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3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近视漂移与最小调节幅度之间的失衡: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继发高眼压发病机制的假说

      2023, 23(12):1935-19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1

      摘要 (359) HTML (0) PDF 1.90 M (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报告5例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DBACE)和近视漂移,伴或不伴高眼压(OHT)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BACE的恢复过程,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2017-06/2021-02期间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纳入患者接受以下眼部检查:1)最佳矫正视力; 2)眼压(IOP); 3)裂隙灯显微镜; 4)眼底照相; 5)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6)显然验光; 7)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每2d随访一次,直到屈光度完全恢复至病发前状态。

      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了5名年龄在10-45岁之间的患者,其中包括3名女性和2名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受累(5/5),并有近视漂移(5/5),其中3例患有OHT(3/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漂移减少,OHT增加。根据OHT,DBACE的动态加重过程分为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随着DBACE的恶化,当近视漂移接近或超过最小调节幅度(MAA)时,眼压逐渐升高,DBACE从1期进展到2期。随着停用可疑药物后DBACE的恢复,第2期的DBACE先恢复到1期,然后恢复正常。

      结论:DBACE的病理生理机制分为2个阶段,包括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近视漂移和MAA之间的失衡。

    • >实验研究
    • 姜黄素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2023, 23(12):1943-19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2

      摘要 (211) HTML (0) PDF 4.22 M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高眼压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通过烧灼巩膜上静脉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剪开球结膜,不烧灼巩膜上静脉; 姜黄素治疗组给予4mL/kg姜黄素灌胃,假手术组和高眼压模型组给予4mL/kg纯水灌胃,连续3wk。造模后3wk,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病理变化、RGCs数量及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 采用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RGCs和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高眼压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紊乱,RGCs数量减少,GCL变薄,RGCs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均升高,GCLM和HO-1表达量均升高; 与高眼压模型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基本正常,RGCs数量增多,GCL增厚,RGCs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均降低,GCLM和HO-1表达量均升高。

      结论:姜黄素在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可通过上调抗氧化基因GCLM与HO-1的表达抑制RGCs凋亡。

    • >临床论著
    • 应用MAIA微视野计评估青光眼黄斑部功能改变

      2023, 23(12):1950-19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3

      摘要 (229) HTML (0) PDF 572.76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微视野特征,探讨微视野检测值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青光眼患者45例76眼,其中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5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1眼; 正常对照组40例76眼。所有受检眼进行了MAIA微视野、Humphrey视野、BCVA检测,并与OCT测量的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微视野测出的黄斑平均光敏感度(MS)、OCT测出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低于正常对照组,Humphrey视野计10-2程序测出的视野平均缺损(MD)、GCC局部丢失体积(FLV)、GCC整体丢失体积(GLV)、63%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高于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MS与MD、FLV、GLV、BCVA(LogMAR)呈负相关(rs=-0.839、-0.665、-0.530、-0.424,均P<0.01)。青光眼组MS与GCC、RNFL呈正相关(rs=0.437、0.500,均P<0.01)。MAIA微视野计检测时间更短。ROC曲线分析表明微视野对青光眼的诊断准确度为中等。

      结论:MAIA微视野计敏感性高,能检测到OCT结构损伤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降低。微视野检测值与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OCT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MAIA微视野计与OCT相结合能提高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023, 23(12):1954-19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4

      摘要 (199) HTML (0) PDF 4.54 M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04/2021-12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缺血性C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91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47眼,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4例44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随访11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改善情况,并记录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缺血性CRVO发生情况及全身和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5、7、9、11mo,两组患者BCVA和CR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后3、5、7、9、11mo,观察组患者BCVA和CRT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5、7、9、11mo时,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4.83±1.05次 vs 5.75±1.01次,P<0.05),缺血性CRV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 vs 86%,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和眼部并发症。

      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VEGF药物是治疗非缺血性CRVO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视力,降低CRT,该治疗方案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相比可增加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率、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减少缺血性CRVO发生率。

    • FS-LASIK与SMILE手术前后视网膜周边屈光状态及像差的变化

      2023, 23(12):1961-19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5

      摘要 (209) HTML (0) PDF 1.19 M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术后视网膜周边屈光和像差的改变。

