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使用OCT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2020, 20(4):583-5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1

      摘要 (1409) HTML (0) PDF 1.69 M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使用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技术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3mo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0眼,20眼(平均年龄:33.65±5.24岁)典型急性单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对侧正常眼,20眼为健康对照组。进行荧光素血管造影和OCT检查。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到中央凹和视网膜下液1 000 μm处颞部和鼻部。

      结果: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三组间的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372.40±34.39μm)在基线和随访3mo后均显著大于对侧正常眼(302.10±8.9μm)和对照组眼(279.80±14.49μm)。CSCR眼平均CMT为317±141.86 μm,并且SFCT与CMT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不同部位脉络膜厚度的增加,以及被称为“厚脉络膜”的过度扩张和高渗透血管,似乎在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内的广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马来、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四个不同国家人群的泪膜测量分析

      2020, 20(4):589-5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2

      摘要 (945) HTML (0) PDF 549.45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马来、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4个不同人群的无创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BTS)和眨眼频率。

      方法:共纳入120例(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20~39岁健康受试者,其中30例马来人,30例中国人,31例印度人,29例尼日利亚人。根据McMonnies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挑选了健康受试者。选取受试者右眼评估NIBUT、TBUT、BTS,及眨眼频率。

      结果:四组人群中NIBUT、TBUT、BTS,及眨眼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8,P=0.001,P=0.011,P=0.004)。不同民族人群性别间NIBUT、TBUT、BTS和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其他三组,印度人NIBUT(10±6s),TBUT(7±5s)和BTS(20±20 mm)中位数较高,中国人NIBUT(7.5±4s)和TBUT(4±2s)中位数较低,马来人BTS为9.5±16mm。眨眼频率与NIBUT、TBUT、BTS间无显著相关(r= -0.119,P=0.195),(r= -0.086, P=0.352),(r=-0.123,P=0.180)。

      结论:研究体现了四个不同国家人群间泪膜测量值的差异性。

    • >实验论著
    • Smile来源的角膜基质透镜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支架的实验研究

      2020, 20(4):594-5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3

      摘要 (994) HTML (0) PDF 1004.14 K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用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Smile)来源的角膜基质透镜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支架的可行性及最佳保存条件。

      方法:从Smile来源的角膜基质透镜中分离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HCFs),采用MTT法检测人纤维蛋白粘合剂(FS)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将FS粘贴双层角膜基质透镜构建的双层透镜支架分别置于不同介质(无水甘油、透明质酸钠、胎牛血清、模拟湿房环境)及不同温度(常温、4℃、-20℃)中保存,对比支架透明度及硬度。

      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FS作用0~72h,HCFs与正常培养细胞具有相似的增殖趋势,细胞毒性评级为0~1级,相对生存率均超过90%。FS粘贴的双层基质透镜支架表面平整、贴合紧密、透明度良好且硬度适宜。4℃保存14d后,无水甘油中9枚支架复水后均未出现开裂情况,透明度良好; 透明质酸钠中9枚支架中3枚出现开裂,剩余6枚完整,透明度尚可; 模拟湿房环境中9枚支架均无开裂现象,但皱缩严重; 胎牛血清中9枚支架全部开裂,水肿严重。保存14d后,常温无水甘油中的15枚支架其中2枚保持无色透明,5枚轻微变黄但透明度尚可,8枚严重变黄且透明度明显降低; 4℃无水甘油中的15枚支架其中5枚无色透明,10枚轻微变黄且透明度良好; -20℃无水甘油中的15枚支架均保持无色透明状态,未出现变黄情况。

      结论:FS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生物胶,可利用FS粘贴Smile来源的角膜基质透镜构建稳定性好、透明度高且硬度适宜的角膜基质支架,且-20℃无水甘油是角膜基质透镜支架的较佳保存条件。

    • >实验研究
    • 雷珠单抗或加减驻景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眼轴和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影响

