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自体血清滴眼液对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

      2019, 19(4):527-5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1

      摘要 (1491) HTML (0) PDF 434.88 K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滴眼液对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例40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每例患者随机选取一眼作为研究组应用20%含自体血清的人工泪液,另一眼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泪液。PRK 术中,40眼均于角膜表面居中放置直径8 mm的酒精储槽, 20%的酒精作用20s。术后每天观察直到角膜上皮愈合后,分别于1mo,6mo,12mo进行随访。上皮愈合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并记录裸眼视力(UCVA),显然验光和混浊度。

      结果:两组间术前小瞳检影结果无明显差异。术后1d,2d,3d,研究组平均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研究组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上皮缺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皮完全愈合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约0.7d(3.15±0.366d vs 3.85±0.587d, P=0.00)。

      结论:研究表明,应用自体血清滴眼液,通过加速角膜上皮愈合和减轻疼痛,从而缩短视力恢复时间,降低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不适、混浊度和感染风险。

    • 眼前节OCT在闭合性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2019, 19(4):533-5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2

      摘要 (1018) HTML (0) PDF 3.54 M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闭合性眼球损伤患者眼前节病变的检测能力。

      方法:这是一项观察性横断面研究。2010-01/2015-07,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连续招募了16名闭合性眼球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评估、非接触眼压测量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采用SD-OCT检查所有损伤眼的前段。两名患者双侧眼外伤,接受双侧SD-OCT检查。记录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状体的OCT表现,并与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所纳入的18眼均合并前房积血,且前房积血至少占前房容积的三分之一。16眼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和OCT检查中发现角膜水肿和角膜上皮损伤。OCT检查检出Descemet膜脱离(n=7),房角退缩(n=6),晶状体半脱位(n=3)和虹膜根部离断(n=3)。

      结论:SD-OCT能鉴别闭式眼球损伤的特征,而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则看不到这些特征。在闭合性眼球损伤中,SD-OCT可能优于临床检查。

    • 伴有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下直肌麻痹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

      2019, 19(4):538-5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3

      摘要 (972) HTML (0) PDF 9.09 M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描述伴有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单纯下直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2018-07伴有明显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下直肌麻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面转程度的变化借助骨科量角器来检查,垂直、水平斜视度变化通过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来测量,旋转斜视度变化通过眼底对眼球客观旋转状态评估。下直肌缩短术是主要治疗方案。

      结果:在15例研究对象中,有13例行下直肌缩短术或者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术后疗效好,下直肌运动不足明显改善,眼球运动协调,以面转为主的代偿头位消失,垂直、水平、旋转斜视得到矫正; 并得出:每缩短1 mm下直肌可矫正1.54±0.93°内旋斜视。而行下斜肌断腱术治疗的垂直斜视度小的患者,面转改善不理想,仍遗留眼球运动不协调。

      结论:先天性单纯的下直肌麻痹以面转代偿头位为主,下直肌缩短术治疗效果好,轻度的过矫及欠矫不影响手术疗效。

    • >实验研究
    • 阿柏西普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影响

      2019, 19(4):547-5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4

      摘要 (1012) HTML (0) PDF 2.34 M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膜K+通道的影响。

      方法:人Müller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DMEM培养基培养)、高糖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实验组(高糖DMEM培养基和100μmol/L 阿柏西普处理)。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K+浓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üller细胞caspase-3蛋白水平。

      结果:Müller细胞培养48h后呈现谷氨酰胺合成酶(GS)阳性,纯化度在90%以上。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高糖组、实验组K+相对浓度分别为(2.14±0.44)%、(23.11±4.39)%、(5.20±0.9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73.24±4.13)%、(85.22±5.3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3±1.91)%、(26.73±3.14)%、(16.63±2.73)%(均P<0.05)。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Müller细胞内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5); 与高糖组Müller细胞相比,实验组Müller细胞内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阿柏西普可抑制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膜K+通道,抑制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增殖。

    • VEGF和CCR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9, 19(4):551-5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5

      摘要 (1032) HTML (0) PDF 4.17 M (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纳入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患者18例18眼,术中取翼状胬肉组织; 行巩膜扣带环扎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例14眼,术中取鼻侧球结膜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的组织学差异,采用免疫化学法分析VEGF和CCR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VEGF和CCR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正常结膜组织相比,翼状胬肉组织上皮层明显增厚,基质层组织排列紊乱,且VEGF(0.69±0.0875 vs 0.05±0.0024)和CCR3(0.45±0.0248 vs 0.03±0.007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水平约为正常结膜组织的12倍(12.33±2.84 vs 1.00±0.08),CCR3 mRNA的表达水平约为正常结膜组织的160倍(159.60±34.15 vs 1.00±0.09)。

