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9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基于ICCC模型以社区参与为主预防DR致盲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2019, 19(9):1449-14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1

      摘要 (1136) HTML (0) PDF 876.90 K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实施的基于ICCC模型以社区参与为主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致盲的综合干预进行效果。

      方法: 共470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以卫生机构主导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盲,研究组接受基于ICCC模型重新设计的以社区参与为主的综合干预。在干预前的和干预1a后的调查中分别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盲所需具备的知晓知识、正确的信念和采取的行为(KAP)进行了测量以评价不同干预策略的效果。使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评价干预效果情况,使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对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基线调查中235名病人进入对照组,235名病人进入研究组。在终末研究中对照组208名病人,研究组216名病人接受了调查。研究组在终末研究中关于糖尿病致盲及预防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期望行为采纳率均比基线调查有显著提高,同时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别、受教育水平和糖尿病病程是预防糖尿病盲的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 研究组别和受教育水平是预防糖尿病盲所采纳的期望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在预防糖尿病盲的眼健康管理策略中以社区参与为主的综合管理方法比传统的管理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 PAX6基因突变的鉴定与中国家系无虹膜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前诊断

      2019, 19(9):1457-14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2

      摘要 (821) HTML (0) PDF 2.70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1个中国无虹膜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家系的基因缺陷及产前诊断。

      方法:收集1个患有无虹膜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国家系,从外周血中提取整个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直接测序法,分析人类配对盒基因(PAX6)的编码序列。妊娠18wk时对孕妇进行羊膜穿刺术,并根据突变筛查结果进行遗传学分析。

      结果:无虹膜患者在PAX6的第5外显子中存在杂合缺失突变(c.113_129del GGCCGTGCGACATTTCC, p.Arg38ProfsTer12),该患者同时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具有相同的突变,易患先天性无虹膜症,经产后随访证实。

      结论:在中国先天性无虹膜患者中发现了PAX6基因缺失突变,为人类PAX6等位基因变异数据库提供了更多的文献资料,为产前诊断提供了分析依据。

    • >实验论著
    • 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葡萄糖关键代谢酶的表达

      2019, 19(9):1462-14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3

      摘要 (864) HTML (0) PDF 1.81 M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糖关键代谢酶在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HLEB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含葡萄糖5mmol/L)、氧化应激组(采用含H2O2 200μmol/L的DMEM培养液培养)、高糖诱导组(采用含葡萄糖30mmol/L的培养液培养),培养24h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活力及6种葡萄糖关键代谢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柠檬酸合成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高糖诱导HLEB3细胞凋亡,高糖诱导组(63.43%±3.40%)细胞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0%±0.00%)和氧化应激组(91.90%±5.11%),且高糖诱导组细胞6种葡萄糖代谢关键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均P<0.05)。

      结论:高糖可以诱导HLEB3细胞葡萄糖关键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降低,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活性。

    • 大黄素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2019, 19(9):1466-14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4

      摘要 (1047) HTML (0) PDF 1.78 M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分为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各8只,正常组10只。大黄素组采取大黄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采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大鼠角膜炎症指数、病理学特征,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APK、NF-κB蛋白。

      结果:大黄素组大鼠角膜炎症指数、角膜炎症细胞计数、TNF-α、IL-6、ICAM-1水平、MAPK、NF-κB蛋白低于模型组,PPAR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大黄素通过调控PPAR、MAPK、NF-κB蛋白,改善TNF-α、IL-6、ICAM-1炎症因子水平,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大鼠起到抗炎作用。

    • >实验研究
    • OCTA分析埃罗替尼对小鼠角膜厚度的影响

      2019, 19(9):1470-14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5

      摘要 (1084) HTML (0) PDF 469.48 K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埃罗替尼对其的影响。

      方法:随机均分20只小鼠为埃罗替尼组和PBS组,制备埃罗替尼滴眼液,分别应用埃罗替尼滴眼液和PBS,于每日8:00、12:00、16:00和20:00对2组小鼠点眼。在点眼前、点眼后1、2、3wk应用OCTA测量角膜17个区域的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

      结果:点眼前埃罗替尼组与PBS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比较无差异(均P>0.05); 点眼后第2wk,埃罗替尼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的17个区域中M、T5、IT5、I5、IN5、N5、T6、IT6、I6、IN6、N6区域与PBS组相比均明显增厚(均P<0.05)。第3wk,埃罗替尼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17个区域与PBS组相比均明显增厚(均P<0.05); 埃罗替尼组和PBS组经处理2、3wk后,各组间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相比有差异(均P<0.05); 通过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变化趋势分析,埃罗替尼组与PBS组均有差异(均P<0.05)。

