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2017, 17(5):797-8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1 CSTR:
摘要:目的:评价京尼平交联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
方法:将已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的9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3),对照组(n=3),空白对照组(n=3)。其中治疗组: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0.25%的京尼平浸泡实验眼角膜40min(24℃); 对照组: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生理盐水浸泡实验眼角膜40min(24℃); 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后2wk内进行以下检查:裂隙灯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测量、体质量和应激反应评估、组织学检查和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基质层细胞凋亡。
结果: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角膜水肿明显减轻、角膜上皮逐渐修复完整、角膜大泡消失、中央角膜角膜厚度显著下降(P<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的实验动物活动性较处理前增加,反抗行为减少,攻击性减低。治疗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更为紧致、规则,可见蓝色条索状交联产物。治疗组角膜基质层均偶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未明显见凋亡细胞。
结论:京尼平交联治疗可使兔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水肿减轻,疼痛症状缓解,其可能的机制为京尼平交联使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紧密,从而阻止角膜水肿和大泡的形成。
2017, 17(5):802-8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2 CSTR: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neal Visualization Scheimpflug Technology,Corvis ST)研究不同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和角膜曲率的老年人角膜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拟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20例(426眼),将其中AL在22-24 mm之间、K值在42-44 D范围之间的研究对象按性别进行分组,男性44眼,女性49眼。进而对K值在42-44 D之间的研究对象按AL值的不同进行分组: 22-24 mm,共99眼; 24-26 mm,共22眼; 大于26 mm,共12眼。对AL在22-24 mm之间的研究对象按K值的不同分组: 42-44 D,共88眼; 大于44 D,共102眼。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眼轴、不同角膜曲率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各组生物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男女之间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膜曲率间平均第一压平长度、平均第二压平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长间:AL为22-24 mm和AL为24-26 mm两组间只有第二压平长度、角膜中央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为22-24 mm和AL大于26 mm两组间第二压平长度、最大形变幅度、中央角膜厚度、第一压平时间、眼压、矫正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为24-26 mm和AL大于26 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轴长度与最大形变幅度、眼压、矫正眼压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263,P=0.002; r=0.463,P=0.000; r=0.449,P=0.000),与角膜厚度、第二压平长度均呈线性负相关(r=-0.240,P=0.006; r=-0.344,P=0.000)。
结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可能是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一个因素,眼轴长度越长,角膜厚度越薄,角膜越容易发生形变,而且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压也升高。在探讨白内障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否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应该考虑其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不同。
Yonca Asfuroglu , Ozlem E. Kemer
2017, 17(5):809-8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3 CSTR:
摘要:目的:运用Pentacam Schiempflug成像系统研究假性剥脱综合征(PES)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前节形态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共收集31例(42眼)白内障合并PES患者接受白内障摘除术,选27例(42眼)无PES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Pentacam检测术前和术后1~3mo的眼内压(IOP),前房深度(ACD),前房容量(ACV),前房角宽度(ACA)和瞳孔直径(PD)。t检验检测术前和术后的变量。
结果:PES组术前平均IO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两组在术前和术后的ACD,ACV,ACA,IOP值差异在1~3mo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PES组的IOP下降更为显著; 两组ACD,ACV和ACA的增量相似。PES组术前PD值明显高于术后(P<0.05)。两组IOP,ACD,ACV,ACA和PD的变化在术后3mo均趋于稳定。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显著降低患眼的IOP,增加ACD,ACV和ACA的值,无论患眼是否患有PES。ACD,ACV,ACA,PD和IOP的变化在术后3mo趋于稳定。尽管PES组IOP下降更为明显,但无论白内障眼是否患有PES,术后均表现出相似的眼前节特征。PES患者早期接受白内障摘除术不仅能加深前房,且可使IOP稳定在正常范围。
Evelyn Tai Li Min , Ng Seok Hui , Jakiyah Daud , Raja Azmi Mohd Noor , Wan-Hazabbah Wan Hitam
2017, 17(5):814-8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4 CSTR:
摘要:目的:比较视神经炎患者和正常人的视神经功能与视觉诱发电位。
方法:本研究为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马来西亚大学眼科医院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包含在检查前3mo至2y间发生特发性神经炎一次的视神经炎患者20例和10例正常人。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色觉、视觉灵敏度、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独立t检验用于比较视神经炎组与对照组视神经功能和VEP参数的差异。在参数非正态分布时,Mann-Whitney试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中位数。
结果:视神经炎组的平均年龄为30.8岁。在视神经炎发作至评估期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6.6个月。视神经炎组视力较差,平均LogMAR值(0.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色觉下降,视神经炎组的平均值为63%(P=0.001)。视神经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在四个空间频率上均有所下降 \〖3CPD(P=0.029),6CPD(P=0.026),12CPD(P=0.002)、18CPD(P=0.006)\〗。视神经炎组的视野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视神经炎组的VEP P100潜伏期有轻微延长。但使用棋盘格模式1或2时,VEP潜伏期的差异不显著。视神经炎患者的VEP振幅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视神经炎急性发作,平均6mo后视神经功能(即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和视野)显著下降。视神经炎组和对照组的VEP振幅和潜伏期无显著差异。VEP可能不是理想的诊断视神经炎既往发作史的试验,尽管VEP参数在浮动后趋于正常。
Ahmed Tamer Sayed Saif , Passant Sayed Saif , Amr El Deeb
2017, 17(5):819-8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5 CSTR:
摘要:目的:评估羊膜移植(AMT)在治疗睑球黏连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这项无对照干预性病例研究于2013/01~2015/12,包括连续就诊的12名患者共14眼。患者均接受永久性羊膜移植,以治疗睑球黏连,使用冷冻保存或冷冻干燥的羊膜(AM)。这12例(14眼)患者,年龄在26~62岁,平均43.38±11.25岁,其中8例(4名男性,4名女性)10眼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继发,4例患者(1名男性,3名女性)斜视手术后继发。所有患者距上次手术至少6mo。术后以恢复深度稳定的穹窿为手术成功,无瘢痕或炎症发生,6mo的随访期间无眼球运动的限制。
