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8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2009至2013年天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

      2018, 18(9):1553-15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1

      摘要 (2105) HTML (0) PDF 1.25 M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结果,研究肺表面活性剂及经鼻连续正压通气(NCPAP)对于ROP的影响。

      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2 894例早产儿(1 592 男婴,1 302 女婴)主要来自于天津市几家大型医院,筛查时间从2009-01/2013-12,对人口统计学信息,眼科检查结果和可能的全身危险因素均进行记录。孕周、出生体重、吸氧、肺表面活性剂和NCPAP对ROP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结果:224例448眼患有ROP(7.7%)。其中,49例98眼为严重ROP。在对照组与ROP组之间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CPAP、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孕龄、低出生体质量、吸氧是导致ROP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肺表面活性剂与NCPAP的使用率增加,吸氧率逐渐下降,ROP的发生率也在下降。

      结论:低出生体质量、低孕龄、吸氧史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肺表面活性剂与NCPAP的使用可能是降低ROP发生的因素。

    • 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觉通路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2018, 18(9):1559-15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2

      摘要 (1225) HTML (0) PDF 1.59 M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觉通路的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以及视力障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扩散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在26例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组中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术。患者中17眼患有急性视神经炎,20眼患有慢性视神经炎和15例未受感染眼。所有受试者中,采用神经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觉诱发电位、眶颅 MRI 等方法对视觉传入系统进行评估。

      结果: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神经中各向异性低于对照组(P=0.28)。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神经平均扩散率高于患者未受感染眼及对照组(P<0.01)。患者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100 振幅、潜伏期及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组中视交叉平均扩散率较高(P=0.011)。各组间视束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2和P=0.013)。在相关性分析中,急性视神经炎 P100 潜伏期与视神经各向异性相关(r=-0.439,P=0.021)。平均扩散率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力和 P100 潜伏期相关(r=-0.464,-0.334,-0.389; P<0.05)。各向异性与平均扩散率和视力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93,0.364; P<0.05), 而慢性视神经炎的平均扩散系数与 P100 振幅和 RNLF 厚度相关(r=-0.412,-0.374; P<0.05)。视力下降与平均扩散率增加和各向异性下降有关(P<0.05)。

      结论: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显示眼眶MRI看似正常的组织中的异常。研究结果表明, 弥散张量成像的测量与视觉缺陷和组织损伤相关。

    • 翼状胬肉患者中过敏性疾病和常见过敏源皮肤针刺试验阳性率

      2018, 18(9):1567-15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3

      摘要 (1310) HTML (0) PDF 881.75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翼状胬肉患者中过敏性疾病流行情况和皮肤针刺试验阳性率。

      方法:62例翼状胬肉患者与年龄性别匹配的相同数量健康受试者纳入了这项研究。所有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均接受眼科医生和过敏性疾病专科医生检查。皮肤针刺试验检测了常见致敏原。血清总IgE使用ELISA检测。

      结果:过敏性鼻结膜炎在翼状胬肉患者中更多(19.3% vs 3.2%, P=0.002),但是在其他过敏性疾病或过敏症状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皮肤针刺试验中,翼状胬肉患者对至少一种致敏原阳性的比率显著高于健康人(38.7% vs 6.5%, P=0.003)。蟑螂和尘螨是所调查翼状胬肉患者中最常见的致敏原(16.1%、12.9%)。

      结论:本研究发现翼状胬肉患者中鼻结膜炎和皮肤针刺试验阳性率均较正常人高。

    • >实验论著
    • 活血散结中药复方含药血浆对PDGF干预下兔RPE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8, 18(9):1572-15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4

      摘要 (1168) HTML (0) PDF 11.01 M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散结中药复方含药血浆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干预下兔RPE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酶消化法获取RPE原代细胞,进行RPE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 制备活血散结中药复方含药血浆; 选取第4代兔RPE细胞为实验细胞,PDGF低、中、高剂量(5、10、20μg/L)干预48h后,CCK-8法检测并选取适宜细胞实验干预浓度; 建立PDGF干预下RPE细胞增殖模型。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DMEM)、正常血浆组、PDGF(10μg/L)组、PDGF(10μg/L)+AG1296(10μmol/L)组、PDGF(10μg/L)+10%含药血浆组,PDGF(10μg/L)+20%含药血浆组,分别加入相应处理因素干预24h后,Transwell法测定兔RPE细胞迁移力; 而干预48h后,CCK-8法测定兔RPE细胞的细胞活力OD值。

      结果:10%和20%浓度的活血散结中药复方含药血浆能有效抑制PDGF干预下RPE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

