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0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借助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
    杨晋 叶鸿飞 邱晓頔 蔡蕾 卢奕
    2020, 20(8):1299-13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1
    [摘要](1384) [HTML](0) [PDF 959.71 K](1239)
    摘要:

    目的:描述一种显微镜照明直视下、经单通道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手术技术。

    方法:收集2013年至今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自发性人工晶状体(IOL)囊外脱位或IOL复合体脱位至玻璃体腔的病例。术后随访至6mo。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手术技术,并回顾性总结了8例典型病例。

    结果:共40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方法。与IOL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玻璃体切除手术史、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既往眼部外伤史、长眼轴、Ⅱ期IOL植入、陈旧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或抗青光眼手术史。术中所有患者的IOL均顺利取出。随访期内未发生与手术步骤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前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CDVA)位于20/133至20/25间,末次随访时(术后6mo)基本持平。眼压值均位于正常范围。

    结论: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处理IOL脱位的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  眉下皮肤切除术矫正中老年上睑松弛的疗效分析
    张魏魏 任晓霞 唐东润 吴桐 孙丰源
    2020, 20(8):1304-13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2
    [摘要](1000) [HTML](0) [PDF 1.05 M](1000)
    摘要:

    目的:评估眉下皮肤切口矫正中老年女性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优缺点及适应征。

    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30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所有患者提上睑肌功能正常(均不伴先天性及获得性上睑下垂),手术主要指征为上睑皮肤松弛,尤其外侧松弛明显30例患者均行眉下皮肤切口手术。评估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松弛程度及手术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3.20±7.10(40-64)岁,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有效改善。术后1mo,52例效果优,8例效果良。应用客观Strasser系统评价术后1、6mo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得分均在0-1分之间,效果优。患者术前不满意的眉毛位置与眉形均有效改善、额纹及鱼尾纹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对结果满意。未见伤口裂开、眼睑闭合不全、严重增生性瘢痕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眉下皮肤切除术是一种矫正中老年上睑松弛的有效手段。该手术不仅保留了传统上睑成形术的优点,还可以同时改善眉的位置与形态,并可保留眼睑原有形态,术后皮肤瘢痕小、外观良好,满意度高,并发症少。

    3  血脂异常与睑板腺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
    Aeshvarya Dhawan Tarannum Shakeel
    2020, 20(8):1310-13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3
    [摘要](941) [HTML](0) [PDF 399.07 K](986)
    摘要:

    目的:分析北方汉德地区三级保健医院血脂异常与睑板腺功能(MGD)紊乱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这项前瞻性观察研究为期1a,共纳入50例MGD患者。患者接受详细病史调查(包括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和检查(包括眼底质量、表达能力和数字染色)。根据2011年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管理国际研讨会提交的指南对MGD进行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脂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参数与MGD严重程度相关。采用Chi-square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结果:2级MGD是最常见的疾病(60%,n=30)。年龄的增加与MG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4)。高TC(>200 mg/dL)、TG(>150 mg/dL)、LDL(>130 mg/dL)和VLDL(>22 mg/dL)水平与MG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0.019,0.001,0.016)。

    结论:监测空腹血脂水平可以帮助确定MGD的严重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确定血脂异常在治疗MGD中的作用。

    4  不同波长的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鞠雅晗 汤志敏 王宇瑶 代小婵 罗敏 谷平
    2020, 20(8):1315-13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4
    [摘要](1376) [HTML](0) [PDF 2.61 M](159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波长的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447nm蓝光组、456nm蓝光组、468nm蓝光组,对照组细胞于常规条件下培养,蓝光组细胞使用光强为200Lx的OLED蓝光背光源照射72h,利用细胞活/死染色实验、CCK-8实验、Real-time PCR等方法比较不同波长的蓝光对细胞形态、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及视循环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蓝光照射后,ARPE-19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融合减少。蓝光波长越短,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明显,细胞内增殖标志物Ki-67 mRNA表达越少,视循环功能指标卵磷脂视黄醇酰基转移酶(LRAT)、视黄醛结合蛋白(CRALBP)、视黄醛脱氢酶(RDH)、光受体视黄醇类结合蛋白(IRBP)mRNA表达下调越明显,细胞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白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上调越明显。

