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9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影响脉络膜厚度的因素
    周莹 葛芹玉 贾二腾
    2019, 19(12):2001-20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1
    [摘要](1381) [HTML](0) [PDF 459.58 K](1287)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眼科疾病中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以及血流与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关系。脉络膜厚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年龄,性别,眼压,屈光不正,轴长,收缩压,每日节律,身体位置,吸烟史等,脉络膜厚度异常与许多眼科疾病也显著相关。脉络膜厚度在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

    2  一种新型弱视筛查软件的有效性测评研究
    席蕾 赵峰 曾骏文
    2019, 19(12):2007-20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2
    [摘要](1035) [HTML](0) [PDF 1.80 M](1160)
    摘要: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弱视筛查软件的有效性。

    方法:2017年,在门诊招募了324名3~6岁学龄前儿童。儿童的家长独立使用弱视筛查软件判断他们是否可能患有弱视,然后所有儿童都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以眼科医生的诊断做对照,对弱视筛查软件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

    结果:共324名儿童(176名男性,148名女性)完成了整个试验流程。专科诊断了4名弱视患儿,弱视筛查软件发现了其中3名。软件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90%。专业诊断确诊一名弱视需要607美元,而软件筛查除了开发外,几乎0成本。

    结论: 本研究表明,弱视筛查软件是一种新型简单,有效且性价比高的弱视筛查手段,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

    3  DHA玻璃体注射对ARMD大鼠模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王辉 沈玲 姬翔
    2019, 19(12):2012-20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3
    [摘要](1020) [HTML](0) [PDF 4.93 M](1209)
    摘要: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玻璃体注射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DHA组(L-DHA组)、中剂量DHA组(M-DHA组)和高剂量DHA组(H-DHA组)。采用光损伤法建立干性ARMD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视网膜组织TNF-α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p-PI3K、p-Akt、Bax、Bcl-2、p-NF-κBp65和cleved-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总厚度、外核层和内核层厚度、视网膜组织p-PI3K、p-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神经节细胞层和外核层细胞凋亡指数、视网膜组织TNF-α和IL-6水平、Bax、p-NF-κBp65和cle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DHA组和H-DHA组大鼠视网膜总厚度、外核层和内核层厚度、视网膜组织p-PI3K、p-Akt和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神经节细胞层和外核层细胞凋亡指数、视网膜组织TNF-α和IL-6水平、Bax、p-NF-κBp65和cle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

    结论:DHA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ARM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4  小分子RNA干扰HIF-1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张瑞萍 刘红凌
    2019, 19(12):2017-20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4
    [摘要](982) [HTML](0) [PDF 3.60 M](114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分子RNA干扰HIF-1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siRNA-HIF-1α组、siRNA-NC组,制备糖尿病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NF-κB、IL-1、IL-6、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ET-1、vWF蛋白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siRNA-NC组和siRNA-HIF-1α组大鼠的体质量低于正常组,而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 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VD高于正常组,而siRNA-HIF-1α组低于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均P<0.05); 与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相比,siRNA-HIF-1α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NF-κB、IL-1、IL-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 与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相比,siRNA-HIF-1α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ET-1、vWF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

    结论:特异性沉默HIF-1α基因可保护DR小鼠视网膜,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5  橙皮苷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yclin D表达的影响
    刘琳琳 吴晶 王辉 刘锦荣 吴维霖 唐爱东 蒋贻平 胡成全
    2019, 19(12):2022-20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5
    [摘要](973) [HTML](0) [PDF 3.41 M](1082)
    摘要:

    目的:评价橙皮苷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周期蛋白D(cyclin D)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人翼状胬肉新鲜组织进行体外贴壁细胞常规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1.5、7.5、30.0μmol/L)和橙皮苷(24、48、64、72、96、12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筛选适宜的作用浓度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在HPF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分别采用48、72μmol/L橙皮苷和7.5μmol/L MMC作用于HPF细胞48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MMC组、48μmol/L橙皮苷组、72μmol/L橙皮苷组细胞cyclin D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02、0.60±0.03、0.54±0.02、0.45±0.07(F=73.025,P=0.001),MMC组和橙皮苷组细胞cyclin 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MMC组和橙皮苷组(48、72μmol/L)细胞cyclin 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无差异(P>0.05)。

    结论:橙皮苷能抑制翼状胬肉HPF细胞增殖,该过程与其降低cyclin D的表达有关。

    6  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郭丹 杜宁
    2019, 19(12):2026-20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6
    [摘要](910) [HTML](0) [PDF 1.37 M](1131)
    摘要: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用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各10只。模型组使用100mg/kg的生理盐水灌胃,常规用药组使用100mg/kg的依帕司他灌胃,低剂量、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分别使用100、200mg/kg白皮杉醇灌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

