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3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硬性和可折叠前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亚洲眼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2023, 23(6):887-8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1

      摘要 (3745) HTML (0) PDF 1.30 M (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Artisan和Artiflex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矫正亚洲人群高度近视的屈光度和安全性。

      方法:历史队列研究。回顾2016/2020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Yap眼科医院接受PIOL植入术的81例高度近视眼。根据植入PIOL分为Artisan组43眼,Artiflex组38眼。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1d、1、3mo的视力、角膜生物显微镜参数和眼压,包括术前前房深度。

      结果:Artisan和Artiflex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9.64±6.93mo和8.96±4.28mo(P=0.736)。Artisan组的疗效指数为1.03±0.47,Artiflex组为1.02±0.17(P=0.119); 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10±0.45和1.05±0.21(P<0.001)。Artisan组的平均等效球镜度(SE)为-0.64±0.996D,Artiflex组为-0.22±0.58D(P=0.076)。两组术后内皮细胞密度(ECD)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累积ECD缺失率为7.44%和5.79%(P=0.418)。

      结论:Artisan和Artiflex矫正亚洲人高度近视的屈光效果相当。与Artiflex相比,Artisan的安全指数略高,而两组的疗效指数和累积ECD缺失率相似。

    • >实验论著
    • 铁死亡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2023, 23(6):894-8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2

      摘要 (1188) HTML (0) PDF 2.30 M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铁死亡在高糖(HG)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组(HG组)、高糖+铁死亡抑制剂组(Fer-1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 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 使用化验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水平; 使用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铁含量;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变化; 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CoA合成酶4(ACSL4)、GPX4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MDA和铁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和GPX4活性显著降低(均P<0.01),且线粒体皱缩,ACSL4及VEGF蛋白表达增加,GPX4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与HG组相比,Fer-1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下降,细胞中MDA和铁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和GPX4活性显著提高(均P<0.05),且线粒体形态改善,ACSL4及VEGF蛋白表达减少,GPX4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

      结论:铁死亡参与高糖诱导的RPE细胞损伤,抑制铁死亡能改善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减轻高糖诱导的RPE细胞损伤。

    • >临床论著
    • 不同术式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2023, 23(6):900-9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3

      摘要 (4036) HTML (0) PDF 443.20 K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我院确诊为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4例104眼,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超声乳化组52眼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小切口组52眼采用小切口水平空间劈核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正常六边形细胞比例、泪膜功能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前和术后3mo两组患者BCDVA(LogMAR)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术后1wk,小切口组患者BCDVA(LogMAR)优于超声乳化组(0.15±0.04 vs 0.20±0.05,P<0.001\〗。两组患者各组内术后1wk,3mo角膜散光均低于术前,术后3mo低于术后1wk(均P<0.05),而两组间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wk、3mo,小切口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高于超声乳化组(术后1wk:2363.8±315.3 vs 2231.4±326.4cells/mm2P<0.05; 术后3mo:2414.6±245.7 vs 2322.9±221.0cells/mm2P<0.05)。术前、术后1wk两组角膜正常六边形细胞比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术后3mo,小切口组正常六边形细胞比例高于超声乳化组(21.77%±1.91% vs 20.59%±1.65%,P<0.001)。术前、术后3mo时两组BUT和OSDI评分的比较无差异(P>0.05); 术后1wk小切口组患者BUT长于超声乳化组(6.8±0.8 vs 5.9±1.0s,P<0.001),OSDI评分低于超声乳化组(17.62±5.47 vs 20.34±6.18分,P<0.0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超声乳化组(3.9% vs 17.3%,P<0.05)。

      结论:小切口水平空间劈核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可明显改善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及散光,对角膜内皮和泪膜功能损伤轻微。

    • 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IRF4和sST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2023, 23(6):904-9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4