      2020, 20(4):599-6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4

      摘要 (2497) HTML (0) PDF 727.46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豚鼠近视模型中给予中药驻景方或雷珠单抗注射液干预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

      方法:取出生2wk的豚鼠60只,右眼戴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2wk后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驻景方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n=20)。雷珠单抗组第1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0.02mg 1次,驻景方组给予加减驻景方灌胃3.285g/(kg·d)(1.5mL/d)共7d,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测量记录三组豚鼠给药前和给药后1、3d,1wk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

      结果:雷珠单抗组给药前后的各值均无差异(P>0.05)。驻景方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后1、3d的屈光度明显降低、眼轴长度缩短、脉络膜厚度增厚(P<0.05),且3d时两组的各值变化最明显,但均在1wk时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三组间给药1、3d时生理盐水组和驻景方组的屈光度均低于雷珠单抗组,且眼轴长度较短,脉络膜厚度较厚(P<0.05),给药3d时生理盐水组的各值变化最明显(P<0.05)。给药1wk时三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

      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期有一个短暂的脉络膜增厚时期,雷珠单抗注射液全程明显抑制了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期脉络膜的增厚,驻景方在3d时开始出现轻微的增厚抑制,均只持续了短暂的1wk时间。

    • >临床论著
    • 应用3D-OCT对不同角膜厚度的高眼压症患眼CP-RNFL和视盘及黄斑区参数的研究

      2020, 20(4):603-6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5

      摘要 (1359) HTML (0) PDF 431.23 K (4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中央角膜厚度(CCT)的高眼压症(OHT)患者环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CP-RNFL)、视盘及黄斑区参数的差异,并与正常人群对比,探讨CCT与各参数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分析。纳入2016-01/2019-01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OHT患者77例12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未曾用药治疗。依据CCT的厚度分为3组:组1(CCT<555μm)25例38眼,组2(CCT 555~590μm)26例44眼,组3(CCT >590μm)26例42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眼别均与高眼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7例124眼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视盘及黄斑三维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运用系统自带软件计算平均CP-RNFL及各象限CP-RNFL的厚度及视盘、黄斑区各参数。

      结果:组1的OHT患者比正常对照组盘沿面积变小; 相比组2,组3的患者,其下方CP-RNFL厚度变薄,盘沿的面积变小; 相比组3的患者,其黄斑区内环颞侧视网膜厚度变薄。三组高眼压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中心1mm、内环颞侧视网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变薄; CCT与盘沿面积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尽管OHT患者的RNFL和视盘及黄斑区各参数在正常范围,但与正常人群对比还是有差异; CCT<555μm可能是OHT向开角型青光眼(POAG)转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要加强随诊及早期干预。

    • 亚阈值微脉冲黄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2020, 20(4):607-6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6

      摘要 (1239) HTML (0) PDF 496.41 K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亚阈值微脉冲(STMP)黄激光单独和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04/2018-08符合入选标准的DME患者33例58眼,随机分成单纯激光组(16例28眼)行STMP黄激光,联合治疗组(17例30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STMP黄激光。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体积(TMV)、眼底血管造影(FFA)、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自发荧光(AF)、黄斑色素光密度(MPOD),并统计治疗次数。

      结果:BCVA、TMV:单纯激光组治疗后6、9、12m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6、9、12m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6、9、12mo CM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2mo MERG总反应波P1振幅、黄斑光密度最大值(Max OD)、黄斑区平均光密度(Mean O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治疗后12mo,两组间TMV、P1振幅均有差异(P<0.01)。随访期间单纯激光组激光次数3.32±1.09次,联合治疗组3.30±1.18次(P=0.943)。

      结论:STMP黄激光单独和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均可有效降低DME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安全; 联合治疗组起效快、效果更好。

    • 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2020, 20(4):613-6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7

