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比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在小儿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18, 18(12):2119-21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1

      摘要 (1874) HTML (0) PDF 595.04 K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OLs)用于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63例117眼接受双侧小儿白内障手术和原发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I包括30例58眼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患者; 组II包括33例59眼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患者。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屈光不正、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8(2~1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0.5(6~196)mo。术后,80眼(68.4%)中最佳矫正视力 ≥0.5,两组间存在可比性。两组间视觉轴混浊情况分别为组I 28眼(48.3%),组II 16眼(2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形成眼内晶状体脱位和粘连。综上所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P=0.020)。

      结论:采用原发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小儿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方法。相较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术后并发症更少。

    • 超声乳化术后眼压变化的影响因素

      2018, 18(12):2125-21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2

      摘要 (1458) HTML (0) PDF 1.64 M (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行超乳手术患者前房参数的变化及影响眼压变化的因素。

      方法:本文对82例105眼行白内障手术的非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纵向分析。研究术后3wk内前房参数、白内障分级、人口统计学资料和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评估眼压-前房深度(PD)比率与此期间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纳入的8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8岁。术前平均IOP为15.06±3.36 mmHg; 术后1d增加到15.75±4.21 mmHg(P=0.20)。在多因素模型中,与术前值比较,术后21±5d平均IOP变化为-1.715 mmHg(95% CI: -2.795, -0.636)。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年龄、性别和白内障分级与眼压变化无显著相关。PD比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眼压就增加1.289 mmHg(95% CI: 0.906, 1.671)。对术前PD值进行校正后,ACD、眼轴长度、颞侧房角与平均IOP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PD比值是影响术后3wk眼压变化的单一重要因素。

    • 使用OCT评估多发性硬化症分期及其严重性

      2018, 18(12):2132-21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3

      摘要 (1434) HTML (0) PDF 397.34 K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多发性硬化病程(MS)和扩展伤残状态等级(EDSS)之间的联系。

      方法:前瞻性双盲研究。29例多发性硬化症确诊患者与29例正常人进行比较, 年龄和性别匹配。所有受试者于同一天进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检查和神经扩展伤残状态等级测试。

      结果: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平均扩展伤残状态等级指数为3.2,健康对照组为0.03,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病程为11.7a。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显著较薄(P<0.01)。多发性硬化病程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之间存在相关性。扩展伤残状态等级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之间呈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较正常对照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RNFL较薄。多发性硬化症病程对RNFL厚度有直接影响。RNFL厚度与扩展伤残状态等级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建议使用OCT作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检测和评估工具。

    • >实验论著
    • 蛋白酶活化受体2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2018, 18(12):2137-21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4

      摘要 (1295) HTML (0) PDF 3.41 M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中的表达,以及沉默人UM 细胞系M23中PAR2基因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02/2017-12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UM患者45例45眼,选取同期因眼部外伤行眼球摘除且葡萄膜正常的患者30例3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UM和正常脉络膜组织中PAR2基因表达,培养M23细胞并分为PAR2干扰组、阴性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PAR2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UM组织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3±0.13,正常脉络膜组织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2,P<0.01); UM组织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与病理学类型、巩膜浸润、视盘受累和眼外生长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R2干扰组细胞中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R2干扰组细胞24、48、72和96h时吸光度A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R2干扰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

      结论:PAR2在UM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高转移风险有关,特异性沉默M23细胞中PAR2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 >实验研究
    • 硫化氢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8, 18(12):2142-21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5

      摘要 (1088) HTML (0) PDF 1.40 M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低浓度NaHS组、高浓度NaHS组、单用NaHS组。NaHS作为H2S的供体。糖尿病模型组、低浓度NaHS组、高浓度NaHS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BQ900裂隙灯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的变化。自实验开始12wk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 的含量,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GSH-Px的含量;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晶状体SIRT1的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大鼠晶状体出现不同级别的混浊,表明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分别予低浓度NaHS、高浓度NaHS治疗后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分别给予低浓度NaHS、高浓度NaH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MDA的含量明显下降,SOD和GSH-Px的水平显著增加。此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晶状体SIRT1的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予低浓度NaHS、高浓度NaHS治疗能有效逆转该趋势。

      结论:H2S能够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上调SIRT1的表达。

    • FOXO4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2018, 18(12):2146-21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6