      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CCR3表达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发展。

    • >临床论著
    • 角膜保护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的影响

      2019, 19(4):555-5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6

      摘要 (1191) HTML (0) PDF 476.51 K (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角膜保护剂(2% HPMC)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将我院2017-03/2018-0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107眼)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HPMC组和平衡盐溶液(BSS)组,HPMC组纳入57眼,术中角膜表面均匀覆盖2% HPMC; BSS组纳入50眼,术中不断向角膜上滴注BSS。所有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7、30、60、90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并观察其变化。

      结果:白内障术后7、30、60d,与BSS组术眼比较,HPMC组术眼BUT明显延长,且CFS着色点明显减少; 术后7d,HPMC组SⅠt值明显低于BSS组,术后30、60d时HPMC组SⅠt值高于BSS组(P<0.05)。术后60d,HPMC组BUT、SⅠt、CFS结果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BSS组BUT、SⅠt、CFS结果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2% HPMC对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有一定保护作用,术后60d泪膜稳定性各项指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有晶状体后房型IOL植入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比较

      2019, 19(4):559-5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7

      摘要 (1248) HTML (0) PDF 449.93 K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PCIOL)与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83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予以PPCIOL治疗,B组予以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视力和屈光度、高阶像差变化、对比敏感度值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安全性指数高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UCVA和BCVA视力≥1.0眼数均增加,屈光度均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 术后A组明视、暗视无眩光和有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A组比较, 术后B组明视、暗视无眩光和有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均下降,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PPCIOL和飞秒激光LASIK术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但PPCIOL对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较小,在术后视觉质量方面更有优势。

    • 眼前节重建联合以增殖膜为依托的Ⅱ期后房型IOL植入术的疗效

      2019, 19(4):563-5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8

      摘要 (908) HTML (0) PDF 437.79 K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以眼前节结构紊乱重建,联合以增殖膜为依托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我院1995-09/2015-10眼球穿通伤致眼前节不同程度结构紊乱并行眼前节结构重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56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行手术包括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前粘连松解术、虹膜根部离断缝合术、后粘连松解术、瞳孔成形术、瞳孔区增殖膜造孔术和以增殖膜为依托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3~18mo。

      结果:患者156眼均手术顺利,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3眼(78.8%),其中≥0.8者17眼(10.9%),≤0.4者33眼(21.2%)。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位133眼(85.3%),稍偏离中心者23眼(14.7%); 术后8眼前房出血,其中6眼经保守治疗痊愈,2眼经原切口吸出前房血膜。5眼角膜斑翳致密,位于角膜中央者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2mo后产生排异反应,经保守治疗痊愈。全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轻微,无严重远期并发症。

      结论:在重建眼前节结构联合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在预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存在足够的增殖膜可支撑人工晶状体,而无需采用缝线固定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因缝线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发生。

    • 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2019, 19(4):567-5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09

      摘要 (1533) HTML (0) PDF 447.21 K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1+PRN和3+PRN方案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继发ME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BRVO继发ME患者共40例40眼,随机分入1+PRN组18眼和3+PRN组22眼,对比两组患者BCVA和CMT变化及平均注药次数,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治疗后6mo,3+PRN组BCVA(LogMAR)由0.86±0.22提高到0.41±0.12,CMT由517.4±75.1μm降低到280.1±41.8μm, 1+PRN组BCVA由0.79±0.20提高到0.42±0.14,CMT由472.7±80.7μm降低到271.6±39.6μm,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组间BCVA和CMT比较无差异(P>0.05)。3+PRN、1+PRN组平均注药次数分别为3.64±0.66、2.78±0.94次(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病程、基线BCVA、椭圆体带完整性表现出和良好的视力预后有关。

      结论:康柏西普1+PRN和3+PRN方案治疗BRVO继发ME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类似的疗效。

    • >Meta分析
    • 内界膜翻转填塞与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Meta分析

      2019, 19(4):571-5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0

      摘要 (1088) HTML (0) PDF 5.19 M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ILM)翻转填塞或ILM剥除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中解剖学及视力恢复疗效。

      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bas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urope PMC、Nature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09。以术后6mo为随访时间节点,观察黄斑裂孔闭合、原发性视网膜复位及BCVA情况。采用Review 5.3及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包括8项研究266眼。ILM翻转填塞在黄斑裂孔闭合率方面优于ILM剥除(RR=2.05,95%CI 1.69~2.49,P<0.00001),在原发性视网膜复位率方面无差异(RR=1.04,95%CI 0.98~1.12,P=0.21),在术后6mo两组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分别为:RR=0.44,95%CI 0.33~0.55,P<0.00001; RR=0.29,95%CI 0.10~0.48,P=0.003),两组间BCVA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存在异质性,其结论可能不稳定,尚需更多可靠数据证明。

