR视力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wk BUT、FL评分、SⅠt检查结果及OSDI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B、C组BUT、SⅠt均高于A组,OSDI、FL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BUT、FL评分、SⅠt及OSDI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B、C组BUT、SⅠt均高于A组,FL及OSDI评分均低于A组(P<0.05),C组BUT、SⅠt均高于B组,FL及OS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3mo视力均较术前改善(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mo视力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辅助不同类型人工泪液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其中卡波姆滴眼液或含脂类的人工泪液对于术后干眼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效果更好,且不会影响视力的恢复。

    • 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017, 17(12):2289-22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4

      摘要 (1332) HTML (0) PDF 439.29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80例96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40例50眼)。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视敏度值(mean sensitivity,MS)和中央前房深度改善状况,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和中央前房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5,P=0.351)。

      结论: 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乳化IOL植入。

    • 联合用药对高眼压型POAG患者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2017, 17(12):2292-22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5

      摘要 (995) HTML (0) PDF 437.63 K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噻吗洛尔与拉坦前列素联合应用对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患者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将2013-11/2015-11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336眼高眼压型PO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0例170眼,观察组120例166眼。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拉坦前列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噻吗洛尔联合拉坦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3mo内患者治疗效果,测量患者视盘参数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访关注1a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率分别为97.6%和80.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盘沿面积、盘沿容积、视盘容积和水平杯盘直径比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垂直杯盘直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眼睛干涩、角膜浸润、结膜充血、视觉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a内随访患者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采用噻吗洛尔与拉坦前列素联合应用治疗高眼压型POAG患者,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视力得到提高,其视盘参数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也有所改善。

    •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2017, 17(12):2296-22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6

      摘要 (1123) HTML (0) PDF 409.94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08/2016-08医院眼科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30例13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眼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眼。试验组给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眼压、术后并发症。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66±1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9±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发生3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6%,对照组发生5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为96.9%,最终复位率为90.8%,对照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为93.9%,最终复位率为87.7%,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复位率和最终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试验组末次随访LogMAR视力为0.241±0.062,对照组为0.253±0.057,与手术前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眼压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相较于23G玻璃体切割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两种绷带镜在糖尿病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后对角膜的影响

      2017, 17(12):2299-23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7

      摘要 (1130) HTML (0) PDF 3.05 M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角膜绷带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后对糖尿病患者角膜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拟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69例69眼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A组36例36眼,术中使用直径为13.8mm角膜绷带镜覆盖于角膜表面,非接触广角镜下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手术结束后去除绷带镜; B组33例33眼,同法使用直径为14.0mm角膜绷带镜,以相同方式实施手术。术前和术后1、2、3、7d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术前和术后7d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测量。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和42%(χ2=0.004,P=0.949)。术后第1、2、3、7d两组患者角膜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7%和45%(χ2=0.022,P=0.883),44%和45%(χ2=0.007,P=0.933),44%和42%(χ 2=0.029,P=0.886),42%和39%(χ2=0.037,P=0.848); 两组患者间各时间点角膜上皮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7d时,A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779.25±329.55、2777.14±331.17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0.585); 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678.61±335.64、2672.45±336.25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4,P=0.086)。术前和术后7d时A组角膜厚度分别为519.25±23.42、542.03±25.9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4,P<0.001); B组为525.64±20.97、551.33±27.8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4,P<0.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使用不同类型角膜绷带镜,手术前后角膜上皮完整性无差异。不同类型的绷带镜均可有效保护角膜上皮,术中可保持良好的角膜透明性。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ES、TKLK、TSP、sI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7, 17(12):2304-23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8

      摘要 (1178) HTML (0) PDF 450.09 K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血小板反应蛋白(TSP)、组织激肽释放酶(TKLK)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12收集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0例(DM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NPDR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PDR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对象60例(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血清VEGF、ES、TSP、TKLK、sICAM-1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PDR组患者的血清VEGF、TKLK、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组、DM组、对照组(P<0.05); PDR组患者的血清ES水平均显著低于NPDR组、DM组、对照组(P<0.05)。NPDR组患者的血清VEGF、TKLK、ES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5)。NPDR组患者的血清VEGF与ES、TKLK、sICAM-1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DR组患者的血清VEGF与TKLK、sICAM-1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DR组患者的血清VEGF与ES、TSP相关性不显著(P>0.05)。

      结论:DR患者血清ES、TSP、TKLK、sICAM-1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变,通过调节VEGF水平影响DR进程。