      摘要 (1413) HTML (0) PDF 1.75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叉头框转录因子O4(FOXO4)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O4表达变化。以FOXO4 RNAi慢病毒、对照载体慢病毒感染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以高糖培养液培养,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率。收集培养液上清和细胞,用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rgotein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和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变化。

      结果:高糖处理后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FOXO4表达上调,FOXO4 RNAi慢病毒感染下调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FOXO4表达水平,对照载体慢病毒对细胞中FOXO4表达水平没有影响。高糖诱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升高,降低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增加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FOXO4表达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经高糖诱导后,细胞培养液中的SOD活性升高,MDA水平降低,细胞中ROS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减少,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降低,与未干扰FOXO4表达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糖诱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OXO4,敲低其表达降低高糖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

    • >临床论著
    •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018, 18(12):2151-21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7

      摘要 (1125) HTML (0) PDF 461.26 K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8, 18(12):2155-21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8

      摘要 (1362) HTML (0) PDF 488.98 K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10/2017-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102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51眼,两组患者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后第1d起,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及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均连续治疗3mo。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mo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相关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复发率。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活动受限、感觉适应、心理、社交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5.9%(3/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DR,可有效纠正患者术后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清Lp-PLA2及VEGF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但对降低术后复发率尚无有效数据支持。

    • >文献综述
    • 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2018, 18(12):2160-21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09

      摘要 (1452) HTML (0) PDF 463.56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主要发病机制,也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时,造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疗效降低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随着细胞替代治疗作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新型治疗方式而兴起,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RPE)、体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RPE)定向诱导分化的RPE细胞以及来自于流产胎儿的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fetal RPE,fRPE)逐渐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为了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用细胞的稳定增殖及高效分化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传代扩增的过程中,由于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存在,导致这些细胞出现增殖困难以及再分化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并阻碍了治疗人群的普及,使细胞替代治疗难以推广。所以,鉴于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阻止上皮间充质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 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2018, 18(12):2165-21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0

      摘要 (1069) HTML (0) PDF 449.10 K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当前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从视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调节激酶表达角度分析了视觉发育以及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视觉可塑性、弱视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2018, 18(12):2169-21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1

      摘要 (1236) HTML (0) PDF 448.65 K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

      2018, 18(12):2173-21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2

      摘要 (1408) HTML (0) PDF 546.14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继发于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类型的青光眼,难以控制的眼压、视力的急剧下降和眼部疼痛症状是其特点。目前国内外对NVG的研究颇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探索,然而手术仍是其目前最终的治疗方式,尤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与其它手术的联合治疗更是近年NVG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对NVG的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

    • 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治疗进展

      2018, 18(12):2179-21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3

      摘要 (1674) HTML (0) PDF 486.36 K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我国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高度近视并发症较多,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严重者可导致视力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如何早期预防近视、有效控制近视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部参数的影响

      2018, 18(12):2183-21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4

      摘要 (1693) HTML (0) PDF 439.05 K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常规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裸眼视力及眼球参数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4/2017-04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2例20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102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框架眼镜配戴治疗,观察组给予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wk,1、3、6mo,1a后屈光度和裸眼视力(UCVA); 戴镜前和戴镜1a后眼球参数情况; 随访1a,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戴镜1wk,1、3、6mo,1a,观察组患者屈光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屈光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wk,1、3、6mo,1a,观察组患者UCVA呈逐渐升高趋势,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戴镜6mo,1a UCVA升高趋势不显著,且戴镜6mo,1a,观察组患者U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戴镜1a,观察组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眼轴长度显著长于本组患者戴镜前及观察组患者戴镜1a的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8%和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可有效矫正患者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对眼球损伤小,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不同劈核技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的影响

      2018, 18(12):2187-21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5

      摘要 (1491) HTML (0) PDF 1.25 M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劈核技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本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拦截组(100例130眼)和钩法组(100例134眼)。拦截组给予拦截劈核技术完成超声乳化术,钩法组给予钩法预劈核技术完成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TIME)、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release energy,CDE)、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并发症。