      摘要 (314) HTML (0) PDF 444.31 K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9-01/2021-12期间收治的94例干眼患者作为干眼组,同期选取97例行眼科检查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记录临床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IRF4、sST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泪液IRF4、sST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IRF4、sST2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干眼组治疗前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IRF4、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干眼患者治疗4wk后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IRF4、sST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干眼患者治疗4wk后BUT、SⅠt显著增加,CFS评分显著降低(P<0.001)。干眼患者治疗前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IRF4、sST2水平与治疗前CF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治疗前BUT、SⅠt均呈负相关(P<0.001)。

      结论: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IRF4、sST2水平均升高,且与干眼临床指标BUT、SⅠt、CFS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有潜力成为干眼新的治疗靶点。

    • >文献综述
    • 角膜神经及P物质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08-9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5

      摘要 (8380) HTML (0) PDF 490.87 K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神经在维持角膜的健康和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病毒性角膜炎等疾病可致其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侧角膜病变不仅影响患侧的角膜神经,对侧眼的神经也会受累; 此外,除了负责角膜知觉的感觉神经发生改变,病毒性角膜炎还可以影响交感神经。但临床除了共聚焦显微镜和角膜知觉外,尚缺乏评估角膜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角膜神经通过释放神经肽发挥多种作用,其中P物质作为首个局部应用于临床的神经肽,被证明可以调控病毒感染的病理过程,并通过促炎、营养等多种作用参与病毒性角膜炎双眼角膜病变的进展,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及治疗价值。因此本文对角膜神经和神经肽P物质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改变及作用进行综述,为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2023, 23(6):913-9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6

      摘要 (320) HTML (0) PDF 535.16 K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蠕形螨是一种寄生于人体内的常见寄生虫,根据寄生的部位不同分为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蠕形螨属于条件致病性微生物,部分感染者可无临床症状,但也可引起以睑缘炎为代表的多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眼干涩、异物感、袖套样分泌物附着以及眼表刺激症状等。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共同确定,治疗方法包括植物精油在内多种药物及物理治疗。目前,对于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日渐完善,但蠕形螨感染与其致病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目前蠕形螨的特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未来蠕形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第二版国际近视研究学会近视防控白皮书解读

      2023, 23(6):918-9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7

      摘要 (3027) HTML (0) PDF 498.79 K (1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全球近视率居高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近视进展会影响个人视力、视力相关生活质量和生产力,高度近视及其相关眼部并发症亦会加剧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针对近视的机制、相关并发症与防控方法亟需进一步探究。国际近视研究学会(IMI)于2021-04发布了第二版近视防控白皮书,内容包括近视临床实践反思、近视的影响、近视的危险因素、近视进展过程中的调节与双眼视觉、病理性近视、近视防控及年度汇编。第二版白皮书在第一版白皮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上千篇文章和重要的会议摘要的研究,突出了近视防控相关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本文对上述第二版近视防控白皮书的内容进行简要汇总和解读,包括近视概述、近视影响、危险因素、近视进展过程中的调节与眼结构改变以及近视防控,以期对近视防控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 角膜接触镜相关细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23-9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8

      摘要 (8428) HTML (0) PDF 512.03 K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接触镜(CL)现已成为常见的视力矫正手段之一,随着其材料与功能的不断开发,在全球有超过1.4亿的使用者且需求量逐年递增。配戴CL可导致如干眼、角膜擦伤、巨乳头性结膜炎在内的多种并发症,感染性角膜炎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研究发现CL相关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体主要以细菌为主,所占比例可达80%~95%,或与其菌体成分、毒力机制、生物膜形成等特点及镜片本身与使用过程易于引入病原并降低角膜及泪液的抗菌能力、造成眼表缺氧与眼表炎症有关。过夜配戴与长时间配戴镜片,不规范的镜片购买、使用及护理流程等也可成为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就CL相关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

