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8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角膜移植术后近视和散光的矫正
    Nasser A Alsabaani Abdullah Abubaker Salem Almalki
    2018, 18(6):975-9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1
    [摘要](1059) [HTML](0) [PDF 1.11 M](1050)
    摘要:

    目的:评估角膜移植术(KP)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的安全性、屈光效果和视力。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包括32例35眼接受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以矫正角膜移植术后近视和散光。患者在无法配戴眼镜、隐形眼镜或准分子激光术治疗不当的情况下接受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CDVA),屈光度及并发症。对术前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16.7±13mo)(P<0.05)。

    结果:术前,患者等效球镜和柱镜分别为-4.00~-20.00 D和-2.00~-9.00 D。平均等效球镜由术前-11.41±3.62 D显著下降至术后-1.95±1.78 D(P<0.0001)。平均UDVA由术前20/400显著增加至术后20/25(P<0.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CDVA平均提高1.5行,其中37%提高2行或更多。1眼(2.8%)CDVA降低≥1行。术中或术后无并发症。

    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无法配戴眼镜、隐形眼镜或准分子激光术治疗不当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  丝裂霉素不同作用时间对LASE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张开云 马雅玲
    2018, 18(6):979-9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2
    [摘要](1091) [HTML](0) [PDF 455.33 K](1061)
    摘要: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丝裂霉素C(MMC)的不同作用时间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行LASEK手术的患者,根据丝裂霉素在角膜基质上的作用时间(t),将研究对象分为T1、T2两组,其中T1组为15s≤t≤45s,T2组为45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196眼,T1与T2组分别纳入98眼。周边角膜内皮细胞的ACA、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CV和HEX于术后1wk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随访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SEK术后短期内出现的中央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降低、变异系数升高、周边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均为一过性改变。因此,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应用MMC,不会对远期角膜内皮状态造成显著影响。

    3  角膜密度测定法及其与角膜前、后仰角的相关性
    Mohammad Mirzaei Nazli Taheri Hossein Akhlaghi Hesam Sadat Hashemi
    2018, 18(6):985-9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3
    [摘要](1294) [HTML](0) [PDF 6.07 M](1150)
    摘要:

    目的:评估在初治圆锥角膜患者中的角膜密度及其与前和后角膜仰角的相关性。

    方法:使用Pentacam检测圆锥角膜。角膜密度测量是通过直径12 mm的区域测量, 分为环形同心区域和深度,测量更多的角膜前后仰角。根据地形圆锥角膜分类对圆锥角膜进行分类。

    结果:研究包括152例患者\〖72例圆锥角膜患者(46例男性, 26例女性)和 8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50例男性, 30例女性)\〗。两组间角膜2 mm中心处和角膜环状2~6 mm直径处角膜密度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6.40±2.18 GSU, N=15.31±1.25 GSU, P<0.0001)。当不同深度的密度测量值时,前部层呈现最高值,明显高于中央层和后层的值。当测量不同深度密度值时,前层呈现最高值(KC=23.69±3.71 GSU, N=20.91±2.52 GSU, P<0.0001),显著高于中央层和后层值(KC=14.34±1.70 GSU, N=13.61±1.21 GSU, P=0.001; KC=11.40±1.23 GSU, N=12.35±0.88, P=0.002)。各层深度(前、中、后)角膜密度测量值与后角膜高度值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分别为r=0.293, r=0.278 和 r=0.294)。角膜光密度测定每层深度和角膜前角抬高之间没有发现类似的相关性(分别为r=-0.211, r=-0.101, r=0.99)。在对照组受试者中,未发现每层深度角膜前/后角膜高度和角膜后向散射的显著相关性。

    结论:光密度图显示前圆锥角膜中央区域的光后向散射较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与角膜0~2、6~10、10~12 mm环状区域前、中、后各层角膜高度相关。

    4  17-β雌二醇和他莫昔芬对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的作用研究
    马雪云 邓琴琴 沈吟 邢怡桥
    2018, 18(6):994-9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4
    [摘要](1244) [HTML](0) [PDF 5.02 M](1086)
    摘要: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在慢性高眼压小鼠模型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通过前房注射磁珠堵塞房角构建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将C57BL/6成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eads组、E2组和E2+TAM组。采用眼压计监测各组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的变化; HE染色观察并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 Brn3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 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