    结果: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Ang-1/Ang-2比值(1.76±0.05、3.16±0.09)高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1.01±0.21、2.98±0.02)(P<0.05)。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0.37±0.06ng/mL、121.89±5.45ng/mL、0.38±0.01pg/mL、7.58±0.10ng/mL、8.56±0.04μg/L、3.24±0.25μg/L、3.00±0.04μg/L)低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0.96±0.21ng/mL、140.25±8.10ng/mL、0.42±0.02pg/mL、8.12±0.09ng/mL、9.10±0.46μg/L、4.12±0.23μg/L、3.46±0.15μg/L)(P<0.05)。

    结论:白皮杉醇通过作用于Ang/Tie受体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效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且呈剂量依赖,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7  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外周血VEGF表达的影响
    李冬梅 余素英 何苗 余冬梅
    2019, 19(12):2031-20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7
    [摘要](979) [HTML](0) [PDF 457.25 K](1067)
    摘要: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9/2016-09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72例20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100眼。对照组术后采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炎症(角膜水肿、结膜充血)情况和视网膜结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MFR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IS/OS)厚度\〗,检测手术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VEGF水平。

    结果:术后7、15、30d,对照组患者炎症评分、CMT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而IS/OS层厚度均低于观察组(P<0.001)。术后15、30d,对照组患者MFRT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01)。术后30d,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明显上升,血清MDA和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

    结论:普拉洛芬能够减轻白内障术后炎症,降低外周血VEGF表达,促进视网膜恢复。

    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刘勇 郭毅 曾洪波
    2019, 19(12):2036-20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8
    [摘要](854) [HTML](0) [PDF 3.30 M](1112)
    摘要: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与正常人视盘周围血管密度(VD)的差异,并评价视盘周围VD在POAG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连续纳入2018-03/12期间在我院初诊的POAG患者60例。同时纳入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检测并比较POAG患者及正常人视盘周围V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视盘周围VD诊断POAG的效能。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OAG患者视盘周围平均VD降低(P<0.001)。POAG患者视盘周围上方、下方的VD分别为52.38%±5.31%以及52.58%±5.32%。而对照组分别为58.43%±4.11%以及58.36%±3.4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杯盘比以及POAG诊断与视盘周围平均VD呈独立相关。ROC及AUC分析结果提示视盘周围平均VD的AUC值为0.808(95%CI:0.730~0.887)。

    结论:POAG患者视盘周围VD明显变小,变小的视盘周围VD与POAG诊断存在显著相关性。视盘周围VD可作为其它常规诊断青光眼的补充手段。

    9  平面细胞极性在晶状体发育中的作用
    陈奕嘉 李金燕 欧阳帅 罗莉霞
    2019, 19(12):2041-20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09
    [摘要](1133) [HTML](0) [PDF 455.34 K](1223)
    摘要:

    晶状体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信号分子及其构成的通路网络调控。近年研究发现,平面细胞极性(PCP)信号通路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形成晶状体正常透明度和形态的基础。PCP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提供了指导意义,同时更是有望成为完善再生晶状体的新干预靶点。本文结合目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就PCP在晶状体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综述。

    10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系统治疗进展
    张雨晴 邵毅 周琼
    2019, 19(12):2045-20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0
    [摘要](1062) [HTML](0) [PDF 417.58 K](2724)
    摘要:

    葡萄膜炎是发生于眼内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中,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尽管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系统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但主要原理都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在本综述中,我们回顾了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系统治疗的历史,详细叙述了系统治疗的现状,总结了各治疗方案的利弊,同时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系统治疗进行一定的展望。

    11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易秋雪 张敬法 柳林
    2019, 19(12):2048-20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1
    [摘要](1140) [HTML](0) [PDF 496.31 K](1422)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主要的致盲疾病。DR曾被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和中低度炎症也被证实是DR的重要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内的常驻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层视网膜,负责监控视网膜内微环境变化。在异常刺激下,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与视网膜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在DR中,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关键因子或多条通路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增强,外层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引起视网膜神经元凋亡、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视力丢失。

    12  氧化应激因素在干眼中的实验研究
    林启 吴康瑞 邵毅
    2019, 19(12):2053-20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2
    [摘要](1000) [HTML](0) [PDF 421.55 K](985)
    摘要: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年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其中氧化应激因素与年龄相关性干眼关系密切。本文将基于动物实验研究,通过建立氧化应激实验动物模型,并监测眼表组织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抗氧化防御物水平,指出氧化应激在干眼中的作用。另外,一些介入性实验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能是干眼局部治疗的直接靶点。某些物质可以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达到治疗干眼的效果。近年来对氧化应激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在干眼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针对氧化应激的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1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王睿 金明
    2019, 19(12):2056-20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3
    [摘要](880) [HTML](0) [PDF 502.63 K](1078)
    摘要:

