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对眼部筛查的认知调查

      2017, 17(6):1011-10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1

      摘要 (1710) HTML (0) PDF 2.51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部地区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情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于2013-01/2013-04发放并回收,问卷对象为230名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问卷收集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该病认知度的信息。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21(96.1%)份,其中128(57.9%)名患儿曾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眼底检查,208(94.1%)名患儿家长曾被儿科医生告知并建议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而13(5.9%)名患儿家长并未曾被告知进行眼底筛查。仅有159(71.9%)名患儿家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所了解,而62(28.1%)名患儿家长对该病一无所知。由于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Ⅳ期或Ⅴ期病变)预后极差,患儿家长是否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眼底检查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1),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预后。然而,医院的级别与家长是否知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P=0.625)。

      结论:中国北部地区的儿科医生和早产儿家长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儿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对于患儿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宣教将有助于改善现状。

    • 在家中及在医院监测24小时眼压波动值的对比研究

      2017, 17(6):1015-10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2

      摘要 (1778) HTML (0) PDF 562.98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在家中及在医院监测24h眼压波动的情况。

      方法:前瞻性调查研究。本研究共纳入成都地区五个社区共计120名中国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均接受了临床调查并在家中及医院进行眼压监测,用同一型号眼压计测量了2点、6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点、20点、22点的坐位眼压。

      结果:在医院监测的24h眼压平均值略低于在家中测量值,平均差为0.27 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院监测的24h眼压的波动值略高于在家中测量的波动值,平均差为0.01 mmHg。14点在家中测量的眼压平均值(16.04±5.95 mmHg)显著高于在医院测量的眼压平均值(15.43±5.1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中及在医院24h眼压监测对于临床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一致性为85%(K系数:0.68)。

      结论:在医院进行的24h眼压监测的结果与在家中的结果相似。医院24h眼压监测可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

    • 活血化瘀中药在眼科的基础和临床应用进展

      2017, 17(6):1019-10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3

      摘要 (1490) HTML (0) PDF 371.40 K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现代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的研究深入,使活血化瘀疗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广泛,并且在西药难以奏效的眼底疾病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提高了眼底疾病的治愈率。从眼睑、结膜、泪囊、眼肌、玻璃体到脉络膜和视网膜、视神经、黄斑,不管疾病位于眼内还是眼外,或病变涉及到炎症、变性、萎缩、增生、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近些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在眼科的研究基础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总结概述。

    • 评价VSX1突变与圆锥角膜合并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在伊朗家族中的关联

      2017, 17(6):1023-10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4

      摘要 (1304) HTML (0) PDF 502.77 K (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评估视觉系统同源框1(VSX1)基因的突变和圆锥角膜(KCN)以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之间的关联。

      方法:对一个同时患有KCN和GCD的四代伊朗人家系进行了直接测序,鉴别出一个包含四代人同时患有GCD的伊朗KCN家系。从全血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为了研究KCN和GCD之间可能的连锁关系,通过PCR在每个样品中扩增VSX1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和内含子-外显子边界。随后,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在患者和对照组中进行突变分析。

      结果:VSX1基因突变分析未发现KCN和GCD疾病与VSX1基因相关的证据。我们的数据排除了VSX1作为该特定家系中KCN / GCD致病基因的可能性。

      结论:尽管患有GCD的KCN患者与VSX1基因变异无关联,但是仍需要对其它可能与KCN合并GCD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

    • 脉络膜厚度与体温日间变化的研究

      2017, 17(6):1028-10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5

      摘要 (1398) HTML (0) PDF 1.75 M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增强成像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以探究体温如何影响脉络膜厚度。

      方法:前瞻性研究。通过EDI-OCT检测9:00~17:00中心凹(SF-CT),中心凹鼻侧500μm(N-CT)和中心凹颞侧500μm(T-CT)正常人(41例)的脉络膜厚度(CT)。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逐时检测体温(BT),以评估CT和BT日间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SF-CT值在9:00和13:00(P=0.021),9:00和14:00(P=0.012), 9:00和16:00(P=0.048),及9:00和17:00(P=0.002)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N-CT值在8h内(均P>0.05)无显著性变化,9:00和13:00(P=0.004)则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CT与BT从9:00~17:00之间逐时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 妊娠性高血压视网膜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7, 17(6):1033-10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6