      结果:钩法组US/TIME、CDE明显低于拦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钩法组术后1、3d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拦截组,而角膜水肿程度明显低于拦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拦截组和钩法组术后7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法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拦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拦截劈核技术比较,钩法预劈核技术可有效减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的US/TIME、CDE,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 23G微创系统联合超乳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018, 18(12):2191-21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6

      摘要 (1490) HTML (0) PDF 415.40 K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23G微创系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103眼分为观察组(48例51眼)和对照组(48例52眼)。观察组患者予以23G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视力(LogMAR)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视力(Log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角膜散光度数逐渐降低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好于常规手术,有利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恢复正常,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NGF联合甲钴胺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对MMP-2、TIMP-2的影响

      2018, 18(12):2195-21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7

      摘要 (1350) HTML (0) PDF 424.85 K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联合甲钴胺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ase-2,TIMP-2)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73眼。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5眼)与联合组(24例3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甲钴胺治疗,联合组术后应用NGF和甲钴胺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用药前后视力、眼压、平均视敏度(mean light sensitivity,MS)、平均缺损(mean visual field defect,MD)、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厚度、视乳头杯/盘比、P100波潜伏期、P100波振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MMP-2和 TIMP-2的情况。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视力、MS、P100波振幅明显提高,MD、P100波潜伏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眼压、RNFL、视乳头杯/盘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NO、NOS、MMP-2水平升高,NSE、TIMP-2、TIMP-2/MMP-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GF联合甲钴胺能有效改善青光眼术后视功能,对MMP-2、TIMP-2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视网膜内界膜平铺覆盖与内界膜剥除治疗巨大型黄斑裂孔疗效的比较

      2018, 18(12):2199-22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8

      摘要 (1315) HTML (0) PDF 3.39 M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ar plana vitrectomy,PPV)+视网膜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平铺覆盖+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术与PPV+ILM剥除+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术治疗巨大型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和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巨大型IMH 40眼,巨大型高度近视性MH 4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0眼巨大型IMH患者行传统ILM剥除(A1组),余20眼行ILM平铺覆盖(A2组); 20眼巨大型高度近视性MH行传统ILM剥除(B1组),余20眼行ILM平铺覆盖(B2组)。术后随诊6mo以上,对比分析MH的闭合率、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改善情况。

      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6.193,P时间<0.01, F组间=4.971,P组间=0.03,F交互=18.772,P交互<0.01); 对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3、6mo之间,术后1mo与3、6mo,术后3mo与术后6m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时间两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A1和A2在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6.150,P时间<0.01, F组间=5.179,P组间=0.029, F交互=7.079,P交互=0.001); 对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3、6mo之间,术后1mo与3、6mo,术后3mo与术后6m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时间两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B1和B2在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mo,A1组裂孔闭合16眼(80%),4眼(20%)贴附,A2组裂孔闭合20眼(100%); B1组裂孔闭合14眼(70%),6眼(30%)贴附,B2组中裂孔闭合18眼(90%),2眼(10%)贴附。A1组和A2组组间在黄斑裂孔闭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1组和B2组组间在黄斑裂孔闭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视网膜内界膜剥除组裂孔闭合30眼(75%),10眼(25%)贴附和平铺覆盖组黄斑裂孔闭合38眼(95%),2眼(5%)贴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

      结论:对于巨大型IMH和巨大型高度近视MH患者,ILM平铺覆盖治疗组在闭合率及BCVA提高上明显优于ILM剥除组。

    • 急性CSC黄斑区形态结构与视力和视物变形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8, 18(12):2204-22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19

      摘要 (1453) HTML (0) PDF 2.23 M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黄斑区形态结构与视力和视物变形度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单眼急性CSC患者38例(CSC组),并将患者的正常眼38例(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彩色眼底照相、视物变形评分表(M-charts)检查。其中BCVA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记录。将两组平均BCVA、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retin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下液厚度(foveal subretinal fluid thickness,SRF)、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视物变形度(M值)比较,并分析BCVA、CFT和SRF、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M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急性CSC组BCVA平均值为0.15±0.15,对照组BCVA平均值为0.12±0.12。急性CSC组CFT为418.89±134.74μm,SRF为286.95±136.77μ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为2926.37±1109.66μm; 对照组的CFT为217.58±12.49μm,SRF为0μ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为0μm。急性CSC组M值为0.86±0.40,其中水平变形度(MH)、垂直变形度(MV)分别为0.99±0.38、0.73±0.43,与MV比较,MH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4,P<0.01)。急性CSC组BCVA与M值无相关性(r=-0.124,P>0.05); 急性CSC组BCVA与SRF和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无相关性(r=-0.059、-0.12,P=0.73、0.48); 急性CSC组的CFT与M值呈正相关(r=0.91,P<0.01); MV值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呈正相关(r=0.934,P<0.01); MH值与SRF呈正相关(r=0.949,P<0.01)。