    结果:造模后2wk内,Beads组小鼠平均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2组和E2+TAM组眼压均明显低于Bea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2+TAM组小鼠平均眼压较E2组更低。造模2wk后,Beads组小鼠视网膜RGCs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皮下注射E2+TAM可明显抑制该现象。造模2wk后,各组小鼠中央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eads组小鼠视网膜GFAP蛋白表达量升高,注射E2和E2+TAM后,GFAP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

    结论:皮下注射E2和E2+TAM均能降低慢性高眼压模型小鼠眼内压,增加RGCs存活数量,且降低视网膜GFAP蛋白表达量,表明E2和TAM在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  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自噬和副凋亡的发生
    魏婷 高珊 马波 高宁 康前雁
    2018, 18(6):999-10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5
    [摘要](1131) [HTML](0) [PDF 19.18 M](1088)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3d,1、4、8wk组。利用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IOP损伤模型,取各组大鼠的视网膜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 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细胞质中自噬体及胞质空泡的产生,验证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鼠RGCs细胞质中包裹着电子致密物的双层或多层膜的自噬泡,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RGCs细胞质中每50μm2自噬泡数量分别为0.79±0.43、2.14±0.36、2.29±0.47、1.57±0.51、1.21±0.43个,急性IOP损伤后各组大鼠RGCs内每50μm2自噬泡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仅见少量LC3阳性表达,LC3阳性细胞百分比15.90%。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大鼠GCL中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大鼠每200μm内RGCs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OP后3d持续至8wk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由线粒体和/或内质网肿胀形成的细胞质空泡。

    结论:急性IOP损伤后RGCs涉及自噬和副凋亡的激活,各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可作为单一细胞死亡的形式或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存,参与急性IOP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6  双特异探针技术早期检测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突变基因的研究
    曹雨娟 邵珺 虞瑛青 姚勇 朱靖 田玉景 曹葭
    2018, 18(6):1004-10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6
    [摘要](951) [HTML](0) [PDF 2.47 M](1332)
    摘要:

    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

    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αB-晶状体蛋白。

    结果:最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 ELISA法检测样本α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

    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7  三种不同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比较
    宋惠欣 蒋文君 毕宏生
    2018, 18(6):1010-10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7
    [摘要](1162) [HTML](0) [PDF 5.02 M](1211)
    摘要:

    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 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液、4%戊二醛固定液和Davidson 固定液固定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筛选最佳眼球固定液和固定时间。

    方法: 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I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24h、Ⅱ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h; Ⅲ~V组眼球放入Davidson 固定液分别固定3、6、24h; Ⅵ组眼球在Davidson 固定液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的固定效果。

    结果:Davidson 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最为理想,Davidson 固定液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的固定效果与Davidson 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液固定的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

    结论: Davidson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液,豚鼠眼球用Davidson 固定液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8  激光光凝术联合VEGF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杨大勇 王春燕 崇晓霞
    2018, 18(6):1014-10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8
    [摘要](1123) [HTML](0) [PDF 417.93 K](1124)
    摘要: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10/2016-10收治的DME患者150例156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52眼,B组50例51眼和C组50例53眼,分别采用激光光凝术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和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最佳矫正视力水平较A组均显著提高(P<0.05); 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黄斑中心凹厚度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 B、C组患者治疗后3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组均显著缩小(P<0.05); C组患者治疗后6mo和12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B组均显著缩小(P<0.05); 同时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光光凝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DME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激光光凝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

    9  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治疗RRD的疗效及对血清中氨基酸和VEGF的影响
    姜玉珍
    2018, 18(6):1018-10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09
    [摘要](1202) [HTML](0) [PDF 474.05 K](1123)
    摘要: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氨基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RRD患者150例150眼临床资料,将仅接受SB的患者81例81眼纳入未注气组,接受SB+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69例69眼纳入注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前、术后血清中氨基酸、VEGF水平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气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未注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术眼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5d,两组患者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血清中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两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5/69)与未注气组的9.9%(8/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有助于RRD患者视功能和眼压的早期恢复,降低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10  中医药治疗干眼疗效的Meta分析
    蒋鹏飞 彭 俊 周亚莎 彭晓芳 李 翔 李怡琛 彭清华 陈向东
    2018, 18(6):1023-10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0
    [摘要](1237) [HTML](0) [PDF 4.55 M](1148)
    摘要: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近5a来中医药治疗干眼的疗效。

    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2013-01/2017-10)、EMbase(2013/2017年)、Cochrane图书馆(2017年)、万方数据库(2013/2017年)、维普数据库(2013/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2013/2017年),纳入近5a中医药治疗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提取与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篇为英文文献,9篇为中文文献,共包括1 229眼。其中9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BUT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 9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泪液流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2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FL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 3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干眼症状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 总体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

