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侯亚南 犹爱林 王一
    2021, 21(2):195-1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1
    [摘要](1016) [HTML](0) [PDF 1.23 M](1150)
    摘要:

    目的:探讨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7-06/2018-05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例9眼,平均黄斑裂孔最小直径>700 μm,平均黄斑裂孔基底部直径>1 300 μm,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无菌空气填充术。平均随访12mo,比较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

    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SD-OCT显示术后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为100%(9/9)。术后BCVA(LogMAR)较术前显着改善(0.83±0.26 vs 1.27±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2  钝性眼外伤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
    Kumar Aalok Singh Vipin
    2021, 21(2):199-2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2
    [摘要](690) [HTML](0) [PDF 1.13 M](1086)
    摘要:

    目的:研究钝性眼外伤对视力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2018-08/2019-07在Hind医学科学研究所眼科就诊的因道路交通事故(RTA)导致的钝性眼外伤病例。纳入患者年龄20~65岁。记录患者色觉、对比敏感度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使用OCT分析其RNFL厚度。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RTA患者)和对照组(54例,眼科门诊患者)。平均年龄为43±2.3岁,其中观察组女性11例(20.4%),男性43例(79.6%)。RTA后初诊时,两组间左右眼色觉、对比敏感度和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mo后,两组间仅对比敏感度有显著差异,色觉及BCVA变化不明显。同样,两组间基线RNFL平均厚度存在显著差异,但随访3mo后,RNFL平均厚度仅在颞上象限有显著差异。

    结论:RTA或钝性眼外伤可导致持续的RNFL变薄和视力下降。

    3  吡非尼酮对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廖丁莹 付丽丽 郑玉萍 王丽君 李宏松 张文怡 王建明 赵琳
    2021, 21(2):204-2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3
    [摘要](796) [HTML](0) [PDF 3.87 M](1101)
    摘要:

    目的:建立缺氧诱导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EndoMT)模型,探讨吡非尼酮(PFD)在视网膜下纤维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

    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鉴定后取4~7代用于实验。CoCl2诱导细胞缺氧建立纤维化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筛选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oCl2(200μmol/L)模型组、CoCl2+低浓度(0.3mg/mL)PFD组、CoCl2+高浓度(0.6mg/mL)PFD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31、VE-cadherin、α-SMA、FSP1、p-p38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CD31/α-SMA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蛋白表达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q-PCR法检测TGF-β1、SNAI1 mRNA转录水平。

    结果:与CoCl2模型组相比,PFD能明显提高缺氧细胞的增殖率,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均P<0.05); PFD组细胞标志蛋白CD31、VE-cadherin表达增加,α-SMA、FSP1表达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FD可明显抑制α-SMA和增加CD31的蛋白表达(P<0.05)。内皮细胞EndoMT过程中,p38总蛋白表达不变(P>0.05),但p-p38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TGF-β1和SNAI mRNA转录水平增高的现象可明显被PFD抑制(均P<0.05)。高低浓度PFD组上述各现象无明显差异。

    结论:PFD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纤维化的发生,TGF-β/p38 MAPK通路可能是PFD调控EndoMT过程的机制之一,为视网膜下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4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高海拔视网膜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
    杨义 张文芳 李玉婷 赵鑫 张金红 张冬梅 李志
    2021, 21(2):211-2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4
    [摘要](753) [HTML](0) [PDF 3.72 M](1053)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高海拔视网膜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养于模拟高海拔5 000m的高原舱内2、4、6、10、24、72h,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HIF-1α的表达和入舱前后大鼠视网膜电图中暗适应最大反应b波振幅的变化;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安慰剂,大花红景天口服液,肌苷片及复方血栓通胶囊灌胃喂药7d后,饲养于模拟海拔为5 000m模拟舱内10h,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HIF-1α的表达和入舱前后大鼠视网膜电图中暗适应最大反应b波振幅的变化。

    结果:高海拔视网膜病变SD大鼠模型中,结果显示随着各实验时间的增加,神经节细胞层细胞肿胀明显,HIF-1α在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细胞胞浆表达增高,均在10h时最为明显。各组SD大鼠进舱自身前后F-ERG暗适应最大反应b波振幅变化分析,4、6、10、72h组F-ERG暗适应最大反应b波振幅显著降低(P<0.05); 2h组和4h组(P=0.007)、6h组(P=0.008)、10h(P=0.002)有差异,24h组和4h组(P=0.035)、6h(P=0.040)、10h组(P=0.012)有差异。复方血栓通对SD大鼠高海拔视网膜病变预防作用研究中,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较,复方血栓通组、红景天组及肌苷组的视网膜水肿均明显减轻,但复方血栓通组与红景天组视网膜水肿程度明显低于肌苷组; 复方血栓通组及红景天组HIF-1α在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表达明显下降; 各组SD大鼠进舱后F-ERG暗适应最大反应b波振幅比较显示,安慰剂组与复方血栓通组(P=0.032),红景天组(P=0.001)均有差异。