      结论:急性CSC组BCVA与CFT、SRF、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视物变形度均无相关性; M值与CFT、SRF及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MV值与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呈正相关,MH值与SRF呈正相关。

    • PDT联合雷珠单抗对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视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18, 18(12):2209-22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0

      摘要 (1230) HTML (0) PDF 4.58 M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PCV)合并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将71例71眼PCV合并VH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43)在玻璃体切割术后采用PDT联合IVR进行治疗,对照组(n=28)则仅用IVR辅助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6mo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MT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随时间逐渐改善、CMT随时间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同一时间BCVA、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CNV病灶闭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508,P<0.05);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相关并发症6眼(14%),对照组5眼(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T联合IVR用于PCV合并V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治疗有利于促进血管渗出物质吸收和息肉样病灶消退,从而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 18(12):2213-22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1

      摘要 (1114) HTML (0) PDF 438.29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5-09/2017-09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及Lp-PLA2水平等临床资料。

      结果:三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EGF、CRP、Lp-PLA2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PDR组患者血清TG、TC、HDL-C及CRP水平与NDR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R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NDR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R组患者VEGF、CRP、Lp-PLA2均较NPDR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Lp-PLA2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2hPG、TG、VEGF、CRP呈正相关; 回归分析发现,血清Lp-PLA2与糖尿病病程、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DR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DR诊断的参考指标。

    • 戒毒人员干眼症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2018, 18(12):2217-22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2

      摘要 (1033) HTML (0) PDF 1.49 M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戒毒人员干眼症症状与临床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10/2018-02在上海市杨浦区某戒毒所强制戒毒的干眼症患者87例87眼(干眼症组),选取同期强制戒毒的非干眼症人员90例90眼作为对照(均选取右眼)。所有受检者均进行5项干眼调查问卷(dry eye questionnaire-5,DEQ-5)和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病史及症状询问、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FL)评分、泪液渗透压、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及睑板腺功能检查,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法分析戒毒人员干眼症症状和体征间的关系。

      结果:强制戒毒的干眼症患者DEQ-5问卷和OSDI问卷评分均与BUT值呈负相关(r=-0.791、-0.894,均P<0.01),与FL评分均呈正相关(r=0.652、0.571,均P<0.05),与泪河高度、泪液渗透压、SⅠt、睑板腺功能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强制戒毒的干眼症患者中疲劳感、干燥感、视力波动是最常见的3种症状,畏光与泪河高度呈负相关(rs=-0.218,P=0.023); 干燥感、疲劳感、胀痛/刺痛和视力波动与BUT均呈负相关(rs=-0.057、-0.197、-0.053、-0.068,均P<0.05); 干燥感、疲劳感和视力波动与FL均呈正相关(rs=0.169、0.201、0.226,均P<0.05); 流泪与泪液渗透压呈正相关(rs =0.315,P=0.013); 干燥感与SⅠt呈正相关(rs =0.324,P=0.043); 视力波动与睑板腺功能呈正相关(rs=0.227,P=0.011)。干眼症组和非干眼症组受检者泪河高度、FL评分、泪液渗透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T、SⅠt及睑板腺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戒毒人员干眼症临床症状不明显,与检查结果相关性较差,临床医生接诊时应重视病史询问、体征检查以及诊断的精细化、个体化。

    • 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2018, 18(12):2222-22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3

      摘要 (1386) HTML (0) PDF 405.66 K (1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3/2017-04于我院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组110例,年龄3~5岁; B组100例,年龄6~8岁; C组90例,年龄9~12岁。三组患儿均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斜视度数、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

