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胡迪 , 王一赛 , 丁婕 , 柯根杰 , 韩林峰 , 董凯
2021, 21(11):1839-18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2018/12我院收治的105例105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患者,其中男54例,女5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05眼中共有151个视网膜裂孔,其中82个裂孔位于颞上象限(54.3%),28个位于鼻上象限(18.5%),27个位于颞下象限(17.9%),14个位于鼻下象限(9.3%)。视网膜裂孔的形状以马蹄形为主(77.5%)。裂孔直径1/8~4PD之间,最常见的为1PD大小。76例(72.4%)视力优于或等于术前视力。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 扣带组与玻璃体切除组相比,视力改善无差异(P>0.05)。结论:视网膜裂孔是玻璃体积血的重要原因。视网膜裂孔多位于颞上象限,以马蹄形为主。全面了解视网膜裂孔相关的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如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小于1.6并且光定位小于1m,术后视力则差。如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特别是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预后也较差。
2021, 21(11):1843-18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2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无晶状体患者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ICIOL)与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SFIOL)在视力、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8-10/2020-0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60眼无晶状体眼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组I患者行ICIOL植入术,组II患者行SFIOL植入术。筛除既往有眼部病变和视网膜手术史患者。术前、术后随访9mo。结果:随访9mo后,ICIOL组中26例(87%)患者,SFIOL组中24例(80%)患者达到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为0.50~0.00。两组BCVA 均值具有可比性。 ICIOL组手术时间较SFIOL组更短(P<0.01)。SFIOL组并发症明显增多,而ICIOL组的并发症较少。结论:两组的视觉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无晶状体矫正中,ICIOL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是较SFIOL更好的手术方式。
2021, 21(11):1848-18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3 CSTR:
摘要:目的:体外分离新生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建立新生SD大鼠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及高糖模型。方法:取15~20只出生1~3d 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分离纯化RGCs进行原代培养。甲苯胺蓝法及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鉴定。细胞连续培养48~72h后,随机分为6组并分别加入含不同葡萄糖浓度5.5、20、25、30、35、40mmol/L的培养基培养24、48、72h,采用CCK8法及TUNEL凋亡检测法分析各组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结果:离体纯化原代培养的RGCs具有典型的细胞形态且生长良好,细胞之间呈小片状融合聚集生长,轴突相互交错成网络状,胞体周围可见细胞光晕。甲苯胺蓝着染细胞胞质中可见结构清晰的尼式小体,神经元率达95%以上。RGCs特异性抗体Thy-1、Brn-3a定体外纯化培养细胞,阳性率达90%以上。CCK8检测发现随着时间及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干预细胞24h时,各分组之间OD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OD值大小无差异(均P>0.05); 随着时间延长,35、40mmol/L葡萄糖浓度干预RGCs 48h,30、35、40mmol/L干预RGCs 72h时的OD值较正常对照组OD值明显降低(均P<0.05)。TUNEL检测发现随着葡萄糖浓度及时间的增加,RGCs凋亡率增加。其中葡萄糖浓度为30、35、40mmol/L培养RGCs 48、72h后RGCs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能获得典型且纯度较高的RGCs,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体外纯化培养的RGCs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35mmol/L葡萄糖浓度干预RGCs 48h可为有效诱导RGCs建立高糖模型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
2021, 21(11):1855-18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miRNA-147靶向调控VEGF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细胞),将细胞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不处理)、无义miRNA组(转染mimic NC)、miRNA-147模拟物组(转染miRNA-147 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组(转染shRNA NC)、VEGF抑制剂组(转染VEGF抑制剂)、miRNA-147模拟物+空载病毒载体组(转染miRNA-147模拟物和空载体)和miRNA-147模拟物+VEGF过表达组(转染miRNA-147模拟物和VEGF过表达)。使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NA-147及VEGF mRNA表达水平; 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147与VEGF靶向关系; 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改变;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无义miRNA组相比,miRNA-147模拟物组miRNA-14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相比,VEGF抑制剂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与miRNA-147模拟物+空载病毒载体组相比,miRNA-147模拟物+VEGF过表达组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VEGF是miRNA-147的靶基因。转染miRNA-147 模拟物和VEGF抑制剂均可降低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水平,促进细胞凋亡(P<0.05)。转染VEGF过表达可逆转miRNA-147 mimic对ARPE-1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miRNA-147可通过靶向VEGF抑制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白洁 , 张锦妹 , 刘丽苹 , 王佳妮 , 孙雯 , 杨帆