      方法:选取2022-10/2023-04来院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71例71眼作为FS-LASIK组,行SMILE的近视患者80例80眼作为SMILE组。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mo均行角膜像差检查和多光谱地形图检查,检查黄斑周围0°~10°、10°~20°、20°~30°、30°~40°、40°~53°环形视网膜相对离焦值(RDV),并记录为RDV-(0°~10°)、RDV-(10°~20°)、RDV-(20°~30°)、RDV-(30°~40°)、RDV-(40°~53°)。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RDV-(0°~10°)、RDV-(10°~20°)、RDV-(20°~30°)、RDV-(30°~40°)、RDV-(40°~53°)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3mo的RDV-(20°~30°)、RDV-(30°~40°)、RDV-(40°~53°)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SMILE组患者术后3mo时的彗差(水平)及球差(SA)分别为0.106(0.056,0.171)、0.115(0.081,0.182)μm,均显著低于FS-LASIK组\〖0.206(0.104,0.355)、0.197(0.128,0.254)μm\〗(Z=-4.170、-5.016,均P<0.05)。术后SA与术后RDV-(10°~53°)呈负相关(rs=-0.205、-0.181、-0.226、-0.244,均P<0.05)。

      结论:FS-LASIK与SMILE均能减少黄斑周围20°~53°离心率范围的视网膜远视离焦,且SMILE术后彗差(水平)和SA的改变比FS-LASIK小。术后SA与术后的周边视网膜离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文献计量学
    • 基于CiteSpace及VOSviewer的国内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3, 23(12):1967-19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6

      摘要 (182) HTML (0) PDF 2.84 M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式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建库至2023-06-15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应用CiteSpace 6.2.R2及VOSviewer软件依次以国家/发文机构、研究作者、关键词等为分析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纳入中文文献5 919篇,英文文献11 475篇。全球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国外前3位发文机构分别为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内前3位发文机构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分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英文高频关键词及爆点关键词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中医药疗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雷珠单抗等为研究热点。

      结论:近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热点主要以手术、血管保护剂、中医药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为主,研究趋势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为主。

    • >文献综述
    • TRPV4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023, 23(12):1973-19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7

      摘要 (181) HTML (0) PDF 772.73 K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GON)是青光眼治疗难点所在。近年来,关于GON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但其中任何一种均无法解释所有类型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病变原理,使得该病在临床治疗中顾此失彼,且不利于早期干预。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视网膜中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亚家族4(TRPV4)在GON多种发病机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TRPV4及其在GON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GON的多种机制学说寻找一共同“连接点”,这将有助于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治疗。

    •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应用进展

      2023, 23(12):1978-19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8

      摘要 (274) HTML (0) PDF 685.08 K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自适应光学(AO)是一种通过减少波前畸变来降低光学像差影响,从而改进光学系统性能的技术。基于AO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减少了屈光系统光学像差的产生,从而提高了视网膜成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这种活体视网膜细胞水平的成像技术,具有巨大的眼科应用潜力。AO与眼底相机、扫描激光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及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结合,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眼底视锥细胞分布情况、形态特征和功能作用观察,并在更精细的血管层面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和灌注情况; 可以对病变眼底中细胞数量和形态、筛板以及视网膜微血管系统和神经组织等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等眼病早期诊断、进展检测和治疗效果随访观察的新手段。

    • 替妥木单抗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2023, 23(12):1983-19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09

      摘要 (236) HTML (0) PDF 498.81 K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视力障碍和容貌损毁。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不尽如人意。研究发现,替妥木单抗(teprotumumab)是一种可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目前已成为TAO的新兴靶向治疗药物。尽管此药已证明在TAO治疗中有效且相对安全,但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关于此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引起广大眼科医师的重视,包括听力损害、高血糖、腹泻、肌肉痉挛、输液反应、认知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抑制、脱发、恶心和疲劳等。此药总体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本文对当前替妥木单抗在TAO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进行了综述。

    • 按病因分类的白内障动物模型制作现状

      2023, 23(12):1988-19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0

      摘要 (169) HTML (0) PDF 589.66 K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白内障是目前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手术仍是其唯一有效的解决方式,其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预防手段依旧是眼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成熟,白内障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更加多样,实验动物的物种更加丰富,动物模型依然是研究白内障机制的中流砥柱,但人类白内障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构建出理想的白内障动物模型。故本文按病因分类,就不同病因所致白内障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体内和体外造模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为构建更贴近人类白内障的综合动物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与白内障手术