    • MMP-9、GA、HbA1c和脂肪因子水平与DR的相关性分析

      2017, 17(12):2308-23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29

      摘要 (1039) HTML (0) PDF 407.45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脂肪因子(包括内脂素、抵抗素和瘦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03/2017-03在我院治疗的DR患者74例148眼,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40例80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DR)34例68眼,同时选取非DR单纯糖尿病患者(NDR)40例80眼以及健康志愿者40例80眼作为对照,检测各组MMP-9、GA、HbA1c、内脂素、抵抗素和瘦素水平。

      结果:PDR组内脂素为4.41±0.82ng/mL,明显低于NPDR组、NDR和对照组(P<0.05),而抵抗素、瘦素和MMP-9分别为9.01±1.04ng/mL、17.96±2.03μg/L和740.06±84.43μg/L,GA和HbA1c分别为26.14%±4.57%、17.60%±1.91%,明显高于NPDR组、NDR组和对照组(P<0.05); NPDR组内脂素为6.44±0.79ng/mL,明显低于NDR和对照组(P<0.05),而抵抗素、瘦素和MMP-9分别为7.80±0.87ng/mL、15.68±1.98μg/L、634.12±80.22μg/L,GA和HbA1c分别为22.06%±4.38%、12.46%±1.69%,明显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5); MMP-9、GA、HbA1c与DR水平呈正相关(rs=0.523、0.461、0.414,P<0.05); 内脂素与DR呈负相关(rs=-0.433,P<0.05),抵抗素和瘦素与DR水平呈正相关(rs=0.401、0.460,P<0.05)。

      结论:MMP-9、GA、HbA1c和脂肪因子可能在DR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其中MMP-9和脂肪因子有相关性,两者与GA、HbA1c水平无明显关系。

    •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中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

      2017, 17(12):2311-23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0

      摘要 (952) HTML (0) PDF 430.15 K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42例46眼均合并有老年性白内障,A组23例25眼,行玻璃体切除并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 B组19例2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和组间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视力、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3、6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改善,CMT均明显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间视力、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厚度均无相关性。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术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同时联合空气填充术未显示优势。

    • SMILE术矫正高度与低度散光前后表面曲率和前房深度的变化

      2017, 17(12):2315-23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1

      摘要 (1222) HTML (0) PDF 406.38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术)矫正高度散光与低度散光前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方法:选取2013-04/2017-01在我院行SMILE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的患者共63例88眼,等效球镜为-4.00~-9.00D,根据散光情况分为两组,其中A组柱镜度数为-2.00~-4.00D,B组柱镜度数为-0.25~-1.00D。常规围手术期检查。所有病例按照SMILE术式常规操作流程完成手术,术后常规抗炎、抗菌药物治疗。随访视力、眼压、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Pentacam)至术后3mo。观察对比A、B组前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变化。A、B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B组各时间段之间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后再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患者8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边缘Ⅰ级愈合。A、B两组在术前、术后1wk,1、3mo时,后表面曲率及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前表面曲率术后1wk时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1wk,1、3mo时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论是SMILE术矫正高度散光还是低度散光,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及前房深度均无明显变化,前表面曲率在术后1wk稳定。

    • >临床报告
    • 益气养血祛风法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2017, 17(12):2318-23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2

      摘要 (1110) HTML (0) PDF 411.26 K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养血祛风法(黑睛退翳汤)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选复发的HSK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于具有虹膜睫状体炎症及角膜内皮炎症的患者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治疗,酌情给予氟米龙滴眼液滴眼;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黑睛退翳汤治疗4wk,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的患者治愈后6mo内疾病复发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mo后,治疗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D8+比例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益气养血祛风法中药黑睛退翳汤联合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治疗HSK并预防其复发,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严重PDR

      2017, 17(12):2321-23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3

      摘要 (1042) HTML (0) PDF 472.38 K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单纯行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10/2016-08在我院行25G+玻璃体切割术的严重PDR患者35例42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18例22眼为A组; 仅行25G+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7例20眼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mo时玻璃体再积血(RVH)发生率、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术后6mo时BCVA(LogMAR)、CFT。

      结果:术中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8.23±8.18和72.41±10.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02)。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和术中撕膜时较大量出血,A组分别为2眼、1眼,B组为7眼、6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7)。RVH发生率:术后3mo时A组为2眼、B组为8眼,两组R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CVA(LogMAR):术后6mo时A组为0.92±0.35,B组为1.04±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P=0.212),但均较术前(A组为1.86±0.64,B组为1.73±0.8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4、7.355,均P<0.01)。CFT:术后3mo时,A组为273.42±25.21μm、B组为284.58±27.44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179),但均较术前(A组为351.6±34.4μm、B组为358.2±37.1μm)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4.933,均P<0.01); 术后6mo时A组为238.16±16.35μm,B组为247.04±17.43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133),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 4.802,均P<0.01)。