    结论:在模拟高海拔环境下,复方血栓通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对大鼠高海拔视网膜病变有保护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5  兔干眼细胞模型的建立与生物学特征评价
    李玲 朱梦晨 李点 杨婷婷 邱婷 王健
    2021, 21(2):217-2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5
    [摘要](890) [HTML](0) [PDF 1.88 M](1358)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及培养泪腺上皮细胞,建立干眼细胞模型,分析相关炎症因子,为进一步探究干眼治疗的有效药物奠定基础。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泪腺上皮细胞,并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对原代细胞活性和纯度进行鉴定。根据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IC50值,采用两者的0.5倍IC50刺激兔泪腺上皮细胞,构建干眼细胞模型即LPS组和TNF-α组,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ELISA和流式方法对比两种构建干眼细胞模型的相关生物学特征。

    结果:兔泪腺上皮原代细胞培养12h后细胞基本贴壁,48h可见细胞形态舒展,呈长三角形。兔泪腺上皮原代细胞活性为92%以上,标志角化蛋白(Pan-cytoeratin)阳性率>90%,符合实验要求。LPS和TNF-α 12h的IC50分别为20μg/mL、4.996ng/mL,采用LPS(10μg/mL)和TNF-α(2.5ng/mL)干预细胞12h后:两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TNF-α组细胞凋亡率高于LPS组(P<0.01); 两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IL-6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TNF-α组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高于LPS组(P<0.01)。提示TNF-α模拟干眼的炎症反应效果优于LPS。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细胞纯度较高、相对简便、快速,模型稳定的兔干眼细胞模型,为兔泪腺上皮细胞功能及干眼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稳定的体外实验模型。

    6  电子烟对小鼠视网膜组织及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年申 乔妮妮 罗阿丽 李娟 王善伟 米亚静 张光伟
    2021, 21(2):222-2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6
    [摘要](689) [HTML](0) [PDF 3.75 M](1109)
    摘要:

    目的:研究电子烟对小鼠视网膜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相关机制。

    方法:将18只8周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0mg尼古丁组(6只)和12mg尼古丁组(6只),分别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的改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中Tuj1、8-OHdG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0mg和12mg尼古丁组)视网膜全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厚度均显著减少(P<0.01),但实验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RPE细胞顶部仅见零星微绒毛,残存微绒毛长度变短。实验组中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可观察到Tuj1表达减少,但是神经节细胞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0mg和12mg尼古丁组中节细胞层、内核层内观察到8-OHdG表达增加。

    结论:电子烟可对小鼠视网膜造成损伤,其损伤可能是由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

    7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的疗效及术后再积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彭建军 桂玉敏 郭敬 胡杨
    2021, 21(2):228-2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7
    [摘要](1042) [HTML](0) [PDF 493.13 K](1008)
    摘要: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7-04/2019-11于我院确诊并治疗的PDR患者179例179眼,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分组,观察组108例行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71例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N1波潜伏期波幅、黄斑区中央凹视网膜厚度(CM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PDR患者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影响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电凝止血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激光点数及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mo BCVA、CMT及N1波潜伏期波幅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8% vs 40.8%,P<0.05)。发生术后玻璃体再出血患者31例31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升高、血管闭塞、增生视网膜牵引及未使用康柏西普治疗是PDR患者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可降低术中出血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进而利于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有效控制血糖以降低HbA1c水平,术中尽量剥除纤维血管增生膜以解除视网膜牵引,并联合使用康柏西普进行治疗,可降低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的风险。

    8  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及奥曲肽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
    杨露 宋娅琴 马晓梅
    2021, 21(2):234-2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8
    [摘要](853) [HTML](0) [PDF 505.16 K](978)
    摘要: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奥曲肽三种药物治疗Graves眼病(GO)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6/2019-10我院收治的GO患者102例152眼,按治疗方式分为糖皮质激素组(33例51眼)、环磷酰胺组(38例59眼)与奥曲肽组(31例42眼),总疗程12wk。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眼球突出度、复视、眼内压、视力变化情况,并进行甲状腺相关眼部活动度评分(CAS); 经眼部超声检查眼轴、球横径、球尖距、球后软组织周长、面积及体积的变化; 测定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体积的变化; 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糖皮质激素组、环磷酰胺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奥曲肽组(P<0.05),但糖皮质激素组与环磷酰胺组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12wk,三组患者眼球突出度、CAS评分均降低(P<0.05),视力及自觉复视情况均改善,球尖距、球后软组织周长、面积及体积、TRAb、TPOAb、甲状腺体积均降低(P<0.05),且糖皮质激素组、环磷酰胺组患者眼球突出度、CAS评分、球尖距、球后软组织周长、面积及体积、TRAb、TPOAb、甲状腺体积均低于奥曲肽组(P<0.05),但糖皮质激素组、环磷酰胺组组间以上参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组体质量增加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环磷酰胺组与奥曲肽组(P<0.0167),但环磷酰胺组、奥曲肽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167)。

    结论: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GO整体疗效优于奥曲肽,对眼征及甲状腺相关病变改善优于奥曲肽,但环磷酰胺治疗不良反应较糖皮质激素低,安全性更高,可作为GO治疗的首选。

    9  Müller细胞与视网膜神经再生研究进展
    贾茜钰 蓝诗翰 单亭 叶河江 陈婕
    2021, 21(2):240-2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09
    [摘要](1121) [HTML](0) [PDF 778.09 K](1331)
    摘要: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以视网膜神经元凋亡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类致盲性眼病,视网膜神经元受损后再生困难,Müller细胞是参与视网膜发育、受损及再生过程的重要胶质细胞。近年研究证明,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神经元的内源性替代来源,为视网膜神经再生的优秀靶标。本文根据视网膜神经再生过程、Müller细胞与视网膜神经再生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神经再生研究提供新方向。