      结论:利用OCTA可以发现埃罗替尼具有使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增厚的作用,且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多,其效果越明显。

    • >临床论著
    • 不同人工泪液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的效果

      2019, 19(9):1475-14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6

      摘要 (1027) HTML (0) PDF 431.81 K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02/2018-01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使用人工泪液种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乙二醇组、聚丙烯酸组及玻璃酸钠组。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7、14、30d时临床症状评分、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结果:术后14、30d时玻璃酸钠组干眼症状评分、Schirmer Ⅰ情况及BUT显著优于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P<0.05); 术后30d时玻璃酸钠组患者染色评分及泪膜成像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均可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临床症状,改善泪膜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可能更具优势。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

      2019, 19(9):1479-14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7

      摘要 (1107) HTML (0) PDF 420.75 K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与切削深度、等效球镜度、有效光区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7-08/11我院行SMILE手术的近视或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1例61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6mo做频域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RTvue-OCT),对患者的角膜上皮厚度测量,研究手术前后角膜不同部位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与切削深度、等效球镜度、有效光区的相关性。

      结果:术前三个区域(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周边区)的角膜上皮厚度均无差异(P>0.05); 与术前基础值比较,术后1wk,1、6mo该三个区域的角膜上皮厚度均增厚(P<0.05)。三个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值从角膜中央区到周边区呈现递减的趋势,即角膜上皮增厚的形态呈凸透镜的形态。中央区和旁中央区角膜上皮的增厚和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呈正相关,但与有效光区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SMILE术后角膜不同区域上皮厚度均增加,增厚值与治疗的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呈正相关。

    • >文献综述
    • 多模式成像在匍行性脉络膜炎中的应用进展

      2019, 19(9):1483-14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8

      摘要 (1083) HTML (0) PDF 474.44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匍行性脉络膜炎(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以视盘周围青灰色或灰黄色的地图状病变为特征。病因不清,脉络膜毛细血管炎可能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根据眼底表现可分为视盘周围型、黄斑型、变异型SC。由于SC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且与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结核、视网膜弓形虫病和脉络膜缺血等表现类似,所以对不具有典型眼底改变的SC诊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及光相干断层扫描等多模式影像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SC的早期诊断、评估病变范围、活动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且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至关重要。

    • 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

      2019, 19(9):1488-14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09

      摘要 (952) HTML (0) PDF 443.13 K (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现有多种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过程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以适应针对CNV过程不同研究要点的需求。例如针对CNV过程中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VEGF164 RPE65转基因、Tet/VMD2/VEGF等; ApoE过表达小鼠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自发性CNV形成机制的重要模型; 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化相关的Ccl2/Cx3cr1缺陷小鼠;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吻合过程可见于SOD1-/ -老化、Vldlr -/-定向突变等; 继发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见于Cp-/-Heph-/Y敲除小鼠等。这些基因工程小鼠的主要优点为诱导快,发生时间短; 与CNV病理生理学关联强,可比较CNV各种生物学成分,便于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 与人类CNV关联密切,为人类CNV治疗评估提供研究手段等。但其也有不足,如诱导率低、发生CNV眼的百分率低、面积小; 常发视网膜增生性瘤性病变,对CNV研究造成了一定干扰。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型并适当修改相应实验参数。

    • 强脉冲光缓解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机制探究

      2019, 19(9):1492-14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0

      摘要 (1074) HTML (0) PDF 445.70 K (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与近眼睑处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如眼红斑痤疮等)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是红斑痤疮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患者在接受IPL治疗时干眼的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IPL缓解干眼的可能机制,并讨论其合理性。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度近视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2019, 19(9):1495-14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1

      摘要 (998) HTML (0) PDF 420.15 K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前,近视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疾病,其发生多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引起。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的、由单个碱基的改变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多态性。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相关基因位点上的SNPs的变化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视相关基因的SNPs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联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近视病因和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3D打印在眼科血管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2019, 19(9):1499-15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2