      结论:PPV联合ILM翻转填塞在治疗高度近视MHRD患者中更有效。

    • 眼眶爆裂性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2019, 19(4):577-5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1

      摘要 (1044) HTML (0) PDF 2.32 M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结膜入路和皮肤入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及CNKI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8-05-30期间发表的关于经结膜入路和下睑缘皮肤入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术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7个队列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法表明纳入文献质量均在6分以上,Meta分析显示结膜入路组和下睑缘入路组间效应量比值比(OR)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0.74,95%CI(0.44~1.24),P=0.25)\〗。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皮肤入路和结膜入路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别不大,两种入路各有优缺点,需要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 >文献综述
    • 眼底血管病理改变特征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2019, 19(4):582-5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2

      摘要 (943) HTML (0) PDF 473.58 K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眼底血管是活体能唯一观察到的人体终末血管,许多疾病在眼底血管的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如检眼镜、眼底血管照相、激光共聚焦扫描眼底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普眼底血管成像等,如何将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准确提取,一直是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总结了眼底血管病理学改变的主要观察手段及病理改变的多种提取方法,包括眼底血管追踪法、像素分类法、匹配滤波法、阈值分割法等,并对眼底血管提取后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促进眼底血管病理特征提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以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9, 19(4):586-5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3

      摘要 (1520) HTML (0) PDF 561.53 K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当代世界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对ARMD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需求促进了多种动物模型的发展。ARM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涉及遗传、年龄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动物模型重建了ARMD的许多组织学特征,使人们对该疾病潜在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成为可能。尽管没有一种模型能复制出人类ARMD的所有表型,但可通过表达ARMD的不同特征,揭示ARMD发展过程中慢性氧化损伤、炎症、免疫失调和脂质代谢的作用。本文将对已报道的多种ARM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通过对各模型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为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相应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并提供新的造模思路。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及进展

      2019, 19(4):592-5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4

      摘要 (1092) HTML (0) PDF 431.56 K (1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糖尿病患者眼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DME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对DME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 尚在发展中的新兴治疗药物有抗VEGF DARPin设计的锚蛋白重复序列(designed ankyrin repeat proteins,DARPins)、血管黏附蛋白(vascular adhesion protein)和整合素拮抗剂(integrin antagonist)等。本文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

    • 先天性鼻泪道阻塞治疗时机及方式选择

      2019, 19(4):596-5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5

      摘要 (1029) HTML (0) PDF 434.71 K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先天性鼻泪道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LDO)是患儿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鼻泪道下端瓣膜闭塞。CNLDO现有治疗方法包括泪囊按摩、泪道探通术、硅胶管置入术、球囊扩张术、鼻腔泪囊吻合术。近来,联合使用泪道内窥镜,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疾病本身有自愈倾向,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案选择目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以便为CNLDO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 眼睑松弛症的研究进展

      2019, 19(4):600-6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6

      摘要 (1092) HTML (0) PDF 464.99 K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眼睑松弛症是一种少见的眼睑疾病,多于青春期发病,以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间断性、无痛性、无红斑形成的眼睑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为特征,导致眼睑皮肤松弛、萎缩变薄,后期并发上睑下垂、眶脂肪脱垂、泪腺脱垂、睑裂狭小等。至今其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因素有关,但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弹力纤维断裂溶解、IgA 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因此推测免疫机制、炎症反应对疾病的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临床分期,目前有口服药物、手术两种治疗方式。

    • 弱视治疗新进展

      2019, 19(4):604-6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7

      摘要 (1544) HTML (0) PDF 492.39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双眼异常交互作用或形觉剥夺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值的疾病,可导致多种视功能损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弱视治疗从传统屈光矫正加遮盖疗法演变出新的理念,即屈光矫正基础上进行遮盖疗法,辅助以视功能训练和药物疗法。且屈光矫正不再限于使用框架眼镜,还出现了角膜接触眼镜、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遮盖疗法除了使用传统眼罩,还出现了Bangerter压抑膜、角膜接触镜、LED液晶眼镜等方法。视功能训练重在提高患者三级视功能、重新激发视觉皮质可塑性,在成人弱视治疗中尤为重要。而左旋多巴和胞磷胆碱等药物可以辅助于遮盖疗法以取得更佳疗效。我们应在众多方法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组合、个性化疗法,为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

