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4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

      2024, 24(7):1005-10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1

      摘要 (27) HTML (0) PDF 1.11 M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尼日利亚Gwagwalad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非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

      方法:横断面对比研究。共调查235例成年患者,其中96例POAG及139例非青光眼。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青光眼家族史、眼痒、糖尿病和高血压情况。眼部检查包括视力、中央视野、杯盘比、前房角评估和眼压。

      结果:平均年龄为49.88±13.75岁,其中男114例(48.5%)。POAG患者包括42个种族,其中伊博人(24/96,25.0%)和约鲁巴人(20/96,20.8%)最为常见。大多数POAG(74/96,77.1%)年龄在40-69岁之间。POAG(73/96,76.0%)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POAG组与非青光眼组的对比如下:青光眼阳性家族史(34/96,35.4%)vs(25/139,18.0%; P=0.012); 糖尿病史(8/96,8.3%)vs(6/139,4.3%); 高血压病史(24/96,25.0%)vs(28/139,20.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史(1/96,1.0%)vs(4/139,2.9%; P=0.268); 使用抗糖尿病药物者(5/96,5.2%)vs(7/139,5.0%); 使用降压药者(24/96,25.0%)vs(23/139,16.5%); 联合使用抗糖尿病和抗高血压药物者(4/96,4.2%)vs(5/139,3.6%; P=0.328); 有眼痒症状者(18/96,18.7%)vs(37/139,26.6%; P=0.328); 视力障碍\〖右眼(RE):51/96,53.1%; 左眼(LE):60/96,62.5%\〗vs(RE:40/139,28.7%; LE:37/139,26.6%; P=0.000); 垂直杯盘比>0.4(RE:96/96,100%; LE:96/96,100%)vs(RE:131/139,94.2%; LE:124/139,89.2%)(RE:P=0.307; LE:P=0.006); 眼压>22 mmHg(RE:17/96,17.7%; LE:22/96,22.9%)vs(RE:2/139,1.4%; LE:2/139,1.4%; P=0.006)。大多数POAG患者(60/96,62.5%)正在服用抗青光眼药物,(23/96,24.0%)尚未开始用药,P=0.000。许多POAG(32/96,33.3%)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联合抗青光眼药物。

      结论:青光眼具有与其他眼部疾病不同的临床社会人口学特征。许多参与者肯定了青光眼的家族史,大多数青光眼参与者正在接受抗青光眼治疗。包括失明在内的视力障碍与青光眼显著相关。该研究证实,开角型青光眼与高杯盘比和高眼内压有关。

    • 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及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定量研究

      2024, 24(7):1013-10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2

      摘要 (38) HTML (0) PDF 462.13 K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特发性视神经炎(ON)患者的患眼和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及黄斑的血流密度改变情况,为特发性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12/2021-12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 mo的单眼特发性ON患者16例,分为患眼组16眼与未受累对侧眼组16眼,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眼均行视盘区4.5 mm×4.5 mm及黄斑区6 mm×6 mm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收集视盘区及黄斑区各血流指标,并对三组间各指标进行对比及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及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视盘周围各分区毛细血管、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与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黄斑区整体及中心凹周围全部分区SCP血流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N患眼组黄斑中心凹周围下半侧、鼻侧、下侧SCP密度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未受累对侧眼组黄斑区整体及各分区SCP血流密度均增加(P<0.05),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增加(P<0.05),但下半侧、鼻侧分区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心凹周围SCP血流密度增加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病程3 mo以内的ON患者会出现视盘周围各分区血管密度的降低和黄斑中心凹周围部分分区SCP血流密度的降低,同时伴随着对侧眼黄斑区部分分区的SCP血流密度的增加。

    • >实验论著
    • 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α-Klotho对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串扰的影响

      2024, 24(7):1020-10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3

      摘要 (34) HTML (0) PDF 3.23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过表达α-Klotho(KL)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生、迁移、管腔形成以及紧密连接的影响。