      摘要 (1230) HTML (0) PDF 513.74 K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激光光凝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18-01/2019-01我院收治的120例191眼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单纯激光光凝,30例44眼)、B(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6眼)、C(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9眼)、D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延迟激光光凝,30例52眼)。激光光凝和/或抗VEGF药物治疗完毕后随访6mo,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激光光凝和抗VEGF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1wk,1、3、6mo BCVA和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D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CMT均优于A、B组(P<0.05),D组患者治疗后1wk,1、3mo BCVA、CMT均优于C组(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C、D组患者激光参数及次数均低于A组,且D组患者激光参数均低于C组(P<0.05); C、D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均少于B组(P<0.05),但C、D组患者激光次数和注药次数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

      结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及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患者BC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激光能量、激光次数及抗VEGF注药次数,同时安全性肯定。

    • >文献综述
    • 儿童圆锥角膜的治疗进展

      2020, 20(4):619-6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8

      摘要 (1254) HTML (0) PDF 495.90 K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儿童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中央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眼部疾病,角膜交联术是近年来针对圆锥角膜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圆锥角膜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当下各种治疗儿童圆锥角膜的手段进行分析来讨论不同角膜交联术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儿童圆锥角膜的作用,从而对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 OCTA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

      2020, 20(4):624-6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09

      摘要 (992) HTML (0) PDF 438.53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成像方法,可以提供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实时血流信息。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比较,OCTA可以产生更详细、更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而不增加造影剂相关风险。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全球主要的老年性致盲眼病,OCTA能很好地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像,为ARM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可能。本文将对OCTA在ARMD的相关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新进展

      2020, 20(4):628-6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0

      摘要 (1345) HTML (0) PDF 456.45 K (2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也称为色素性视网膜炎。RP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逐渐丧失及光感受器进行性凋亡从而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的一组遗传性眼病。因其表型和遗传均具有异质性,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告近年来RP在诊疗方面的进展。

    • 葡萄膜炎的治疗进展

      2020, 20(4):631-6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1

      摘要 (1040) HTML (0) PDF 460.66 K (4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葡萄膜炎(uveitis)是临床常见的累及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一组炎症疾病,原因复杂,由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并未阐明清楚,寻找有效治疗葡萄膜炎的药物一直是眼科研究的主要方向,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对葡萄膜炎有着不错的疗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型生物制剂、基因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葡萄膜炎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旨在对葡萄膜炎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角膜屈光手术与青光眼诊疗的相关性研究

      2020, 20(4):635-6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2

      摘要 (1058) HTML (0) PDF 461.98 K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由于角膜屈光手术的流行,随着这些手术患者的老龄化,这些患者未来很有可能需要进行青光眼的诊断、随访和治疗。由于青光眼的检查比如眼压测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膜生物学性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计划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必须进行系统的青光眼相关检查,以便眼科医生能够监测到可能的青光眼发生或进展。本文对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和术后,青光眼诊断方面的最新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2020, 20(4):639-6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3

      摘要 (831) HTML (0) PDF 428.21 K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翼状胬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人眼表结膜疾病,目前主要归因于慢性紫外线暴露。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翼状胬肉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和发病机制,而对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区别归纳较少。本文总结了关于原发性和复发性胬肉的差异性研究的最新发现,对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研究差异进行一综述。

    • 泪液引流系统的研究进展

      2020, 20(4):643-6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4

      摘要 (944) HTML (0) PDF 448.01 K (2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泪液引流是将泪液自眼表引流至鼻腔的过程,它的机制是复杂的,不仅需要眼睑的腺体及肌肉系统的协同,也需要泪液分泌系统及引流系统的共同参与才能发挥。数百年来,泪液引流系统的功能及机制一直受到眼科界的关注,提出了许多代表性的观点,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提高泪道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泪液引流系统的解剖背景、机制及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前景。