    • >临床研究
    • 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

      2019, 19(4):609-6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8

      摘要 (1260) HTML (0) PDF 472.41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应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测量区域折射型(SBL-3)和衍射折射型(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2017-03/2018-04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7例47眼。根据植入MIOL的不同分为SBL-3组(22例22眼)和SN6AD1组(25例25眼)。术后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并采用OQAS检查客观视觉质量。

      结果:术后3mo,SBL-3组患者裸眼中视力优于SN6AD1组\〖0.14(0.04,0.26)vs 0.26(0.12,0.40),P<0.05\〗,客观散射指数\〖2.52(2.35,3.86)vs 1.89(1.39,2.28)\〗和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2.47±0.88D vs 1.25±0.70D)均显著高于SN6AD1组,MTF-cut/off、SR及模拟对比度视力均显著低于SN6AD1组(P<0.01)。

      结论:SBL-3和SN6AD1 MIOL植入术后患者均能够获得较好的主观视觉质量,但OQAS系统能够反映二者产生的客观视觉质量差异。

    • 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分析

      2019, 19(4):614-6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19

      摘要 (1234) HTML (0) PDF 475.08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中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行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患者30例60眼,按照术前屈光度分为中度近视组(<-6.00D),高度近视组(-6.00~-10.00D)和超高度近视组(>-10.00D),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CCT、眼压、眼轴、术后残余角膜基质厚度情况。

      结果:本组屈光回退率为8.6%(60/700眼)。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mo屈光回退量分别为:1.31±0.15、1.76±0.23、2.53±0.35D(P<0.05)。三组患者屈光度:术后6mo(-0.82±0.21、-1.03±0.27、-1.57±0.52D)与术前(-4.87±0.97、-7.46±1.03、-10.32±2.01D),术后1mo(+0.49±0.22、+0.73±0.17、+0.95±0.15D)均有差异(P<0.05)。三组CCT:术后6mo(499.80±33.78、458.89±36.93、451.93±24.52μm)较术前(523.80±23.00、527.24±25.47、525.80±22.36μm)减少(P<0.05),较术后1mo(487.92±38.13、440.65±33.92、429.35±20.14μm)增加。三组患者术后6mo眼轴(25.25±0.30、26.52±0.62、28.63±0.21mm)与术前(25.13±0.54、26.13±0.54、28.03±1.04mm)比较无差异(P>0.05),但三组间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分别为332.27±21.87、292.71±22.71、273.38±20.99μm(P<0.05)。三组患者术后6mo角膜曲率、眼压无差异(P>0.05)。

      结论: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与术前屈光度有关。高度近视和超高度近视可能因眼轴进行性增长发生屈光回退,中度近视可能因术后基质修复引起角膜厚度增加和角膜曲率变化发生屈光回退。

    • 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创面的修复作用

      2019, 19(4):619-6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0

      摘要 (925) HTML (0) PDF 4.94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

      方法:选取2015-10/2016-03于我院行角膜异物剔除手术的患者92例11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体血清滴眼。手术前后,采用AS-OCT观察角膜创面情况。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泪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

      结果:术后1wk治疗组患者治愈率(96.4% vs 78.2%)和术后2d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率(98.2% vs 8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泪液中TNF-α和IL-6(51.47±7.83、5.29±1.67ng/L)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2±18.12、13.95±3.44ng/L)。术后治疗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4±0.6d)较对照组(2.2±1.3d)明显缩短。术后1wk,AS-OCT图像显示治疗组修复后的角膜基质形态更加接近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自体血清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对角膜基质具有良好的修复功能。

    •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2019, 19(4):623-6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1

      摘要 (1305) HTML (0) PDF 555.83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2016-06/2017-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0例83眼,按植入的IOL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37眼,植入多焦点IOL)和对照组(28例46眼,植入单焦点IOL)。术后3mo,观察裸眼视力,使用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视觉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术后视觉干扰症状、脱镜率及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观察组和对照组裸眼远视力(0.095±0.031 vs 0.078±0.025)无差异(P=0.273),但观察组患者裸眼中、近视力均优于对照组(0.146±0.043 vs 0.537±0.102,0.165±0.048 vs 0.754±0.150,均P<0.05); 两组患者MTF cut-off和对比度视力无差异,但OSI(2.64±0.68 vs 1.52±0.47)和客观调节幅度(2.91±0.71D vs 1.32±0.41D)均有明显差异(P<0.01); 观察组脱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 vs 7%,P<0.05),但两组术后视学干扰症状发生率和满意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