      结论:严重PDR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相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术后3mo的RVH发生率。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77nm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7, 17(12):2325-23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4

      摘要 (1116) HTML (0) PDF 403.31 K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77nm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6/2017-03期间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患者40例4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组患者24例24眼,均于玻璃体内注射0.5mg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在注射后的第5~7d给予577nm的激光光凝治疗。同时期42例42眼单纯采用577nm激光光凝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组重复注射的平均次数为1.71±0.79次,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患者重复注射的平均次数为2.11±0.80次,所有需要重复注射的患者注射时间间隔均>30d。治疗1mo后随访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组患者中无视力下降者,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患者中出现视力下降者6例6眼,单纯激光治疗组14例14眼; 三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分别为0.87±0.60、0.57±0.48和0.54±0.32,均显著优于治疗前(1.26±0.53、0.86±0.39、0.76±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分别为683.24±211.83、557.39±128.29、545.82±129.76μm,均显著高于各组治疗1mo后随访时的CMT(412.09±257.38、356.29±133.02、322.78±109.5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的患者中出现结膜下出血6例6眼,眼压升高至25mmHg的患者2例2眼,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

      结论: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77nm激光治疗视网膜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RMD的疗效及对患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7, 17(12):2328-23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5

      摘要 (965) HTML (0) PDF 397.19 K (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疗效和对患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2015-01/2017-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湿性ARMD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同一组医师指导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1mo评估疗效和眼部血流动力学及炎症指标。

      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0,P<0.01),同时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51.9 vs 452.9±69.8μm; t=15.740,P<0.01)。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患者房水TNF-α(13.1±4.1 vs 16.1±3.5ng/L; t=3.563,P<0.01)及IL-6(12.1±1.9 vs 13.8±2.5ng/L; t=3.467,P<0.0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RMD患者效果显著,且可同时改善眼部炎症反应,未发现其对眼部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

    • 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2017, 17(12):2331-23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6

      摘要 (1249) HTML (0) PDF 452.04 K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1例113眼,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的手术方法。术中98眼单纯巩膜外垫压,15眼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消毒空气,所有病例均行变性区及裂孔处巩膜外冷凝,结扎缝线前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观察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mo。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7.4%; 术后视力提高91眼(80.5%)。术后高眼压均能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共7眼,术后并发症3眼。

      结论: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定量分析

      2017, 17(12):2335-23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7

      摘要 (1277) HTML (0) PDF 460.81 K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016-01-01/2017-01-01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0例7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国际临床分类法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tive dibetic retinopthy,NPDR)组20例40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tive dibetic retinopthy,PDR)组20例38眼。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 以直径1、3、6mm ETDRS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黄斑中心凹及其周围分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变化特点。

      结果:NPDR组及PDR组黄斑中心小凹的厚度(foveola thickness,FT)分别为252.57±31.36、362.47±20.81μm,分区中内环上方、鼻侧最厚,下方次之,颞侧最薄; 外环鼻侧最厚,上方次之,颞侧、下方最薄; NPDR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分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数值均小于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及PDR组黄斑中心小凹处体积(V)分别为0.20±0.02、0.28±0.16mm3,分区中内环上方、鼻侧最大,下方次之,颞侧最小; 外环鼻侧最大,上方次之,颞侧、下方最小; NPDR组黄斑中心凹体积及分区各象限视网膜体积数值均小于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及分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及体积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进展有关。利用 OCT 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进行定量分析,了解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黄斑区及其周围分区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的特点,为更好地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位结构改变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 单用布比卡因注射液的免置管浸润麻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2017, 17(12):2339-23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8

      摘要 (1215) HTML (0) PDF 423.39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单用布比卡因注射液的免置管浸润麻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58例58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28眼)采用单用布比卡因注射液的免置管浸润麻醉,对照组(30例30眼)采用传统Tenon囊下麻醉。运用NRS-11(the 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监测患者麻醉过程、巩膜切口、眼内操作过程中及手术结束时疼痛程度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以及麻醉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巩膜切口、眼内操作过程中及手术结束时NRS-11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用布比卡因注射液可取得与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相同的效果,免置管浸润麻醉耗时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2017, 17(12):2342-23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39

      摘要 (1172) HTML (0) PDF 438.78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01/2017-01我院眼科收治的渗出性ARMD患者21例21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前、术后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