      2023, 23(12):1994-19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1

      摘要 (196) HTML (0) PDF 435.96 K (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EB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前部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隐匿,易被漏诊,患者通常主诉轻度视觉模糊或异物感,或在夜间或早晨打开眼睑后立即出现偶发疼痛。典型的裂隙灯检查表现包括角膜表面不规则、无定形,可发现指纹样、地图样线状病灶、点状或气泡样病灶。该病对白内障术前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具有重要影响,可导致测量不准及术后屈光意外,需引起白内障手术医生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EBMD对白内障手术影响的相关研究和会议报告,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医生提供参考,以提高手术前后的正确诊断和检出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 wARMD抗VEGF治疗应答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靶向周细胞的治疗策略

      2023, 23(12):1998-20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2

      摘要 (113) HTML (0) PDF 1.40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黄斑区反复出血,是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一线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抗VEGF药物应答不良或无应答,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无效,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方案。本文综述了高龄、疗程、注射次数、新生血管病灶特征、黄斑区结构、眼内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及遗传等因素对抗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影响。此外,周细胞作为一种微血管壁的成分细胞,近年来发现其可影响抗VEGF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本文就周细胞在抗VEGF应答不良或不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周细胞的解决策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影像特征研究进展

      2023, 23(12):2003-20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3

      摘要 (160) HTML (0) PDF 5.02 M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SD)是近年来被定义的一组具有相似脉络膜解剖学特点及相同病理过程的一组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等。其主要特征是脉络膜各血管层厚度改变和血管通透性增强。随着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为代表的现代眼科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使这类疾病脉络膜各血管层的变化得以更直观地呈现,从而对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健康人及PSD的共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对各种PSD的最新影像学发现进行综述。从遗传背景及解剖学结构等不同角度,讨论各型PSD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型还是类似特征的不同疾病。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 视网膜血管床面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 23(12):2012-20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4

      摘要 (144) HTML (0) PDF 468.14 K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血管床面积(RVBA)是在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UWFA)图像中分割出的视网膜血管的面积总和,是一个以平方毫米为单位的绝对值,客观性较强。RVBA主要受视网膜血管直径和长度的影响,其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局部缺血和血管生成之间的“竞争”,可以提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上的细微改变。作为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新指标,与既往常用的缺血指数(ISI)、无灌注区面积(NPA)等相比,RVBA可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目前,RVBA主要被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程进展和疗效预后。与正常眼相比,DR眼的视网膜总RVBA更大; 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DR眼的视网膜总RVBA下降。这些发现为研究DR中的微血管病变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就RVBA在DR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VB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其它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眼睑刷上皮病变与干眼相关的研究进展

      2023, 23(12):2017-20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5

      摘要 (268) HTML (0) PDF 462.50 K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眼睑刷上皮病变(LWE)指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区域之后的边缘处睑结膜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在使用荧光素钠或丽丝胺绿等染色剂后出现染色。目前研究认为LWE形成主要是由于眼睑刷区域与眼面之间的摩擦增加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LWE常见病因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泪膜异常、瞬目异常、炎症。临床研究发现,LWE可在常规干眼指标阴性时出现,所以LWE的诊断对干眼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临床上关于LWE与干眼等指标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对LWE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介绍,并总结LWE与干眼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LWE的病因及LWE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 巩膜胶原交联防治病理性近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2023, 23(12):2021-20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6

      摘要 (207) HTML (0) PDF 501.27 K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04年Wollensak和Spoerl首次将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方法应用到巩膜组织中,发现核黄素/紫外线A、甘油醛和戊二醛交联巩膜可以提高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提出巩膜胶原交联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病理性近视的新方法。近年来从多物种多方法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交联方法的改良、巩膜组织生物力学性能测量方法的改进、增加对在体生物参数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电图波幅等的测量等多方面对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巩膜防治病理性近视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京尼平交联巩膜胶原联合后巩膜收缩或加固术已经应用至临床研究,本文就巩膜胶原物理交联和京尼平化学交联方法做一综述来探讨该方法防治病理性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临床研究
    • SPOT屈光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的转诊标准研究