      结果:术后6wk,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67.0%)和C组(68.9%),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儿斜视度数、融合功能、立体视锐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wk,三组患儿斜视度数下降,立体视锐度与融合功能均明显改善,且A组患儿斜视度数和立体视锐度弧秒值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融合功能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年龄与术后双眼视觉恢复、重建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术后视觉恢复越好。

    • >教学研究
    • PBL教学在眼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 18(12):2225-22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4

      摘要 (1645) HTML (0) PDF 395.00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眼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取2017/2018年上学期参加眼科学课程学习的临床本科学生141人,参加临床实习课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69人及PBL模式教学组72人。两组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相同,高考入学成绩、性别、年龄、眼科实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通过学生课评问卷调查及临床考核成绩两种形式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结果:学生对课程各种能力的培养满意度评价显示:参与PBL教学组各能力满意度均高于LBL组。其中学习兴趣提升、知识拓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考核成绩中病例分析与技能操作两项PBL组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BL教学法在眼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临床思维培养并提高教学质量。

    • >临床报告
    • 糖尿病病程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

      2018, 18(12):2228-22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5

      摘要 (1153) HTML (0) PDF 394.89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病程对白内障患者术前干眼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观察我院2018-03/08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眼表及干眼情况。按照糖尿病病程分组,分为<5a,5~15a,>15a三个组。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Schirmer I试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cornea staining, FL),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功能以及眼表疾病评分量表(OSDI)。

      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BUT和SchirmerⅠ及OS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OSDI评分逐渐增加。FL和睑板腺分泌在不同病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2、9.346,P=0.015、0.009),睑缘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3,P=0.838)。

      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眼表及干眼病可能更加严重。对于长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需要更加关注眼表的健康及恢复情况。

    • 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和视力情况

      2018, 18(12):2231-22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6

      摘要 (1021) HTML (0) PDF 418.05 K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

      方法:选取2016-01/2017-09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97例97眼,其中观察A组43例43眼(DM病程<5a),观察B组54例54眼(DM病程≥5a),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等情况。

      结果:术后1mo,对照组和观察A组患者BCVA优于观察B组(0.24±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B组患者黄斑区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厚度分别为283.30±17.06、335.51±20.26、297.28±20.22μm,均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B组患者MS(11.54±1.89dB)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对照组总渗漏率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B组,观察B组总渗漏率(55.6%)明显高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

      结论:相比于单纯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患者术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易发生黄斑水肿,同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其中DM病程较长者尤其明显。

    • EX-PRESS植入联合超乳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

      2018, 18(12):2235-22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7

      摘要 (1198) HTML (0) PDF 417.71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01/2017-01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持续高眼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术后1、4、8、12、24、48wk的眼压、矫正视力,记录手术的治疗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患者前房深度为1.974±0.182mm,术后患者前房深度为2.961±0.1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8、12、24、48wk时患者眼压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wk成功患者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总成功率均为100%。术后48wk患者矫正视力显著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安全有效。

    • 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018, 18(12):2238-22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8

      摘要 (1424) HTML (0) PDF 390.70 K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06/2018-01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纳入本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8, 18(12):2241-22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29

      摘要 (1064) HTML (0) PDF 415.95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2017-03间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5-氟尿嘧啶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及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视力、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的并发症等。

      结果:患者随访至少6mo。21例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53.17±10.52mmHg,术后6mo复查平均眼压为18.50±3.5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患者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明显消退。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中期疗效稳定。

    •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对ARMD脉络膜厚度和睫状后动脉血流影响

      2018, 18(12):2244-22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0

      摘要 (1238) HTML (0) PDF 1.32 M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患者脉络膜厚度和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09/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93例93眼湿性ARM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抗VEGF玻璃体注射3mo。对比治疗前(T0)、治疗1mo(T1)、治疗2mo(T2)和治疗3mo(T3)时视网膜中心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新生血管基底部宽度(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以及睫状后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平均血流速度(mV),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后患者BCVA、CRT、SFCT、CNV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738、32.333、7.305、957.450,均P<0.05)。不同基线处对比BCVA、CRT、SFCT、CNV:T3F=2.619、1.942、0.820,均P>0.05); RI指数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51,P<0.05); PI指数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0,P<0.05)。PI各基线处对比,T3>T2≈T1>T0(“≈”为相当),RI各基线处对比T3≈T2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可有效降低脉络膜厚度,增加睫状后动脉血流灌注,远期效果较好,且不增加治疗风险。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新生血管性ARMD的临床研究