    • 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

      2020, 20(4):646-6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5

      摘要 (970) HTML (0) PDF 459.92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LDOD)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科常见病,是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鼻泪管部分或全部阻塞不通,主要表现为溢泪,继发泪囊炎可出现溢脓,继发泪囊囊肿导致泪囊扩大、内眦肿胀等,开通阻塞的鼻泪管则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明确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泪道CT是泪道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之一,便于对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本文综述近年来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鼻泪道及泪囊的经线、面积、体积、角度等,分析总结相关解剖参数与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2020, 20(4):651-6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6

      摘要 (872) HTML (0) PDF 484.21 K (1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接触式的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如今正逐渐在临床普及。这项技术不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仅通过检测毛细血管内正常运动的红细胞,即可实现对流动血液的检测以及对组织的形态学评估,具有高速、无创、三维成像等优点。目前OCTA应用于眼科多种疾病的评估及诊断,本文就OCTA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比较

      2020, 20(4):656-6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7

      摘要 (1034) HTML (0) PDF 440.99 K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眼轴长度的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LACS)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正常眼轴组(22mm≤AL<24mm组)、中长眼轴组(24mm≤AL<26mm)及长眼轴组(AL≥26mm),每组各100眼。每组中各有50眼随机接受FLACS及PHACO手术方案。术前及术后3mo行BCVA、视觉质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P<0.01),不同眼轴组FLACS术后视力提升较PHACO术后好, 但组间均无差异(P>0.05)。PHACO组除中长眼轴组外其他各组患眼术后strehl ratio值均较术前提高,但仅正常眼轴组的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眼轴组内FLACS组与PHACO组比较,strehl ratio值变化均无差异(P>0.05)。FLACS组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较术前减少(P<0.01); PHACO组除中长眼轴组外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较术前减少(P<0.01); FLACS与PHACO组间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无差异(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比传统超声乳化手术能有效提高不同眼轴长度的白内障患眼术后BCVA以及术后视觉质量,两种手术方式均会对角膜内皮造成损伤,但无差异。

    • T形钩预劈核联合囊膜精细处理技术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2020, 20(4):660-6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8

      摘要 (865) HTML (0) PDF 1.23 M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T形钩预劈核联合囊膜精细处理技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03/2019-02期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56例80眼,随机进行分组,A组患者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形钩预劈核及囊膜精细处理手术。B组患者40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超声累积释放能量,术后随访6mo以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囊口收缩变化量、后囊膜混浊程度、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A组患者术中超声累积释放能量少于B组(12.23±3.61 vs 20.46±4.61,P<0.01)。术后6mo,A组患者BCVA 优于B组(Z=5.328,P=0.002),前囊口收缩变化量、人工晶状体偏中心量(0.18±0.14、0.02±0.007mm)小于B组(0.82±0.23、0.65±0.240mm)(均P<0.05),且A组患者均可见后囊膜中央3mm大小圆孔,视轴区保持透明,而B组患者中13眼(32%)出现后囊膜中央区混浊。A组患者未出现术中后囊膜意外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情况,B组患者术中发生后囊膜意外破裂2眼(5%),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2%)。

      结论:采用T形钩预劈核联合囊膜精细处理技术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可减少术中超声能量的使用,降低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有效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康柏西普治疗PCV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0, 20(4):664-6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19

      摘要 (819) HTML (0) PDF 437.79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讨论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01/2018-04我院眼科收治PCV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每组31例; 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康柏西普治疗; 比较两组眼压、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BCVA、CMT、SFCT均无差异(P>0.05); 随着时间增加,两组患者BCVA升高,CMT、SFCT均降低(P<0.05); 两组患者BCVA、CMT、SFCT均有差异(P<0.05);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3% vs 6%,P>0.05)。

      结论:康柏西普应用于PCV可更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流变,减轻黄斑水肿等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高,对眼压无影响。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

      2020, 20(4):668-6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0

      摘要 (749) HTML (0) PDF 1.32 M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性研究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01/2017-12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对照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017-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联合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术前,术后7d,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6mo,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 联合组CMT小于对照组(P<0.001)。术后6mo内,联合组中2眼(11%)高眼压、1眼(6%)黄斑水肿; 对照组1眼(6%)高眼压,1眼(6%)黄斑前膜,1眼(6%)玻璃体积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P=1.000)。