    结论:不同波长蓝光对RPE细胞均有损害作用,且蓝光波长越短,其损害作用越大。

    5  脂联素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姚国敏 古丽努尔·买买提 李蓉 邓颖 焦聪
    2020, 20(8):1320-13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5
    [摘要](1020) [HTML](0) [PDF 1.32 M](1025)
    摘要: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缺氧损伤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RF/6A)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损伤(CoCl2刺激诱导24h)组和缺氧损伤+脂联素(5、50、100μmol/L脂联素预处理6h)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选择合适的脂联素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浓度,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活力氧簇(ROS)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损伤组和各浓度脂联素预处理的RF/6A细胞活力均下降(均P<0.01); 与缺氧损伤组相比,各浓度脂联素预处理后细胞活力均显著增加(均P<0.05),其中50μmol/L脂联素是较为合适的保护作用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缺氧损伤组细胞活力降低,Bax蛋白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ROS生成增加(P<0.01); 与缺氧损伤组相比,脂联素预处理后细胞活力增加,Bax蛋白表达量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ROS生成减少(P<0.01)。

    结论:脂联素可明显减轻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脂联素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6  摘除泪腺和泪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制备大鼠干眼模型的比较
    董子奕 应铭 杨希 马伊
    2020, 20(8):1325-13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6
    [摘要](974) [HTML](0) [PDF 2.62 M](1154)
    摘要:

    目的:分别采用摘除泪腺法和泪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法诱导大鼠干眼症模型,通过对比两种干眼症模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细胞因子变化,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Brown Norway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左眼为空白组,B组摘除大鼠左侧主泪腺,C组左侧泪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比较实验前1d,实验后3、7、14、28、42d的泪液分泌量(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的变化。42d观察结膜、角膜和泪腺组织病理学改变;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上皮生长因子(EGF)表达量进行检测。

    结果:实验后第3d开始,B、C组均出现泪液分泌量持续性减少,与A组均有差异(P<0.05); 实验后第7d开始,B、C组均出现BUT持续性缩短以及角膜上皮染色明显增多,与A组比较有差异(P<0.05); 以上临床数据B、C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A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正常,B组及C组角膜上皮均存在不同程度表层细胞丝状分离,结膜杯状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组泪腺组织明显萎缩。B、C组结膜和角膜组织的EGF、TNF-α和IL-6表达量均显著增高,与A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B、C组间EGF和TNF-α的表达均无差异(P>0.05); 与C组比较,B组中IL-6的表达量更高(P<0.05)。

    结论:摘除泪腺和泪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均可以构建稳定的水液缺乏型大鼠干眼模型,建议根据实验设计及实验目的去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7  miR-96-5p靶向FOXO4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李欢 路璐
    2020, 20(8):1331-13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7
    [摘要](1057) [HTML](0) [PDF 3.76 M](1143)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96-5p(miR-96-5p)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RVE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G)、高糖组(HG),收集高糖诱导的细胞,分别或共同转染miR-96-5p模拟物(mimic)、无义miRNA(miR-NC)、FOXO4 siRNA(si-FOXO4)、FOXO4阴性对照序列(si-NC)、pcDNA-FOXO4、pcDNA。分别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96-5p与FOXO4的表达;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96-5p的靶基因;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CyclinD1、p21、p27、Bcl-2、Bax、cleaved-caspased-3蛋白表达。

    结果:高糖处理后,RRVEC中miR-96-5p、CyclinD1、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FOXO4、p21、p27、Bax、cleaved-caspased-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促进细胞凋亡; miR-96-5p过表达与抑制FOXO4表达后CyclinD1、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抑制p21、p27、Bax、cleaved-caspased-3表达,增强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FOXO4是miR-96-5p的靶基因; FOXO4过表达可逆转miR-96-5p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RRVE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结论:miR-96-5p通过靶向FOXO4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

    8  发光二极管照射对大鼠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张凤久 张丽敏 王宏杰 李海波 王海明 彭向东 杨建玲
    2020, 20(8):1339-13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8
    [摘要](970) [HTML](0) [PDF 810.56 K](897)
    摘要:

    目的:观察发光二极管照射对大鼠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光生物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高糖模型发光二极管照射组,高糖模型发光二极管组的细胞在造模48h后开始采用发光二极管对培养箱中的细胞进行照射。MTT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内钙离子变化; 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蛋白表达。

    结果: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高糖模型发光二极管照射组凋亡率分别为7.54%±2.67%,31.69%±5.74%,21.65%±3.52%(P<0.05)。正常对照组细胞质微弱Ca2+荧光染色呈现出绿色的荧光,其荧光像素值为192.65±50.54; 高糖模型组中,细胞质呈现较强烈的绿色荧光,其荧光像素值为710.69±100.38; 发光二极管照射组中,绿色荧光像素值为430.47±80.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明显低于高糖模型组。三组间细胞中内Ca2+荧光像素值有差异(P<0.05)。这三组细胞P-AKT蛋白量分别为10.26±2.47、2.35±0.16、7.46±1.64(P<0.05)。

    结论:高糖环境抑制苏氨酸激酶通路活性,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钙稳态产生影响,促使细胞凋亡,低强度的发光二极管照射可激活苏氨酸激酶通路,降低高糖引起的细胞凋亡率。