      结论:活血散结中药复方含药血浆能够抑制PDGF干预下兔RPE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有效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机制之一。

    • >实验研究
    • 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在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2018, 18(9):1578-15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5

      摘要 (1140) HTML (0) PDF 4.45 M (1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视网膜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及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VECs分为不同浓度组:分别以0、5、10μmol/L LCN-2作用细胞48h。采用EdU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法检测管腔形成。

      结果:不同浓度LCN-2作用的细胞增殖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LCN-2组RVECs细胞迁移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LCN-2组细胞管腔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随着LCN-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结论:LCN-2能够明显促进RVECs的血管生成过程,提示LCN-2是一种重要的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

    • Mcc950对H2O2诱导的ARPE-19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8, 18(9):1583-15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6

      摘要 (1670) HTML (0) PDF 3.69 M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Mcc950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损伤组、单纯Mcc950给药组、Mcc950预处理+H2O2损伤组,采用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确定H2O2和Mcc950合适的实验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IL-1β浓度,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细胞活力随H2O2刺激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H2O2浓度为400μmol/L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 而0.1、1μmol/L Mcc950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故选取400μmol/L H2O2和1μmol/L Mcc950作为合适的实验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2O2损伤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L-1β浓度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2O2损伤组比较,Mcc950预处理+H2O2损伤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上清液中IL-1β浓度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2O2能够促进细胞中NLRP3、Pro-caspase1和caspase1的表达,而Mcc950预处理+H2O2损伤组细胞中NLRP3、Pro-caspase1依然保持高表达,但caspase1表达水平得到明显抑制,表明Mcc950能有效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从而干扰具有细胞凋亡作用的成熟caspase1的产生。

      结论:Mcc950能够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激活,恢复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

    • >临床论著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环扎和巩膜外加压术对眼球结构和眼压的影响

      2018, 18(9):1589-15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7

      摘要 (1452) HTML (0) PDF 1.60 M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巩膜外环扎术和巩膜外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眼球结构和眼压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5/2017-05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RRD患者240例240眼,其中接受巩膜外环扎术100眼(巩膜外环扎术组),接受巩膜外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140眼(联合组)。术前、术后2、4、12wk,检测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水平和垂直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睫状体厚度及小梁虹膜夹角度数。

      结果:术后12wk,两组患者240眼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2wk,两组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水平和垂直曲率、晶状体厚度、睫状体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前房深度及小梁虹膜夹角度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2wk联合组视力明显优于巩膜外环扎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巩膜外环扎术和巩膜外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对角膜、前房、房角、晶状体厚度及小梁虹膜夹角度数在早期均有显著影响,巩膜外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对眼压的影响时间长,应予以关注。

    • 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对RVO继发ME的疗效

      2018, 18(9):1594-15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8

      摘要 (1071) HTML (0) PDF 492.41 K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分别联合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黄斑中心厚度、视力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接诊的384例384眼RVO-ME患者分为A组(205例)和B组(179例),A组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组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不良事件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mo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组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CMT均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组间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IOP均无显著升高(P>0.05)。B组3mo内注药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 4.5%,P>0.05)。

      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能控制RVO-ME患者病情,促进ME吸收,降低CMT,改善患者视力,两种药物单次给药作用时间有效,在给药次数方面,康柏西普优于雷珠单抗。

    • >Meta分析
    •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8, 18(9):1599-16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09

      摘要 (1325) HTML (0) PDF 4.56 M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证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01); 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使术后眼压降至正常,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优于小梁切除术。

    • >文献综述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8, 18(9):1604-16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0

      摘要 (1383) HTML (0) PDF 460.77 K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是全球主要的老年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RMD)造成视功能损害较严重。在我国,由于人口趋于老龄化,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构成严重的医疗负担。随着国内外学者对wARMD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wARMD的防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因此,通过对wARMD危险因素的研究,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降低wARMD的发病率和延缓疾病发展。本文就wARMD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研究进展

      2018, 18(9):1608-16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1

      摘要 (3815) HTML (0) PDF 478.03 K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特征是渐进性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功能障碍,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RP的治疗方法包括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神经保护治疗、营养疗法、高压氧疗法、视网膜移植和中医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P治疗的研究进展。

    • 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2018, 18(9):1612-16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2

      摘要 (1107) HTML (0) PDF 450.25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缘干细胞是位于角膜缘Vogt栅栏区的一种成体单能干细胞,其可通过自我更新以补充角膜上皮的损伤修复,在维持正常角膜上皮完整性、角膜透明度以及维持正常视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将导致患者角膜混浊、眼表血管化,最终失明,目前治疗相关疾病的主要方法为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后再行移植治疗,其中如何高效地体外扩增角膜缘干细胞成为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就角膜缘干细胞定位、获取方法以及体外扩增方式等进行综述。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8, 18(9):1616-16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3