      摘要 (1018) HTML (0) PDF 450.22 K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多,为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作为一种数字化制造技术,3D打印在对眼科疾病的评估、研究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的生物材料、细胞、组织和器官在眼科逐渐投入应用并引起重视,同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和打印技术的进步,3D打印与各种医学成像技术结合使眼部血管可视化,有助于眼科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本文主要对3D打印在眼科血管性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共焦显微镜在角膜病变中应用的新进展

      2019, 19(9):1503-15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3

      摘要 (890) HTML (0) PDF 476.57 K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CM)检查作为一种“活体组织学检查”方法,以其实时、无创、快速、高清的特点,在角膜生理、病理研究及疾病诊断、病情评估、随访等方面显示出优越性,已在眼科临床及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CM在感染性角膜疾病、变性性角膜疾病及全身疾病所致角膜病变中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micro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9, 19(9):1507-15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4

      摘要 (957) HTML (0) PDF 465.98 K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力丧失。DR中血管的变化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毛细血管的细胞损伤和病理变化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导致DR并发症的发生。microRNAs(miRNAs)是调节细胞因子表达的关键因子,在视网膜细胞的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microRNAs水平的改变在DR患者血管变化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microRNAs通过激活新生血管形成通路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视神经损伤后视觉功能重塑的研究进展

      2019, 19(9):1512-15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5

      摘要 (903) HTML (0) PDF 862.15 K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以及颅脑损伤导致的视觉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人们尝试对神经的可塑性作用机制进行阐明,并通过视觉经验、电流刺激、代偿性眼球运动训练及压力疏导等方法来激活或活化“休眠”细胞及视觉传递,并构建自组织映射模型对视觉重塑效果进行预估。

    • 血红素加氧酶-1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2019, 19(9):1516-15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6

      摘要 (918) HTML (0) PDF 458.38 K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体内分布最广泛的抗氧化酶之一,可催化血红素代谢为胆绿素、铁离子、一氧化碳,最终发挥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在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中,HO-1表达上调保护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同时其过表达与眼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HO-1及其代谢终产物与眼科疾病的关系联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eta分析
    • 青光眼术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分析

      2019, 19(9):1520-15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7

      摘要 (1111) HTML (0) PDF 6.45 M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青光眼术后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的疗效进行系统性评价。

      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数据库,纳入2015-01/2019-02关于青光眼术后采用NGF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提取与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计患者513例。疗程结束后,其中5项研究进行了视力检测,6项研究进行了眼压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0.10,95%CI(-0.05,0.25),P=0.19; MD=-0.90,95%CI(-1.92,0.11),P=0.08\〗; 5项研究进行了视野检测,3项研究进行了图像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P100波潜伏期、P100波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2.49,95%CI(-4.02,-0.96),P=0.001; MD=-12.13,95%CI(-17.30,-6.97),P<0.001; MD=1.34,95%CI(0.93,1.74),P<0.001\〗。

      结论:NGF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眼压降低的效果不明显,但对改善视野、VEP P100波潜伏期、P100波振幅的作用明显,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 >临床研究
    • Centurion主控液流系统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

      2019, 19(9):1525-15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8

      摘要 (1050) HTML (0) PDF 404.80 K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于2018-10/12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Emery核硬度分级Ⅱ~Ⅳ级)患者133例133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主控液流系统,对照组采用重力液流系统。术中记录累积释放能量(CDE)、抽吸时间(AT)、灌注液用量(EFU),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和中央角膜厚度(CCT)。

      结果:术中试验组患者的CDE、AT、EFU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ECD均较术前轻度减少,CCT均较术前轻度增加,但两组间均无差异(2056.06±308.10cells/mm2 vs 1997.26±297.55cells/mm2,532.75±12.02μm vs 531.02±13.00μm; 均P>0.05),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结论:Centurion主控液流系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维持恒定的眼内压,有效提高了前房稳定性,比传统重力液流系统更加安全高效。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

      2019, 19(9):1528-15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19

      摘要 (1241) HTML (0) PDF 451.65 K (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5-07/2018-07收治的94例94眼白内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47眼,对照组47例47眼,观察组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超声乳化时间较对照组短,超声能量、术中超声乳化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及术后7d前房闪辉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术后3mo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两组BCVA、UCVA无差异(P>0.05),术后3mo观察组BCVA及UCVA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无差异(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明显,能减少超声累积释放能量,减轻角膜内皮损伤,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安全性高。