    9  532nm激光PRP联合羟苯磺酸钙对DR患者眼底微循环及黄斑厚度的影响
    刘静 夏天 郭艺 向凤娇
    2020, 20(8):1343-13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09
    [摘要](937) [HTML](0) [PDF 448.62 K](930)
    摘要:

    目的:分析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底微循环及黄斑厚度的影响,为DR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将我院2017-01/2019-01期间收治的DR患者174例239眼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两组,对照组采用532nm激光PR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P术后3mo时)的BCVA(LogMAR)、临床疗效、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并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LogMAR)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下降(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较治疗前上升(P<0.05),但观察组RI低于对照组,EDV、PSV高于对照组(P<0.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厚度及其他临床指标(血管瘤、出血斑、视野灰度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0.8% vs 2.6%)无差异(χ2=0.344,P=0.557)。

    结论:较单纯532nm激光PRP治疗DR,联合羟苯磺酸钙疗效更佳,对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等的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性佳。

    10  NLRP3参与的细胞焦亡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宋兆威 李志坚 王晓慧 李华章
    2020, 20(8):1347-13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0
    [摘要](923) [HTML](0) [PDF 444.45 K](1051)
    摘要: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含 Pryrin 结构域蛋白 3(NLRP3)炎性体是位于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大量的活性氧(ROS)释放后可激活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这个炎性小体由NLRP3、 半胱氨酸蛋白酶募集结构域(ASC)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 )组成,NLRP3炎性小体在组装成型的同时活化 caspase-1。 随后caspase-1 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 18(pro-IL-1/18)进行切割,使其成为成熟形式行使其促炎功能。细胞焦亡是炎症小体介导的依赖于caspase-1 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本文就 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11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
    施毓琳 徐国兴
    2020, 20(8):1351-13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1
    [摘要](1235) [HTML](0) [PDF 457.83 K](1016)
    摘要: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综合征 )是关于角膜内皮异常改变和虹膜萎缩等病变的一组疾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多单眼发病,一般不涉及遗传倾向,早期无症状时无需治疗,当并发角膜水肿、青光眼时,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在这组疾病中,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皆有许多相同点,也有一些相异之处,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就IC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2  青光眼与微循环改变的研究进展
    龙丹宁 莫亚
    2020, 20(8):1355-13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2
    [摘要](948) [HTML](0) [PDF 443.01 K](1229)
    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大主要原因,是一组涉及视神经和相关结构的疾病,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失明。研究认为,诱导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机械压迫学说和血管学说(微循环)。随着临床研究及诊疗的发展,后者已成为青光眼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青光眼患者出现视乳头、视盘、甲床皱襞毛细血管等相应部位血管密度的降低,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等技术可客观阐述其微循环相应参数的改变,并对青光眼的病程进展具有一定监测作用。本文从青光眼与微循环改变进行综述,旨在扩充临床上对于青光眼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

    13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
    韩姝 竺慧 张晓俊
    2020, 20(8):1359-13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3
    [摘要](711) [HTML](0) [PDF 431.22 K](1030)
    摘要: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5.7%。目前临床上CNLDO的治疗方式很多,诊疗随意性很大,如何在合适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仍有很多争论。为了解各种治疗方式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文特围绕CNLDO的治疗展开综述。

    14  人工智能在小儿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黎彪 丁雅珺 邵毅
    2020, 20(8):1363-13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4
    [摘要](966) [HTML](0) [PDF 471.75 K](1234)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发展迅猛,在医学领域的实践与应用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可能。在普通眼科领域,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的人工智能技术极大提高了诊断效率,但在小儿眼科方面取得的进展较少。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运用于自动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儿童白内障,检测斜视和屈光不正,预测未来高度近视,通过眼动追踪诊断阅读障碍以及对眼科图像的研究等方面。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小儿眼科的应用现状、进展与未来发展做一综述。

    15  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研究进展
    吴燕妮 张琪
    2020, 20(8):1367-13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5
    [摘要](881) [HTML](0) [PDF 455.81 K](1677)
    摘要:

    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后愈合延迟较常见,持续不愈合的角膜损伤可导致复发性上皮糜烂、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影响视功能。本文就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概述了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阐述了高糖、蛋白酶、泪膜、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角膜神经以及microRNA等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总结了治疗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最新思路。