    视网膜色素变性(ren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致盲性视网膜疾病,特征性表现为夜盲、进行性视野缩窄和视力下降,眼底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和视盘蜡黄三联症。RP具有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P,ARRP)占RP的5%~20%,目前已定位43个致病基因,克隆了其中40个,并且不断有新的相关致病基因被报道。本文就近3a发现与ARRP相关的AGBL5、ARHGEF18、HGSNAT和ZNF408四个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4  Müller细胞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及愈合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张子敔 刘涛
    2019, 19(12):2061-2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4
    [摘要](930) [HTML](0) [PDF 413.21 K](1079)
    摘要: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发病原因不明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缺损。目前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已成为治疗IMH常规术式,可使大部分IMH患者达到解剖愈合,但愈合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几乎所有神经系统(包括视网膜)的损伤和疾病都伴随着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 Müller细胞是人视网膜主要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在解剖和功能上与视网膜各层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有着广泛联系,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及信息传导作用,众多研究表明Müller细胞激活并增殖在闭合黄斑裂孔(MH)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IMH形成和愈合过程及相关机制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15  真菌性眼内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进展
    陈星 杨勋
    2019, 19(12):2064-20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5
    [摘要](1237) [HTML](0) [PDF 466.12 K](2451)
    摘要:

    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预后通常较差,其药物和手术治疗目前比较混乱,一直在探索中。传统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新一代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对治疗真菌性眼内炎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真菌性眼内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16  斜视手术后立体视功能建立的影响因素
    郑雨蒙 张黎
    2019, 19(12):2068-20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6
    [摘要](1029) [HTML](0) [PDF 396.09 K](1119)
    摘要:

    斜视手术是治疗斜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改善斜视患者的外观,还能提高患者的立体视功能。斜视术后立体视的建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哪些因素影响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建立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17  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检测IOL倾斜和偏心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
    李承霖 崔红 李正日 金花 金海燕 汝新宇 邓文庆 吴成哲 李英俊
    2019, 19(12):2071-20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7
    [摘要](903) [HTML](0) [PDF 2.51 M](1066)
    摘要: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偏心和倾斜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在5.0mm模拟瞳孔直径下,采用实验室搭建的Hartmann-Shack IOL波前像差光路系统检测球面IOL Sensar AR40e、非球面单焦点IOL Tecnis ZA9003、非球面多焦点 IOL Tecnis ZM900分别在偏中心0、0.2、0.4、0.6、0.8mm,向鼻侧和颞侧倾斜5°、10°、15°、20°、25°时对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以高阶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定量成像质量。

    结果:倾斜5°以内时,Tecnis ZA9003 MTF值高于AR40e和Tecnis ZM900,而倾斜5°、10°、15°、20°时三种IOL MTF值有显著差异。Tecnis ZA9003 IOL倾斜角度与彗差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01),与球面像差无显著相关性(r=0.229,P=0.241)。偏心0.6、0.8mm时三种IOL MTF值有显著差异(均P<0.001),Tecnis ZM900偏心大于0.4mm时成像质量明显下降。

    结论:具有-0.27μm球差的非球面IOL倾斜度小于5°,偏心小于0.4mm时可获得比球面IOL更好的光学成像质量。Tecnis ZM900 IOL偏心大于0.4mm时较球面和非球面IOL的光学成像质量降低。

    18  正常人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对称性分析
    叶汉元 肖红霞
    2019, 19(12):2076-20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8
    [摘要](938) [HTML](0) [PDF 425.49 K](1201)
    摘要: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对称性,确定双眼mGCC厚度差值的临界点。

    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测236例472眼自愿接受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双眼mGCC厚度,分析双眼mGCC厚度的差异及相关性,计算双眼mGCC厚度差值的临界点。

    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右眼平均mGCC厚度为91.99±6.61μm,左眼为91.75±9.93μm; 右眼上方和下方mGCC厚度分别为92.32±6.66、91.27±8.87μm,左眼分别为92.05±6.55、91.51±6.76μm,双眼各区域mGCC厚度均相当。双眼平均mGCC厚度差值P2.5、P97.5分别为-4.82、4.36μm,上方mGCC厚度差值分别为-5.79、6.42μm,下方mGCC厚度差值分别为-7.21、6.28μm。双眼对应区域mGCC厚度均具有较强相关性。