      摘要 (1397) HTML (0) PDF 1.22 M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性高血压(PIH)患者视网膜变化的患病率,视网膜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共收集2014-12/2015-05妊娠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检查。单眼或双眼眼底发生变化视为阳性。妊娠性高血压分级为轻度子痫前期(血压>140/90~160/90 mmHg),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90 mmHg)和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抽搐)。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3.05(19~34)岁。妊娠期为28~41wk。其中62例初产妇以及38例经产妇。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前期患者占比分别为62%,26%,12%。8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变化。观察得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Ⅰ级(1%),Ⅱ级(0%),Ⅲ级(2%),Ⅳ级(2%),浆液性视网膜脱离(1%)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8%的PIH患者视网膜发生变化,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实验研究
    • 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抑制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实验研究

      2017, 17(6):1037-10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7

      摘要 (1344) HTML (0) PDF 4.13 M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Ad-Es)玻璃体注射对半导体激光诱导的BN(Brown Norway)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

      方法: 雄性BN大鼠30只,右眼眼底采用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给药组、重复给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光凝后21d,单次给药组玻璃体腔内注射Ad-Es 0.01mL; 重复给药组玻璃体腔内注射Ad-Es 0.01mL,并于1wk后重复给药; 生理盐水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1mL。观察各组末次给药后7d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情况,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脉络膜血管平铺法测量各组CNV面积,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NV组织中CD105的表达。

      结果:FFA造影显示给药组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重复给药组渗漏发生率低于单次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激光共焦显微镜下CNV定量分析显示给药组CNV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复给药组CNV面积低于单次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光凝部位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给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复给药组低于单次给药组; CNV组织中CD105的表达,给药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重复给药组低于单次给药组。

      结论:Ad-Es可以有效抑制动物模型的CNV生成,重复给药组抑制效果优于单次给药组,为治疗CNV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

    • Apelin-13体外促进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及管腔形成

      2017, 17(6):1042-10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8

      摘要 (1314) HTML (0) PDF 3.84 M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apelin-13对体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apelin-13是否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1μmol/L apelin-13)和高剂量组(1μmol/L apelin-13)。培养细胞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法检测管腔形成。

      结果:不同浓度apelin-13作用24h的细胞增殖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随着apelin-1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结论:Apelin-13能够明显促进RF/6A细胞的血管生成过程,提示apelin-13是一种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 PEDF对视神经夹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O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2017, 17(6):1047-10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09

      摘要 (1444) HTML (0) PDF 1.95 M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rd factor,PEDF)对视神经夹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3,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EDF组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建立视神经夹伤大鼠模型,均取左侧眼球为标本,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PEDF组玻璃体内注射5μL PEDF(浓度0.2μg/μL)。2wk后取视网膜组织,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NO含量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HE染色发现,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组织排列整齐且清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呈单层细胞排列,细胞为卵圆形,大小均匀,分布均匀,细胞核清晰,排列紧密,边界清晰; 模型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稀疏,RGCs呈空泡样变化,整体细胞数量减少,残留RGCs细胞核见固缩,染色不均。PEDF组视网膜组织残留神经节细胞轻微水肿,但RGCs细胞层排列尚且紧密,且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模型组、PEDF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EF组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EDF组NO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DF组NO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PEDF干预可下调视神经损伤大鼠Caspase-3、NO的表达,减轻RGCs细胞损伤。

    • >临床论著
    •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对PDR患者增殖膜中CTGF及PEDF的影响

      2017, 17(6):1051-10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0

      摘要 (1465) HTML (0) PDF 1.44 M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bevacizumab后对增殖膜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

      方法:回顾2015-01/2016-12入本院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117例126眼,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60例63眼和B组57例63眼。其中A组单纯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B组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0.05mL/1.25mg bevacizumab。在手术中剥离取用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增殖膜进行染色,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增殖膜中原始细胞和新生血管的变化,以及患者增殖膜中CTGF和PEDF因子的表达。