      2023, 23(6):928-9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09

      摘要 (15211) HTML (0) PDF 465.56 K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与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青光眼患者具有高眼压、浅前房及短眼轴等临床特征,小梁切除术等抗青光眼术后眼部结构常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也导致了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与单纯白内障手术在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屈光度计算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青光眼患者自身的临床特征与抗青光眼手术造成的结构改变对于IOL屈光度预测准确性、屈光漂移的类型等方面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本文就青光眼或抗青光眼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时屈光误差(refractive error, RE)产生的原因、屈光漂移特征及选择最合适IOL计算公式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青光眼小鼠基因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33-9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0

      摘要 (3955) HTML (0) PDF 456.18 K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作为目前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因素复杂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危险因素。关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研究多建立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以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诱导手段或转基因操作复建青光眼病理损伤过程,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实验诱导构建青光眼小鼠模型技术经过诸多学者的研究,逐渐趋于成熟。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青光眼的相关疾病基因上,转基因小鼠模型成为近年的热点,与实验操作控制单一因素相比,基因编辑更能模拟出疾病发病的复杂过程。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相关青光眼小鼠转基因模型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中模型的选择提供更完整的方向与策略。

    • 视网膜光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38-9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1

      摘要 (1069) HTML (0) PDF 482.55 K (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组织,具有独特的结构及适应性,在所有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中保持动态平衡对于维持视力至关重要。视网膜可能会暴露在各种环境损伤中,如光诱导的损伤,在进化过程中,视网膜细胞对各种损伤产生了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共同恢复了细胞的动态平衡,并增加了组织对进一步损伤的抵抗力。然而过度光照则会导致视网膜组织内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和Ca2+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和炎症等,从而导致视网膜发生不可逆损伤。本文将对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为未来防治视网膜光损伤提供研究方向。

    • 新型冠状病毒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眼组织表达及分布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43-9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2

      摘要 (222) HTML (0) PDF 433.50 K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9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也被称为SARS-CoV-2)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数亿人感染,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对SARS-CoV-2不断深入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被认为是SARS-CoV-2入侵人体的重要功能受体。ACE2在人体多个组织部位都有分布,不仅表达于肺、心血管、肾脏组织,而且也表达于眼部的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和视神经等组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ARS-CoV-2通过眼部感染的病例,然而眼部ACE2是否在SARS-CoV-2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探讨ACE2在眼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不但可以深入了解SARS-CoV-2感染的机制,也可以全面认识ACE2在眼组织的作用机制。本文综述关于ACE2在眼组织表达及分布的研究进展,期望能更好地理解ACE2在眼组织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铁死亡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47-9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3

      摘要 (246) HTML (0) PDF 526.50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过去已知细胞死亡方式有明显差异。铁死亡的机制为在细胞铁过载基础上发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失活和细胞内致死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嵴减少,线粒体外膜皱缩破裂等变化。目前研究发现眼科许多疾病涉及氧化还原稳态破坏、GPX失活、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物累积等铁死亡相关过程,提示铁死亡在常见眼科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铁死亡机制以及铁死亡在角膜损伤、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常见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加深对眼科疾病的理解,为眼科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不同年龄患者远视矫正方案的研究进展

      2023, 23(6):953-9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4

      摘要 (2031) HTML (0) PDF 472.45 K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典型的远视患者因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导致视远、视近皆不清晰,而频繁且过度的使用调节则易出现视疲劳和内斜视等症状,儿童甚至可能发展为弱视,需及时矫正且慎重地设计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才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屈光系统随年龄发生相关生理变化,远视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调节能力差异较大,医生需根据不同年龄的屈光特点,设计合理的矫正方案。本文将综述现有的远视矫正方法,比较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并总结不同年龄患者的远视临床表现特点和相应的矫正方案的临床进展,希望为临床上的远视矫正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 两种术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疗效

      2023, 23(6):958-9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5

      摘要 (298) HTML (0) PDF 915.76 K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者21眼(缝线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者19眼(无缝线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无缝线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缝线组(31.79±6.01min vs 45.38±8.04min,P<0.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1wk无缝线组BCVA(LogMAR)显著优于缝线组(0.32±0.14 vs 0.57±0.25,P<0.001)。术后3mo,两组患者CECC均低于术前(均P<0.01)。缝线组术后1wk CCT大于术前和术后3mo(均P<0.01),无缝线组手术前后CCT无显著变化。随访期间,无缝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缝线组(26% vs 38%,P>0.05)。

