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原发性泪点狭窄的前节OCT特征及其与溢泪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王菲 卢珊珊 王朋 王海彬 陶海 王英爽 白芳
    2022, 22(10):1603-16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1
    [摘要](532) [HTML](0) [PDF 2.35 M](1033)
    摘要: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原发性泪点狭窄患者的泪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与溢泪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泪器病中心就诊的44例(62眼)原发性泪点狭窄伴溢泪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3例(57眼)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受试者的下泪点进行AS-OCT扫描,并对泪点图像进行量化,以观察其AS-OCT图像特征,测量参数包括泪点外径、泪点深度、泪点内残留泪液的液面直径及深度,根据以上参数计算泪点储备量及比率。

    结果:1)符合正态分布的各测量参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如下,观察组:泪点外径458.19±63.58μm、泪点内残留泪液的直径200.34±84.69μm、泪点内残留泪液的深度188.95±87.50μm、泪点储备比率0.32±0.18; 正常对照组各测量参数为:泪点外径655.53±82.62μm、泪点内残留泪液的直径230.26±107.02μm、泪点内残留泪液的深度275.30±144.34μm、泪点储备比率0.46±0.23,观察组各参数均小于正常组(P<0.05); 2)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数据则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结果如下,观察组:泪点深度265.50μm(四分位间距204.25-328.77)μm、泪点储备量71.53μm(四分位间距46.12-111.37)μm,对照组:泪点深度468.76 μm(四分位间距420.50-588.88)μm、泪点储备量182.16μm(四分位间距131.36-309.84)μm,观察组各参数数据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 3)观察组测量数据显示,溢泪程度与泪点外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48,P<0.05)、与泪点内残留泪液的深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35,P<0.05)、与泪点储备量及其比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20、-0.566,P<0.05)。

    结论:AS-OCT的使用可以帮助提高对泪点形态的认知; 泪点内残留泪液的深度以及泪点外径的大小与溢泪相关; 原发性泪点狭窄者中泪点储备泪液的潜在能力越强,溢泪程度越弱,且泪点外径小者相对于泪点外径大者更易出现溢泪症状。

    2  lncRNA MALAT1通过miR-124-3p/SOX7分子轴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和血管生成
    陈前波 席晓婷 马嘉 赵剑峰 王雪维 蔡斌 程泉 李俊娴 李燕
    2022, 22(10):1608-16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2
    [摘要](650) [HTML](0) [PDF 3.18 M](911)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MALAT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qPCR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血清中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以及葡萄糖培养对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miR-124-3p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SOX7表达水平;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lncRNA MALAT1与miR-124-3p、miR-124-3p与SOX7的靶向作用关系; 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体外成管实验检测hRMECs血管形成能力。

    结果:lncRNA MALAT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 体外葡萄糖培养显著促进lncRNA MALAT1在hRMECs细胞的表达,并显著促进hRMEC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均P<0.05)。敲低lncRNA MALAT1显著抑制hRMEC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lncRNA MALAT1与miR-124-3p、miR-124-3p与SOX7之间存在靶向结合作用。过表达miR-124-3p显著抑制hRMEC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均P<0.05); 过表达lncRNA MALAT1+miR-124-3p,同时过表达miR-124-3p+SOX7,敲低lncRNA MALAT1+过表达SOX7均显著消除了过表达miR-124-3p对hRMECs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均P<0.05)。

    结论:lncRNA MALAT1通过下调miR-124-3p对SOX7的负调控作用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lncRNA MALAT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异常上调可能是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潜在生物标志。

    3  不同方法构建小鼠过敏性结膜炎免疫耐受模型的比较
    白梦天 李韵 胡竹林
    2022, 22(10):1615-16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3
    [摘要](570) [HTML](0) [PDF 2.14 M](1251)
    摘要: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构建乳鼠过敏性结膜炎免疫耐受模型,观察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影响。

    方法:Balb/c乳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皮下注射组、OVA+雾化吸入组、OVA+灌胃组、豚草花粉(RW)+皮下注射组、RW+雾化吸入组、RW+灌胃组、屋尘螨(HDM)+皮下注射组、HDM+雾化吸入组、HDM+灌胃组(n=5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处理组乳鼠分别诱导免疫耐受,成年后再予以相应抗原。通过眼前段照相观察眼表情况,RT-qPCR法检测结膜RANTES、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膜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RW+灌胃组增高最为显著,RW+皮下注射组增高程度最低(均P<0.05); 结膜RANTES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RW+灌胃组增高最为显著(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OVA+雾化吸入组和RW+皮下注射组外,其他处理组小鼠血清IL-17浓度增高(P<0.05)。

    结论:小鼠生命早期皮下注射诱导过敏性结膜炎免疫耐受状态最佳。

    4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唐玉玲 钱玖林 廖萱 谭青青 周桂梅 兰长骏
    2022, 22(10):1621-16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4
    [摘要](571) [HTML](0) [PDF 448.95 K](1056)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眼前节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的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