      结果:在对两组患者CTGF、PEDF因子表达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视网膜增殖膜中的CTGF和PEDF都在细胞质内表达。其中A组呈现出38眼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0.3%,相比于A组而言,B组的CTGF的阳性表达率92.1%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PED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5%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R患者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bevacizumab后,视网膜的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有利于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进行。且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CT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而PEDF因子在前膜上的表达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 不同眼轴长度眼的前房形态学观察

      2017, 17(6):1055-10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1

      摘要 (1481) HTML (0) PDF 758.72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眼轴长度眼的前房形态学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寻找其变化规律。

      方法:选择门诊就诊患者697例697眼,使用IOL Master 500进行眼生物测量。将研究对象按照眼轴长度分为五组:短眼轴组,正常眼轴组,轻、中和重度长眼轴组。使用Pentacam 70900眼前节测量评估系统进行眼前节检查,分析各眼轴长度组前房参数及各组间关系。

      结果:短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正常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前房角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呈正相关; 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轻度长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 前房角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角膜曲率呈正相关; 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中度长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前房角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重度长眼轴组:前房容积与年龄呈负相关。轻、中及重度长眼轴组间前房容积、前房角、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眼轴长度介于22~27mm眼,前房容积、前房角及前房深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随着眼轴变短或变长,它们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消失。前房容积、前房角和前房深度随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在眼轴长度>27mm时停止。各组中,随着年龄增长,前房容积变小。

    • >文献综述
    • 角膜保存方法现状及进展

      2017, 17(6):1060-10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2

      摘要 (1259) HTML (0) PDF 430.67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EC)是保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有很大关系,保持供体角膜正常的自净状态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目前有多种经典的角膜保存方法,明显延长了角膜保存的时间,提高了供体角膜的质量。本文将就供体角膜的保存方法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人晶状体厚度在体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2017, 17(6):1063-10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3

      摘要 (1587) HTML (0) PDF 413.12 K (1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晶状体厚度的在体精确测量对眼内调节及屈光不正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青光眼、白内障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目前用于晶状体厚度在体测量的超声法和光学法等多种仪器的测量原理、优劣势及准确性进行归纳总结,其中OrbscanⅡ、Pentacam、Lenstar、AS-OCT等可以代替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而UL-OCT可以准确而动态地监测随调节改变晶状体厚度的变化。选择测量准确性较高的方法测量晶状体厚度,可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更为准确可信的晶状体厚度数据。

    • miR-126与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7, 17(6):1066-10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4

      摘要 (1062) HTML (0) PDF 432.49 K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前,在大量研究中已发现多种microRNA分子,它们在视网膜神经上皮、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miR-126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胸腺淋巴细胞的发育、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些实验表明miR-126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及免疫系统相关的眼科疾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当前miR-126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非编码RNA在后囊膜混浊中的研究进展

      2017, 17(6):1069-10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5

      摘要 (1336) HTML (0) PDF 410.86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和治疗PCO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已有研究证明非编码RNA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不同的非编码RNA在PCO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PCO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 近视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

      2017, 17(6):1073-10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6

      摘要 (1347) HTML (0) PDF 427.05 K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眼部健康。目前,很多研究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测量近视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视网膜结构变化则是由屈光增加引起的眼轴增长导致的。另外,人们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视网膜功能的测量。全局闪光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f-ERG)可以同时测量视网膜内层和外层的功能。有些研究者在同一个研究中联合应用OCT和mf-ERG,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近视引起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联系。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 水通道蛋白1和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017, 17(6):1077-10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7

      摘要 (1404) HTML (0) PDF 485.98 K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DR早期微血管细胞受到损害,微血管扩张、渗漏,形成微血管瘤,随后微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最终视网膜缺血缺氧形成新生血管,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随着病情加重,将造成纤维血管膜的形成、视网膜前膜的纤维化加重,最终将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近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诱发视网膜水肿,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2017, 17(6):1082-10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8

      摘要 (2813) HTML (0) PDF 491.25 K (3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攻击黑色素细胞抗原的致盲眼病,往往还会侵袭耳、脑(脊)膜、毛发以及皮肤等器官。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对视力预后尤为重要。目前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此外,难治性葡萄膜炎可选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