    •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和角膜曲率的研究

      2019, 19(9):1532-15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0

      摘要 (906) HTML (0) PDF 852.50 K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者的眼轴和角膜曲率,角膜曲率使用K1与K2的平均值Km来表示。采用偏相关分析对AL、Km与年龄的关系进行评估,与年龄相关的参数使用逐步多元回归进行曲线拟合。比较双眼患者、单眼患者患眼及健眼的AL和Km差异,并对比男性与女性患者AL和Km的不同。

      结果:患者的AL与年龄呈正相关(r=0.250,P=0.001),得到AL=20.85+0.96×ln(年龄)的拟合曲线,而患者的Km与年龄无相关性(r=-0.024,P=0.759)。男性和女性患者的AL无明显差异(P=0.495),但女性患者的Km大于男性患者(P=0.018)。双眼患者的AL与单眼患者患眼的AL无差异(P=0.159),但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P=0.033)。双眼患者的Km与单眼患者患眼、健眼的Km均无差异(P=0.483、0.176)。

      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AL发育,尤其对于双眼患者,其AL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 尚未发现对角膜曲率的影响,但女性患者的角膜曲率大于男性患者。

    • 曲安奈德在合并NPDR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19, 19(9):1536-15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1

      摘要 (1170) HTML (0) PDF 11.86 M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合并NPDR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行后筋膜囊下注射TA,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检查对黄斑区术前术后的分析比较,研究曲安奈德对黄斑水肿的干预及预防作用。

      方法:在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选取我院合并NPDR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后筋膜囊下注射TA 40mg,对照组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术前、术后观察BCVA、IOP、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

      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的BCVA均有差异(P<0.05); 术后1wk时,对照组的SFCT比试验组增厚(t=2.165,P<0.05); 术后2wk时,两组间CMT、SFCT均有差异(P<0.05); 术后1mo时,两组间BCVA、CMT均有差异(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的IOP无差异(P>0.05)。对于术后发生DME,试验组、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11%。

      结论:NPDR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行后筋膜囊下注射TA,可能对DME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 单眼视野损伤程度对青光眼患者双眼视野的影响

      2019, 19(9):1542-15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2

      摘要 (949) HTML (0) PDF 402.10 K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单眼视野丢失严重程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野缺损的影响。

      方法:根据双眼单眼视野缺损的阶段,将120例青光眼患者和30例健康参与者分为正常、早期、中度或重度四个阶段。通过整合视野和Esterman双眼视野评估确定双眼视野。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单眼和双眼视野参数。

      结果:对于一只眼睛处于正常或早期阶段而另一只眼睛处于严重阶段的患者,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分别为-2.8±1.1、-5.5±1.9dB,以及Esterman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9.1%±1.7%和95.6%±4.7%。当双眼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损伤(中度/中度,中度/重度或重度/重度)时,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低于-6dB,中度/中度和中度/严重损伤组Esterman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4.2%±6.0%、94.3%±4.9%,但当双眼处于重度损伤阶段时,Esterman的平均得分迅速从大于90%下降到68.4%±26.3%。

      结论:如果一只眼睛处于正常或早期阶段,双眼视野可以保持相对完整。当双眼进展到中度或重度阶段时,通过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测量的双眼视野缺损是显著的,并且仅当双眼进入严重阶段时才检测到显著的Esterman双眼视野缺损。

    • 两种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2019, 19(9):1546-15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3

      摘要 (828) HTML (0) PDF 453.75 K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10于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其中30眼实施UCP(UCP组),20眼实施睫状体冷冻术(冷冻组)。术后随访3mo,观察患者眼压,评估眼球疼痛等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UCP组术后1d,1wk,1、3mo平均眼压分别为29.27±10.40、23.87±8.61、25.27±9.95、23.70±10.06mmHg,与术前眼压(43.97±10.39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1); 冷冻组术后1d,1wk,1、3mo平均眼压分别为22.15±7.78、20.80±8.44、22.50±7.12、24.20±8.43mmHg,与术前眼压(47.30±8.53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1)。UCP组术后1d,1wk,1、3mo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 冷冻组术后1d与术前相比疼痛等级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wk,1、3mo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UCP组5眼(17%)出现轻微并发症,冷冻组16眼(80%)出现并发症。

      结论:UCP能显著缓解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疼痛,有效降低眼压,且术后副作用较小。

