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角巩膜镜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和角膜参数的影响
    Ali Ayatollahi,Haleh Kangari,Saeed Rahmani,Seyyed Mehdi Tabatabaie
    2024, 24(3):333-3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1
    [摘要](319) [HTML](0) [PDF 868.41 K](717)
    摘要:

    目的:探讨配戴角巩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和角膜参数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43例(83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角巩膜接触镜,并分别在戴镜前、戴镜3、6 mo后行裂隙灯检查、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Kmax、K1和K2)、中央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计数检查。

    结果:配戴6 mo框架眼镜后平均BCVA(LogMAR)为0.34±0.23,角巩膜接触镜为0.03±0.05(P<0.001)。戴镜6 mo后,Kmax由52.80±5.93 D变为51.51±5.64 D(P<0.001),角膜中央厚度由483.84±34.69 μm变为476.28±35.38 μm(P<0.001),角膜中央细胞计数由2559.18±275.7 cells/mm2变为2572.73±274.3 cells/mm2(P<0.001)。

    结论:临床中角膜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角巩膜镜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可安全用于圆锥角膜患者。

    2  [已撤稿]六味地黄汤对老化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铁死亡通路的影响
    张琦,赵磊,左韬
    2024, 24(3):338-3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2
    [摘要](232) [HTML](0) [PDF 3.77 M](761)
    摘要:
    [已撤稿]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老化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5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中药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同时,中药组灌服六味地黄汤\〖6.75 g/(kg·d)\〗,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 wk。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SLC7A11、GSH、GPX4的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铁蛋白表达增高(P<0.05),GSH、SLC7A11、GPX4表达降低(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SH、SLC7A11、GPX4表达增高(P<0.05)。

    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发挥延缓视网膜老化的作用。

    3  lncRNA HIF1A-AS1对长春新碱耐药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何道侗,高玉
    2024, 24(3):345-3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3
    [摘要](167) [HTML](0) [PDF 2.12 M](704)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HIF1A-AS1(lncRNA HIF1A-AS1)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对长春新碱(VCR)耐药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建立人RB VCR耐药细胞株SO-RB50/V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SO-RB50与SO-RB50/VCR细胞lncRNA HIF1A-AS1表达; 在SO-RB50/VCR细胞中抑制lncRNA HIF1A-AS1表达或同时过表达HIF-1α,检测SO-RB50/VCR细胞对VC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细胞增殖、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

    结果:与SO-RB50细胞相比,SO-RB50/VCR细胞中lncRNA HIF1A-AS1与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在SO-RB50/VCR细胞中抑制lncRNA HIF1A-AS1表达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吸光度(OD450)值显著降低,VCR对细胞的IC50值及HIF-1α、MRP、P-g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过表达HIF-1α可减弱下调lncRNA HIF1A-AS1表达对SO-RB50/VCR细胞耐药性的抑制作用。

    结论:lncRNA HIF1A-AS1在SO-RB50/VCR细胞中高表达,抑制lncRNA HIF1A-AS1表达可通过下调HIF-1α表达,降低SO-RB50/VCR细胞对VCR的耐药性。

    4  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唐辛,刘志明,徐宁达,李佳睿,黄旅珍
    2024, 24(3):351-3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4
    [摘要](209) [HTML](0) [PDF 457.98 K](67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10/2022-10在本院治疗的PVR患者100例100眼。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42眼和重度组58眼。选取同期因眼外伤在本院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Pearson法分析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水平与TGF-β、PDGF、VEGF、TNF-α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发生重度PVR的因素。

    结果:PV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且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均P<0.05); miR-325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TGF-β、PDGF、VEGF、TNF-α水平较轻度组均上升(均P<0.05)。PV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水平与miR-325、TGF-β、VEGF、TNF-α、PDGF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miR-325与TGF-β、VEGF、TNF-α、PDGF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和玻璃体中miR-325、TGF-β、PDGF、TNF-α均是发生重度PVR的危险因素,miR-126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随PVR疾病的加重,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表达降低,miR-325表达升高,且与TGF-β、TNF-α、VEGF、PDGF具有相关性。

