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9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UCHL1基因多态性中的S18Y异构体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2019, 19(10):1633-16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1

      摘要 (976) HTML (0) PDF 379.68 K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酯酶L1(UCHL1)的基因多态性异构体S18Y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白内障组(242例)和正常人组(144例)血液中UCHL1基因,测序后分析S18Y异构体的基因频率。

      结果:UCHL1-S18Y的基因多态性在等位基因(P=0.746)和基因型频率(P=0.813)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年龄和性别作为混杂因子校正后计算UCHL1的S18Y等位基因中(腺嘌呤)A-携带者的OR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显示(腺嘌呤)A-携带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18)。

      结论:本研究提示UCHL1-S18Y的基因多态性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没有起到显著作用或者保护作用。

    • 活动性葡萄膜炎引起暂时性屈光度变化

      2019, 19(10):1637-16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2

      摘要 (1038) HTML (0) PDF 443.29 K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活动性葡萄膜炎对屈光不正变化的影响。

      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66例88眼活动性葡萄膜炎患者。受试者根据其疾病活动的解剖位置分为前、中、后和全葡萄膜炎。在活动期和静止期均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活动性前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的球镜变化导致平均 -0.25(0.77)D(95% CI: -0.5~0)的近视转变(P=0.039),在活动性中层葡萄膜炎中,平均 +0.39(0.8)D(95% CI: 0.09~0.69)的远视转变(P=0.003)。活动性中层葡萄膜炎的等效球镜的变化导致远视转变 \〖+0.43(0.94)D, 95% CI: 0.08~0.79, P=0.005\〗。柱镜仅在全色素膜炎时有明显改变 \〖-0.3(0.39)D, 95% CI: -0.58~-0.02, P=0.043\〗。在多元分析中,我们发现疾病活动过程(急性与复发)和疾病活动的解剖位置对等效球镜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3和P=0.004)

      结论:活动性葡萄膜炎对屈光度有重要影响,该变化取决于具体的炎症发生部位。

    • LASIK,SMILE和PRK的优势及适应证

      2019, 19(10):1643-16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3

      摘要 (1276) HTML (0) PDF 568.66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小切口微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临床上屈光性手术中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这三种激光视力矫正方法虽然技术不同,但成功率大致相同。至于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屈光度、个人习惯和职业因素(如运动和生活方式)。目前,LASIK屈光手术应用最广,但SMILE也在手术医生间快速推广。后者提高了术后早期的舒适感,还有视力的快速恢复,减少了伤口的愈合反应。此外,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干眼的发生率较低,因为小切口使前基质损伤小,这意味着前部角膜神经受到影响小。与LASIK和PRK相比,SMILE同样可以降低高阶像差(HOA)的形成。术后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与SMILE、LASIK、PRK方法无明显差异。但是,PRK仍然是中度到轻度手术量的最佳选择,特别是涉及薄角膜、频繁角膜侵蚀的病例。

    • >实验研究
    • BHMT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9, 19(10):1652-16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4

      摘要 (932) HTML (0) PDF 2.33 M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在同型半胱氨酸(Hcy)环境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

      方法:构建BHMT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将体外培养的HLEC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LEC; 对照组:感染了空载体的HLEC-B3,BHMT过表达组(OE):感染了过表达BHMT基因载体的HLEC-B3,均培养于10% FBS(胎牛血清)培养基+5mmol/L Hcy培养液中。应用EdU(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可见分光光度计测算谷胱甘肽(GS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PR78,Nrf2)及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表达。

      结果:BHMT过表达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增长约30.0%(P<0.05)。ROS检测显示,正常组、对照组、过表达组荧光强度分别为(89.2043±0.3511)%、(91.4502±0.0606)%、(49.5625±0.4502)%,过表达组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 GSH活性检测显示:相比于正常组与对照组,BHMT高表达组GSH活性明显上升(P<0.05);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RP78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及对照组中明显高于过表达组,Nrf2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与对照组中明显低于过表达组。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相对表达量在过表达组中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BHMT可以抑制Hcy对HLEC的氧化损伤作用,降低ROS水平,升高GSH活性,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BHMT对Hcy诱导的HLEC氧化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飞燕草素对光诱导的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9, 19(10):1657-16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5