      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提升快,术后并发症少。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023, 23(6):963-9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6

      摘要 (7722) HTML (0) PDF 441.50 K (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04/2021-02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60眼,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A组28例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5例30眼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记录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和超声乳化累积耗散能量(CDE),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眼压、前房深度(AC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ECL)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眼压显著降低,ACD显著加深(均P<0.05),但两组间眼压和ACD均无差异(均P>0.05); 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术后1d时A组显著优于B组(P<0.05); A组术中EPT和CDE、术后ECL及并发症发生率(7% vs 27%)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且并发症少。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微血管研究

      2023, 23(6):967-9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7

      摘要 (4931) HTML (0) PDF 1.82 M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血流和厚度参数,分析CRAO-PAM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拱环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血流密度(FD-300)与病灶区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受检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的总体、旁中心凹血流密度、视网膜中心凹厚度、FAZ面积、周长、AI、FD-300均有差异(均P<0.05)。在CRAO-PAMM组中,病灶区面积与DCP总体血流密度、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69,P=0.002; r=-0.543,P=0.004),与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r=0.606,P=0.001); BCVA(LogMAR)与DCP中心凹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433,P=0.024; r=-0.515,P=0.006),与FAZ面积、周长和病灶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4,P=0.011; r=0.531,P=0.004; r=0.417,P=0.030)。

      结论:伴发PAMM的CRA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更低、黄斑区水肿程度更重且视力更差,患者 BCVA可能受到病灶区面积和FAZ面积共同的影响。

    • 中国干眼问卷量表与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比较

      2023, 23(6):972-9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8

      摘要 (8448) HTML (0) PDF 1.17 M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为参照,评估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11名在校大学生纳入研究,采用OSDI问卷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估研究对象干眼状况。统计两问卷各题目的应答率; 采用Cronbach α和相关性分析评估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效标效度; 基于OSDI评分,评估中国干眼问卷量表的判别效度; 绘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阈值和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OSDI问卷12个题目的应答率为33.2%~100.0%,中国干眼问卷量表每一个题目的应答率均为100.0%。OSDI问卷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5和0.789。OSDI问卷评分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s=0.712,P<0.001)。依据OSDI问卷评分进行干眼严重程度划分后,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在正常组、轻度干眼组、中度干眼组和重度干眼组的评分分别为4.00(2.00,6.00)、9.00(7.00,11.00)、12.00(9.00,14.00)和16.00(13.50,22.00)分,随着干眼严重程度增加,评分依次升高,总体比较有差异(P<0.001),组间两两比较也均有差异(P<0.05)。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在区分正常人群和干眼人群、轻度干眼和中度干眼、中度干眼和重度干眼时的AUC分别为0.862、0.661、0.769,诊断阈值分别为6.5、11.5、14.5。

      结论:与OSDI问卷相比,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具有与之相当的信度、效度、干眼区分能力和更高的应答率,可用于我国大学生干眼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干眼临床特征

      2023, 23(6):977-9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19

      摘要 (252) HTML (0) PDF 916.74 K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干眼临床特征。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07/202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均选右眼为观察眼,其中确诊为DPN患者122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70例。比较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河高度、泪河宽度、角膜上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敏感度、睑板腺功能状态评分、泪膜破裂试验(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OSDI评分与TC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DPN组患者干眼患病率(55眼,45.1%)显著高于NDPN组(20眼,28.6%)(χ2=5.094,P=0.024),BUT和角膜敏感度评分低于NDPN组(P<0.001),角膜染色评分和睑板腺功能评分高于NDPN组(P<0.001)。所有受试者OSDI评分与TCSS评分呈负相关(rs=-0.233,P=0.002),同时DPN组受试者的OSDI评分与TCSS评分呈负相关(rs=-0.511,P<0.001),而NDPN组患者两项评分间无显著相关(rs=0.007,P=0.957)。