    5  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对散光的包容性
    赵智华,马晓婷,李科军,梁福珍,杜颖华
    2024, 24(3):356-3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5
    [摘要](168) [HTML](0) [PDF 696.59 K](752)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评估区域折射型IOL对散光的包容性。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07/2022-03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型IOL(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7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mo残余散光度数进行分组,0.75 D<残余散光度数≤1.50 D的患者35例40眼作为试验组,残余散光度数≤0.75 D的患者27例33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mo视力、离焦曲线、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斯泰尔比值(SR)、调制传递函数(MTF)\〗、主观视觉质量(视功能问卷评分)、满意度及脱镜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及术后 6 mo残余散光度数均有差异(P<0.01)。术后6 mo,两组患者裸眼远、中、近视力、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均无差异(P>0.05),离焦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在附加球镜度数+2.00--4.00 D离焦范围内各点视力均无差异(P>0.05)。

    结论: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 IOL能够包容1.50 D以内的规则散光。

    6  微小RNA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杨凌齐,吕洋
    2024, 24(3):362-3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6
    [摘要](180) [HTML](0) [PDF 500.90 K](772)
    摘要: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的最终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是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mRNA翻译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miRNA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各种疾病发展的机制逐渐被揭示。在眼科领域,miRNA通过各种信号通路靶向特定蛋白基因,从而起到促进或抑制CNV的作用。因此,揭示miRNA在CNV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未来CNV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旨在阐述miRNA调控CNV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因子-κB(NF-κB)、Notch及Wnt信号通路,为阐明CNV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7  甲状腺相关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杨楠,邵庆
    2024, 24(3):368-3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7
    [摘要](175) [HTML](0) [PDF 949.04 K](884)
    摘要:

    甲状腺相关视神经病变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继发性病变,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色觉受损、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视盘水肿或萎缩等。眼科辅助检查表现为视野异常和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眶尖拥挤可辅助诊断。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未明,既往研究提出其与视神经压迫、牵拉和缺血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眼眶减压手术、眼眶放射治疗和生物制剂等。本文主要回顾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等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8  性激素在圆锥角膜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
    袁艺,徐丽妍,杨凯丽,任胜卫
    2024, 24(3):375-3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8
    [摘要](185) [HTML](0) [PDF 498.76 K](888)
    摘要:

    圆锥角膜是一种青春期起病,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变薄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发生与遗传、揉眼、变态反应性疾病、紫外线照射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性激素在圆锥角膜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影响,体内性激素的紊乱可增加圆锥角膜的发生及进展风险。本综述旨在总结性激素对角膜的病理生理作用,明确其对圆锥角膜的影响及其相关炎症和免疫机制,探求其在圆锥角膜早期诊疗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帮助。

    9  角膜透镜技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王晓璇,雷玉琳
    2024, 24(3):380-3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09
    [摘要](217) [HTML](0) [PDF 448.18 K](1019)
    摘要:

    圆锥角膜是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的角膜疾病,以角膜基质变薄、局部扩张呈锥形突出为特征,常造成不可逆的不规则散光和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随着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的兴起,角膜透镜作为一种良好的生物学材料被发现。角膜透镜植入角膜可增加角膜厚度,延缓圆锥角膜病程进展以便于下一步的治疗。目前,从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中获得的凸透镜和从远视SMILE手术中获得的凹透镜,以及从供体中取得的平行透镜均可作为透镜材料在飞秒激光的辅助下植入角膜。本文将对上述3种透镜材料植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总结和讨论,为圆锥角膜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10  角膜基质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郑天烁,时雪静,辛萌
    2024, 24(3):384-3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0
    [摘要](194) [HTML](0) [PDF 486.50 K](2595)
    摘要:

    角膜在眼球屈光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角膜基质是角膜的主要组成部分,角膜基质的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角膜基质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供体缺乏,长期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排斥反应,以及移植物存活的限制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可利用角膜基质内源性再生能力使角膜基质的胶原细胞外基质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自我更新。然而,角膜基质复杂的超微结构难以在体外模拟。因此,再生医学被应用来克服这些挑战。这些方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干细胞诱导分化、组织工程技术、基因编辑等。本文就相关的角膜基质再生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为未来角膜基质再生与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的途径。