    10  细胞自噬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作用
    袁善思 刘薇 马超 陈兰 李凯军
    2021, 21(2):244-2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0
    [摘要](899) [HTML](0) [PDF 655.67 K](1126)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由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眼眶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视功能,症状重者有致盲的危险,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大困扰,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细胞自噬(autophagy)也称自噬,是一种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并将其降解,从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研究表明,TAO患者眼眶的自噬水平比正常人高,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炎症、脂肪形成和糖胺多糖(GAG)聚集等3个方面,简要阐述自噬在TAO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1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研究进展
    彭梦颖 周琼
    2021, 21(2):248-2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1
    [摘要](1070) [HTML](0) [PDF 471.79 K](1200)
    摘要:

    病理性近视眼轴过度伸长所引起的一系列眼底改变,尤其是黄斑病变,是造成视力下降或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病率的增高,人们对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并发症也越来越重视。防治病理性近视导致的视力不可逆损害成为了一大难题。基于最新的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类即ATN分类系统,本文将从萎缩(A)、牵拉(T)和新生血管(N)三方面讨论各类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眼底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

    12  角膜移植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许红昌 马悦 黄丽颖 刘欢 张晓融
    2021, 21(2):253-2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2
    [摘要](806) [HTML](0) [PDF 458.33 K](1018)
    摘要:

    由于角膜移植手术对眼表结构的破坏和长期滴眼液的应用,使得干眼成为较为常见的移植术后并发症,长期干眼会导致角膜上皮缺损,影响植片的存活。为提高对于角膜移植术后干眼的认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角膜移植术后干眼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3  远程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中应用的价值及前景
    李淑婷 吴强
    2021, 21(2):257-2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3
    [摘要](835) [HTML](0) [PDF 502.61 K](1107)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可预防性失明的疾病最常见原因,全球糖尿病人数众多,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患者眼底检查依从性低,DR筛查任务艰巨。远程眼科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传输患者医学影像和相关信息至远端医生,增加了偏远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接受及时DR评估的机会。本文应用Wilson和Jungner关于慢性疾病筛查的10个标准评估DR筛查的远程医疗项目,并按照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医疗实践指南》中筛查项目的临床验证分类,对目前发表的DR远程筛查项目应用研究的概况进行综述分析。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性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包敏 蔺晓慧
    2021, 21(2):262-2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4
    [摘要](671) [HTML](0) [PDF 451.24 K](1010)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多因素介导的疾病,目前公认DR是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环境异常所致,但其发生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被认为是人类复杂疾病的经典案例,可归因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遗传学对DR发生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具体的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研究针对目前已确定的潜在DR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DR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15  视黄醇脱氢酶5在视觉周期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毛玉梅 杨琴 兰长骏 廖萱
    2021, 21(2):266-2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5
    [摘要](1105) [HTML](0) [PDF 458.87 K](1833)
    摘要:

    视黄醇脱氢酶5(RDH5)是NAD(H)依赖视网膜氧化酶,作为视觉周期中的一种关键酶,可以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产生视色素从而实现光电信号转换,并参与视黄酸的形成等。RDH5基因突变后会导致酶的活性大大降低,甚至产生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如白点状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炎。本文将对近年来RDH5在视觉周期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6  非正常眼轴眼前节参数测量和IOL度数计算公式研究进展
    梁娇娇 张坚 严宏
    2021, 21(2):270-2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6
    [摘要](864) [HTML](0) [PDF 431.69 K](1048)
    摘要: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良好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计算。非正常眼轴术前眼部生物测量精确性较低,且术后屈光状态预测与正常眼轴眼相比误差较大,这为获得术后最佳视觉质量带来了很大挑战。近期,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的临床应用,个体化的IOL度数计算公式的研发和应用,使IOL度数选择更加精确。本文针对非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前眼部参数测量及IOL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近3a最新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7  双眼治疗在弱视中的应用及进展
    李瑞英 李晓清
    2021, 21(2):275-2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7
    [摘要](759) [HTML](0) [PDF 427.26 K](1075)
    摘要:

    弱视是引起儿童视力障碍最常见原因,也是成年人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及时干预常可获有效治疗。目前弱视治疗策略是在屈光矫正基础上对优势眼进行遮盖或压抑。随着弱视相关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眼科学者和科研人员提出了弱视双眼治疗理念,并探索了不同形式的双眼弱视训练方法。本篇将重点介绍双眼治疗在弱视中的应用及进展。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吴琼 周剑 韦企平 闫晓玲 李甜甜 史航 郑榆美 周晓昱
    2021, 21(2):279-2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8
    [摘要](773) [HTML](0) [PDF 4.08 M](1074)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05的关于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TON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提取与Meta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12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治疗TON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更高\〖RR=1.33,95%CI(1.23~1.45),P<0.001\〗; 在改善视力\〖MD=0.18,95%CI(0.14~0.23),P<0.001\〗、视野平均缺损\〖MD=-3.08,95%CI(-5.20~0.96),P=0.004\〗、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峰潜时\〖MD=-9.47,95%CI(-16.37~2.57),P=0.007\〗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峰振幅\〖MD=1.44,95%CI(0.22~2.66),P=0.02\〗上作用更显著。纳入文献有2篇提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余10篇均未描述。