      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4-羟壬二酸酯(4HNE)组、4HNE+KL组,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RAW264.7细胞F4/80的表达。制备3组细胞的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HUVECs,分为Mø;-NC组、Mø;-4HNE组和Mø;-4HNE+KL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采用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闭合蛋白5(Claudin 5)、咬合蛋白(Occludin)、带状闭合蛋白1(ZO 1)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4HNE组RAW264.7细胞F4/80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4HNE+KL组F4/80荧光强度较4HNE组明显减弱(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ø;-NC组,Mø;-4HNE组HUVECs增生显著增加,而Mø;-4HNE+KL组HUVECs增生较Mø;-4HNE组显著下降(均P<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ø;-NC组,Mø;-4HNE组HUVECs迁移显著增强,而Mø;-4HNE+KL组HUVECs迁移较Mø;-4HNE组显著减弱(均P<0.01)。管腔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ø;-NC组,Mø;-4HNE组HUVECs管腔数显著增加,而Mø;-4HNE+KL组管腔数较Mø;-4HNE组显著下降(均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 Mø;-NC组,Mø;-4HNE组HUVECs中Claudin 5、Occludin、ZO 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而Mø;-4HNE+KL组Claudin 5、Occludin、ZO 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Mø;-4HNE组明显增加(均P<0.01)。

      结论:KL通过改变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巨噬细胞激活状态抑制了HUVECs的增生、迁移、管腔形成,并增强了HUVECs的紧密连接。

    • >实验研究
    • 丹蒌片通过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4, 24(7):1027-10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4

      摘要 (35) HTML (0) PDF 1.50 M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丹蒌片对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40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 wk,通过前房灌注加压法建立RIRI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 wk)、RIRI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 wk)及丹蒌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蒌片溶液1、2、4 g/(kg·d)灌胃8 wk\〗。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RI模型组小鼠视网膜萎缩,厚度变薄,细胞凋亡增加,视网膜组织中Sod2蛋白表达下调,Keap1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 与RIRI模型组比较,丹蒌片中、高剂量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增加(均P<0.01),丹蒌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降低(均P<0.05),丹蒌片低剂量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Keap1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丹蒌片中、高剂量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Sod2、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Keap1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

      结论:丹蒌片能缓解RIRI小鼠模型视网膜萎缩变薄,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是通过调控Keap1-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RIRI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

    • 健脾补肾益视方对小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24, 24(7):1032-10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5

      摘要 (19) HTML (0) PDF 2.46 M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益视方对碘酸钠诱导的小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ARM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27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各9只,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结构形态,二氢乙锭(DHE)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视网膜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

      结果:视网膜结构形态:模型组视网膜结构见外核层细胞数量轻微或轻度减少,外核层局部区域变薄,外界膜分界不明显,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轻微或轻度肿胀,视网膜细胞排列轻微或轻度紊乱; 中药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及光感受器层明显改善。氧化应激:DHE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造模14 d后,模型组的ROS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 中药组的RO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ELISA结果显示,造模14 d后,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 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SIRT1/PGC-1α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7、14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IRT1和PGC-1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SIRT1和PGC-1α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

      结论:中药健脾补肾益视方可改善碘酸钠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状态,减少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可能是通过PGC-1α/SIRT1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 >临床论著
    •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联合抗VEGF+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24, 24(7):1038-10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6

      摘要 (28) HTML (0) PDF 502.76 K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抗VEGF+全视网膜光凝手术(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8/2022-09就诊于我院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根据治疗方案分为UCP+抗VEGF+PRP组16例16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CP)+抗VEGF+PRP组20例20眼、单纯UCP组9例9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1 wk,1、3 mo眼压、疼痛评分、术后用药、有效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前眼压、疼痛评分、术前用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 d,1 wk,1、3 mo眼压、疼痛评分较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1)。术后1 mo单纯UCP组眼压(31.78±10.23 mmHg)高于UCP+抗VEGF+PRP组(19.44±8.23 mmHg)及TCP+抗VEGF+PRP组(20.80±10.27 mmHg)(均P<0.017)。术后1 d,1 wk TCP+抗VEGF+PRP组疼痛评分高于UCP+抗VEGF+PRP组及单纯UCP组(均P<0.017)。术后3 mo UCP+抗VEGF+PRP组、TCP+抗VEGF+PRP组、单纯UCP组(有效率分别为81%(13/16)、75%(15/20)、67%(6/9)(P=0.675); 成功率分别为69%(11/16)、50%(10/20)、0(0/9)(P=0.003)。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UCP+抗VEGF+PRP与TCP+抗VEGF+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效果相当。UCP+抗VEGF+PRP术后患者疼痛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单纯UCP手术可在术后早期有效控制眼压,减轻患者疼痛,但长期控制仍需联合抗VEGF+PRP。