    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樱銮,齐艳秀
    2024, 24(3):389-3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1
    [摘要](216) [HTML](0) [PDF 429.10 K](1196)
    摘要: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房角关闭是PACG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随着眼科设备的发展,对PAC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瞳孔阻滞、高褶虹膜机制,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不仅与异常眼球解剖结构相关,还与眼部动态变化因素、遗传因素和心理生理应激因素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PACG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作用,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12  血液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唐稳稳,马清敏,李科军,樊芳,韩怡泽,程静,晏林伟,王亚峰
    2024, 24(3):392-3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2
    [摘要](172) [HTML](0) [PDF 659.00 K](681)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血管异常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步,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胎龄儿存活率的提高,ROP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研究ROP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文献对ROP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多,如胎龄、吸氧、分娩方式、新生儿支气管肺的发育不良、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目前,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出生后高浓度吸氧是国内外普遍公认的ROP独立危险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患儿的血液指标异常可能与ROP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炎症细胞及血脂对ROP的影响进行综述,为ROP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

    13  补体蛋白调控靶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王绪瑞,孙洪岩,刘丹,杨明明
    2024, 24(3):397-4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3
    [摘要](147) [HTML](0) [PDF 707.48 K](574)
    摘要: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溶解细胞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包括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异常等。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炎症是DR发病的重要因素,且多种补体蛋白在炎症调节、血管新生等关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综述的中心主旨在于研究补体系统及相关调节蛋白在DR中的作用,目的是阐明多种补体蛋白与DR发生发展的紧密联系,为我们防治DR提供重要参考和新的思路。同时本文也对补体系统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阐述。

    14  纳米给药系统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鑫晨,张妍春,黄婵妍
    2024, 24(3):403-4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4
    [摘要](214) [HTML](0) [PDF 635.25 K](1790)
    摘要:

    眼底疾病是全球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种生理屏障使治疗药物难以进入眼底,严重影响了眼底疾病的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特点,可以负载不同理化性质的治疗药物,同时可以修饰各种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以及生理屏障的穿透性、保护生物药物不被降解而提高药物安全性与生物利用度、并将治疗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眼部靶点,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目前越来越多围绕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势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眼底新生血管、眼内炎及眼底肿瘤等。本综述通过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在眼底疾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障碍,对近年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理化性质、在常见眼底疾病治疗研究的进展、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1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进展
    何珂,张鹏
    2024, 24(3):411-4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5
    [摘要](276) [HTML](0) [PDF 442.44 K](3747)
    摘要: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五层组织的血供来源。若CRA发生阻塞,可导致患眼视力骤降甚至永久性视力丧失。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的自然视力预后通常较差。虽然可用于CRAO治疗的手段多样,如眼球按摩、前房穿刺术、高压氧治疗(HBOT)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动脉内溶栓等,但尚未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CRAO治疗指南被应用于临床。而这些治疗手段对于CRAO的疗效均存在争议或存在治疗风险。本文将对目前可应用于CRAO治疗的措施予以综述,并对其各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

    16  近视与调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王正静,赵粟,谷浩,蒋浩,龙秋蓉,陈芷璿,谢婧
    2024, 24(3):415-4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6
    [摘要](395) [HTML](0) [PDF 467.46 K](1287)
    摘要: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碍。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健康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如何预防及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大难题。既往研究发现眼调节功能障碍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调节功能相关参数的测量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近视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近视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17  代谢组学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蒋佳璇,刘俊鹏,欧阳珺雯,张成晓,胡凯
    2024, 24(3):420-4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7
    [摘要](235) [HTML](0) [PDF 715.94 K](973)
    摘要:

    眼部疾病是全球的重要健康问题。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系统中的代谢物进行识别和定量的新兴研究技术,可用于阐明疾病机制及识别新的生物标志物,为深入探究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简介了代谢组学的基本技术,汇总分析了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和干眼四种眼部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途径,并对代谢组学在未来眼部疾病管理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8  不同年龄段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
    梁舒婷,孟庆娱,苗泽群,郭丽莉,吴夕,王乐今
    2024, 24(3):427-4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8
    [摘要](226) [HTML](0) [PDF 502.78 K](1448)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5-01/2022-1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的非Ⅰ型(AACE)患者112例。收集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发病持续时间(手术与发病的时间间隔)、屈光度、发病前6 mo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术前及术后1 mo三棱镜斜视度及Titmus近立体视。将患者按年龄分为<18岁组22例,18-45岁组67例,>45岁组2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