2021, 21(11):1861-18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hrelin组,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氧化应激指标,ELISA检测炎性因子含量。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ghrelin可减轻视网膜组织损伤程度,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ghrelin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P<0.05); 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ghrelin干预后,炎症因子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Ghrelin治疗糖尿病大鼠后,能有效延缓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2021, 21(11):1865-18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的影响,并观察其联合不同手术方式对NVG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01/2020-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的NVG患者102例,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5d后行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小梁切除术组(50例50眼)及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组(52例52眼),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房水中VEGF、IL-6、IL-8的变化情况,观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眼压变化、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5d后房水中VEGF、IL-6、IL-8表达水平较术前降低(均P<0.05); 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两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患者眼压在术后3、6、12mo组间比较有差异(均P<0.05); 术后6、12mo时EX-PRESS组视力优于小梁切除术组(P<0.05); 术后12mo,两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及数量无明显差异(均P>0.05); 随访12mo,EX-PRESS组患者手术成功率(86.5%)优于小梁切除术组(70.0%),且EX-PRES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梁切除术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可以降低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等因子表达,同时小梁切除术与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均可降低NVG患者眼压,但后者手术并发症较少、改善视力方面更有优势。
2021, 21(11):1870-18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对包头市近视儿童的控制效果,分析其近视相关调节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近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06/12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4岁近视儿童120例240眼,分为低浓度阿托品组、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并在1、3、6、12mo分别对调节滞后量、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及屈光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3、6、12mo,低浓度阿托品组与角膜塑形镜调节滞后量有差异(P<0.05); 随访6、12mo时,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眼镜组调节滞后量有差异(P<0.05)。随访3、6、12mo时,低浓度阿托品组与角膜塑形镜组、框架眼镜组负相对调节均有差异(P<0.05)。在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与低浓度阿托品组、框架眼镜组正相对调节均有差异(P<0.05)。随访6、12mo,低浓度阿托品组与框架眼镜组屈光度有差异(P<0.05); 随访12mo,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眼镜组屈光度有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通过降低调节滞后量,解决远视离焦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正相对调节,但需要长期坚持配戴。低浓度阿托品可以提高负相对调节,但可能有其他途径来控制近视的发展。相较其它组而言,框架眼镜对于各调节指标影响较小,对近视的控制效果并不显著。
2021, 21(11):1875-18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8 CSTR:
摘要:多种眼部损伤可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疾病发展,造成角膜水肿、视力受损,甚至失明,因此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并降低角膜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参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及分子作最新的系统论述,并分析可能的抑制靶点,以期为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
2021, 21(11):1881-18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09 CSTR:
摘要:干眼作为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也复杂多样,目前认为泪膜不稳定、泪液渗透压升高、眼表炎性和神经异常等为干眼公认的发病机制,并且炎症作为干眼生理病理发病的关键机制被得到证实,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干眼的炎症级联反应,此次重点讨论与干眼相关的关键因子和细胞介质的作用以及相关抗炎治疗。
2021, 21(11):1887-18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0 CSTR:
摘要:外泌体是直径为30~200nm的细胞外泌性囊泡,可由多种细胞释放至细胞外空间。研究证实,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mRNA、microRNA(miRNA)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生命活动。外泌体源性miRNA可被选择性组装入外泌体,传递至邻近或远处的细胞,并调节受体细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miRNA与多种眼科疾病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有潜力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指示疾病状态。本文就外泌体源性miRNA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2021, 21(11):1892-18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1 CSTR:
摘要:后发性白内障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防止其发生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多用手术或Nd:YAG激光治疗,现在亟需新的治疗方案。Hippo信号通路参与了哺乳动物多种细胞和器官的稳态调控,最近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可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殖、凋亡、分化等行为,Hippo信号通路可能为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论述了Hippo信号通路的组成、调节机制及其在后发性白内障中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及相关药物治疗,以期为后发性白内障防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2021, 21(11):1896-19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2 CSTR: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眼压的形成与房水循环密切相关,房水动力学异常,会引起病理性眼压升高。小梁网是房水外流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眼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氧化应激是导致青光眼眼压升高的直接危险因素,表现为氧化与抗氧化作用的失衡。小梁网细胞氧化应激可能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与退行性变,使细胞发生自噬和衰老,造成小梁网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大,引起病理性眼压升高。本文将针对小梁网细胞氧化应激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为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青光眼提供参考。
2021, 21(11):1901-19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3 CSTR:
摘要: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大幅提高,存活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和体质量也在不断降低,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及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目前可被用于治疗早产儿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除能促进骨髓红细胞生成以外,还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因此,临床上在使用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时,另一方面可能会对ROP产生影响。EPO对ROP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可以保护ROP,又可以加重ROP。本文就EPO与ROP关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分析内源性EPO、外源性EPO、EPO不同开始用药时间和给药剂量对ROP的影响。
2021, 21(11):1905-19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4 CSTR:
摘要:视网膜疾病是眼科学领域最具研究挑战的病种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对视功能损伤很大,是人类视力严重丧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发展和应用为视网膜疾病的解析提供了强有力工具。人工智能对常见视网膜疾病的应用主要包括早期筛查、诊断分级、疗效判定、治疗建议及预后发展等。但是任何技术的临床应用都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对AI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青光眼性眼底改变(GON)等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2021, 21(11):1909-19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5 CSTR:
摘要: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或内生是角膜屈光术后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提高,其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发生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病例仍时有报道。若上皮细胞植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患者屈光状态改变、角膜瓣融解等严重并发症。故本文对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层间上皮植入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2021, 21(11):1912-19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6 CSTR:
摘要:角膜屈光手术是指通过角膜手术矫正近视、远视以及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方法,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术后屈光回退的现象,即手术后又发生了屈光不正。屈光不正以及手术导致的欠佳的视觉质量经常会给患者带来困扰。截止目前,不同种类以及方式的角膜屈光手术均存在屈光回退的问题。目前认为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的屈光回退主要和角膜上皮增厚以及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相关。屈光回退可以在术前通过患者的手术条件以及手术相关参数等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规避,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药物方法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屈光回退可选择非手术方法以及增效手术方法进行处理。
2021, 21(11):1918-19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7 CSTR:
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相关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的诊治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OCTA具有高分辨率、易操作、快速扫描、三维成像等优势,现已被应用于眼科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和虹膜相关疾病、弱视、青光眼等)的评估和诊断。本文就OCTA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21, 21(11):1922-19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8 CSTR:
摘要:目的:将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诊断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K),并将阅片结果与HE染色和PAS染色的阅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3种染色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究荧光染色技术在角膜组织活检中检测阿米巴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05/2020-06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74例75眼。根据角膜刮片、培养和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将感染性角膜标本分为AK组和非棘阿米巴性角膜炎(NAK)组。将连续切片的组织分别行HE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分析3种染色方法对AK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一步分析在同一部位相同倍率视野下,计数三种染色方法找到棘阿米巴病原体的数量,明确荧光染色法对AK的诊断价值。结果:HE染色的敏感性为69%(27/39)、特异性为92%,PAS染色的敏感性为62%(24/39)、特异性为97%,荧光染色的敏感性为95%(37/39)、特异性为97%,3种染色方法对AK诊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χ2=19.857,P<0.001); 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E染色、PAS染色与荧光染色诊断AK的敏感性有差异(P=0.003、<0.001),HE染色与PAS染色诊断AK的敏感性没有差异(P=0.978); AUC最大为荧光染色(0.960),其次分别为HE染色(0.804),PAS染色(0.794)。计数在同一部位相同倍率视野下,HE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查见棘阿米巴包囊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4(0,11)、2(0,9)、12(3,33)个(χ2=56.561,P<0.001); 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E染色和荧光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找到棘阿米巴包囊的数量有差异(P<0.001),HE和PAS两种染色方法找到棘阿米巴包囊的数量没有差异(P=0.210),荧光染色的组织病理切片更容易辨别阿米巴病原体。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诊断AK的敏感性比HE染色和PAS染色高,可显著提高阿米巴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
2021, 21(11):1927-19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19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视盘区血管密度变化与青光眼视野指数(VFI)和视野损伤形态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12/2020-12 NTG患者106例106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79例79眼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双眼病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1眼为样本,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92名为对照组,三组均完成视盘血管密度、VFI检测和视野缺损形态分期,然后分析视盘血管密度与VFI和视野缺损形态分期的关系。结果:POAG组眼压明显高于NTG组和对照组(P<0.05); NTG组和POAG组视盘区全区域血管密度、大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血管区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TG组和POAG组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 NTG组和POAG组VF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野平均缺损(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TG组和POAG组VFI和MD比较无差异(P>0.05); 随着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增加,NTG患者视盘全区域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 NTG患者视盘全区域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与VFI呈正相关性,与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呈负相关性,无血管区密度与VFI呈负相关性,与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NTG患者视盘血管密度较POAG患者和正常人群明显降低,且与VFI和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以毛细血管密度相关程度最高,可见OCTA对NTG诊断、治疗和随访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1, 21(11):1932-19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0 CSTR:
摘要:目的:检测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探究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1/2020-12本院收治的60例AAU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血清及房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 并对AAU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Pearson法分析AAU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的相关性; Spearman分析A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1)。AAU患者SAS评分阴性23例、阳性37例,SDS评分阴性29例、阳性31例。与SAS评分阴性相比,SAS评分阳性血清中HIF-1α水平、房水中EPO水平升高(P<0.05); 与SDS评分阴性相比,SDS评分阳性血清中EPO水平、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1)。与AAU轻度患者相比,重度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1)。Pearson分析AAU患者SAS和SDS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无相关性(P>0.05),血清和房水中EPO与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Spearman分析A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均高表达,且两者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关系密切。
闫忠阳 , 冯炜 , 牛瑞 , 王亚楠 , 路璐 , 李雅琳 , 王艳辉 , 王莉菲
2021, 21(11):1937-19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填充物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07/2020-03本院眼科收治的IMH患者117例117眼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根据术中填充材料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空气填充者65眼; 采用C3F8填充者52眼。于术前及术后1、2、3mo时进行复查,统计患者末次随访时裂孔闭合率、闭合形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外界膜层(ELM)缺损直径、椭圆体带缺损直径、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空气填充组、C3F8填充组患者术后气体吸收时间分别为8.55±2.17、25.74±7.41d(P<0.05); 空气填充组及C3F8填充组黄斑裂孔闭合率(95.4% vs 98.1%)和闭合孔形态比例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时BCVA和CRT较术前有差异(P<0.001),ELM缺损直径、椭圆体带缺损直径较术前降低(P<0.001),两组间BCVA、CRT、ELM缺损直径、椭圆体带缺损直径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剥除联合空气填充及C3F8填充治疗IMH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021, 21(11):1942-19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2 CSTR:
摘要:目的:对比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和糖尿病性黄斑前膜(dERM)玻璃体切除手术(PPV)前后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评估PPV对两种不同类型黄斑前膜(ERM)的影响。方法:对2020-04/07于我院就诊并行PPV联合ERM、内界膜(ILM)剥除手术的24例ER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iERM患者12例12眼,dERM患者12例12眼。同时选取2019-09/2020-07行PPV联合ERM、ILM剥除术的iERM患者的对侧健眼16例16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mo。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循环状态,包括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血流密度(MVD),包括浅层血流密度(SVD)和深层血流密度(DVD),并对两组手术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术前iERM组和dERM组FAZ面积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 iERM组和dERM组总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dERM组低于iERM组,但均无差异; iERM组和dERM组总体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iERM组中心凹SVD高于dERM组和正常对照组,iERM组中心凹DVD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ERM组和dERM组旁中心凹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仅dERM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iERM组和dERM组旁中心凹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ERM组和dERM组术后BCV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SVD较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iERM组术后总体DVD和旁中心凹DV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 dERM组术后DVD较术前稍有提高,但均无差异。iERM组和dERM组术后BCVA、SVD及DVD均无明显差异。结论:dERM患者黄斑区微循环的改变比iERM患者明显; PPV联合ERM、ILM剥除术后早期,iERM患者DVD有所改善,而dERM患者改善不明显。
刘长颖 , 李玲娜 , 张怀强 , 刘庆华 , 梁丽 , 赵旭铮
2021, 21(11):1948-19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3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检查,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及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特征并作定量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12/2020-05我院确诊DR患者33例54眼,并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6例8眼、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8例28眼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9例18眼。选取同期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例26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定量分析不同分期DR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及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线性密度(VD)和血管灌注密度(PD)。结果:DR组患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PD及GCIPL厚度最小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DR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最小值及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下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对DR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07、最佳诊断界限值为18.60mm-1、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648)。DR患者黄斑区GCIPL厚度最小值与各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VD均呈正相关(r=0.342、0.480、0.384、0.342,均P<0.05)。结论:OCT结合OCTA检查为早期评估及定期随访DR的进展提供了可重复、可定量的检测方法和监测指标。
2021, 21(11):1952-19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4 CSTR:
摘要:目的:探究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及影响患者发生DR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2020-02我院收治的142例血糖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眼底正常组(N组,7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36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液检查指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DR的因素; 构建预测患者发生D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PDR组患者的DM病程、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UA)、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NLR、PLR明显高于N组和NPDR组,C肽(C-P)、2h C-P明显低于N组和NPDR组(P<0.05); DM病程>12a、IGF-Ⅰ>145μg/L、C-P<0.75ng/mL、UA>245ng/mL、RBP4>54mg/L、NLR>1.8、PLR>110均是导致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除DM病程、IGF-Ⅰ、C-P、UA等常见的危险因素外,RBP4、NLR、PLR增加也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2021, 21(11):1957-19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5 CSTR: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Ultra Q:YAG玻璃体消融术治疗飞蚊症的长期效果,评价Ultra Q:YAG较传统Nd:YAG激光的治疗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5/2020-01于我院确诊为玻璃体混浊并接受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的112例13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60例70眼)接受Ultra Q:YAG玻璃体消融术治疗; B组(52例60眼)接受传统Nd:YAG激光治疗。