      摘要 (921) HTML (0) PDF 4.38 M (1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燕草素(Dp)防护光诱导的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

      方法:将661W感光细胞经2 000Lx光照(48h)和/或不同浓度Dp(5、10、20μmol/L,24h)处理,分别测定细胞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TBARS)含量及抗氧化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将健康SD大鼠经3 000Lx光照(24h)和/或Dp\〖100mg/(kg·d),灌胃4wk\〗处理后,观察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和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GST)变化。

      结果: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LDH活力和TBARS含量升高,抗氧化酶系活性下降,而Dp处理能提高光照后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LDH活力和TBARS含量,提高抗氧化酶系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Dp可保护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降低视网膜组织中TBARS含量,升高SOD、GSH-Px、GST活性。

      结论:Dp可能通过调控氧化-抗氧化系统有效防护光化学因素导致的视网膜损伤。

    • 褪黑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2019, 19(10):1663-16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6

      摘要 (897) HTML (0) PDF 5.50 M (1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低剂量褪黑素组和高剂量褪黑素组,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P53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层次欠清晰,神经纤维层水肿,低剂量褪黑素组视网膜细胞分层基本分明,层间细胞排列较整齐,内外核层排列稍紊乱,高剂量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较低剂量褪黑素组进一步改善;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均不同程度改善; 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结果显示,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水平高于糖尿病组,MDA水平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高剂量褪黑素组与糖尿病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Bax、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褪黑素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 >临床论著
    • 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及其比值对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影响和定性评估

      2019, 19(10):1667-16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7

      摘要 (1789) HTML (0) PDF 2.05 M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L)与角膜曲率半径(CR)及其比值(AL/CR)对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影响,评估AL/CR比值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12/2018-12在我院首诊的3~16岁疑似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816例1 632眼,检测AL和CR,并行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

      结果:本研究纳入受检者816例,检出屈光不正者773例(94.7%),其中近视患者以7~14岁者居多(88.6%)。不同屈光度组受检者右眼AL和AL/CR比值均有差异(P<0.001)。近视和中度远视受检者的SE与AL和AL/CR比值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的受检者其SE与AL和AL/CR比值的相关性越强。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为金标准,AL/CR比值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916,准确度为89.2%,Kappa系数为0.7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

      结论:中度远视、近视、年龄越大的儿童青少年SE与AL、AL/CR比值的相关性更强,其中AL/CR比值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更高。

    • >临床研究
    • SAHS和夜间低血压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2019, 19(10):1672-16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8

      摘要 (968) HTML (0) PDF 456.06 K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及夜间低血压(NHP)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8-12我院就诊的NAION患者,其中NAION组31例,对照组31例为健康体检者。对NAION患者和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明确夜间血压情况,用Berlin调查问卷评估SAHS患病风险,用多导睡眠呼吸记录仪(Polysomnography)行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小氧饱和度(MOS)监测。根据AHI对SAHS进行诊断和分级。

      结果:NAION组有23例患者(74%)出现NHP,对照组中NHP患者为14例(45%),NAION组中NHP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0)。NAION组有22例(71%)伴有SAHS,而对照组SAHS患者为13例(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HP(OR=2.762,95% CI:1.275~3.746)、AHI(OR=2.959,95% CI:1.478~6.432)及MOS(OR=3.058,95% CI:1.734~7.743)是NAION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SAHS和NHP与NAION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SAHS和NHP的发生与进展可能有助于防治NAION。

    • >文献综述
    • 白内障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对术后屈光漂移的影响

      2019, 19(10):1676-16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09

      摘要 (1028) HTML (0) PDF 405.98 K (1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前房深度的变化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术后前房深度变化的研究有很多,本文将从白内障手术后前房深度变化,影响前房深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因前房深度变化引起的屈光漂移做一综述。