    结果:共纳入患者112例,其中男56例,女56例,手术年龄为29.50(19.25,41.75)岁,近视患者97例(86.6%)。发病前6 mo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8 h患者93例(83.0%)。年龄<18岁组患者发病持续时间为1.00(0.50,1.00)a,右眼屈光度为-0.75(-3.19,-0.56)D,左眼为-1.25(-2.81,-0.75)D,术前看近斜视度为30.00(18.50,80.00)PD,看远斜视度为 35.00(23.75,80.00)PD,较其余两组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18-45岁组患者术前看近斜视度为20.00(14.00,30.00)PD ,看远斜视度为25.00(20.00,35.00)PD,两者均较年龄>45岁组大(均P<0.05)。年龄>45岁组术后1 mo看近斜视度为-4.50(-7.50,0)PD ,术后1 mo看远斜视度为4.50(0,9.50)PD ,较其余两组更小(均P<0.05)。>45岁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最高(100%)。术前立体视>45岁组比<18岁组患者更好(P<0.05),术后1 mo立体视18-45岁组、>45岁组均好于<18岁组(均P<0.05)。

    结论:AACE手术患者主要在18-45岁,斜视度特点为看远斜视度比看近大。术前年龄<18岁的患者斜视度较成人更大,但术后早期立体视较成人差。对于18-45岁AACE患者可适当增加手术量(5-10 PD),低龄远视、术前双眼视功能尚未建立的儿童,适当保守设计。

    19  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孟克青,张武林,许衍辉,董玮,许建锋
    2024, 24(3):432-4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19
    [摘要](178) [HTML](0) [PDF 436.68 K](523)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12/2023-04我院白内障科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囊袋张力环分为两组:对照组39眼采用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联合组43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睫状突距离、视觉质量和并发症。

    结果:术后1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明显改善(联合组:0.64±0.28 vs 0.12±0.14; 对照组:0.62±0.26 vs 0.23±0.25,均P<0.001); 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联合组:2.57±0.56 vs 1.97±0.40 mm; 对照组:2.22±0.45 vs 1.89±0.37 mm,均P<0.001),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小梁睫状突距离比较均无差异(联合组:0.68±0.22 vs 0.74±0.20 mm; 对照组:0.74±0.19 vs 0.78±0.17 mm,均P>0.05)。术后1 mo视觉质量评分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看电视3.00±0.38 vs 2.22±0.46分; 看书2.85±0.42 vs 2.21±0.44分; 夜间视物:2.71±0.34 vs 2.37±0.41分; 精细操作2.82±0.38 vs 2.33±0.40分,均P<0.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 vs 14%,P<0.05)。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改善房角结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  FLACS-IOL手术对白内障患者术后MIOL的偏移率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谢娇,许泽骏,程旭康
    2024, 24(3):436-4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0
    [摘要](131) [HTML](0) [PDF 467.88 K](579)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FLACS-IOL)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偏移率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21-01/2022-12收治的白内障MIOL植入患者95例108眼,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并分组为FLACS组(51例56眼),Phaco组(44例52眼)。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前囊切开直径、有效超声时间(EPT)、超声乳化能量释放量(CDE)、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术后3 mo的IOL偏心距离、偏移率及3 mm瞳孔下全眼总高阶像差(HOA)、三叶草差(Trefoil)及彗差(Coma)。

    结果:FLACS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haco组,EPT、CDE均明显低于Phaco组(均P<0.05); 两组前囊切开直径无差异(P>0.05)。FLACS组UCDVA在术后1 wk,3 mo优于Phaco组(均P<0.05); 两组术后1 wk,3 mo的UCDVA和术后3 mo的BCDVA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3 mo,FLACS组IOL偏心距离小于Phaco组,偏移率明显低于Phaco组(均P<0.05)。在3 mm瞳孔直径下,两组术后3 mo的全眼HOA、三叶草差及彗差均较术前减少(P<0.05),FLACS组术后3 mo的全眼HOA、三叶草差与Phaco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FLACS组术后3 mo的彗差与Phaco组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FLACS-IOL手术可有效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IOL偏移率,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21  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近视的控制效果比较
    金霞,郭晓红,佟莉杨,王莹,张晓瑾,张璐,徐凤娥
    2024, 24(3):441-4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1
    [摘要](337) [HTML](0) [PDF 2.19 M](966)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取右眼数据用于研究。按等效球镜分低度近视组(-1.00--3.00 D)和中度近视组(-3.25--5.00 D),各50例。组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T组和VST组,各25例。测量各组配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AL)、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点染分级、镜片偏位情况、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随访1.5 a。