    • miR93和miR21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

      2019, 19(9):1550-15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4

      摘要 (973) HTML (0) PDF 638.45 K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93和miR21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3-06/2014-06收治的2型DR患者76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DR非进展组(34例)和DR进展组(42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中miR93和miR21水平的变化; 分析D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DR进展组患者血清中miR93和miR21水平明显高于DR非进展组和对照组(均P<0.01); 二者可作为影响DR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两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特异度与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

      结论:miR93和miR21在DR患者血清中增高,影响DR患者病情进展。

    • 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

      2019, 19(9):1554-15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5

      摘要 (934) HTML (0) PDF 3.25 M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手术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将2015-01/2018-01我院收治的PDR Ⅵ期患者(94例112眼)按OCT情况分为黄斑病变组(61例70眼)与无黄斑病变组(33例42眼),比较两组随访6mo视力、黄斑区P1波振幅密度和视网膜复位情况,以视力改善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分析PDR Ⅵ期术后疗效和影响因素。

      结果:无黄斑病变组术后6mo视力分级优于黄斑病变组(P<0.05)。术后6mo黄斑病变组(1+2)环P1波振幅密度低于无黄斑病变组(P<0.05)。所有患者中,患眼1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95眼(84.8%),2次复位10眼(8.9%),3次复位2眼(1.8%),4次复位1眼(0.9%),未复位4眼(3.6%),总复位率96.4%。合并黄斑病变、长糖尿病病程患者视力改善有效率低于未合并黄斑病变、短糖尿病病程者(P<0.05),合并黄斑病变、糖尿病病程均为影响严重PDR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改善PDR Ⅵ期患者术后视力,术前合并显著黄斑病变和糖尿病病程是影响严重PDR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 NLRP3/IL-1β通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2019, 19(9):1559-15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6

      摘要 (982) HTML (0) PDF 1.43 M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白介素-1β(IL-1β)通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15-09/2018-03我院眼科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9例49眼(研究组)和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1例41眼(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患者视网膜增殖前膜与对照组患者黄斑前膜中NLRP3蛋白表达情况、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两组患者玻璃体中IL-1β与IL-18浓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视网膜增殖前膜中NLRP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黄斑前膜(90% vs 5%,P<0.05),且研究组患者视网膜增殖前膜中ROS与MDA水平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玻璃体中IL-1β、IL-18浓度(30.84±7.15、97.61±15.7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3±0.92、52.07±11.38pg/mL)。

      结论:NLRP3与IL-1β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呈高表达,NLRP3/IL-1β通路可上调炎性因子与氧化因子表达水平,促进疾病发展。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2019, 19(9):1563-15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7

      摘要 (834) HTML (0) PDF 792.69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丹参川芎嗪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随机选取NAION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加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 试验组(30例)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14d。采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 试验组患者血浆Bcl-2、Caspase-3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且两组间两个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丹参川芎嗪通过降低体内的炎性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 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蠕形螨感染率及茶树精油联合氟米龙的疗效

      2019, 19(9):1566-15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8

      摘要 (842) HTML (0) PDF 1.09 M (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蠕形螨感染率及茶树精油联合氟米龙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09/2018-03在宁波市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MGD患者59例118眼。将睫毛蠕形螨镜检为阳性的38例患者76眼进行症状评分、蠕形螨数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chirmer I试验(SIaT)等检查,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3组,A组使用0.02%氟米龙滴眼液滴眼24眼; B组使用茶树精油(TTO)湿巾敷眼26眼; C组用0.02%氟米龙滴眼液滴眼联合TTO湿巾敷眼26眼,随访4wk。

      结果:118眼中76眼(64.4%)睫毛蠕形螨镜检为阳性。睫毛蠕形螨阳性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A组蠕形螨数量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11); B、C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三组患者BUT治疗前后比较,A组BUT无显著差异(P=0.22); B、C组BUT明显延长(均P<0.05)。治疗后C组的BUT较A、B组明显延长(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老年MGD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率较高,睑板腺热疏通后TTO湿巾联合0.02%氟米龙滴眼液能有效驱螨、缓解MGD患者局部症状。

    • 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短期疗效

      2019, 19(9):1570-15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29

      摘要 (944) HTML (0) PDF 481.37 K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治疗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01/12于我院眼科就诊并治疗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8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试验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14、28d问卷调查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评分,检查结膜充血程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分泌情况,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