    方法:观察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1mo随访的患者62例90眼。应用CASIA2于散瞳后测量IOL偏心和倾斜的大小和方向,进行3次测量,取其矢量平均值。再使用KR-1W波前像差仪和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进行测量,获取4、6mm瞳孔直径下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球面像差(SA)、彗差(Com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SR)等参数。

    结果:IOL偏心与4mm瞳孔直径下SA(r=0.347,P=0.001)和OSI(r=0.343,P=0.002)成正相关,与MTF cut off(r=-0.244,P=0.032)呈负相关,与tHOA、Coma和SR无相关。IOL倾斜与4mm瞳孔直径下MTF cut off(r=-0.345,P=0.002)和SR(r=-0.256,P=0.023)呈负相关,与tHOA、SA、Coma、OSI均无相关性。IOL的偏心和倾斜与6mm瞳孔直径下的tHOA、SA、Coma、MTF cut off、SR均无相关性。

    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IOL后,除IOL偏心与4mm瞳孔直径下SA呈弱相关性,偏心和倾斜与其余各项高阶像差均无明显相关性,与视觉质量参数OSI值及MTF cut off值弱相关,提示临床医生在精准白内障手术中关注高阶像差及视觉质量。

    5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眼表的影响
    姚琨 王莉
    2022, 22(10):1625-16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5
    [摘要](453) [HTML](0) [PDF 483.24 K](768)
    摘要:

    目的:探究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疗效及其对眼表形态与泪液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12/2020-03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患者232例46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232眼)和观察组(116例232眼),对照组采用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观察组采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配戴12mo后,比较两组患者矫正效果,配戴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眼表形态、泪液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UCVA、屈光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全眼与角膜彗差、球差、高阶像差上升,而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下降,角膜三叶草差明显上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全眼与角膜彗差、球差、高阶像差、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均优于对照组,角膜三叶草差优于对照组(均P<0.05); 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 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且配戴前后两组患者泪液基础分泌量及泪河高度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配戴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6.9% vs 6.0%,P>0.05)。

    结论: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及客观视觉质量优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而两种角膜塑形镜对眼表形态与泪液影响相当。

    6  纤维粘连蛋白在后发性白内障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许文皓 林淑华 贾寓洁 赵健 贾法力 曹婉莹 姜丽兰 李英俊
    2022, 22(10):1630-16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6
    [摘要](541) [HTML](0) [PDF 453.60 K](825)
    摘要: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手术后遗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产生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是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白内障术后遗留的LECs产生的大量纤维粘连蛋白(FN)与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基质成分和生长因子结合,调节细胞行为。本文旨在回顾有关PCO以纤维粘连蛋白为靶点治疗的文献,并为PCO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近年来纤维粘连蛋白在PCO中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7  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研究进展
    骞元婕 魏雁涛
    2022, 22(10):1634-16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7
    [摘要](484) [HTML](0) [PDF 460.31 K](1165)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持续并进展,这表明先前的高血糖会导致长期有害的血管功能障碍,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metabolic memor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病隐匿,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临床对症治疗,缺乏有效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手段,新的诊治思路亟待开发。近年来许多新兴研究证明表观遗传修饰在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微小RNA(microRNAs,miRNAs)调控等方面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研究策略。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潜在挑战和治疗前景,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参考。

    8  DNA甲基化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琳 嵇霄雯 魏瑞华
    2022, 22(10):1638-16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8
    [摘要](553) [HTML](0) [PDF 442.23 K](1474)
    摘要: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形式,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DNA甲基化研究的迅速开展、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DNA甲基化修饰已成为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探寻新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 眼科不同亚专业疾病在DNA甲基化的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包括角膜上皮的修复、结膜上皮的细胞黏附与异常的基质重塑、眼组织纤维化与青光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与细胞损伤、不同DNA甲基化水平与眼部肿瘤的关系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眼科疾病DNA甲基化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为眼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筛查、诊断及预防提供新思路。

    9  神经肽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王烽 邵毅 梁栋
    2022, 22(10):1642-16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09
    [摘要](382) [HTML](0) [PDF 468.75 K](1316)
    摘要: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眼表疾病,干眼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中炎症和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干眼发病机制的核心机制之一。神经肽是感觉神经末梢受损伤或刺激后产生的小分子肽,在触发和调节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重要介质。最近研究发现由眼表神经分泌的神经肽被认为是干眼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总结了神经肽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分析最新观点和研究热点,为干眼的防治提供参考。

    10  基于角膜接触镜的眼部长效给药技术研究进展
    王昭 林青 张小娟 王小美 郝凌云
    2022, 22(10):1647-16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0
    [摘要](393) [HTML](0) [PDF 994.71 K](1328)
    摘要:

