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Ali Dal,Onur Çatak,Murat Erdağ,Mehmet Canleblebici,Ebru Önalan,Ilay Buran
2024, 24(10):1515-15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1 CSTR:
摘要:
目的:使用缺氧模型探究乙酰左旋肉碱(ALCAR)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活力、形态完整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第一组实验通过暴露ARPE-19细胞培养物于不同浓度确定最佳CoCl2剂量。建立五组ARPE-19细胞培养物,包括对照组,假手术组(200 μM CoCl2)和分别接受1、10、100 mM ALCAR联合200 μM CoCl2组,以评估ALCAR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MTT法测量细胞活力。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RPE-19细胞分泌VEGF和HIF-1α的水平。
结果:ARPE-19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的CoCl2中,以创建缺氧模型。然而,暴露于浓度为200 μM CoCl2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至83%。ALCAR在1 mM和10 mM浓度下可增加细胞活力,而最大浓度(100 mM)没有额外效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浓度为1 mM和10 mM ALCAR组的细胞活力显著更高(P=0.041、0.019)。细胞活力和形态不受最大剂量ALCAR(100 mM)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10 mM ALCAR组VEGF和HIF-1α水平显著降低(P=0.013、0.033)。
结论:ALCAR是可行的治疗选择,可为视网膜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别相关。然而,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明确定义其确切机制,以期充分阐明ALCAR对抗视网膜疾病的应用潜力。
2024, 24(10):1522-15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2 CSTR: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红外图像的瞳孔直径测量算法,以便在实际临床环境中使用。
方法:纳入2022-09/12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患者188例,共收集红外瞳孔图像13 470张。所有用于瞳孔分割的红外图像均使用Labelme软件进行标注。瞳孔直径的计算分为四个步骤:图像预处理、瞳孔识别与定位、瞳孔分割及直径计算。计算过程中使用修改后的YoloV3模型和DeeplabV3+模型,这两个模型需要事先训练。
结果:测试数据集共1 348张红外瞳孔图像,修改后的YoloV3模型的检测率为99.98%,瞳孔的平均精确度(AP)为0.80。DeeplabV3+模型达到了99.23%的背景交并比(IOU),93.81%的瞳孔IOU和平均96.52%的IOU。测试数据集中瞳孔直径范围为20至56像素,平均为36.06±6.85像素。预测和实际值之间瞳孔直径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至7像素,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06±0.96像素。
结论:本研究成功展示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的稳健瞳孔直径测量算法,证明该算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临床应用。
2024, 24(10):1529-15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3 CSTR:
摘要: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清眩润目饮(QRY)治疗干眼(DE)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干眼动物模型对QRY的药效和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
方法:运用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干眼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数据库筛选QRY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将二者重叠获取关键靶点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并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自动物实验开始每7 d对小鼠行Schirmer I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检测(BUT)、角膜荧光染色试验(FL)检查; 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组织病理变化; ELISA、Western blot、qRT-PCR验证小鼠角膜组织中核心靶点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获得DEGs共2 234个、QRY有效成分233个及相关靶点457个,获得关键靶点64个,GO与KEGG分析结果提示QRY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PPI网络筛选出白介素-6(IL-6)等19个核心靶点; QRY组的SⅠt、BUT、FL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均P<0.05); 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角膜上皮细胞分层紊乱且角膜形态发生改变,QRY组可以改善角膜粗糙及分层紊乱的情况,形态接近空白组; ELISA、Western blot、qRT-PCR结果示QRY组的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对比模型组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结论:清眩润目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联合发挥作用,利用槲皮素等主要成分对IL-6、IL-1β、TNF等靶点进行调控,从而抑制AGE-RAGE/TNF/IL-17等信号通路以实现对干眼的治疗作用。
2024, 24(10):1536-15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4 CSTR:
摘要:
目的:观察C57BL/6N(Crb1rd8/rd8)小鼠早期视网膜变性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
方法:取雄性SPF级C57BL/6N小鼠15只、C57BL/6J小鼠15只,正常饲养。分别在入组时,入组4、8、12 wk,使用Micron-Ⅲ小动物视网膜影像系统进行双眼彩色眼底照相检查计算病变数量、病变面积。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右侧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两组小鼠视网膜CX3CR1的表达水平及位置。摘取左侧眼球分离视网膜,使用Western-Blot检测CD86、CD206的表达情况,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视网膜中IL-1β、IL-6、TNF-α、IL-4、IL-10炎性因子含量水平。