      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mo患者BCVA分别为0.9±1.4、0.7±1.2、0.5±1.1、0.4±0.9。手术前后患者BCVA具有时间差异性(F=49.12,P<0.001)。术后1wk,1m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改善19眼,视力不变2眼。术前、术后1wk,1、3mo患者CMT分别为404.25±68.76、354.25±43.12、271.75±32.30、218.30±24.70μm。手术前后患者CMT具有时间差异性(F=2 487.45,P<0.001)。术后1wk,1、3m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ARMD疗效显著。

    • OCT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细胞层的检测

      2017, 17(12):2345-23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0

      摘要 (1340) HTML (0) PDF 412.46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健康人群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测量外核层(ONL)、内节和外节层(IS/OS)、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厚度。

      方法:选择健康人群50例100眼作为对照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300眼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组(NDR)10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100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100眼。用频域OCT对4组进行测量中心凹和旁中心凹(鼻侧、颞侧)ONL、IS/OS层、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厚度。

      结果:对照组、NPDR组、PDR组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ONL、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DR组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各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各组IS/OS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旁中心凹鼻侧各组各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斑中心凹和旁中心凹颞侧ONL、光感受器细胞层在DR中均有增厚,随DR病程的进展呈动态变化; 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ONL层,IS/OS层无变化; 旁中心凹颞侧的改变显于鼻侧; 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 OCT检查在外伤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

      2017, 17(12):2348-23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1

      摘要 (1149) HTML (0) PDF 4.84 M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外伤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5-01/2017-01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23例25眼,其中9眼未行手术治疗,16眼行手术治疗。采用OCT检查仪分析手术前后其图像特征。

      结果: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OCT表现为神经上皮层部分或全层消失。均未见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均未见牵引作用。其中黄斑部分缺损者4眼,黄斑全层裂孔者21眼。OCT检查发现全层黄斑裂孔表现:单纯性黄斑裂孔4眼,黄斑区全层裂开伴周围神经上皮水肿10眼,黄斑区全层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7眼。 25眼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中,9眼未行手术治疗,其中7眼自行愈合; 16眼行手术治疗,术后复查OCT显示裂孔愈合,其中12眼黄斑结构大致正常,视力平均提高了3行,4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视力较术前没有明显改善。

      结论:OCT检查在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诊断和治疗中非常必要。

    • 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7, 17(12):2351-23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2

      摘要 (1177) HTML (0) PDF 447.39 K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急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55例55眼,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红肿组和脓肿破溃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泪囊区皮肤瘢痕影响外观情况。

      结果:随访3mo~2a,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05); 在脓肿破溃前行手术治疗对患者外观影响最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P<0.05)。

      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具有痊愈快、面部无瘢痕、有效率高的优点。

    • 泪道支架术后再次梗阻280眼原因探析

      2017, 17(12):2354-23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3

      摘要 (968) HTML (0) PDF 336.51 K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泪道支架术后再次梗阻原因。

      方法:对泪道支架患者523例523眼,术前检查眼部鼻腔相关情况,观察泪道阻塞与相关疾病关系,泪道支架术后平均随访2a。其中280眼再次梗阻,观察分析再次梗阻原因。

      结果:泪道阻塞往往继发于结膜或鼻腔黏膜的炎症蔓延。高位阻塞与慢性结膜炎关系密切,低位阻塞与下鼻甲肥大关系更密切。两种支架拔除后再次阻塞都是其失败的首要原因。环形支架术后发生低位梗阻为其再次梗阻的第二位因素。而球头型支架再梗阻第二位因素为术后继发高位泪道阻塞。

      结论:泪道支架手术安全、简单,门诊治疗方便,但随植入支架时间延长疗效逐年减低。应根据泪道阻塞患者的可能病因、泪道阻塞部位、年龄、治疗情况,制定个性的综合治疗方案。

    • 眶内异物强力磁铁在眼眶深部磁性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2017, 17(12):2356-23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4

      摘要 (1281) HTML (0) PDF 2.41 M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眼眶深部磁性异物摘出术中眶内异物磁铁应用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眼科医院2014-06/2017-05眼眶深部磁性异物住院患者23例23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肌锥外眶内异物14眼,眼球后肌锥内异物9眼。应用眶内异物强力磁铁摘出眶内深部磁性异物,观察异物摘出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肌锥内异物9眼均顺利摘出,成功率100%; 14眼肌锥外眶内异物者中摘出异物12眼,成功率86%。术后轻度眶内出血2眼,未发生视力下降、眶内大量出血、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

      结论:眼眶深部磁性异物应用眶内异物强力磁铁进行手术,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时间短、并发症少。