      结果:在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评分、结膜充血程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分泌方面,试验组在治疗后7d即有显著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显著,对照组在治疗后14d或28d逐渐好转; 同一治疗时间点,试验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试验组治疗后7d即有明显好转,对照组治疗后14d或28d逐渐好转; 同一治疗时间点,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

      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起效快且疗效显著,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结膜充血和角膜荧光素染色减轻,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泪液分泌量增加,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显著好转。

    • >临床报告
    • 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治疗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019, 19(9):1575-15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0

      摘要 (1088) HTML (0) PDF 7.31 M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前基质针刺术(ASP)治疗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CE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9/12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行ASP治疗的CED患者16例16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观察裸眼视力、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角膜荧光染色、角膜上皮厚度、全角膜厚度、角膜上皮下树突状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

      结果:术后1mo,本组患者裸眼视力、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OSDI评分、角膜上皮厚度、全角膜厚度、角膜上皮下树突状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mo,裸眼视力、OSDI评分、角膜上皮厚度、全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后1mo无明显差异(P>0.05),但角膜上皮下树突状细胞密度明显下降,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明显增加(P<0.05)。

      结论:ASP可以有效治疗CED及其诱发的炎症,并可修复其导致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缺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

      2019, 19(9):1580-15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1

      摘要 (909) HTML (0) PDF 654.96 K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应用眼压描记法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01/10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6例126眼,手术前后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Schiotz电子眼压计测量房水流畅系数。

      结果:术后1d本组患者眼压(19.01±1.81mmHg)较术前(17.09±1.70mmHg)升高,但术后1wk,1、3mo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 术后1wk,1、3mo房水流畅系数(0.20±0.01、0.22±0.02、0.22±0.02)均较术前(0.19±0.02)明显改善(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会增加房水流畅系数,这可能与术后眼压降低有关。

    • 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

      2019, 19(9):1583-15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2

      摘要 (898) HTML (0) PDF 1.27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使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术后3mo内的晶状体前囊膜口面积,使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人工晶状体偏心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

      结果:术后1d,1、3mo,前囊膜口面积逐渐缩小(P<0.01); IOL偏心逐渐增大(P<0.01); 患者的裸眼视力逐渐下降(P<0.01)。前囊膜口面积变化量与IOL偏心量呈正相关(r=0.566,P<0.05),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与IOL偏心量无明显相关(r=-0.104,P>0.05),前囊膜口面积变化量与初始面积呈负相关(r=-0.476,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收缩可导致IOL偏心。

    • 散光多焦点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2019, 19(9):1586-15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3

      摘要 (1240) HTML (0) PDF 606.51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T LISA Toric 909MP(909M)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和AT TORBI 709M(709M)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在本院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合并散光大于1.0D的白内障患者40例56眼,根据患者自愿植入单焦点散光或多焦点散光IOL分为2组,909M组23例35眼,709M组17例21眼,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后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离焦曲线、残余散光度数、晶状体旋转度、术后视觉质量分析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离焦曲线显示909M组在0D和-2.5D时有两个视力峰值,在-1D有一个低的峰值。709M组仅在0D有视力峰值。909M组脱镜率为91%(21/23),709M组的脱镜率仅为18%(3/17)。

      结论:多焦点和单焦点IOL对于白内障合并散光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旋转稳定性良好,且多焦点IOL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远近视力以及可以接受的中视力,提高了患者的脱镜率和满意度。

    • 改良的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2019, 19(9):1590-15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4

      摘要 (931) HTML (0) PDF 446.90 K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的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9在我院行Ahmed引流阀植入手术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0例3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14例16眼)及对照组(16例16眼)。试验组采用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Ahmed引流阀植入术。观察Ahmed引流阀植入术后1d,1wk,1、3、6mo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 3、 6mo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均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 BCVA较术前无差异(均P>0.05)。术后6mo,试验组手术总成功率为87%,对照组为75%(P=0.654),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4.50±1.37d)低于对照组(7.63±3.69d)(P=0.003)。试验组术后6mo内未发生浅前房,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1%。

      结论: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操作简便,平均住院日短,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 19(9):1594-15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5

      摘要 (990) HTML (0) PDF 423.86 K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玻璃体积血(VH)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6-11/2018-11收治的DR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患者发生VH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选取165例DR患者中59例59眼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包括NPDR轻度18例18眼,NPDR中度21例21眼,NPDR重度20例20眼,106例106眼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其中87例87眼发生VH,发生率为82.1%; 无VH组和VH组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肌酐(CRE)比较有差异(P<0.05); 以是否发生VH为因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是VH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HbA1c和HDL是影响DR患者发生VH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中应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减少DR进展为VH的几率。