      结论:区域折射多焦点IOL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脱镜率,且满意度高。

    • 白内障术前应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的疗效观察

      2019, 19(4):626-6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2

      摘要 (1191) HTML (0) PDF 499.34 K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前应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PI)在结膜囊作用不同时间,观察PI的消毒效果,以及对结膜囊菌群、眼表的影响,筛选PI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06/2017-06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70例270眼,根据用药浓度(5、1、0.5g/L)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0眼。根据不同作用时间(30s,1、2min)进一步随机分配各个亚组,每亚组各30眼。患者按分组情况进行术前PI结膜囊冲洗,并于冲洗前后进行结膜囊细菌样本采集,比较PI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菌群变化和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同时比较术前3d与术后1、3d,1wk,1、3mo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变化,观察PI冲洗结膜囊对眼表的影响。

      结果:(1)结膜囊菌群变化:PI冲洗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共12种,其中革兰氏阳性菌9种,革兰氏阴性菌3种; PI冲洗后结膜囊细菌培养共4种,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2)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的比较:PI冲洗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15眼,冲洗后细菌培养阳性5眼,PI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眼数减少(P<0.05)。(3)安全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术眼均未发生眼内炎,除0.5g/L、30s组及5g/L、2min组外的所有组别,BUT均在术后3mo恢复术前水平。0.5g/L、30s组BUT术后1mo就恢复到术前水平,5g/L、2min组BUT至术后3mo仍未恢复至术前; 所有组别CFS均在术后1mo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0.5g/L PI结膜囊冲洗30s能有效减少结膜囊细菌,较其他作用时间和浓度组对眼表的损伤更小,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消毒是安全有效的。

    • 肝硬化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2019, 19(4):631-6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3

      摘要 (1074) HTML (0) PDF 3.55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改变。

      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将2015-01/2018-03我院肝硬化患者84例168眼和健康人50例100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其中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代偿期组34例68眼,肝硬化失代偿期组50例100眼。采用OCT对所有受检眼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采用EDI-OCT行脉络膜厚度扫描,以Bruch膜强反射线到脉络膜巩膜交界面强反射线的垂直距离作为脉络膜厚度。分析三组受检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

      结果:三组受检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体积无差异(P>0.05)。三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38.50±70.44、357.00±89.16、319.53±74.37μm(P>0.05)。三组间中心凹鼻侧脉络膜厚度有差异(P<0.05); 肝硬化失代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鼻侧脉络膜偏厚(P<0.05)。

      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健康者中心凹鼻侧脉络膜偏厚,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无明显差异。

    • 石河子地区儿童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和致盲因素分析

      2019, 19(4):636-6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4

      摘要 (920) HTML (0) PDF 430.24 K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眼外伤致伤原因及致盲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163例眼外伤患者(14岁以下)的年龄、性别、致伤物、眼别、眼外伤分类、并发症,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采用OTS评分比较与预后视力是否相关。

      结果:眼外伤男女比为3.79:1; 学龄儿童7~10岁最多见; 就诊时间≤24h内最多见。性质主要为闭合性眼外伤; 受伤原因主要为跌倒撞击伤; 类型主要是钝挫伤; 受伤环境多发于居民区及附近; 最常见并发症为前房积血、外伤性白内障。将入院视力按≥0.05分组,其中就诊时间、外伤性质、并发症、受伤类别、手术有差异,并发症为独立影响因素[OR=2.708,95%CI(1.285~5.705)]; 将治疗后视力是否提高分组,其中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外伤性质、并发症有差异,性别、年龄、就诊时间为独立影响因素,就诊时间的OR值为2.895,95%CI(1.296~6.465)。

      结论:眼外伤是儿童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但预防可以降低绝大多数眼外伤的发生。

    • 低出生体质量儿3~6岁时屈光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9, 19(4):641-6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5

      摘要 (1650) HTML (0) PDF 393.94 K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3~6岁时的屈光状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于2018-03/06期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8所幼儿园低出生体质量儿144例作为研究组; 按照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相同幼儿园正常出生体质量儿1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屈光状态和眼球生物计量指标,并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等效球镜度数的相关因素。

      结果:各年龄段儿童中,研究组球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均低于对照组,角膜曲率高于对照组,且仅5~6岁儿童中两组之间眼轴长度和柱镜度数有明显差异(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质量儿等效球镜度数=-10.491-0.442×年龄+0.765×胎龄+5.860×出生体质量-1.529×眼轴+0.547×角膜曲率(R2=0.823,P<0.001)。

      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3~6岁时近视性屈光不正和散光的趋势高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其屈光不正与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眼轴、角膜曲率关系密切,需提早监测和干预。