      摘要 (1705) HTML (0) PDF 526.38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是一种由遗传、年龄、环境、饮食、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干性ARMD首先损害Bruch膜,随后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和光感受器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介导病理性血管形成和血管渗透性增高,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其中任何单一危险因素均不足以导致人类发病,仅模仿单一因素的动物模型无法复制出ARMD的所有表型,但是可以复制出ARMD的不同特征。这些动物模型为疾病机制研究和寻找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切入点。具体造模方法有激光造模、基因造模、饲喂造模、氧化造模和利用其他模型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此方面的经典文献并加以综述,旨在协助研究者选取符合研究目的的造模方法,并提供新的造模思路。

    • 抗VEGF药物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新进展

      2018, 18(9):1622-16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4

      摘要 (1123) HTML (0) PDF 490.46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造成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模式包括热激光光凝术、经瞳孔热疗法以及使用维替泊芬的光动力学疗法。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长期结果不容乐观。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的治疗能够比传统方式更有效地提高视力,减少中央视网膜厚度。因此,这些抗VEGF药物有可能成为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CNV的一线药物。本综述通过讨论近视CNV的发病机制,抗VEGF药物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比较抗VEGF药物对继发于病理性近视CNV的治疗功效和安全性。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现状

      2018, 18(9):1627-16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5

      摘要 (1061) HTML (0) PDF 404.90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目前,治疗RRD的方法有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和巩膜外加压术(scleral buckling surgery)两种术式。巩膜外加压术简单、有效,是治疗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术式,但术后视力恢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视网膜下液的存在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RRD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进展

      2018, 18(9):1630-16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6

      摘要 (1926) HTML (0) PDF 494.50 K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已逐渐开展,医学领域也不例外,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许多眼部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眼科辅助检查结果,而大部分眼科辅助检查都以影像学检查为主。眼部图像精细、复杂、信息量大,诊断结果常受限于医生的知识水平与临床经验,主观性较强,耗时耗力。通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中眼科疾病的诊断效率,减轻了眼科医生的负担。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在眼科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展示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常见病中的应用进展、实际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 >临床研究
    • 飞秒激光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2018, 18(9):1635-16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7

      摘要 (969) HTML (0) PDF 455.72 K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78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飞秒激光联合PHACO治疗者纳入观察组(40例40眼),单纯行PHACO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8例38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d,1wk,1mo时,两组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表(LogMAR)\〗、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计数、泪液氧化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2(PGE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分析两组患者超声乳化时间和术后1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d,1wk,1mo时,两组患者IOP、BCVA值(LogMAR值)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随术后观察时间延长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CCT、PGE2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随术后观察时间延长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CEC计数、GSH-Px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随术后观察时间延长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时间及术后1mo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飞秒激光联合PHACO可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IOP、CCT、CEC计数水平,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其预后恢复有利。

    •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对PDR患者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8, 18(9):1640-16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8

      摘要 (967) HTML (0) PDF 388.51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95例95眼PDR患者分为观察组(50眼)与对照组(45眼),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和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1、3、6mo眼压比术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明显改善PDR患者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低,虽会导致眼压上升,但经对症处理后可好转。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018, 18(9):1643-16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19

      摘要 (910) HTML (0) PDF 448.10 K (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5例48眼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28例30眼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者为研究组; 17例18眼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关闭程度、中央前房深度和并发症。

      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房角关闭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d,1、3、6、12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1d,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房角关闭程度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组别与时间对患者眼压和前房深度均有影响(P<0.05),且两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组内对比:术后7d~12mo,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1d,术后3、6、12mo研究组眼压低于术后7d(P<0.05),对照组眼压与术后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d,1、3、6、12mo,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1d; 术后3、6、12mo,研究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后7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术后12mo明显低于术后7d(P<0.05)。组间对比:术前1d和术后7d,1、3、6mo,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 术前1d,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mo研究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中远期疗效尤为突出,且不增加安全风险。

    • 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2018, 18(9):1648-16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0

      摘要 (1313) HTML (0) PDF 455.65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治疗青光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行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虹膜切开术者纳入观察组(38例38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22例22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3、12mo时,两组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500)、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变化,分析术后12mo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3、12mo时,两组患者IOP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AOD500、AC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ECD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mo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治疗青光眼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更佳,有利于患者预后眼功能恢复。