    结果:低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各时间点无差异,中度近视数组塑形后裸眼视力CRT组优于VST组,两组1 d,1 wk的视力有差异(t=-9.474、-12.067,均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均无差异。戴镜后6 mo,1.5 a,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AL增加量均无差异,但CRT组比VST组增长少。两组戴镜后6 mo,1.5 a的双眼BUT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差异。从两组的角膜损伤来看CRT组角膜损伤低于VST组,但无差异(Z=-1.803,P=0.071),CRT组镜片偏位情况优于VST组(Z=-4.629,P<0.001); 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低度近视中两组无差异,中度近视中1、3、6 mo离焦量有差异(t=-3.949,P=0.008; t=-5.833,P<0.001; t=-6.231,P<0.001),CRT组能产生更多的近视性离焦量。

    结论:对于对低E值角膜形态的患者,CRT采用角膜8 mm处的矢高值来验配,不局限于角膜E值,塑形更快,塑形后裸眼视力更好,特别对于中度近视能获得更好的白天视力,从控制近视来看,CRT验配中抬高反转区(RZD),产生小的中央光学区能产生更大的周边近视性离焦,但两组控制眼轴增长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角膜损伤少,对近视控制安全性一致。

    22  中国智能眼科发展和研究现状之我见
    龚迪,李王婷,李小萌,万程,周永进,许言午,张少冲,杨卫华
    2024, 24(3):448-4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2
    [摘要](642) [HTML](0) [PDF 516.25 K](1080)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智能眼科领域的现状、技术发展、学术交流平台、政策支持以及未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中国智能眼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分析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质量评价、临床研究方法、技术评价和产业规范等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应用指南和标准,不断提升智能眼科技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为多领域专业人士提供了广泛合作的机会,同时各类学术期刊也为智能眼科研究提供了发表平台。在公共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文件和法规为智能眼科的发展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的同时,也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管理框架。然而,技术创新、数据隐私与安全、法规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未来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法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并提高患者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通过全面解决这些挑战,中国智能眼科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更进一步引领该行业的发展,为眼科医疗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便利。

    23  人工智能在眼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马樱格,李史序,张咏鑫,梅军,叶琳,杨美娜
    2024, 24(3):453-4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3
    [摘要](168) [HTML](0) [PDF 515.81 K](735)
    摘要:

    计算机的进步和数据的爆发使得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人工智能(AI)浪潮。AI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汇集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等的新兴学科。AI给眼科学带来了便利,也推动了眼科学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微创化发展。现阶段,AI已经在眼科学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眼整形外科领域中,AI在图像检测、面部识别等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其性能及准确度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人类。本文综述了AI在上睑下垂、单睑、眼袋、眼睑肿物及眼球突出等眼整形外科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探讨了当前AI在眼整形外科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眼整形外科AI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4  不同大型语言模型与不同水平医学专业人士回答眼科问题的对比研究
    黄慧,胡瑾瑜,王晓宇,叶书苑,吴世楠,陈程,何良琪,曾艳梅,魏红,邵毅
    2024, 24(3):458-4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4
    [摘要](186) [HTML](0) [PDF 1.18 M](580)
    摘要:

    目的:评估3种不同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包括GPT-3.5、GPT-4和PaLM2)在回答眼科专业问题中的表现并与3种不同水平的专业人群(医学本科生、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进行比较。

    方法:分别对三种不同的LLM和3种不同水平的专业人群(包括了本科生9名,专业型研究生6名,主治医师3名)进行一项由100道眼科单项选择题组成的测试,问题涵盖了眼科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眼科检查诊断方法以及眼病相关治疗手段。从平均得分、答题稳定性和答题自信心等方面综合评估LLM的性能并与人类组进行比较。