    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TON的疗效更佳。

    19  抗VEGF与激光治疗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
    熊期 张超 蔡小军 余爱华 柯敏
    2021, 21(2):285-2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19
    [摘要](703) [HTML](0) [PDF 6.09 M](1039)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抗VEGF与激光治疗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分析。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比较抗VEGF与激光用于治疗1型RO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01-06,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提取资料,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VEGF与激光组相比,复发率无差异[RR=0.94,95%CI(0.17~5.23),P=0.94]; 亚组分析Ⅰ区有差异[RR=0.17,95%CI(0.05~0.62),P=0.007]; Ⅱ区无差异[RR=2.20,95%CI(0.07~73.48),P=0.66]。与激光组相比,再治疗率无差异[RR=2.36,95%CI(0.70~7.99),P=0.17],亚组分析Ⅰ区无差异[RR=0.33,95%CI(0.01~7.50),P=0.49]; Ⅱ区有差异[RR=13,95%CI(1.84~92.01),P=0.01]。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RR=0.87,95%CI(0.54~1.40),P=0.57]。

    结论:激光和抗VEGF疗效相当,但在降低Ⅰ区复发率方面抗VEGF则更有优势, 降低Ⅱ区再治疗率方面激光更有优势。

    20  单眼和双眼三焦点IOL植入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比较
    张蓓 周栋 江一 邓国华
    2021, 21(2):291-2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0
    [摘要](900) [HTML](0) [PDF 458.75 K](1049)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双眼三焦点IOL(AT LISA tri 839MP IOL)植入与一眼植入AT LISA tri 839MP IOL而另一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患者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05/2019-08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AT LISA tri 839MP IOL植入的患者45例,按是否双眼植入AT LISA tri 839MP IOL分为两组,双眼植入者24例纳入双眼三焦点组; 一眼植入AT LISA tri 839MP IOL而另一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者21例纳入单眼三焦点组。术后3mo,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并通过中国版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CN)评价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估日常生活脱镜率及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双眼三焦点组和单眼三焦点组患者双眼裸眼远、中、近视力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VF-14-CN问卷得分(96.2±0.50、92.43±1.32分)、日常生活脱镜率(96%、90%)及患者主观满意度(96%、95%)均无差异(P>0.05)。

    结论:双眼植入AT LISA tri 839MP IOL和一眼植入AT LISA tri 839MP IOL而另一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的患者术后均具有良好的双眼裸眼远、中、近视力,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脱镜率、满意度无明显差异。对一眼不适合植入三焦点IOL或既往一眼已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的患者,可考虑另一眼行三焦点IOL植入以满足患者双眼全程视力的要求。

    21  虹膜纹理引导的飞秒激光囊膜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中的应用
    陈庆中 王晶 张广斌
    2021, 21(2):295-2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1
    [摘要](952) [HTML](0) [PDF 1.36 M](1174)
    摘要: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囊膜标记(FLACM)法与裂隙灯下手工标记(SAMM)法的Toric IOL轴位准确性和术后效果。

    方法: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FLACM法(25例25眼,FLACM组)与SAMM法(25例25眼,SAMM组)对散光轴位进行标记。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残余散光(RA)、IOL轴位偏离度、总调制传递函数(MTF Total)。

    结果:术后1mo,FLACM组UCDVA(LogMAR)显著优于SAMM组(0.15±0.09 vs 0.22±0.11,P<0.05); FLACM组术后RA和IOL轴位偏离度均显著低于SAMM组(0.30±0.18D vs 0.64±0.28D,P<0.05; 3.64°±1.68° vs 5.40°±3.44°,P<0.05); 两组BCDVA和MTF Total均无差异(P>0.05)。术后UCDVA(LogMAR)与RA(r=0.350,P<0.05)、IOL轴位偏离度(r=0.369,P<0.05)呈正相关,与MTF Total值呈负相关(r=-0.290,P<0.05); 术后RA与IOL旋转度呈正相关(r=0.431,P<0.05)。

    结论:FLACM法标记的Toric IOL轴位比SAMM法更加精确,从而获得更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和术后视力。

    22  益精补阳还五汤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POAG的疗效分析
    张小蓉 郭建波
    2021, 21(2):300-3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2
    [摘要](648) [HTML](0) [PDF 427.85 K](1072)
    摘要:

    目的:探讨益精补阳还五汤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血供、眼压及视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02/2020-02本院POAG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滴眼组(60例,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和汤液组(60例,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益精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眼血供\〖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A)、阻力指数(RI)\〗、眼压、视力、视野\〖平均视敏度(MS)、平均视野缺损(MD)\〗、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汤液组和滴眼组治疗后CRA和PCA的EDV、PSA及视力、MS明显高于治疗前,汤液组和滴眼组治疗后CRA、PCA的RI及眼压、MD明显低于治疗前,汤液组治疗后CRA和PCA的EDV、PSA及视力、MS明显高于滴眼组,汤液组治疗后CRA、PCA的RI及眼压、MD明显低于滴眼组(P<0.05); 汤液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滴眼组(P<0.05); 汤液组和滴眼组不良反应率无差异(P>0.05)。

    结论:益精补阳还五汤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有效改善POAG患者眼血供、眼压及视力、视野,提高了疗效,且安全性好。