      结论:DPN患者相较NDPN患者更容易患干眼,OSDI评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DPN患者并非是准确的干眼评价指标。

    •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

      2023, 23(6):981-9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0

      摘要 (242) HTML (0) PDF 499.79 K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

      方法:共收集28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数据,其中未发生角膜点染组185例,发生角膜点染组95例。对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普通远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散瞳后眼底检查、综合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眼轴长度、戴镜前泪液分泌试验(SⅠt)、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偏心距离、泪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等相关检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戴镜前屈光度、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IL-2、TNF-α、镜片沉积物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戴镜前屈光度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保护因素,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IL-2、TNF-α、镜片沉积物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危险因素。

      结论:戴镜前屈光度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保护因素,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IL-2、TNF-α、镜片沉积物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危险因素。

    • 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6~12岁儿童的近视及远视储备现况

      2023, 23(6):986-9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1

      摘要 (4458) HTML (0) PDF 495.26 K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6~12岁儿童近视及远视储备现状。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有来自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6~12岁的50 151名学生均接受了全面的视力筛查检查,其中包括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室内远用灯箱式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1533)测裸眼远视力及戴镜矫正视力。

      结果:2021-10/2022-01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6~12岁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度(SE)为-0.875(-1.625,-0.625)D,近视检出率为6.75%(3384/50151),其中6~12岁近视儿童SE分别为6岁-0.75(-1.125,-0.625)D、7岁-0.75(-1.125,-0.625)D、8岁-0.875(-1.125,-0.625)D、9岁-0.875(-1.375,-0.625)D、10岁-0.875(-1.6,-0.625)D、11岁-0.875(-1.625,-0.625)D、12岁-1.25(-2.125,-0.75)D。6~12岁非近视儿童SE为+0.25(-0.125,+0.5)D,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为75.51%,其6~12岁非近视儿童SE分别为6岁+0.25(-0.125,+0.5)D、7岁+0.25(0,+0.5)D、8岁+0.125(-0.125,+0.5)D、9岁+0.25(-0.125,+0.5)D、10岁+0.125(-0.125,+0.5)D、11岁+0.125(-0.125,+0.5)D、12岁+0.25(-0.125,+0.625)D。近视检出率分别为6岁6.78%、7岁5.64%、8岁5.72%、9岁5.36%、10岁5.01%、11岁6.82%、12岁12.14%; 非近视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分别为6岁91.67%、7岁92.04%、8岁92.91%、9岁83.85%、10岁68.89%、11岁54.01%、12岁26.71%。9~12岁非近视儿童女生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高于男生(χ2=8.94、19.99、19.91、39.11,均P<0.05); 10~12岁儿童女生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χ2=5.402、8.493、36.9711,均P<0.05)。

      结论: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6~12岁儿童近视患病率6.75%,而非近视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高达75.51%,预测近视高危儿童人数较多,故儿童的远视储备早期监测对于近视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 >康弘医药研究
    • 不同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与OCT分型的关系

      2023, 23(6):991-9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2

      摘要 (4002) HTML (0) PDF 474.33 K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的关系。

      方法:选取45例进行雷珠单抗治疗的DME患者(本院于2020-02/2022-02收治)作为雷珠单抗组,同期45例进行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作为康柏西普组。其中雷珠单抗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康柏西普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黄斑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及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VEGF水平,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疗效与不同OCT分型的关系。

      结果:两组黄斑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及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6、VEGF、BCVA值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MT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康柏西普组明显降低(P<0.0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黄斑囊样水肿(CME)、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RT)型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DRT型最高,SRD型最低。

      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DME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对DRT型DME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但是康柏西普能够更好地降低CMT水平。

    • 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2023, 23(6):996-10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3