    • 视神经鞘开窗术治疗颅内高压性视神经病变的应用进展

      2019, 19(10):1679-16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0

      摘要 (1159) HTML (0) PDF 534.93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神经鞘开窗术(optic nerve sheath fenestration,ONSF),也叫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最早由Wecker医生提出。它是直接切开球后视神经鞘膜,引流颅内和视神经鞘下脑脊液,降低视神经鞘内压,保护视神经的一种手术。随着手术细节的完善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该手术安全性已明显提高。过去三十多年,该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颅内高压性视乳头水肿(包括特发性颅内高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高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颅内高压、颅内占位或肿瘤所致继发性颅内高压)和视功能损害。本文对其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本综述提示ONSF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性视乳头水肿的一种良好手术选择; 对于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颅内高压的患者,并发了视乳头水肿、视功能下降,若其他治疗方法不能及时保护此类患者的视功能时,应考虑实施ONSF,以尽力阻止或延缓视功能恶化。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 19(10):1685-16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1

      摘要 (1001) HTML (0) PDF 426.60 K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难治性致盲性眼病,给社会增加了沉重负担。NVG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视网膜缺血缺氧、炎症及外伤等。可引发其发病的疾病多达40余种,其中临床中最常见的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由于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治疗存在巨大难度。本文对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NVG的发病及治疗进行阐述,以期望可以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机制及抗瘢痕化研究进展

      2019, 19(10):1688-16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2

      摘要 (999) HTML (0) PDF 457.62 K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瘢痕化造成的滤过通道堵塞。增生的瘢痕中,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存在,并且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国内外学者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形成机制及对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2019, 19(10):1692-16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3

      摘要 (993) HTML (0) PDF 681.93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造成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有效疗法。随着病情的进展,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细胞逐渐退化,并最终引起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出现提供了可供移植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避免了免疫及伦理等问题,但仍然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和困难。

    • 蓝光损伤视网膜的机制及防护

      2019, 19(10):1696-16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4

      摘要 (1120) HTML (0) PDF 440.57 K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蓝光是自然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长主要介于400~500nm,是一种短波长光,它是高能可见光谱的一部分。蓝光损伤指的是由这一波长的辐射照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导致视网膜的损伤。可见光中蓝光对视网膜敏感性最高、穿透力最强,因而产生的光化学损伤作用最强,其中最主要损伤的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目前针对于蓝光的防护的研究已经逐步开展。本文依据现已证实的蓝光损伤视网膜的机制对其防护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LCA2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2019, 19(10):1700-17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5

      摘要 (1522) HTML (0) PDF 725.14 K (1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在婴儿早期出现严重的视力低下或丧失丧失。该疾病的LCA2型与RPE65的突变相关。既往对于LCA2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进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最成功的便是LCA2的基因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LCA2基因治疗的发展,并对既往LCA2临床试验中的注射剂型、剂量、注射方式、测量方法、治疗效果与年龄的相关性和治疗效果的稳定性进行综述,为LCA2基因治疗进入我国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临床治疗经验。

    • LASIK/PR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研究进展

      2019, 19(10):1704-17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6

      摘要 (1016) HTML (0) PDF 1.25 M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屈光不正患者数量的增加及角膜屈光手术的盛行,越来越多早期选择角膜屈光手术(LASIK/PRK)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如今面临着白内障手术,然而,用常规方法计算这部分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往往是不精确的。目前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公式过高地估计了角膜屈光力,导致人工晶状体度数矫正不足,从而出现术后的远视漂移。而传统的角膜地形图采用2.5~3.2mm范围环上的角膜计算角膜屈光力,忽略了角膜中央的真实曲率,导致角膜屈光术后尤其是偏中心切削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屈光误差。本文旨在总结LASIK/PRK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最新的误差来源以及最新计算方法,为提高屈光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选择。