结果:随访期平均为7±4.2mo(6-9mo)。在所有14只眼中,手术后3wk均观察到AM完全上皮化,手术部位无炎症表现。总共14眼中有8眼(成功率57%)显示穹窿重建成功,穹窿深,无复发。有4眼(29%)表现出部分成功,中度深度的穹窿和中度瘢痕。有2眼(14%)显示重建失败,穹窿完全闭合。有7眼手术后视力改善,7眼视力保持稳定。AMT术后并发症少,14眼中1眼(7%)发生严重的结膜反应和眼球运动受限。而在术后前3mo中,14眼中有2眼发生化脓性肉芽肿(14%),予以手术切除,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
结论:单用AMT是一种治疗睑球黏连安全有效的方法。考虑到与角膜缘切除有关的潜在不良反应,AMT也是一种有效的重建穹窿以修复各种眼表疾病所致睑球黏连的方法。
2017, 17(5):825-8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6 CSTR:
摘要:目的:评估中青年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和视网膜形态的3a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2例32眼35~45岁过-9.00D的高度近视眼,对比3a前、3a后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的变化。
结果:经统计3年前、后视盘面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 P=0.35); 3年后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增加0.69±0.71mm2、0.57±0.9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 P=0.001; t=-2.33, P=0.03)。3年前、后近视弧种类、平均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总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于-9.00DS的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三年主要改变指标是近视弧和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的增加,可作为临床随诊监测的形态学指标。
馬銘良 , 宋寅翼 , Daniel Tilia , Varghese Thomas
2017, 17(5):829-8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7 CSTR:
摘要:目的:针对搭配市售硅水凝胶隐形眼镜使用的5种中国产含聚六亚甲基双胍(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 PHMB)多功能护理液,通过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眼部反应(角膜染色、眼部充血)、角膜浸润、眼部舒适度来评估和比较其临床表现。
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取18岁以上受试者162名,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使用5种中国产含PHMB多功能护理液:全能多功能护理液,海昌水感觉润护理液,保视宁护理液,卫康新视护理液及卫康2 000多功能护理液(分别缩写为C, H, B, W, 和W2)。所有受试者都配戴月抛型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博士伦纯视)3mo,并每日使用指定的多功能护理液。在配戴前,配戴后2wk,1和3mo进行随访。统计每百人每月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及角膜浸润事件。眼部反应分0-4级,最小梯度为0.5(0=无反应,4=严重反应); 眼部舒适度通过数字量表评定(分1-10级,最小梯度为1,1=差,10=优)。眼部舒适度和眼部反应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角膜浸润及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
结果:有36名(22%)受试者中途退出试验。每组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为:H组26.3%, B组20.8%, W组19.4%, W2组13.4%, C组12.8%,其中H组的发生率分别与W2组(P= 0.012)、C组(P= 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间眼部反应、角膜浸润及眼部舒适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的受试者在白天及结束时相比于不存在护理液相关角膜点染的受试者舒适度明显较低。
结论:对于不同的护理液,护理液相关角膜染色发生率存在差异,但角膜浸润、眼部反应及眼部舒适度不存在差异。PHMB多功能护理液引发的角膜染色与眼部舒适度相关。
Asik Pradhan , Raju Kaiti , Purushottam Dhungana
2017, 17(5):834-8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8 CSTR:
摘要:目的:从卫生和镜片、镜片盒及镜片护理液的更换来调查隐形眼镜配戴者的依从性。
方法:以每天配戴镜片至少8h、持续配戴≥6mo的隐形眼镜配戴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经过预先测试和验证的问卷调查表,在接受口头知情同意后评估软性隐形眼镜配戴者的依从性。每位受试者都接受访问,收集有关戴隐形眼镜使用历史的信息。年龄、性别、使用的镜片类型、配戴经验(a)、配戴时间和习惯、一天中持续使用镜片的时间和护理方法的细节都进行了记录。
结果:共73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3.63±5.23y。观察到:依从性最高的项目为镜片清洁和消毒程序(98%); 依从性最低的是隐形眼镜配件护理(81%)。依从性较差的是:更换镜片盒(41%),检查并丢弃过期的护理液(22%)和未能进行后续随访(22%)。镜片配戴的性别、配戴方式、配戴类型以及隐形眼镜使用年限依从性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这项研究结果证明总体上配戴者依从性良好。然而,在隐形眼镜盒和护理液等镜片配件的护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遵嘱执行。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改善镜片护理操作依从性的方法。
2017, 17(5):841-8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09 CSTR:
摘要:目的:探索构建稳定表达IL-33的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细胞系的方法。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ELISA实验检测转染前IL-33的表达情况。构建GV303 Rat IL-33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的包装。3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分别使用Western blot、ELISA检测转染后的BMSC中IL-33的表达。
结果:大鼠BMSC被成功分离并传代,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可得到CD90、CD29为阳性,CD11b、CD45、CD34为阴性,与之前的文献报道相符。并且BMSC被成功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对转染前的BMSC行ELISA实验检测IL-33的表达,结果为阴性。病毒转染3d后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的表达; ELISA实验检测转染后BMSC中IL-33的表达,结果为阳性; Western blot亦可以检测到IL-33的表达。
结论:应用GV303慢病毒载体可以建立稳定表达IL-33的大鼠BMSC原代细胞系。
2017, 17(5):846-8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0 CSTR:
摘要: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对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采用视神经夹伤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模型组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之后的1、2wk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 而实验组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制作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同样在1、2wk时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通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且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计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的方法对Bcl-2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PEDF对受损视神经的影响。
结果:HE染色观察,实验组神经节细胞从细胞形态上要好于模型组,且RGCs数量较模型组多。实验组的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PEDF可通过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以减弱或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细胞凋亡,减轻视神经损伤。
2017, 17(5):850-8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1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05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变化评价的准确性。