    • 近视患者晶状体参数与眼部解剖特征参数的关系

      2024, 24(7):1043-10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7

      摘要 (37) HTML (0) PDF 3.97 M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近视患者晶状体参数与其眼部解剖特征参数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06/2023-06在无锡华厦眼科医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术前评估眼部解剖特征参数包括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等前后径,水平角膜直径(WTW)、水平沟到沟直径(STSH)、水平角到角直径(ATAH)等水平径,以及垂直沟到沟直径(STSV)、垂直角到角直径(ATAV)等垂直径,晶状体参数包括水平晶状体矢高(CLRH)、垂直晶状体矢高(CLRV)、水平晶状体厚度(LTH)、垂直晶状体厚度(LTV),并分析上述参数的差异性、一致性及相关性。

      结果:除WTW与STSV、STSH与ATAV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水平径与垂直径眼部解剖特征参数均有差异(P<0.05); CLRH与CLRV有显著差异(P<0.01),但LTH与LTV无差异(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平径、垂直径眼部解剖特征参数一致性较差; CLRH与CLRV一致性较差; LTH与LTV一致性较好,其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为-0.21-0.28 mm,95% LoA线外点比例为4.3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平径与垂直径眼部解剖特征参数间均有相关性(P<0.01),前后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 除CLRH与LTH、LTV无相关性外,其余晶状体参数均有相关性(P<0.05); AL与水平径和垂直径眼部解剖特征参数均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晶状体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T=0.419+0.017×年龄-0.548×ACD+0.371×ATAH+0.884×CLRV,CLRH=-0.443+0.809×CLRV,CLRV=-0.092-0.200×ATAH+0.560×CLRH(校正R2=0.458、0.482、0.589)。

      结论:水平径、垂直径眼部解剖特征参数不可互相替代; CLRH、CLRV不可互相替代,而LTH、LTV可互相替代。部分晶状体参数、WTW、STS、ATA与ACD相关,而年龄、ACD、ATAH、CLRV是LT的影响因素。

    • 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使用不同类型镜片控制近视及斜视的作用

      2024, 24(7):1052-10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8

      摘要 (26) HTML (0) PDF 503.44 K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使用多点近视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单光镜片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6/2022-09在我院就诊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150例(均取主导眼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三棱镜检查为双眼所测数据),年龄8-15岁,斜视度-10--20(块镜),等效球镜度(SE)为-1.00--5.50 D,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三组:HAL组50例配戴多点近视离焦镜片; OK镜组50例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 SVL组50例配戴普通单光镜片。比较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 a的眼轴、裸眼及戴镜棱镜度(取33 cm处三棱镜)、近水平正融像性集合(模糊点)、近立体视变化,采用纽卡斯尔(NCS)评分标准评估三组患者的眼位控制能力。

      结果:HAL组、OK镜组、SVL组戴镜前眼轴分别为24.83±0.91、24.93±0.97、24.98±0.68 mm(P>0.05),戴镜1 a为25.02±0.90、25.18±0.97、25.45±0.65(P<0.05),与SVL组戴镜1 a眼轴增加0.47±0.30 mm相比,HAL组和OK镜组眼轴分别增加0.19±0.06、0.25±0.21 mm(均P<0.05); 戴镜前33 cm处HAL组、OK镜组、SVL组三棱镜检查斜视度分别为-15.00±3.12、 -14.34±3.00、-14.06±3.22,戴镜1 a戴镜测三组棱镜度分别为:-9.34±3.84、-18.42±4.41、-19.58±5.21,与戴镜前相比分别增加了5.66±2.13、-4.08±3.34、-5.52±3.70(P<0.05); 戴镜前HAL组、OK镜组、SVL组近立体视分别为89.20″±54.65″、93.00″±52.54″、88.40″±55.31″(P>0.05),戴镜1 a分别为76.00″±20.40″、81.20″±18.91″、100.60″±51.41″(P<0.05); 戴镜前三组近水平正融像性集合(模糊点)分别为:15.04±1.97、15.14±1.67、14.62±1.47(P>0.05),戴镜1 a为17.10±2.02、13.12±1.41、13.26±2.45(P<0.05); 戴镜1 a HAL组眼位控制能力较OK镜组和SVL组明显增强(P<0.05 )。