    • 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

      2019, 19(10):1709-17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7

      摘要 (1456) HTML (0) PDF 622.93 K (3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非甾体抗炎滴眼液常用于眼表、眼前段及眼术后炎症的抗炎镇痛治疗。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溴芬酸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既是一种强效抗炎药,又是一种可渗透到眼部组织中的亲脂分子,从而增加作用的持续时间。溴芬酸钠滴眼液作为一种抗炎药,在治疗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后眼部疼痛及炎症方面有着广泛的全球安全记录。目前,学者还开发出溴芬酸钠滴眼液除了抗炎、镇痛外的其他眼科应用,发现溴芬酸钠滴眼液具有强效、安全且便利的特点。本文归纳了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眼科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景,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的变化与诊断新进展

      2019, 19(10):1713-17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8

      摘要 (1135) HTML (0) PDF 474.14 K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复杂结缔组织病。对该病的最早记录始于19世纪末的个案报道,1930年Sjö;gren首次提出干燥性角结膜炎,初步认识SS是一类系统性疾病。而后,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发现及唇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使SS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认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以求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由于病理机制仍不清楚,至今没有一个分类标准可以作为诊断标准使用,目前SS仍然需要眼科、风湿免疫科和口腔科的综合诊断。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和发展新型检查有望提高SS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旨在回顾SS分类标准的变化及眼科诊断方法新进展,以期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 >Meta分析
    • Rho激酶抑制剂Ripasudil治疗青光眼的Meta分析

      2019, 19(10):1717-17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19

      摘要 (1103) HTML (0) PDF 1.89 M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Rho激酶抑制剂Ripasudil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检索三个数据库(Pubmed、Web of Knowledge和CNKI),检索Ripasudil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试验,检索发表日期为2015-01/2019-04。采用眼内压(IOP)作为结局指标,WMD和95% CI评价结果,并根据青光眼类型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多种类型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全部为英文文献,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OP显著降低(WMD=-2.96,95% CI -3.48~-2.45,P<0.001)。去除导致高度异质性的文献后,亚组分析组间差异明显。

      结论:Ripasudil对降低眼压有显著作用,可用于治疗青光眼,但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治疗效果仍有差异。Ripasudil有结膜充血等副作用,但停药以后副作用消失。

    •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联用甲泼尼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Meta分析

      2019, 19(10):1722-17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0

      摘要 (1114) HTML (0) PDF 2.97 M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联用甲泼尼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效果。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Trial.gov、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9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03,收集99Tc-MDP联用甲泼尼龙治疗TAO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文献、提取数据及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文献,共6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99Tc-MDP联用甲泼尼龙与单用甲泼尼龙的临床总有效率有差异(RR=1.14,95%CI:1.03~1.26,P=0.01)。两组眼球突出度治疗有效率有差异(RR=1.28,95%CI:1.16~1.41,P<0.00001)。99Tc-MDP联用甲泼尼龙改善TAO复视症状优于单用甲泼尼龙(RR=1.64,95%CI:1.04~2.58,P=0.03)。两组治疗眼球运动障碍症状无差异(P=0.37)。99Tc-MDP联用甲泼尼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甲泼尼龙组。

      结论:99Tc-MDP联用甲泼尼龙治疗TAO优于单用甲泼尼龙,是TAO的有效治疗方法,且副作用小。

    • >临床研究
    •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

      2019, 19(10):1728-17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1

      摘要 (1052) HTML (0) PDF 2.01 M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方法:对我院35例35眼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15例,使用生物工程角膜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组有两组:对照1组10例,使用保存人角膜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对照2组10例,实施自体结膜瓣遮盖手术。随访3~20mo,观察视力、感染控制情况以及角膜透明度。

      结果:观察组15眼术后感染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除1眼在随访中发生植片混浊外,其余14眼植片均维持基本透明。对照1组,除1眼病毒性角膜炎因病毒复发导致角膜混浊外,其余9眼角膜植片维持透明。对照2组,除1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感染加重,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其余角膜溃疡瘢痕修复。

      结论:生物工程角膜是一种新型的人角膜替代材料,为解决逐年增长的角膜病患者与短缺的角膜供体之间的矛盾发挥了作用。

    •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研究

      2019, 19(10):1733-17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2

      摘要 (919) HTML (0) PDF 1.22 M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该病的特点和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回顾分析2014-08/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的患者141例,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面积(AVE)、面积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上述参数与年龄的关系,并使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 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双眼和单眼患者、不同性别患者上述参数的差异。