根据患者玻璃体混浊的形态将A、B组各分为两亚组:其中A1组45例52眼和B1组30例38眼,玻璃体混浊形态多为Weiss环、絮状、致密膜状; A2组15例18眼和B2组22例22眼,玻璃体混浊形态多为细点状、丝状、网状。比较治疗前后的BCVA,治疗次数差异及主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BCVA:治疗前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A组和B组均无差异(P>0.05); A组和B组在治疗后2wk,1mo时均有差异(P<0.001),A1组和A2组在治疗后1、6、12mo均有差异(P=0.019、0.042、<0.001)。A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觉症状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06)。A1组治疗后的主觉症状改善程度优于A2组(P<0.001)。Ultra Q:YAG比传统Nd:YAG激光所需的激光治疗次数少(P<0.001)。同一种激光方法,不同玻璃体混浊形态,治疗次数无差异(P>0.05)。结论:Ultra Q:YAG较传统Nd:YAG激光进行玻璃体消融治疗飞蚊症,更易于操作、更安全、具有更好的主觉症状改善,尤其是对于伴有Weiss环、絮状、致密膜状混浊物的患者。
2021, 21(11):1962-19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6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类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LK)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6/12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0例手术中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和40例白内障手术获取的正常结膜标本纳入本次研究。使用ALK1、ALK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受体在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并统计染色阳性细胞比例; 使用RT-PCR检测ALK1、ALK5 mRNA在胬肉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 并以Western Blot检测ALK1、ALK5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LK1在翼状胬肉组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结膜组明显升高,并且在整个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而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仅在上皮细胞的基底层中有表达; 两组上皮细胞基底层均检测到ALK5,而翼状胬肉组ALK5水平较正常结膜组下降。两组间ALK1、ALK5阳性细胞比例有显著的差异(均P<0.05)。RT-PCR结果显示,与结膜组织相比,ALK1 mR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明显增强,ALK5的表达明显减弱,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LK1、ALK5蛋白的表达差异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ALK的表达谱有明显的差异。与正常结膜组织相比,翼状胬肉组织的ALK1表达增强,ALK5表达减弱,表明TGF-β信号通路处于不同的活化状态,对于进一步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2021, 21(11):1968-19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7 CSTR: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有效光学区(EOZ)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10/2020-10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SMILE手术且术前光学区直径设计为6.5mm的近视患者50例92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进行分组,低度近视组:-0.50D<SE≤-3.00D 18例34眼; 中度近视组:-3.00D<SE≤-6.00D 20例36眼; 高度近视组:SE>-6.00D 12例22眼。收集3组患者术前,术后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SE、光学区直径、角膜Q值及高阶像差。结果:低、中及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3mo EOZ分别为5.07±0.69、5.08±0.43、4.50±0.58mm; 角膜Q值分别为0.22±0.17、0.57±0.34、0.63±0.73,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EOZ直径均低于术前的6.5mm预计光学区(P<0.001)。三组患者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比较有差异(P<0.05)。SMILE术后EOZ直径与术前SE、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均呈正相关(r=0.357、0.275,均P<0.05),与中央角膜切削深度、术后角膜Q值均呈负相关(r=-0.316、-0.353,均P<0.05),术后3mo角膜球差变化量与EOZ变化量成负相关(r=-0.336,P<0.05)。结论:SMILE术后EOZ均低于术前预计光学区,且术前SE越高,术后光学区越小,术后角膜球差增加越多。另外,角膜切削深度、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非球面性改变均可影响术后EOZ大小。
2021, 21(11):1974-19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8 CSTR:
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基质实际切削量与术前预测量间差别,评估SMILE基质切削的可预测性与精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1/07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SMILE术近视矫正患者113例220眼,术前,术后1、3mo行常规检查,包括视力、非接触式眼压、等值球镜度(SE)、角膜平均曲率、角膜前表面球面系数、Pentacam眼前节分析。随机选取研究对象中102眼于术前及术后3mo运用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术后实际切削量为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与术后角膜最薄点厚度的差值,误差量为术前预计切削量与术后实际切削量的差值。观察切削误差大小,并对误差量与术前各生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MILE术后效果良好,术后1、3mo角膜形态和视力相对稳定。A超角膜厚度测厚仪测量数据与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角膜最薄点数据一致性较好。术前预计切削量101.36±18.91μm,术后1、3mo实际切削量88.89±18.69、84.95±18.64μm比较有差异(F=334.65,P<0.01),术后1、3mo时切削误差量为12.59±9.78、16.50±9.21μm,两者间比较有差异(t=-8.370,P<0.01)。术后1、3mo切削误差量均只与术前SE具有相关性(r=0.299,P<0.01; r=0.305,P<0.01)。术后1、3mo SE与同时间点切削误差量具有相关性(r=-0.275,P<0.01; r=-0.306,P<0.01),随着切削量误差增加,术后等值球镜向负镜度偏移。结论:SMILE术后角膜基质实际切削量小于术前预测切削量,随着术前屈光度增大,预测切削误差亦增大; 随着误差量增大,术后屈光度逐渐呈负向偏移,但此误差在术后早期并未影响目标视力。