      结论: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黄斑中心区厚度。

    • 雷珠单抗治疗BRVO-ME的临床疗效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20, 20(4):673-6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1

      摘要 (922) HTML (0) PDF 2.90 M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06/2019-05于我院眼科确诊的BRVO-ME患者25例25眼,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第3次玻璃体腔注射1mo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和OCTA)技术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估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通过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分析一环和二环(中央凹)的 N1、P1波潜伏期及P1波振幅密度。

      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0.323±0.086 vs 0.773±0.304,P<0.05); CMT显著降低(239.385±33.175μm vs 489.346±137.453μm,P<0.05),而VLD、VPD、FAZ均无明显变化(P>0.05); 一环和二环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显著降低,且P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 BCVA、VLD、VPD、FAZ与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ME可显著降低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及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年龄、基线BCVA、黄斑区微结构参数可作为评估视力改善的预测指标。

    • 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2020, 20(4):680-6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2

      摘要 (826) HTML (0) PDF 430.04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干眼及泪膜稳定性的分析。

      方法:选择114例138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56例67眼,试验组58例71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3mo的SⅠt值、BUT值、FL值以及术后两组患者眼球表面温度及干眼症评分。

      结果:传统组总有效率83.6%,试验组总有效率95.8%,两组有差异(χ2=5.207,P=0.022); 两组术前SⅠt值无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1、3mo SⅠt值较传统组升高更为显著(均P<0.05); 传统组、试验组术前BUT值无差异(P>0.05),术后1、3mo试验组BUT值较传统组明显增加(均P<0.05); 传统组、试验组术前FL分值无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1、3mo FL值较传统组有所降低(均P<0.001); 传统组、试验组眼球表面温度无差异(P>0.05),干眼症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结论:采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疗效优于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促进翼状胬肉患者泪膜稳定性恢复,患者干眼症状有明显改善。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角膜前表面参数的影响

      2020, 20(4):684-6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3

      摘要 (652) HTML (0) PDF 716.45 K (1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环曲率,Q值和角膜像差。

      结果:1~8mm范围,角膜曲率术后比术前各范围均有显著性降低。术后3mm环曲率39.20±1.99D,手术目标曲率39.51±1.99D,两者呈显著相关(r=0.98)。术前术后Q值分别为-0.44~-0.30、0.34~0.66(P<0.05)。术前和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41±0.10、0.17±0.08、-0.07±0.23和0.72±0.23、0.41±0.17、-0.24±0.32,术后有显著性增加; 手术前后水平彗差分别为-0.03±0.12、-0.03±0.30(P>0.05)。

      结论:TPRK手术后角膜曲率显著性降低,3mm区域的变化量最大; 术后Q值、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垂直彗差均显著性增加。

    • 不同类型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和视觉诱发电位及立体视功能的差异性分析

      2020, 20(4):688-6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4

      摘要 (1031) HTML (0) PDF 423.63 K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视觉诱发电位及立体视功能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2014-05/2018-05在我院眼科治疗的中度弱视儿童92例136眼为观察组(屈光参差性31例31眼,屈光不正性35例70眼,斜视性26例35眼),另选取在我院眼科检查视力正常的儿童29例58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盘周围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采用视觉眼电图检测视网膜功能变化,观察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值及潜伏期的特点,并进行立体视觉检查。

      结果: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盘周围及各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斜视性弱视儿童(P<0.01)。与对照组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眼电图光峰电位偏低,光峰时间延长,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近视儿童暗谷电位偏高,Arden比和Gliern比减小(均P<0.01)。三种类型弱视儿童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1°和15'空间频率潜伏期明显延迟(均P<0.01)。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近零视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眼数显著高于斜视性弱视儿童(P<0.0167),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上述各项指标无差异。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存在明显异常,且P100波潜伏期延迟; 斜视性弱视对立体视功能影响最大,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影响最小。