方法:采用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24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18只)。模型组行659nm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功率360mW,曝光时间0.05s,光斑直径50μm。光凝后7、14、21d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CNV形成率及渗漏光斑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变化。处死大鼠,获得眼球标本,观察CNV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CD105因子的表达。
结果:光凝后7d,CNV开始形成,14d和21d达到高峰。光凝后7、14、21d的CNV形成率分别为77.08%、85.42%、89.58%。光凝后7~21d,荧光素渗漏AOD值逐渐增高(P<0.05),7d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与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21d,CD105因子表达先升高后下降,7d与14d比较AOD值差异有统计学变化(P<0.05),14d与21d比较AOD值差异无统计学变化(P>0.05)。
结论:CD105免疫组织化学与眼底血管造影对CNV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CD105免疫组织化学评价CNV具有准确、易操作的优点。
2017, 17(5):854-8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硅油和重硅油两种眼内填充物对兔眼视网膜电生理的中长期影响。
方法:选用标准家兔28只,右眼为术眼,随机分成3组, A组12只,B组12只,C组4只。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 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重硅油组; C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对实验动物术眼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视网膜后极部厚度、眼压及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A、B组及对照C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术眼眼压经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A、B、C组经两两比较,在术后第24wk时经OCT测得的术眼视网膜后极部厚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术后第24wk时术眼ERG的b波振幅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硅油或者重硅油在作为玻璃体腔内填充物后,对兔眼术后眼压中长期内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重硅油在填充后对兔眼视网膜视觉信息传导功能的负面影响,导致视网膜变薄的程度要明显大于普通硅油。
项敏泓 , 陈星星 , 周欢明 , 贾元玲 , 李青松 , 张兴儒 , 盛霞
2017, 17(5):857-8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组织和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组38例38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的结膜组织和泪液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表达情况,ELISA检测泪液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A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2、MUC4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315、0.156); 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5AC、MUC16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MUC2的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4、MUC5AC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16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和泪液中MUC5AC和MUC16均下降,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揭示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2017, 17(5):861-8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rowth arrest specific gene 6,Gas6)、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SDF-1β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DR患者113例分为增殖性组(n=45)和非增殖性组(n=68),同期选取未合并DR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49例)和健康者42例,检测血糖、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指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Gas6、SDF-1α和SDF-1β基因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组和增殖性组患者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hs-CRP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672、81.625、99.872,均P<0.05),增殖性组和非增殖性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均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均低于糖尿病组和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74、43.824,均P<0.05); 增殖性组、非增殖性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Gas6 mRNA表达量均高于健康者,增殖性组患者血清SDF-1α mRNA表达量均高于非增殖性组、糖尿病组和健康者,增殖性组和非增殖性组患者血清SDF-1β mRNA表达量均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者,且增殖性组患者高于非增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81、21.589、38.942,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R患者血清Gas6 mRNA表达量与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LDL-C呈正相关(r=0.228、0.241、0.209,均P<0.05),血清SDF-1α mRNA和SDF-1β mRNA表达量均与hs-CRP呈正相关(r=0.297、0.325,P<0.05)。
结论:DR患者血清中Gas6、SDF-1α和SDF-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炎性反应有关。
2017, 17(5):865-8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需行VRS治疗的PDR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VRS+TA组: VRS术前1wk行玻璃体腔注射TA的患者54例; VRS组:直接行VRS治疗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术后1wk,1、 3mo眼压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VRS+TA组手术时间、电凝率、医源性裂孔率和术中出血率显著短于或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眼内填充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术后3mo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RS+TA组术后1、3mo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RS+TA组前房渗出率显著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R患者行VRS治疗前1wk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改善。
2017, 17(5):869-8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6 CSTR:
摘要:
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力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的近似球体的器官,眼球内外的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的生物力学或功能的改变。随着生物力学的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的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的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 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2017, 17(5):873-8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7 CSTR:
摘要:
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中,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的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的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2017, 17(5):876-8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8 CSTR:
摘要:
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2017, 17(5):881-8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19 CSTR:
摘要: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是神经保护因子中被研究的最多的因子之一,细胞包囊技术(encapsulated cell technology,ECT)为CNT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损伤等眼部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CNTF与眼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7, 17(5):884-8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0 CSTR:
摘要:
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都旨在降低眼压。前列腺素衍生物因具有降眼压作用而成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的,最新的研究发现贝美前列腺素还可以通过增加房水从小梁网通道外流来降低眼压。目前关于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降眼压作用机制仍然在不断地了解、观察、研究中。
2017, 17(5):888-8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1 CSTR:
摘要:
近年来,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日臻完善,为当今世界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仍然存在,始终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一大重要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老年型白内障和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集中概括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的视网膜基础,及白内障手术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为早期发现并干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2017, 17(5):891-8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2 CSTR: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其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DR的最主要方法,但传统激光存在诸多副作用及并发症,为减少这些副作用并提高疗效,很多新的视网膜激光治疗系统随之出现,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R的激光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2017, 17(5):894-8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3 CSTR:
摘要:
干眼是以泪液质和量以及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评价泪膜的方法为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两种方法均只能获得单一时点数据,主观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单纯使用上述指标诊断干眼及其亚型对干眼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不利。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经在临床应用的3种无创的、客观的泪膜评价方法,即角膜地形图、波阵面像差和泪膜干涉仪的测量原理和检测指标,比较正常人群和干眼患者之间测量值的差异,为干眼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2017, 17(5):897-9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4 CSTR:
摘要:
JNK,即c-Jun氨基末端激酶,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家族中一员。近些年有关它的研究一直相当活跃,它被发现与生物细胞增殖、凋亡、分化有着紧密联系,同时,许多疾病的发生也与它的活化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详细阐述JNK信号通路与眼部结构所受各胞外刺激的关系,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治疗眼部疾病找到新的参考依据。
2017, 17(5):901-9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5 CSTR:
摘要: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1965年由Urist等首先从脱钙骨基质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独特异位骨和软骨诱导活性的酸性蛋白质。BMP4作为BMPs家族成员之一,不仅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还对眼部细胞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在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中表达,可以介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血管的生成,且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等。本文总结近年来BMP4在眼部组织的研究进展,对BMP4在眼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2017, 17(5):904-9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培训效果。
方法:将60名于2015-01/2016-06在我中心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平均分为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问题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共三组,教学前后进行考核,对比考核成绩的变化。
结果:教学后各组的成绩均有提高,TBL组成绩优于LBL组(P<0.001)和PBL组(P<0.001)。亚组分析显示LBL可提高研究对象的基础知识(LBL vs PBL,P=0.002; LBL vs TBL,P=0.001); TBL有助于强化研究对象的临床思维能力(TBL vs LBL,P<0.001; TBL vs PBL,P<0.001)。
结论:TBL有助于强化培训对象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其更适用于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7, 17(5):908-9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05/2016-05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35眼,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68眼)和对照组(50例67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3mo时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mo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视力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mo,观察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角膜散光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手法碎核摘除术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效果显著,可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发症低,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王振 , 王应利 , 周玉梅 , 靳扬扬 , 李猷娜 , 刘玉平
2017, 17(5):912-9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8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局限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的临床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
方法:收集2014-01/2016-01经OCT确定的FCE患者39例42眼,对其临床表现和OCT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检眼镜、OCT等。
结果:患者39例中共有男24例26眼,女15例16眼(左眼20例,右眼16例,双眼3例)接受了检查。患者平均年龄50.4±16.7岁,屈光度为-2.51±2.60D,最佳矫正视力0.60±0.26,单眼发病36例(92%)。39例42眼患者中共46个病灶,其中紧密型37个(80%),分离型9个(20%)。病灶平均宽度为648.4±249.2μm,平均深度为128.0±50.4μm。黄斑中心凹下病灶16个(35%),其患者视力低于中心凹外FCE,有统计学差异(P<0.05)。3例患者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例合并黄斑前膜、1例合并黄斑裂孔伴前膜、1例合并黄斑板层孔伴前膜。运用直线回归方法,分别计算患者年龄、视力和FCE的宽度、深度,发现两两间没有相关性(均P>0.05)。