      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EC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AVE、SD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曲线分别为ECD=3957.33-306.62×ln(年龄)、AVE=178.77+27.39×ln(年龄)和SD=77.13×e0.013×年龄。女性患者CV显著大于男性(P=0.044)。双眼患者右眼SD和CV明显大于单眼患者患眼(P=0.037、0.028)和健眼(P=0.007、0.003),Hex明显小于单眼患者患眼(P=0.006)和健眼(P=0.009),CCT明显大于单眼患者健眼(P=0.041)。

      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尤其对SD、CV、Hex和CCT影响显著,ECD、AVE和SD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女性患者CV大于男性患者。

    • 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对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9, 19(10):1738-17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3

      摘要 (1079) HTML (0) PDF 664.96 K (1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感染性眼内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06/2019-03我院就诊的270例患者,其中116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组,154例非感染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A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

      结果: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和对照组SAA值中位数分别为14.98、2.56mg/L,两组比较有差异(P<0.001); CRP值和WBC值中位数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SAA、CRP和WBC计数诊断感染性眼内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0.638、0.618,SAA检测取Youden指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6.975mg/L,其灵敏度为63.79%,特异度为84.42%。

      结论:SAA联合CRP和WBC计数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效能。SAA可为感染性眼内炎的辅助诊断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 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曲安奈德及532nm氩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

      2019, 19(10):1741-17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4

      摘要 (931) HTML (0) PDF 502.69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曲安奈德及532nm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01/2016-08我院收治的BRVO继发ME患者80例8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532nm氩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均测定治疗前,治疗1wk,1、3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比较两组患者视力、ME及症状(视物变形、出血、渗出等)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3mo后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 观察组ME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视物变形、出血渗出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3mo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3眼,复发病例均予激光光凝治疗后改善。

      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曲安奈德及532nm氩激光治疗BRVO继发ME疗效肯定,可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促进眼底出血渗出吸收,且安全性高。

    •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2019, 19(10):1746-17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5

      摘要 (1135) HTML (0) PDF 1.82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01/2019-04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依据是否并发AION分为未合并AION组(A组,53例)和合并AION组(B组,4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C组)。检测受检者血Hcy、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和血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AION患者血Hcy水平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B组受检者血Hcy水平(13.87±5.02μmol/L)显著高于A组(11.83±3.49μmol/L)和C组(11.06±3.62μmol/L)(均P<0.05),且B组受检者HHcy发生率(36.2%)明显高于A组(11.3%)和C组(10.5%)。校正年龄、TG、LDL-C、Cr、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后,2型糖尿病合并AION患者血Hcy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517,P=0.001),与BCVA呈负相关(r=-0.353,P=0.026)。

      结论:血清Hcy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AION的发病过程,其可作为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AION的潜在靶点。

    • 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眼调节参数的影响

      2019, 19(10):1749-17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6

      摘要 (1354) HTML (0) PDF 1.35 M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眼调节参数的影响。

      方法:连续性分析2015-09/2018-03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8~15岁患者临床资料。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组为研究组,并以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及眼轴长度为匹配因素进行1:1的频数匹配同时期配戴单焦点眼镜(SVL)的近视患儿做为对照组。通过测量配镜前及配镜后1、3、6、12mo的调节幅度(AA),调节灵敏度(AS),调节滞后(LAG),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量(PRA)并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评估两组患儿配镜前与配镜后调节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近视儿童54例完成随访:研究组27例,对照组27例。各调节参数组间均无差异(P>0.05); 矫正时间对两组的各调节参数均有显著影响(FAA=4.7,FAS=5.6,FLAG=10.2,FNRA=7.06,FPRA=8.8,均P<0.05); 矫正时间和矫正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两组的调节参数均有显著影响(FAA=5.3,FAS=4.6,FLAG=11.4,FNRA=3.4,FPRA=11.1,均P<0.05)。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改善近视儿童的调节功能,这可能是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机制之一。