    • 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2019, 19(9):1598-16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6

      摘要 (1104) HTML (0) PDF 424.74 K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激光光凝与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34例18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CVA、IOP、CMT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接受黄斑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接受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1wk,3mo测量两组BCVA、IOP、CMT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wk,3mo,两组IOP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1wk,3mo,试验组CMT均低于对照组(t=-7.83、-8.80,均P<0.05)。治疗1wk,3mo,试验组BCVA均优于对照组(t=-3.76、-4.09,均P<0.05),治疗1wk试验组BCVA即显著提高(t=1.97,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59,P=0.032)。两组早期高眼压发生率无差异(χ2=0.03,P=0.87)。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内炎。

      结论: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比单用激光光凝显著降低术后CMT,并较早提高BCVA,降低复发率。

    • 25G和27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RRD的疗效比较

      2019, 19(9):1602-16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7

      摘要 (868) HTML (0) PDF 421.42 K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25G和27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5/2018-06在我院行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的RRD患者63例63眼,其中25G组33例33眼,27G组30例30眼。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BCVA(LogMAR)、眼压、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的基线资料均无差异(P>0.05)。25G组与27G组末次随访的BCVA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但两组间视力改善幅度无差异(P>0.05)。25G组和27G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4.13±5.9、46.07±6.1min(t=0.028,P=0.412)。25G和27G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1%、93%(χ2=0.015,P=0.902)。25G和27G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眼压(<6mmHg)的分别为5眼(15%)和3眼(10%)(χ2=0.376,P=0.540)。两组均未观察到脉络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27G 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RRD在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方面与25G无差异,是治疗RRD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 康柏西普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

      2019, 19(9):1605-16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8

      摘要 (883) HTML (0) PDF 4.68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06临床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3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对比治疗前后BCVA以及行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的变化。

      结果:随访时间为1mo,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P<0.05),CM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中位于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总区域的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与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

      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 比较两种泪道置管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研究

      2019, 19(9):1609-16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39

      摘要 (820) HTML (0) PDF 426.21 K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RS管泪道再通管(RS-type lacrimal intubation,RS管)和环形泪管在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8-07我院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儿37例37眼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0例20眼行RS管置入术,对照组17例17眼行环形泪管置入术,比较分析两种泪道置管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鼻黏膜出血率分别为0和1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和88%(P=0.584)。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5%和12%(P=0.584)。

      结论:RS管置入术可有效避免鼻黏膜出血情况发生,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推行。

    • 泪小管鼻侧断端位置分区的临床应用

      2019, 19(9):1612-16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40

      摘要 (954) HTML (0) PDF 2.09 M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泪小管断裂后鼻侧断端位置与泪阜和内眦韧带的关系及其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65例65眼,测量泪小管泪点至颞侧断端的距离,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量化分析鼻侧断端与泪阜、内眦韧带的关系。

      结果:本组患者颞侧断端距离≤6mm者39眼,其中鼻侧断端位于泪阜区者35眼; 颞侧断端距离>6mm者26眼,其中鼻侧断端位于内眦韧带区者24眼。泪阜区鼻侧断端距离泪阜下缘黏膜的垂直距离为2.1±0.7mm,内眦韧带区鼻侧断端距离皮肤面的垂直距离为3.5±1.2mm。

      结论:泪小管断裂后将鼻侧断端位置分为泪阜区和内眦韧带区,有助于寻找鼻侧断端位置。

    • 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填充美乐胶治疗小泪囊泪囊炎

      2019, 19(9):1615-16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41

      摘要 (996) HTML (0) PDF 1.30 M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美乐胶(MeroGel)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EN-DCR)治疗小泪囊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06/2018-12我院收治的小泪囊泪囊炎患者185例185眼,鼻腔泪囊吻合术(DCR)中分别使用MeroGel、明胶海绵、膨胀海绵和凡士林纱条,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造口恢复情况。

      结果:使用MeroGel的患者术后眼角和鼻腔渗血少,后期复查无痛苦,造口恢复情况较其他各组更佳(P<0.05)。

      结论:MeroGel减少了DCR术后渗血,同时其可降解性有助于EN-DCR术后造口黏膜上皮化,尤其在小泪囊泪囊炎术后,能抑制造口粘连及周边肉芽组织增生,大大提高小泪囊泪囊炎的成功率,相比于其他填塞材料,使用MeroGel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更舒适。