    传统眼用制剂如滴眼液等存在药物利用率低、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用于视力矫正的角膜接触镜(C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配戴舒适度,并能延长药物停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成为很有前景的眼部给药载体。为了提高CL的药物负载量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研究者开发了多种策略对传统CL进行改良,包括引入维生素E分子屏障,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制备CL,引入特定基团以增加药物与聚合物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负载胶体纳米颗粒或载药聚合物薄膜等。本文综述了载药CL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简要评述了CL作为眼部药物递送载体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11  《2019年美国白内障手术中散光管理共识》解读
    王滨 马华锋 李会
    2022, 22(10):1652-16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1
    [摘要](674) [HTML](0) [PDF 542.31 K](1899)
    摘要:

    美国白内障医师协会发布了《2019年美国白内障手术中散光管理共识》,为了帮助我国眼科医生更好地参考和使用该共识,以下进行解释说明,主要内容如下:矫正角膜散光首选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术前测量应使用3种或以上的仪器,取其中结果相近的值,然后使用Barrett Toric计算器计算Toric IOL。计算时需考虑手术切口位置、术源性散光(SIA)等,然后选择使术后散光接近0且不翻转散光轴向的Toric IOL,可采用术中自动图像导航系统指导植入。若残余散光引起不适,可选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矫正。对于存在假性剥脱综合征(PXF)、黄斑病变的患者,不推荐植入Toric IOL。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DLS)患者手术禁忌较多,建议高年资医生方可开展。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襻形状和材料对 IOL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术中像差仪、自动图像引导系统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成为主流方式仍需进一步发展。

    12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研究进展
    陈海威 刘冬梅 毕宏生 李洋 宋佳蔚
    2022, 22(10):1658-16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2
    [摘要](548) [HTML](0) [PDF 455.55 K](3370)
    摘要:

    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确切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过渡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各种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也应运而生,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 SIOL)不再是患者的唯一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越来越被患者接受和认可。本文对现有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分类列举,简述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多种特点及评估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方法,以期为眼科医生提供参考。

    13  Toric人工晶状体术后旋转的影响因素及处理原则
    陈紫亮 饶惠英
    2022, 22(10):1662-16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3
    [摘要](433) [HTML](0) [PDF 461.82 K](1094)
    摘要:

    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转变成屈光性手术,因此安全有效地矫正散光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Toric IOL(IOL)植入术因其高度的可预测性及安全性已经逐渐成为白内障术中矫正0.75D以上角膜规则散光的首选方式。Toric IOL需要植入在一个精准的轴位才能达到良好的散光矫正效果。Toric IOL错位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旋转,这通常在术后不久发生。术后大幅度的旋转会降低Toric IOL的散光矫正效果,甚至在新的轴位上产生散光。术后IOL旋转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临床医生需要对此深入了解以最大幅度地减少旋转。大幅度旋转后的处理一般选择复位手术,手术时机的把握也尤为重要。本文就Toric IOL术后旋转的影响因素及处理原则进行综述。

    14  囊袋张力环的临床应用研究
    曾维银 李小禹 兰长骏 廖萱
    2022, 22(10):1666-16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4
    [摘要](604) [HTML](0) [PDF 484.61 K](951)
    摘要:

    囊袋张力环作为一种囊袋内填充装置,在白内障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囊袋张力环设计的初衷是维持囊袋的圆形轮廓、提高手术安全性,之后发现它在抑制后囊膜混浊与囊袋收缩、增强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等方面亦有较好效果。经过近30a的改良,囊袋张力环衍生出多种类型,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尤其是应用于复杂白内障手术,可以降低术中风险及提升术后效果。本文总结了囊袋张力环临床应用的植入时机、适应证和并发症,并对近年来囊袋张力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5  不同浓度阿托品延缓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效果的Meta分析
    谷志明 兰长骏 钟维琪 李小禹 向小玲 廖萱
    2022, 22(10):1671-16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5
    [摘要](659) [HTML](0) [PDF 6.48 M](987)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眼用0.01%、0.025%和0.05%阿托品对于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的影响。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05期间发表的关于0.01%、0.025%和0.05%阿托品进行近视控制的研究。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及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STATA12.0软件检测发表偏倚。

    结果:共计纳入6篇文献1 239眼,其中5项为随机对照试验,1项为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0.025%阿托品对SE及AL的抑制效果好于0.01%阿托品(SE:WMD=-0.15,95%CI-0.23~-0.06,P<0.001; AL:WMD=0.07,95%CI:0.03~0.10,P<0.001)。0.05%阿托品对SE及AL抑制效果好于0.01%阿托品(SE:WMD=-0.35,95%CI:-0.44~-0.26,P<0.001; AL:WMD=0.16,95%CI0.12~0.20,P<0.001)。0.05%阿托品对SE及AL增加的抑制效果好于0.025%阿托品(SE:WMD=-0.20,95%CI:-0.28~-0.11,P<0.001; AL:WMD=0.09,95%CI:0.06~0.12,P<0.001)。