    • >教学研究
    • 四段式教学模式在验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 20(4):692-6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5

      摘要 (911) HTML (0) PDF 391.75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在验光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09/2019-06在我院眼视光学专业2016级10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验光学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基线成绩参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改良的四段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验光结业考试的成绩,学生对验光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以及自我能力评价。

      结果:对照组三项期末成绩(验光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临床案例分析)与基线成绩相比无差异(P>0.05); 试验组三项期末成绩与基线成绩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相比有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对验光课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以及评价自我能力提高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四段式教学能有效提高眼视光学专业学生验光学教学的效果,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适应临床工作。

    • >临床报告
    • 不同眼内灌注液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影响

      2020, 20(4):695-6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6

      摘要 (896) HTML (0) PDF 1.26 M (1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眼内灌注液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影响,为内眼手术灌注液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方法:选取2018-03/2019-02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患者48例48眼,随机分为BSS灌注液组(23例23眼)和世可灌注液组(25例25眼)。手术前后均采用LOCSⅢ分级系统对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级评分,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定晶状体密度值及厚度值。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晶状体LOCSIII 分级晶状体核(NC)、后囊膜(P)评分值及晶状体密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C评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BSS灌注液组患者晶状体厚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世可灌注液组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且世可灌注液组患者NC、P评分值及晶状体密度和厚度值均显著低于BSS灌注液组(均P<0.05),但两组C评分值无差异(P>0.05)。

      结论:世可灌注液可一定程度延缓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 干眼症患者泪液炎症因子与症状体征相关性研究

      2020, 20(4):699-7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7

      摘要 (1055) HTML (0) PDF 468.34 K (1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干眼症患者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09/1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干眼门诊就诊的患者131例262眼,根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干眼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中度干眼组、重度干眼组,检测所有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FL)的情况,ELISA 法检测患者泪液中IL-1β、IL-18的表达,分析干眼炎症因子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

      结果:各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及泪液中IL-1β、IL-18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炎症因子IL-1β、IL-18与干眼症状评分、FL呈正相关(P<0.05),与BUT、SⅠt呈负相关(P<0.05)。

      结论:干眼患者泪液中炎症因子与干眼症状体征具有相关性。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 20(4):703-7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8

      摘要 (991) HTML (0) PDF 1.05 M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力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PDR患者90例9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2眼)和预后不良组(18眼),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术前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疾病预后转归的关系。

      结果:纳入性别、年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及术前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眼部B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水肿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椭圆体带完整性及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灶情况)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PRP治疗史、HbA1c、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灶情况均有差异(P<0.05),其中术前HbA1c(OR=1.439,P=0.009)和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情况(OR=4.007,P=0.040)为PDR术后视力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HbA1c水平和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是PDR术后短期视力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及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

      2020, 20(4):707-7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9

      摘要 (825) HTML (0) PDF 428.52 K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因素及探讨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8-01/ 2019-07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科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统计患者的DR的患病率,并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并对DR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干预治疗,观察评估康柏西普对DR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诊断调查显示157例糖尿病患者中有DR患者44例63眼,患病率为28.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DR组患者与非DR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教育程度、冠心病史、血脂病史比较无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年龄、眼科疾病史、降糖药服用情况、高血压病史比较有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长糖尿病病程、有眼科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降糖药服用不规律均为糖尿病患者诱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DR组患者经康柏西普治疗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PM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优于治疗前(P<0.05)。

      结论:我院近期糖尿病患者伴发DR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疾病的诱发主要受到糖尿病病程(≥10a)、年龄(≥60岁)、眼科疾病史、降糖药服用情况、高血压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对DR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视力快速恢复。