    • 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性研究

      2019, 19(9):1619-16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42

      摘要 (981) HTML (0) PDF 2.49 M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8-06/2019-02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干眼主观症状的儿童患者52例52眼(儿童组)和成人患者55例55眼(成人组),进行主观症状问诊,并采用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下睑泪河高度(TMH)、首次泪膜破裂时间(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BUTave)、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率测量。

      结果:儿童组患者TMH(0.15±0.04mm)、BUTf(3.22±1.24s)、BUTave(4.27±1.67s)、睑板腺缺失率\〖0.00%(0.00%,5.03%)\〗均明显低于成人组[0.20±0.05mm、4.36±1.93s、5.15±1.49s、9.90%(5.30%,18.40%),均P<0.01],但两组患者LLT无差异(72.31±22.20nm vs 68.58±21.05nm,P>0.05)。两组患者BUTf与BUTave均呈正相关,儿童组患者LLT和睑板腺缺失率无相关性(rs=-0.23,P=0.10),而成人组患者LLT和睑板腺缺失率呈负相关(rs=-0.28,P<0.05)。

      结论:儿童与成人干眼在症状、临床表现、检查方面均不同,症状主要为瞬目次数增加,检查主要表现为短BUT,伴随TMH降低,而睑板腺缺失率相对不明显。

    •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儿正相对调节力的影响

      2019, 19(9):1623-16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43

      摘要 (1027) HTML (0) PDF 386.07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患儿正相对调节力(PRA)改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分析2016-09/2017-12间在我院视光科门诊初次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患儿122例244眼。其中选择角膜塑形镜矫正者63例(塑形镜组),选择框架眼镜矫正者59例(框架眼镜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mo时双眼PRA的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前塑形镜组PRA值-0.83±0.23D,框架眼镜组-0.77±0.24D(t=-1.457,P>0.05)。治疗前塑形镜组眼轴24.84±0.90mm,框架眼镜组24.78±0.86mm(t=0.550,P>0.05)。治疗6mo时塑形镜组PRA值-2.27±0.37D,与治疗前有差异(t=37.070,P<0.001)。治疗6mo时框架眼镜组PRA值-0.83±0.24D,与治疗前无差异(t=1.565,P>0.05)。治疗后塑形镜组PRA优于框架组(t=-25.271,P<0.001)。治疗6mo时塑形镜组眼轴24.86±0.91mm,与治疗前24.84±0.90mm有差异(t=-2.453,P<0.05)。治疗6mo时框架眼镜组眼轴24.97±0.86mm,与治疗前24.78±0.86mm有差异(t=39.135,P<0.001)。治疗6mo时两组眼轴无差异(t=-0.932,P>0.05)。

      结论:青少年近视患儿配戴塑形镜相比配戴框架眼镜在治疗6mo时可明显提高其双眼PRA储备,但两者眼轴改变差异不明显。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2019, 19(9):1626-16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44

      摘要 (1113) HTML (0) PDF 425.04 K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63例126眼,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wk,1、6mo,1a时观察裸眼视力、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屈光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戴镜前后本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泪膜破裂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1),而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压无差异(P>0.05)。

      结论: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

    • 视知觉训练治疗对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和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2019, 19(9):1629-16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9.45

      摘要 (995) HTML (0) PDF 434.78 K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视知觉训练治疗对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和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1/2015-12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4例94眼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按弱视程度进行分组,采用视知觉训练治疗3mo。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知觉水平眼位和差眼视力,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差眼视力差值与知觉眼位差值的关系。

      结果:轻度弱视儿童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重度弱视儿童(P<0.05),中度弱视儿童与重度弱视儿童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弱视儿童治疗后知觉水平眼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轻、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后知觉水平眼位均明显降低(P<0.05),轻、中度弱视儿童知觉水平眼位改善幅度较重度弱视患儿明显(P<0.05)。弱视儿童治疗后差眼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 轻、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后差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轻、中度弱视儿童差眼视力改善幅度较重度弱视患儿明显(P<0.05)。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差眼视力差值与知觉眼位差值呈正相关(r=0.371,P<0.001)。

      结论:视知觉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双眼视功能,适用于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