结果:眼底彩照结果显示在入组4、8、12 wk,C57BL/6N组眼底病变数量均较入组时显著增加,与C57BL/6J组同时间点变化量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 眼底病变面积变化量两组间入组12 wk有差异(P<0.05),各组内变化量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视网膜组织HE染色示:C57BL/6N组视网膜结构异常,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光感受器层向视网膜内侧明显的玻璃膜疣样凸起,C57BL/6J组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有序,无明显异常; 免疫组化结果示:C57BL/6N组视网膜中CX3CR1高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内外丛状层、感光细胞层及病灶处位置,平均光密度为0.285±0.056,C57BL/6J组为0.189±0.084(P<0.05);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C57BL/6J组相比,C57BL/6N组视网膜CD86、CD206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两组CD86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C57BL/6N组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C57BL/6J组,而IL-10含量则明显较低(均P<0.05)。
结论:C57BL/6N(Crb1rd8/rd8)小鼠视网膜变性进展缓慢,随年龄呈进行性加重,病灶部位视网膜结构紊乱,伴有以M1型极化为主的小胶质细胞浸润。
惠梦雨,石晶琳,俞晓菡,李舰,张彦,汤峥丽,余上海,高悦,刘平,张华
2024, 24(10):1542-15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5 CSTR:
摘要: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探讨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以期发现眼底动、静脉的正常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等生理因素与眼底血管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运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拍摄健康人眼底图像,并采集受试者的血压及化验检查指标。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动、静脉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
结果:共拍摄体检者眼底图像4 487例,筛选出健康且眼底图像清晰者326例,其中男200例,女126例。左、右眼以及眼底动、静脉的形态、颜色及纹理特征上存在差异,血管宽度(width)动脉均值为1.146、静脉为1.430,动静脉比约为4:5。不同年龄段(21-30、31-40、41-50岁)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与21-30岁及31-40岁的比,41-50岁的动、静脉idm、f12特征值以及静脉asm值增大,动、静脉con、ent、den特征值以及静脉sen值降低。与21-30岁比,31-40岁的动脉f12值增大、静脉con值降低(均P<0.05)。不同性别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与男性比,女性眼底动、静脉的sav、sva值、动脉的curved以及静脉的b mean、bsd、var、sen、ent值均增大,静脉的area值减小(均P<0.05)。不同程度BMI的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无差异(均P>0.05)。不同程度血压健康人的眼底动脉area、width,静脉con、idm、dva、den值具有差异(均P<0.05)。
结论:健康人左、右眼及眼底动、静脉间特征均有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血压等生理因素具有相关性,具有潜在的微循环标志物的价值。
2024, 24(10):1551-15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6 CSTR: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联合Pentacam相关指数在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顿挫期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圆锥角膜筛查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8-11/2019-11期间在宁夏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65例128眼,根据病程程度分别将这些眼分为临床期、亚临床及顿挫期组。选取同时期接受屈光术前检查者89例89眼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entacam联合Corvis ST进行检测,记录角膜扩张的指标(BAD-D、TP、Kmax、Df、Db、Dp、Dt、Da、ARTh)、角膜生物力学指标(CBI、DA Ratio、SP-A1、Integrated radius)、bIOP及TBI。对不同圆锥角膜分期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受试者工作曲线探讨TBI、CBI及BAD-D的诊断阈值,评估各参数的诊断价值。
结果:临床期圆锥角膜组TBI、BAD-D、TP、Kmax、Df、Db、Dp、Dt、Da、ARTh、CBI、SP-A1具有较强诊断能力。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BAD-D、Da、Dp、TP、TBI、CBI、ARTh、Integrated radius具有较强诊断能力。顿挫期圆锥角膜组BAD-D、Dp、TBI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能力。
结论:TBI、BAD-D、Dp等指数对早期圆锥角膜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能力较强,可以用于圆锥角膜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2024, 24(10):1558-15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7 CSTR:
摘要: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眼科疾病,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目前药物治疗仅针对早期白内障有延缓作用,但对于发展到中晚期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仍需手术治疗。因此建立实验性白内障模型,探索合适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白内障至关重要。D-半乳糖已广泛应用于衰老动物模型研究,常被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模型。文章对D-半乳糖诱导白内障模型的发病机制、造模方法以及造模成功的评定标准进行阐述,以期指导白内障防治相关的实验性研究。
2024, 24(10):1563-15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8 CSTR: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常伴有慢性缺氧,进而导致全身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引起血管反应性损伤。视网膜和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结构,具有丰富血流灌注,极易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微结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观察这种微结构变化的理想工具,能无创、非侵入性地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目前尚缺乏关于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总结,文章详细回顾了当前有关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视网膜和脉络膜在结构与血流方面的变化,旨在概括COPD对眼底微结构的影响,探索这些形态学变化的潜在机制,并为COPD患者的眼底病变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2024, 24(10):1569-15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09 CSTR:
摘要:
眼部复杂的给药屏障使得传统眼用制剂难以经眼表到达眼后段病变组织。因此,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在眼后段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反复注射、并发症多等缺陷。当前,纳米制剂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因其能克服眼部给药屏障、增强药物渗透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使得药物高效递送至眼后段成为可能。但有关纳米递送药物所使用的载体材料相对繁杂,同时各项研究结论亦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后期相关药物的研发。因此,文章以眼部给药的主要生理屏障为研究基础,重点概述了各类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眼后段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眼后段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眼后段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策略。
2024, 24(10):1576-15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0 CSTR: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主要特征为球后和眼眶周围软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眼外肌肥大、球后脂肪增多、软组织水肿以及眼眶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眼眶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严重者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性视神经病变(DON),这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TAO患者存在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DON的发生与视神经缺血密切相关。因此,及早了解并监测TAO患者眼部血流的变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可以获得活体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结构和血管影像,具有非接触、无创伤、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现已用于研究多种眼科疾病和全身疾病对眼部血流变化的影响。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学者应用OCT和OCTA对TAO患者的眼底微循环结构及血流进行研究,然而由于存在测量技术、混杂因素以及研究人群的差异,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且该领域尚未有相关的国内文献综述。文章主要对OCT和OCTA在TAO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OCT和OCTA技术在TAO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4, 24(10):1582-15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1 CSTR:
摘要: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炎症发生,利于真菌清除但产生细胞风暴加重免疫损伤; 感染后期,巨噬细胞向M2极化,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可能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逃逸,不利于病原清除。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是保持角膜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目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限,因此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寻找一种针对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巨噬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和功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影响,基于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对巨噬细胞分化进行靶向调节可能是未来治疗和管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2024, 24(10):1588-15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2 CSTR:
摘要: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有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前后,表现为双侧发病,是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眼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力学刺激等相关,但目前对圆锥角膜的发生及进展机制尚无确切定论。以角膜重塑相关基因为代表的多种基因已被发现对圆锥角膜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更多的研究仍在挖掘与圆锥角膜发病有关的基因靶点。文章就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靶点及其影响,探索基因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及干预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4, 24(10):1595-15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3 CSTR:
摘要:
过敏性结膜炎是过敏性眼病最常见的类型,尤其儿童、青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药物治疗仅能对部分过敏性结膜炎有效,且只能短期内缓解症状,而过敏原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过敏的症状以及疾病的发病病程。该方法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但在我国尚未见报道。文章将对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机制及几种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为其下一步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4, 24(10):1600-16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4 CSTR:
摘要:
人工晶状体(IOL)混浊是白内障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IOL生产制作过程、IOL本身材质、患者因素以及手术干预等多种因素相关。各种材质的IOL混浊均有报道,且不同材质IOL混浊形态学改变、病理学特征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随着相关研究的开展,对IOL混浊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文章对IOL混浊的形态学、病因、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当前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以及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潜在方向。
2024, 24(10):1605-16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5 CSTR:
摘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病理表现为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使虹膜和房角黏连关闭,阻碍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产生剧烈眼痛或头痛,进而损害视神经,造成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局部或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以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多种方法,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新生血管形成、保留视功能和改善症状。但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其治疗较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困难,预后也更差。因此,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病情下选择最科学的治疗策略。故文章将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一综述。
黄伟迪,陆才洋,陈树明,唐子淳,李勰,郑淑燕,黄茜璇,刘骁,李卓
2024, 24(10):1610-16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6 CSTR:
摘要:
S100蛋白家族属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其在机体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炎症调节作用。其中S100A8/S100A9蛋白在众多疾病中发挥着广泛的抗菌、抗感染功能,并促进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在各类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S100A8/S100A9蛋白在转录及翻译阶段均明显上调,可促进眼部组织炎症因子的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与募集,促进眼部炎症发生发展。文章旨在阐述S100A8/S100A9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2024, 24(10):1615-16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7 CSTR:
摘要:
豹纹状眼底在近视和老年人群中常见,是一种容易被观察和评估的眼底改变。纵向随访观察到豹纹状眼底改变可以保持长期稳定,也可以进一步发展而导致更严重的眼底病变和视觉质量下降。豹纹状眼底的临床重要性不仅是其作为近视性黄斑病变(MMD)发展的早期体征及预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辅助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认知功能障碍、唐氏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及机制研究。目前,人工智能(AI)在豹纹状眼底的识别、分级和量化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故文章讨论了豹纹状眼底改变相关的眼部与全身疾病及其潜在机制,以及AI对豹纹状眼底的识别和量化进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2024, 24(10):1620-16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8 CSTR:
摘要:
玻璃体切除术发明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目前在眼科的应用指征涵盖了大部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尽管随着设备的革新和技术的进步,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风险已经降至很低,但仍有一些并发症难以避免,意外或原因不明的视功能下降时有发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可发生于术后即刻或数周至数月,会引起不可逆的视觉损伤。致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术中视神经损伤和术后继发损伤。术中视神经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染料毒性及眼内压影响,术后继发损伤包括眼内压升高、硅油毒性及氧化应激等微环境改变对视神经的损伤。文章将对玻璃体切除术相关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常见原因及相关管理做一综述,以期引起眼科医生们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
2024, 24(10):1624-16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19 CSTR: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 B组36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ERM剥除术治疗。随访12 mo。比较术前及术后1、3、6、12 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
结果:术后1、3、6 mo两组间BCVA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视力提高较明显; 术后12 mo两组间BCVA比较无差异(P=0.056)。术后1、3、6 mo两组间CMT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患者术后CMT降低较B组明显; 术后12 mo两组间CMT比较无差异(P=0.16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眼压比较有差异(F时间=2.763,P时间<0.05; F组间=26.800,P组间<0.05; F交互=5.091,P交互<0.05)。A组术后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明显。
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晚期IMEM,能够在术后6 mo内迅速改善黄斑形态并帮助视功能恢复。
2024, 24(10):1629-16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0 CSTR:
摘要:
目的:探讨周边离焦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OK镜)对儿童近视进展控制效果及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1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首次诊断为近视的患儿237例,根据不同矫正方式分为: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105例105眼,OK镜组132例132眼(所有入组儿童眼部参数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使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近视患儿进行随访调查,并记录首次就诊及随访1 a时儿童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数、眼轴(AL)数据。
结果:戴镜1 a后,两组患儿等效球镜度数及AL均增长,但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患儿等效球镜度数变化量和AL变化量大于OK组(均P=0.001)。戴镜1 a后,两组患儿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问卷中,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情感维度得分高于OK镜组(P<0.05)。OK镜组患儿情感维度得分变化量大于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P<0.05)。
结论:OK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效果优于周边离焦框架眼镜。两种矫正方式均可显著提升近视患儿视力相关生存质量,OK镜在改善儿童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情感维度上优于周边离焦框架眼镜。
2024, 24(10):1634-16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1 CSTR:
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及云夹对调节不足近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 2022-04/2023-01在廊坊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调节不足的近视患者99例99眼(均纳入右眼数据,如果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则此眼入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联合组39例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及云夹治疗(给予训练室训练3 mo,家庭训练 3 mo,前3 wk给予云夹用眼习惯监测及提醒),角膜塑形镜组30 例仅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单光框架眼镜组30 例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 mo 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
结果:治疗3、6、12 mo联合组患者调节幅度明显优于角膜塑形镜组和单光框架眼镜组(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优于单光框架眼镜组(均P<0.05); 联合组治疗6、12 mo调节灵敏度明显优于角膜塑形镜组和单光框架眼镜组,角膜塑形镜组优于单光框架眼镜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3、6、12 mo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12 mo时联合组13%(5/39)患者重新出现调节幅度下降,而无患者出现调节灵敏度下降。
结论:对于调节不足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视功能训练及云夹用眼习惯提醒能够改善其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且效果能保持长期稳定。
2024, 24(10):1640-16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2 CSTR:
摘要:
目的:比较多区正向离焦(DIMS)设计镜片和高非球面微透镜(HAL)设计镜片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从我院2021-01-01/2023-06-30验配DIMS镜片患者中随机选取(随机数表法,下同)154例为DIMS组,从验配HAL镜片患者中随机选取147例为HAL组。两组患者均每晚一次联合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所有患者每天配戴眼镜均在12 h以上。记录快速散瞳后等效球镜度(SE)和眼轴长度(AL),两组人员均取右眼数据,比较两组配镜后12 mo的结果。
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年龄与SE、AL变化值显著相关(均P<0.01)。DIMS组和HAL组戴镜12 mo SE变化值分别为-0.41±0.18、-0.34±0.13 D(P<0.001); DIMS组和HAL组AL变化值分别为0.31±0.08、0.27±0.06 mm(P<0.001)。将患者分为7-9岁和10-12岁,7-9岁组配戴DIMS镜片12 mo后SE变化值(t=2.250,P=0.025)和AL变化值(t=3.120,P=0.002)均比配戴HAL镜片大,10-12岁组中同样如此(t=5.931、5.033,均P<0.001)。
结论:在联合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情况下,配戴HAL镜片控制青少年近视屈光度和AL效果比DIMS镜片更好。
2024, 24(10):1645-16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3 CSTR: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医学生眼外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22-11/2024-04期间参加《眼科学》教学实践的9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45人采用传统课堂眼外伤理论授课联合VR虚拟仿真实验,对照组45人仅参加传统眼外伤教学。授课后,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学习能力(以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评估),并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试验组57.27±2.78分 vs 对照组53.91±3.20分; 病例分析:试验组35.71±3.73分 vs 对照组32.67±5.52分,均P<0.05)。试验组学员的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学员对教学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VR赋能的眼外伤教学能有效提升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2024, 24(10):1650-16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4 CSTR:
摘要:
目的:评价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2/ 2020-10在我院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7例17眼,应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 mo,观察BCVA、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透明情况,并记录有无感染复发以及植片排斥。
结果:所有患者中均顺利完成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无失访病例,术后角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BCVA均较术前改善(P <0.05)。17眼中16眼术后1 mo上皮完全覆盖角膜植片,仅1眼上皮未完全愈合,为病毒性角膜炎的反复发作。术后1.5 mo所有患者上皮均完全愈合。术后1 mo角膜水肿开始改善,其中1眼角膜植片轻度混浊,16眼中重度混浊; 术后3-6 mo角膜透明度稳定,至术后6 mo时4眼完全透明,6眼轻度混浊,6眼中度混浊,1眼重度混浊。随访过程中,无感染复发,有1眼发生眼压升高现象,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
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缓解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恢复角膜的解剖与功能,而且能维持良好的透明性,提高患者视力,可作为替代同种异体人角膜。
2024, 24(10):1655-16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5 CSTR:
摘要:
目的:探究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III评估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5/2023-04于我院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采用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III获取患者高阶像差参数(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像差)和视觉质量参数\〖斯特列尔比(SR)和人眼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中4 mm面积比(AR)\〗,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 wk,3 mo时视力、高阶像差和视觉质量。
结果:纳入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彗差、球差、三叶草、SR和AR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术后1 wk,3 mo UDVA、UIVA、UNVA、彗差、球差、三叶草、SR和AR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3 mo UDVA、UIVA、UNVA、SR和AR与术后1 wk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3 mo彗差、球差、三叶草与术后1 wk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3 mo球差、三叶草与SR均呈负相关(rs=-0.427,P=0.009; rs=-0.436,P=0.010),三叶草与AR呈负相关(rs=-0.406,P=0.015)。