    • SS-OCT检测PAC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参数的价值

      2018, 18(9):1652-16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1

      摘要 (1091) HTML (0) PDF 436.63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接受周边虹膜切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PACG患者60例68眼,根据术后2mo后的眼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控制组(<21mmHg,39例45眼)和未控制组(≥21mmHg,21例23眼)。采用SS-OC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mo 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控制组明显低于未控制组(P<0.05)。治疗后,控制组患者各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未控制组则明显变薄,与控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控制组患者视盘面积(DA)明显增大,盘沿面积(RA)、盘沿容积(RV)明显减小(P<0.05),控制组患者各视盘参数均明显优于未控制组(P<0.05)。眼压与视盘参数DA呈正相关,与RA呈负相关(r=0.415、-0.399,均P<0.05)。

      结论:SS-OCT可准确反映PACG患者眼压控制后RNFL厚度与视盘参数的变化,对于PACG病情追踪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POAG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8, 18(9):1656-16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2

      摘要 (1252) HTML (0) PDF 422.54 K (1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POAG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依据视野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29)和重度组(n=30),另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OAG的危险因素及各组间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指出,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酗酒史及心血管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及中度组NO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重度组ET-1、HCT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重度组及中度组ET-1、HC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PV及FI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史、ET-1、PV、HCT及FIB是原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NO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POAG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史均与POAG的发生有关。

    •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CV并发玻璃体积血

      2018, 18(9):1660-16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3

      摘要 (1223) HTML (0) PDF 1.71 M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5/2016-08收治入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59例59眼的病例资料,其中21眼仅予以玻璃体切除设为对照组; 38眼玻璃体切除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随访12mo结束时,观察组眼底彩色照相可见38眼患者视网膜深层、浅层出血和渗出均完全吸收,且B超检查可见所有患者视网膜下积血完全吸收; 对照组经玻璃体切除后12mo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腔积血完全吸收,但有18眼患者视网膜下伴不同程度出血、渗出,B超检查可见视网膜下仍有少量积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3、6、12mo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wk,1、3、6、12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后1wk,37眼患者前房和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仅1眼残留少量明显萎缩的新生血管,消退率为97%; 对照组玻璃体切除术后1wk,16眼新生血管明显消退,消退率为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80,P<0.001)。两组患者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阿托品凝胶、盐酸环喷托酯和复方托吡卡胺睫状肌麻痹效果比较

      2018, 18(9):1665-16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4

      摘要 (1713) HTML (0) PDF 421.39 K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阿托品凝胶、盐酸环喷托酯和复方托吡卡胺在近视中小学生睫状肌麻痹验光中的效果,为科学验光和准确矫正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7-07/08在我院经小瞳验光诊断为近视的中小学生420例818眼,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采用阿托品凝胶、盐酸环喷托酯和复方托吡卡胺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验光)及小瞳复光。

      结果:阿托品组、盐酸环喷托酯组、复方托吡卡胺组睫状肌麻痹验光与小瞳复光等效球镜符合率分别是:81.0%、81.3%和79.4%; 睫状肌麻痹验光与小瞳复光等效球镜之差阿托品组为-0.113±0.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3,P<0.001); 盐酸环喷托酯组为-0.025±0.192D,复方托吡卡胺组为-0.026±0.19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65,P=0.099; t=1.760,P=0.080)。

      结论:对>8岁的近视中小学生,首次睫状肌麻痹验光可采用快速散瞳,以减少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快速散瞳者复光配镜时可按小瞳结果直接给予处方,阿托品散瞳者小瞳复光近视屈光度高于散瞳时,配镜时需参考散瞳结果,选择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负镜度,避免近视过矫。

    • 明目羊肝丸联合玻璃酸钠对围绝经期干眼症泪液中IL-33和IL-6的影响及其疗效

      2018, 18(9):1669-16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5

      摘要 (1213) HTML (0) PDF 446.32 K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明目羊肝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泪液中白介素-33(IL-33)、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纳入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患者80例160眼,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眼。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目羊肝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泪液中IL-33、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S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SⅠt、BU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33、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泪液IL-33、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18)。

      结论:明目羊肝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降低泪液炎症介质IL-33、IL-6水平有关。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139例临床分析

      2018, 18(9):1673-16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6

      摘要 (1068) HTML (0) PDF 480.30 K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6-12期间收治入院的139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年龄分3组:3~7岁58例(A组),8~12岁41例(B组),>12岁40例(C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术后3d,1、3、6mo手术正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正位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B组术后3d,1mo正位率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各组立体视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A组恢复立体视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各组斜视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A组斜视度数≤30所占比例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术后三组BCVA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A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术后3mo与术后6mo组内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随访三组眼位回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低于B组和C组,B组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应尽早根据斜视分型选择适当术式,促进术后眼位及视功能恢复,继而提高视力,避免眼位回退。