    结论:中医药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增加泪液流量,在治疗干眼总体疗效上更有优势。

    11  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春杏 刘桦
    2018, 18(6):1028-10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1
    [摘要](1110) [HTML](0) [PDF 9.28 M](1197)
    摘要:

    目的:评价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eAM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收集建库至2017-11康柏西普和常规疗法治疗eAMD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9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柏西普显著降低随访1、3、6、12mo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 显著提高随访3、6mo患者裸视视力及随访6mo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康柏西普治疗组较对照组远期疗效更好,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柏西普能够显著降低eAMD患者CMT,改善裸视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总有效率,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好。

    12  RNA干扰在白内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黄婉荣 张悦
    2018, 18(6):1034-10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2
    [摘要](1206) [HTML](0) [PDF 434.72 K](995)
    摘要: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介导、在转录后水平诱导同源基因的mRNA降解来关闭其基因表达的过程。RNAi技术投入少、周期短、操作简单,被广泛运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几乎成为一种标准化技术工具,在生物医学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眼球相对密闭且免疫豁免,非常适合应用RNAi进行治疗,尤其在白内障领域,RNAi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RNAi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在白内障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3  高糖环境下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陆佳骏 盛敏杰 李冰
    2018, 18(6):1038-10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3
    [摘要](975) [HTML](0) [PDF 499.90 K](1068)
    摘要: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蛋白质折叠和组装的主要细胞器,在多种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作用下,细胞内发生蛋白质错误折叠、腔内未折叠蛋白蓄积或钙离子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高糖环境下,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并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影响ER上的通道功能和伴侣蛋白的缓冲作用,改变了钙离子的平衡状态,形成ERS。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糖环境下ERS可以引起多种眼科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在高糖环境下ERS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4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刘又言 徐小凤 王宁 王大庆
    2018, 18(6):1043-10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4
    [摘要](1988) [HTML](0) [PDF 490.00 K](1322)
    摘要: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简称为BKC,是指一类继发于睑缘炎的慢性角结膜炎性病变\〖1\〗,在临床上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类容易被误诊、漏诊的疾病,导致延误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或不合理的治疗可造成患者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眼表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对BKC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临床上对其诊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诊治标准。针对现状,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BKC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15  眼表鳞状上皮瘤研究进展
    李经纬 杨燕宁
    2018, 18(6):1047-10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5
    [摘要](1439) [HTML](0) [PDF 473.41 K](1434)
    摘要:

    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是临床上少见的眼表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且易与翼状胬肉等混淆,给诊断造成困难。近年来,各种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干扰素(interferon,IFN)广泛应用于OSSN治疗,大幅度降低复发率,OSSN诊断治疗手段趋于多样化。了解当前OSSN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导OSSN研究。

    16  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诊断新进展
    陈旭 马华峰
    2018, 18(6):1051-10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6
    [摘要](1023) [HTML](0) [PDF 471.08 K](2061)
    摘要: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MGD的诊断需根据症状、体征和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传统的检查方法如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等在MGD的诊断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而在2017年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一些新兴的临床检查方法如睑板腺缺失率、泪膜脂质层厚度等也作为MGD的辅助诊断标准。传统的方法和新兴的检测技术结合起来用于MGD的诊断,将会得到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17  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
    许雅利 邵雪丽 金婉卿 胡斌 汤雪姣 连燕
    2018, 18(6):1055-10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7
    [摘要](1336) [HTML](0) [PDF 431.25 K](1125)
    摘要:

    角膜是人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的生物材料性质确定了其在角膜扩张和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角膜生物力学的离体测量、在体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角膜生物力学在系统性疾病、扩张性角膜病、青光眼、近视等眼科疾病中的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