    • 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7, 17(6):1087-10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19

      摘要 (1640) HTML (0) PDF 395.13 K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强脉冲光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其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上具有无创、无痛、效果好等优点,在眼科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强脉冲光治疗的现状、作用机制、操作步骤、治疗结果、安全性等方面对强脉冲光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方法

      2017, 17(6):1090-10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0

      摘要 (1373) HTML (0) PDF 482.73 K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采用反转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具有更高透氧性、安全性,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压平角膜中央部表面,特异性地降低角膜中央曲率,增加周边曲率,快速降低患者的屈光度,通过一段时间的配戴后可以让患者白天脱镜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坚持配戴能防控近视眼的发展。角膜塑形镜正日益广泛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因此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视觉质量评价体系来衡量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视学质量。我们对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2017, 17(6):1095-10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1

      摘要 (1718) HTML (0) PDF 406.52 K (1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及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11~14岁组58例116眼,15~18岁组62例124眼,均给予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12mo裸眼视力、平均屈光度改善情况、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平均屈光度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11~14岁组戴镜6、12mo裸眼视力、平均屈光度优于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但戴镜6、12mo,11~14岁组与15~18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11~14岁组戴镜6、12mo眼轴长度大于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戴镜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12mo各时间段及组间戴镜前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有助于改善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尤其低年龄近视人群效果较佳,且对前房深度无明显影响。

    • 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疗效分析

      2017, 17(6):1099-11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2

      摘要 (1281) HTML (0) PDF 408.14 K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06/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38例38眼,根据中央前房深度:轻度浅前房(2~2.5mm)23眼,高危浅前房(<2.0mm)15眼。收集同时期正常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3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深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浅前房组发生后囊膜破裂1眼、悬韧带断裂1眼。正常前房组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浅前房组发生角膜水肿10眼,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26%。正常前房组角膜水肿3眼,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及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前准确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可使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潜视力预测的准确性分析

      2017, 17(6):1102-11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3

      摘要 (1293) HTML (0) PDF 370.28 K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LAMBDA100视网膜计在预测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准确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LAMBDA100视网膜计测定91例91眼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患眼视网膜视力,与术后2wk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相差2行对数视力表以内为符合。

      结果:患者91例91眼预测的总符合率为62%,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36%。晶状体混浊度影响预测准确性,混浊愈重,准确度愈低。眼轴≥32mm预测准确度明显低于眼轴<32mm预测准确度,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0组预测准确率为75%,最佳矫正视力<4.0组为4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合并非成熟性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LAMBDA 100可以作为预测术后视力的辅助工具,眼轴、术前视力和白内障程度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7, 17(6):1105-11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4

      摘要 (1601) HTML (0) PDF 930.25 K (1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12/2016-12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20例20眼纳入本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ETDRS)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mg/mL康柏西普0.05mL(含康柏西普0.5mg),每1mo注射1次,连续3次为核心治疗,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每1mo随访1次,平均随访时间8.55±1.96mo。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MT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患眼平均BCVA为43.35±17.45个字母,平均CMT为576.30±167.92μm。患眼平均注射次数3.20±0.52次。治疗后1、3、6mo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分别提高11.2±5.9、13.8±7.9、15.7±6.8、14.7±8.6个字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1mo平均BCVA提高的字母数与术后6mo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末次随访时,视力显著提高者10眼(50%); 提高者7眼(35%); 稳定者3眼(15%)。治疗后1、3、6mo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CM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183.8±159.5、292.9±169.0、271.4±167.2、286.4±166.9μm,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mo平均CMT与术后3、6mo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FFA检查发现,黄斑水肿消失者6眼(30%); 水肿减轻者12眼(60%); 水肿范围扩大者2眼(10%)。随访期间均未见视网膜脱离、眼压持续升高、眼内炎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患眼CMT,安全性好。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DME

      2017, 17(6):1108-11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5

      摘要 (1359) HTML (0) PDF 437.71 K (1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DME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两组均实施一次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试验组分别在第1次激光时及相隔45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激光术后45、90d的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改变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293.90±12.94μm,对照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320.20±29.17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65.80±16.26μm,对照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90.15±12.23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8,对照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09,对照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能明显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延长两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间隔时间是否可以更为科学,仍需进一步研究。