    •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早期应用

      2017, 17(12):2359-23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5

      摘要 (1343) HTML (0) PDF 444.14 K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及局部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90例90眼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A组(研究组)术毕立即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次日给予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晚),术后7d取下角膜接触镜; B组(常规用药组)常规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晚); 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观察并比较各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眼部疼痛评分情况。

      结果:A组术后6h,1、3d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5、7d,三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三组均无完全愈合者; 术后2d,A组的角膜上皮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0.015),而A组和C组及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d,A组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翼状胬肉术后早期应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加快角膜上皮缺损修复,减轻局部疼痛,显著改善患眼局部舒适度。

    • 飞秒激光辅助LASIK制瓣术中发生前房气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

      2017, 17(12):2363-23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6

      摘要 (1240) HTML (0) PDF 1.15 M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LASIK制瓣术中发生前房气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

      方法: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患者4 859例9 671眼,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发生前房气泡眼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参数。

      结果:患者51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为0.53%。术后1mo裸眼视力(-0.076±0.09)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8±0.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33眼(65%)不影响瞳孔跟踪,18眼(35%)在去红外跟踪模式下完成手术。跟踪组(31例33眼)术后1mo裸眼视力为-0.06±0.08,去跟踪组(18例18眼)术后1mo裸眼视力为-0.11±0.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前房气泡在角膜缘9:00位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0位。其中47例双眼手术单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前房气泡眼与其对侧眼各参数(术前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直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和术中飞秒激光能量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房气泡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会干扰准分子激光切削时的眼球跟踪,如术中妥善处理对术后早期视力无明显影响。发生前房气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尚不清楚。

    • 双侧斜肌减弱术对A-V征斜视上下方斜度矫正的定量研究

      2017, 17(12):2367-23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7

      摘要 (1143) HTML (0) PDF 370.27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双侧斜肌减弱术对A-V征斜视上下方斜度矫正的临床效果,并对双侧斜肌减弱术的术后效果与A-V征斜视度数间的量效关系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01/2016-01期间收治的A-V征患者70例70眼为研究对象,其中A征28眼,V征42眼,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斜肌减弱术联合水平直肌矫正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后上下方斜视度数的改变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8mo的随访追踪,观察统计各患者A-V征斜视矫正的成功率。并对A-V征斜度与术中矫正的斜度、术后残余量间的量效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内斜、A-外斜、V-内斜、V-外斜术后上下眼位斜度差分别为-1.98±3.92、-2.25±4.88、2.96±5.29、1.91±4.67,与术前相比上下眼位斜度差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减少量分别为25.10±9.79、24.29±8.63、23.81±9.24、22.79±8.95。经18mo随访观察,A征患者矫正成功率为96%(27/28),V征患者矫正成功率为93%(39/42)。A-V征术前斜度越高,双侧斜肌减弱术中矫正的斜度差也会相应增加,而术后斜度残余量也会随之增加。

      结论:双侧斜肌减弱术能够有效地治疗A-V征斜视,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上下眼位斜度。患者A-V征上下方斜度增加,手术中所矫正的斜度及术后残余量也会随之增加,存在定量关系。

    • 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在矫正成人小角度内斜视中的手术疗效

      2017, 17(12):2370-2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12.48

      摘要 (1082) HTML (0) PDF 405.58 K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在矫正小角度(≤+30)非调节性的成人共同性内斜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小角度成人(年龄≥18岁)共同性内斜视患者20例30眼,男女不限,随机分组,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组)和对照组(双眼内直肌等量后徙组)。两组案例全部采用可调节缝线,评估术后3d,3mo的眼位,眼球内转功能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AC/A)。

      结果:共纳入研究患者20例30眼,男女比例为13:7,年龄18~42(28.2±19.9)岁,观察组10例10眼,单眼内直肌后徙量在8~9mm; 对照组10例20眼,双眼内直肌后徙量在4~5mm。术后3d观察组眼位-3~+10,平均+5.02±2.39; 对照组眼位-2~+10,平均+4.86±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术后3mo观察组眼位+4~+11,平均+4.31±1.65; 对照组眼位+3~+10,平均+3.91±2.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术后3d观察组有3眼内转功能受限,对照组无内转功能受限。术后3mo,两组均未出现内转功能受限。同视机法测定术后3mo观察组AC/A为3.09±0.15,对照组AC/A为3.16±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8,P>0.05 )。

      结论:单眼内直肌后徙量在9mm以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成人小角度内斜视的手术方式,对眼球内转功能无明显影响。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