    18  阿尔茨海默病视功能损伤及机制研究进展
    桑青 卢艳
    2018, 18(6):1059-1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8
    [摘要](1050) [HTML](0) [PDF 489.54 K](1194)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给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认知障碍的患者会出现一些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眼科改变。但目前视功能与AD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当认知能力下降时,患者会用其视觉等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然而大脑却无法将感知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来理解周围的环境。由于视功能损伤为AD患者感官功能损伤中较为明显的一种,对其损伤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对AD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为了进一步探究其视功能变化,现通过各种文献复习,对AD患者视功能损伤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9  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度数对白内障患者预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陈鸣 曾流芝 杨洋
    2018, 18(6):1064-10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19
    [摘要](1287) [HTML](0) [PDF 426.09 K](1076)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预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4例168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单眼视设计中近附加度数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低近附加度数组(1.25~1.75D)和高近附加度数组(2.25~2.75D)每组各42例84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6mo双眼裸眼近视力、中距离视力、远视力及立体视,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低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中、远视力分别为0.27±0.20、0.09±0.08,高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中、远视力分别为0.29±0.25、0.10±0.07,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03±0.06,显著优于低近附加度数组0.07±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分别为27.93±4.52、28.24±4.9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分别为82.04±14.31、81.22±13.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F-14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近附加度数组患者正常立体视、周边立体视及黄斑立体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7.6%、31.0%、21.4%,高近附加度数组正常立体视、周边立体视及黄斑立体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2.9%、23.8%、33.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的两种近附加度数对提高单眼视设计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视功能生存质量及立体视均有相似的优越性。

    20  拉坦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张敏 宋艳梅 冯玮
    2018, 18(6):1068-10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0
    [摘要](1038) [HTML](0) [PDF 419.48 K](1118)
    摘要: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8/2017-08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眼。对照组采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2次/d,每次1滴,连续治疗12wk; 观察组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1次/d,每次1滴,连续治疗12w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视野缺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8、12wk后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A、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管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方位视野缺损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各方位缺损范围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角型青光眼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眼压,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缩小视野受损范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1  两种联合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李燕 汪亮 李娟 李朝晖 程方圆 刘会德 李晨皓
    2018, 18(6):1072-10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1
    [摘要](1368) [HTML](0) [PDF 481.06 K](103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0眼),研究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mo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明显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组术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相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的提高、眼压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

    22  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CRVO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刘小毛 延新年 范强 张萌 鱼喆 马晓华
    2018, 18(6):1077-10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2
    [摘要](1064) [HTML](0) [PDF 446.64 K](983)
    摘要: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05/2017-05于我院眼科治疗的CRVO继发NVG患者100例100眼,现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将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PRP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术前、术后7d,1、3、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比较各时期眼压,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结合眼压等判断手术效果,随访6mo记录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mo BCVA趋于稳定,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7d,1、3、6mo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d,1mo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与对照组(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前房出血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CRVO继发NVG眼压恢复时间更短,手术效果更优,能控制前房出血并降低复发率。

    23  OCT测量正常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戈严
    2018, 18(6):1081-10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3
    [摘要](1286) [HTML](0) [PDF 1.24 M](1080)
    摘要: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为POAG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1/2017-11于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100例123眼,设为观察组,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体检人群50例100眼,设为对照组,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将POAG患者分为早期组36例44眼、进展期组40例50眼与晚期组24例29眼; 采用OCT测量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平均RNFL厚度,各象限MD采用全自动视野计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平均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观察组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早期组、进展期组与晚期组平均RNFL厚度依次变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组、进展期组与晚期组MD依次变增加,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平均RNFL厚度与MD均呈负相关(r=-0.675、-0.667、-0.560、-0.711、-0.660,均P<0.001)。

    结论:OCT检查显示POAG患者RNFL厚度较正常人群明显变薄,且随着病情进展RNFL厚度越薄,且与患眼MD有密切联系。

    24  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任红苗 高志娟
    2018, 18(6):1085-10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4
    [摘要](1087) [HTML](0) [PDF 1.42 M](1115)
    摘要:

    目的:探讨单独采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与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4-08/2016-08于我院眼科治疗的DME患者70例99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9眼单独行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观察组50眼在此基础上术前5~7d加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各时期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渗漏面积以及黄斑水肿渗漏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CMT、RNV渗漏面积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渗漏发生,术后观察组黄斑水肿渗漏眼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结论: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联合治疗DME疗效更优,视力改善更显著。

    25  曲安奈德与雷珠单抗辅助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谢碧华 何宇 辛梅 陈卓
    2018, 18(6):1089-10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5
    [摘要](1082) [HTML](0) [PDF 1.44 M](1158)
    摘要:

    目的:对曲安奈德与雷珠单抗用于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

    方法:将2016-02/2017-05我院收治的84例弥漫性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1:1的配对原则将患者分为Ⅰ、Ⅱ两组,两组均采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Ⅰ组光凝术前予以曲安奈德辅助治疗,Ⅱ组术前予以雷珠单抗辅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