    •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7, 17(6):1112-11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6

      摘要 (1431) HTML (0) PDF 435.13 K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7例67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1眼)和对照组(36例36眼),观察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联合雷珠单抗,对照组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渗漏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mo BCVA分别为0.41±0.07、0.42±0.05、0.48±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1、2、3mo CMT分别为203.11±59.13、201.41±56.22、204.22±60.13μ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3mo血管渗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无渗漏比例为71%; 两组未观察到术后感染、无菌性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视力,消除黄斑水肿,安全可靠。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2017, 17(6):1116-11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7

      摘要 (1151) HTML (0) PDF 410.52 K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0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141眼DM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7例68眼(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7例73眼(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macular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总体积(total macular volume,TMV)、黄斑水肿分级。

      结果:治疗2、6、12wk联合组的BCVA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12wk联合组的CRT、TMV平均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wk后,联合组黄斑水肿轻度80.9%、中度17.7%、重度1.5%,对照组轻度60.0%、中度31.5%、重度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DME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激光治疗。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填充物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

      2017, 17(6):1119-11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8

      摘要 (1354) HTML (0) PDF 1.01 M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与消毒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

      方法:连续选取2011-01/2016-01就诊于我院的IMH孔径≤600μm的患者51例51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7例为16% C3F8 填充组,B组24例为消毒空气填充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按照孔径≤200、>200~400、>400~600μm区间进行比较)、裂孔闭合形态、俯卧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物变形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

      结果:在各孔径区间内,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俯卧位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视物变形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术后白内障进展率较A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孔径≤600μm的特发性黄斑孔患者,与C3F8 填充组相比,消毒空气填充组在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良好的裂孔闭合形态以及视功能改善的同时,也明显缩短了俯卧时间,降低了术后长期俯卧位而诱发全身疾病的风险。

    • 不同药物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2017, 17(6):1123-11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29

      摘要 (1201) HTML (0) PDF 427.02 K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07/2016-0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湿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98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康柏西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mo,对比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NV渗漏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mo裸眼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CNV渗漏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1mo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NV渗漏面积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m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眼部严重并发症发生,如眼压持续升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眼内炎,均无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球结膜下出血10眼,对照组8眼,均于治疗后 15d 内恢复,研究组发生暂时性眼压升高7眼,对照组9眼,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老年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雷珠单抗治疗方式相比,康柏西普治疗前期效果不明显,但是后期效果相当,并且更加经济实惠。

    •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

      2017, 17(6):1127-11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0

      摘要 (2582) HTML (0) PDF 370.10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01/2015-01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82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41眼。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血糖、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增率以及进展率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不具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新增率、进展率,提高缓解率,药物安全性高,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意义。

    • SMILE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2017, 17(6):1130-11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1

      摘要 (1452) HTML (0) PDF 604.73 K (1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超高度近视患者64例 128眼,随机分为SMILE组与FS-LASIK组各32例 64 眼,分别给予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下SMILE治疗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 laser LASIK,FS-LASIK),观察术前,术后1d,1wk,1、3、6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计算有效性指数及安全性指数等。

      结果:安全性指数: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6mo时分别为1.10±0.10和1.08±0.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指数: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6mo时分别为1.08±0.12和1.06±0.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的等效球镜SMILE组为0.09±0.36D,FS-LASIK组为0.36±0.46D,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在±0.50D 者SMILE组有58眼(90.1%),FS-LASIK组有49 眼(76.6%); 在±1.0D 者SMILE组有64 眼(100%), FS-LASIK组有60眼(93.8%)。