    结论:0.05%阿托品对SE及AL的控制效果优于0.025%及0.01%阿托品,但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16  OCT测量视盘及黄斑区相关参数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
    吕建美 韦晓丹 刘荣
    2022, 22(10):1678-16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6
    [摘要](460) [HTML](0) [PDF 414.71 K](666)
    摘要: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厚度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9-01/2020-01于我院收治的早期POAG患者82例82眼,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40眼(左右眼各20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检查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等效球镜度数,比较两组受检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平均的pRNFL厚度及上、下方、平均的mGCC、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厚度,采用Spearman分析各指标平均厚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GCC、pRNFL、mRNFL和GCIP厚度参数诊断早期POAG的价值。

    结果:早期POAG组患者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平均pRNFL厚度和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mRNFL、GCIP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平均pRNFL厚度与平均mGCC厚度、平均mRNFL厚度及平均GCIP厚度正相关(rs=0.582、0.632、0.456,均P<0.05); 平均mGCC厚度与平均mRNFL厚度及平均GCIP厚度正相关(rs=0.583、0.851,均P<0.05); 平均mRNFL厚度与平均GCIP厚度正相关(rs=0.528,均P<0.01)。ROC曲线分析得出不同部位mGCC厚度及平均值AUC值均在0.8以上,其诊断效能最高。

    结论:OCT测量mGCC诊断早期POAG具有一定价值。

    17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及青少年的脉络膜参数比较及与眼球生物学参数相关性
    纪风涛 王慧 王志敏 戴维 王钦 李永蓉 廖荣丰
    2022, 22(10):1682-16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7
    [摘要](597) [HTML](0) [PDF 1.18 M](1020)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及青少年的脉络膜参数,探讨眼球生物学参数与脉络膜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3~18岁的121例儿童及青少年眼部资料,均取右眼入组。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计算等效球镜(SER),根据SER分为三组:正视组(-0.50结果:矫正年龄前三组患者TCA、LA、SA和CT均有差异(均P<0.001),CVI无差异(P>0.05)。矫正年龄后三组患者TCA、LA、SA、CT和CVI均有差异(均P<0.001),三组TCA、LA、SA、CT两两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均正视组中最高,中高度近视组最低。而三组CVI两两比较显示仅中高度近视组明显低于正视组(P=0.01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ER与LA显著相关(P=0.020),CT是影响眼轴长度(AL)的因素(P=0.028)。

    结论:较高的近视程度伴随脉络膜LA减少和CVI的下降,提示中心凹下脉络膜血流减少可能与近视进展有关。

    18  阈值下导航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张苏 姚进
    2022, 22(10):1687-16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8
    [摘要](506) [HTML](0) [PDF 1.57 M](96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智能精准靶向导航阈值下能量和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01/2021-01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cCSC患者36例40眼纳入研究,其中19例23眼接受智能精准靶向导航阈值下能量激光治疗(靶向导航组),17例17眼接受微脉冲激光(SML)治疗(SML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下积液(SRF)、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

    结果:治疗后3、6mo,两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靶向导航组CMT在治疗后2wk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ML组在治疗后1mo出现降低(P<0.05),治疗后3、6m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SRF吸收情况有差异(P<0.05),靶向导航组患者SRF完全吸收率高于SML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SCP、DCP、FAZ较治疗前均无改变(P>0.05)。

    结论:智能精准靶向导航阈值下能量激光治疗可迅速改善视网膜形态,缩短cCSC病程以促进视功能恢复,具有显效时间快、费用低、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可成为临床治疗cCSC新方法。

    19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沈志军 王红 陈蕊 李根林
    2022, 22(10):1693-16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19
    [摘要](479) [HTML](0) [PDF 6.18 M](992)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0-04/2021-02于我院治疗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1例61眼,其中BRVO患者30例30眼,CRVO患者31例31眼。所有患者均完成了3次雷珠单抗(0.5mg)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部分患眼进行了视网膜激光治疗。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药)后随访3mo,观察治疗后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RT)情况,并记录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纳入患者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CR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BRVO和CRVO患者中治疗前视力≤1(LogMAR)的患者3次玻璃体腔注药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视力>1的患者(P<0.01),但CRT无差异(均P>0.05)。BRVO和CRVO患者中分别有12、8眼在3次玻璃体腔注药期间进行了病变区激光治疗,BRVO和CRVO患者中激光治疗和未激光治疗的患者3次玻璃体腔注药后视力和CRT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雷珠单抗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基线视力可能对疗效具有一定影响。