    结果:Ⅱ组患者治疗后3mo临床总有效率为93%,高于Ⅰ组总有效率77%(χ2=4.981,P=0.02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BCVA、CMT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Ⅱ组治疗后1、3mo BCVA指标改善优于Ⅰ组(P<0.05); Ⅱ组治疗后1、3、6mo CMT改善更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组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P=0.621)。两组均未发生视网膜脱落、眼内炎、白内障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与曲安奈德相比较,雷珠单抗用于弥漫性DME的疗效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 203例筛查结果分析
    王倩 李聪慧 信伟 尚文青 杨静 潘爱洁
    2018, 18(6):1093-10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6
    [摘要](2075) [HTML](0) [PDF 426.14 K](1107)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

    方法:采用Retcam Ⅲ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对2015-01-15/2017-10-15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及眼科门诊就诊的出生胎龄<37wk或出生体质量≤2 000g的2 20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ROP发病率,并分析致病因素。

    结果:早产儿2 203例中,共检出ROP者367例(621眼),发病率为16.66%。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的887例早产儿中检出ROP者236例(399眼),发病率26.61%,筛查标准之外的1 316例检出ROP者131例(222眼),发病率9.95%。ROP组与无ROP组两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与ROP发病密切相关,人工受孕、剖宫产、性别、多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亲孕期高血压、母亲孕期糖尿病、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与ROP发病无关。ROP发病在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不同吸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中ROP发病率为16.66%,《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之外ROP仍占有一定比例。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27  短期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老年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玉婵 刘兵
    2018, 18(6):1097-11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7
    [摘要](1310) [HTML](0) [PDF 1.13 M](1029)
    摘要: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老年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6-06/2017-05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干眼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均双侧发病,取右眼为观察眼。观察组50眼应用1g/L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 对照组50眼应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wk时,进行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检测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染色(OSS)评分、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11b表达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Schirmer Ⅰ实验结果、OSDI、BUT、OSS、HLA-DR及CD11b表达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OSDI、OSS、CD11b均明显下降,BUT均明显上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观察组OSDI、OSS、HLA-DR明显低于对照组,BU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表达与OSDI、OSS呈正相关,与BUT呈负相关。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论:短期应用普拉洛芬能够有效提升老年干眼症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普拉洛芬治疗机制可能与其对HLA-DR的抑制作用有关。

    28  兰州市小学生干眼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卢聪聪 刘勤 白惠玲 谢琳 钱美伶
    2018, 18(6):1101-11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8
    [摘要](1161) [HTML](0) [PDF 407.93 K](1076)
    摘要:

    目的:探讨甘肃省兰州市小学生干眼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10/11期间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抽取2所小学共1 347人作为调查对象,均进行干眼问卷调查及相关眼科检查确定诊断,并应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学生干眼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实际受检者共有1 268人,应答率为94.14%; 诊断干眼271例,患病率为21.3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男生、高年级组小学生、经常使用滴眼液、不良用眼习惯、配戴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设备日使用时间长、学习压力大为干眼患病危险因素。

    结论:干眼已成为困扰小学生生活及学习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广泛重视。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合理用眼,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干眼对小学生眼部健康的损害。

    29  临夏州多民族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钱美伶 李正红 白惠玲 孔宝焕 谢琳 刘勤
    2018, 18(6):1105-11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29
    [摘要](1227) [HTML](0) [PDF 446.53 K](1040)
    摘要:

    目的:研究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情况及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18岁青少年8 683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视力、屈光度等,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其性别、年龄、民族、用眼习惯等资料。

    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为42.80%,不同民族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分别为藏族(59.05%)、汉族(46.71%)、东乡族(46.36%)、土族(45.24%)、撒拉族(41.30%)、保安族(40.61%)、回族(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课间休息时在室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周末及节假日使用电子产品、在家学习使用房间同一照明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不同民族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教育部门与家庭应共同努力,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改善青少年用眼环境,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30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
    李秋霞 段国平 曾琦 胡蓉 罗玲慧
    2018, 18(6):1109-11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0
    [摘要](897) [HTML](0) [PDF 438.23 K](1026)
    摘要: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6/2016-12我院确诊的DME患者73例8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黄斑上方、下方、颞侧、鼻侧环状区的视网膜厚度和平均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与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ME在改善视力、恢复视网膜功能方面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31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
    王涌
    2018, 18(6):1113-11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1
    [摘要](1177) [HTML](0) [PDF 457.20 K](976)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523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01/2017-01于我院治疗的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患者70例7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23激光治疗的35例35眼患者设为观察组,仅采用523激光治疗的35例35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mo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眼压变化情况,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评价治疗前后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跟踪随访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3mo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提高1行、提高2行、提高3行及以上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R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3mo后OCT、FFA检查黄斑水肿消退25眼(71%),显著高于对照组19眼(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P=0.012),治疗后1mo两组患者新生血管明显减退,观察组治疗后1mo复发2眼(6%),对照组复发10眼(29%),观察组治疗后3mo复发3眼(9%),对照组复发19眼(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23激光治疗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患者,能提高患者视力,促进视网膜渗出、出血的吸收。