    16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李玲娜 董志军
    2020, 20(8):1371-13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6
    [摘要](872) [HTML](0) [PDF 447.19 K](1117)
    摘要: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性疾病,其致盲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此造成的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视功能,甚至造成永久的、不可逆的视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大量学者对RVO的进一步研究探讨,对其发生发展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对RVO的发病机制、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7  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生物测量仪OA-2000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波 廖萱 兰长骏
    2020, 20(8):1375-13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7
    [摘要](1051) [HTML](0) [PDF 423.95 K](1028)
    摘要: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的提高,眼科医生及患者越来越重视术后效果,用于白内障术前测量的检查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各类眼部生物参数测量仪器应运而生,已经从超声原理发展到扫频光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原理。近来新上市的眼部生物测量仪器OA-2000全自动三维扫频生物测量仪是一种新型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设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测量速度快及组织穿透好等特点,一次测量可获得多个眼部生物参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OA-2000测量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8  利妥昔单抗对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余进海 戴德泉 张萍 廖洪斐 秦瑶 王耀华
    2020, 20(8):1379-13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8
    [摘要](1249) [HTML](0) [PDF 1.46 M](1028)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荟萃分析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rho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12-31发表的关于利妥昔单抗治疗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研究。以治疗前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活动评分为疗效的主要判定指标。将检索到的文献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了6项研究61例患者,其中2项为随机对照试验,4项为队列研究。Meta分析显示,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可使患者的临床活动评分显著降低\〖SMD=-5.04,95%CI(-7.08~-3.01),P<0.00001\〗。

    结论:利妥昔单抗可使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临床活动评分显著下降,对疾病的控制有良好效果。

    19  IPL治疗中重度MGD相关性干眼的短期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吴晓玉 杨燕宁 潘玉苗 郭婉若 肖羽
    2020, 20(8):1384-13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19
    [摘要](929) [HTML](0) [PDF 480.36 K](1014)
    摘要:

    目的:评估强脉冲激光(IPL)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自身前后对照。收集2018-10/2019-10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中重度MGD患者25例50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1mo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河高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Mean BUT)、睑板腺缺失程度以及欧卡斯双通道系统测量平均散射指数(Mean OSI)来评估患者的体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果:患者治疗前后OSDI评分(58.36±10.34 vs 49.12±8.05分)、SⅠt(5.64±1.6 vs 8.24±1.71mm/5min)、泪河高度(0.19±0.04 vs 0.23±0.04mm)、Mean BUT(5.65±1.72 vs 7.06±1.84s)、Mean OSI(0.89±0.24 vs 0.75±0.23)、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2.56±0.58 vs 1.84±0.85分)、SAS评分(46.92±8.49 vs 40.2±8.01分),CES-D评分(21.04±6.11 vs 16.92±4.24分),所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DI评分与Mean BUT呈负相关(rs=-0.511,P<0.01),与Mean OSI呈正相关(rs=0.479,P<0.05),OSDI评分与SAS评分及CES-D评分均呈正相关(rs=0.775,0.856,均P<0.01),SAS评分与SⅠt和Mean BUT呈负相关(rs=-0.653,-0.713,均P<0.01),SAS与CES-D评分呈正相关(rs=0.730,P<0.01)。

    结论:短期观察IPL治疗中重度MGD相关性干眼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干眼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与眼表症状相关。

    20  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
    许泽鹏 田妮 李松调 李坤梦 郭海科 张洪洋 金海鹰 安美霞 俞晓艺
    2020, 20(8):1388-13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0
    [摘要](1148) [HTML](0) [PDF 1.32 M](1077)
    摘要:

    目的:探讨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10/2019-08-20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101眼,根据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A组(26mm30mm)22例31眼。采用IOL Master自带的SRK/T、Haigis和Olsen公式计算术后理论屈光度(即所植入IOL度数对应的各公式的预测屈光度),并记录术后3mo实际屈光度,计算绝对屈光误差(MAE)。

    结果:三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分别为0.15(0.04,0.22)、0.19(0.14,0.27)、0.26(0.115,0.455)D,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于相同眼轴长度范围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最小。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采用三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与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最为接近,与SRK/T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一致性最差。

    结论: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优于SRK/T、Haigis公式,且Olsen公式受眼轴长度影响最小。

    21  巨细胞病毒阳性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特点及20g/L更昔洛韦滴眼液干预效果
    黎燕英 谢毅 李红阳
    2020, 20(8):1393-13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1
    [摘要](994) [HTML](0) [PDF 949.59 K](1291)
    摘要:

    目的:比较巨细胞病毒(CMV)阳性和阴性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20g/L更昔洛韦滴眼液局部治疗CMV阳性PS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短期复发情况。

    方法:比较CMV阳性(86例86眼)和CMV阴性(60例60眼)PSS患者的差异,比较CMV阳性患者中常规组(30例30眼,仅给予抗炎降压治疗)和试验组(56例56眼,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配制的20g/L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的一般资料、眼部参数和分布、房水中IFN-γ和IL-4水平、临床疗效以及1a内复发情况。