      结论: 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配戴HAL组与OK镜组、SVL组相比,可有效控制斜视度及眼轴的变化,尤其对戴镜后斜视度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戴OK镜与SVL均出现外斜视漂移,且HAL组戴镜后立体视觉及正融性集合得到明显改善。

    • >文献综述
    • SS-OCT在角膜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2024, 24(7):1058-1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09

      摘要 (32) HTML (0) PDF 559.67 K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进行三维评估,提供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高度图以及角膜厚度图。这可以帮助眼科医生筛查和诊断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SS-OCT更快、更精准和更灵敏的角膜测量有助于对即将进行角膜和屈光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计划和术后监测。文章总结SS-OC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角膜疾病中潜在的临床效用与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支持更多未来可能的研究和临床治疗。

    • miRNA与白内障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

      2024, 24(7):1064-10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0

      摘要 (26) HTML (0) PDF 426.25 K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小的非编码RNA(ncRNA),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眼部组织中存在的miRNA通过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在正常眼中发挥关键作用。白内障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miRNA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作为治疗和预防白内障的潜在靶点具有新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氧化损伤、凋亡、自噬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等不同发病机制对miRNA在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巨噬细胞在葡萄膜炎免疫调节治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7):1068-10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1

      摘要 (26) HTML (0) PDF 924.61 K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顽固性致盲性的炎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其各细胞亚群免疫机制失衡相关,巨噬细胞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起核心作用,能将人体内炎性致病菌有效清除,在应激反应中,巨噬细胞可通过极化参与机体的病原体反应和炎症调节,因此,为了系统地了解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在葡萄膜炎的免疫调节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对巨噬细胞的来源认识、机制通路的研究从而将其与葡萄膜炎疾病发生发展相联系,最后针对相关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外基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7):1073-10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2

      摘要 (25) HTML (0) PDF 474.93 K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通过传递调节黏附、迁移、增殖、凋亡、存活或分化的信号,从而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微环境的破坏,免疫功能障碍,浸润性炎症细胞分化,新生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最终导致晚期ARMD视网膜下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及视力严重受损。因此,ECM在ARMD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文章针对视网膜中ECM与ARMD的联系及ARMD中各类型细胞与ECM之间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ARMD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意义。

    • 人工智能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 24(7):1078-10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3

      摘要 (23) HTML (0) PDF 504.91 K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圆锥角膜是一种高发于青少年的致盲性角膜疾病,早期诊疗可有效减少疾病晚期造成的视力损害并改善其预后。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圆锥角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诊断和严重度分级、圆锥角膜进展预测及术后疗效预测等。文章总结近年常见的AI在圆锥角膜中的主要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 春季角结膜炎发生圆锥角膜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4, 24(7):1084-10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4

      摘要 (17) HTML (0) PDF 456.92 K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眼表疾病,容易出现角膜并发症如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局部圆锥样突起为主要特征的角膜病变。既往研究分别提出了春季角结膜炎及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及前者进展为后者的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回顾文献发现二者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及类似的细胞因子表达,包括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炎症反应、酶学变化、氧化应激、机械性损伤等方面。文章旨在概述春季角结膜炎发生圆锥角膜的机制及可能涉及的细胞因子,以期为春季角结膜炎发生圆锥角膜的预防和临床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 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小梁网病理改变及相关分子机制进展

      2024, 24(7):1088-10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5

      摘要 (19) HTML (0) PDF 482.50 K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GIOH)是一种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眼压。长期处于GIOH状态,可能会导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最终发展成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G),可能致盲。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介导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发挥生物学作用,同时还涉及到转化生长因子(TGF)-β、Wnt、Rho等因素在GIOH的形成中的作用。深入探讨GIOH小梁网的病理改变及相关分子机制对于理解GIOH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文章就GIOH小梁网的病理改变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GIOH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野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 24(7):1093-10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6

      摘要 (44) HTML (0) PDF 501.80 K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视野改变往往比视力更能及时反映病情进展。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DR在延缓病情进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患眼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PRP治疗后的DR患者可因中心20°范围内的视野缺损而导致驾驶测试失败。为保证PRP疗效同时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激光技术不断改进与发展,通过调整激光参数、使用新型激光系统、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式可一定程度改善患眼视野,实现更佳疗效。未来可考虑在缺血指数(ISI)量化分析下,对视网膜缺血程度进行分级,依据ISI指标和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布探索PRP治疗建议的最佳阈值及光凝范围,从而为DR患者提供更及时、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文章就PRP治疗DR对视野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 糖尿病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 24(7):1098-11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7

