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3, 23(9):1461-1465.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9.07

      关键词:青光眼 眼外科手术 XEN凝胶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摘要 (451)HTML (0)PDF 848.69 K (1053)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评估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9/2022-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10例11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8~12mo,观察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纳入患者术前最高眼压为21~55(中位数35)mmHg,末次随访时眼压为10~40(中位数15)mmHg。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2~4(中位数4)种,末次随访时使用降眼压药物0~4(中位数0)种。末次随访时,手术成功8眼,失败3眼。结论: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且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

    • 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

      2022, 22(3):485-489.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8

      关键词:等离子消融 角膜溃疡 眼部感染 创面愈合 眼外科手术
      摘要 (509)HTML (0)PDF 2.76 M (1099)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12/2020-03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病原学检查为阳性、溃疡及浸润深度≤1/2角膜厚度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30眼,经常规抗感染治疗3~7d,溃疡无明显好转或者浸润继续加重,采用局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滴眼液治疗,术后随访3~6mo,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2例12眼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眼液治疗后,其中11例11眼感染控制,溃疡逐渐愈合; 1例1眼因浸润加重行角膜移植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8例18眼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局部抗真菌治疗后,其中13例13眼逐渐愈合,2例2眼在第1次消融后又出现苔被样改变,但病灶面积较前明显收缩,予再次消融治疗后逐渐好转; 3例3眼无效,最终行角膜移植术。治愈患者26例26眼,术后随访3~6mo,感染无复发,角膜遗留斑翳或白斑,真菌感染患者复查共聚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结论:对浸润深度≤1/2角膜厚度的感染性角膜溃疡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愈合、改善视力,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 SMILE对不同曲率近视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 19(11):1861-1865.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0

      关键词:飞秒激光 角膜外科手术 角膜基质 透镜 近视眼 屈光
      摘要 (876)HTML (0)PDF 427.57 K (1087)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不同曲率近视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行SMILE的近视患者72例144眼,按照术前角膜曲率分为低曲率组(<41D,21例42眼)、中曲率组(41~46D,26例52眼)、高曲率组(>46D,25例50眼)。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1wk,3mo屈光状态、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光学质量的改变情况,筛选近视眼患者SMILE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UCVA、BCVA比较有差异(P<0.05),组间不同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主观验光屈光力矢量变化值比较有差异(P<0.05),低曲率组主观验光屈光力矢量变化值低于中曲率组、高曲率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眼轴长度、术前等效球镜度均为影响SMILE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SMILE对不同曲率近视患者视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有效。年龄、眼轴长度、术前等效球镜度均为影响SMILE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视功能

      2015, 15(2):242-246.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2.14

      关键词:视功能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外科手术
      摘要 (1293)HTML (0)PDF 471.71 K (1154)收藏

      摘要:随着玻璃体手术的飞速发展,特发性黄斑裂孔日益受到重视。另外,以往临床上一直作为评价术后疗效主要指标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已很难涵盖视觉质量的全部内容。本文介绍对比敏感度、视野、多焦点视网膜电图、立体视功能等现代视功能检查及其在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对其视功能的影响。这些检查不仅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早期诊断、手术适应证把握及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客观分析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差的原因并加以处理。熟悉视功能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提高此类黄斑裂孔的手术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 斜视矫正手术前后眼屈光状态变化的短期临床观察

      2015, 15(12):2190-2192.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12.47

      关键词:斜视 外科手术 眼外肌 眼屈光
      摘要 (1680)HTML (0)PDF 390.73 K (1050)收藏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涉及不同眼外肌数的斜视矫正术前后术眼屈光状态的短期变化。方法:选取接受斜视矫正术的患者41例64眼,按手术涉及的眼外肌数目分三组:单纯一条水平直肌后徙组(Ⅰ组,25眼),一条水平直肌后徙联合其拮抗肌缩短组(Ⅱ组,32眼),一条水平直肌后徙联合其拮抗肌缩短组及斜肌切断组(Ⅲ组,7眼)。观察斜视患者术前1d,术后1wk,1mo各项屈光状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斜视矫正术后1wk患者的等效球镜屈光度及散光值较术前有所增高(P=0.011、0.013),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水平与垂直子午线角膜曲率,散光轴位及角膜中央3mm半径光学区内曲率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后1mo,所有观测值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斜视矫正术所涉不同眼外肌数目对术眼屈光参数的影响,术后1wk,Ⅰ组患者各项屈光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散光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35),Ⅲ组患者柱镜屈光度、等效球镜屈光度及散光值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2、0.048、0.014)。而术后1mo,三组患者各项屈光参数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斜视矫正术后1wk可引起术眼屈光状态变化,术后1mo恢复至术前屈光状态; 实施斜视矫正术的眼外肌数目不同,对屈光状态的影响亦不同。