      摘要 (3948) HTML (0) PDF 1.70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2 vs 34.21±3.06ms)(均P≤0.001)。随访12mo,单纯注射组注射康柏西普8.14±1.46次,联合治疗组5.05±1.51次(P<0.05)。

      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缓解玻璃体切除术后DME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BCVA,并能改善黄斑区视功能,有效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 >智能眼科
    •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Pix2Pix网络的术后角膜地形图生成

      2023, 23(6):1001-10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4

      摘要 (285) HTML (0) PDF 2.00 M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使用注意力机制和Pix2Pix生成对抗网络预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中行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后角膜地形图。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8-03/2020-03山西省眼科医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中行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患者87例105眼。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地形图210张分为训练集(180张)、测试集(30张)用于模型训练和测试。采用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SSIM)、Alpins散光矢量分析,比较不同注意力机制下术后角膜地形图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基于注意力机制和Pix2Pix网络可以预测术后角膜地形图,其中基于Self-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PSNR和SSIM达到了16.048、0.7661。真实的和生成的角膜地形图在3mm和5mm环上的误差矢量, 误差矢量轴位,术源性散光和矫正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基于Self-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和Pix2Pix网络可以对术后角膜地形图做到良好的预测,可以为眼科临床医生的手术规划和术后效果提供参考。

    • 深度学习在脉络膜分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 23(6):1007-10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5

      摘要 (1178) HTML (0) PDF 488.01 K (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眼科作为高度依赖辅助成像的医学领域之一,一直处于深度学习算法应用的前沿。脉络膜的形态变化与眼底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脉络膜形态和结构的精确分析。脉络膜分割及相关分析对于确定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脉络膜主要依赖于繁琐、耗时和重复性低的人工手动分割。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近年来开发了用于脉络膜分割的深度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脉络膜分割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旨在回顾不同眼病中脉络膜厚度的特征,探讨深度学习模型在测量脉络膜厚度中的最新应用及其优势,同时关注深度学习模型面临的挑战。

    • >临床报告
    • Pentacam HR和RTVue OCT测量圆锥角膜的角膜厚度及最薄点位置的比较

      2023, 23(6):1012-10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6

      摘要 (199) HTML (0) PDF 1.57 M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圆锥角膜患者行Pentacam HR角膜地形图和RTVue OCT检测的角膜厚度及最薄点位置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

      方法:横断面比较研究。使用Pentacam HR和RTVue OCT两种测量方法检测得到角膜曲率图、角膜厚度图、最薄点位置及最薄点厚度。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包括圆锥角膜患者63例105眼,其中男49例(77.8%),女14例(22.2%),年龄22.24±6.19岁; 其中Pentacam HR地形图相关数据:角膜曲率平均值(Km)为47.85±4.73D,角膜最大曲率值(Kmax)为55.43±8.72D。圆锥角膜患者中Pentacam HR比RTVue OCT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点厚度平均值厚4.70μm和19.46μm,均具有差异(P<0.05)。两种设备测得的最薄点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种设备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厚度均呈高度相关,最薄点位置的横坐标呈中度相关、最薄点位置的纵坐标呈弱相关。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设备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厚度、最薄点位置的横坐标、最薄点位置的纵坐标分别有95.2%(100/105)、93.3%(98/105)、95.2%(100/105)、95.2%(100/105)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内,一致性范围分别为-36.00~+26.62μm、-42.27~+3.36μm、-0.80~+0.84mm、-1.95~+1.06mm。

      结论:在圆锥角膜中Pentacam HR比RTVue OCT检测的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点厚度高,两仪器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点厚度的一致性范围较大,临床工作使用中不建议将二者测量值替换使用。两仪器测量圆锥角膜的角膜最薄点位置相当、一致性较好,临床工作使用中可考虑将二者测量值替换使用。

    • 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2023, 23(6):1017-10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7

      摘要 (5731) HTML (0) PDF 3.31 M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11/12在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3例232眼。分别采用CASIA2和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平坦轴角膜曲率(Kf)、陡峭轴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散光度数及轴向(矢量表示法J0和J45)。分析两种仪器测量参数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