结论:FCE好发于轻中度近视的中老年人,单眼发生及紧密型多,可以合并黄斑裂孔、黄斑前膜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FCE位于中心凹下可能影响患者视力,其发病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7, 17(5):917-9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2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01/2016-05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并行两种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与小梁切除术术后6mo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两组间各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mo,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小梁切除术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小梁切除术为43%,两组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相似,但前者对于角膜内皮的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017, 17(5):921-9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0 CSTR:
摘要: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连续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药物控制不理想的62例70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34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 对照组36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收集术前、术后1d,1wk,1、3、6、12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基本数据,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术后12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3± 0.19,优于术前的0.83±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试验组术前眼压为31.3±6.85mmHg,术后1d,1wk,1、3、6、12mo分别降至7.37±2.94、9.88±3.18、10.84±2.68、12.28±2.81、12.82±2.84、14.14±3.41mmHg,试验组术后各期平均眼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2mo时手术相对成功率分别为97.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用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又一适应证。
周小平 , 邝国平 , 欧玉仑 , 秦牧 , 冯少颖 , 李征
2017, 17(5):925-9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1 CSTR:
摘要:目的:对比Ahmed引流阀植入术和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05/2016-01就诊于我院的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8例4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Ahmed引流阀植入术(25眼),试验组采用23G 532nm激光行睫状体光凝术(23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率、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控制率:试验组为83%(19/23),对照组为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19)。术后1wk试验组并发症为39%(9/23),对照组并发症为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3)。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5); 两组之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试验组减少13%,对照组减少21%,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术和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对于治疗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都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手术相对较为安全,但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更为经济实用,并发症更少。
侯旭 , 胡丹 , 张鹏 , 王海燕 , 张自峰 , 李曼红
2017, 17(5):928-9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2 CSTR:
摘要:目的:观察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各类房角关闭状态患者中出现的早期并发症,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的并发症风险和适应证选择。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为2013-01/2015-06来我院就诊后行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患者362例512眼。统计分析激光虹膜周切术中和术后3mo内各类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指标为虹膜出血、眼压、虹膜睫状体炎、角膜和晶状体损伤等发生率。
结果:患者中女274例416眼,男88例9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4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08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尚无任何青光眼体征的对侧眼66眼、存在瞳孔阻滞因素的继发性青光眼或高眼压18眼。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107眼(20.9%)、暂时性眼压升高85眼(16.6%)、虹膜睫状体炎14眼(2.7%)、角膜损伤10眼(2%)、晶状体损伤2眼(0.4%)、减压性视网膜病变1眼(0.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眼(0.4%)。虹膜出血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最高(33.7%,P=0.019),暂时性眼压升高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发生率最高(23.0%,P=0.047)。
结论: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虹膜出血和暂时性眼压升高。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这两种并发症,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做进一步分析。需重视减压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少见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激光虹膜周切术的适应证和时机。
闫磐石 , 万光明 , 董一 , 钱诚 , 陈悦 , 李福祯 , 梁申芝
2017, 17(5):933-9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渗漏及视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01/2015-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86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39例42眼、对照组(单用雷珠单抗治疗)39例44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CNV渗漏情况变化。
结果:治疗后第6、12wk,联合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测定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CRT)测定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wk后,联合组的CNV渗漏治疗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CNV渗漏、视力及CRT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17, 17(5):937-9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47例1 08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组285例560眼,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组262例520眼。术后随访12mo,分别于术后第1d,1wk,1、6、12mo复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及角膜地形图,并测量偏中心切削值。
结果:术后第1d,1wk,1、6、12mo,SMILE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LogMAR视力表示)分别为0.029±0.13、0.001±0.11、-0.019±0.11、-0.020±0.08、-0.011±0.10; FS-LASIK组分别为-0.017±0.08、-0.019±0.09、-0.031±0.10、-0.024±0.09、-0.002±0.12; 术后1d和1wk,SMILE组视力低于FS-LASI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mo,SMILE组的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别为-0.03±0.29、-0.04±0.28、-0.06±0.32D; FS-LASIK组分别为0.02±0.20、-0.01±0.29、-0.08±0.33D,两组比较术后1mo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SMILE组测量的偏中心切削值为0.21±0.11mm,FS-LASIK组为0.20±0.0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MILE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但与FS-LASIK比较,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慢。