    32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
    朱江 孙红艳 史亚波 秦兵
    2018, 18(6):1117-11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2
    [摘要](977) [HTML](0) [PDF 3.49 M](1106)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将临床检查确诊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8例38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78D前置镜、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wk,1、2、3、6、9、12mo患眼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记录患者与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2、3、6、9、12mo时患眼BCVA分别为0.89±0.62、0.64±0.59、0.55±0.62、0.46±0.43、0.53±0.67、0.43±0.38、0.42±0.29、0.40±0.30;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联合治疗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2、3、6、9、12mo时患眼CMT分别为683.25±236.47、298.65±116.12、276.89±107.28、281.55±99.62、251.41±119.47、240.58±88.62、231.74±75.36、209.51±84.68μm;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CM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治疗后各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1次者11眼,注射2次者18眼,注射3次者2眼,注射4次者3眼,>4次者4眼,平均玻璃体腔注药次数为2.01±1.42次,再次注射后CMT厚度较注射前降低。随访期间未发生与药物及玻璃体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可以用于治疗非缺血型BRVO,其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有效地提高患眼视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33  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杨怡 李克勤 牛梅民 黄怀洁 谢月书 张小娟
    2018, 18(6):1121-11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3
    [摘要](1166) [HTML](0) [PDF 427.35 K](969)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05/2017-04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9例77眼,根据HbA1c水平分为低HbA1c组(HbA1c<8.0%)24例47眼和高HbA1c组(HbA1c≥8.0%)15例30眼,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22例4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bA1c水平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高HbA1c组患者HbA1c(10.45%±1.30%)、FBG(10.67±1.64mmol/L)、2hPG(15.98±1.38mmol/L)水平均高于低HbA1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SRT)、黄斑部体积(CV)及平均黄斑区厚度(CAT)均低于高HbA1c组和低HbA1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2型DM患者CSRT、CV、CAT与HbA1c、FBG、2hP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

    结论:HbA1c水平与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具有相关性,可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其防治提供重要指导。

    34  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wAMD的效果
    闫磐石 董一 钱诚 万光明 梁申芝
    2018, 18(6):1124-11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4
    [摘要](1194) [HTML](0) [PDF 421.52 K](1059)
    摘要: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新生血管调控因子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1/2016-06我院治疗的wAMD患者68例68眼进行分析,其中采取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34眼、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治疗组)34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值及血清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6、12mo,两组患者的BCVA值、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的BCVA值、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PDGF、TIMP-1、E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两组患者血清中的VEGF、PDGF、ES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的VEGF、PDGF、E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wAMD患者能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更有效地降低血清中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水平。

    35  改良黄斑裂孔手术疗效分析
    罗丽华 高立新 王薇 刘力苇 唐思梦 侯艳丽
    2018, 18(6):1128-11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5
    [摘要](927) [HTML](0) [PDF 3.32 M](1090)
    摘要:

    目的:比较改良黄斑裂孔手术与传统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

    方法:连续选取2014-04/2017-06就诊于我院的IMH患者28例28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13例为传统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填充治疗组(简称传统组),B组15例为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治疗组(简称改良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时间、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俯卧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和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手术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俯卧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组相比,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可以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而且手术操作步骤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器械进出切口的次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俯卧时间明显缩短,舒适度高、依从性好。

    36  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
    陈风月 娄宾
    2018, 18(6):1132-11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6
    [摘要](954) [HTML](0) [PDF 398.74 K](1061)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的疗效,探寻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方法: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患者5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36眼,采用改良式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 对照组25例36眼,采用硅胶管置入术,随访12mo,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管率为6%,对照组脱管率为8%,两组患者术后脱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泪点撕裂。

    结论: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37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辅助治疗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陆桠媛 任洁 葛潇虹
    2018, 18(6):1135-1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7
    [摘要](1412) [HTML](0) [PDF 456.68 K](1076)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干眼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1/2017-02在我院治疗的100例12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6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SⅠ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F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BUT及SⅠt水平分别为11.24±0.22s及11.4±0.17mm/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L水平为1.78±0.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1β及TNF-α水平分别为34.38±5.58ng/L及134.47±12.1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有效缓解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可靠。