      2023, 23(12):2026-20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7

      摘要 (149) HTML (0) PDF 890.17 K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基于2021版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协会(AAPOS)《儿童视力筛查指南》,修订SPOT屈光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的转诊标准,并评估其准确性。

      方法:纳入2022-01/2023-04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就诊的儿童,进行SPOT屈光筛查仪、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等检查,并根据AAPOS指南定义具有弱视危险因素(ARFs)及有临床意义屈光不正(VSRE)的目标人群。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最佳转诊标准,并与厂商标准、吴标准、Peterseim标准进行对比。

      结果:共有959名儿童接受检查,其中<4岁组342人,≥4岁组617人。<4岁组的最佳转诊标准为:近视≤-2.75D、远视≥+2.25D、散光≤-2.75D、屈光参差≥1.00D; ≥4岁组为近视≤-1.75D、远视≥+2.00D、散光≤-2.25D、屈光参差≥1.00D; 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38与0.52,均高于其他标准。

      结论:采用新的6岁以下儿童屈光筛查转诊标准,其准确性较高,优于既往其他标准,能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白内障的关系

      2023, 23(12):2031-20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8

      摘要 (93) HTML (0) PDF 633.82 K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3(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白内障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06/2021-06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63例作为研究组,晶状体脱位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TLR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多态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LR3 mRNA表达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前囊膜组织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基因型(AA、AT、TT)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且两组患者间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基因型(AA、AT、TT)频率和等位基因(A、T)频率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TT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LR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AA和AT基因型患者(P<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TLR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白内障易感性有关,携带TT基因型者更易发生白内障。

    • 人参皂苷Rg1注射液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1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2023, 23(12):2035-20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19

      摘要 (138) HTML (0) PDF 458.46 K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注射剂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1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9-08/2022-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50例100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肌苷片和维生素B1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人参皂苷Rg1注射剂联合肌苷片和维生素B1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BDNF和PACAP表达、视网膜电图、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视网膜厚度(RT)、视野平均缺失(MD)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治疗前,两组MD比较无差异(t=1.670,P=0.098)。治疗后,研究组MD显著低于对照组(t=3.628,P<0.01); 治疗前,两组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RT比较无差异(t=0.108,P=0.914)。治疗后,研究组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RT显著高于对照组(t=6.125,P<0.01); 治疗前,两组各项视网膜电图暗适应的结果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暗视网膜电图暗适应的结果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视网膜电图明适应的结果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视网膜电图明适应的结果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BDNF、PACAP比较无差异(均P>0.05); 治疗后,研究组BDNF、PACAP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任何的不良反应。

      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人参皂苷治疗可通过调节BDNF和PACAP的表达,改善患者视网膜功能,促进病情转归,且安全性高。

    • OCTA定量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血流的影响

      2023, 23(12):2040-20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0

      摘要 (132) HTML (0) PDF 1.25 M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治疗前后视盘旁血流密度的变化。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22-06/11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NPDR患者58例9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48眼,采用2019年美国眼科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推荐方案进行基础治疗(对于轻度NPDR患者进行控制血糖、糖尿病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中度NPDR患者必要时增加局部或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29例51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治疗1mo。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医证候疗效、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及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变化。

      结果:治疗1mo后观察组BCVA(LogMAR)为0.20(0.10,0.30),较对照组0.30(0.20,0.40)明显改善(P<0.05)。治疗1mo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mo后各象限ppV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象限ppV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mo后上方、颞侧象限及全周平均pRNFL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方、颞侧、下方象限和全周平均pRNFL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NPDR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后可改善视力、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可能与其能提高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和减少视盘旁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有关。

    • 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对BRVO患者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的预测作用评价

      2023, 23(12):2046-20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1

      摘要 (133) HTML (0) PDF 1.80 M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3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非缺血型BRVO合并ME并接受了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IVC)的患者50例50眼,采用3+PRN治疗方案。将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B组(25例25眼); 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C组(25例25眼),另外随机选取对侧眼作为对照组A组(25例25眼)。采用OCTA对所有患眼行黄斑区3mm×3mm范围模式扫描采集视网膜血流图像,获取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MT)及FD-300值。比较各组基线时及第3针注射后1、3、6、12mo时的CMT、BCVA(LogMAR)、FD-300。