    结论:正常人双眼mGCC厚度对称,当双眼mGCC厚度差值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认为呈不对称状态,需要警惕青光眼的发生。

    19  近视儿童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杨倩琪 廖妙云 张玉明
    2019, 19(12):2080-20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19
    [摘要](973) [HTML](0) [PDF 2.56 M](1047)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儿童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队列性研究。选取5~14岁的近视儿童患者45例89眼,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其中轻度组27眼,中度组42眼,高度组2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加强深度扫描模式(EDI-OCT)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近视各组间的SFCT变化规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SFCT分别为253.22±43.56、223.19±54.93、185.90±50.99μm(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FCT与SE、眼轴长度(A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0.430、-0.499、0.425,均P<0.001); 与K1、K2略相关(P<0.05)。近视各组间近视家族史构成比有差异(χ2=7.44,P<0.05)。

    结论:儿童近视程度越深,SFCT越薄,AL与SFCT相关性略优于屈光度,且儿童近视程度与近视家族史有关。

    20  近视人群视盘旁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邢潇英
    2019, 19(12):2084-20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0
    [摘要](1149) [HTML](0) [PDF 1.65 M](1350)
    摘要:

    目的:应用OCT研究近视人群视盘旁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形态学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近视患者61例95眼,平均年龄27.76±7.05岁; 对照组15例30眼,平均年龄28.33±3.08岁。根据屈光度将近视患者分为中低度近视组14眼(-3D≤屈光度<-6D)、高度近视组56眼(-6D≤屈光度≤-9D)和超高度近视组25眼(屈光度>-9D)。所有受试者均行标准综合验光(SE)、眼轴长度(AL)、眼压(IOP)、散瞳眼底和OCT检查。分析视盘旁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上、下、鼻、颞四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层厚度,以及视盘旁萎缩灶面积(PPA)、视盘椭圆度(OI)和视盘水平倾斜角(HOT)。

    结果:各象限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四组受试者均有差异(均P<0.01)。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和鼻侧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三个近视组(均P<0.05)。颞侧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对照组低于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P<0.001、0.002),中低度近视组亦低于超高度近视组(P=0.043); 四组受试者PPA比较有差异(P<0.001),其中超高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大于中低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均P<0.01); 四组受试者HOT有差异(P=0.020),其中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上、下象限神经纤维层厚度与OI、HOT和PPA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颞侧神经纤维层厚度与OI、HOT和PPA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近视患者平均和上、下方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颞侧变厚,鼻侧无变化。高度近视患者HOT和PPA增大,且与神经纤维层厚度有密切联系。

    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视野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王延辉 袁杰 陈莲 李晓清 姜钊 李璐希 张鹏
    2019, 19(12):2088-20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1
    [摘要](1008) [HTML](0) [PDF 1.44 M](1096)
    摘要: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患者视野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

    方法:OSAS患者74例74眼及72名健康体检者(72眼)作为对照组被纳入研究。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计检测视野敏感度(VFS),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视盘周围RNFL厚度。VFS及视盘周围RNFL被划分为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区域。按照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获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对OSAS病情进行分级。将29例轻度、25例中度及20例重度OSAS患者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区域的VFS及RNFL厚度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区域的VFS均无差异(P>0.05)。OSAS组尤其是重度OSAS患者视盘鼻侧RNFL厚度较对照组降低(P=0.04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鼻侧RNFL厚度与OSAS患者病情呈负相关(r=-0.9998,P=0.0138)。

    结论:重度OSAS可导致鼻侧RNFL厚度减少,RNFL厚度可作为评估OSAS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22  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治疗PDR及对炎症因子及ANGPTL4的影响
    程四华 童巧珍 赵艳 卓晓
    2019, 19(12):2093-20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2
    [摘要](895) [HTML](0) [PDF 451.57 K](1057)
    摘要:

    目的:探究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及对玻璃体内炎症因子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1/2018-12我院收治的行PPV治疗的PDR患者90例9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VC)将患者分为PPV组和IVC辅助PPV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mo内的BCVA(LogMAR)及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VCH)发生率; 测定两组患者玻璃体中IL-6、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及ANGPTL4的含量。

    结果:IVC辅助PPV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需用电凝笔的出血)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术后硅油填充率均显著优于PPV组(P<0.05); 术前两组患者BVCA无差异(P>0.05),术后1、3mo时两组患者视力显著好转,术后各时段IVC联合PPV组BCVA值显著低于单纯PPV组(P<0.05); POVCH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玻璃体中IL-6、IL-10及CR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ANGPTL4含量显著升高(P<0.05)。