      结果: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角膜后表面J45值无差异(-0.006±0.038D vs -0.005±0.044D,P>0.05),其余参数均有差异(均P<0.05); 两种仪器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和散光均呈显著正相关(均r/rs>0.7,P<0.001); Bland-Altman分析法显示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散光一致性较好,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一致性较差。

      结论: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散光差异性较小,一致性较好,可以互相参考,而测量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差异较大,不建议互换使用。

    • 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2023, 23(6):1024-10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8

      摘要 (3934) HTML (0) PDF 1.07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优势。

      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撕囊碎核镊预劈核组(A组)50例50眼,拦截劈核组(B组)50例50眼。对两组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时间(US time)、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7d角膜水肿分级计数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平均US time为26.66(16,40)s,低于B组36.12(23,46)s(Z=-5.65,P<0.01)。术后3mo,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308.12±368.18cell/mm2,高于B组2104.06±379.87cell/mm2(t=2.728,P=0.008)。术后3mo,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0%(8%,12%),低于B组17%(14%,20%)(Z=13.231,P<0.01)。术后1d角膜水肿为0、1、2、3、4级的眼数,在A组分别为0、23、21、6、0眼,在B组分别为0、9、26、15、0眼。A组角膜水肿轻于B组(Z=10.514,P=0.005)。术后1d A组患者BCVA优于B组患者,两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有差异(Z=7.176,P=0.029)。术后3mo两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无差异(Z=2.377,P=0.372)。

      结论:与拦截劈核技术相比,在Ⅳ级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使用超声能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适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急性发作眼与对侧眼术后眼表变化

      2023, 23(6):1029-10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29

      摘要 (7679) HTML (0) PDF 457.05 K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急性发作眼与对侧眼术后眼表变化。

      方法:选取2021-01/2022-01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单眼发作的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急性发作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侧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6mo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及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检查。

      结果:纳入患者术后1、3mo OSDI评分(14.72±3.07、11.39±2.24分)较术前(9.68±1.98分)明显升高(均P<0.0083),术后6mo(10.18±1.84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发作眼术后1、3mo NifBUT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3、6mo NiaBUT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83); 对侧眼术后1mo NifBUT和NiaBUT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83),术后3、6mo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手术前后纳入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TMH均无差异(P>0.05)。

      结论:PACG合并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发作眼恢复需6mo甚至更长,对侧眼约需3mo。

    • OCTA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

      2023, 23(6):1033-10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30

      摘要 (7835) HTML (0) PDF 1.75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并对可能影响黄斑区微循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DR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05/10于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75眼,分为无DR(NDR)组28眼、非增殖型DR(NPDR)组25眼、增殖型DR(PDR)组22眼。应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血流成像扫描,自动获得浅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1~3mm)以及黄斑区3mm×3mm的血管密度(V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黄斑区各参数在不同程度DR患者中的变化。

      结果:与NDR组相比,PDR组和NPDR组患者黄斑区3mm×3mm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CP)的VD降低(均P<0.017),并且黄斑旁中心凹VD在各象限均降低(P<0.017),以PDR组降低最为显著。PDR组和NPDR组患者FAZ面积明显大于NDR组(P<0.017)。DR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黄斑中心凹区VD呈负相关(P<0.05),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尿病病程与黄斑区3mm×3mm VD呈负相关(P<0.05),甘油三酯、最佳矫正视力(LogMAR)、HbA1c与黄斑旁中心凹区VD呈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CMT与VD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OCTA可以监测到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DR患者的全身情况与黄斑区微循环密切相关。