      结果:B组和C组受试者治疗后1、3、6、12mo时的患眼BCVA(LogMAR)较基线均明显改善(均P<0.05); CMT较基线均明显降低(均P<0.05); FD-300较基线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CVA(LogMAR)变化量与基线FD-300、CMT呈显著正相关(B组:r=0.77、0.70,均P<0.01; C组:r=0.89、0.78,均P<0.01)。眼内注药次数与基线FD-300呈显著负相关(B组:r=-0.63,P<0.01; C组:r=-0.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FD-300参数是影响眼内注药次数的因素。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能有效减轻患眼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降低FD-300。基线BCVA越差以及基线FD-300越低的患眼可能需要更多的注射次数。使用OCTA观察黄斑区FD-300,可在治疗前更好地预测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的最终视力恢复。

    • 近视性黄斑病变黄斑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2023, 23(12):2052-20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2

      摘要 (162) HTML (0) PDF 1.00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近视性黄斑病变(MM)黄斑区形态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对视力的影响。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10/2018-12于眼科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165例189眼,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154例154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理性近视荟萃分析(META-PM)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M0组(分类0,41眼),M1组(分类1,53眼),M2组(分类2和分类3,52眼),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组(43眼)。所有受检者均进行OCTA检查。对比组间视网膜不同分层形态学参数和微循环指标的差异,形态学参数与微循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力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M0组、M1组、M2组中心区全层视网膜厚度(FRT),外层视网膜厚度(OR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2组、mCNV组中心区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 M0组、M1组、M2组、mCNV组旁中心区FRT、OR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2组、mCNV组旁中心区内层视网膜厚度(IRT)、SVD、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 M0组、M1组、M2组、mCNV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近视性黄斑病变不合并CNV眼中心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与对应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轴长(AL)、弥漫性或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形态学改变早于微循环改变,且外层视网膜厚度改变早于内层视网膜厚度改变。中心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与对应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BCVA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L和近视性黄斑病变类型。

    • 新疆叶城县6~18岁中小学生屈光状态筛查及近视戴镜率分析

      2023, 23(12):2059-20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3

      摘要 (163) HTML (0) PDF 574.79 K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新疆叶城县6~18岁中小学生的屈光状态及近视戴镜率情况。

      方法:横断面调查。于2021-10/2022-06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51所小学和30所中学学生81 863人纳入研究,收集学生的基本资料,并进行非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测裸眼远视力和戴镜矫正视力,观察不同年龄、性别及民族学生的屈光状态、近视戴镜率和足矫率情况。

      结果:纳入学生近视检出率为13.39%(10958/81863),戴镜率为23.96%(2626/10958),足矫率为50.57%(1328/2626)。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检出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且女生近视检出率大于男生(15.75% vs 10.96%),汉族、维吾尔族、其他民族学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68.12%、12.63%、22.42%。

      结论:新疆叶城县6~18岁中心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及戴镜率均较低,而汉族学生近视检出率及戴镜率明显较维吾尔族及其他民族学生高。

    • >临床报告
    • 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

      2023, 23(12):2065-20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4

      摘要 (127) HTML (0) PDF 754.13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4/2021-12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眼科医院行去上皮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32例43眼。于术前及术后1、3、6mo行裂隙灯、眼压、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内皮镜、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Corvis ST检查,记录手术前后角膜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数、角膜最大曲率(Kmax)、角膜厚度最薄点(TCT)、前后表面K1、K2值、矫正眼内压(bIOP)、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速度(A1V)、第二次压平时间(A2T)、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速度(A2V))、最大形变幅度(HCDA)、最大形变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HCPD)、第1次压平时角膜硬度(SP-A1))值。

      结果:术前、术后6mo UCVA(LogMAR)(1.06±0.49、0.78±0.39)和BCVA(LogMAR)(0.48±0.34、0.38±0.29)比较均有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比较无差异(2917.39±288.38 vs 2959.19±336.27cells/mm2P=0.477)。手术前后Kmax、TCT、前表面K1、K2值、后表面K1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均在术后1mo升高,术后3mo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后表面K2值比较无差异。手术前后A1T、HCPD、SP-A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L、A1V、A2T、A2L、A2V、HCDA、HCR、bIOP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去上皮快速CXL在术后6mo内能够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进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