      2018, 18(12):2248-22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1

      摘要 (1116) HTML (0) PDF 13.74 M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R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前后的变化。

      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系列分析研究。纳入2017-0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nARMD患者29例37眼。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前和治疗后1d,1wk,1mo及每月随访时均行OCTA检查,共随访3~6mo,观察抗VEGF治疗前后CNV病灶形态和大小、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血流灌注的变化。

      结果:nARMD患者CNV病灶的组织结构中不成熟的结构、小分支血管和毛细血管对抗VEGF的治疗应答反应较好; 术前基线病灶面积为1.27±1.88mm2,术后第1d病灶面积为1.13±1.79mm2,CNV病灶在抗VEGF治疗后1d即可缩小,最终病灶大小稳定在1mo时的病灶面积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抗VEGF治疗后3mo,中心凹旁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血流灌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5)。

      结论:OCTA能够无创、清晰地显示nARMD患者CNV病灶的细微结构变化和定量分析CNV病灶面积的变化。OCTA还能够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层显示,定量分析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在nARMD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DR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IP-1α和MIP-1β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8, 18(12):2253-22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2

      摘要 (1307) HTML (0) PDF 412.08 K (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1α)、MIP-1β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DR组),各50例; 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IP-1α、MIP-1β水平、血糖情况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IP-1α、MIP-1β水平与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DM组患者的MIP-1α、MIP-1β和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M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6、2.954、3.617,均P<0.05); DM组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6、7.778、3.214,均P<0.05)。PDR组患者的MIP-1α、MIP-1β和MBG水平均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0、3.461、3.378,均P<0.05); PDR组患者的IGF-1、FGF-21、VEGF水平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12.611、4.108,均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IP-1α、MIP-1β水平与MBG、IGF-1、FGF-21、VEGF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IP-1α、MIP-1β水平较高,且与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

    • 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

      2018, 18(12):2257-22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3

      摘要 (1060) HTML (0) PDF 1.17 M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被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视网膜下液较多、呈球形脱离外观的患者21例21眼,在行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于睫状体扁平部预置23G后节灌注,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10mo,观察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引流出视网膜下液并未见脉络膜出血和视网膜嵌顿; 术后第1d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8眼; 术后2~3d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完毕者2眼,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者1眼,经再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者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中有视网膜下出血者1眼,出血范围<1PD,3mo后吸收,未见眼压异常、眼前段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预置灌注,可有效维持术中眼内压平稳,减少因引流视网膜下积液时眼压过快下降导致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可能性,同时术中视网膜基本趋于平伏,裂孔定位相对准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 18(12):2260-22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4

      摘要 (1198) HTML (0) PDF 436.42 K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选择2016-01/2017-11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4例120眼,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60眼和试验组47例60眼。对照组施以羟苯磺酸钙治疗,试验组施以芪明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与治疗6mo后的黄斑中心厚度改善情况、视网膜循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试验组的黄斑中心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视网膜循环时间和对照组无差异,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57%),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优于羟苯磺酸钙,能够提升患者的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情况,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

      2018, 18(12):2264-22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5

      摘要 (1277) HTML (0) PDF 3.55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患者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短期效果,评估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6-04/2018-02于我院眼科确诊为HM性CNV患者19例19眼,其中男8例8眼,女11例11眼; 年龄35~73(平均55.40±11.75)岁; 屈光度-19.00~-7.50(平均-12.70±3.23)D,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0.05mL,1次/mo,连续治疗3mo。治疗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全身疾病、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行眼底荧光血管(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造影观察CNV渗漏情况,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随访并观察记录每次治疗后1d,1wk,1mo的BCVA和眼压,以及每次治疗后1wk,1mo的CMT,并结合治疗前与末次玻璃体腔注药后1mo FFA、BCVA及CMT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注意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HM性CNV患者各项指标差异。