    38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疗效分析
    青格勒图 李琳 新吉夫 陆蓓
    2018, 18(6):1139-11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8
    [摘要](1191) [HTML](0) [PDF 407.97 K](1061)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眼科2012-01/2017-06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52例56眼均行颅脑核磁共振(MRI)及眼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明确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行开眶手术治疗,入路方式包括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统计所有患者肿瘤切除情况、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有7例8眼(14%)肿瘤残留,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肿瘤残留率(23%)高于外侧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视力提高者28例30眼(54%)、无变化者18例19眼(34%)、下降者6例7眼(13%); 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包括意外视力丧失2例2眼、瞳孔改变2例2眼、上睑下垂3例3眼、眼动障碍5例6眼,主要集中发生于老年患者; 三种手术入路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23%、19%、29%)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52例患者中有3例3眼(5%)复发,内外侧联合开眶术术后复发率(14%)明显高于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摘除眼眶肿瘤、改善或稳定视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39  角膜绷带镜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和疼痛评分及角膜规则度的影响
    朱红梅 宋峰伟 杨卫华
    2018, 18(6):1142-11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39
    [摘要](987) [HTML](0) [PDF 438.87 K](1040)
    摘要:

    目的:研究角膜绷带镜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疼痛程度评分和角膜表面规则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2015-09/2017-09就诊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64例6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角膜绷带镜分组,A组34眼术后配戴1wk角膜绷带镜,B组30眼术后不使用角膜绷带镜。采用荧光素钠角膜染色法评价翼状胬肉患者术后1d和1wk时角膜上皮愈合程度;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2h,1d,1wk时疼痛程度; 采用角膜地形图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mo时角膜表面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和角膜散光情况。

    结果:A组患者术后1d,1wk时角膜上皮愈合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前角膜表面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及角膜散光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时角膜表面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及角膜散光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有助于角膜上皮愈合,减轻术后刺激症状,改善角膜表面规则度,降低术后角膜散光。

    40  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
    张霞 唐强 许倩
    2018, 18(6):1146-11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0
    [摘要](1064) [HTML](0) [PDF 413.47 K](1009)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转位术与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纳入观察对象为2014-12/2016-12于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2例8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39眼行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组37例41眼在此基础上加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 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变化,评价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率以及角膜愈合天数,术前、术后1d,1、3、6、12mo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测眼压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Ⅰ级19眼、Ⅱ级11眼、Ⅲ级8眼、Ⅳ级3眼,对照组Ⅰ级16眼、Ⅱ级12眼、Ⅲ级8眼、Ⅳ级3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视力提升20眼、无变化17眼、视力下降4眼,对照组视力提升16眼、无变化17眼、视力下降6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角膜愈合时间为3.43±1.03d,对照组为5.13±1.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3、6、12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对照组出现1眼角膜瘢痕,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散光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显著提高角膜愈合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41  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的早期临床观察
    李福生 陶冶 尹鸿芝 周跃华
    2018, 18(6):1149-11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1
    [摘要](1598) [HTML](0) [PDF 427.12 K](1161)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的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6-07/2017-08我院接受飞秒辅助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近视患者30例6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检查裸眼视力。应用角膜地形图(TMS)测量陡峭K值(Ks)、平坦K值(Kf)、角膜规则指数(SRI)、角膜非对称指数(SAI)。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伽利略眼前节分析值包括前后表面屈光度和角膜厚度分布。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器进行内皮计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术后1d 26眼(43%)、1mo 55眼(92%)、3mo 50眼(83%)裸眼视力保持0.8以上。术后1mo与术前比较,IOPcc、IOPg、CRF、CH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与1mo比较,IOPcc、IOPg、CRF、C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地形图参数:术后1mo与术前比较,Ks、Kf显著下降(P<0.01),SRI、SAI显著上升(P<0.01); 术后3mo与1mo比较,Ks有显著升高(P<0.05),Kf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SRI、SAI有显著下降(P<0.05)。伽利略眼前节分析中:模拟角膜曲率计陡峭K值(Sim Ks)、模拟角膜曲率计平坦K值(Sim Kf)在3mo较1mo有0.94D和0.95D的增长。另外,前后表面Kf值3mo较1mo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K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心点、厚度最薄点,术后3mo与1mo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计数检查:术前(3059.95±247.87/mm2)与术后1mo(3052.87±267.71/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9,P>0.05)。