    结果:纳入的146例PSS患者中,CMV阳性率为58.9%。CMV阳性患者的平均眼压、发作眼与对侧眼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差显著升高,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眼部参数及分布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所需治愈时间短,1a内复发率低、复发间隔时间长(P<0.05)。

    结论:CMV阳性的PSS患者比阴性患者眼压更高,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大。20g/L更昔洛韦滴眼液局部点眼通过抵抗CMV感染可有效控制眼压及炎症发展,临床疗效显著,短期不易复发。

    22  康柏西普联合25G玻璃体手术及小梁切除术治疗继发于PDR伴VH的NVG
    杨柳 李甦雁 刘海洋 徐青 刘亚鲁 范巍 管莉娜 李婕
    2020, 20(8):1399-14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2
    [摘要](975) [HTML](0) [PDF 509.08 K](1036)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围手术时期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手术(PPV)及小梁切除术治疗继发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玻璃体积血(VH)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6-11/2019-04在我院确诊的PDR伴VH的Ⅲ期NVG患者28例3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25G PPV联合小梁切除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2例14眼患者于术前3d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第2组16例16眼于25G玻璃体手术及小梁切除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IVC)0.5mg/0.05mL。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虹膜新生血管(INV)消退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眼压(IOP)控制率情况。

    结果:第1、2组均完成手术并分别随访12.40±2.21mo和12.23±2.11mo(P>0.05)。第1组术中出血和术后早期前房出血发生率(29%、14%)低于第2组(75%、56%,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再出血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术后3d所有患者疼痛缓解。第1组IVC后3d(即手术日)93%的INV完全消退,第2组PPV术后7d 94% INV完全消退。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各有1眼残余少许萎缩的INV。术后1wk,1、3、6mo IOP控制率,第1组依次为93%、79%、64%、57%,第2组依次为94%、75%、50%、44%,两组患者各时间段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IOP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第1、2组IOP分别为20.45±10.55和22.63±7.24mmHg,与术前42.21±9.11和44.88±11.83mmHg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BCVA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

    结论:术前IVC预处理与术毕IVC联合25G PPV及小梁切除术治疗继发于PDR伴VH的NVG相比,术中出血和术后早期前房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两种方法IOP控制率相当,虽然随着时间逐渐减低,但是经过及时处理最终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23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严凯 刘意 田慧丽
    2020, 20(8):1405-14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3
    [摘要](756) [HTML](0) [PDF 444.24 K](957)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筛选2018-02/2019-01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组(n=108)和非DR组(n=90)。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rs1544410、rs2228570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s1544410、rs222857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结果:DR组VDR基因rs154441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rs2228570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DR组(P<0.05); CC基因型130例,CT基因型52例,TT基因型16例,CC基因型与CT+TT基因型相关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 GG基因型121例,GA基因型59例,AA基因型18例,GG基因型与GA+AA基因型相关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 BsmI基因CT+TT基因型、FokI基因GA+AA基因型是DR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VDR基因BsmI、FokI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相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易感基因位点。

    24  3~12岁儿童屈光状态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
    张学辉 艾欣 李盼 阴萌丽 叶璐
    2020, 20(8):1409-14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4
    [摘要](1235) [HTML](0) [PDF 499.58 K](1117)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01/2017-10来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1 138名2 276眼,记录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

    结果:纳入的1 138名儿童的平均屈光度为-0.67±2.66D,平均角膜曲率为43.37±1.72D,平均眼轴长度为23.65±1.41mm。其中,平均角膜曲率男生为42.98±1.86D,女生为43.81±1.42D; 平均眼轴长度男生为23.94±1.36mm,女生为23.32±1.40mm; 平均角膜中心厚度男生为541.83±33.73μm,女生为536.10±31.49μm; 平均角膜散光男生为1.53±0.99D,女生为1.65±1.02D,男女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眼轴长度、角膜中心厚度均低于其余年龄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心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轴率比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

    结论: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是影响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随着儿童眼轴长度增长,角膜曲率也发生一定变化,轴率比可以评测这种改变。

    25  SMILE手术中角膜切削厚度精确性的研究
    刘银 江文珊
    2020, 20(8):1413-14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5
    [摘要](816) [HTML](0) [PDF 1.31 M](1051)
    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程度近视患者SMILE术前预估角膜切削厚度与术后实际角膜切削厚度的差异,探究SMILE术中角膜基质切削厚度的精确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1/2019-08在我院行SMILE手术的近视患者143例234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分为低(-0.50~-3.00D,78眼)、中(>-3.00~-6.00D,78眼)、高(>-6.00D,78眼)度近视组,观察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和等效球镜度,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mo采用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术前预估角膜切削厚度与术后1mo实际切削厚度的差异,探讨SMILE术中不同屈光状态角膜基质切削厚度的精确性。