    • 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稳定性及高阶像差分析

      2019, 19(4):644-6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6

      摘要 (1347) HTML (0) PDF 698.44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稳定性及对高阶像差的影响。

      方法:观察采用ICL V4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17例34眼)和全飞秒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照组18例34眼)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术后1d,1wk,1、3mo UCVA、BCVA、球镜(SE)、柱镜(CE)、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总高阶像差(RMS)、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彗差的差异。

      结果:术后1、3mo研究组SE、CE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 RMS、彗差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mo球差、水平彗差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稳定性,对术眼高阶像差影响小。

    • >临床报告
    • 圆锥角膜行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微结构的变化

      2019, 19(4):649-6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7

      摘要 (797) HTML (0) PDF 14.21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进展期圆锥角膜行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6-02/2017-02于我院行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1例15眼,分别于手术前后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微结构变化。

      结果:术后早期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显著减少或消失; 角膜前基质呈蜂窝状,几乎无典型的角膜基质细胞,术后3mo基质细胞开始出现,术后12mo基质细胞数量几乎恢复到术前水平,但角膜上皮下神经仍稀疏,未达到术前水平; 术后后部角膜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大小及形态未受影响。

      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微结构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上皮下神经纤维和前基质细胞,但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呈逐渐减弱趋势。

    • 不同程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综合治疗

      2019, 19(4):654-6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8

      摘要 (1069) HTML (0) PDF 417.60 K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效果及临床转归。

      方法:收集我院2017-11/2018-02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5例85眼,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11项综合措施治疗,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应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8mo,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最终疾病转归。

      结果:真菌性角膜溃疡平均住院时间12d,85眼中有79眼(93%)治愈, 好转5眼(6%),无效1眼(1%)。

      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据病变深度及范围分别行角膜清创术、碘酊烧灼术、羊膜移植术、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等综合方法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留及恢复视力。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黄斑水肿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9, 19(4):657-6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29

      摘要 (971) HTML (0) PDF 395.06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黄斑水肿患者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1/12在本院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30眼,手术前后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中央角膜厚度,使用角膜内皮计数仪测量患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

      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wk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551.68±12.80、552.06±13.22、552.49±13.83μm(P>0.05)。术前和术后1d,1wk,3、6mo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51.03±287.55、2563.79±292.34、2543.32±282.41、2526.18±280.24、2519.60±279.89个/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50.23±7.51)%、(50.93±8.23)%、(50.60±7.91)%、(50.40±7.50)%、(50.93±8.19)%,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一种安全的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在注射后6mo内对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 OPD-Scan Ⅲ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术前对角膜散光标记的准确性

      2019, 19(4):660-6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0

      摘要 (1067) HTML (0) PDF 410.91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OPD-Scan Ⅲ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术前对角膜散光标记的准确性。

      方法:于2017-01/2018-05选取白内障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观察组采用OPD-Scan Ⅲ标记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及术后IOL轴位偏差度。

      结果:术后3mo,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0.56±0.29、0.58±0.27D)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裸眼视力(0.12±0.09、0.11±0.08)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mo,两组患者IOL轴位偏差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OPD-ScanⅢ与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术前标记角膜散光同样精准,且无创伤性。

    • 近5a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2019, 19(4):663-6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1

      摘要 (840) HTML (0) PDF 924.83 K (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5a内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诊治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于我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诊断“视网膜静脉阻塞”为检索词查阅病历信息管理系统,就其相关住院诊治情况作统计分析。

      结果:5a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住院患者共351例,住院次数473人次,伴随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常见; 住院天数各年度间有差异,2017年较前明显缩短。5a间RVO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BRVO较CRVO的发病趋势增加明显,2017年两种疾病的发病比率与各年度间均有差异(P<0.005)。RVO主要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注药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案。5a内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的注射率有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2013年的低注射率; “1+PRN”的注射方案多于“3+PRN”。

      结论:近5a BRVO较CRVO的增长趋势更明显,激光联合“1+PRN”的玻璃体腔内注药方案是我院RVO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分析

      2019, 19(4):667-6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2

      摘要 (954) HTML (0) PDF 1.99 M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膜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视功能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 2016-01/2017-12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0例30眼进行临床研究,排除手术禁忌,采用25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观察术前、术后1wk,1、3mo患者的BCVA、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BCVA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术前的BCVA显著低于术后3mo(P=0.011),术后3mo BCVA与术前BCVA显著相关(r=0.610,P<0.01),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999)。手术前后BCVA与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无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变化,患者视功能与脉络膜厚度也无明显相关性。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ARMD的疗效分析