    • >临床报告
    • 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盲的临床观察

      2019, 19(10):1753-17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7

      摘要 (1122) HTML (0) PDF 2.46 M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角膜盲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01/2018-03行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的患者8例8眼(角膜盲),随访1a,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透明度和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术后1wk时8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0.02,复明率100%; 术后1mo时5眼患者矫正视力超过0.3,3眼患者因术前白内障影响术后矫正,视力提高到0.08~0.2; 术后1a,8眼患者原角膜盲眼植片均透明,无感染复发或继发感染情况发生。

      结论:自体角膜移植手术后角膜植片易于生长,无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治疗花费少,既可为单眼失明合并角膜盲的患者提供长期的有用视力,又可减轻其经济负担,为患者带来巨大利益。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分析

      2019, 19(10):1757-17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8

      摘要 (913) HTML (0) PDF 1.09 M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情况。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08/2018-08在我院确诊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7例217眼。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50~60岁(63眼),Ⅱ组61~70岁(107眼),Ⅲ组71~80岁(47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参数,用Zernike analysis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mm直径范围内的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球差,角膜前、后表面K值和角膜总球差,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三组患者角膜总球差平均值为0.311±0.098μm; 角膜前表面球差和总球差组间比较有差异(F=34.434、32.896,P<0.05)。角膜前、后表面K值,后表面球差与年龄无相关性(r=0.040、0.066、0.097,P>0.05),角膜前表面球差、角膜总球差与年龄呈正相关(r=0.506、0.509,P<0.05)。

      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总球差较之前的研究结果略高,角膜前表面球差和总球差与年龄呈正相关,后表面球差与年龄无关。

    •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悬吊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2019, 19(10):1761-17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29

      摘要 (1286) HTML (0) PDF 418.01 K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内悬吊固定治疗晶状体半脱位(SL)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7-12于我院就诊的SL(悬韧带断离范围≤270°)患者18例18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单襻或双襻囊袋内悬吊固定术,其中2眼同时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IOL位置、眼底情况等,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mo,BCVA(0.43±0.30)较术前(1.48±0.68)明显改善(t=7.30,P<0.01),IOP均恢复正常(≤21mmHg),IOL均处于正位,无偏心、移位。本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并发症。

      结论:单襻或双襻囊袋内悬吊固定IOL是治疗SL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保持IOL位于正常生理位置、恢复患者视功能,而且经济实用,避免囊袋张力环(CTR)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

      2019, 19(10):1764-17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0

      摘要 (1367) HTML (0) PDF 441.69 K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与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1/2018-01收治的1 36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统计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患者28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9株(25.00%),铜绿假单胞菌9株(25.00%),芽孢杆菌8株(22.22%)。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 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多见。年龄(≥70岁)、糖尿病、手术时间(≥15min)、术中玻璃体溢出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超声乳化术中高灌注压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2019, 19(10):1768-17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1

      摘要 (1212) HTML (0) PDF 423.65 K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灌注压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03/2018-10于我院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的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5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3、 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平均视敏度(MS)、平均缺损(MD)和丢失方差平方根(sLV)值的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mo BCVA、 MS明显改善,MD和sLV明显下降,眼压显著降低(P<0.001),术后3、6mo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灌注压不会对AACG患者术后视功能造成损伤。

    • 两种不同参数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9, 19(10):1771-17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2

      摘要 (1058) HTML (0) PDF 458.35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参数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分析2014-01/2018-12行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难治性青光眼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参数的不同分为低功率组(接受低功率TSCP)和常规参数组(接受常规参数TSCP),比较两组的降眼压效果、视力、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3mo两组患者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低功率组、常规参数组手术总成功率分别为87%、83%(P=1.000)。术后3mo,低功率组、常规参数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9眼(39%)、18眼(78%)(P=0.007)。术后1d低功率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参数组(P=0.007)。

      结论:低功率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常规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降眼压效果相似,但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

    • 复明片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2019, 19(10):1775-17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3