      摘要 (27) HTML (0) PDF 462.75 K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临床上可引起泪膜异常和眼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损伤角膜从而影响视功能。睑板腺功能障碍可分为睑酯低排出型和高排出型,低排出型又进一步分为腺泡萎缩型和阻塞型。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进展,发现在糖尿病早期,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即受到慢性损伤,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糖尿病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更高,程度更严重。而引起糖尿病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而且复杂,目前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文章就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近视前期的研究现状

      2024, 24(7):1102-11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8

      摘要 (32) HTML (0) PDF 435.20 K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以及致盲已成为全球性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近视的防控列入全球防盲计划中。我国近视发展呈现高发、低龄化、高度数化趋势,防控端口前移成为解决窘迫现状的重要策略。近视前期(premyopia)是指儿童的屈光度数≤+0.75 D和>-0.50 D的阶段,该阶段存在多种可能发展为近视的危险因素。目前近视前期的发生率和其转变为近视的概率居高,主要防控措施包括构建预测近视前期转变为近视的模型、强调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红光治疗、光学离焦干预等。文章就近视前期的发生率及其转变为近视的概率现状以及现有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前期阶段防控近视提供参考。

    • >Meta分析
    •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改变的Meta分析

      2024, 24(7):1106-1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19

      摘要 (25) HTML (0) PDF 4.19 M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检索建库至2024-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使用OCT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进行测量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1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文献17篇,包含1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相比,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明显变薄。与对侧眼比较,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同侧眼pRNFL和SFCT变薄。

      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结构。OCT可以无创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观结构变化,可用于颈内动脉狭窄的评估。

    • >临床研究
    • 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相关性

      2024, 24(7):1114-11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0

      摘要 (23) HTML (0) PDF 1.16 M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选取其中63例63眼纳入RP并发白内障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3例63眼纳入AR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LR值,分析RP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NLR相关性。

      结果:RP并发白内障组患者NLR显著高于ARC组\〖1.79(1.32,2.27)vs 1.58(1.32,1.98),P=0.032\〗。NLR与后囊下白内障(PSC)严重程度、悬韧带薄弱程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LogMAR)相关。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NLR≥1.36可预测RP并发较严重的PSC(>P1)(AUC=0.803,95%CI 0.672-0.934,P=0.002),NLR≥2.12可以预测RP并发白内障患者悬韧带薄弱(AUC=0.796,95%CI 0.665-0.928,P=0.002),NLR≥1.51可以预测术前较差的BCVA(AUC=0.667,95%CI 0.540-0.793,P=0.015)。

      结论:RP并发白内障患者NLR明显高于ARC患者,且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NLR可作为评估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指标。

    • 术前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影响及阈值效应分析

      2024, 24(7):1120-11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1

      摘要 (21) HTML (0) PDF 1.13 M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预测价值及阈值效应。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09/2020-09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06例106眼,根据患者术后36 mo是否发生PCO分为PCO组52例52眼和非PCO组54例54眼。分析患者术后发生PCO的影响因素。对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PCO的发生情况进行阈值效应分析。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HbA1c水平对患者术后发生PCO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重采样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对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术前HbA1c、眼轴长度、核硬度分级均有差异(P<0.05)。糖尿病病程≥12 a、有DR、空腹血糖≥8 mmol/L、餐后2 h血糖≥12 mmol/L、术前HbA1c≥7%、眼轴长度≥30 mm、核硬度分级Ⅲ级及以上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发生PCO的因素(P<0.05)。曲线拟合发现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PCO的概率呈现上升趋势。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当HbA1c≥7%时,术后PCO的发生率随着HbA1c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敏感性分析显示E值=2.129。术前HbA1c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PCO程度的关联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术前HbA1c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PCO不同程度混浊的影响因素,存在独立相关性(OR=1.65,95% CI:1.42-1.76,P=0.021)。当预测模型P=0.6时,模型预测准确度为88.5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3%和86.82%,表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出现PCO的结局。

      结论:糖尿病病程、有DR、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术前HbA1c、眼轴长度、核硬度分级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PCO的因素,且术前HbA1c可作为评估患者术后发生PCO的敏感指标。