      结果:治疗后19例患者平均BCVA(LogMAR)和平均C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玻璃体腔注药后1mo,患者平均BCVA(LogMAR)由治疗前基线值0.98±0.29改善为0.64±0.16,且每月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平均BCVA(LogMAR)值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均有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玻璃体腔注药后1mo,患者平均CMT由治疗前基线值324.9±55.6μm降低至248.7±17.7μm,且每次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平均CMT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每次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后各个随访时间点平均BCVA及CMT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且在治疗后2wk完全吸收,其他患者均未发生眼压升高、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HM性CNV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降低CMT,在结构和功能上达到治疗HM性CNV的目的,且首次治疗效果较明显。

    • 三七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8, 18(12):2269-22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6

      摘要 (1182) HTML (0) PDF 397.16 K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三七粉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患者的疗效,为该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纳入2010-01/2017-12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32例32眼,予三七粉口服,1.5g/次,2次/d,7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进行观察评估。统计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质量、玻璃体出血等级,从而判断其疗效。

      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服药后不良反应,总体视力改善率为88%,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治疗前为1.93±0.46,治疗后为1.42±0.5。其中治疗前小数视力≥0.02、指数~<0.02、光感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为100%,治疗前手动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为60%。所有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质量总体改善率为94%,玻璃体出血等级总体改善率为94%。

      结论:三七粉能有效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患者,其能促进玻璃体腔积血吸收,使患者视力尽快提高并且降低二次手术概率。

    • 中老年睫毛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018, 18(12):2272-22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7

      摘要 (1321) HTML (0) PDF 563.30 K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睫毛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以分析睫毛蠕形螨感染与MGD的相关性。

      方法:将2017-09/2018-03于福建省老年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分为MGD组患者137例137眼和非MGD组患者96例96眼,进行裂隙灯下检查睑缘情况、睑板腺脂质分泌性状、角膜荧光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等相关检查。同时取受检者眼部睫毛,在显微镜下查找蠕形螨并计算其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并分析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睑缘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性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MGD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为89.1%,高于非MGD组患者(74.0%,P<0.05)。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睑缘评分(r=0.89,P<0.05)、睑板腺脂质分泌性状评分(r=0.67,P<0.05)、角膜荧光染色评分(r=0.35,P<0.05)均呈正相关,与泪膜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0.37,P<0.05)。非MGD组蠕形螨感染阳性患者中轻度感染率为60.6%,显著高于MGD组(37.7%,P<0.05)。

      结论:中度及重度以上的眼部蠕形螨感染和MGD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中老年MGD患者的致病因素。

    • 丝裂霉素C联合顺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上泪道阻塞

      2018, 18(12):2275-22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8

      摘要 (1097) HTML (0) PDF 380.50 K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在顺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上泪道阻塞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

      方法:选取上泪道阻塞患者78例8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42眼)与对照组(39例40眼),对照组予以顺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眼表改变评分26.25±1.67分、眼泪SP(P物质)含量256.32±10.07pg/mL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8.85±0.89s短于对照组的9.58±0.92s,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能够提高顺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改善预后。

    • 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 18(12):2278-22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39

      摘要 (1051) HTML (0) PDF 441.56 K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眼表改变及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2017-05/2018-05收治的118例236眼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200眼非T2DM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试验(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并收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患者眼表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T2DM组眼表改变发生率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组SⅠt、BU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L及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眼表改变的T2DM患者与未发生眼表改变的T2DM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Urea)、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RF)、24h尿蛋白(24h U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TC、TG、LDL-C、HbA1c、Cr是影响T2DM患者眼表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2DM患者眼表改变较正常人明显,是眼表改变的高发人群,应积极纠正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早期预防,降低眼表改变风险。

    • 前房内注射头孢呋辛预防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2018, 18(12):2282-22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40

      摘要 (1715) HTML (0) PDF 372.54 K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前房内注射头孢呋辛对预防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1/2018-06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3 112例4 210眼的临床资料,以2015-01/2017-04诊治的1 810例2 250眼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05/2018-07诊治的1 302例1 960眼患者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术毕前房内注射头孢呋辛1mg/0.1mL,对照组前房内未注射抗生素。术后随访1~8mo,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和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术后6mo内最佳矫正视力>1.0者1 344眼,0.5~0.9者696眼,0.1~0.4者151眼,<0.1者59眼; 而试验组术后6mo内最佳矫正视力>1.0者1 136眼,0.5~0.9者624眼,0.1~0.4者146眼,<0.1者54眼。试验组术后6mo内未见眼内炎发生,对照组3例3眼(0.13%)术后发生眼内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对照组3例3眼眼内炎患者经全身联合眼局部治疗后治愈。试验组前房注药后均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视网膜毒性等药物相关毒性和过敏反应。