    20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
    李亚坤 刘志强 郭向东 梁春利 段文杰 赵萱萱 杨慧静 白玫
    2022, 22(10):1698-17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0
    [摘要](570) [HTML](0) [PDF 654.44 K](1009)
    摘要: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RVO患者90例9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38眼采取静脉滴注血栓通+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52眼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mo。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 vs 58%,P<0.05),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视网膜静脉相对直径、视网膜相对出血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RVO患者加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治疗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异常情况。

    21  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液对检测泪膜破裂时间的稳定性比较
    艾丽珍 罗红豆 余兰慧 赖用平 郑煜靖 廖洪斐
    2022, 22(10):1702-17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1
    [摘要](496) [HTML](0) [PDF 645.05 K](813)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液对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的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09来我院干眼门诊配合良好者150例150眼的临床资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0.5%荧光素钠FLS、1.0% FLS、1.5% FLS、2.0% FLS、荧光素钠平行(FLSP)五组,每组30例30眼(均以右眼为受试眼),各组分别滴入对应的荧光素钠液,FLSP组为荧光试纸条检测组。比较不同浓度组裂隙灯图像评分及荧光素钠存活时间,观察各组即时,2、5、10、15、30min的TBUT。

    结果:0.5% FLS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四组(t=7.746、21.483、116.190、38.730,均P<0.01),1.0% FLS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1.5% FLS组、2.0% FLS组(t=10.742、15.492,均P<0.01)。0.5% FLS组荧光素染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四组(t=8.226、7.458、9.159、12.347,均P<0.01),1.5% FLS组荧光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1.0% FLS组、2.0% FLS组(t=15.428、13.274,均P<0.05)。0.5% FLS组TBUT在2min时明显高于其他四组(t=22.767、22.345、15.494、17.213,均P<0.01),在10min时明显低于其他四组(t=23.266、25.353、10.183、22.025,均P<0.01)。1.5% FLS组平均首次TBUT明显短于其他四组(t=25.236、21.374、19.658、72.341,均P<0.01),FLSP组平均首次TBUT明显长于其他四组(t=22.487、30.267、60.247、40.857,均P<0.01)。TBUT与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无相关(rs=-0.072、0.219,P=0.689、0.112),TBUT与泪液分泌呈正相关(rs=0.674,P<0.01)。

    结论:0.5% FLS图像质量较高,但只适合在5min内观察染色,FLSP组更适合临床较长时间观察角膜荧光染色; 1.5% FLS是最为稳定和可靠的浓度和剂量,可用于TBUT的检测。

    22  LASIK术后20年患者远期视力效果与安全性
    田春雨 荣丽媛 黄金峰 高笠雄 秦力维 曹利群 于洁 樊郑军 王凤翔
    2022, 22(10):1707-17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2
    [摘要](667) [HTML](0) [PDF 582.81 K](1412)
    摘要: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20a患者远期视力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1998-01/2001-12在我院准分子治疗中心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电话通知患者至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和年龄)、LASIK术前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屈光度数、术中角膜瓣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层残余厚度。主要观察指标:长期疗效指数、安全性指数、UCVA、BCVA、角膜厚度及眼轴长度。同时进行裂隙灯、眼底及OCT检查。

    结果:本研究纳入95例190眼,术后末次复查时,71例142眼(74.7%)UCVA≥1.0; 82例164眼(86.3%)BCVA≥1.0。其中2眼分别因黄斑劈裂及青光眼,导致BCVA不良(≤0.6),其余患者BCVA为0.8。术后20a患者UCVA及BCVA与手术时年龄、术前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眼轴增长值存在负相关性(rs=-0.32、-0.31,均P<0.05)。术后末次复查时UCVA及BCVA与剩余角膜基质层厚度(RST)相关(P<0.05)。LASIK术后20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00±0.10和0.83±0.27。本组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存在角膜扩张及角膜瓣相关并发症,也无二次增效手术患者。裂隙灯检查,未见明显角膜干燥病变患者。

    结论:LASIK术后20a显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3  改良Parks切口与直肌线状折叠术联合应用治疗成人共同性斜视
    许小贺 傅秀丽 鲁璐
    2022, 22(10):1712-17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3
    [摘要](296) [HTML](0) [PDF 463.55 K](871)
    摘要:

    目的:探究改良Parks切口与直肌线状折叠术联合应用治疗成人共同性斜视疗效及对术后视功能恢复及眼部美观度的影响。

    方法:以2019-06/2021-06成人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Parks切口与直肌线状折叠术联合应用,89例)及对照组(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与直肌线状折叠术联合应用,7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标准干眼症状评估问卷(SPEED)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变化情况,并于术后1mo统计患者结膜愈合不良、散光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术后角膜荧光染色积分、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wk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术后开散性融合范围及视近33cm、视远5m斜视角大于对照组,辐辏性融合范围小于对照组,视近33cm、视远5m立体视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泪液分泌量多于对照组,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Parks切口与直肌线状折叠术联合应用治疗成人共同性斜视,不仅能提高手术疗效,促进视功能及泪膜功能恢复,还能减轻干眼程度及术后疼痛感,提高眼部美观度,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4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王晓波 吴国基 刘丛
    2022, 22(10):1717-17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4
    [摘要](719) [HTML](0) [PDF 666.25 K](1147)
    摘要: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06/2020-12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33例133眼,其中CRVO-ME患者48眼,BRVO-ME患者85眼。将纳入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单药治疗组66眼接受每月注射康柏西普1次,连续3mo,之后每月复诊; 联合治疗组67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注射1次,1wk后注射康柏西普1次,之后每月复诊。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改善情况,记录康柏西普注射次数及与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相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6mo,两组患者BCVA和CR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两组间BCVA和CRT改善程度均无差异(P>0.05)。首次玻璃体腔注射至治疗6mo时,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分别为3.56±0.12、2.96±0.17次,联合治疗组注射次数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P=0.004)。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高眼压和白内障发生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

    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是治疗RVO-ME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视力,降低CRT,该治疗方案可在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的同时达到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相似的疗效,但需要监控眼压变化及白内障进展情况。

    25  应用DOPS评价翻转课堂结合TBL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王子衿 陈琴
    2022, 22(10):1722-17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5
    [摘要](257) [HTML](0) [PDF 464.25 K](900)
    摘要:

    目的:应用临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探索翻转课堂结合小组合作学习(TBL)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自2021-06-15/11-14在眼科实习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和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54人,分为传统教学组(A组)和翻转课堂结合TBL组(B组),通过DOPS评分比较A组、B组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眼底镜的教学效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A组学生裂隙灯显微镜DOPS总评分为59(58.00,60.00)分,B组学生总评分为63(61.00,65.00)分,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01)。A组学生直接眼底镜DOPS评分为63(61.00,63.75)分,B组评分为66(63.75,66.25)分,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01)。在“适应证、相关解剖结构的了解及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执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的技术能力”等方面,两项操作B组学生单项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在眼科实习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结合TBL,较传统教学可以显著提升眼科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

    26  不同黏弹剂对白内障超乳摘除及折叠IOL植入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李文博 贾烨 李杨林 王芳
    2022, 22(10):1727-17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6
    [摘要](382) [HTML](0) [PDF 443.12 K](935)
    摘要:

    目的:分析双重黏弹剂DisCoVisc和透明质酸钠两种黏弹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6/2019-12在荆门市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247例285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DisCoVisc组(123例141眼)与透明质酸钠组(124例144眼)。两组均接受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IOL植入术,DisCoVisc组术中使用DisCoVisc作为黏弹剂,透明质酸钠组术中使用1.7%透明质酸钠作为黏弹剂; 比较两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植入IOL后抽吸黏弹剂的时间; 术后1d,1wk,1、3mo时角膜水肿情况,术前、术后3mo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ECD损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 术前,术后1d,1wk,1mo时的眼压、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值。

    结果:两组UST、CDE、黏弹剂抽吸时间均无差异(P>0.05); 两组术后1d时角膜水肿率无差异(P>0.05),术后1wk时角膜水肿均消失; 术后3mo时DisCoVisc组ECD损失率显著低于透明质酸钠组(P<0.05); 两组术前,术后1d,1wk,1mo时的眼压水平、裸眼视力≥0.5比例、CCT值均无差异(P>0.05)。

    结论:Emery-Litt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Ⅲ级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IOL植入术中使用DisCoVisc作为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更好。

    27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拱高影响因素分析
    席欢 燕振国 杨世杰 郑思雨 王小阳 徐新花
    2022, 22(10):1731-17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7
    [摘要](553) [HTML](0) [PDF 483.74 K](1093)
    摘要: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TICL V4c)植入术后拱高的早期变化趋势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10/2021-03于兰州华厦眼科医院接受ICL/TICL V4c植入术患者49例98眼。收集患者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眼压、眼轴、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中央角膜厚度、前房角(ACA)、前房容积(ACV)、角膜白到白直径(WTW)、平均角膜曲率K1、K2,术中植入的ICL尺寸,术后1、3d,1wk,1mo用AS-OCT测量患者拱高(vault)。按术后1mo拱高值大小分为低拱高组(<250μm)12眼、正常拱高组(250~750μm)62眼、高拱高组(>750μm)24眼,分析影响术后拱高的因素。