    23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朱少凡 刘丹岩 梁爽 刘晓丽 张斌
    2021, 21(2):304-3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3
    [摘要](695) [HTML](0) [PDF 5.23 M](1102)
    摘要: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的PACD患者82例155眼,其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组24例24眼;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组28例35眼; 慢性原发性房角关闭(CPAC)组30例38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38例58眼。另收集健康志愿者87例87眼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DI-OCT测量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结果:PACD各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ACD患者中,除距黄斑中心凹3mm处鼻侧,PACG组黄斑区其余各点位脉络膜厚度均低于PACS组、APAC组、CPAC组(P<0.05)。APAC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357.17±61.49μm)最厚,PACS组(318.04±56.52μm)次之,PACG组最薄(263.55±67.87μm)。除CPAC组,其余各组黄斑中心凹旁1mm处脉络膜厚度均较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P<0.05)。各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旁3mm处脉络膜厚度均低于黄斑中心凹下和黄斑中心凹旁1mm处(P<0.05)。各组受检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

    结论:PACD患者及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厚,离黄斑中心凹越远,脉络膜越薄。黄斑区脉络膜增厚是PACD患者又一特征性解剖结构,可能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PACD患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并无特征性改变。

    24  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张晓英 李凌 关瑞娟
    2021, 21(2):311-3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4
    [摘要](764) [HTML](0) [PDF 500.17 K](1035)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01/2019-10我院收治的120例126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结膜移植组62例6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羊膜移植组58例6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测定术前,术后3、6mo时泪液分泌长度(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TMH)、结膜杯状细胞数量,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于术后6mo时评估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结膜移植组及羊膜移植组患者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mo结膜移植组患者BUT(11.11±2.77s vs 10.01±2.41s)、NIBUT(10.01±1.52s vs 9.52±0.98s)高于羊膜移植组(P<0.05),FL评分(0.44±0.10分 vs 0.50±0.11分)低于羊膜移植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3、6mo时结膜移植组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多于羊膜移植组(311.41±58.45/mm2vs 285.46±68.96/mm2,342.41±66.89/mm2vs 314.41±70.12/mm2,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膜移植组、羊膜移植组患者OSDI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 结膜移植组及羊膜移植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6.3%、6.5%,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在术后恢复及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方面与羊膜移植相当,对患者泪膜功能稳定性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25  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临床研究
    张雪梅 杨君 刘勤 徐新花
    2021, 21(2):316-3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5
    [摘要](728) [HTML](0) [PDF 459.57 K](1061)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

    方法:对120例240眼施行SMILE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按术前等效球镜将其分为轻度近视组(≤-3.00D)、中度近视组(>-3.00~<-6.00D)及高度近视组(≥-6.00D)。分别于术前, 术后1d,1wk,1、3、6、12mo进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比较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和直径2、6mm同心圆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趋势。

    结果:三组角膜顶点,2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时间、组间有差异(顶点:F时间=30.09,P时间<0.01; F组间=7.29,P组间<0.01; 2mm环:F时间=24.72,P时间<0.01; F组间=7.44,P组间=0.01),而组间×时间无差异(顶点:F时间×组间=1.65,P时间×组间=0.15; 2mm环:F时间×组间=1.81,P时间×组间=0.25)。6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时间有差异(F时间=18.34,P时间<0.01),而组间及组间×时间无差异(F组间=2.21,P组间=0.12; F时间×组间=1.34,P时间×组间=0.25)。轻、中度近视组顶点、2mm环、6mm环在术后1mo内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均有差异(P<0.05)。高度近视组顶点、2mm环在术后3mo内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均有差异(P<0.05); 6mm环在术后1mo内有差异(P<0.05)。三组角膜顶点与2mm环术后1wk与术后1d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均为负,之后差值变正且值变小。6mm环术后1wk与术后1d差值为正,之后差值变负且值变小。

    结论:不同近视组患者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一致,角膜中央区域均轻度后移,周边区域均轻度前移,术后1wk达到最大值,之后均趋于向术前状态缓慢恢复。手术的稳定性、精确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好。

    26  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陈英 吕露 刘芸 谢小华
    2021, 21(2):321-3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6
    [摘要](954) [HTML](0) [PDF 441.66 K](888)
    摘要:

    目的:评估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

    方法:招募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48例(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18例36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眼病,在屈光矫正、合理遮盖的基础上接受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的训练。初期训练以提高视力为主,视力达0.6以上者加上脱抑制训练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视力及双眼立体视变化情况。

    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共18例36眼,其中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19眼,重度弱视组4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共30例30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组5眼,中度弱视组13眼,重度弱视组12眼。治疗60次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60次后立体视有明显提高,且与屈光度无关(P>0.05),与初始视力及治疗后视力均呈正相关(P<0.05),与屈光参差量呈正相关(P<0.05)。

    结论: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联合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力并改善其双眼视功能。

    27  成都市青羊区3~18岁儿童和青少年屈光状况及眼轴长度的现况分析
    李丽 边思林 林江
    2021, 21(2):325-3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7
    [摘要](1424) [HTML](0) [PDF 576.02 K](1062)
    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3~18岁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病现况,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2019-10/2020-01对成都市青羊区38所学校进行近视筛查,共计72 270名学生,男37 278名(51.58%),女34 992名(48.42%),年龄3~18(平均10.22±3.22)岁。分析其近视的患病率、高度近视患病率、屈光参差患病率、屈光状态和眼轴发育情况。