    • 25G玻璃体切割术后空气与硅油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比较

      2020, 20(4):711-7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0

      摘要 (995) HTML (0) PDF 448.71 K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25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01/12经我院确诊的RRD患者146例146眼,根据25G PPV术后眼内填充物分为空气组(60例60眼)和硅油组(86例86眼)。术后随访6~12mo,分析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mo,空气组患者BCVA为0.45±0.5,硅油组为0.78±0.65,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空气组患者BCVA明显优于硅油组(均P<0.05)。术后3mo,空气组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3.3%)低于硅油组(97.7%),但无差异; 术后6mo,两组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均为100.0%。本研究纳入患者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6.8%),术后主要并发症是高眼压,术后早期(7d内)硅油眼高眼压比例明显高于空气组(P<0.001),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性眼内炎、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于简单新鲜的RRD患者,25G PPV术后空气和硅油填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无差别,术后早期空气填充眼视力优于硅油填充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更低。

    • Retcam3系统筛查ROP患儿检出情况及与眼压变化的关系

      2020, 20(4):715-7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1

      摘要 (785) HTML (0) PDF 402.79 K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眼科广域数字成像系统(Retcam3)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能力及与眼压变化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7-08/2019-08我院收治的80例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Retcam3系统检查,以前者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Retcam3系统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筛查前后患儿眼压变化情况。

      结果: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ROP患儿37例69眼,Retcam3系统筛查ROP患儿35例65眼,Retcam3检查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8%,阳性预测值为94.2%,阴性预测值为100%。Retcam3筛查后左眼和右眼眼压均高于散瞳前(P<0.05)。

      结论:Retcam3系统能较为准确地筛查ROP患者,但筛查后可引起眼压升高。

    • 糖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上睑退缩

      2020, 20(4):718-7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2

      摘要 (912) HTML (0) PDF 453.95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上睑退缩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取2014-02/2018-07于我院整形门诊及病房接诊的轻中度TAO上睑退缩患者96例146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GI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8例72眼; GS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结膜入路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48例74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睑肌力、治疗效果、睑裂高度、实际上睑重睑宽度。

      结果:治疗后,GI组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32例47眼,无显著治疗效果16例25眼,GS组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46例71眼,无显著治疗效果2例3眼,GS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GI组(P<0.05)。术后GS组与GI组眼睑闭合不全无差异(P>0.05)。治疗前,GI组和GS组患者睑裂高度分别为11.25±1.85、11.31±1.46mm(P>0.05),治疗后3mo,睑裂高度分别为10.14±1.23、8.52±1.01mm,GS组患者睑裂高度恢复情况优于GI组(P<0.05)。治疗前,GI组和GS组患者上睑肌力分别为15.34±2.13、15.26±1.78mm(P>0.05),治疗后3mo,上睑肌力分别为15.64±1.34、14.36±1.56mm,两组患者上睑肌力无差异(P>0.05)。治疗前,GI组和GS组患者实际上睑重睑宽度分别为5.12±1.64、5.16±1.48mm(P>0.05),治疗后3mo,实际上睑重睑宽度分别为7.67±2.95、8.49±2.39mm,GS组患者实际上睑重睑宽度改变距离优于GI组(P<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结膜入路Müller肌切除术对TAO上睑退缩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睑裂高度、实际上睑重睑宽度等。

    • 两种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分析

      2020, 20(4):722-7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3

      摘要 (883) HTML (0) PDF 445.21 K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手术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10/2018-12在我院眼科行FS-LASIK术和SMART术的患者各50例100眼,手术前后使用OQAS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两组患者的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SR)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mo两组患者OSI均升高,MTF cut off和SR均降低(P<0.05)。术前、术后1mo,两组患者客观视觉质量指标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3mo FS-LASIK组患者OSI高于SMART组(0.88±0.28 vs 0.70±0.27,P<0.001),SR低于SMART组(0.21±0.05 vs 0.24±0.05,P=0.002)。