      2023, 23(12):2070-20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5

      摘要 (108) HTML (0) PDF 1.70 M (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SLAK-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情况,探讨角膜上皮重塑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屈光矫正提供良好的时机选择。

      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09/2021-10于我院接受SLAK-CXL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29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IOP)、屈光度、角膜曲率及角膜上皮厚度(CET),观察CET变化趋势,并根据透镜厚度和植入深度分析影响CET变化的因素。

      结果:与术前比较,纳入患者术后1mo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坦值(Kf)和陡峭值(Ks)均升高(P<0.05),术后1、2、6mo,1a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均升高(P<0.05)。纳入患者术后CET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中央区CET变化趋势较明显。与术前相比,术后1、2、6mo,1a旁中央区上方、鼻上方、鼻侧和颞上方CET均降低,中周区上方、颞侧、颞上方CET均降低,外周区鼻上方CET均增加。术后1a,不同植入透镜深度和厚度患者各分区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均无差异(P>0.05)。

      结论:首次发现SLAK-CXL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形态发生变化,CET呈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趋势,术后1a中央区、旁中央区CET降低,中周区、外周区CET增加,且角膜上皮重塑程度与术中植入透镜深度和厚度均无关。

    •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

      2023, 23(12):2077-20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6

      摘要 (144) HTML (0) PDF 1.04 M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1/2022-09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儿童白内障患儿10例17眼,其中男5例9眼,女5例8眼; 年龄3~9(平均4.50±1.20)岁。所有患儿均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mo,观察患儿视力、眼压及术后1wk,1、6mo IOL表面色素沉积物、虹膜黏连、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无严重并发症。BCVA(LogMAR)术前为0.63±0.18,术后1wk,1、6mo分别为0.42±0.10、0.32±0.09、0.22±0.08(均P<0.001)。手术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无差异(P=0.125)。术后不同时间IOL表面色素沉积物,虹膜黏连,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wk,1、6mo IOL表面色素沉积物发生率分别为3眼(18%)、1眼(6%)、1眼(6%),虹膜黏连发生率分别为0眼、1眼(6%)、2眼(12%),后囊晶状体物质增生发生率分别为0眼、0眼、2眼(12%)。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前囊口撕裂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 基于SVR和BP神经网络算法通过IOL Master 700测量数据来预测白内障术后CW弦

      2023, 23(12):2081-20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7

      摘要 (122) HTML (0) PDF 2.50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IOL Master 700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Chang-Warning弦(CW弦)的变化,并利用术前数据和人工智能预测模型预测术后CW弦。

      方法:研究对象为304例白内障患者,分析其术前及术后的IOL Master 700测量数据,包括散光矢量值、角膜平均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角膜中央厚度、白到白距离、浦肯野反射Ⅰ像相对于角膜中心的位置和瞳孔中心的位置、CW弦等。研究建立了基于SVR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模型,通过术前CW弦及眼部生物参数来预测术后CW弦。

      结果:相比于白内障手术前,手术后左、右眼CW弦X分量向颞侧有轻微偏移,Y分量变化不大。使用术前CW弦和其他术前眼部生物参数作为输入数据,相比于BP神经网络,SVR模型能够更准确的对术后CW弦的X分量和Y分量做出预测。

      结论:CW弦可以用各种生物测量仪器、角膜地形图仪器或断层摄像仪器在同轴固定光下直接测量。使用SVR算法能够在白内障手术前较精准的对术后CW弦进行预测。

    • 两种超声乳化手术模式在不同核硬度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2023, 23(12):2087-20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8

      摘要 (127) HTML (0) PDF 474.86 K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Balanced平衡能量系统和常规扭动超声系统用于不同核硬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11/2022-11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2眼,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59眼,术中使用Balanced平衡能量系统)和对照组(62例63眼,术中使用常规扭动超声系统)。记录术中累计消耗能量(CDE)、总手术时间(CT)、灌注抽吸时间(AST)、灌注液用量(EFU)等参数。术后随访3mo,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参数比较,CT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CDE、AST及EFU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中Ⅲ级核硬度患者CDE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核硬度患者CDE、AST及EFU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mo,两组患者BCVA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恢复更快。术后3mo,两组患者ECD均较术前减少(P<0.01),但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mo ECD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中Ⅳ级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63%±4.10% vs 6.63%±4.49%,P<0.01)。