    结果:近视患病率57.50%,高度近视患病率3.33%,中度屈光参差患病率9.80%,高度屈光参差患病率4.24%。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近视患病率6~14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33),高度近视患病率9~14岁、15~16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33),中度屈光参差患病率7~11岁、12岁与13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33),高度屈光参差患病率5岁与6岁、8~12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33)。眼轴长度:右眼23.658±1.258mm,左眼23.611±1.246mm,5~18岁左、右眼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右眼比左眼轴长; 同年龄段正视眼和近视眼眼轴长度比较(取右眼分析),6~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屈光状态与眼轴的关系(取右眼分析):随着年龄增长,眼轴增长,远视逐渐降低,正视化后,近视逐渐增加,3~6岁等效球镜(SE)均值为正值,从7岁开始,SE均值变为负值,呈近视化改变,眼轴为22.923±0.759mm; 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轴长度,远视为22.489±0.853mm,正视为23.023±0.802mm,轻度近视为23.860±0.965mm,中度近视为25.137±0.929mm,高度近视为26.252±1.040mm。

    结论:近视患病率、高度近视患病率与以往相比,呈上升趋势。预防近视在7岁之前,而防止向高度近视发展应当在10岁时开始,建议8岁以前形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防止中高度屈光参差的发生与发展。7岁开始呈近视化改变,右眼更容易出现近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眼轴长度来预测近视趋势,还可以通过眼轴长度评估近视的严重程度。

    28  Ahmed阀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NVG合并白内障
    李海军 任静 董良 杨潇远
    2021, 21(2):331-3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8
    [摘要](854) [HTML](0) [PDF 566.12 K](1024)
    摘要:

    目的:观察Ahmed阀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4/2018-09收治的NVG合并白内障患者93例93眼的临床资料,玻璃体腔抗VEGF注药后行Ahmed阀植入术,根据术中是否联合超声乳化术分为联合组(41眼)与单阀组(52眼)。术后随访6mo以上,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末次随访时,联合组视力提高16眼(39%),不变11眼(27%),降低14眼(34%); 单阀组视力提高15眼(29%),不变13眼(25%),降低24眼(46%),两组视力变化情况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玻璃体腔注药后、Ahmed阀植入术后1d,1wk,1mo眼压均无差异(P>0.05),但Ahmed阀植入术后3、6mo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均较术后1mo增高,且单阀组眼压高于联合组(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绝对治愈率51%,条件治愈率22%,失败率27%,单阀组分别为44%、25%、31%,两组临床疗效无差异(P>0.05)。联合组和单阀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差异(51% vs 46%,P>0.05),联合组以炎性渗出(56%)为主,前房积血(46%)次之,单阀组以浅前房(35%)居多,其次为炎性渗出(31%)、前房积血(25%),两组间除浅前房、炎性渗出发生率有差异(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且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Ahmed阀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减少浅前房发生率,且便于眼底疾病后续诊疗,是NVG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式。

    29  雷珠单抗治疗伴或不伴视网膜前出血的ROP的疗效观察
    彭琴 李晶明 邹琼 张凤俊 刘秋平
    2021, 21(2):335-3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29
    [摘要](796) [HTML](0) [PDF 802.53 K](1116)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伴或不伴视网膜前出血(PRH)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7-04/2018-01在本院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ROP患儿34例6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所有患儿按照有无PRH分成两组:ROP伴PRH组26眼与ROP不伴PRH组40眼。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患儿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一次治愈及需要二次治疗情况。

    结果:经过首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随访至12mo,ROP伴PRH组和ROP不伴PRH组患儿一次治愈构成比分别为65%(17眼)和98%(39眼),需要二次治疗的构成比分别为35%(9眼)和2%(1眼)。需要二次治疗病例经过二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药物治疗,均全部治愈。两组间的一次治愈构成比有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伴PRH的ROP的一次治愈效果明显低于不伴PRH的ROP的患儿,需要二次治疗病例经过再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以得到治愈。

    30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黄斑水肿患者视觉质量
    潘玉苗 杨燕宁 郑红梅 万珊珊 吴晓玉 王杨 肖羽
    2021, 21(2):339-3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0
    [摘要](741) [HTML](0) [PDF 1.40 M](1097)
    摘要:

    目的: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质量和眼内散射进行评估,探讨视网膜病变对光学质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08/2020-01在我院眼科检查确诊的ME患者49例58眼为ME组,对照组选择性别年龄范围匹配的眼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纳入研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由同一测试者采用OQASTMⅡ受试者对进行视觉质量的检查,包括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OV20%、OV9%)以及客观散射指数(OSI)等。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以及ME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容积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

    结果:ME组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低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ME组患者OSI显著增高,MTF cutoff、SR、OV100%、OV20%、OV9%显著降低(P<0.001)。ME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OSI呈正相关(r=0.566, P<0.001); 与MTF cutoff(r=-0.336,P=0.010)、OV100%(r=-0.326, P=0.013)、OV20%(r=-0.349, P=0.007)和OV9%(r=-0.321, P=0.014)呈负相关,与SR无相关性。ME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容积与OSI呈正相关(r=0.574, P<0.001); 与MTF cutoff(r=-0.367, P=0.005)、SR(r=-0.265, P=0.045)、OV100%(r=-0.351, P=0.007)、OV20%(r=-0.385, P=0.003)和OV9%(r=-0.375, P=0.004)呈负相关。