    结果:在平均测试得分中,每个LLM都在总体上优于本科生(GPT-4:56分,GPT-3.5:42分,PaLM2:47分,本科生:40分),其中GPT-3.5、PaLM2略低于硕士水平(硕士:51分),而GPT-4则表现出与主治医师相当的水平(主治医师:62分)。另外,GPT-4表现出明显高于GPT-3.5和PaLM2的答题稳定性和答题自信心。

    结论:以GPT-4为代表的LLM在眼科领域表现的较为出色,LLM模型可为临床医生和医学教育进行临床决策及教学辅助。

    25  智能手机辅助新型标记法在白内障术中标记目标轴位的准确性
    陈石,姚涛
    2024, 24(3):463-4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5
    [摘要](146) [HTML](0) [PDF 1.93 M](661)
    摘要:

    目的:评估一种智能手机辅助的新型“任意点两步法”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寻找目标轴位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21-10/2022-04于我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31眼采用裂隙灯下标记的“传统两步法”标记人工晶状体的目标轴位,试验组31例31眼采用智能手机辅助的“任意点两步法”标记人工晶状体的目标轴位。术中均采用Callisto eye导航系统作为标准参照,计算参照标记点的偏差值(偏差-1)、目标轴位标记点的偏差值(偏差-总)和参照标记点到目标轴位标记点夹角的偏差值(偏差-2),并记录术前轴位标记用时。

    结果:试验组偏差-1值和偏差-总值均低于对照组(1.06°±1.39° vs 2.48°±2.23°,1.77°±1.54° vs 2.81°±1.58°,均P<0.01),但两组偏差-2值无明显差异(1.35°±1.40° vs 1.48°±1.79°,P>0.05)。试验组术前轴位标记用时短于对照组(1.77±1.70 min vs 2.88±3.20 min,P<0.01)。

    结论:与“传统两步法”相比,智能手机辅助的“任意点两步法”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寻找目标轴位的过程操作简便省时、准确性高。

    26  8-0聚丙烯缝线巩膜双联结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在无晶状体眼中的应用
    杜亚茹,陈佳娜,李维娜
    2024, 24(3):469-4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6
    [摘要](152) [HTML](0) [PDF 1.27 M](615)
    摘要:

    目的:观察8-0聚丙烯缝线巩膜双联结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在无晶状体眼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01/2022-11于我院行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无晶状体患者30例31眼(其中男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膜双联结缝合法固定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或Tecnis ZCB00),术后至少随访6 mo,观察所有患者视力、眼压、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术眼裸眼视力(UCVA,LogMAR)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分别为2.53±0.78和0.35±0.26,术后6 mo分别为0.58±0.26和0.36±0.27,手术前后UCVA比较有差异(t=15.408,P<0.01),BCVA比较无差异(t=-1.677,P=0.104)。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均居中,出现人工晶状体倾斜3眼,术后发生高眼压2眼、角膜水肿5眼、缝线外露1眼。术后未出现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8-0聚丙烯缝线巩膜双联结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早期可提高无晶状体患者的术后视力、并发症较少,可作为治疗无晶状体、晶状体脱位、悬韧带异常患者的一种手术方式选择。

    27  采用自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系统观察健康成年人黄斑区视锥细胞的分布
    赵玥,杨婷婷,姚进
    2024, 24(3):473-4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7
    [摘要](206) [HTML](0) [PDF 1.66 M](760)
    摘要:

    目的:采用自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AO-SLO)系统观察不同年龄健康成年人黄斑区视锥细胞的分布,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3-06/07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200眼,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其中A组年龄18-30岁,B组年龄31-40岁,C组年龄41-50岁,D组年龄51-65岁,每组各25例50眼。纳入研究对象双眼均行AO-SLO检查,测量视锥细胞密度。

    结果:各组研究对象双眼中心凹偏心率3°处2.4°×2.4°范围视锥细胞密度均有差异(P<0.001),且各区域视锥细胞密度均呈现较为规律的分布特点,均以颞侧视锥细胞密度最高,由高至低依次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各组研究对象双眼黄斑区平均视锥细胞密度分别为14144.38±1082.40、13241.24±535.32、12930.29±727.73、10907.50±490.86 cell/mm2(P<0.001),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锥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对象黄斑区平均视锥细胞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578,P<0.001)。