    结果:术后1mo,所有患眼裸眼视力均达0.8以上,98.3%患眼裸眼视力达1.0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mo角膜平均实际切削厚度低于平均预估切削厚度(84.92±23.15μm vs 100.07±26.83μm,P<0.01),平均切削差异值为15.15±10.34μm。低、中、高度近视组患者角膜实际切削厚度均低于各组预估角膜切削厚度(P<0.01),切削差异值分别为8.81±7.78、15.59±9.27、21.05±10.03μm。术前,本研究纳入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85±2.15D,术前等效球镜度与切削差异值之间具有直线回归关系(Y=-2.2495X+3.9287,R2=0.1589),等效球镜度数越大,切削差异值越大(t=-6.620,P<0.001)。

    结论:SMILE手术的角膜基质实际切削厚度低于预估切削厚度,且近视度数越高,切削差异越大,但术后屈光矫正效果理想,术中角膜切削厚度的差异并不影响屈光矫正手术的精确性。

    26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瞳孔偏移量的对比研究
    徐英男 康培培 张森俊 薛劲松
    2020, 20(8):1418-14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6
    [摘要](1133) [HTML](0) [PDF 1.28 M](999)
    摘要:

    目的:评价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瞳孔偏移量(pupillary offset)的差异和一致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7-11/2018-02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311例604眼。术前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瞳孔偏移量,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右眼、左眼、双眼总的offset值均有差异(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右眼、左眼、双眼offset轴向均无差异(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右眼offset值、offset轴向95%一致性界线(LoA)分别为-0.11~0.19mm、-157.01°~135.35°。左眼offset值、offset轴向95% LoA分别为-0.12~0.18mm、-150.16°~158.22°。双眼offset值、offset轴向95%LoA分别为-0.11~0.19mm、-154.30°~147.10°。

    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瞳孔偏移量比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的测量值小,差异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两种仪器均可以获得准确的瞳孔偏移量数据,可相互参考、校正和补充。

    27  术前睑板腺理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常晓可 许荣 郑亦君 刘欣 王越 焦亚
    2020, 20(8):1422-14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7
    [摘要](986) [HTML](0) [PDF 467.15 K](981)
    摘要: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对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7-09/2018-07合并有MGD的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1wk给予眼睑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在院内进行一次全套治疗后,嘱患者每晚进行家庭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一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试验组为行睑板腺理疗前)、术后1wk,1mo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等,LipiView检查脂质层厚度(LLT),并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TBUT、TMH、OSDI比较有差异(P<0.05); 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 1mo NITBUT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NITBUT较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TMH术后1wk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破坏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8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
    齐世欣 刘会娟 常翠荣 于建国
    2020, 20(8):1426-14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8
    [摘要](996) [HTML](0) [PDF 481.49 K](972)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9-04收治的急性或慢性PAC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患者31例32眼,小梁切除病史3mo~12a,均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前及术后1、3、6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术后6mo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k,1、3、6mo眼压(14.38±3.04、18.26±3.12、15.21±2.84、15.42±3.09mmHg)均较术前(36.52±12.26mmHg)大幅下降(P<0.01); 术后6mo BCVA(LogMAR)(0.241±0.148)较术前(0.678±0.297)提高(P<0.01); 术后1、3、6mo中央前房深度(4.18±0.22、4.21±0.24、4.16±0.25mm)较术前(1.45±0.25mm)加深(P<0.01)。术后前房角结构加宽,PAS范围减小,术后3mo后PAS范围未再增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126±412个/mm2)与术前(1938±495个/mm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平均及下、上、鼻、颞象限RNFL厚度(65.59±10.71、72.65±13.92、82.74±12.52、58.47±11.18、42.93±13.44μm)与术前(67.47±8.99、74.77±15.73、85.32±11.64、59.65±13.79、44.83±12.55μm)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角膜水肿7眼,前房炎性渗出3眼,经治疗均在7d内消退。无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发生。3例3眼慢性PACG患者术后眼压持续在21~30mmHg,应用1~3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9  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和PRP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的疗效
    苏锐锋 苏畅 赵敏 谭小波
    2020, 20(8):1431-14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29
    [摘要](759) [HTML](0) [PDF 431.63 K](889)
    摘要: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PRP)+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8-10收治的NVG患者44例44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A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PRP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B组)。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压控制率、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46.2±9.41mmHg vs 49.1±10.15mmHg,P>0.05),治疗后1wk,1、6mo 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6mo,A组视力、眼压控制率(95%)、新生血管消退情况(91%)均优于B组(P<0.05),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安全有效,可稳定持久地控制眼压,改善部分患者视力。