2017, 17(5):941-9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5 CSTR:
摘要:目的:探究光学药物压抑法辅助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10/2015-10收治的122例189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61例95眼和对照组61例94眼,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仪、激光、CAM训练等综合疗法,观察组联合光学药物压抑法,治疗4mo后,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临床疗效等指标。
结果:治疗4mo后,观察组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8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 观察组P100波幅(15.18±1.68μV)明显高于对照组(12.34±1.34μV),而观察组P100潜伏期(93.75±10.01ms)明显低于对照组(106.37±10.21m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2、7.865,P<0.05、<0.001)。
结论:光学药物压抑法辅助综合疗法有助于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力水平,可能与增强儿童治疗依从性、调节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有关。
张春玲 , 黄永权 , 师利农 , 廖景丽 , 叶伟明 , 李永忠 , 倪梅 , 梁端儿
2017, 17(5):944-9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6 CSTR:
摘要:目的:观察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情况及解决对策。
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市区及镇区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7 291名14 582眼进行屈光筛查,对于屈光异常者采用浓度为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测定儿童的矫正视力,确定弱视。采用检影验光测定屈光性弱视,采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等完成斜视的筛查,分析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情况。
结果:入选的7 291名学龄前儿童中有687名屈光异常,异常率为9.42%,236名弱视,检出率为3.24%,13名斜视,检出率为0.18%。3~<5岁及5~7岁年龄段屈光异常、弱视及斜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6名弱视中215名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弱视的91.10%; 13名儿童斜视性弱视,其中8名共同性内斜视,5名共同性外斜视; 8名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6名中3~<5岁轻度弱视儿童构成比高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中度和重度弱视儿童构成比低于5~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应该早期筛查,对于异常儿童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视力。
2017, 17(5):947-9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18例18眼,术中观察并发症的情况,术前及术后测量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观察眼内炎症反应程度、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8±3.3mo。术中唯一的并发症为周边虹膜出血(17%)。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术前为0.98±0.85,术后6mo为0.08±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压术前为15.11±2.63mmHg,术后有2眼一过性高眼压,术后6mo为14.94±2.4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6%。术后2眼出现轻度的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1眼囊袋收缩综合征以及4眼后发性白内障。
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2017, 17(5):950-9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8 CSTR:
摘要:目的: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1-06/2016-06收治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25眼,分析其手术前后眼压、相关眼球解剖学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
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可且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有效组)共15例16眼,平均年龄51±6.7岁,术后前房形成欠佳者(无效组)共8例9眼,平均年龄45±7.8岁。手术有效率为64%。其中有效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0.76±0.53mm加深至2.13±0.82mm,术后眼压(15.4±4.5mmHg)较术前(26.4±8.7mmHg)明显下降。有效组患者术前巩膜突间距(11.25±0.39mm)及眼轴长度(22.16±1.16mm)均大于无效组(10.86±0.49mm、20.9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单因素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 17(5):954-9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3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降眼压药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 全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纳入研究,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7眼正常眼压,17眼高眼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0.50mg/0.05mL,7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予以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8mo,观察联合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眼压、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虹膜新生血管1wk内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41.38±3.16mmHg,治疗后6mo平均眼压12.69±1.52mmHg,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592,P<0.05)。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视力0.01~0.1者10眼,无光感~指数者11眼,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5眼,视力0.01~0.1者16眼,无光感~指数者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
结论:不同方法联合治疗NVG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2017, 17(5):958-9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在维持原有眼压控制方案后辅以针刺治疗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6-01/10收治的48例62眼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31眼,对照组23例31眼。对照组继续保持原有眼压控制治疗方案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除继续保持原有眼压控制治疗方案治疗外,辅以针刺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2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及综合疗效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优于治疗前,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9,P<0.05)。