    • >临床报告
    • 改良穿刺放液在23G玻璃体切除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中的疗效

      2018, 18(9):1678-16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7

      摘要 (1249) HTML (0) PDF 414.42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巩膜全层切开、原位穿刺放液术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04/2017-04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巩膜穿刺放液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术中穿刺放液的成功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

      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顺利放出脉络膜上腔液体。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眼压7.00±2.05mmHg,术后3mo时平均眼压为15.38±2.66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0%(18/20),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5%(19/20)。

      结论:改良巩膜穿刺放液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8, 18(9):1681-16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8

      摘要 (1383) HTML (0) PDF 403.69 K (1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

      方法:将我院2015-01/2017-12确诊为慢性感染性角膜炎患者89例8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3~32岁组35例35眼、33~52岁组28例28眼、53~73岁组26例26眼,对其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病因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三组患者在病因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 三组患者在微生物组成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1.000)。三组患者真菌感染导致的慢性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率相较于其他致病微生物均较高; 所有患者中,细菌感染培养阳性患者26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0%、绿脓杆菌15%、唾液链球菌12%、肺炎链球菌8%、大肠埃希菌8%和淋病双球菌8%,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阳性培养结果中常见的细菌菌株; 在真菌菌种感染患者中24例为培养阳性,其中镰孢菌属46%、曲霉菌属17%、交链孢属21%、菌丝体(无孢菌)4%、青霉菌属4%和弯孢菌属8%,所有阳性患者中以镰孢菌属和交链孢属两种菌种较高。

      结论:感染性角膜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原因没有显著差异,在病原学分布上主要以真菌感染为主,病原学特征上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真菌以镰孢菌属为主,应加强对感染性角膜炎的早期预防和防范。

    • TNF-α和IL-6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2018, 18(9):1684-16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29

      摘要 (1119) HTML (0) PDF 409.77 K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TNF-α、IL-6的浓度,探讨它们在NVG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7-01/2018-01期间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4例6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住院开角型青光眼(POAG)、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清及房水中TNF-α、IL-6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NVG组患者血清与房水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AR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NVG组患者房水及血清中TNF-α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642、0.415,P<0.05)。

      结论: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TNF-α、IL-6均显著升高,TNF-α、IL-6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应用前节OCT检测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

      2018, 18(9):1687-16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0

      摘要 (1179) HTML (0) PDF 671.02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前节OCT检测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1wk内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supraciliochoroidal fluid,SCF)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于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通过前节OCT评估术后SCF发生情况,将术后1wk内发生SCF的患者纳入发生SCF组(10例10眼),未发生SCF的患者纳入未发生SCF组(30例30眼)。分析两组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

      结果:所有患眼术前均未发现SCF,术后1wk内10眼(25%)发生SCF,分别发生于术后1d(2眼)、术后3d(7眼)、术后1wk(1眼)。SCF累及范围分别为4个象限7眼、2个象限2眼、1个象限1眼。SCF的严重程度分别为Ⅰ级8眼、Ⅱ级2眼。术后4wk,9眼SCF消失; 术后8wk,全部消失。发生SCF组患者术后1wk内最低眼压(8.9±0.9mmHg)低于未发生SCF组(12.5±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F发生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0.0±1.2mmHg,SCF消失时的眼压增加至14.3±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8wk,BCVA与CMT呈正相关(rs=0.838,P<0.001)。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超早期(术后1wk内)可采用前节OCT检查SCF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mfERG变化

      2018, 18(9):1692-16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1

      摘要 (940) HTML (0) PDF 904.06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患者视网膜功能的早期变化。

      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湿性ARMD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mL/0.5mg),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及mfERG各环N1、P1波潜伏期及P1波振幅密度。

      结果:共20例20眼患者纳入研究,平均LogMAR视力从注射前0.80±0.48提高到注射后0.65±0.50(P<0.001),环1平均振幅密度从注射前39.59±16.60nV/deg2提高到注射后的53.81±20.41nV/deg2(P=0.006),振幅密度的改变与视力的改变呈正相关(r=-0.776,P<0.001)。

      结论:对于湿性ARMD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短期内能改善黄斑中心凹的功能。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018, 18(9):1696-16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2

      摘要 (1064) HTML (0) PDF 397.26 K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07/2016-01确诊的渗出性ARMD患者45例45眼,采取每月1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0.05mL),连续治疗3mo,之后按需给药(3+PRN),随访2a。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第1、2、3mo,1、2a后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5.111、4.323、4.701、5.156,P<0.05),CMT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7、4.556、2.841、2.707、3.145,P<0.05)。