      结论:采用SMILE 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视力和屈光度能更早稳定下来。

    • 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高度近视LASEK术后的应用

      2017, 17(6):1133-11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2

      摘要 (1616) HTML (0) PDF 443.28 K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用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前瞻性对患者104例208眼高度近视眼,根据术后用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联合1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1g/L氟米龙滴眼液,对照组仅给予1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1g/L氟米龙滴眼液。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疼痛感、术后视力、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变化以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1、2、3d疼痛感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70±0.35、1.25±0.34、0.82±0.32分,对照组分别为2.30±0.43、1.68±0.44、1.12±0.3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wk,1、3mo,研究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035±0.02、0.71±0.13、0.89±0.17、0.88±0.18,对照组各个时间点分别为0.037±0.015、0.73±0.15、0.87±0.14、0.86±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前、术后1、2wk,1、3mo时眼压分别为17.33±1.58、7.54±1.28、7.23±1.58、7.26±1.47、7.30±1.3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53±1.43、7.57±1.32、7.73±1.55、7.80±1.38、7.86±1.43mmHg,术前、术后1wk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1、3m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1、3mo haze≤1级的分别占全部haze的91.7%、93.3%,对照组术后1、3mo haze≤1级的分别占全部haze的92.0%、92.9%,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效果安全、有效,术后眼压水平更低,术后视力、抗炎等方面获得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的效果。

    • >调查报告
    • 江苏海门地区重度视力残疾状况调查

      2017, 17(6):1137-1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3

      摘要 (1806) HTML (0) PDF 341.41 K (1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江苏海门地区重度视力残疾(白内障除外)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方法:2009-04/12对海门市视力残疾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由经过残疾评定培训的眼科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眼科检查,确定残疾等级及主要致盲原因。

      结果:共检出重度视力残疾3 266例,其中残疾一级2 118例,二级1 148例; 男1 308例,女1 958例; 前三位的致盲性眼病是视网膜色素膜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角膜病,分别占31.58%,23.47%,14.49%。

      结论:视网膜色素膜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角膜病是最重要的致盲原因,应该加强早期防治,降低残疾的发生率。

    • >临床报告
    • 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2017, 17(6):1139-11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4

      摘要 (1635) HTML (0) PDF 3.68 M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10/2016-05我院门诊确诊的9例9眼慢性CSC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其中6眼1mo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的玻璃体腔注射)。注射后第1、2、6mo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OCT、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e angiography,FFA)、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

      结果:患者9例9眼中,7眼对康柏西普有明显应答,2眼患者无应答。玻璃体腔注药前9眼患者CMT平均值为373.12±72.43μm,康柏西普治疗后1、2、6mo时CMT分别为332.05±67.13、282.24±62.30、225.56±71.08μm,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眼患者治疗前SFCT厚度为422.11±64.82μm,无应答患者治疗前脉络膜厚度低于平均值,分别为353、65μm。9眼患者治疗后1、2、6mo的SFCT分别为391.45±75.24、365.53±63.07、355.40±66.65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与治疗后2、6mo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53±0.32,注射后平均视力为0.65±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慢性CSC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降低CMT。玻璃体腔注药后6mo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能是患者是否应答的一个指标。

    • 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

      2017, 17(6):1143-1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5

      摘要 (1413) HTML (0) PDF 2.98 M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患者的疗效。

      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于2013-08/2015-08住院接受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88眼,其中翼状胬肉合并区域结膜囊肿者11例11眼作为观察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照相、眼前节OCT检查,并采用翼状胬肉颈部宽度×遮盖角膜的长度计算翼状胬肉的大小,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的手术方式,切除物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术后随访4~28mo。

      结果:观察组术后病检结果均证实为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囊壁完整,内附单层上皮细胞。观察组翼状胬肉大小平均为6.9±1.7mm2,对照组大小平均为6.3±1.8mm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2.1±0.9d,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1.9±0.8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术后未见翼状胬肉复发,对照组术后2例2眼复发。

      结论: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膜囊肿术后对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无显著影响。

    • 激光共焦显微镜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中应用的比较

      2017, 17(6):1147-11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6

      摘要 (1318) HTML (0) PDF 2.19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6-05/08来我院治疗的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7例77眼,同时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及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观察图像特点,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真菌检出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激光共焦显微镜检出阳性66眼,阴性11眼,检出率为86%; 角膜组织刮片检查确诊阳性51眼,阴性26眼,检出率为6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如果能将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联合应用于临床,对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 角膜屈光术后群发性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2017, 17(6):1150-11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7

      摘要 (1416) HTML (0) PDF 1.18 M (1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角膜屈光术后群发性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发病原因和治疗。