      结论:FS-LASIK与SMART术后均会造成眼内散射指数的升高及客观视觉质量的降低,但SMART术后视觉质量总体较FS-LASIK术后恢复更好,长期视觉质量更占优势。

    • >新冠肺炎与眼科
    • 警惕冠状病毒经眼传播

      2020, 20(4):726-7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4

      摘要 (949) HTML (0) PDF 416.76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湖北武汉快速传播,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有线索认为结膜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入口之一。但目前缺乏SARS-CoV-2眼部感染的临床观察资料,因此了解冠状病毒经眼传播的机制和细胞受体,了解其他同源病毒感染眼部的传播特征,有助于眼科医生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采取合理防护措施并及时识别与眼部体征并存的COVID-19。

    • 从SARS冠状病毒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眼途径传播的可能机制

      2020, 20(4):729-7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5

      摘要 (1349) HTML (0) PDF 460.04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12爆发以来,传播速度极快,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在传播途径的研究中,SARS-CoV-2是否通过眼表组织进行传播的问题也引起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其通过眼表组织感染的临床确诊病例和实验室证据。最新研究认为SARS-CoV-2与SARS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同一种属,并且其与SARS-CoV进入细胞的途径是一样的。本文通过回顾SARS-CoV的研究,探讨SARS-CoV-2眼途径传播的可能机制。

    • >短篇报道
    • 前节OCT在内眼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诊治中的应用

      2020, 20(4):733-7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6

      摘要 (876) HTML (0) PDF 1.24 M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前节OCT(AS-OCT)在内眼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6/2019-04我院眼科行内眼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患者21例23眼,均采用AS-OCT检查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及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情况。对于轻度及以上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者应用前房注气法复位,余角膜水肿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随访观察角膜水肿及后弹力层贴附情况。

      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21例23眼内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肿,14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其中11眼轻度及以上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予以前房注气后1d复查AS-OCT,10眼后弹力层贴附良好,1眼贴附欠佳,再次注气后贴附良好。随诊1mo,所有患者角膜均恢复透明,视力恢复良好。

      结论:AS-O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和评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及其治疗效果。

    •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 20(4):736-7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7

      摘要 (894) HTML (0) PDF 485.16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9-05于我院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眼底病患者1 165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 165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50例(4.29%),其中恶心、呕吐者13例(1.12%),头晕、胸闷、冒冷汗者21例(1.80%),打哈欠、困倦无力者4例(0.34%),晕厥12例(1.03%),无死亡病例。男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3.68% vs 5.14%,χ2=1.474,P=0.225);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差异(χ2=48.817,P<0.05),40岁以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40岁及以上患者,且40岁以下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性患者(8.46% vs 18.60%,χ2=6.094,P=0.014); 不同光凝范围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不相同。

      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不同年龄段眼底疾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不一,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精神状态,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15例临床分析

      2020, 20(4):740-7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38

      摘要 (1499) HTML (0) PDF 1.01 M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03-01/2016-01就诊的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15例26眼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年龄跨度为3月龄~43岁,中位数年龄为11岁。15例患者中11例(73%)为双眼患病,4例(27%)为单眼患病。临床表现方面,有20眼(77%)可见虹膜萎缩或缺损; 17眼(65%)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前粘; 14眼(54%)可见瞳孔变形或多瞳; 14眼(54%)可见后胚胎环; 11眼(42%)有角膜大小的异常。全部患眼房角检查均可见虹膜根部附着偏前,以及不同程度的房角粘连。根据资料,全部患者中仅2例具有家族性遗传史; 5例除眼部异常外还伴有牙齿、上颌骨、心血管等全身其他系统发育异常。有20眼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等。术后随访到了9例患者(11只术眼),平均随访59mo,随访时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t=2.4185,P=0.0362),其中7只术眼眼压≤21mmHg,远期手术成功率64%。

      结论: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可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系统发育异常,该病治疗棘手,抗青光眼手术能够有效降压,改善临床症状。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