      2019, 19(4):671-6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3

      摘要 (1067) HTML (0) PDF 455.66 K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于2014-03/2017-12收治的213例345眼湿性ARM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6眼176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107例169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脉络膜厚度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BCVA、黄斑中央区厚度(CMT)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第3次注射后的BCVA优于对照组,且CMT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6mo的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mo(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7%、7.7%(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注射曲安奈德的效果同样好,不仅可以改善和稳定患者视力,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中央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 YAG激光联合RS引流管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2019, 19(4):675-6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4

      摘要 (974) HTML (0) PDF 404.53 K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YAG激光联合RS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1在我院行激光联合引流管置入治疗的250例泪道阻塞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术后疗效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

      结果: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9%; 病程(OR=8.654,95% CI:3.740~20.023)、泪道冲洗频率(OR=3.480,95% CI:2.128~5.691)、泪道阻塞长度(OR=0.518,95% CI:0.238~1.131)、拔管时间(OR=0.386,95% CI:0.237~0.628)以及首次手术(OR=14.717,95% CI:10.798~20.059)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YAG激光联合RS引流管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显著,早期治疗、避免多次手术、术后适度冲洗泪道、控制拔管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疗效。

    • 两种新型断裂泪小管吻合装置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2019, 19(4):679-6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5

      摘要 (842) HTML (0) PDF 946.84 K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基于新型断裂泪小管吻合装置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下泪小管断裂病例80例80眼,以新型泪小管吻合装置的两种探针行泪小管吻合术,其中观察组以弹性猪尾探针行双泪道置管,对照组以直探针行单泪道置管,评估两种术式的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为12.1±3.7、28.9±5.6min,对照组为21.2±5.5、34.4±6.8min(t=8.68、3.95,均P<0.05)。术后3mo时观察组的泪道解剖成功和功能成功为40眼(100%)和38眼(95%),对照组为40眼(100%)和39眼(98%); 术后12mo时观察组为35眼(88%)和36眼(90%),对照组为33眼(82%)和36眼(90%)(P>0.05)。术后观察组有4例泪溢和5例泪道狭窄,对照组有4例泪溢、7例泪道狭窄、5例皮肤瘢痕、2例置管移位和1例眼睑松弛(P>0.05)。两组术中的泪道探通率均为100%,且无假道形成。

      结论:采用弹性猪尾探针行双泪道置管和直探针行单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各有优势,均为临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四种手术入路对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响

      2019, 19(4):683-6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6

      摘要 (996) HTML (0) PDF 4.08 M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外侧入路、皮肤入路及外侧联合内侧结膜入路对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视力、肿瘤残余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4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30例,经结膜入路)、B组(34例,经外侧入路)、C组(27例,经皮肤入路)及D组(23例,经外侧联合内侧结膜入路),比较四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肿瘤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四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无差异(P=0.918)。A组、B组、C组及D组患者术后肿瘤残余率分别为0、2.9%、3.7%、0(P>0.05)。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244)。

      结论:根据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适应证,合理选择微创手术入路均可有效维持正常视力水平,且安全性均一致。

    • 使用内窥镜辅助眼眶骨折手术的疗效

      2019, 19(4):687-6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7

      摘要 (970) HTML (0) PDF 399.30 K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眼眶骨折手术整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6-08期间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800例800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4眼行鼻外径路手术,纳入对照组; 446眼行内窥镜辅助下眼眶骨折手术,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复视分级、眼球凹陷改善情况,并评估患者术后随访对颜面部外形美观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90.4%(P>0.05); 两组患者术前复视分级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复视0级患者占70.9%,对照组占66.7%(P>0.05); 术后6mo观察组复视0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 76.0%,P<0.05)。术前组间眼球内陷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 术后1mo眼球内陷深度≤1cm者:观察组占89.5%,对照组占85.9%(P>0.05); 术后6mo, 眼球内陷深度≤1cm,观察组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8%(P<0.05)。 术后6mo时观察组对颜面部外观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94.6%(P<0.05)。

      结论:内窥镜技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手术中可有效改善复视及眼球内陷情况,且长远疗效较好,术后恢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 切开式重睑术后眼表泪膜变化的研究

      2019, 19(4):690-6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8

      摘要 (878) HTML (0) PDF 2.28 M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式重睑术前后眼表泪膜的变化。