      方法:收集我院2016-02-10/22期间于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包括LASIK手术,FS-LASIK, SMILE)后出现DLK患者53例98眼,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其程度和范围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并观察治疗后1、3、5、7、10d及1mo时的恢复情况。

      结果:本研究中共发生5次群发性的DLK,在更换一次性手术用品、冲洗液以及对手术室的温湿度重新调整后,DLK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Ⅰ级DLK 80眼(82%)、Ⅱ 级DLK 11眼(11%)、Ⅲ级DLK 4眼(4%)、Ⅳ级DLK 3眼(3%)。其中行FS-LASIK手术的发病率为40%(42例79眼),Hastome角膜刀辅助的LASIK术发病率为45%(5例10眼),SMILE手术组发病率为20%(6例9眼)。经过相应的激素治疗和掀瓣冲洗处理,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本次的群发性DLK可能与手术用品、术中冲洗液以及手术室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及时有效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分级治疗是减少DLK发生和并发症的关键。

    •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双眼IOL Master参数对称性分析

      2017, 17(6):1153-11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8

      摘要 (1214) HTML (0) PDF 368.29 K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IOL Master观察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患者的双眼对称性。

      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可疑PACS患者56例112眼,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白到白距离(white to white,WTW Distance),并比较其差异; 分析左右眼差值(△AL、△ACD和△WTW)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

      结果: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左右眼AL、ACD、WT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CD和△WTW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PACS患者ACD、WTW、AL具有双眼对称性,且该对称性不随年龄、性别而改变。

    • 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

      2017, 17(6):1155-11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39

      摘要 (1177) HTML (0) PDF 386.09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wk,1mo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根据角膜散光度和轴向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的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1wk,1mo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1wk,1mo A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A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度矢量分析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选择角膜最大曲率方向作为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透明角膜切口,能让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性散光度降低。

    • 印度规范化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学习曲线

      2017, 17(6):1158-11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0

      摘要 (1558) HTML (0) PDF 412.34 K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印度规范化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的学习曲线。

      方法:收集2012-12/2014-1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53例295眼,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A、B、C三组,A组为培训组,B、C组为强化组。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初学白内障手术者行M-SICS。分析三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探讨SICS的学习曲线。

      结果:术后1wk三组脱盲率均为100%,脱残率分别为93.7%、93.0%、91.0%。A、B、C三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0%、3.0%; 后囊膜破裂占到所有并发症的50%。未发生核块或IOL坠入玻璃体腔、眼内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规范化培训可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疗效

      2017, 17(6):1161-11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1

      摘要 (1266) HTML (0) PDF 421.09 K (1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患者68例68眼,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53~80(平均64.45±4.24)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 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高渗糖点眼治疗。治疗期间观察患者BCVA及角膜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平均为11.62±0.53d,对照组为15.23±0.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患者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患者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显著。

    • 晶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PAACG细节问题体会

      2017, 17(6):1164-11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2

      摘要 (1169) HTML (0) PDF 398.53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中的细节问题。

      方法:回顾我院2013-02/2015-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PAACG)患者21例2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讨论术中手术切口、环形撕囊、水分离、人工晶状体选择、房角分离等细节方面问题,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眼压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mo,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本组1眼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失代偿,1眼患者术中后囊破裂。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中注意细节问题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使手术更趋于完善。

    • 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2017, 17(6):1167-11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3

      摘要 (1372) HTML (0) PDF 1.40 M (1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

      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 OCT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黄斑部图像特点

      2017, 17(6):1171-11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4

      摘要 (2282) HTML (0) PDF 3.17 M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厚薄改变及黄斑部图片特点。

      方法:选取2014-09/2016-09在本院门诊确诊的RP患者74例148眼,同时选取50例10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进行OCT检测和眼底拍照,观察患者视网膜黄斑部位的图像特征,并对患者眼底拍照的结果进行对比,测量黄斑中心凹颞侧面4mm位置、乳头黄斑束中点及黄斑中心凹厚度。