结论:针刺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矫正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视野平均缺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控制眼压者,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2017, 17(5):961-9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1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应用AccuPen手持式回弹眼压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30、60min,1d,1wk测量眼压,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术前眼压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B组术后2min眼压骤升至42.4±9.3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min时降至17.4±5.0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控制注射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2017, 17(5):964-9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4例48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30例60眼,所有入选者C/D<0.6,C/D差<0.2。入选者双眼进行眼压检测和傅里叶阈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D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 AD患者眼压为12.7±2.8mmHg,低于正常对照组(14.36±3.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患者与正常对照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D患者眼压较正常偏低,可能对AD患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是一种保护机制。
2017, 17(5):968-9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08/2015-08就诊并最终确诊为AS伴葡萄膜炎的患者40例46眼,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诊治情况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
结果: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40例46眼,其中男28例32眼,女12例14眼。平均发病年龄29.68±7.83岁,平均病程6.95±6.12a; 葡萄膜炎病史3d~6a,平均病程28±15d。X线或CT检查显示均有骶髂关节炎。患者37例(93%)人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检查阳性,27例(68%)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18例(4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的葡萄膜炎得到治愈或控制,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累及中青年男性,多单眼发病,易复发; 临床医生需警惕葡萄膜炎患者AS的发生。该类患者需及时、足疗程地系统治疗。
2017, 17(5):970-9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4 CSTR: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PDR患者7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联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28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B组2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C组30眼,Ⅰ期行玻璃体切割术,Ⅱ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3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2mo。A组、B组、C组的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007±0.455、1.000±0.482、1.033±0.531,3组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6、5.113、5.496,P<0.05)。A组、B组和C组的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P=0.195)。术后并发症:A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6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黄斑水肿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 B组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眼,玻璃体再出血1眼。C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1眼,一过性高眼压10眼,玻璃体再出血3眼。3组间前房渗出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08),A组与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6); 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3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两种联合方式均可较早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同期联合方式与二期联合方式相比,术中观察眼底清晰,便于后节操作; 同期联合方式前房渗出性反应较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轻同期联合方式的前房渗出性反应。
刘宗明 , 祁媛媛 , 张茸 , 管欢 , 刘育榕 , 刘丁熙 , 纪莉莉
2017, 17(5):974-9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图像数据库,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定期随访。
结果:通过1a多的跟踪随访和及时有效的医学干预,明显降低了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对已有的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延缓了视力进一步损害。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和随访系统构建了以“健康宣教-筛查-治疗-随访-健康管理”为主线的“主动式”服务体系,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失明率。
2017, 17(5):978-9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0例13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67眼(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0例71眼(单纯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1wk,3、6mo,两组患者的BCVA(LogMAR)、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CVA(LogMAR)、CM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wk,3、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效果良好,并可以改善患者视力。
2017, 17(5):981-9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7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治疗极重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筛选2012-06/2015-12我科收治的极重度PVR患者13例13眼,分析对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及后期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的临床疗效。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0~17wk行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13眼观察随访时间为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后第1~7d、出院后1、2、4~17wk,重硅油取出术后第 1~7d、出院后1、2、4、8、12、24wk复查,取油术后随诊时间不少于24wk。观察指标包括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及并发症等。
结果:患者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随诊期间,下方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均平复; 13眼分别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0~17wk行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其中第5例患者于取油术后4wk因黄斑裂孔再次视网膜脱离,第8例患者于取油术后8wk因颞上方新的裂孔再次视网膜脱离,余11眼于取油术后随诊24wk,下方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平复。患者13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于重硅油取出术后24wk随诊时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20/250,其中重硅油取出术后再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第5例及第8例患者于末次随诊时视力为指数和手动。4眼于重硅油填充术后1wk内出现高眼压,经抗炎和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10~21mmHg,后期因重硅油乳化5眼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对其及时行重硅油取出术,取油术后3眼曾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控制在10~21mmHg,后期3眼停用降眼压药物未再出现眼压升高情况。13眼于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前房炎症反应、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对极重度PVR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及后期重硅油取出联合C3F8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预后视力。