      结论: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3+PRN方案治疗渗出性ARMD可以有效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

      2018, 18(9):1699-17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3

      摘要 (1222) HTML (0) PDF 1.85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患者17例17眼纳入本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1次。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4、8、12wk患眼BCVA、CMT、眼压变化情况及眼部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患眼治疗前BCVA中位数为57(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52.5、64.5)个字母,CMT中位数为524(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365.5、571)μm。治疗后2、4、8、12wk,患眼BCVA中位数分别为76(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71、80)、81(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78.5、83)、82(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68.5、84)、82(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78.5、83)个字母。Friedman M检验结果显示四组不同随访时间的BCVA字母数有差别(χ2=47.58,P<0.01),即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后BCVA字母数高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2wk,患眼CMT中位数分别为307(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249.5、374.5)、231(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212.5、267)、219(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210.5、365.5)、217(百分位数P25、P75分别为201.5、366.5)μm。Friedman M检验结果显示四组不同随访时间的CMT有差别(χ2=40.33,P<0.01),即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后CMT低于治疗前。术后12wk可见17眼中有6眼(35%)BVCA字母数降低,CMT增加,眼内炎症加重,增加激素剂量眼内炎症可控制。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短期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以作为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降低黄斑水肿,提高视力,安全有效。

    •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2018, 18(9):1703-17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4

      摘要 (1233) HTML (0) PDF 406.03 K (1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视力与椭圆体带完整性的相关性及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DME患者39例62眼,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技术测量的椭圆体带破坏程度进行分组:A组椭圆体带完整连续,B组椭圆体带缺损长度≤200μm,C组椭圆体带缺损长度>200μm。测量三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观察是否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和硬性渗出(hard exudates,HE)等。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DME病程和类型、DR分期、椭圆体带缺损长度、是否存在SRD和HE等因素与BCVA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BCVA分别为0.44±0.18、0.64±0.16、0.7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CMT分别为403.40±90.32、408.44±95.98、421.29± 98.3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椭圆体带缺损长度、CMT均与BCVA呈负相关(r=-0.673、-0.344,均P<0.001),且椭圆体带缺损长度与BCVA呈强相关,CMT与BCVA呈弱相关,其它因素如SRD、HE、DME病程等均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椭圆体带的完整性与BCVA存在较强的相关性,CMT与BCVA存在弱相关性。

    • 急性CSC荧光素渗漏点近红外自身荧光图像特征

      2018, 18(9):1706-17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5

      摘要 (1113) HTML (0) PDF 5.62 M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渗漏点近红外自身荧光(near-infrar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R-FAF)的图像特征。

      方法:将25例25眼确诊为急性CSC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平均44.52±6.17岁。使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NIR-FAF检查。观察荧光渗漏点的NIR-FAF图像特征。

      结果:急性CSC患眼荧光渗漏点NIR-FAF有4种表现:无异常、弱荧光、斑驳荧光和强荧光。25例患眼中,FFA荧光渗漏点NIR-FAF图像中仅1眼(4%)无明显异常,余24眼(96%)均有异常改变,其中点状弱荧光7眼,片状弱荧光10眼,片状斑驳荧光5眼,片状强荧光2眼。所有患眼均存在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相对应的异常NIR-FAF,其中弱荧光17眼,斑驳荧光8眼。

      结论:急性CSC荧光渗漏点具有特征性NIR-FAF改变。NIR-FAF成像术能够作为早期发现急性CSC患眼RPE异常的一种快速、有效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8, 18(9):1710-17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6

      摘要 (1018) HTML (0) PDF 427.83 K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disc,DNVD)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DNVD患者32例36眼进行IVR联合E-PRP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89±0.35,治疗后6mo为0.42±0.1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眼(53%)BCVA提高2行及以上,14眼(39%)无变化,3眼(8%)视力下降>1行。IVR+E-PRP治疗后6mo时RNFL厚度为110.64±12.06μm,与治疗前及 IVR治疗后7d时RNFL厚度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2、3.304,P<0.05)。IVR+E-PRP治疗后6mo时FFA检查32眼(89%)视盘新生血管消退,4眼(11%)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其中25眼(69%)经过一次E-PRP有效,7眼(19%)需追加1次激光,4眼(11%)最终未能控制病情行玻璃体手术。

      结论:IVR联合E-PRP治疗可促使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减轻血管渗漏和出血,提高了DNV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分析