    结论:ME患者的视觉质量低于正常人群,黄斑部视网膜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可影响光学质量和眼内散射。OQASTMⅡ所测得的光学质量参数可能为黄斑功能的评估提供新的临床参考数据。

    31  不透明气泡层对FS-LASIK术中眼球旋转追踪补偿的影响
    王萌萌 王晶晶 李明然 贾鑫 李丽艳 尹会苏 韩龙辉
    2021, 21(2):344-3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1
    [摘要](781) [HTML](0) [PDF 818.24 K](1029)
    摘要:

    目的:评估FS-LASIK手术在制作角膜瓣过程中不透明气泡层(OBL)的发生对准分子激光机眼球旋转追踪补偿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随机抽取2019-07/09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200例400眼。统计FS-LASIK术中OBL的总体发生率、角膜瓣外OBL发生率、角膜瓣内OBL发生率、动态自旋跟踪矫正(DCC)和静态自旋追踪矫正(SCC)的运行成功率,并分析OBL对DCC和SCC运行的影响。

    结果:本研究共发生OBL 183眼,总体OBL发生率为45.8%, DCC成功运行397眼,总体DCC运行成功率为99.2%; SCC成功运行的手术共计为293眼,总体SCC运行成功率为73.2%; 总体OBL、角膜瓣外OBL、角膜瓣内OBL对DCC的运行成败均无影响(P>0.05),但对SCC的运行成败均有影响(P<0.05),OBL发生会导致SCC运行失败。

    结论:在制作角膜瓣过程中OBL的发生可能会导致FS-LASIK准分子激光机SCC运行的失败。

    32  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睫状环阻滞解除后高眼压
    田丹丹 李晶明 宋艳敏 樊小娟 陈丽 秦莉
    2021, 21(2):348-3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2
    [摘要](670) [HTML](0) [PDF 403.10 K](1029)
    摘要:

    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恶性青光眼睫状环阻滞解除后高眼压的短期与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10/2019-10恶性青光眼睫状环阻滞解除后眼压仍高的患者14例14眼,采用810nm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随访8.36±5.18mo,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末次随访眼压13.60±3.50mmHg较术前40.53±7.14mmHg有差异(P<0.05); 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采用810nm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对术后BCVA损害较小。

    33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控制性PACG发作期的疗效
    王羽西 潘颖喆 邓玲 冯焕焕
    2021, 21(2):351-3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3
    [摘要](761) [HTML](0) [PDF 448.70 K](1528)
    摘要: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治疗药物难控制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9-05/2020-06收治的药物难控制性P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22眼,所有受试对象均行LPI治疗,术前和术后检查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关闭范围、前房角角度(ACA)、前房容积(ACV)、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以及并发症。

    结果:受试对象均可实施LPI。术前房角关闭范围均>180°,术后房角关闭范围≤180°有9眼(41%); 21眼(95%)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 术后前房参数除CACD无明显变化(P>0.05),ACA、ACV、PACD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中15眼(68%)发生虹膜小瀑布样或丝样出血,5眼(23%)出现角膜上皮层损伤。

    结论:LPI在药物难控制性PACG急性发作期可以实施,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眼压,缓解症状,疗效显著。

    34  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眼球生物参数的重复性及眼轴长度检出率
    彭悦 廖萱 兰长骏 刘波 谭青青
    2021, 21(2):355-3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4
    [摘要](993) [HTML](0) [PDF 768.72 K](1143)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SS-OCT)技术的IOL Master 700生物测量仪测量白内障眼球生物参数的重复性,以及与部分相干光干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AL)的一致性和检出率。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共纳入2018-07/09门诊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33例225眼进行研究。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检查者分别用IOL Master 700和IOL Master 5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参数3次,记录A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中央角膜厚度(CCT)、白到白角膜直径(WTW)。

    结果: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AL、Km、K1、K2、ACD、LT、CCT、WTW的组内标准差(Sw)分别为0.027mm、0.112、0.148、0.162D、0.015、0.010mm、2.355μm、0.134mm,相对变异系数(CoV)为0.115%~1.162%,组内相关系数(ICC)≥0.923,其中AL的ICC最大为1.000,所有参数均有较高的重复性。IOL Master 700与IOL Master 500测量的AL分别为23.805±2.162、23.782±2.162mm,二者差值为0.023±0.010mm(t=33.645,P<0.001); 95%一致性限(95%LoA)为0.003~0.043mm,两仪器测量的AL呈高度正相关(r=1.000,P<0.001),一致性较好。IOL Master 700的AL检出率为93.8%(211/225),IOL Master 500为87.6%(197/225)(χ2=5.147,P=0.023)。

    结论: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参数AL、Km、K1、K2、ACD、LT、CCT、WTW均有较高的重复性,其中AL重复性最好; 与IOL Master 500测量AL参数有较好一致性,但IOL Master 700对混浊严重及后囊下白内障AL检出率更高。