    •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后眼表变化分析

      2024, 24(7):1127-11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2

      摘要 (19) HTML (0) PDF 488.13 K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眼表相关参数的变化。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2018-01/2022-01在我院眼视光学中心门诊确诊并验配RGPCL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13例213眼,根据圆锥角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圆锥角膜组42例80眼,中度圆锥角膜组54例102眼,重度圆锥角膜组17例31眼。采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三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 wk,1、3、6、12 mo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眼红指数、脂质层厚度、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功能,Schirmer I试验及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变化。

      结果:三组患者戴镜前性别、年龄、NIBUT、NITMH、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分泌功能、Schirmer Ⅰ试验均无差异(P>0.05),而球镜、柱镜、等效球镜(SE)、BCVA、IOPNCT、角膜前、后表面Kmax、最薄点角膜厚度、眼红指数、角膜荧光染色、OSDI评分均有差异(P<0.05)。低度圆锥角膜组NIBUT戴镜3、6、12 mo 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NITMH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眼红指数、角膜荧光染色、OSDI戴镜1 wk,1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脂质层厚度和睑板腺分泌功能戴镜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中度圆锥角膜组NIBUT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NITMH、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分泌功能戴镜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眼红指数戴镜1 wk,1、3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角膜荧光染色戴镜后1 wk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OSDI评分戴镜1 wk,1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高度圆锥角膜组NIBUT、NITMH、眼红指数戴镜1 wk,1、3、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脂质层厚度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角膜荧光染色和OSDI评分戴镜1 wk,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睑板腺分泌功能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Schirmer Ⅰ试验戴镜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会不同程度影响眼表微循环,从而影响患者的主观舒适度,但对患者的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长期规范配戴RGPCL控制圆锥角膜进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SMILE术后主导眼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2024, 24(7):1132-1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3

      摘要 (32) HTML (0) PDF 942.65 K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SMILE术后主导眼的转变情况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06/1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术矫正近视的患者140例280眼,根据术后3 mo内随访时卡洞法检查主导眼别转变情况分为转变组(46例92眼)和非转变组(94例188眼)。术前、术后1、3 mo,评估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采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QIRC)量表评估主观视觉质量,并检测全眼高阶像差评价客观视觉质量。

      结果:纳入患者SMILE术前主导眼为右眼105例,左眼35例,术后1 mo 46例患者主导眼发生转变,术后3 mo较术后1 mo无新发主导眼转变。术前、术后1、3 mo,转变组和非转变组患者UCVA、QIRC量表评分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主导眼比较,术后3 mo转变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球差显著高于非转变组(P=0.030、0.046); 两组患者非主导眼比较,术后1 mo转变组患者三叶草像差显著高于非转变组(P=0.008)。术后1 mo,转变组患者双眼三叶草像差差值明显高于非转变组(P=0.022),余均无差异。

      结论:SMILE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主导眼的转变,但对主观视觉质量无显著影响,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下降可能是主导眼转变的相关因素。

    • >调查研究
    • 社区居民青光眼相关知识的来源途径及干预效果调查分析

      2024, 24(7):1139-11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4

      摘要 (18) HTML (0) PDF 596.50 K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青光眼相关知识宣教干预效果与来源途径情况,为提高居民青光眼知识知晓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23-07-01/09-30在金华市区城中街道桃园社区和江南街道南苑社区中,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居民752人调查青光眼防治知识来源,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历时3 mo,对青光眼核心知识知晓率进行干预前后调查,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青光眼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中广播电视为33.4%,手机网络为40.9%,卫生宣教为21.5%。宣教干预前青光眼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2.7%; 干预后总体知晓率为48.4%,干预前后比较有差异(χ2=37.130,P<0.001)。18道题目知晓率宣教干预前后比较有差异(χ2≥13.341,P<0.001)。

      结论:社区居民青光眼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手机网络和广播电视为青光眼相关知识主要来源途径,宣教干预是提升青光眼相关知识的有效手段。

    • >临床报告
    • 不同公式计算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的准确性比较

      2024, 24(7):1143-11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5

      摘要 (22) HTML (0) PDF 440.39 K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5种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在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计算中的准确性。