2021, 21(11):1980-19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29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2020-09在我院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623例957眼临床资料,术后前3d内观察到角膜水肿者82例82眼,未观察到角膜水肿者541例875眼。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高危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2)、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OR=1.301)、灌注时间(OR=1.172)均是导致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而前房深度(OR=0.651)则是避免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涉及因素较为复杂,临床需对高危患者提高警惕,围术期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视功能快速恢复。
2021, 21(11):1984-19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0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6/2020-01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顽固性DME并行玻璃体腔内注射DEX患者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2、3、4、6mo BCVA(LogMAR)(0.57±0.53、0.42±0.48、0.43±0.26、0.45±0.66、0.51±0.37)较治疗前(0.86±0.47)显著提高(均P<0.05); 治疗后1、2、3、4、6mo CMT(412.57±74.55、370.21±23.83、371.53±52.66、373.28±68.49、389.35±95.61μm)较治疗前(495.64±107.23μm)有差异(均P<0.05)。用药后2mo BCVA和CMT临床效果达到最佳,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再次出现视力下降及黄斑水肿加重,4眼于术后3mo、5眼于术后4mo及2眼于术后6mo,再次注射DEX。所有患者中4眼出现高眼压(≥22mmHg),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眼出现白内障加重。随访6mo中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DEX可以有效提高顽固性DME患者BCVA,减轻黄斑水肿。
2021, 21(11):1987-19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1 CSTR: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最佳造口高度。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0-08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行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229例25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三类患者,每类患者均随机分为A、B、C、D四组,7号泪道探针自上泪点进针探入泪道造口骨孔,将探针头部紧贴骨孔上端,以探针与内外眦水平连线之间的夹角角度α的度数大小进行分组,A组α1:-15°~+15°; B组α2:+16°~+30°; C组α3:+31°~+45°; D组α4:+46°~+75°。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mo,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疗效。结果:术后3mo,A组的术中出血量均较B、C、D三组更多,且手术时间最长; D组手术时长均较A、B、C三组更短(均P<0.05),B、C两组手术时长对比无差异(P>0.05); B组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A、C、D三组,D组的术后疗效与A、B、C三组对比最差,均有差异(均P<0.05),A、C两组术后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探针角度为+16°~+30°的区间范围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最佳造口高度。
2021, 21(11):1992-19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2 CSTR:
摘要:目的: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的改善。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7-01/2020-07在我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52例10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52眼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6例52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12wk的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BUT、SⅠ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2、4和12wk后,试验组患者BU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12wk,试验组比对照组SⅠt增加、神经纤维直径增粗、串珠数减少、弯曲度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12wk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安全有效,有助角膜神经恢复。
2021, 21(11):1997-20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多焦点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于2020-07/08在川北医学院招募近视学生15人作为试验者,试验者首先配戴框架眼镜行双眼视功能检查,然后分别配戴单焦点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间隔1wk),每种镜片配戴2wk后行双眼视功能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MFRGP)、单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SVRGP)和框架眼镜双眼视功能的差异。结果:三种镜片立体视、远距水平隐斜、远距正融像性聚散、远距负融像性聚散、近距正融像性聚散、聚散灵活度、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负相对调节比较均无差异(P>0.05)。与框架眼镜相比,配戴MFRGP近距水平隐斜、近距负融像性聚散、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增大,AC/A降低(P=0.023、0.048、0.001、0.013、0.046); 与SVRGP相比,MFRGP近距水平隐斜、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增大,AC/A降低(P=0.014、<0.001、0.001、0.009)。结论:配戴MFRGP会引起近距水平隐斜、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增大和AC/A降低,这些变化可能对配戴者近距离用眼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中要考虑这些预期的变化,以便正确评估和管理患者。