      结论:前房内注射头孢呋辛能有效预防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安全有效。

    • 青少年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眼动参数的临床研究

      2018, 18(12):2285-22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41

      摘要 (1454) HTML (0) PDF 882.58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眼动参数,初步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眼动参数的影响。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9/2016-05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就诊的7~14岁儿童及青少年82例,其中正视者(对照组)47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试验组)35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屈光度、5m和40cm隐斜、梯度性和计算性AC/A比值及调节功能\〖40cm的调节反应(FCC)、正负相对调节(NRA/PRA)、调节力(AMP)和调节灵敏度(AF)\〗。

      结果:两组受检者5m和40cm隐斜度数、40cm FCC、PRA及AC/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F、NRA、AMP与正常值最小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儿童和青少年5m和40cm隐斜、40cm FCC、PRA及AC/A比值有显著影响。

    • SMILE和ICL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2018, 18(12):2289-22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42

      摘要 (1631) HTML (0) PDF 412.61 K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11/2018-02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SMILE手术及ICL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患者各35例70眼。术前及术后1、3、6mo应用基于Ray Tracing技术的Scheimpflug成相评估6mm直径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角膜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1、3、6mo SMILE组和ICL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角膜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SMILE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L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SMILE手术,ICL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在短期内引入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更小。

    • 散光对低中度近视青年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2018, 18(12):2293-22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43

      摘要 (1434) HTML (0) PDF 429.90 K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运用双通道技术客观评估散光对低中度近视青年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09来我院视光中心就诊的低中度近视青年患者258例479眼,按散光度数不同分为4组:-1D<散光度≤0D为L组、-2D<散光度≤-1D为M组,-3D<散光度≤-2D为H组、-4D≤散光度≤-3D为S组。采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 Ⅱ)检查患者视觉质量,记录并分析MTF cutoff、OSI、SR、OV100%、OV20%、OV9%等参数。

      结果: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MTF cutoff、SR、OV100%、OV20%、OV9%值逐渐降低,OSI值逐渐增大。除MTF cutoff和OSI在L组和M组受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受检者MTF cutoff 、SR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与散光度呈负相关; OS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散光度呈正相关。

      结论:散光对低中度近视青年患者客观视觉质量有影响,随着散光度的增加视觉质量逐渐下降。

    • 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8, 18(12):2297-23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44

      摘要 (1623) HTML (0) PDF 432.57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及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区域弱视预防工作提供可能依据。

      方法:选取2017-06/2018-02在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筛查的学龄前儿童8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弱视诊断标准统计弱视发病患儿,并将其视为观察组,其余作为对照组,且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5.7%(47/81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最常见(63.8%),其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21.3%),再者是斜视性弱视(12.8%),最后系形觉剥夺性弱视(2.1%)。两组在妊娠年龄、孕产次、孕周、近(弱)视家族遗传史相关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年龄大、孕产次多、孕周短、有近(弱)视家族遗传史均是导致儿童弱视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同时影响因素颇多,而全面开展学龄前视力筛查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的有效方法。

    • 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后期行视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

      2018, 18(12):2301-23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2.45

      摘要 (3056) HTML (0) PDF 426.44 K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后期行视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1/12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2例244眼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球镜≤±3.00D,散光度绝对值(以下简称散光度)≥2.00D,双眼球镜差值≤1.50D,双眼柱镜差值≤1.00D。所有患儿均已经过初步治疗,常规验光戴镜和弱视治疗后,弱视眼视力已经提高到0.6以上且双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将患儿随机分为训练组(62例124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所有患儿均采用家庭+诊室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训练内容为:弱视训练仪(光刷、红闪、光栅等)、电脑软件精细和刺激训练。训练组除完成对照组训练项目以外,还需要进行单眼调节功能、双眼调节功能训练及双眼集合、融像功能训练。随访6mo后,对两组患儿的视力疗效、近立体视、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随访末期,两组间整体的视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近立体视功能、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在综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后期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弱视患儿的基本痊愈率、缩短疗程和建立健全立体视功能有一定作用。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