      摘要 (1172) HTML (0) PDF 421.73 K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复明片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04/2018-07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147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72眼及观察组41例75眼。对照组予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明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眼压、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12wk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94.7% vs 80.6%)比较有差异(P<0.05); 两组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治疗6wk后及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PSV、EDV及RI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 观察组PSV、ED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R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PSV、EDV及RI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复明片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眼压作用显著,同时对患者眼部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 维生素D缺乏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2019, 19(10):1779-17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4

      摘要 (972) HTML (0) PDF 420.46 K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缺乏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02/2019-02至运城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423例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ARMD家族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同时测定包括25-羟基维生素D\〖25(OH)D\〗等在内的生化指标,考察血清25(OH)D水平与各临床资料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根据ARMD患病情况,分为ARMD组(231例)和非ARMD组(192例),考察Vit-D缺乏和ARMD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血清25(OH)D水平与男性、户外光暴露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439、0.664,均P<0.01),与年龄、吸烟和饮酒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it-D缺乏是ARM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80,95%CI:1.829~2.201,P<0.01),其他与ARMD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ARMD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户外光暴露时长>5h/d,且均为ARM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营养失衡方面的Vit-D缺乏可能与ARMD发生相关,适当太阳光照射或膳食补充Vit-D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ARMD的发生发展。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视功能分析

      2019, 19(10):1783-17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5

      摘要 (996) HTML (0) PDF 471.37 K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发生及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6/2018-06于我科就诊的单眼初发NAION患者(NAION组)和与其基本资料匹配的非NAION患者(对照组)各68例68眼,检测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NAION组患者同时进行视功能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ION组患者Hcy(24.8±13.9μmol/L vs 11.1±8.2μmol/L)、血浆中总胆固醇(4.5±1.0mmol/L vs 3.8±0.7mmol/L)、甘油三酯(2.0±0.9mmol/L vs 1.5±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2.9±0.8mmol/L vs 2.3±0.5mmol/L)水平均升高(P<0.05),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下降(315.6±214.5pg/mL vs 467.9±198.2pg/mL,P<0.05),但两组患者颈内动脉阻力指数和内径无差异。NAION组患者患眼视野缺损值为16.6±7.5dB,Hcy、维生素B12、叶酸及血脂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全身疾病均不是NAION视野损害的危险因素,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和潜伏期峰值均与视野缺损值相关。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脂和低维生素B12水平是NAION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NAION的视野损害程度无关; 视觉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峰值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视野损害的程度。

    • 药物联合物理疗法治疗MGD所致干眼的疗效观察

      2019, 19(10):1787-17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6

      摘要 (1151) HTML (0) PDF 461.96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眼凝胶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的蒸发过强型干眼的疗效。

      方法:将确诊为MGD所致干眼(蒸发过强型)180例360眼患者随机分组。A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眼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 B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A、B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用棉棒挤压排出阻塞在睑板腺管内的分泌物,每周1次,连续4wk为一个疗程; 热毛巾湿热敷眼睑,水温45℃左右,每天3次,每次15min,使残留在睑板腺管内的油脂稀薄软化脂质排出。每次眼睑湿热敷完毕后,A组将左氧氟沙星眼凝胶滴入结膜囊内并涂抹在眼睑睫毛根部,B组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在眼睑睫毛根部,两组患者均滴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次。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分泌物性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评分和泪液分泌试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症状=-0.64,P症状=0.524; Z分泌物=-1.37,P分泌物=0.171; Z破裂时间=-1.06,P破裂时间=0.288; Z分泌时间=-1.06,P分泌时间=0.288)。角膜荧光染色评分:A组治愈83.3%,好转11.1%,无效5.6%; B组治愈55.6%,好转27.8%,无效16.7%; A组疗效优于B组(Z=-4.02,P<0.001)。

      结论:治疗MGD所致的蒸发过强型干眼,以物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除了患病时间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外,一般均使用左氧氟沙星眼凝胶完全能达到消炎抗菌、安全稳定、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二者药物之间在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 退翳明目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2019, 19(10):1791-17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7