    •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RVO继发不同OCT类型黄斑水肿

      2023, 23(6):1040-10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31

      摘要 (4114) HTML (0) PDF 865.66 K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I)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7/2020-06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RVO-ME并接受DEX-I(0.7mg)为初始治疗的患者46例46眼,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形态特征分为弥漫性视网膜增厚型(DRT型,13例13眼)、黄斑囊样水肿型(CME型,22例22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型(SRD型,11例11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mo观察并比较3种黄斑水肿分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DRT型、CME型、SRD型患者BCVA治疗后1、2、3mo均显著改善,CRT均显著降低(均P<0.017)。治疗后3mo,DRT型和SRD型患者BCVA(0.21±0.12、0.22±0.10LogMAR)均显著优于CME型(0.45±0.14LogMAR,均P<0.017),CRT(254.08±49.07、248.92±44.19μm)均显著低于CME型(314.70±92.66μm,均P<0.017)。

      结论:DEX-I治疗RVO继发各种OCT类型黄斑水肿均有效,CME型治疗反应相较DRT型和SRD型差。

    • SMILE与FS-LASIK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研究

      2023, 23(6):1044-10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32

      摘要 (197) HTML (0) PDF 956.46 K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探讨SMILE术后角膜界面混浊对视觉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05/2021-10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93例186眼,其中SMILE组48例96眼,FS-LASIK组45例9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wk,1、3、6mo时角膜光密度、等效球镜、裸眼视力(UCVA)的变化。

      结果:纳入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无失访病例。FS-LASIK组在术后1d,1wk UCVA分别为0.044±0.064和-0.001±0.065优于SMILE组(0.102±0.077和0.023±0.064)(均P<0.05)。两组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的等效球镜均无差异(P>0.05)。FS-LASIK组术后1d在距角膜顶点0~2、2~6mm的角膜光密度及总角膜光密度分别为18.0(17.5,18.6)、16.2(15.6,16.7)、16.7(16.1,17.3),均低于SMILE组\〖18.6(18.1,19.3)、16.8(16.4,17.4)、17.2(16.6,17.8)\〗(均P<0.05); FS-LASIK组术后1wk在距角膜顶点0~2、2~6mm处的角膜光密度及总角膜光密度分别为17.2(16.7,17.6)、15.5(15.0,15.9)、 15.9(15.3,16.7),均低于SMILE组\〖17.6(17.1,18.3)、 16.0(15.6,16.5)、16.6(15.9,17.1)\〗(均P<0.05)。

      结论:SMILE术后出现的一过性界面混浊是导致其早期角膜光密度高于FS-LASIK的原因,界面混浊的出现或是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 术前不同角膜曲率对SMILE术后光学形变区大小的影响

      2023, 23(6):1049-10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33

      摘要 (184) HTML (0) PDF 2.33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不同角膜曲率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光学形变区大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2/2022-01按顺序于我院接受SMILE手术患者108例,考虑双眼存在关联,仅对每例患者的左眼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术前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分组:角膜曲率较平组30眼:Km<42.0D,角膜曲率较陡组26眼:Km>47.0D; 常规角膜曲率组52眼:42.0D≤Km≤47.0D。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SMILE手术,其中激光切削直径均为6.5mm。术后6mo复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光学形变区直径大小。

      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除角膜曲率外)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6mo,三组患者UDVA和主觉验光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角膜曲率较平组、角膜曲率较陡组、常规角膜曲率组光学形变区直径分别为6.54±0.14、6.32±0.13、6.45±0.15mm(F=19.238,P<0.05),角膜曲率较平组光学区直径大于常规角膜曲率组和角膜曲率较陡组(P<0.05),常规角膜曲率组光学区直径大于角膜曲率较陡组(P<0.05)。

      结论:当预设的激光切削直径相同时,术前角膜曲率越陡,术后光学形变区恢复越多,有效光学区直径越小。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与正常眼SD-OCT参数的比较

      2023, 23(6):1053-10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6.34

      摘要 (2037) HTML (0) PDF 413.58 K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差异。

      方法:选取2021-01/2022-10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2例124眼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正常视力儿童60例60眼(右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检测两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儿童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厚于对照组,且多数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试验组儿童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多较对照组变薄,但多数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和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与正常眼存在一定差异性,且对侧非弱视眼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正常眼。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