    结果:术后1、3d,1wk,1mo平均拱高值分别为591.05±293.44、599.62±309.78、592.22±301.49和586.69±285.63μm。术后1mo不同拱高间WTW、ACA、ACV、ACD、ICL尺寸、LT有差异(均P<0.05)。术后1mo拱高的回归方程=-3142.19+388.25×WTW+10.40×ACA-301.63×LT,R、R2、调整R2分别为0.674、0.454、0.436。WTW对术后1mo拱高影响最大(β=0.47,P<0.001),其次为LT(β=-0.34,P<0.001)和ACA(β=0.17,P=0.047)。

    结论:WTW、ACA、LT是影响和预测ICL/TICL V4c植入术后1mo拱高的主要因素。

    28  新疆和田地区居民干眼现况调查与分析
    王震 高云仙 慕璟玉 杨依宁 李小龙 王雁
    2022, 22(10):1736-17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8
    [摘要](438) [HTML](0) [PDF 526.50 K](937)
    摘要:

    目的:评估中国新疆和田地区居民干眼的患病率和潜在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2019-01/09在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105个村18~98岁居民共计6 027人作为受试者,并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者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的方式收集干眼主观症状,检查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来收集客观体征,从而分析干眼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从中国新疆和田地区居民中招募18~98岁共6 339名受试者进行相关眼部检查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6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5.08%。6 027名受试者中干眼检出率为40.37%(2 433/6 027),其中男性、女性干眼检出率分别为36.47%(846/2 320)、42.81%(1 587/3 707); 18~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干眼检出率分别为13.77%、15.67%、33.31%、46.35%、47.65%、53.50%。根据干眼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干眼、中度干眼及重度干眼,它们的构成比依次为80.11%、19.03%、0.86%。

    结论:干眼在研究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0.37%,女性干眼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年龄的增加干眼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龄和女性是干眼的危险因素。

    29  小学生双眼屈光不均衡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清鑫 刘珠珠 白雪 杜蓓 金楠 王頔 王蕾 魏瑞华
    2022, 22(10):1741-17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29
    [摘要](346) [HTML](0) [PDF 428.88 K](898)
    摘要:

    目的:研究6~12岁儿童双眼屈光不均衡发育的影响因素。

    方法:于2019-12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两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儿童607人,平均年龄8.2±1.8岁,均进行光学生物测量(眼轴长度、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睫状肌麻痹后屈光检查及问卷调查。

    结果:纳入儿童等效球镜度为-0.11±1.63D,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异为-0.08±0.64D,等效球镜度差异绝对值为0.41±0.49D。检出屈光参差儿童56人,非屈光参差儿童551人,屈光参差儿童和非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角膜屈光力差异绝对值无差异(0.30±0.34D vs 0.27±0.24D,P=0.430),眼轴差异绝对值有差异(0.67±0.39mm vs 0.13±0.13mm,P=0.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周手机/电脑使用时间、每周近距离工作时间、每周视疲劳次数、习惯阅读距离是屈光不均衡发育程度(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异绝对值)的影响因素; 习惯阅读距离、写字时利手是屈光不均衡发育偏向(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论:6~12岁儿童看手机/电脑时间长、近距离工作时间长、视疲劳次数增多、习惯阅读距离近可能引起屈光发育不均衡程度增加,写字时右利手且头部严重左偏和右偏的儿童右眼近视程度较左眼更深。

    30  湖北省恩施州不同硒含量地区初中生近视情况分析
    张亮 向艳芳 蒋祖林 宋秀胜
    2022, 22(10):1745-17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30
    [摘要](268) [HTML](0) [PDF 472.17 K](900)
    摘要:

    目的:调查湖北省恩施州不同硒含量地区初中生的近视情况,分析血硒和发硒含量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以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2020-09/2021-09富硒(土壤硒含量≥1.28mg/kg)及缺硒(土壤硒含量<1.28mg/kg)地区初中1~3年级学生共600名,各年级学生100名。检测血硒和发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浓度和近视情况。

    结果:近视组学生244名(40.7%)血硒含量为75.14±11.16μg/L,发硒含量为0.51±0.01μg/g,非近视组学生356名(59.3%)血硒含量为110.24±12.14μg/L,发硒含量为0.68±0.02μg/g,两组血硒和发硒含量均有差异(均P<0.01)。低硒地区300名学生血硒含量为76.74±11.25μg/L,发硒含量为0.45±0.01μg/g,近视人数154名(51.3%); 富硒地区300名学生血硒含量为102.31±10.26μg/L,发硒含量为0.71±0.02μg/g,近视人数90名(30.0%),与低硒地区学生比较,富硒地区学生血硒和发硒含量明显较高,近视发病率明显减少(均P<0.01)。富硒地区学生的GSH-Px活力含量为114.65±12.12U/L,低硒地区为75.34±13.20U/L(Z=37.994,P<0.01)。血硒和发硒含量与近视发病率负相关(r=-0.542、-0.621,P<0.05)。