      2018, 18(9):1713-17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7

      摘要 (1587) HTML (0) PDF 396.91 K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01/2018-02期间在我院住院且疑似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和FFA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计算眼底照相和FFA检查对DR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比较二者对不同程度DR的诊断符合率,分析DR的FFA检查特征,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两种诊断方法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

      结果:FFA检查对DR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8%、97.1%、96.9%,均高于眼底照相(P<0.05)。FFA检查对DR轻度、中度、重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97.0%、96.4%,均高于眼底照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FFA检查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眼底照相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FFA检查结果显示,DR多发生于鼻侧象限,在距视盘中周部分布较多,可见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点、静脉串珠、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各有不同; 部分患者在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点之前,出现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局灶性棉绒斑、局灶性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表现。

      结论:FFA检查对DR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较强,对于眼底照相检查中的疑似病变诊断准确。

    • 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2018, 18(9):1716-17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8

      摘要 (1023) HTML (0) PDF 401.59 K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别观察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53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25眼采用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研究组),28例28眼采用传统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术后裂孔封闭情况、一次视网膜复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提高,两组之间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显微镜下最小量视网膜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视网膜手术在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接近,但最小量外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

    • 苏州地区5a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2018, 18(9):1719-17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39

      摘要 (2092) HTML (0) PDF 676.17 K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2011/2015年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

      方法:对2011-01/2015-12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NICU收治及ROP专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筛查标准的2 527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患儿进行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wk。接受筛查的2 527例患儿,出生体质量640~4 200(平均1694.99±370.875)g。出生孕周24.5~41.1(平均32.397±2.2171)wk。采用RetCamⅡ进行眼底检查。按照国际ROP分类法和ROP早期治疗研究标准记录检查结果。双眼病变不对称时,记录病变严重眼; 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阈值前Ⅰ型病变和阈值病变)统一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5a间ROP发病率变化及季节分布情况。

      结果:早产儿2 527例中,共发生408例ROP,发病率为16.15%; 其中重症ROP 30例,占筛查人数的1.19%。2011/2015年的ROP年发病率分别为10.14%、14.91%、14.26%、19.64%、20.15%,呈逐渐增长趋势(χ2=24.625,P<0.01),重症ROP为1.18%、0.94%、0.63%、0.90%、2.2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秋冬四季的ROP发病率分别为17.62%、15.20%、16.12%、1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7,P=0.706)。

      结论:苏州地区2011/2015年ROP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与出生孕周及出生体质量逐渐减少相关,ROP发病无季节相关性。

    • 不同麻醉方式下儿童睑板腺囊肿切除术的综合疗效分析

      2018, 18(9):1723-17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0

      摘要 (1454) HTML (0) PDF 465.88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切除术的综合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霰粒肿切除手术的双眼霰粒肿患儿(4~10周岁),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全麻组,67例134眼)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72例144眼)。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心理创伤,以及术后1mo眼表健康状况、术后1a内复发率和并发症等四个方面的差异。

      结果:全麻组和局麻组患儿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全麻组患儿术中不存在疼痛,术后3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值为4.94±1.23分,低于局麻组(7.0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患儿有12例出现再次就医回避,局麻组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河高度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其睑脂性状评分也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儿囊肿复发率为6.0%,低于局麻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5%,局麻组为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患儿依从性好的基本优点。与局部麻醉下手术相比,全身麻醉术中能够进行精细操作,术后眼表健康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 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018, 18(9):1727-17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1

      摘要 (1201) HTML (0) PDF 1.70 M (1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5例112眼),给予圆头玻璃棒按摩睑板腺联合常规疗法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5例10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眼压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SⅠt、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患者OSDI、CFS、睑缘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和SⅠ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升高,但均≤21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100/1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88/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MGD能够有效改善眼表症状和睑板腺分泌功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研究

      2018, 18(9):1731-17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2

      摘要 (1295) HTML (0) PDF 444.75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11/2017-11就诊于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106例13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67眼。两组均给予热敷、按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逍遥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干眼症症状、角膜荧光染色(FL)、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OL DV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SⅠt)等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67.2%),干眼症症状、角膜F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UT和SⅠt值及SQOL DV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眼压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情况。

    • 人纤维蛋白粘合剂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2018, 18(9):1735-17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3