    35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程育宏 吉梦 齐赟 谢安明 王华 刘思伟
    2021, 21(2):360-3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5
    [摘要](700) [HTML](0) [PDF 442.99 K](1070)
    摘要: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7-11/2019-10在我院收治的,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的由上方裂孔(3:00~9:00水平线以上)引起且未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PVR-C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平坦部入路玻璃体切除术,充分切除残留玻璃体后,行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确保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充分排出后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使用无菌空气行玻璃体腔填充。术后患者严格俯卧位24h。主要观察指标为视网膜初始及最终复位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白内障及高眼压比率。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且术后随访时间≥6mo患者31例31眼,脱位范围6.7±3.8个钟点位,裂孔数1.2±0.7个,脱离累及黄斑23眼(74%),人工晶状体18眼(58%),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者6眼(19%)。入组患者Ⅰ期视网膜复位成功率87%(27/31),最终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31/31),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者5眼(16%)。术后6mo时BCVA(LogMAR)由术前2.17±1.27改善至0.53±0.25(P<0.001)。

    结论:对于具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的不合并严重PVR的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可取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且具有术后俯卧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36  睡眠呼吸障碍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研究
    杨静 戴馨 王清 武海军
    2021, 21(2):364-3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6
    [摘要](661) [HTML](0) [PDF 425.61 K](1006)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的厚度变化。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06/2018-06间于我校附属医院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的58例患者纳入睡眠呼吸障碍组,根据AHI值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三个亚组,将 AHI<5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RTVUE 100-2型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仪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测量黄斑区GCC总体平均厚度(GCC-Avg)、上方平均厚度(GCC-Sup)、下方平均厚度(GCC-Inf)、局部丢失容积(FLV)与整体丢失容积(GLV)。分析比较各组间GCC厚度的差异。

    结果: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组各区GCC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P<0.05),但FLV和GLV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组组间FLV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组组间GLV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随着睡眠呼吸障碍程度的加重黄斑区GCC厚度变薄。

    37  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史俊虎 周传奇 刘杉 杨俭伟 肖丽 白萍
    2021, 21(2):368-3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7
    [摘要](637) [HTML](0) [PDF 437.35 K](1067)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2014-01/2019-10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搜集8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并抽取泪囊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急性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

    结果:56例标本的致病菌菌株阳性,其中55例为细菌、1例为真菌,平均检出率为70%。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8%(3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8%(21例)。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敏感。55例细菌标本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明显耐药。

    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38  欠矫和足矫对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疗效分析
    唐秀平 邹云春 李利文 黄再红 范浩博
    2021, 21(2):372-3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8
    [摘要](954) [HTML](0) [PDF 602.12 K](1052)
    摘要:

    目的:探讨欠矫正与足矫正是否影响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和视力的提升。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5-01/2019-12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弱视治疗满3a及以上的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49例98眼。根据患儿配镜处方与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的差别分欠矫正组29例58眼(球镜度数相差≥1.5D)和足矫正组20例40眼(球镜度数相差≤0.25D)。分析两组患儿3a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

    结果:初诊时两组患儿的年龄、屈光度和矫正视力均无差异(P>0.05)。矫治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屈光度均逐渐降低,且欠矫正组患儿屈光度下降幅度高于足矫正组(F时间=500.299,P时间<0.01; F组间=6.949,P组间=0.010)。治疗过程中欠矫正组患儿总的屈光度下降1.215±0.262D,高于足矫正组0.612±0.211D(t=-12.068,P<0.01)。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欠矫正组患儿视力改善优于足矫正组(F时间=1138.526,P时间<0.01; F组间=14.206,P组间<0.01)。

    结论:远视欠矫正患儿屈光度下降和视力提升优于足矫正,适当的远视欠矫正能更好地促进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球的生长和视力提升。

    39  晶状体矢高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
    王静 汪卓赟 徐婷 陶黎明
    2021, 21(2):377-3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39
    [摘要](1493) [HTML](0) [PDF 1.49 M](1383)
    摘要:

    目的:研究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所测量的晶状体矢高(CLR)与眼前节参数的关系,及CLR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PC-ICL)术后拱高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07/2018-07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PPC-ICL患者40例80眼,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眼的水平睫状沟直径(hSTS)及晶状体曲率(LC),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水平白到白直径(hWTW)、前房深度(ACD)及术后拱高。AS-OCT测量CLR和水平径线的两虹膜角膜夹角连线(ATA)。

    结果:CLR与ACD(r=-0.706,P<0.01)、术后1a的拱高(r=-0.509, P<0.01)负相关,CLR与LC正相关(r=0.667, P<0.01),与hWTW(r=0.123, P=0.275)、ATA(r=0.208, P=0.065)、hSTS(r=0.147, P=0.194)无相关性,而ACD与术后1a拱高有正相关性(r=0.680, P<0.01)。

    结论:CLR与ACD、LC有明显相关性,对PPC-ICL术后拱高的预测有一定作用。

    40  囊袋松解术治疗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邱威 龚莹莹 蒋炎云
    2021, 21(2):382-3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1.2.40
    [摘要](910) [HTML](0) [PDF 395.10 K](1017)
    摘要:

    目的:评估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CCS)患者应用囊袋松解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7/2019-06上海市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术后发生CCS患者8例8眼,观察囊袋松解术前和术后1wk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囊口直径、绝对等效球镜度、眼内散光量。

    结果:所有术眼术后BCVA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术后绝对等效球镜度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前囊口直径从术前的2.53±0.80mm增加至术后1wk的5.19±0.53mm(P<0.01); 术后眼内散光量从术前的-2.22±0.51D减小至术后1wk的0.44±0.55D(P<0.01)。

    结论:对于CCS患者应用囊袋松解术后,患者视觉质量可明显改善,可作为CCS患者解决术后二次视力下降的有效手段。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