      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测量视网膜厚度显示,RP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中心凹颞侧部4mm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P患者乳头黄斑束中点厚度变薄,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P患者黄斑区OCT检测图像表征有5种类型:视网膜黄斑区域水肿者19例38眼; 视网膜色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上皮层变薄者18例36眼;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萎缩者12例24眼;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正常者12例24眼; 色素上皮层厚薄表现不一者13例26眼。

      结论:OCT能在前期及时地发现RP患者黄斑部位的病变,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病情发展,为患者早期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 两种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疗效比较

      2017, 17(6):1174-11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5

      摘要 (1283) HTML (0) PDF 435.81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11/2016-05于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28例195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G+组64例97眼,23G组64例98眼。25G+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术,23G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d,1wk,1mo。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5G+组手术时间短于23G组(P<0.05); 两组患者术后1mo的视力分布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的视力分布(P<0.01); 两组同期的视力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与手术1d,1wk,1mo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G组亦然。两组同期的眼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的医源性损伤率为4.1%,显著低于23G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23G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术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DR,但是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优势,是治疗PDR的更好选择。

    • 重硅油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2017, 17(6):1178-11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6

      摘要 (1707) HTML (0) PDF 404.91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Densiron 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的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 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 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为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 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为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

      结论:重硅油Densiron 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2017, 17(6):1181-11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7

      摘要 (1181) HTML (0) PDF 2.01 M (1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4.1±0.4。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并顺利剥除,术毕进行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9(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及黄斑劈裂愈合效果。

      结果:共30例30眼(94%)患者劈裂腔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存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 微脉冲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

      2017, 17(6):1184-11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8

      摘要 (1376) HTML (0) PDF 1.09 M (1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BRVO且病史<3mo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6例16眼,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577nm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微脉冲组),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格栅光凝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

      结果:治疗后6mo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34±0.18提高到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0.75±0.52提高到0.1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的CFT: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362.25±119.33μm降低至232.25±56.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419.75±96.30μm降低至229.25±43.9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与传统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良好疗效。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干预效果

      2017, 17(6):1188-11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49

      摘要 (1319) HTML (0) PDF 401.83 K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5-03/2016-03经我院诊断为单侧翼胬肉老年患者90例90眼进行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45例45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跑移植术后硬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45例45眼行单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包括:角膜愈合时间和术后1、3、5、7d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胬肉复发几率。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刺激症状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角膜愈合时间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S评分显示,术后1、2d时对照组患者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胬肉愈合复发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后结合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老年翼状胬肉效果明显,患者愈合较快,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同时不会增加胬肉复发率。

    • 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比较

      2017, 17(6):1191-11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50

      摘要 (1312) HTML (0) PDF 399.05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收集2015-08/2016-09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74例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泪道探通成功后,A组(46眼)行单泪道置管术,B组(46眼)行环形泪道置管术并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A组患者术后治愈率61%,好转率22%,B组治愈率89%,好转率4%,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术后A组发生并发症8眼,B组发生并发症2眼,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泪道置管相比,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 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屈光状态的改善

      2017, 17(6):1194-11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6.51

      摘要 (1249) HTML (0) PDF 374.52 K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屈光状态变化和弱视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1/2011-05期间收治的混合性散光弱视儿童163例28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随访5a并观察患者5a内的弱视疗效和屈光状态变化。

      结果:5a内患儿远视主径线屈光度逐年降低,其中第1a平均降幅为0.55DS,第2a平均降幅为0.56DS,第3a平均降幅为0.72DS,第4a平均降幅为0.95DS,第5a平均降幅为1.89DS; 患儿的等效球镜平均由远视1.12DS向近视0.78DS转变。所有患儿的初诊矫正视力均0.2~0.8,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经过5a的戴镜治疗配合弱视训练后,有268眼(92.7%)有效,其中165眼(57.1%)进步,103眼(35.6%)基本痊愈,戴镜时间越长视力恢复效果越好。1.50~2.50DC组有36眼(37.5%)进步,60眼(62.5%)基本痊愈; 2.50~3.50DC组118眼(74.2%)进步,41眼(25.8%)基本痊愈; >3.50DC组11眼(32.3%)进步,2眼(5.9%)基本痊愈,21眼(61.8%)无效。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正确的配镜是临床上治疗弱视的基础,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大多数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