结论:后发性白内障患者Nd:YAG激光术后视力改善,使用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III系统反映患者视觉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4, 24(10):1659-16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6 CSTR:
摘要: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4/2023-07我院就诊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278例278眼,根据术后视网膜脱离情况分为脱离组48眼与未脱离组230眼。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眼外伤伤口长度、受伤区域、受伤后手术时间、视网膜脱离/病变史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伤口长度大于10 mm、受伤后手术时间超过1 wk、有视网膜脱离/病变史是导致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主要与创伤严重程度、受伤后手术时间以及眼部视网膜病变史有关,患者需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鲁翼,周炼红,张灿灿,李沅瑾,马润庭,李文萍,龚奇,余露润,胡蝶文杰
2024, 24(10):1663-16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7 CSTR: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斜肌亢进(PSOOA)患者眼球客观旋转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1/2023-11于我院行斜视手术并存在PSOOA的斜视患者共59例,采集眼底照相图片,根据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水平经线的相对位置将眼球分为内旋、外旋和无旋转组,进一步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FDA),并分析眼球客观旋转情况及FDA与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
结果:患者59例92眼存在上斜肌亢进。眼球外旋0例,眼球无旋转32例,眼球内旋27例,眼球无旋转组双眼总FDA明显小于眼球内旋组(2.83°±2.89° vs 16.12°±5.74°,P<0.001)。眼球无旋转组和内旋组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6%和15%,差异显著(P<0.001); 眼球无旋转组和内旋组精细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38%和11%,差异显著(P=0.02)。所有患者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存在相关性(r=-0.526,P<0.001),与内旋眼FDA相关性最大(r=-0.546,P<0.001); 眼球内旋组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无相关性(r=-0.366,P=0.060),与内旋眼FDA和亢进眼FDA负相关(r=-0.424,P=0.028; r=-0.485,P=0.010); 眼球无旋转组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主导眼FDA、非主导眼FDA、亢进眼FDA和非亢进眼FDA均无相关性。
结论:PSOOA患者出现眼球内旋者较眼球无旋转者近立体视功能保存率更低,近立体视功能与双眼总FDA负相关,尤其是内旋眼和亢进眼FDA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
2024, 24(10):1668-16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8 CSTR:
摘要: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ICL植入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85眼,观察术后1 a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拱高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12 mo,患者裸眼视力-0.10(-0.20,-0.10)、有效性指数为1.07±0.13、最佳矫正视力-0.10(-0.20,-0.10)、安全性指数为1.10±0.14。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50 D范围占91%(77/85),差值在±1.00 D范围占100%(85/85)。术后12 mo时拱高为501.16±210.46 μm。术前,术后6、12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差异(F=1.050,P=0.35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前囊下混浊、白内障、瞳孔阻滞或其他威胁视力的并发症。
结论: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预测性。
2024, 24(10):1672-16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29 CSTR:
摘要:
目的:研究7-18岁近视的中小学生双眼散光程度、轴向分布及轴向对称模式。
方法:随机选取2020-2022年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7-18岁中小学生239例478眼,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散光程度:0.25-1.00 D占78.5%,1.25-2.00 D占17.1%,>2.00 D占4.4%。散光轴向分布:顺规散光占86.6%,逆规散光占5.9%,斜轴散光占7.5%。性别、不同散光程度均以顺规散光为主,与其他两种轴向分布存在差异(均P<0.05)。散光的轴向对称模式: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的散光轴向差异中位数分别是7°和10°,两者比较无差异(P=0.158),在性别、散光程度、散光轴向分布中两者均无差异,但在7-12岁组中,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的散光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结论:近视的中小学生双眼散光轴向分布大多为顺规散光,散光程度以0.25-1.00 D多见,散光轴向对称模式并无倾向。
2024, 24(10):1676-16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10.30 CSTR:
摘要:
目的:调研援非国家眼科医生培训班学员个人及其国家在防治失明和视力障碍方面的挑战与需求,总结培训情况,讨论未来如何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眼健康事业的发展。
方法:对2022-08-01/08-30来自肯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南非、马拉维、博茨瓦纳6个国家的48名眼科医生进行培训,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包含15道题目,包含所在国家视力障碍及失明方面的挑战及对策、培训满意度、在非洲建立视光中心的建议三方面内容。
结果: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学员所在国家在眼病防治中的最大挑战是无法负担的眼部护理费用(36.17%),眼科医生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工资很低(29.79%)。眼科医生认为建设更多眼科医院(38.30%)、提供更多培训(65.96%)最有可能会帮助所在国家和个人。培训组织满意度98%,内容及讲师满意度100%。
结论:参培学员及其所在国家在眼病防治方面面临诸多困境,目前迫切需要建设更多眼科医院,提供更多培训机会。该培训项目学员满意度高,反馈良好。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