      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09/2023-03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的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的白内障患者23例34眼,其中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史1例1眼,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22例33眼。白内障术前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眼生物学参数;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真实净屈光力(TNP); 眼前节OCT测量净角膜屈光力(NCP)、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厚度(CCT)。采用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Potvin-Hill Pentacam公式、OCT公式、Barrett True K公式进行IOL度数计算后综合选择合适的IOL度数。术后1 mo在客观验光的基础上行主觉验光获得术后实际屈光状态,根据术后验光结果计算5种公式的屈光预测误差(RPE),其绝对值为屈光绝对误差(RAE),比较RPE与0的差异及不同公式间RPE、RAE的差异,并统计RAE≤0.5 D、≤1.0 D的眼数所占百分比。

      结果:5种公式计算所得的RPE与0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5种计算公式的RPE、RAE整体无差异(F=0.554,P=0.696; H=4.402,P=0.354); Potvin-Hill Pentacam公式、Barrett True K公式的RAE在≤0.5 D内的眼占比分别为26眼(76%)、24眼(71%),在≤1.0 D内的眼占比均为33眼(97%)。

      结论:Barrett True K 公式、Potvin-Hill Pentacam公式在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计算中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性。由于此类人群角膜屈光力存在差异,IOL度数计算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建议多种公式综合考虑。

    •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2024, 24(7):1147-11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6

      摘要 (21) HTML (0) PDF 3.64 M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别称Best病)的多模式影像特征。

      方法:收集2016-06/2022-10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Best病Ⅰ-Ⅳ期的患者3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电图(EOG)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结果:共纳入患者30例60眼,其中Ⅰ期8眼,Ⅱ期24眼,Ⅲ期22眼,Ⅳ期6眼,眼底彩色照相、FAF、FFA、SD-OCT的影像特征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EOG显示Arden比均<1.55,OCTA能够发现早期病灶,观察到卵黄样物质、光感受器外节、液体的位置分布及有无CNV形成。

      结论:多模式影像有助于Best病的诊断,减少临床上漏诊、误诊,其中OCTA较其他检查有明显优势,快捷无创是其最大优势。

    • 美容相关眼部损伤急性期的临床表现

      2024, 24(7):1152-11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7

      摘要 (17) HTML (0) PDF 2.31 M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美容相关眼部损伤急性期的临床表现。

      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04/2021-10因美容导致的眼部损伤患者53例89眼,分析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伤眼别、临床表现、致伤原因、治疗过程及预后。

      结果:纳入53例89眼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45(平均28.4±6.7)岁。单眼损伤17例,双眼损伤36例。2种或2种以上眼部损伤可累及同一眼。导致眼部损伤的主要美容操作包括:纹眼线38眼(43%); 嫁接睫毛18眼(20%); 去除假睫毛11眼(12%); 涂睫毛膏8眼(9%); 双重睑手术6眼(7%); 其他8眼(9%)。主要眼部损伤类型包括:角膜损伤56眼(63%); 眼睑接触性皮炎26眼(29%); 结膜炎19眼(21%); 眼睑反应性水肿13眼(15%); 眼表异物12眼(14%); 睑缘细菌性感染10眼(11%); 其他5眼(6%),这其中包括因眼周注射玻尿酸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眼(1%)。74眼经过正规治疗可在1-2 wk内痊愈,3眼出现丝状角膜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眼预后差。

      结论:美容相关眼部损伤见于中青年女性,引发眼部损伤最常见的美容操作是纹眼线,最主要损伤类型为角膜损伤。美容相关眼部损伤多数可以预防,治疗方法有效且总体预后良好。

    •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行SMILE术后的有效光学区及角膜高阶像差比较

      2024, 24(7):1157-11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8

      摘要 (11) HTML (0) PDF 1.20 M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低、中、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的有效光学区和角膜高阶像差。

      方法:收集2019-02/2021-02在我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134例,均取右眼入组,按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近视组SE>-3.00 D,中度近视组-6.00 D结果:SMILE术后1 mo,三组术后有效光学区均小于预设光学区,随着屈光度数增加,有效光学区越小(P<0.05); 术后1 mo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高于术前,除低近视度组球差术前与术后1 mo无差异(P>0.05),其余组别均有差异(P<0.05); 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随着屈光度数增加而增加,三组角膜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有差异(均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低度近视组彗差结果均有差异(P<0.05),中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彗差结果无差异(P>0.05)。

      结论:随着手术矫正的屈光度数增加,术后有效光学区减少越多,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明显; SMILE术后1 mo角膜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