2021, 21(11):2001-20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4 CSTR:
摘要:目的:探究宿迁市2020年学龄儿童新发近视的情况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宿迁市42所小学,根据2019及2020年的体检信息纳入受试学龄儿童共12 452人; 基于其两年的视力、屈光度、身高和体质量信息,本研究分析了该地不同人口特征因素下学龄儿童的新发近视情况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学龄儿童总体新发近视率为24.63%,不同人口特征因素下的新发近视率均有差异(均P<0.01),其中城市高于乡镇(26.24% vs 21.31%)、女生高于男生(27.05% vs 22.91%)、超重的学龄儿童高于不超重的(25.82% vs 23.92%),且新发近视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χ2趋势=236.421,P<0.01); 同时新发近视者的身高和体质量年增加量均大于维持正视者(均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OR=1.541)、女生(OR=1.325)、高年龄段(OR=2.827)及超重(OR=1.191)的学龄儿童新发近视的风险更高(均P<0.01)。结论:宿迁市2020年学龄儿童的新发近视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城市、女性、高年龄段及超重的学龄儿童新发近视的风险较高,同时一段时间内身高、体质量的快速增加可能警示着近视的发展。
2021, 21(11):2005-20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及遮盖疗法治疗成人弱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7/2020-10我院收治的成人弱视患者41例57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重、中、轻度弱视组,给予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遮盖治疗,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诱发电位和立体视功能。结果:BCVA治疗有效率为重度弱视组为69%,中度弱视组为88%,轻度弱视组为75%,总有效率为79%。近立体视功能治疗有效率为重度弱视组为62%,中度弱视组为75%,轻度弱视组为80%,总有效率为74%。各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峰治疗后6mo较治疗前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均P<0.05)。结论: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及遮盖治疗对成人弱视具有较好的疗效。
2021, 21(11):2008-20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6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日间手术模式的临床疗效,为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日间手术模式的发展与推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日间手术管理的患儿信息,分析其治愈率、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预约住院患儿爽约原因。结果:纳入的2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泪道探通术及日间手术管理。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实施日间手术管理手术成功率高,达99.6%,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预约后爽约的原因以患儿原因居多,多因患儿合并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导致全身情况不稳定而爽约或改期。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日间手术管理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能够降低患儿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刘杉 , 周传奇 , 史俊虎 , 白萍 , 宋丽华 , 王慧星 , 杨俭伟
2021, 21(11):2012-20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致病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12/2020-10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患者45例45眼,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纳入的45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21眼表现为流泪、分泌物增多、内眦部结膜充血,14眼表现为内眦部红肿,6眼表现为类似眼睑囊肿,行常规术前检查时发现并诊断4眼。既往被诊断为其他眼部疾病27眼,误诊率为60.0%。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0.0%(36/45),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链球菌属;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占52.8%(19/36)。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82.9%,97/117)高于氨基糖苷类(70.1%,68/97)和头孢菌素类(68.1%,111/163)抗生素; 除万古霉素以外,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泪小管炎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属; 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可作为局部抗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合理用药可减少多重耐药菌形成; 行泪小管切开成形术彻底清除结石,可提高治愈率。
2021, 21(11):2018-20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11.3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在不同类型双眼复视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0-11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压贴三棱镜干预的20例双眼复视患者,其中8例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5例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7例为因颅神经麻痹所致的斜视。分别于干预前后测斜视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调查干预前后患者视疲劳症状和独立驾驶能力。结果:经过压贴三棱镜干预后,全部患者的斜视度明显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变化有差异(P<0.05)。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颅神经麻痹的斜视中,近立体视功能得到恢复的患者明显增多,与干预前比较变化有差异(P<0.05)。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中,干预前后近立体视功能变化无差异(P>0.05)。经过压贴三棱镜干预后,15例视疲劳症状明显缓解,13例独立驾驶能力恢复,与干预前比较变化有差异(均P<0.05)。结论:压贴三棱镜有效减少复视患者的斜视度,改善近立体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