    结论:恩施地区初中生血硒和发硒含量与近视的发生显著相关,有可能为临床上防治近视提供新思路。

    31  部分和全天遮盖治疗儿童单眼弱视首剂效应的疗效分析
    苏丽萍 严宏 张婕 王珏
    2022, 22(10):1749-17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31
    [摘要](483) [HTML](0) [PDF 422.37 K](986)
    摘要: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患者每日部分或全天遮盖优势眼后首次复诊的疗效,评估不同遮盖量所产生的最大效能。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我院2020-01/2021-12本院门诊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135例。根据遮盖时间分为2h/d遮盖组、6h/d遮盖组和全天遮盖组,配合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记录首剂效应(基线视力-首次复查视力)、治愈视力、首次复诊时立体视觉以及弱视眼治愈时间。并分析影响单眼弱视患者首剂效应的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基线视力为0.4(0.22, 0.52),首次复诊视力为0.22(0.15, 0.3),首剂效应为0.1(0.08, 0.18),弱视达治愈时视力为0(-0.08, 0.05)。2h/d遮盖组患者首剂效应为0.08(0.07, 0.12),6h/d遮盖组为0.18(0.08, 0.3),全天遮盖组为0.10(0.08, 0.18),6h/d遮盖组首剂效应最显著(P<0.05); 不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3~6岁组、7~12岁组、女性组、斜视性弱视组、轻中度弱视组的6h/d遮盖首剂效应值最高(P<0.05); 同时,6h/d遮盖首剂效应与弱视眼治愈时间呈正相关(rs=0.334, P=0.038)。首次复诊时,6h/d遮盖组Titmus立体视敏度提高者21例(53.8%),高于2h/d和全天遮盖组\〖16例(41.0%),13例(22.8%),P<0.017\〗。

    结论:6h/d遮盖治疗单眼弱视患者首剂效应最显著,立体视觉恢复最好。

    32  综合视觉训练治疗弱视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及相关性
    蔺静静 吕晓龙 陈勇
    2022, 22(10):1753-17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32
    [摘要](305) [HTML](0) [PDF 430.69 K](1416)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视觉训练治疗弱视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18-07/2019-08诊治的弱视患者200例294眼,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140眼予以传统综合视觉训练,试验组102例154眼予以智能化多维综合视觉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及相关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和高依从性(93.5%、45.1%)均高于对照组(80.0%、35.7%)(均P<0.05)。不同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以及依从性患者疗效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患者年龄、弱视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r=-0.342、-0.459,均P<0.001); 依从性与疗效呈正相关(r=0.378,P<0.001)。 3~6岁患者依从性更好,其次为7~10岁患者(P<0.05); 患者年龄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r=-0.398,P<0.001)。

    结论:智能化多维综合视觉训练能够提高弱视患者依从性,获得更好疗效。弱视患者疗效与患者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及依从性密切相关,依从性又与年龄相关,临床应针对这些特征,尽早予以治疗。

    33  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在无晶状体眼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陈佳菲 顾朝辉 付燕 李青
    2022, 22(10):1757-17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33
    [摘要](361) [HTML](0) [PDF 1.51 M](778)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在无晶状体眼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2020-10/2021-05于我院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32例32眼,平均年龄44.56±8.48岁。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84±0.64mo,术前UCVA、(LogMAR)为1.25±0.42,末次随访时为0.5±0.25(P<0.001); 术前BCVA(LogMAR)为0.41±0.19,末次随访时为0.42±0.19(P>0.05); 术前角膜散光为1.17±0.64D,末次随访时为1.20±0.59D(P>0.05)。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低眼压2眼、高眼压1眼、角膜水肿2眼,无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倾斜或偏心、缝线外露等并发症。

    结论: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可显著提高无晶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未增加额外角膜散光、并发症少。

    34  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在复杂泪小管断端定位中的应用
    白蓉 赵瑜 王艳艳
    2022, 22(10):1761-17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10.34
    [摘要](320) [HTML](0) [PDF 1.45 M](891)
    摘要:

    目的:探讨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在不易寻找断端的复杂泪小管吻合术中定位鼻侧断端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13例13眼不易寻找断端的外伤性单根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RS泪道引流管自完整的泪小管插入泪道填塞鼻泪管,再注入黏弹剂,使黏弹剂自断裂泪小管的鼻侧断端溢出,用于定位不易寻找鼻侧断端,并完成泪小管吻合手术。

    结果:不易寻找断端的患眼13眼,使用RS泪道引流管填塞鼻泪管,在注入黏弹剂后,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发现凝胶自鼻侧断端溢出,并成功置入泪道引流管,断端寻找成功率为100%。13眼均置管3mo后拔管,随访6mo。其中治愈9眼,显效3眼,无效1眼。治愈率69%,总有效率92%。

    结论: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操作简单,对术者的临床经验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不同程度的单根泪小管断裂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易寻找断端的复杂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是一种新的快速定位鼻侧断端的技术。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