胡笳 , 王建明 , 刘子瑶 , 冯海晓 , 郑玉萍 , 王峰
2017, 17(5):986-9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8 CSTR:
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收集2012-01/2016-01在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患者7例7眼,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前的患者,1眼观察,2眼给予532nm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术; 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内的患者,给予抗VEGF治疗; 1眼合并有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的患者,给予球内注气+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抗VEGF治疗。
结果:患者7例7眼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均吸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针对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出血的治疗,应根据出血范围和位置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预后。
2017, 17(5):989-9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49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28例28眼,均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吲哚菁绿辅助的IL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术中将曲安奈德注射于玻璃体腔,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随访6~24mo,患者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01± 0.31,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1)。黄斑裂孔闭合19眼(68%),黄斑裂孔未闭合9眼(32%),26眼视网膜复位(93%),6眼出现高眼压。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可阻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生,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2017, 17(5):992-9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50 CSTR:
摘要: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
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
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2017, 17(5):995-9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51 CSTR: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
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a。
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B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6%、面部瘢痕发生率为0,B组分别为47%、100%,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2%,B组为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2017, 17(5):998-10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5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06/2016-06我院75例93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0眼置入新型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35例43眼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拔管后随访3~12mo,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8%、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2017, 17(5):1002-10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53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住院部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2例122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61眼和对照组43例61眼,对照组采取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比术前、术后1、3mo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和Schirmer I试验(SⅠt),比较术后2mo 两组患者眼球表面温度及干眼症状评分。
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UT和SⅠ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观察组BUT为5.79±1.53s,明显高于对照组(4.28±0.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12),观察组SⅠt为4.39±1.69mm/5min,高于对照组(3.51±0.89mm/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079); 术后3mo,观察组的BUT为7.49±1.79s,明显高于对照组(6.71±1.89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P=0.026),观察组的SⅠt为9.58±1.30mm/5min,高于对照组(8.91±1.49mm/5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7,P=0.068); 术后2mo,观察组眼球表面温度为34.29℃±0.67℃,对照组为34.18℃±1.5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278); 术后2mo,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为3.87±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4±0.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3,P<0.01)。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有效改善干眼症,有利于泪膜功能的稳定。
2017, 17(5):1005-10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54 CSTR:
摘要: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采用下睑缩肌移位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及术后2a的复发率。
结果:B组的短期有效率(98%)高于A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的长期有效率(95%)高于A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术后2a的复发率(5%)低于A组(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下睑缩肌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好。
2017, 17(5):1008-10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5.55 CSTR: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设计简单、操作灵活、效果确实的Ⅰ期重睑成形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以期达到自然、美观的眼部外形。
方法:选取2011-09/2015-05采用Ⅰ期重睑成形术联合内眦赘皮开大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患者62例124眼,包括对双上睑单睑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向内眦部延长重睑线切口,将内眦切口隐蔽在重睑线内; 随后松解纵形内眦韧带,并重新定位理想的内眦形态,以减少内眦部皮肤张力; 再根据新定位内眦形态适度去除多余皮肤组织,同时矫正双上睑单睑合并内眦赘皮外形。术后3mo~1a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点分别为3、6mo,1a,在以上时间点对患者双上睑重睑的形态及内眦形态、内眦瘢痕等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57例114眼获得3mo~1a的完整随访。通过对随访的57例114眼患者的重睑形态进行评估,永久性重睑、内眦赘皮矫正充分,形态满意者51例102眼,内眦赘皮部分矫正、形态改善者6例12眼,所有随访患者均未见内眦赘皮复发及严重瘢痕增生。
结论:将内眦开大术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内眦开大充分,切口隐蔽,可按实际皮肤量切除皮肤,术后切口瘢痕隐蔽,能够有效地解决内眦部皮肤的张力分布,获得永久性重睑和自然的内眦开大效果,是矫正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理想手术方法。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