    结论:PPV术前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DR,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视力的康复,并减轻玻璃体中炎症反应,增加ANGPTL4的含量。

    23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
    李蓓 李东豪 胡利 闻毅颐
    2019, 19(12):2097-21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3
    [摘要](1212) [HTML](0) [PDF 452.43 K](1049)
    摘要: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蠕形螨睑缘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对照1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眼膏治疗,对照2组给予茶树油眼膏治疗。治疗30d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拔睫毛螨虫计数及裂隙灯下观察临床体征评分。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蠕形螨计数均有差异(P<0.01),症状总评分差值有差异(F=20.05,P<0.01),体征总评分差值有差异(F=8.10,P<0.01)。

    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疗效显著,茶树油清洁湿巾具有便携、易保存、不易变质的特点。

    24  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与眼睑熏蒸按摩治疗MGD相关干眼的疗效对比
    戴鹏飞 李颖 田芳 王玉倩 倪珊珊 王洁
    2019, 19(12):2101-21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4
    [摘要](1316) [HTML](0) [PDF 2.89 M](1520)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眼睑熏蒸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8-03/08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73例146眼MGD相关干眼患者,试验组38例76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wk 1次,共3次)。对照组35例70眼给予眼睑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天熏蒸、清洗睑缘,连续5d,第5d进行睑板腺按摩,间隔2wk后再次重复治疗,共3次)。本研究时间共12wk,记录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4、7、12wk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测量(NITMH)、睑板腺缺失积分(MGS)、睑板腺分泌物评估(MGYSS)等数据,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二者的疗效对比。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wk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试验组在治疗后4、7、12wk时,除NITMH、MGS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试验组于首次治疗后疗效指标持续好转,于第12wk时疗效最佳,而对照组于首次治疗后第7wk疗效最佳,之后疗效减弱。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及眼睑熏蒸按摩两种治疗方式均对MGD相关干眼治疗方便、安全、有效,且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疗效及维持时间优于眼睑熏蒸按摩治疗。

    25  FS-LASIK和SMILE术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变化的比较
    张亚丽 徐湘辉 刘蕾 李招娜
    2019, 19(12):2107-21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5
    [摘要](1000) [HTML](0) [PDF 516.41 K](1099)
    摘要:

    目的:分析并比较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11/2017-09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FS-LASIK组)和SMILE手术(SMILE组)的近视患者各60例60眼,术前和术后3mo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前表面6、7、8、9mm直径范围Q值和角膜前表面像差。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各直径范围Q值均无差异; 术后3mo,均明显高于术前,且FS-LASIK组患者角膜前表面6mm直径范围Q值明显高于SMILE组(0.89±0.43 vs 0.47±0.32,P<0.05)。术前,两组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和角膜球差均无差异; 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也无差异,但FS-LASIK组患者角膜球差高于SMILE组(0.43±0.23μm vs 0.31±0.11μm,P<0.05)。

    结论:FS-LASIK和SMILE术均改变了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均向正值方向变化,且SMILE术对角膜前表面Q值和角膜像差的改变均小于FS-LASIK术。

    26  东莞地区近视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扶城宾 何瑞霞 杨洁 谢砺颖
    2019, 19(12):2111-21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6
    [摘要](1472) [HTML](0) [PDF 873.79 K](1123)
    摘要: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7-01/12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青少年儿童757例,通过查阅角膜塑形镜在院病历以及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进行回访,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纳、总结,分析配戴者的复查情况及坚持戴镜情况,从而掌握东莞地区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

    结果:入选病例757例,其中男363例,平均年龄11.66±2.256岁,女394例,平均年龄11.96±2.206岁,总体平均年龄11.82±2.234岁,男生与女生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5,P>0.05)。教育阶段、就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对复查依从性和坚持戴镜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区域、家庭经济情况、塑形前后视力、控制近视效果对复查依从性和坚持戴镜依从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阶段、就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与复查依从性和坚持戴镜依从性有相关性(P<0.05)。

    结论:东莞地区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依从性与教育阶段、就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相关,为提高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依从性,规范验配、规范护理、规范宣教、按时复查和定期回访至关重要。

    27  眩光和对比敏感度在不同程度近视青年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
    刘晓哲 徐兵 孙中洋
    2019, 19(12):2115-21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7
    [摘要](984) [HTML](0) [PDF 886.80 K](1008)
    摘要:

    目的:探讨眩光光晕和对比敏感度在不同程度近视青年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03/2019-03于我院就诊的18~39岁近视患者156例156眼,其中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SER)>-6.00D\〗49眼,中度近视组(-3.00D结果:高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低度近视组患者眩光光晕大小(106.27±25.89、103.81±31.41、102.87±32.24arc min)无明显差异(F=0.297,P=0.825),且三组患者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眩光光晕大小与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P>0.05),与1.1、2.2、3.4、7.1c/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均呈负相关(rs=-0.302、-0.308、-0.383、-0.257,均P<0.01)。

    结论:近视眼眩光光晕大小与近视程度无关,与中、近中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呈负相关。

    28  Peters异常PITX2及PAX6基因型表型分析
    孟永 卢国华 谢阳 孙新成 黄丽琴
    2019, 19(12):2118-21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8
    [摘要](794) [HTML](0) [PDF 2.99 M](1061)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人Peters异常(PA)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Peters异常患者PITX2及PAX6基因变异情况。

    方法:选取2016/2019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5例Peters异常患者,并收集详细的相关临床资料。征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同意后抽血制备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致病基因PITX2及PAX6的编码区及其临接内含子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筛查中国人群Peters异常患者PITX2及PAX6基因变异,异源双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HA-SSCP)的方法对突变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及80例正常对照进行验证; 分析比较国内已报道的Peters异常患者PITX2及PAX6基因突变并研究其相关表型。

    结果:Peters异常患者15例PITX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发现了1种新PITX2的突变c.296delG(P.R99fsx56),导致该基因的功能异常,分析突变患者临床特征,该患者右眼诊断为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左眼诊断为Peters异常。而家系成员中该患者父母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同突变,故此突变为新生突变。PAX6基因突变筛查未能发现突变。

    结论:PA患者15例中检测到1个新PITX2基因突变,丰富了PITX2基因突变频谱,进一步明确了PA合并ARS眼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种少见眼病的临床诊断和发病原因提供了依据。

    29  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任嘉薇 刘秋平 高宁 秦莉 李晶明
    2019, 19(12):2123-21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29
    [摘要](936) [HTML](0) [PDF 4.22 M](1151)
    摘要:

    目的:探讨智能手机自带的图像及视频采集功能配合裂隙灯检查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利用手机支架将智能手机与裂隙灯显微镜一侧目镜相连接,通过调节裂隙灯光带配合前置镜、三面镜、房角镜的使用获取清晰图片或动态视频,然后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微信等软件,将影像资料传输给眼科规范化培训医师进行学习与交流,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功能配合裂隙灯检查所获得的照片及动态视频能够清晰地显示眼部组织及病变特点; 影像资料的快捷传输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受到教育,及时互相交流; 与传统裂隙灯检查教学方式相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及学习效率。

    结论:手机支架购买方便,简单易得,高像素的智能手机普及广泛,成像质量完全可以满足临床教学需要且丰富了临床教学资源; 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功能配合裂隙灯检查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

    30  共焦显微镜观察慢性角膜水肿患者角膜各层形态特点
    苏云娟 陈铁红 申海静 陈雪 刘冰洋 韩旭 李峥
    2019, 19(12):2127-21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0
    [摘要](876) [HTML](0) [PDF 7.59 M](1206)
    摘要:

    目的:应用活体共焦显微镜(IVCM)观察慢性角膜水肿患者角膜各层形态特点。

    方法:使用IVCM观察不同病因的慢性角膜水肿的患者21例21眼,并与5例拟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正常角膜进行对照。

    结果:IVCM观察到所有慢性角膜水肿患者角膜上皮层均可见大泡,表现为黑色、圆形、边缘清晰。18眼(86%)上皮细胞出现高反射的无细胞结构的片状区域和瘢痕。12眼(57%)患者中央区角膜上皮下未发现神经纤维,9眼(43%)患者中央区角膜上皮下神经平均密度显著降低。所有患者Bowman膜(BZ)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除了瘢痕外,BZ呈分支的、细的、黑线状。13眼(62%)患者前基质表现为细颗粒或粗颗粒,且反光不同。所有患者角膜基质细胞密度降低。所有患者角膜内皮表现为正常六边形结构消失,细胞边界不清。对照组角膜正常未见上述改变。

    结论:IVCM可以用来观察慢性角膜水肿角膜各层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包括上皮瘢痕形成、上皮下神经纤维及基质细胞的减少。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日益普及,本研究支持IVCM在定量评估术前、术后角膜水肿的作用。

    31  0.01%次氯酸局部滴眼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王凡 郭建新 李明新 王贺
    2019, 19(12):2131-21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1
    [摘要](890) [HTML](0) [PDF 2.89 M](1078)
    摘要:

    目的:评估0.01%次氯酸在细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8-08/12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30例30眼,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01%次氯酸水溶液局部滴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联合用药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05),但两组治愈率(P=0.643)、最佳矫正视力(P=0.787)无差异。两组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无差异(P=0.643)。两组均未出现角膜穿孔、角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联合用药组患者使用0.01%次氯酸滴眼无明显角膜刺激症状。

    结论:0.01%次氯酸局部滴眼能加快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愈合速度,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32  不同眼轴长度的闭角型青光眼及浅前房患者伴发晶状体半脱位对比观察
    吴岚 金小琴 梁雄姿 徐苏敏 裘俊 彭子康
    2019, 19(12):2135-2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2
    [摘要](975) [HTML](0) [PDF 1.42 M](109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眼轴长度的闭角型青光眼及浅前房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生晶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半脱位的概率是否有区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2019-03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和浅前房合并白内障患者,住院行白内障手术,分为两组,A组(眼轴<22mm)和B组(眼轴≥22mm),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计算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的比值(ACD/AL),分析UBM图像各个方位前房深度的一致性,白内障手术中记录晶状体悬韧带是否部分断裂,是否合并晶状体半脱位。

    结果:B组患者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比率高于A组(8.46%±1.44% vs 7.56%±1.51%,P<0.05)。

    结论:眼轴≥22mm时发生闭角型青光眼以及浅前房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要关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可能。

    33  房角分离或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种志荣 董娓 鲁波 段思娜 肖潇
    2019, 19(12):2139-21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3
    [摘要](812) [HTML](0) [PDF 438.85 K](1017)
    摘要:

    目的:分析房角分离或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Phaco)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3-03/2018-02期间收治的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108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房角分离术联合Phaco组(A组,50例54眼)和小梁切除术联合Phaco(B组,46例54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手术失败率、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2mo,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且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B组眼压明显低于A组(P=0.004),而最佳矫正视力低于A组(P=0.012)。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比术前明显加深(P<0.01),但两组间无差异(P=0.231)。末次随访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组间无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P=0.022),且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手术失败率(P=0.243)和术后复发率(P=0.113)无差异。

    结论:房角分离联合Phaco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和小梁切除联合Phaco手术具有相似疗效和安全性。前者更容易获得较好视力,手术时间短,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而后者手术失败率和复发率较低,更适合慢性PACG患者。

    34  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张剑 齐艳秀 宿星杰 王玉清
    2019, 19(12):2143-2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4
    [摘要](1012) [HTML](0) [PDF 454.77 K](1093)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5-09/2017-04我院收治的NVG患者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31眼)和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1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和术后视力、视野、并发症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逐渐降低,术后7d,1、3mo时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视力和视野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7% vs 71%,P=0.013)。随访期间,A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均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能有效降低并维持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35  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高荣玉 于春霞 黄旭东 徐鑫彦
    2019, 19(12):2147-21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5
    [摘要](1010) [HTML](0) [PDF 402.48 K](1076)
    摘要:

    目的:观察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辅助下25G光纤内照明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5-03入院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术前散瞳后前置镜、三面镜检查裂孔定位不明确,术中25G套管穿刺光纤内照明,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顶压查找裂孔,进行微创巩膜外加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第1wk,1、3、6mo各随访1次,采用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记录视力、眼压,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裂孔封闭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41例41眼一次性复位,复位率为95.3%。1例1眼患者视网膜未完全复位,视网膜下积液残留,加压嵴位置欠佳,再次巩膜外加压手术复位; 1例1眼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裂孔,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完全复位。

    结论:对于术前检查裂孔不明确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可以做到微创、定位准确,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36  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分析
    张丹 赵军 张娟美 田春柳 季亚男 张琳琳
    2019, 19(12):2150-21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6
    [摘要](873) [HTML](0) [PDF 1.33 M](1088)
    摘要: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比较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与健康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7-12/2019-05在我院确诊的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GO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各31例62眼(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球突出度、EDI-OCT等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LCV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血管层厚度(MCVT)的差异。

    结果:两组受检者等效球镜度数、BCVA、眼轴均无明显差异,但GO组受检者眼压(17.22±2.67mmHg)、眼球突出度(15.44±0.92mm)、SFCT(315.79±14.99μm)、LCVT(234.66±14.90μ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35±1.54mmHg、12.90±1.00mm、239.00±12.67μm、159.16±13.30μm)(均P<0.05),而两组受检者MCVT无差异(81.13±7.46μm vs 80.13±7.63μm,P>0.05)。