      结论:Balanced平衡能量系统和常规扭动超声系统用于不同核硬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而前者术中使用的超声能量更低、灌注抽吸时间更短、灌注液用量更少,在硬核的应用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 不同浓度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

      2023, 23(12):2092-20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29

      摘要 (158) HTML (0) PDF 436.11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03/09于我院门诊就诊的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儿童患者50例10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25例50眼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05%环孢素滴眼液(Ⅱ)治疗; B组患者25例50眼给予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05%环孢素滴眼液(Ⅱ)治疗。治疗1mo,观察两组患者SPEED问卷评分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眼红分析、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KTMH)、角膜光密度等眼部参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mo,两组患者SPEED评分、FL评分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TBUT、SⅠt及NIKTMH结果均无差异(均P>0.05),但角膜不同深度、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具有差异性(均P<0.05)。治疗1mo,两组患者眼压无显著差异(16.21±2.90mmHg vs 16.05±2.75mmHg,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0.1%氟米龙滴眼液可有效治疗儿童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效果优于0.02%氟米龙滴眼液。

    • 5-FU和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

      2023, 23(12):2096-20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30

      摘要 (130) HTML (0) PDF 450.07 K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ALSCT)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U)和角膜绷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1-05/2022-11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1例71眼:A组2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ALSCT,B组24眼于术中局部浸润和术后结膜下注射5-FU,C组24眼联合应用5-FU的同时并于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7、14d的舒适度评分,术后1、3、7、14d,1mo的角膜愈合情况,术后3~6mo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1、3、7d舒适度评分和术后1、3d角膜愈合情况比较, C组患者优于A、B两组。三组间术后14d的舒适度评分和术后14d、1mo的角膜愈合情况比较无差异。随访3~6mo,A组有3眼复发,B组1眼复发,C组无复发。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结论:联合应用5-FU和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以优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ALSCT术后眼部体验,加快角膜上皮修复,并提高的手术成功率。

    • 两种基于Scheimpflug成像原理的生物测量仪对眼前节参数测量的一致性研究

      2023, 23(12):2100-21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31

      摘要 (157) HTML (0) PDF 1.29 M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两种基于Scheimpflug成像技术原理的国产Scansys和进口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近视患者眼前节生物参数测量的差异性与一致性。

      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2-05/10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诊断为轻中度近视拟行屈光手术(包括全飞秒、半飞秒、TransPRK、ICL植入术)患者103例103眼(所有患者均右眼入组)。收集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Endo.)、前房角(ACA)、前房容积(ACV)、白到白(WTW)。

      结果:Scansys和Sirius测量术前Km为42.88(41.54,44.60)、42.98(41.56,44.52)D,CCT为541.52±29.08、549.55±29.62μm,ACA为42.70°±2.67°、46.63°±5.13°,WTW为12.10±0.60、11.98±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cansys和Sirius测量ACV为194.26±31.06、191.47±25.65mm3,ACDEndo.为3.40(3.17,3.57)、3.43(3.19,3.5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仪器测量Km、CCT、ACA、ACDEndo.、ACV、WTW值区间范围小,平均差异接近0,95%LoA线外点比例均<5%,一致性较好。

      结论:Scansys和Sirius对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差异较小,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以相互参考替代。Scansys理论上可以用来推算ICL型号,或可成为眼前节参数测量的一种新选择。

    • 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

      2023, 23(12):2104-21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12.32

      摘要 (175) HTML (0) PDF 422.64 K (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02例102眼,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51例51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治疗,观察组患儿51例51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立体系统训练治疗。治疗后3mo,评估两组患儿双眼融象功能、双眼立体视、双眼立体视差,并根据视力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儿双眼融象功能、双眼立体视、双眼立体视差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 vs 60.8%,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8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最高; 观察组中轻中度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 vs 61.2%,P<0.05)。

      结论: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较好,可促进患儿视力恢复,帮助重建双眼立体视觉功能,且对6~8岁及轻中度弱视患儿效果更好。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