    •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疗效

      2013, 13(1):62-63.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1.14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复杂性眼外伤 外科手术
      摘要 (1287)HTML (0)PDF 357.39 K (145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12/2011-01复杂性眼外伤患者59例107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组31例54眼)和采用常规手术(对照组28例53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视力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正常率(视力正常:>0.1)为31.5%,明显高于手术前与对照组手术后; 手术成功率包括功能治愈和解剖治愈: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7.1%,观察组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3眼(5.6%),角膜变性3眼(5.6%),视神经萎缩2眼(3.7%),并发症发生率为1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明显提高了复杂性眼外伤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了致盲率,是较为有效的复杂性眼外伤手术方式。

    • 个性化复合式切口在基层扶贫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3, 13(8):1676-1678.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8.51

      关键词:白内障 外科手术 切口 散光
      摘要 (1386)HTML (0)PDF 369.31 K (1368)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复合性手术切口以降低术前角膜散光度在基层扶贫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根据角膜曲率计选择角膜散光度数≥1.50D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以角膜最大屈光力径线方向为中心做巩膜隧道主切口并在主切口的对侧做辅助切口,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3d; 1,3,6,12mo的角膜散光及裸视视力。结果:术前、术后3d; 1,3,6,12mo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2.08±0.666,-1.06±0.75,+0.67±0.71,+1.11±0.77,+1.20±0.88,+1.30±0.68D; 术前、术后3d; 1,3,6,12mo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30±0.19,0.55±0.25,0.69±0.21,0.66±0.18,0.65±0.20,0.60±0.22。结论:个性化复合式手术切口这一技术适合在基层大批量扶贫白内障手术中广泛应用,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

    • 眶内异物16例临床分析

      2012, 12(6):1195-1196.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6.63

      关键词:眼外伤;眶内异物;外科手术
      摘要 (1417)HTML (0)PDF 1.86 M (1707)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眶内非金属异物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2011年眶内异物患者资料16例,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患者16例中13例接受眶内异物取除术,11例一次手术取出异物及周围腐烂组织(其中2例眶-颅异物与神经外科合作完成)。术后6mo随访,伤口愈合良好,症状改善,未见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眶内异物病情复杂 ,处置不当易致诸多并发症。CT为首选检查方法。正确认识病史及临床表现,运用恰当的手术技巧,彻底清除异物,预后良好。

    • 双下转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2012, 12(8):1555-1557.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8.39

      关键词:双下转肌麻痹体征和症状外科手术
      摘要 (618)HTML (0)PDF 350.67 K (1227)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下转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07/2011-11期间我科收治的6例双下转肌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和牵拉试验等。采用减弱患眼上直肌、下斜肌转位联合或分次行水平肌手术的治疗原则。综合分析其病例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患眼上斜视,上斜度≥25△,可同时伴有内斜或外斜,患眼外下转和内下转均明显受限,常以健眼为注视眼,以患眼注视时可表现为健眼假性上睑下垂。经6~24mo随访,6例患者,1次术后眼位矫正5例,1例经第2次行水平肌手术获得外观显著改善。结论:眼球运动检查是诊断双下转肌麻痹直观而有效的方法,斜视度和牵拉试验结果是手术设计的重要依据;手术可使大多数患者获得外观上的改善;合并水平斜视者手术可同期或分期进行;手术原则是减弱患眼上直肌、下斜肌转位联合或分次行水平肌手术。

    • 两种瓣式小梁切除术后辅助眼球按摩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

      2011, 11(3):417-419.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3

      关键词:青光眼/外科手术球结膜瓣眼球按摩功能性滤过泡
      摘要 (1435)HTML (0)PDF 391.88 K (1326)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将51例61眼原发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6例31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5例30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并根据情况适时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mo。结果: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眼球按摩可促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治疗不易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

    上一页12
    共2页15条记录 跳转到GO