      摘要 (1276) HTML (0) PDF 1.78 M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与传统显微缝线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和特点。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收集2016-06/2017-09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148例148眼,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人纤维蛋白粘合剂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共74例74眼; 对照组行连续锁边缝合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共74例74眼,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患者术后1、3d,1wk,1、3、6mo时复诊,记录所有患者1wk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23±2.2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8.22±2.70min,使用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固定结膜瓣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3、7d眼部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0.62±0.69、0.34±0.50、0.16±0.37分,对照组为1.15±0.92、0.54±0.60、0.18±0.38分,术后1wk内眼部疼痛逐渐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同时间点比较,术后1、3d观察组的患者眼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2.22,均P<0.05),术后7d时无明显差异(t=-0.22,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2.7%,对照组术后复发4眼,复发率为5.4%,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mo,观察组患者术后5眼(6.8%)发生并发症; 对照组6眼(8.1%)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2,P>0.05)。

      结论:使用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翼状胬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术后反应轻,移植物脱位少,术后无需拆线,效果更好。

    • 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

      2018, 18(9):1739-17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4

      摘要 (1088) HTML (0) PDF 419.53 K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对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5-01/2017-10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1例81眼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40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给予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2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通滞活络颗粒冲剂。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复视像距离及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收缩期的搏动指数以及血流速度。

      结果:观察组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患者的有效率为92%(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0/41,P<0.05); 观察组治愈时间≤2wk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的复视像距离均明显缩短(P<0.01),且观察组复视像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两组治疗后的搏动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

      结论: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对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定位弧定制镜片在角膜塑形镜中的应用

      2018, 18(9):1742-17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5

      摘要 (1472) HTML (0) PDF 657.00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定位弧定制镜片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首次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验配案例共84例165眼,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76眼为定位弧定制镜片,对照组46例89眼为标准镜片,对照两组在戴镜1mo时裸眼视力、角膜地形图与角膜上皮状况。

      结果:在戴镜1mo时,观察组73眼、对照组83眼共156眼(94.5%)结果良好,观察组3眼、对照组6眼共9眼(5.5%)评估不佳,需继续观察或重新验配。在各项评估中,观察组74眼、对照组85眼共159眼(96.4%)裸眼视力达到或接近最佳矫正视力; 观察组73眼、对照组84眼共157眼(95.2%)角膜地形图为可接受或接近完美;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角膜上皮损害。采用定位弧定制镜片在裸眼视力、角膜地形图和角膜上皮三项评分中均优于采用标准镜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令人满意,配戴定位弧定制镜片在戴镜1mo评估中优于标准镜片。

    • 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2018, 18(9):1746-17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6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97.02 K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及维持术后眼位稳定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0-01/2015-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资料完整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42例,按术后是否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分为治疗组(术后采用DV-100诊疗系统的三级视功能训练光盘针对双眼情况行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光盘训练)和对照组(术后未行干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1a的斜视度数和双眼视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双眼视功能和眼位情况的差异。

      结果:术后6mo,1a,治疗组的眼位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1a,治疗组的三级视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通过手术获得眼位正位后,其双眼视功能可有一定程度恢复。术后通过视知觉学习,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以更快、更好地促进患者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从而获得立体视觉,可以更好地稳定眼位,有利于减少术后眼位回退。

    • 儿童盲和低视力的病因与屈光状态及远用助视器康复研究

      2018, 18(9):1750-17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7

      摘要 (1181) HTML (0) PDF 409.97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盲和低视力的病因、屈光状态、屈光矫正和配用光学远用助视器矫正后的视力情况。

      方法:选取2015-12/2018-04我科门诊接诊及盲校筛查的6~16岁低视力儿童和盲童212例422眼,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和屈光状态,对部分患儿进行屈光矫正和光学远用助视器验配矫正,分析矫正后视力情况。

      结果:儿童盲和低视力病因以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病为主,本组病例中先天性白内障是首位原因(19.3%),低视力屈光不正以轻中度远视和近视多见(65.3%),屈光矫正后脱盲率(26.4%)和脱残率(14.6%)均低于联合远用助视器验配矫正后的脱盲率(58.3%)和脱残率(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儿童盲和低视力病因复杂,应加强预防和筛查工作,低视力儿童应常规进行屈光矫正并配合使用远用助视器矫正,以利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2018, 18(9):1753-17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9.48

      摘要 (1092) HTML (0) PDF 457.34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血透对患者眼部供血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长期在我院进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于血透前5min及血透后5min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渗透压,及在血透前1h与血透后1h测量眼压,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的EDI深度扫描,比较血透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

      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血透后的血浆渗透压较血透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P<0.01); 眼压较血透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 血透后脉络膜厚度变薄,各测量点(中心凹下、距中心凹鼻侧及颞侧上方及下方1、3mm)与血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透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眼压升高,脉络膜厚度变薄,将影响眼部供血,提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应调节渗透压梯度,加强眼部评估及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