    结论:AO-SLO检查是一种可无创定量检测视锥细胞的方法,健康人群黄斑区视锥细胞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50岁以上健康人群视锥细胞密度明显降低。

    28  单眼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双眼眼表指标的变化
    章晓林,李萌,张钶钶,龚雁
    2024, 24(3):479-4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8
    [摘要](149) [HTML](0) [PDF 1.03 M](698)
    摘要:

    目的:探讨单眼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双眼眼表指标的影响。

    方法:纳入于2022-12-01/2023-07-31诊断为单眼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PANDO),并成功实施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45例。收集术前,术后0.5、1、3 mo的眼表指标,包括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干燥综合征国际合作临床联盟眼部染色评分(SICCA OSS)、眼睑刷Korb评分、非表面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对比手术前后术眼与健眼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各项指标。

    结果:术眼和健眼NIBUT、SICCA OSS、Korb评分、Schirmer test无明显的组间差异(均P>0.05)。术眼术后0.5、1、3 mo的Korb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34、0.044、0.027)。术眼术后1 mo的Schirmer test明显低于手术前(P=0.0461)。

    结论: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泪液引流恢复正常,眼表损伤加重,这些变化通常在术后约1 mo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

    29  矢量分析法评价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
    刘银,江文珊,陈晓
    2024, 24(3):484-4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29
    [摘要](141) [HTML](0) [PDF 2.64 M](774)
    摘要: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和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QIRC)量表评估散光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 V4c)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01/2022-12在我院眼科近视手术中心行T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55例90眼。术后随访1 a,观察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情况,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评估散光矫正效果,并采用QIRC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术后1 a,98%术眼UDVA达到甚至优于术前BCVA,手术安全性指数为1.11±0.14,有效性指数为1.11±0.15; 97%术眼散光的误差角度在±15°以内,散光的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散光矫正指数为0.83±0.13,误差角度为1.00°±4.49°,成功指数为0.21±0.15。术后1 a,纳入患者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QIRC量表总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且QIRC量表总分的增加量与术前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s=0.215,P<0.05),提示术前近视程度越高,TIC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提高越显著。

    结论: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安全有效,且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0  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眼前节参数的早期结果
    潘冰心,吴杰,蒋鹏飞,徐珊,何坤
    2024, 24(3):491-4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3.30
    [摘要](189) [HTML](0) [PDF 526.60 K](762)
    摘要: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植入带中心孔的植入式collamer晶状体(ICL V4c)后眼前节参数的早期结果。

    方法:纳入2019-02/2022-09在我院行ICL V4c植入术且随访1 a的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0眼,其中男42例82眼,女40例78眼,年龄26.0±4.6(21-37)岁。术前检测患者的眼前节一般特征:球镜度数、平均角膜水平曲率、水平角膜直径(WTW)和轴向长度(AL); 术前,术后1 d,1 wk,1、3、6 mo测量患者的眼内压(IOP)、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前房深度(C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CA); 术后1 d,1 wk,1、6 mo,1 a测量患者ICL V4c光学区后表面中心到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拱高)。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球镜度数为-7.56±2.55 D,平均角膜水平曲率为42.89±1.47 D,WTW为11.64±0.37 mm,AL为26.64±0.93 mm。眼压基线为15.97±2.13 mmHg,ICL V4c植入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无差异(F=0.875,P=0.504); ECD基线为2989.30±140.78 cell/mm2,ICL V4c植入后6 mo的ECD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475,P=0.142); CACD基线为3.19±0.21 mm,ACV基线为210.30±27.7 mm3,术后各时间点CACD、ACV均显著低于术前(F=111.10、288.38,均P<0.001); ACA基线为35.44°±11.27°,ICL V4c植入后各时间点ACA显著低于术前(F=21.23,P<0.001)。术后1 d拱高为665.32±184.03 μm,术后1 wk,1、6 mo,1 a与术后1 d相比,拱高继续显著减少(F=52.10,P<0.001),但在术后6 mo,1 a时保持稳定,与1 mo时相比均无差异(P>0.05)。

    结论:ICL V4c在术后1 a的随访中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植入后早期眼前节参数趋于稳定。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