    结论: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SFCT、LCVT增厚,MCVT无明显变化,提示应用EDI-OCT测量SFCT和LCVT对于评估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7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周真宝 庄静宜 陈焓 刘显勇 李清煌 卓楠
    2019, 19(12):2153-21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7
    [摘要](856) [HTML](0) [PDF 508.30 K](935)
    摘要: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TDROP)的相关性,评估其预测TDROP发生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7-01/2018-12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早产儿386例,出生体质量<1 500g,分析其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是否吸氧、Apgar评分、是否试管婴儿、是否双生、有无合并新生儿肺炎及出生后1~4wk的体质量增长速率等与TDROP的相关性。将入组患儿分为无ROP组298例和TDROP组8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DROP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确定临床诊断临界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对TDROP的预测价值。

    结果:两组患儿出生体质量(t=2.264,P=0.024)、出生胎龄(t=3.158,P=0.002)、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t=3.517,P<0.001)、是否吸氧(χ2=20.5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β=0.699,P=0.016),出生胎龄(β=-0.631,P=0.039),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β=-0.636,P=0.039),是否合并吸氧(β=-1.542,P<0.001)与TDROP显著相关,其OR(95%CI)分别为2.013(1.140~3.553)、0.532(0.292~0.970)、0.529(0.289~0.969)和0.214(0.113~0.404)。进一步分析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10,诊断临界值为4.14g/d,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65.9%。

    结论:出生体质量是TD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2wk体质量增长速率与TD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对其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38  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翟阿萍 田瑾
    2019, 19(12):2157-21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8
    [摘要](994) [HTML](0) [PDF 405.24 K](1030)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6-06/2018-1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眼压及手术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患者159眼中49眼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为30.8%。性别及年龄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699、0.416)。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与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及术后玻璃体出血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后玻璃体出血是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后玻璃体出血密切相关。

    39  慢性泪囊炎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最佳时机探讨
    龙正勤 冯新程 冉建川 黄丽
    2019, 19(12):2160-21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39
    [摘要](914) [HTML](0) [PDF 416.98 K](99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的最佳时机。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4/2016-10于我院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43例143眼,根据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50例50眼术后导管留置6wk,B组患者57例57眼术后导管留置9wk,C组患者36例36眼术后导管留置12wk。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视力、溢泪和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拔管当天,A组和B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和93%)优于C组(39%)(均P<0.0167),但拔管后3mo,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6%、51%、36%)、视力、溢泪发生率(46%、53%、56%)均无明显差异。拔管后随访6mo,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4%、7%、19%)无明显差异(P=0.056),但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高于A组(4%)和B组(7%)(均P<0.0167)。

    结论:慢性泪囊炎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6wk或9wk临床获益优于12wk,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40  三种置管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效果比较
    张玲
    2019, 19(12):2163-21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40
    [摘要](923) [HTML](0) [PDF 433.79 K](984)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7/2018-06在我院诊治的108例10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泪道逆行置管术36例36眼,B组行双套环顺行置管术36例36眼,C组行泪道U形置管术36例36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B组为94.4%,C组为97.2%(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高于B组的5.6%,高于C组的2.8%(P=0.010); A组泪道阻塞复发率为9.1%,高于B组的5.9%,高于C组的5.9%(P=0.029)。

    结论:泪道逆行置管、双套环顺行置管、泪道U形置管用于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疗效均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泪道阻塞复发较少,但泪道逆行置管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泪道U形置管术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41  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黄瑞尧 邓哲 黄靓 李万鹏 殷玲利 郑卫国
    2019, 19(12):2167-21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41
    [摘要](913) [HTML](0) [PDF 396.27 K](996)
    摘要:

    目的:探讨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16-01-01/2018-12-31我院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A组153例184眼术中应用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B组138例160眼术中应用泪道支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6mo的泪道通畅和流泪改善情况,A组总有效率为90.2%(166眼),B组为82.5%(132眼),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重度并发症者6眼(3.3%),B组重度并发症者20眼(12.5%),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较应用泪道支架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

    42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表和泪膜的影响
    刘兴亮 张丽霞 罗鑫
    2019, 19(12):2170-21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2.42
    [摘要](1158) [HTML](0) [PDF 408.91 K](1215)
    摘要: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及眼表不适症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18岁近视患者69例138眼,其中使用框架眼镜者31例,使用角膜塑形镜者38例。分别于戴镜1、3、6、12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Oxford法),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

    结果:与框架眼镜组和戴镜前比较,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OSDI评分升高,TBUT和NIBUT均降低,且戴镜6、12mo时角膜塑型镜组患者眼表染色评分均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0.05),但戴镜前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导致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轻度升高,影响泪膜稳定性,应加强眼表和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随访,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