    结论:屈光角膜手术联合胶原交联术对于度数高和角膜薄、角膜厚度分布不均、地形图异常(除外圆锥角膜)的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42  SMILE治疗大散光2a的疗效观察
    李庆和 李岳美 齐绍文
    2018, 18(6):1153-11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2
    [摘要](1012) [HTML](0) [PDF 429.59 K](1137)
    摘要:

    目的:观察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治疗大散光患者的2a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的大散光患者17例33眼,年龄18~36岁,其中散光-3.50~-4.00D者12例24眼,散光-4.25~-5.00D 5例9眼; 合并球镜+1.00~0D者4例7眼,合并-1.00~0D者13例26眼。采用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手术切口长度为2mm,位于120°,角膜帽的厚度均为120μm,透镜直径6.6~6.8mm,帽直径为7.3~7.5mm。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d,1wk,1、3、6mo,1、2a。分别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等效球镜、残余残光度数、角膜地形图SimK平均值及SimK值的差值。

    结果:与术前裸眼视力相比,术后1d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wk裸眼视力相比,术后1、3、6mo,1、2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视力均无增加或减少两行及以上,目标屈光度为+0.25D。与术后1d相比,术后各时间点等效球镜及残余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SimK等效值、SimK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期观察SMILE治疗大散光均安全有效,稳定性及可预期高,术后2a角膜形态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43  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侯爱萍
    2018, 18(6):1157-11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3
    [摘要](1174) [HTML](0) [PDF 407.56 K](1018)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观察硬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0/2016-01于我院进行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以及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将白天配戴RGP的患者26例52眼设为白天配戴组,只在夜间配戴OK镜的患者34例68眼设为夜间配戴组,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设为对照组。戴镜前、戴镜1、6mo,1、2a 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羊齿状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检测。

    结果: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SⅠt均较戴镜前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mo,1、2a白天配戴组BUT、SⅠt显著低于夜间配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配镜前、配镜1、6mo后泪液羊齿状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配镜1、2a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Ⅲ级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使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

    44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临床分析
    王娟 刘素江
    2018, 18(6):1160-11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4
    [摘要](1098) [HTML](0) [PDF 713.01 K](1085)
    摘要:

    目的: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进行临床分析,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对象为2016-01/2017-01于我院斜视与小儿眼科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40例,40例患者中手术眼为6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wk,比较治疗前后存在Ⅰ、Ⅱ、Ⅲ级视功能人数比例,采用视近、视远WORTH四孔灯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6wk的中央及周边融合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颜少明颜氏随机点立体图(stereoscopic test charts,STC)评价术前和术后2、6wk近立体视,采用同视机画片对患者术前、术后2、6wk的远立体视进行评估。

    结果:视功能Ⅰ、Ⅱ、Ⅲ级术前人数分别为26例(65%)、9例(22.5%)、5例(12.5%),术后2wk分别为10例(25%)、17例(42.5%)、13例(32.5%),术后6wk分别为8例(20%)、18例(45%)、14例(35%),术前与术后2、6wk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和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ORTH 四孔灯检查结果显示术前中央融合人数比例显著低于术后2、6wk,术后6wk中央融合人数显著高于术后2wk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6wk周边融合人数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6wk近立体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6wk远立体视人数比例分别为24例(60%)与39例(97.5%),较术前6例(15%)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行矫正手术能显著改善双眼单视功能,挽救患者的远、近立体视以及中央融合功能。

    45  左旋多巴联合视觉刺激训练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
    贺志华 李炎 张丽
    2018, 18(6):1163-11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5
    [摘要](1057) [HTML](0) [PDF 400.03 K](1126)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左旋多巴和视觉刺激训练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研究效果。

    方法:选取2013-05/2016-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64例68眼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33眼)与对照组(32例35眼)。对照组采取视觉刺激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4wk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P-VEP、视觉敏感度的变化。

    结果:治疗24wk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明显高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对照组的P-VEP P100波幅升高,潜伏期缩短,但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旋多巴和视觉刺激训练联合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显著,能够较好地纠正其视觉敏感度,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46  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彦芳 林萍
    2018, 18(6):1166-11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6.46
    [摘要](1082) [HTML](0) [PDF 439.09 K](112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03/2017-03本院收治的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脑力组患者给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常规组患者不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双眼视觉功能、近立体视锐度、眼位情况。

    结果:在同视机视觉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占比方面,脑力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脑力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tmus近立体视锐度无立体视占比方面,脑力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脑力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Titmus近立体视锐度中心凹、黄斑孔、周边立体视占比方面,脑力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脑力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mo后,脑力组眼位维持正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可有效促进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有利于维持眼位正位。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