      摘要 (1005) HTML (0) PDF 445.50 K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退翳明目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01/2018-01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0例98眼,按治疗方式分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4例39眼与退翳明目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46例59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UCVA、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BUT、SⅠt、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UCVA、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BUT、SⅠt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1mo,两组UCVA均改善,BUT、SⅠt均增加,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均降低,退翳明目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UCVA优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低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均P<0.05); 退翳明目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mo复发均低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P<0.05)。

      结论:退翳明目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改善翼状胬肉患者视力,减轻角膜散光,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降低复发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肯定。

    • 眼眶软组织肿瘤455例临床病理观察

      2019, 19(10):1795-17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8

      摘要 (1125) HTML (0) PDF 6.00 M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眼眶软组织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11/2018-11眼眶软组织肿瘤患者455例的病例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病理分类和少见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结果:眼眶软组织肿瘤患者455例中,良性肿瘤421例(92.5%),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258例、毛细血管瘤58例、神经纤维瘤16例、纤维瘤15例和神经鞘瘤14例; 中间型27例(5.9%),其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23例、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低度恶性黏液性神经纤维瘤2例; 恶性7例(1.5%),其中眼眶恶性SFT者2例,眼眶髓系肉瘤(MS)2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梭形细胞未分化肉瘤和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各1例。对部分病例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新抗体如STAT6和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结论:眼眶软组织肿瘤中,良性肿瘤占大部分,脉管肿瘤中的海绵状血管瘤居于首位,不乏眼眶部位少见软组织肿瘤病理学类型如Erdheim-Chester病(ECD)、砂粒体性骨化性纤维瘤(POF)、平滑肌瘤和黏液瘤等; 中间型和恶性肿瘤少见,眼眶部位SFT、MLS、梭形细胞未分化肉瘤和MS等少见的病理学类型常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新型免疫组化抗体和分子检测技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视疲劳患者近视力受损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2019, 19(10):1800-18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39

      摘要 (1252) HTML (0) PDF 463.12 K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视疲劳患者中近视力受损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7-05/2018-05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视疲劳患者51例102眼,根据日常生活近视力是否受损分为日常近视力受损组(24例)和无近视力受损组(2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常规眼部检查、主觉验光和双眼眼动参数检测。

      结果:本组患者中裸眼近视力受损者27例(53%),日常生活近视力受损者24例(47%),无最佳矫正近视力受损者。日常近视力受损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无近视力受损组,其中≥45岁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近视力受损组(P<0.01)。两组患者中≥45岁的患者NRA/PRA、水平聚散力\〖BO(40cm)\〗、水平聚散幅度(40cm)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视疲劳患者多伴有近视力受损,年龄增大、正负相对调节不平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血管成像的观察

      2019, 19(10):1805-18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40

      摘要 (1328) HTML (0) PDF 2.44 M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频域光相干断层成像(OCT)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方法:选取2018-03/12在我院确诊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患者25例25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频域OCT和OCTA检查,观察上述检查结果的图像特征。

      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25眼,频域OCT检查表现为浆液性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ED)14眼,OCTA检查示相应病变部位为低信号暗区,其旁有强信号点9眼; 频域OCT检查表现为“双层征”11眼,OCTA检查显示为网状结构的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BVN); 频域OCT检查表现为息肉样病变(polyps)12眼,OCTA检查表现为强或低信号区。

      结论:PCV患眼OCTA检查对BVN的表现更直观明显,息肉样病变表现为强或弱的信号,浆液性、出血性PED的OCT和OCTA图像均表现为低反射或低信号暗区,不具有特征性。二者显示的病变位置和形态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

    • >学术争鸣
    • 玻璃体腔注药有必要散瞳吗?

      2019, 19(10):1808-18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0.41

      摘要 (1243) HTML (0) PDF 415.63 K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玻璃体腔注药是目前眼科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但是对于注药前是否有必要进行散瞳国内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网络问卷调查,在参阅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我们的主张,玻璃体腔注药术前常规散瞳没有必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