      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10/2018-07在我科行切开式重睑术者17例34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14d,1、3mo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羊齿状结晶试验(TF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表泪膜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1、7、14d眼部不适感较术前加重,OSDI评分高于术前(P<0.001),术后1、3mo眼部不适感较术后1、7、14d明显缓解,OSDI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增多(P=0.008),术后7、14d,1、3mo角膜荧光色染色与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1、7、14d时SⅠt值明显增高(P<0.001),术后1、3mo时SⅠt值与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1d结膜杯状细胞个数较术前下降(P<0.001),余各时间点结膜杯状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术后BUT、TFT值与术前无差异(P>0.05)。

      结论:切开式重睑术后早期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刺激症状,角膜、结膜上皮受到损害,拆除缝线后,随着眼表微环境的重新建立,术后1mo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

      2019, 19(4):694-6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39

      摘要 (1086) HTML (0) PDF 433.50 K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上睑提肌缩短术(LS)和额肌筋膜悬吊术(FMFS)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12于我院住院手术的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45例188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S组(55例71眼)和FMFS组(90例117眼)。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2mo,LS组和FMFS组的手术效果\〖满意率(20.0% vs 32.2%)、基本满意率(70.9% vs 60.0%)、不满意率(9.1% vs 7.8%)\〗无明显差异(U=-1.415,P=0.147),但年龄<5岁的患者中FMFS组满意率高于LS组(32.0% vs 8.7%),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有明显差异(U=-2.244,P=0.025)。本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1~15d,其中结膜脱垂仅发生于LS组(11例11眼),眼睑血肿仅发生于FMFS组(4例4眼),暴露性角膜炎、睑内翻倒睫、睑缘畸形、睑球分离在两组患者中均有发生。

      结论:LS术和FMFS术对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均有良好的矫正效果,FMFS术在5岁以下患者中手术满意率更高。

    • 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2019, 19(4):698-7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40

      摘要 (1204) HTML (0) PDF 393.87 K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术后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等效球镜、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无差异(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SE较术前降低(P<0.01),虽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但术后1mo与术后1a等效球镜几乎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33±0.67,手术有效性为1.32±0.69。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

      结论: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视力稳定。

    • ICL术前四种仪器与量规测量角膜直径的对比

      2019, 19(4):701-7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41

      摘要 (1297) HTML (0) PDF 427.88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眼前节分析仪(Wavelight)、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LS900)及AS-OCT与量规测量角膜直径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5-06/2018-01拟于本院行ICL V4c矫正屈光不正患者89例177眼,ICL植入手术前分别用Wavelight、IOL Master、LS900测量角膜横径(WTW),用AS-OCT测量房角之间的距离(ATA),也就是从内部测量角膜横径,然后显然验光及散瞳验光,第2d用量规测量角膜直径并做比较,以量规测量值输入厂家公式计算ICL直径,并做植入。用OCT检查术后3mo拱高等参数。

      结果:Wavelight、IOL Master、LS900测量WTW平均值分别为12.45±0.73、11.96±0.39、11.92±0.36mm,用AS-OCT测量ATA平均为11.80±0.44mm。量规测量WTW为11.49±0.30mm,量规测量值均比四种仪器测量值小(P<0.01)。LS900测量值比IOL Master小(P=0.098),可相互替代,其他仪器之间均有差异(P<0.01)。以量规测量值为基础计算的ICL V4c直径平均为12.77±0.37mm,植入术后3mo用OCT检查拱高为537.41±181.22μm。

      结论:四种仪器测量角膜直径值可做参考; 以量规为基础计算的ICL术后拱高是理想的; 在设计ICL大小时,量规是理想的测量角膜直径的工具,不可替代。

    • 五种检查仪器对角膜水平直径测量的对比分析

      2019, 19(4):704-7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4.42

      摘要 (1135) HTML (0) PDF 4.53 M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五种角膜直径测量方法对角膜水平直径测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方法:纳入2018-02/03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行双眼ICL植入的患者25例50眼,术前分别采用规尺、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IOL Master500、眼前节OCT和UBM 5种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比较5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结果:规尺、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IOL Master500、眼前节OCT和UBM测量的角膜水平直径分别为11.54±0.30、11.77±0.33、11.98±0.33、11.63±0.35、11.53±0.34mm(P<0.05),q检验结果显示规尺法与UBM法、眼前节OCT法,UBM法与眼前节OCT法测量的WTW值之间均无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五种检查方法测量值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发现,规尺与SIRIUS、UBM、眼前节OCT检查值的95%LoA上下限绝对值均≤0.50mm。

      结论:五种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结果,规尺与SIRIUS,UBM和前节OCT的结果可以互换,其他结果不能互换。IOL Master500测量值最大,不宜作为测量角膜水平直径大小的诊断依据,其他测量设备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实践。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