    30  黄斑水肿的微视野评估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王卓实 林小琳 王欢 夏阳 徐玲 何伟
    2020, 20(8):1435-14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0
    [摘要](957) [HTML](0) [PDF 423.30 K](1023)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微视野检查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黄斑水肿患者127例164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D)38例38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3例43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46例83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及黄斑微视野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黄斑水肿患者的总体视网膜平均敏感度(MS)、固视率(P1,P2)与BCVA呈正相关,而黄斑视网膜厚度(CRT)与BCVA呈负相关。ARMD组MS与BCVA呈正相关,而固视率及CRT与BCVA不相关; DME组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中MS及P1,P2与BCVA均呈正相关,DME组CRT与BCVA呈负相关,CRVO组CRT则与BCVA不相关;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MS和CRT与BCVA均不具相关性。

    结论:微视野检查对ARMD患者的评估可能比OCT更能反映黄斑功能的变化,在CRVO及DME的患者中微视野作为主观评价指标与OCT有协同作用,而在BRVO患者中微视野的评价仍需进一步研究。

    31  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学龄儿童黄斑区血流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李娜 齐艳华
    2020, 20(8):1439-14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1
    [摘要](958) [HTML](0) [PDF 2.84 M](1096)
    摘要:

    目的:利用OCT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屈光不正学龄儿童的黄斑区血流灌注及视网膜厚度情况,以评估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屈光状态改变对黄斑区血流灌注情况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07/2019-03我院眼科门诊诊治的6~14岁学龄儿童中随机抽取93例174眼,其中正视组27例54眼为对照组。高度远视组9例15眼、中度远视组10例14眼、轻度远视组8例16眼、高度近视组9例15眼、中度近视组14例28眼、轻度近视组16例32眼。利用OCTA对其进行断层扫描,对所测量的4个指标即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SCPVD)、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DCPVD)、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和平均视网膜厚度(ART)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黄斑区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经量化分析后,与正视组相比,高度近视组的SCPVD值减小(P<0.001); 高度远视组DCPVD值增大(P=0.004); 高度近视组ART值减小(P<0.001); 屈光不正组的CRT值与正视组相比无差异(P>0.05)。SCPVD可作为独立的因素与ART呈正相关(r=0.274,P<0.01)。

    结论:学龄儿童屈光发育过程中,高度近视患儿的SCPVD减小,ART变薄,且在整个屈光发育过程中SCPVD可作为独立的因素与ART呈正相关。提示高度近视学龄儿童的视网膜已经出现病理改变。

    32  磁共振扩散张量及3D-OCT对高眼压症患者视路的初步研究
    谭志 黄蓉 郭庆 梁德茂 庞燕华
    2020, 20(8):1443-14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2
    [摘要](1091) [HTML](0) [PDF 1.97 M](1206)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及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3D-OCT)技术研究高眼压症患者(OHT)视路的微观改变。

    方法:纳入我院眼科2016-01/2019-10确诊为双眼OHT的患者26例52眼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均与高眼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52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测、中央角膜厚度(CCT)测量、非接触性眼压、视盘3D-OCT扫描检测及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视放射DTI检测,OHT患者增加房角镜检查,并对比两组的差异。

    结果:OHT组CCT值比正常对照组薄,眼压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均P<0.05)。OHT视盘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变大,视杯面积增大; 平均青光眼视盘旁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鼻侧RNFL厚度比正常对照组变薄(均P<0.05),上方、下方及颞侧RNFL无差异(均P>0.05)。双侧视神经及视放射的F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均P<0.05)。两组视交叉、双侧视束FA值、双侧视路ADC值无差异(均P>0.05)。

    结论:3D-OCT可以获取CP-RNFL厚度值,视盘的参数; DTI可以重建颅内视觉通路,能早期发现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的微观变化。联合3D-OCT及新兴的DTI技术可有效了解OHT患者视路的微观改变,为临床研究高眼压症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模式。

    33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中远期眼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曾俊 刘陇黔
    2020, 20(8):1448-14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3
    [摘要](821) [HTML](0) [PDF 418.85 K](897)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中远期眼位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7-01/2018-08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斜视类型、手术年龄、术前有无近立体视和斜视度及术后第1d斜视度等资料,探讨术后中远期眼位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术后中远期眼位正位者47例(60%),其中术前集合不足型患者43例,术后中远期眼位正位者18例(42%); 基本型患者31例,术后中远期眼位正位者26例(84%); 分开过强型患者4例,术后中远期眼位正位者3例(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中远期眼位正位者与无效者斜视类型、术前视近斜视度具有差异(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斜视类型(基本型)是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中远期眼位的危险因素(OR=5.769,95%CI:1.790~18.595,P<0.05)。