    • 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度异常结果分析

      2024, 24(7):1162-11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29

      摘要 (16) HTML (0) PDF 399.20 K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情况,为婴幼儿屈光不正矫正及弱视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6-48月龄婴幼儿使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进行自然状况下验光,根据Spot屈光筛查仪4岁以下儿童转诊标准,收集屈光异常婴幼儿临床资料;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根据转诊标准共收集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168例336眼。其中远视及散光异常占比高,分别为38.4%和28.6%,而近视占比低(12.2%)。168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中,屈光参差(≥1.00 D)共90例,其中散光性屈光参差41例(45.6%)、远视性屈光参差33例(36.7%),近视性屈光参差16例(17.8%)占比最少。共109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完成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对其Spot屈光度与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结果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散光度差异为0.34±0.64 D(P<0.001),远视度差异为-2.10±1.27 D(P<0.001),近视度差异为-0.43±0.91 D(P=0.023); 虽然二者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二者散光度、远视度及近视度均呈正相关(r=0.694、0.762、0.909)。

      结论: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主要以散光、远视异常和屈光参差为主,近视异常较少; 对Spot筛查异常者应进一步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给予配镜矫正,有效防止婴幼儿屈光性弱视。

    •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单眼遮盖试验前后斜视度的变化

      2024, 24(7):1165-11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30

      摘要 (17) HTML (0) PDF 363.70 K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单眼遮盖试验前后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斜视度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07/2022-09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术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258例,其中男122例,女136例,年龄5-12(平均8.0±3.1)岁。术前均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进行视远(6 m)及视近(33 cm)的斜视度的测量,然后遮盖患儿非主导眼40 min后再次测量视远及视近斜视度,遮盖期间患儿不能闭眼及视近,打开遮盖眼之前需遮盖另眼,再交替遮盖测量斜视度。

      结果:单眼遮盖试验前后看远(6 m)斜视度分别为28.23±10.79、29.79±10.85(t=-0.903,P=0.368),看近(33 cm)斜视度分别为33.14±8.89、36.90±10.76(t=-2.377,P=0.019)。

      结论: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前单眼遮盖试验对视近斜视度影响大,可以暴露最大斜视度,降低斜视术后欠矫率,为斜视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短篇报道
    • 保罗青光眼植入物治疗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2024, 24(7):1168-11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31

      摘要 (23) HTML (0) PDF 1.40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初步评估保罗青光眼植入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3/2023-01接受保罗青光眼植入物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至少随访12 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抗青光眼用药数量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纳入患者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术前眼压19-60(中位数28)mmHg,末次随访时眼压为10-18(中位数14)mmHg。术前所有患者均需使用2-4种抗青光眼药物,末次随访时仅1例患者需使用。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下降,未发生角膜相关并发症。截至末次随访,1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

      结论:保罗青光眼植入物具有显著的降眼压疗效,角膜内皮细胞损害可能是其存在的隐患。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的神经眼科特征

      2024, 24(7):1173-11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7.32

      摘要 (22) HTML (0) PDF 3.59 M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相关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神经眼科特征。

      方法:纳入2022-12-27/2023-02-01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并经相关检查确诊为AMN的患者8例(6例女性,2例男性)共14眼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病前均有SARS-CoV-2感染史。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最佳矫正视力(BCVA)、非接触间接眼压测定、眼底彩色照相、近红外成像(IR)、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OCT血流成像(OCTA)、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结果。对纳入患者的神经眼科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纳入的8例患者年龄20-43(平均30±6.63)岁。病前3-11(平均5±3.51)d有SARS-CoV-2感染史,8例患者中有6例在感染SARS-CoV-2的5 d内出现视觉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视物遮挡感; 纳入患者的视力0.08-1.0; 视野缺损表现为中心、旁中心暗点或合并周边暗点。VEP可见P100或P2峰时延迟; ERG提示视网膜感光细胞 功能受损。在疾病早期,SARS-CoV-2感染相关AMN患者可能存在视力、视野和视网膜外层病变大小及形状可能不匹配的情况,并发现视力越低,VEP峰时越迟。

      结论:除眼底多模影像,SARS-CoV-2感染相关AMN的神经眼科特征需要临床医师关注,视功能及电生理可以辅助临床更加全面评估患者及判断预后。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