    结论:斜视类型是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中远期眼位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34  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疾病筛查诊断系统的初步研究
    陈婷丽 王静 袁非
    2020, 20(8):1452-14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4
    [摘要](1549) [HTML](0) [PDF 421.24 K](1019)
    摘要: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疾病筛查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8-07/12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 345例2 690眼,通过分析比较眼科专家诊断及基于多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一致性,确定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准确率为62.82%,所纳入患者的诊断结果有1~5(1.38±0.67)个诊断,其中1个诊断的准确率为56.09%,2个诊断的准确率为77.96%,3个诊断的准确率为84.61%,4个诊断的准确率为86.95%,5个诊断的准确率为60.00%; 无明显异常及豹纹状眼底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044、0.169, 敏感性分别为3.00%、99.6%,特异性分别为99.7%、14.2%,其余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高达0.57~1.00,敏感性高达65.1%~100%,特异性高达93.0%~100%。

    结论:基于多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能较好地诊断眼底疾病,有望成为基层医疗的有效筛查工具。

    35  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巧在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程燕 吴洁 朱海峰 惠玲 李波
    2020, 20(8):1456-14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5
    [摘要](859) [HTML](0) [PDF 1.68 M](954)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手术技巧在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19-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0例10眼,均行DSAEK术,除常规手术步骤,术中在前房灌注管设置、切口设计及角膜周边穿刺等手术技术上进行改进。术后随访6mo,观察角膜植片恢复情况和植片脱位、前房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未见植片脱位和层间积液发生。术后眼压正常,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角膜畏光、眼磨等刺激症状自术后 1d开始逐渐减轻,术后2wk完全缓解。术后1mo角膜基质水肿消退,CCT(596.8±19.11μm)较术前(874.0±58.64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角膜植片保持透明,但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衰减。

    结论: DSAEK术中手术技巧的改进可以明显减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36  辅助技术在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手术中的应用
    杨永利 张旭 高晓唯
    2020, 20(8):1460-14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6
    [摘要](903) [HTML](0) [PDF 1.21 M](1094)
    摘要:

    目的:评价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包括囊膜染色、虹膜拉钩、虹膜切除等辅助技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眼的术后视觉效果,并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收集2014-01/2019-03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105例105眼,所有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并观察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并于术后1d,1wk,1、3mo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中撕囊成功率,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通过应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台盼蓝)染色前囊膜辅助成功完成所有连续环形撕囊,并采取了包括应用虹膜拉钩及虹膜切开术等其他措施。将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105眼。术后追踪观察3mo,术眼术后BCVA为0.82±0.10,与术前BCVA(3.12±0.14)比较有差异(t=174.893,P<0.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能使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的视力得到安全有效的提高。辅助技术如囊膜染色、虹膜拉钩、虹膜切除等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的白内障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手术成功率。

    37  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陈莲 张鹏 李璐希 何珂 李晓清 姜钊
    2020, 20(8):1464-14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7
    [摘要](868) [HTML](0) [PDF 1.10 M](1078)
    摘要:

    目的:分析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W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6-10/2018-06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就诊的DR患者45例9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6(平均59.52±15.78)岁。所有患者均经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以及UWFA检查。

    结果:依据检眼镜检查,在12眼内未见DR,42眼诊断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6眼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在90眼中,22眼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其中8眼接受过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PRP)。依据UWFA检查,12只无DR的眼中有8眼(67%)存在视网膜微动脉瘤,42只诊断为NPDR眼中有4眼(10%)被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及血管渗漏,36只诊断为PDR的眼中仍有12眼(33%)存在周边RNV。在诊断为NPDR和PDR的眼中,分别有28眼(67%)和26眼(72%)存在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另外,在8只已接受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的眼中有4眼(50%)仍有周边RNV及无灌注区。

    结论:UWFA能够更全面地对糖尿病患者的周边视网膜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于察觉的周边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利于对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的DR患者病情的随访观察。

    38  OCTA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RVO-ME短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李婵 陆慧琴 索琰
    2020, 20(8):1468-14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8.38
    [摘要](1029) [HTML](0) [PDF 2.87 M](1080)
    摘要:

    目的:以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IDI)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等检查评价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确诊为RVO-ME患者17例17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IDI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1、2、3、4、6mo等时间点测定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浅、深层视网膜血管网变化。

    结果:患者17眼经IDI治疗后24h患者CMT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CMT整体亦呈下降趋势,在3mo随访时,CMT改善较为明显; 视力改善与CMT变化一致; OCTA显示视网膜血管网较基线期恢复。IDI注射治疗后共有2眼出现轻度眼压增高,用药后均可恢复至正常。随访期间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治疗相关不适及副作用。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DI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确切,对患者视力提升明显,且安全性较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OCTA可以观察到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浅、深层视网膜血管网血管迂曲和扩张显著改善。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